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今年来,潍城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多元化的党建领导协调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发挥区街道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例会制度,围绕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项,进行情况通报和广泛协商研究,充分调动辖区内各方力量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发挥社会工作党委作用。各街道社会工作党委整合街道组织人事、党群、社区建设等部门职能,吸纳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到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辖区领域党建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三是发挥党建工作联席会作用。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坚持以党建促共建,以共建促发展,做到了“四个落实”,即:落实社区事务共管,落实社区稳定共保,落实社区资源共享,落实精神文明共建。
二、建立多样化的党组织组建机制,优化组织设置
1一是楼宇建。加强200余座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工会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归属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搭建了政府服务企业的平台,促进了楼宇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行业建。根据律师事务所密集、党员数量多等特点,通过司法行政机关行业管理加强律所党建工作,以律协为依托加强党组织组建模式,建立中国首家律所党委——大成律师事务所党委,创新安定门街道司法所与律师党员联合党支部组建模式。三是孵化建。发挥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孵化器作用,通过接纳、服务流动党员及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组织组建工作。四是团队建。在街道、社区各类群众性活动团队中建立党组织和党小组,积极推广“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党建工作模式。
三、建立多层次的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广泛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区委积极开展以“五扶”(生活上扶贫、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为主要内容的“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目前已成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成为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和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纽带,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的有效途径。二是深化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本着“上下结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原则,在区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之间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呈现出了机关党建带社区党建、社区党建促机关党建的良好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国企、事业及“两新”组织党组织服务区域共建。充分发挥国企、事业及“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使其立足本部门的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力所能及地为区域化党建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建立多点面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注重作用发挥 一是围绕作用发挥,实施分类表彰。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在动力,一直是探索研究的课题。东直门街道工委根据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及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设定了党性坚定标兵、品德高尚标兵、热心公益标兵、爱岗敬业标兵等四种表彰类型,对组织关系不在街道但表现突出的党员,还专门设立了“奉献社区好党员”称号。分类表彰使称号的指向更明确,评选的标准更具体,是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二是增强针对性,实施重点表彰。按照各领域单位党组织的不同特点,本着在地区中能够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促进区域化党建加速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育各类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和推广。今年拟表彰和宣传一批党建基础条件较好、社会影响较大、发展态势良好、单位负责人重视的驻区单位党组织,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地区范围内营造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良好大环境。
五、建立多方位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切实加强了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落实。二是完善党建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社区、国企、机关、事业等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评价体系,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动力机制,如按照“五个好”要求,以百分制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星级考评”,每个社区以50个指标要素为标准进行定级,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区委每年下拨专项党建经费,支持社会领域党建活动开展,调整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年人均200元的标准拨付。从区管党费中拿出年收缴额的60%作为党组织活动补充经费,用于非公、社区党组织征订党报党刊、慰问困难党员及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补充经费。
第二篇: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
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联合党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社区联合党委的成立,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社
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推进资源共享,筑牢社区党建工作支撑点,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
紧紧围绕“发展共推、文明共创、事务共管”三大目标和原则,在试点社区搭建三大平台,探索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新机制。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整合原来社区“两委”办事窗口和驻区单位部分服务窗口及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民政、党务、卫生、计生、居家养老、就业援助、法律诉求与调处、民情专递7个服务窗口,运用居家养老“一键通”、电子警务监控等服务手段,搭建了社区事务共管的有效平台。二是搭建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发挥联合党委协调作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员与社区居民党员进行联动联创。各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子后,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三是搭建共驻共建平台。社区联合党委在各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搭建了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平台。
三、发挥党员作用,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点,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活动方式
为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8小时内外”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试点社区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党委在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发掘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等情况,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划分党员责任区。东笋社区联合党委还从驻区单位中聘请了15名“社情民意专递员”,建立完善了联合党委与居民群众之间对称互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开展“社区主题活动日”。在深入开展“双带双促”(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促进自我管理;党员带动群众,促进自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日”活动。三是通过爱心储蓄银行存储爱心。依托“志愿者服务站”设立爱心储蓄银行,以“志愿服务时间”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家庭为单位,凡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都可以到“银行”“开户”,领取“爱心储蓄存折”。从而在自己有需求时,也可获得通过接受他人的免费服务来支取一定服务时长的权益,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对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实行“星级制”管理,银行式储备,切实提高了志愿服务实效。
四、实施网格管理,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消除社区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
着眼于解决“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的困惑,引入网格化的先进理念,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试点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
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成立了由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居民代表、大学生村官、社区党建组织员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由服务团队成员各自包管联系服务本网格内5至10户普通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实现了基层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七塘社区建立南大和江夏2个流动党支部,成立福州街第一流动党小组和福州街居民党小组,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五、建立健全制度,夯实党建工作的根本点,促进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积极推动社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推行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每周1次接待群众、班子成员每年2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二是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考联评制度;三是推行双向反馈制度,即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真实表现情况登记在反馈卡上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所在单位党组织签注意见后再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并将反馈结果纳入党员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三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四篇: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新乡市牧野区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
(2014年7月7日)
荣校路办事处位于新乡市区中部,南临卫河,西至和平大道,北至宏力大道,东至牧野区政府,辖区面积 2.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校4所,科研机构1个,行政事业、执法服务单位27个,共计33个辖区成员单位,辖区人口42726 人。街道下设4个社区团支部、1个机关团支部和3个非公企业团支部,自管团员189人,团青比例34.4%,“推优”入党占团员入党比例为100%。
近年来,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坚持围绕“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团组织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团组织体制机制载体和区域化团建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办事处团工委的中枢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切合实际,努力构建党团组织立体网络
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协调有方”的原则,将辖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的青年力量有重点、全方位地发动起来,逐步建立健全辖区内党团组织建设,实现党团共建、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网络健全。
(一)依托社区团支部,强化网格基础。
办事处4个社区全部建立团支部,制定了完善的组织机构、领导制度、服务流程、活动章程,每个支部均由社区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下设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辖区青年团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托网格化管
理,社区团支部工作与各网格党建、团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网格党小组长、楼院长、楼栋长的作用,关注青年各方面的需求,全面掌握辖区情况,实现了青年先锋、居民共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联合非公企业团支部,促进资源整合。
办事处团工委指导、协助辖区3个非公企业建立了团组织,其中清江鱼馆团支部规模较大、青年员工素质较高,但党员人数少,办事处团工委通过将员工骨干发展为团员,将团员发展为员工骨干,建立了与非公企业共赢的发展新模式。辖区非公企业依托团组织,引导青年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汇聚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开展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非公组织也逐步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共建共荣局面,团组织体系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为企业党员发展和党组织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组织辖区学校团支部为阵地,凝聚青年力量。
利用辖区稳重、三中、东干道小学、畅岗小学等完善的学校团组织体系,发挥校园团支部的阵地作用,努力打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团建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在团组织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突出重点,注重增强团组织生机活力
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团干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做到“讲重点、求实效”,以优秀团干队伍引领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干事有为、积极奉献,较好地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
(一)“推优”选任,实现团干选拔优良性。
办事处团工委以区域化团建工作为契机,遵循 “推优”原则,面向机关、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公开选拔团委委员等团组织骨干。针对团组织干部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确实热心青年事业,自愿从事团的工作;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对青年群众有较大影响;重点从各领域优秀青年中选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纳入选人选才视野的既有机关青年干部,也有行业骨干精英;既有重点学校负责同志,也有“两新”组织领军青年,真正实现了任人唯能、全面选拔。
(二)注重学习,实现团干培训多样性。
为提升团干部责任意识,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办事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基层调研明确培训学习的重点、要点和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计划;二是通过远程教育课堂、学习例会、网络团校、送外培训、团干例会等平台,对团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培养。2013年共组织团干培训6次,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考核,实现团干队伍高素质。
建立了明确的团委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基层团建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考核看工作、评价有依据、结果有运用。考核内容既包括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基本工作项目,又包含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特色工作项目,并具体量化为考核分数,年底参与办事处整体考核。
三、凝聚青年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在区域化团建过程中,以办事处以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为基础,利用团组织资源优势,注重搭建多功能活动平台,开展各类青年参与的活动。一是认真按照团区委要求,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
开展“面对面”活动,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共青团员40人,召开调研会议,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青少年权益保障、安全教育等方面问题,发放调查问卷40份,分析整理共梳理出20条建议,收到良好效果;二是认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团员20人,到陵园广场进行义务劳动及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0余份,收到群众好评;三是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开展自护教育和法律宣传,为辖区老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复健辅导和物资帮扶等,服务群众达1000余人;四是根据青年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适应青年需求,组织开展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主题征文、户外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拓展青年展示才华的舞台;五是组织各非公企业团支部大力开展管理知识竞赛、青年沙龙等企业支部特色活动,充分展现了团员青年们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力出一份力,力献一份情”的勃勃生机,在团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六是办事处团工委组建了青年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他们的特长分为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环境治理、医疗服务等特色支志愿者队伍,不仅拓宽了青年展示自我、服务群众的舞台,而且树立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处团工委在团区委和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将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新发展。
第五篇:泸溪县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 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泸溪县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 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近年来,泸溪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对城镇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县域经济发展。2010年,泸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增长15%,高出全州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19.5%,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达到3.0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县城白沙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县城,泸溪被国家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平安畅通县”称号,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连续4年引领湘西州。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和“湖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坚持组织共建,构建覆盖城乡的区域性组织建设体系。按照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的思路,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在“两新”组织集中的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探索建立了7个区域性党组织,统一负责区域内的党建工作,并根据党员特长,依托群众性组织建立了98个功能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县16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均实行区域建党,使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
坚持党员共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依托政府专网建成了联接县、乡、村三级的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了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信息,并能实时查询党内信息、统计资料和实现网上转接组织关系。依托公安部门外来暂住人口登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在县、乡两级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建立了50多万元的党员困难互助金,设立了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寓服务关爱于管理之中。
坚持资源共享,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全县建立了150个党员服务中心,并以此为依托组建了1000多名党员参加的40多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成为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按照每个社区200平方米标准,对社区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升级。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百户以上规模村全部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所。深入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以及企业开设了150个终端接收站点,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党员教育网络。
坚持投入共保,构建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体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县财政每年划拨600多万元,解决村级、社区办公经费。国有企业党建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列入企业行政经费和财务预算,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费按实税前列支。同时,采取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的方式,选配了80多名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