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使用《新华字典》
怎样使用《新华字典》
(张西堡中心小学六一班 ● 王凯璐指导教师陈社刚)
《新华字典》(以下简称《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但知识丰富的“老师”,如果你有什么字的音、形、义分辨不清或不知道,可以去请教他,他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去“老师”家有两条“路”可行:一是随拼音走,即“拼音查字法”;二是按部首寻,即“部首查字法”。
如果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走第一条路——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去寻找改字或它的同音字,字后面的页数便向你表明该字的“住所”,只要翻到页数,就能知道其意思了。
也许你会说:上述办法倒也简便,只是我不知道所查字的读音,那可咋办呢?哦,你别犯愁,你可以走第二条“路”——到《部首检字表》中去查。不过,你先得知道字的偏旁是什么,有几画,接着在《部首表》中找到这个偏旁,然后看看这个偏旁在《部首检字表》中的页数,这样顺藤摸瓜,最后就可以在《字典》正文中查到。
按照上述方法查“嚼”字,我们就可查得该字有三个读音:一念“jiáo”,在232页;二念“jiào”,在235页;三念“jué”,在258页。
若对有些在既不知读音;又拿不准偏旁,那岂不急死人?我猜你会这样想的。其实,你也别急,“老师”早为您准备了一张《难检字表》,只要你知道所查字的笔画,就能很快在表内查出该字在《字典》正文中的页数。要音则音,要意即意,包你心满意足。
很显然,走第一条路较之走第二条路既省力,又省时,是你登门求教的捷径,但不能因此而闭塞第二条通道。原因是:第一条也常有“此路不通”的时候,那就非另选道路不可,——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当然,即使敲开了“大门”,有时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那就请你多参看《凡例》或《说明》,它会细细地给你解答,帮你解难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希望你顺着两条路去行走,尽快与这位“老师”交上朋友,更重要的是请他来丰富你的头脑。
第二篇:怎样查《新华字典》
怎样查《新华字典》
中国字,奥妙无穷,但它的有些字却很难写,而且我们还对有的字不认识。每当遇到这种陌生的的字时,我们便想到了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默默帮助我们的《新华字典》
查字典是小学时教的,不知大家还记得不?也许已经被你忘得一干二净了。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温故而知新”吧。
首先我们来回顾最简单的查法,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当然是音序查字法了但这种查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拼音。根据汉语的第一个拼音翻到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找到这个字的读音,再翻到所在的页码。这样就找到了这个字。这种方法适用于查这个字的意思或不知道这个字的写法。
现在就让我来带大家去查一下“边”这个字吧。先翻到音节表,找到开头的“B”这个字母,在往下寻到”bian”,然后翻到“边”字的27的页码。在该页中搜索边这个字。果然,边字不一会儿就被我们的“火眼金睛”给挖到了。它在这里有6个意思,我们要根据这个字在文中的意义来判断这个的解释。
接着我们来学部首查字法。这种方法要比第一种不容易查。学会查,必须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否则,你是查不到的。知道了这个部首后,我们就很容易查了。先数一下部首的笔画,再翻到部首的页码,然后数一下这个字偏旁的,找到即可。这种方法适合查不知道这个字的音节和意思。如果学会了这种方法,查字典就既快又容易了,省了很多时间。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这个字既不知道拼音,又不知道部首,那又该怎样呢?所以,最后,我们要去难查字笔画索引。这种适合笔画很多,不知道它的偏旁,又不知道它的读音的。我们一般很少用,大多用前面两种。并且第二种居多。这里我来示范一下这种又是怎么查的。就如“义”字吧。先数准它的笔画共三画,然后到567这页。“义”这个字就藏在这页了。
温故了这些方法,你更掌握了吗?学会查字典不仅能帮助我们熟悉更多的生字,还能让我们的阅读速度“更上一层楼”。真是好处多多。所以,不会查字典的你听了我的解说,想不想跃跃欲试呢?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
第三篇:新华字典(推荐)
❶❷❸❹❺❻❼❽❾❿
新华字典
凡例
一、本字典的字头用大字排印。繁体字、异体字附在字头后面,外加圆括弧。不带 * 号位繁体字,带一个 * 号的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带两个*号的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外的异体字。有些繁体字、异体字的左上方附有义项数码,表示只是用于某义项;有些繁体字、异体字的左上方带个小三角(△),表示另外也做字头。二、一个字头有几个音的,就列为几个字头,各在注音前面分别用
㈠○㈡○㈢等表明次第,注解之末附列有其余的音及其所见页码。
○
三、字头下所收的带注解的附音词或词组,外加[ ]号,按音序排列。意义上有联系的,分别放在重点字的相关义项之下;意义上联系不明确的,放在本字注解最后,并另起行。对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非推荐词型,在左上角家*号,外加圆括号,附列于推荐词形之后。
四、本字典的字音依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用汉语拼音字母及注音字母标音。
五、有些字头连注两个音,第二个后面附注“(又)”字,表示“又音”。有时某义项内注“又某音”,表示“又音”用于某义。
六、有些字头注有“就读”,表示旧来读法不同。有时某义项内注“旧读”,表示某义旧读不同。
七、对行文中一些、多音字或复音词中读轻音的字加注读音。
八、字头的意义不止一项的,分条注解,用❶❷❸义项下如再分条,用1、2、3等表示。[ ]中的复音词或词组,如分条注解,也用1、2、3等表示。
引、○喻、○转的用法如下:
九、注解中○
阿 ā <方>词头,1.加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阿大.阿根.阿王.2.加在某些亲属称谓的前面:阿姐.阿公.[阿姨]1.称跟父母同辈的女性。2.对保育员或保姆等的称呼。3.<方>姨母。阿昌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云南。
ē 1.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凹曲处: 山阿。阿胶,中药名,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有有滋补养血的作用,原产山东省东阿。
第四篇: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六年级四班史婷 随着学习的需要,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或更多的字典。字典已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我也有一本《新华字典》,而且发生了许多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中国人有许多姓氏,名字更是多如繁星。父母在给我们取名时都不会信手拈来,而是反复揣摩,取一个响亮又好听、涵义深刻的名字。例如我:史婷,在字典里“婷”通“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我的爸爸妈妈大概想让我出落的“婷婷”玉立吧!
一次,由于我做作业时偷懒,不想伸手拿字典,让字典在书橱里静静的呆了好几个星期。或许是字典生气了,就惩罚我,让我也变成了一本字典。我站在书架上,刚开始还为没人打扰我睡懒觉而沾沾自喜呢。可后来,因我好长时间没被翻开过,整天看着灰尘一点点落下,听着字们怨声连天,我终于体会到了字典被忽视时的孤独和痛苦,忍不住后悔的哭了„„忽然听到妈妈叫我,眼前的一切都没变,我眼角还挂着点点泪珠。我舒了一口气,还好,只是一场梦。从此,遇到不会的字词,我都会先找字典———这位不说话的“老师”帮忙,字典再也不会孤独寂寞了。
我和新华字典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真实,有的虚幻,但现在想起来,都会有很多感慨,这都是字典带给我的。
字典,真是一位好“老师“。
第五篇: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1.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和法规文件等的名称,例如:《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读〈石钟山记〉有感》
(二)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苟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三)写文章时,题目不要加书名号。
(四)和“序”有关的书名号,如《<农村调查>序言》,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该文只是序,而非正文。
如果正文与序同时存在,则应该这样写,如:
《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两个书名号都是正确的,如果写成《<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或者《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都是不正确的。
(五)使用书名号时,必须弄清楚,句子本身是否在强调需要加书名号内容的名称性,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需要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如: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上句如果把引号换成书名号就不妥当,因为从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强调题目的内容,意在与“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形成对比。
再看一个句子:
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铁道游击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应该把书名号换成引号。
(六)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例:
①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②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③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④《红旗飘飘画丛》出版前后(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⑤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⑥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重庆卷)(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⑦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
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2005年江西卷)(第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⑧《上海文学》新开《自由谈》一栏,本期刊登王安忆、陈丹青关于当代影视剧的长篇对谈《生活与故事,故事与影视》之一,广征博引,分析精当。(“自由谈”是专栏,因此,不应用书名号,而改为引号。)
⑨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属于出版社发的文件,应该加上书名号。)
⑩今天,《美丽天使》杂志社3位编辑来我市采访,请市府办小周安排一下。(“xx杂志社”或“xx出版社”不用书名号。有了“社”字就指单位了,不是指杂志或报纸的名称了,因此,书名号应去掉。)
今天语文课(苏教版五下练习4)遇到这样一个标点符号使用辨析的题目:“大家喜欢读的几本书:《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上下五千年》等,在儿童书城都可以买得到。”
参资上是这样说的:“句中冒号应改为逗号”没有提到要在书名号之间添加顿号,而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在在书名号之间添加的顿号。
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了3种观点:不用、要用、可用可不用。
1、不用:人教版三个版本的普高语文教材都不在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加停顿号,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编者或许认为书名号(引号)已能把那些并列的词分隔开来了,没必要再加顿号。
2、要用:《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和引号都只有标示作用(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或刊物名等,引号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而没有停顿作用。这也就是说,在并列书名号(引号)之间,如果不加其他标点符号的话,是没有停顿的。而并列的书名号(引号)所标示的内容之间是应该停顿的。因此,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仍需加顿号。如:朱熹把《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广东教育版2004年6月第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112页)
3、两可: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等标号标明了句中词语的性质或作用,使这些词语自然地在线性的语流中区分为不同的意义片段。意义片段是语气停顿的重 范红英(范红英)11:46:23
要依据,交际中的合理停顿必然出现在语流中的意义片段之间。因此人们很容易将由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等标明的意义片段的界线和停顿联系在一起,认为在这些地方是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停顿的。停顿,固然表意清楚;不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没人会在这些表示并列的、已由书名号或引号标明性质的意义片段上产生理解障碍。当然,不排除在此有必须要停的情况,否则会有歧义,但那只是极少数,完全可以个别处理。因此,我们认为,从表达上看,只要不会产生歧义,并列的书名引或引号之间是否用顿号是两可的。
精彩的辩论,我也安排的课后的辩论,学生去查资料,找论据,辩论很热烈,专家都没有定论,考试别考这样的题目就好,不然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受到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