第一篇:九年级 语文《出师表》复习研学案
九年级
语文《出师表》复习研学案
新城中学
主备:邹雪梅
副备:鞠德有 林艳华 刘敏
一.夯实基础: 【1】解释重点词语
1.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以光先帝遗...德()
5.恢弘志士之气()
6.引喻失义....()7.陟罚臧否()
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1.悉以咨之
()
.12.性行淑均()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15.猥自枉屈 ...()16.由是感激()
17.遂许先帝以驱驰....()庶竭驽钝()
19攘除....()
20.至于斟酌损益()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2.以彰其咎()23.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翻译重点句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三.能力提升 1.概括每段段意
2.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表是 ————————————————————————的一种文体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5.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一致。五.中考连接:
比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复习学案(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复习学案
(二)一、复习目标
1、会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之心和他所提建议的进步性。
二、复习内容
任务一:结合课下注,用自己的话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会背)。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任务二:理读-----回答问题。
1、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_____条具体建议,分别是、、二:(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
三:(8—9段),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
2、用文中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③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④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⑤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⑥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⑦《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⑧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出师表3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
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光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禾毅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访》)《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也,??者,化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晚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治久“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人“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土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日:‘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说文》:“犬吠声也”。王箱《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
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狠至。”“猴”,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
察纳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雕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弓呻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焊《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苟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稚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是“正派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努钝。
“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书”读?,“储”读?。“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鱼”、“阳”对转,“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
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殂(cú)
陛(bì)
以塞(sâ)忠谏
陟(zhì)
臧否(zāng pǐ)攸(yōu)
?(yī)
以遗(wâi)陛下
咨(zī)稗(bì)阙(quē)漏
颓(tuí)
桓(huán)闻(wân)达
猥(wěi)危难(nàn)
二十有(yîu)一年
夙(sù)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zōu)
涕(tì)
(四)朗读。
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六)讲解文章第1~9段
第1段
1.全班齐读。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2.词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却。“中道”:中途,半路。“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三分”:指分成蜀、魏、吴三国。“益州”:汉代州名,现在四川省一带,当时蜀的疆域基本上是汉的益州,因称蜀为益州。“疲弊”:困苦努乏。“诚”:确实,的确。“之”:的。“秋”:时机,时刻。“然”:但是。“侍卫”:侍从护卫。“于”:在。“内”:指朝廷中。“忠志之土”:忠诚有志的将土。“身”:自身,自己。“者”:表语中停顿。“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追”:追念。“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报”:报答。“之”:代先帝的殊遇。“于”:及于,给。“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宜”:应当。“开张”:开扩。“圣听”:皇帝的听闻。“圣”,对皇帝的尊称。“以”:而。“光”:光大。“遗德”:遗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又作“宏”。“气”:这里指昂扬的精神状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引证;“喻”:比喻;“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因而。“塞”:堵,阻隔。“忠谏”:忠诚的劝谏。
3.内容。
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上效命这个好条件。
第2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刘禅即位,诸葛亮开府治事。“仅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意即内廷处廷要协同一致;“为”:是。“涉”:升进。“臧”:善。“否”(?):恶。“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奸”:邪恶不正。“科”:法令。“为”:做,行。“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论”:评判。“刑”:处罚。“以”:用来。“昭”:显示,表明。“平明”:公正明察。“理”:治理。“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内外”:内廷外府。
3.内容。
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第3、4段
1.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待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传郎”:或称黄门侍郎,近侍官,管理皇帝车驾,并充侍卫。“良”:贤能。“实”:诚实,老实。“志虑”:志向心思。“是以”:因此。“简拔”:选拔;“简”:选择。“以”:用,把。“遗”:交付,给予。“愚”:自称的谦词。“以”:认为。“为”:是。“无”:不论。“悉”:全,都。“以”:拿,把。“咨”:征询,商量。“必”:一定。“碑补”:增益补因。“阙”:同“缺”,欠缺,不足。“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淑”:善良。“均”:公平,公正。“晓畅”:明了通达,精通。“试用”:在正式任用前先行试用。“于”:在。“称”:称赞。“举”:推荐。“为”:作,担任。“督”:谓大将。向宠曾为中部督。“营”:军营。“行(háng)阵”:军队行列,这里指军中将土。“所”:处所。
3.内容。
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第5段
l.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远”:疏远,离去。“小人”:奸邪无德之人。“所以”:„„的原因。“兴隆”:昌盛。“倾颓”:衰败。“论”:议论。“未尝”:未曾。“痛恨”:极不满意;“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于”:对。“桓、灵”:东汉末桓帝、灵帝。他们在位时宠幸宦官外戚,捕杀贤能,朝政腐败。“侍中”:指郭攸之、费伟。“尚书”:主管朝廷政事,指陈震。“长(zhǎng)史”:丞相府主管文书、簿籍的官,指张裔。诸葛亮出征,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参(cān)军”:官名,参谋军务,指蒋碗。诸葛亮出征,他和张裔一起管理丞相府事。“悉”:全。“贞”:正直。“良”:贤能。“死节”:守节义而死。“愿”:希望。“信”:信任。“隆”:势盛。“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3.内容。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巨子。
第6段
l.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称。“躬”:亲自。“于”:在。“苟全”:姑且保存。“乱世”:动荡不安的时代。“闻(wân)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声;“达”:显贵。“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猥”:谦词,辱,使自己降低身份。“枉”:屈就,用于别人,含有敬意。“屈”:委屈。“顾”:拜访。“于”:到。“咨”:征询。“以”:拿。“感激”:感动。“遂”:于是。“许”:应允,答应。“以”:用,拿。“驱驰”:驱逐奔驰,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值”:遭逢。“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大败。指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圾被曹操战败。“际”:时期。“危难(nàn)”:危险困难;“难”,祸难。“尔来”:自那时以来;“尔”,这,那。“有”:用来整数与零数之间。“矣”:表示已然。
3.内容。
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第7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祥、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寄”:委托。“以”:把。“大事”:重大的事情,这里指国家政务。“以”:这里表时间界限。“夙”:早。“恐”:担心。“不”:无,没有。“效”:效果。“以”:而,因而。“明”:明见。“沪”:水名,今金沙江。“不毛”:不生长五谷,意指荒凉之地;“毛”,五谷。“兵甲”:武器军备。“奖”:勉励。“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指曹魏统治区。“庶”:庶几(jī),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词。“竭”:尽。“驾钝’”:低能,愚钝;“驾”,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下。“攘除”:铲除;“攘”,排斥。“还于旧都”:回到从前的都城;“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所以”: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报”:报答。“而”:表并列。“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斟酌”:考虑。“损益”:减少增加,指兴利除弊。“进:”:奉上。“尽”:完全。
3.内容。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华图,并再次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第8段
l.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韩、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愿”:希望。“以”:把。“效”:成效。“治”:惩处。“以”:用,拿。“告”:上报。“灵”:英灵。“兴德”:发扬盛德;“兴”,兴起,兴盛。“责”:谴责,处罚。“慢”:轻忽。“彰”:显明,表明。“咎”:罪过,过失。“谋”:谋划。“以”:连词。“诹”:询问。“善道”:好办法。“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确之言;“雅”,正确。“深”:深切。“追”:追念。“遗诏”:君王临死前发布的命令;“遗”,遗留。“不胜”:不尽。
3.内容。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第9段
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道: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是。“仅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
宠为督”。
论: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ng)行列。“必能使行降和睦”。
益: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姐”。②连接状语与调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
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作课后练习。
【小资料】
一、译文。
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努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在朝中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奋,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自暴自弃,任意称引譬喻,言而失义,因之堵塞忠诚功谏的道路。
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人,这都是贤能老实、志向心思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不论大小,都同他们商量,然后再去办,这样一定能增加益处,弥补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品性良善,办事公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举荐他作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同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待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尊屈驾,亲自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明见,所以在五月渡过沪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写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祥、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讳、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运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二、作者。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革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建议刘备称帝,并自命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 223)刘样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得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在文学事业方面,诸葛亮的成就没有他在政治、军事方面那样引人注目,也不能与他的政敌、部下文人集团的领袖曹操相比肩。
然而,诸葛亮的散文,却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恳切,感情诚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的文章“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因而也就反驳了“怪亮文采不艳,而诸过于丁宁周至”的评论之非(见《进诸葛亮集表*。陈寿还于《三国志》之外,编辑了一部《诸葛氏集》,总目分24篇,计104112字,并于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写表向朝廷推荐(惜此集至宋代即已散佚)。
明清两代,有不少人编诸葛亮的集子,其中以清代张澎编的《诸葛忠武侯文集》体例较好,搜辑资料亦较完备。1960年由段熙钟、闻旭初先生编校、中华书局出版的《诸葛亮集》,就是以张财的本子为底本的。
三、《出师表》里的一些官职。
表文云:“待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处的侍中,指郭、费,侍郎指董允。
侍中,从秦汉到北宋都置此官,但历代待中任职不一。在秦汉时期,侍中是加官,无实职,无定员;三国时期,则是皇帝左右的侍从官员,出入宫廷,备顾问应对,成为禁中决策的顾问人员,职位渐显。唐代的待中,是门下省的长官。门下省在侍中主持下审议,副署皇帝诏令,签署臣下章奏、职任,与三国时的侍中不同。要注意区别,免得学生视同一律。
侍郎,在三国时,为郎官之一。“郎”即“廊”字,郎官即宫殿廓底之官,皇帝近侍之臣。《出师表》里的董允,官黄门侍郎。黄门(黄阅)即宫门,因其受事于黄阔之内,故称黄门侍郎。职任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当时的侍郎,与后世的同名职事官不一样,后世称大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副长官为侍郎。
表中又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皆贞良死节之臣,„„”侍中仍指郭攸之,费?,尚书指陈震,长史专指张裔,参军专指蒋碗。
尚书,在战国秦时官位较低,自汉武帝时候起,地位逐渐重要。尚书是在帝左右办事的官员,掌文书章奏,有点像皇帝的秘书人员。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三国时亦然。后世则称六部长官为尚书。
长史,在三国时,是丞相府属官。(其前,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置此属官,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亦然;此外,两汉边郡太守亦置长史。)张裔为丞相府长史,诸葛亮出征,留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宜。
参军,三国时的参军,全衔是:参丞相军事,为丞相属官。参军数额往往不少,随亮出征的马俊亦是其一。在表文中专指蒋碗,当时碗与裔共同留丞相府,处理府事。诸葛亮最信任蒋碗,曾密谓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出师表》专门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处所说的“督”,不是都督,更不是大都督。按:都督一官,为领兵将帅,汉末始有这个军事职称;后来几称都督中外诸军事者,即大都督,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三国后期魏国司马氏父子就先后担任过大都督或大将军。汉称都督诸州军事者,尚非大都督。
蜀国向宠,先曾充牙门将,公元222年刘备征吴,彝陵一战全军惨败,独宠营完好无损,“先帝称之曰能”指的就是表现在这一战事中的军事才干,“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向宠担任的是中部督,并不是专镇一方的都督,而是典宿卫兵,为皇帝的近卫军长官。
四、文体知识——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于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一种文书样式,也叫“奏章”或“奏疏”。本来,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细分为四类:章、奏、表、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统称为
“表”。不管怎么称呼,总是一种例行公文,很少流传。但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原文无此
标题,篇名是后人加的)由于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成为散文史上的名篇,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中热情颂扬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民
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感慨系之:“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五、古代对“死”的表达。
等级观念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死”的表述也分等级: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亮”,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就称“死”。
六、杜甫《蜀相》。
丞相调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革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坎坷,饱经离乱,崇敬诸葛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他晚年避居成都,前去拜褐武侯词(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故称武侯词),首句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迫切拜谒的心情。“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以产锦闻名,曾设专官管理,故称此名)句点明武侯词的地点与非凡气象。走到洞前,只见映阶碧草,听到黄鹤好音,而一个“自”与“空”写出了词堂的荒凉、寂寞,一代名相竟被人冷落了。睹物思人,诗人不禁蔚然泪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出统一天下的计谋,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帮助刘祥继承大业并渡过(济)难关,真不愧为“两朝开济”的老忠臣。他六出祁山伐魏,没有成功,病死军中,永远使天下英雄每念及此,泪满衣襟。“英雄”既指千古仁人志士,又指诗人自己。诗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正寄希望于当世的名臣良相。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导学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导学案
【小编寄语】“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关于教材中的《出师表》,很多人一直在研究其教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导学。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关于课文《出师表》的导学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
第 1 页 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1、生字注音
忠谏()裨补()遗()陛下 攸()咨()阕()陟()罚 臧()否()行()阵 倾颓()苟()全 猥()自 夙()夜 驽()钝 攘()除 崩 殂()诹()斟()酌()妄()自菲()薄
2、释词
崩殂: 疲敝: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第 2 页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6)涕:今义是,古义是。
4、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 欲报之于陛下也()而 可计日而待也()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于 叹息痛恨于桓、灵()以 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以伤先帝之明(二、探究展示
1、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2)如何具体执行?
第 3 页(3)提出怎样的劝诫?(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问题探究(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第 4 页(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三、练习反馈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第 5 页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
第 6 页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第 7 页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知识链接】——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 8 页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第 9 页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 10 页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1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1 课时: 2 总课时: 【复习目标】
1、训练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拼读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2、辨析常见的多音字;
3、纠正地方方言中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汉字的读音。
【复习点津】
一、熟悉《中考说明》有关要求
能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拼读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读准常见的多音字,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n和l的区别。
二、复习有关拼音规则
1、韵母“ü”和声母j、q、x相拼时,省略ü上的两点,与n、l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
2、iou、uei、uen前面有声母时,写成iu、ui、un。
三、消除几种误读
1、习惯误读,如:“混淆”应读“xiáo”误为“yáo”。
2、偏旁误读,如:“面面相觑”应读“qù”误为“xù”。
3、多音误读,如:“刹那”应读“chà”误为“shà”。
4、形近误读,如:“如火如荼”应读“tú”误为“chá”。
5、方言误读,如: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边音和鼻音不分。
四、方法点拨
1、掌握初中语文课本注释中所有已注音字词的读音;
2、对自己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要进行强记,并且要读出声音;
3、掌握《指导用书》所列举常见多音字读音。
【课堂训练】
1、完成《指导用书》有关题目。
2、加点字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
A.掠起(lüè)婉转(wǎn)倚情(yǐ)B.蹊跷(qiɑō)竣工(jùn)聒噪(ɡuō)C.俨然(yǎn)芳醇(chuén)违背(wéi)D.蓦地(mò)恣睢(suī)赋予(yǚ)
3、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在括号内画“∨”。
A.诘责jí()B.踌躇chú()C.宝贵ɡuèi D.自诩xù()E.茸毛rónɡ()F.三棱镜lènɡ()
4、分辨加点字在句中的读音,将括号内正确的拼音留下,其余的划去。
(1)一天,雷锋因公出差(chā cī chāi chà),踏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列车。
(2)靠近排字架的墙角还有一个小铁炉,有烟囱通到地面,是专供烧毁稿纸和校(jiào xiào)样用的。
5、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缝隙xì 篝火ɡōu 镂空lòu B.和谐xié 匀称chènɡ 边塞sāi C.厌恶wù 鄙薄bó 天堑qiàn D.逾越yú 点缀zhuì 修葺qì
6、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读音
①纤维 A.qiān B.xiān ②强壮 A.qiánɡ B.qiǎnɡ
③垂涎 A.xián B.yán ④瞠目 A.tánɡ B.chēnɡ
⑤屏障 A.pínɡ B.bǐnɡ ⑥供给 A.ɡěi B.jǐ
⑦蜕化 A.tuì B.tuō ⑧拾级 A.shí B.shé
7、把下面括号前的字的正确读音选出来,在下面划横线。
这个老孙头虽然嘴上说“还没定弦”,其实是早就相中(zhōnɡ zhònɡ)了拴在老榆树底下,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张景瑞说:“瞅(chǒu qiū jiū)老孙头挑了匹瞎马。”这时,只见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背上,揪(chǒu qiū jiū)着它的鬃毛,在场子里乱跑。这调(diào tiáo)皮的儿马不听调(diào tiáo)遣。忽然,老孙头摔下马来,痛得老孙头一宿(sù shù xiǔ)没睡好觉。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处(chǔ)置 强调(diào)差(chā)别 记载(zǎi)B.处(chù)分 调(tiáo)解差(chāi)遣 载(zài)重
C.处(chù)所 调(tiáo)查差(chā)数 转载(zài)
D.处(chǔ)理 声调(diào)差(chā)事 装载(zǎi)
9、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拮据(jiéjū)踉跄(liànɡqiànɡ)蹒跚(pánshān)逡巡(jūn)B.湖泊(pò)济(jǐ)南和(huó)面 打折(zhé)了腿
C.辍(chuò)学 啜(chuò)泣玷(diòn)污 菜畦(pí)D.商埠(bù)沸(fèi)腾芫(yán)荽 狼藉(jí)
10、选出拼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A.淳朴(chún)谦逊(sūn)迸(bèn)裂 留恋(niàn)B.豁亮(huò)莘莘学子(shēn)惨痛(cǎn)徜徉(chánɡ)C.翱翔(xiánɡ)伫立(chù)镌刻(juān)陈迹(chén)D.懊悔(ào)郓城(yùn)苦涩(shè)能力(nén)
11、将加点字注音错误项序号填在后面括号中。
(1)A.偃yǎn旗息鼓 B.畸qí形 C.和睦mù D.阔绰chuò()(2)A.杳yǎo无消息 B.玷diàn污 C.给ɡǎi予 D.衣钵bō()(3)A.大事渲xuàn染 B.甬yǒnɡ路 C.聊liáo叙 D.本埠fù()(4)A.随机应yīnɡ变 B.谛dì听 C.花被bèi D.鼎沸fèi()
12、下列成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相提并论 xiānɡtíbìnɡluèn B.顺水推舟 shùnshǔituīzōu
C.一帆风顺 yīfānfēnɡshùn D.顾全大局 ɡùquándàj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