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师表复习
《出师表》练习
第二部分:基础闯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忠谏()菲薄()()())()())()陛下)补缺漏猥()自枉()屈夙()夜庶()竭驽()钝以彰其jiù())()遗诏()性行()淑均)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有作奸犯科及为终善者()臣本布衣()可计日而待也()遂许先帝以驱驰()
()庶竭驽钝()()盖追先帝之殊遇()以彰其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妄自菲薄()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中道崩殂()性行淑均()()、猥自枉屈()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后值倾覆()临崩寄臣以大事()不毛之地()攘除奸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译: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译:(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
(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
(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
(10)谘诹善道,察纳雅言。译:。
4、(1)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
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浯回答。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引号里写原文):①“”即
②“”即③“”即(3)诸葛亮
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第三部分:中考演练
一、填空题
1.《出师表》选自,作者表,是的一种文体。
2、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的决心。
3、据原文内容填空。
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
(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
军,,(4)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请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5)文中表明作者淡泊宁静、无意功名的句子
是:。请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6)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
二、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
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8、作者叙述“受命以来”,行动是:。
9、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
是:,,;
10、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11、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①,,;
②。
12后汉倾颓的原因:。
13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不
利的客观条件:①。②。③。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是:,。
15“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古义:。开张古义:感激今义:
今义:
卑鄙古义:。毛古义:
今义:今义:
痛恨古义:涕古义:今义:今义:
四、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深追先帝遗诏()
效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① 以塞忠谏之路()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悉以咨之()
以⑤遂许先帝以驱驰()
⑥愚以为宫中之事()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五、理解回答
1、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2、“亲贤臣”换成现在用人常说的成语是:、3、列举我国历史上的贞良死节之臣幷紧要概括其事迹A、事
迹:。B、、事迹:
4、列举两个“亲小人”而误国的例子。
5、下面对联中具体指的什么事件?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①收二川指②排八阵指
③六出指,七擒指
④三顾指⑤东和指,北拒指
6、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及俗语。
①典故。、、。
②成语:、。
③名言警句。A、。B、。
C、。
④俗语:。
⑤有关的故事。A、B、C、D、E、7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出师表》句子默写练习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第二篇:《出师表》复习纲要
《出师表》复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文章大体介绍。
①本文写作时间:蜀汉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出题伐魏之前。
②本表文的写作目的:希望刘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得以实现。
③贯穿全文的感情是“报先帝”“忠陛下”;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的一往深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
3、文中诸葛亮向刘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作者反复陈述的是亲贤远佞。
4、后人对《出师表》的评价。
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②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及俗语。
①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②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名言警句。A、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⑤跟诸葛亮有关的故事。A、三顾茅庐B、舌战群儒C、三气周瑜D、草船借箭E、挥泪斩马谡
二、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拣。)
②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2、古今异义
秋:古义:时。今义: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与“感谢”相近。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一词多义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
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众议举宠为督
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
咨臣以当世之事受命以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
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若无兴德之言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深入不毛毛:原意为地面所生长的草木,在文中的意思是生长草木。
以光先帝遗德光:原意是光亮,在文中的意思是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动词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原意扩大、光大,在文中的意思是发扬扩大。
(3)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皆良实良实:原意为善良、诚实,在文中的意思是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用,能力高和能力低的人。
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顽,在文中的意思是奸邪凶顽的人。
5、补充重点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陟罚臧否: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彰:显示,表明;理:治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
臣本布衣:平民。
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至于斟酌损益斟酌:反复考虑,择善而定。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
察纳雅言: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临表涕零:面对;//流泪。零,落下。
6、重点句子翻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必能使行阵合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陛下亦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六、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七、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2)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4)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其中“报先帝”一词响应前文“三顾草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
八、问题探究
1、文章六七两段回顾了哪三件事?有什么目的?
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作者追述“二十有一年矣”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自己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5、作者在选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勉励后主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6、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答: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兴亡,使刘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大业。)
【中考链接】(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
(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答:答案六: 10.(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亲自。(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4)弗:不,没有。
11.(2分)译文:(只希望)在**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12.(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4.(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第三篇:出师表复习知识点
《出师表》复习资料
(一)《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 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 例句
古义
今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感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
10、妄自菲薄
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
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
20、是以先帝
21、简拔以遗陛下
22、愚以为
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
4.先帝不以臣卑鄙 5.猥自枉屈
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后值倾覆
9.尔来 10.寄臣以大事
11.夙夜忧叹 12.以伤先帝之明
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
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
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以彰其咎
5.咨诹善道
6.察纳雅言 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第四篇:《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导入:
同学们,记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知
,识,然后按照一定 的时间复习,不也很快乐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快乐的复习之旅,共同走进《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
中考模式:纵观近两年我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模式,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在30分的古诗文中,文言文占了14分,可见文言文的复习不容忽视。
解读考点
明确方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复习呢?我市这两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大致从“文学常识”“词语释义”“翻译句子”“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做了查,知道了考点,我们的复习就有了方向。
复习目标:
1、熟记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诗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4、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师引航 复习《隆中对》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复习就会有的放矢。首先我们进行《隆中对》的复习。孔子还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温习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熟练背诵文章重点语段。
检查背诵
指名背
齐背“亮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内容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段,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现了诸葛亮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为下文隆中对策做铺垫。
第二段,司马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干,第三段,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直接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最后又以刘备的赞语,进一步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本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丰富。
归纳梳理
练习巩固
在熟背与温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共同把本课的知识点做一归纳梳理。
1、文学常识不记错
文学常识是中考常考内容,关键是不出现错字,别字。同
学填空,教师强调“鉴”的读音、写法、意思
2、实词意义要记牢
实词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必考内容,复习时一定
对重点实词重点掌握,尤其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要注意积累,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
A、通假字 B、古今异义
C、词类活用
概念+例子+方法+练习D、词类活用
3、虚词意义能辨清
初中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考察重点一般集中在“之”“二”“以”“其”等几个虚词上,对这几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娴熟于心。结合“之”“而”的用法完成练习。
4、翻译句子“信、达、雅”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对这些语句或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的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为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语言顺畅,力求准确的表达原句的意思。学生练习,师生共评。
5、文意理解方法通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边真确把握文章内容,观点。这也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命题的重点是借助对句意的理解,筛选提取文章的有用信息;在整体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中心;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感情等。命题的方式大多采用简答的形式,有的也采用填空的形式。
学生做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a、注意从总体上理解把文章的内容观点b、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c、认真分析每句话,每个词与所表达的意思
过渡:
以上我们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隆中对》进行了复习,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复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出师表》的学案。
小结: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贤相,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赤胆忠心令人景仰,他的尽心尽责烛照古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旗帜,希望同学们能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在自己的人上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五篇:出师表的复习教案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3、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4、了解诸葛亮及《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三、复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2、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 则治臣之罪(实现)
道:中道崩殂(途)得道多助(施行仁政)咨诹善道(方法)
鄙:肉食者鄙(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蜀之鄙有二(边 境)
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举:众举宠为督(推选)孙叔敖举于海(选拔)
举大计(实行)死则举大名(显示)
(二)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到)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
⑼还于旧都(到)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