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

时间:2019-05-12 15: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歌》》。

第一篇:《组歌》

《组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2、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自由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纪伯伦,K.J.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

二、学习生字、词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翱翔 夜阑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宝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的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看导读)

2、讨论: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教学参考书》P96最后一段)

《浪之歌》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中,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的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的寓意,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眠”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德满腹的爱情,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海浪对爱情的态度,也正试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纪伯伦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雨之歌》

它主要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连接起来。

文中的空间感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让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方面,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诗歌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3、朗读:在对诗歌的感情有了进一步体会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指导、齐读)

四、发挥想象力,仿写散文诗

1、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2、其它的修辞手法。

五、作业

第二篇:纪检监察组歌

纪检监察组歌

——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

沂南一中 徐仰臻

定**.信任与监督

反腐任重路漫漫,从严治党岂等闲? 执纪监督平天下,信任,承诺道义双肩担。

蓬生麻中本自直,放任,白沙在涅阱底陷。打铁还需自身硬,锤炼,披荆斩棘淬利剑。清平乐.严防灯下黑

知易行难,世事如棋盘。人在局中易惘然,误入歧途蜕变。

思想堤坝筑牢,突破利益围歼。胸怀敬畏戒惧,正气浇铸信念。

诉衷情.担当

百姓心中有杆秤,天下孰轻重?盛世风清气正,呼唤黑包拯。有担当,自身正,令必从。铁面执纪,监督制衡,干净忠诚。

第三篇:《短文两篇》《海燕》《组歌》

《短文两篇》《海燕》《组歌》

一、一周内容概述

《短文两篇》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我愿做人间的飞蛾”,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生。《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文中的嫦娥是作者的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海燕》是传统篇目,作者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我们今天读《海燕》,可以从中受到另外的启发,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

《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情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二、重点知识介绍

(一)、短文两篇(作者:巴金)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而作者却能从旧意象中翻出新意,立意崇高。他从追求光明和热的角度重新阐释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标举了自己的人格理想。本文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阅读时请结合这一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体会“日”、“飞蛾”、“夸父”、“月”和“姮娥”等词语的特殊内涵。

学习本文应把握的重点、难点是:

1、理解作者对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的独特阐释;

2、观察两篇短文,理解其不同的风格以及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

3、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体会“日”、“飞蛾”、“夸父”、“月”和“姮娥”等词语的特殊内涵。

(二)、海燕(高尔基)

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刻画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的勇敢形象。全文最突出的特色在于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作者赋予海燕、大海、乌云、暴风雨等深广的象征意义。此外兼用对比、反复、烘托、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形象的立体感。而在整体的审美上,《海燕》充分体现了散文诗的特点,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情感激越,气势磅礴。阅读时,请注意全文诗的节奏,运用联想与想象,认真体会作者用文字绘成的一幅幅流动的油画。

本文重点难点是:

1、分析作者赋予海燕、大海、乌云、暴风雨等的深广的象征意义;

2、体会对比、反复、烘托、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3、认真体会《海燕》所表现出的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粗犷的文笔、激越的情感以及磅礴的气势。

(三)、组歌(作者:纪伯伦)

在本文两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想象丰富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作者的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性,有个性,它们与其他事物一起生活在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中。在生动地刻画形象的同时,作者还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值得品味。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

1、注意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

2、分析作者笔下“浪”和“雨”的形象;

3、体会作者在生动刻画形象的同时,对人生进行的哲理性的思考。

三、重点难点归纳

(一)、短文两篇(作者:巴金)

1、“飞蛾扑火”是一个贬义词,本文中“飞蛾”却得到了赞美。“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日、月,而写出日和月无关的内容?

作者写《日》时,其中主要篇幅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写《月》时引用到“嫦娥奔月”的传说,前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后者嫦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这三者都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

3、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过来的光,所以作者说“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在文章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月的光是死的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这种思想感情与《日》就一致了。

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吗?”

这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5、《日》这篇短文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飞蛾夸父的象征意义;从艺术手法方面理解语言朴实无华,借景喻人的特点。)

整篇文章都非常精彩。第一,语言朴实无华。简朴而晓畅的语言,充分地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坦诚地表现出来。第二,借景喻人。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来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夸父,实际上是为了赞美抗日战士。第三,触物生情,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糅合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飞蛾”亦即战士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后,触物生情,在飞蛾的悲壮的死中,引出深邃的哲理思考: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虽然“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光,也得到了热了”。“飞蛾”的敢于追求、勇于牺牲的形象,就是对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一些人的讽刺,也号召广大的仁人志士与其“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因为“没有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最后作者身体力行“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哪怕因此化作“一阵烟,一撮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情感抒发真切、赤诚,极富感召力。

(二)、海燕(高尔基)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背景。将海燕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2、《海燕》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请说说文章的事物各有何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象征着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和“狂风”象征着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3、作者以大量的笔墨描写暴风雨来临前的诸种情景,对突出主题有何作用?

这是环境烘托的写作手法。一方面暴风雨来临前的诸种环境象征着暴风雨的迫近和即将爆发。另一方面,这诸种自然景象正是海燕(革命者)所处的典型环境,活动的特定背景。作者把海燕放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大风大浪中去描写,有助于充分展现海燕即革命战士英勇顽强的形象,血肉丰满、气质刚正。当然环境描写除了起着服务于主题表现和烘托海燕的形象作用外,还给作品带来浓郁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揣摩下面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这时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暴风雨”象征着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暴风雨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表现了革命先驱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的人民对革命的渴望。两次大声疾呼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这是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现了作者和革命者们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本篇文章将海燕同海鸥、海鸭、企鹅进行对比部分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精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营造暴风雨来临的场景,为展开对比设置环境,极力渲染悲浪腾空、雷电交加、波澜壮阔的紧张气氛。使海燕与其他海鸟在对比中更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第二,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形、音、色方面正面描写海燕,以“黑色的闪电”比喻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高傲的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以拟人的手法写海燕的行动,赋予人的情态和神韵,然后是对暴风雨的渴望!“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息”,排比句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神态。而在刻画其他海鸟也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海鸥“呻吟着”,海鸭在“大海上飞窜”,企鹅“躲藏在悬崖底下”,轰隆隆的雷声“把它们吓坏了”,把海鸟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的丑态、形象地刻画出来同海燕进行对比,烘托了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在以多种手法的刻画下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卓尔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组歌(作者:纪伯伦)

1、《浪之歌》和《雨之歌》具有哪些相同点?

(1)都利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将“浪”和“雨”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将它们塑造成富有丰富的感性内容的形象。(2)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浪”和“雨”本是人

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但经过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怀,使读者获得远不止一般的审美和愉悦。(3)虽然将“浪”和“雨”拟人化了,但并不脱离“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2、在《雨》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诗中对拟人手法进行了灵活的多方面的运用,请研读课文,仔细体会。

诗人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的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似乎又成了一只鸟的形象,而且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拟人的手法运用于无形,出神入化。

3、揣摩下面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海岸”“爱情”“空气”各代表着什么?)

作者想象紧贴着海浪的物理特性来写:海浪经过阳光的蒸发会变成水蒸气,远离“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着作者的祖国。“爱情”实际上是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而“空气”则是使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因素。

4、“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铁蹄之下”这句话比较含混,可能与翻译有关,但基本上不影响全篇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此句的出处,联系上句“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来理解此句,可视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虽然出生时是轰轰烈烈的,但终归要寂寞地老去。

5、《浪之歌》第五节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的确非常精彩:第一,排比手法的运用,“曾有多少次……”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使人读来如娓娓低诉,浅唱低吟。第二,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十分恰当,我“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将多愁善感而又顽皮任性的“海浪”十分形象地人性化地刻画出来。“纹丝不

动”“面无笑容”,则把“礁石”的冷漠无情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流利、流畅的语言增强了文章在辞色和音律上的美感。

第四篇:《组歌》教学设计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和学法指导,感受两首散文诗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借物抒怀”的写法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段,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的乐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散文诗。纪伯伦的《组歌》。(板书)二.检查预习(生字词、作者简介)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段:炽热的恋歌;5—7段:博大的情歌。

四、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1、再次阅读《浪之歌》,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浪的形象特点。

2、小组交流,请以“从 中,我读出了 的浪”的句式说话。总结:海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五、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1.海浪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2.介绍写作背景(师生交流补充)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2.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人世间守护者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六、.课堂小结,总结学法(多媒体显示)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七、学以致用,学习《雨之歌》

1.结合《浪之歌》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雨之歌》 2.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八、模仿创作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九、延伸阅读

《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

第五篇: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

第一曲 告别(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第二曲 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第三曲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第四曲 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五曲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第六曲 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第七曲 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唱)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第八曲 祝 捷(领唱与合唱)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第九曲 报喜(领唱与合唱)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全军痛斥张国焘,欢呼北上并肩行。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第十曲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尽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组歌》创作背景

1964年,《长征组歌》的创作者肖华同志因患肝炎,到杭州的西子湖畔养病。由于肖华过去经常写些诗歌和歌词,是颇负盛名的将军诗人,一些文艺界的同志在红军长征3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约他写些有关长征的作品。肖华决定在杭州西子湖畔,利用养病的时间,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对长征来一次集中的概括和总结。

1966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作词,生茂、晨耕、吕遇秋和唐诃作曲共同完成了《长征组歌》。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

周总理给他们提出三点‚指示‛——革命的、民族的和大众的。‚革命化‛就是长征本身是一个革命的题材,以革命的思想来写革命的人,8 应让这种革命精神流传下去;‚民族化‛,就是用民族的语言来诠释音乐形象,让群众听起来亲切,容易接受;而‚大众化‛就是跟群众接近,让群众容易理解,琅琅上口。生茂在创作中始终都按照总理的这个指示来进行,能用两个声部绝不用四个声部,转调也少用,尽量让写出来的曲子雅俗共赏,容易传唱。

周总理曾经和他们一曲一曲地研究讨论《长征组歌》。每听完一曲,总理都会讲述一段长征的史实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每一曲都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具体到一个音符的高低或一节曲调的搭配。

总理对初稿里第一曲《告别》曾提出过中肯的意见。‚总理说,‘《告别》写得太雄纠纠、气昂昂了,要尊重历史。当时是在左倾错误路线控制下,红军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撤离苏区,舍不得留在根据地的战友和乡亲们,是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声泪地依依惜别。只有到了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才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根据总理的意见,把第一曲《告别》改成了叙离情,道别绪,难舍难分的挥泪惜别曲。

下载《组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征组歌》教案

    总第课时 《长征组歌》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

    第10课 组歌

    《组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

    八年级下册组歌

    10《组歌》教案 备课人:(初二年级备课组)陈艳萍代笔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领会......

    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张春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

    消防组歌歌词

    光彩人生 像风一样烈 像火一样红 那是我们光彩的人生 比风还要烈 比火还要红 那是我们对党的忠诚 赴汤蹈火 随时出征 我们是敢打必胜的消防兵 服务人民 竭诚奉献 我们是守护......

    消防组歌歌词

    人民需要我 一片片火海诠释我们的本色 一声声警笛证明我们的承诺 一条条水龙喷涌我们的激情 我们是平安的使者 守护着妈妈的嘱托 忠诚凝聚我们 奉献是我们的星座 人民需要我......

    消防组歌歌词

    烈火金刚歌词 烈火金刚 词:晨枫 曲:冬林 演唱:佟铁鑫 歌词编辑:汪源 火海中我们是烈火金刚 灾难里我们奋勇来担当 绿色是青春在闪光 橙色是热血在激荡 三百六十五天 箭在弦上......

    组歌教学反思

    组歌教学反思 组歌教学反思1 课堂中,自主学习进行的有条不紊落实到位,但仍然有一点是缺憾,那就是,模仿这种写法仿写一篇散文诗。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落实同时也是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