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时间:2019-05-15 14:0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第一篇: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2009年10月30日)中共肇庆市端州区委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中心城区,辖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8万,有基层党组织602个,党员人数13145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和省驻肇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完善党建机制、配强党建队伍、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开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党建“主业”意识

区委一直把党建作为“主业”,做到整体规划,层级责任落实。

精心布局,整体规划。根据端州的特点,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手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划,并根据每个时期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2005年。结合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把城市社区党建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着力在解决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制度建设和业务工作上下功夫。第二阶段是2005年—2008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党员找组织和组织找党员”活动,引导“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参加组织生活。第三阶段是2008年—现在。区委更加注重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把“社区党建”提升到“城市基层党建”来作总体部署,明确了在本届区委任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去年,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后,区委专门成立调研组,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主题,深入基层调研,并远赴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取经”,学习发达地区的社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今年,区委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市委对端州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目标。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区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镇(街道)党(工)委也相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了社区党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04年1月,将4个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工委),明确党工委与街道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关系,使党工委能更好地适应街道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活动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与此同时,健全了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是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向区委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会议定期讨论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二是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三是完善了保障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区财政预算,并保持与财政同步增长,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建立了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社区范围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

二、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组织是关键,队伍是保证。

优化组织设置。我们建立了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支部为重点,以社区党小组为支点、以社区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城市基层党组织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按地域、小区、单位楼栋为单元设置社区党组织,形成了以“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三级组织架构,初步构建起区域化、社会化的党建工作格局。

配足配强党务干部。一是各镇(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配备3—5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人员。二是按照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去年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2003年的47岁降为现在的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原来15%提高到66.6%。三是从2005年开始,通过公开招考等办法,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共66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3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了近70%。

提升干部素质。不断加大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的工作水平。2006年以来,选派社区干部及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区委党校参加集中培训4期,329人次;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到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参加脱产培训1期,50人次。同时,通过上下挂职、交流学习、提高待遇等方法,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目前社区党员干部学习氛围浓,精神面貌好,工作干劲足,服务社群热情高,成为了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骨干队伍。

三、强化结对共建活动

我区的结对共建活动是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区直单位、“两新”组织对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进行共创共建的一种新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市直、区直退休、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平均每年以近千人回归社区,社区管理压力加剧。从2003年开始,我们通过以挂点帮扶的方式,帮助社区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出台了《区直部门挂点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方案》,由区四套班子成员挂点20个重点社区,区直部门挂点47个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社区,办事处(镇)领导挂点全区所有社区,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办发出了《关于开展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与城区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正式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单位扩大到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初步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共组织了16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党组织与56个社区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显示出结对共建的强大活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最近,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牵头组织,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把全区所有社区纳入了结对共建范围。共有37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参与活动,比原来增加了210个单位,标志着我区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结对共建,为最终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去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考察端州区睦民社区时,对睦民社区党建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去年4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同志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上,认为肇庆市和端州区走出了一条在次发达地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年来,香港中联办会同有关政党和10多个地级市同行先后到我区参观考察基层党建工作。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着力解决“三无”问题。面对社区工作压力大、困难多的实际,结对共建首先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2003年,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体、镇街投入为辅助、结对单位支持为补充,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社区“三无”问题。至2008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由2003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100%;平均面积由2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94平方米,最大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000平方米。现在的社区办公场所不但面积大,而且功能齐全,工作社会化、服务群众化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社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和谐。

从解决社区实际困难入手,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结对共建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社区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共建单位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促使本单位党建和机关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按照省、市开展“1+1+1”结对共建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了75个区以上机关单位党组织(含省直单位6个党支部)与全区所有农村及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几年来,结对单位帮助社区(含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72个,帮助排查解决突出问题135宗,赠送社区各类办公设备6740件,帮扶和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学生2196人,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6668件,深入社区开展活动的党员19251人次。实践证明,结对共建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发展的有力推手。

四、强化服务功能

针对目前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我们围绕“党建带社建”的目标,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扎实推进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低保救助等工作,社区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围绕社区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成立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主,青年志愿者、老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为补充的五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区级志愿者服务总队(联会)、镇(办)志愿者服务分队(分会)、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等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完善党内关怀机制。每年从区管党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设立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专门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患病党员的门诊医疗开支,落实困难党员季报制度和定期慰问制度。深入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本人有疾病必访、党员家庭有大事必访、党组织有新人必访)活动。以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工作站为载体,通过邻里互助、便民直通车、小区服务点等多种形式,打造了“党员责任岗”、“党员帮带就业”、“心连心互助金”、“爱心成就梦想”等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去年以来,全区投入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20万元,帮扶困难患病党员100名;投入“三必访”活动资金 13万元,走访慰问党员321人次,为党员办好事实事297件。

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成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今年5月,我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让社区居民有事情找社区、有困难找党员,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各镇(街道)党(工)委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逐步成立社区党员工作站。二是大力推动“数字社区”建设。今年所有社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居民数据库的建立为党建、计生、社保、民政、综治等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结合社区居住环境、居民构成、工作基础等方面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科普知识进社区、禁毒知识进社区等群众性活动,创建了一批“关爱型”、“服务型”、“学习型”、“文化型”、“科普型”、“体育型”、“环保型”、“无毒型”特色社区。同时,以推进小街小巷“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底化)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建设,建设美好家园。2006年以来,投入2525万元,完成整治工程项目173项,受惠群众23万人。目前,我区已有一半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我区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可喜转变,初步形成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不足32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3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离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距离。这次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既是对我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检阅,又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会以这次现场会精神为动力,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委覃卫东书记对我区党建工作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为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而努力!

第二篇:四川省加强社区“五大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四川省加强社区“五大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着眼于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基础,全面推进城市社区组织、服务、管理、维稳和党建工作考评“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的组织体系。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全社区管理新格局需要,突破“条块分割”障碍,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一是完善领导体制。组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揽总、驻区主要单位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党组织负责协调、指导、监督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二是健全基层党组织。新建社区、新建各类园区

2345678-

第三篇:探索“三联三共”模式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探索“三联三共”模式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近年来,xx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全域党建”理念,加强区域统筹,探索实施以“联抓共促、联合共治、联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共”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城市发展各方力量互促共赢,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

一、背景起因

xx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七。管辖陆域面积360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个镇,206个村居社区,总人口50万,基层党组织882个,党员1.8万多名。其中城市社区21个,各类住宅小区97个,人口近20万人;注册各类工商企业4万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78家,建立党组织543个,吸收就业人口10万多人,其中党员6900多名;拥有万达广场、万行广场、永旺梦乐城等10多个商业中心以及长江路、衡山路等大规模商圈。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xx开发区整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快”的特点,即新建小区多、注册企业多、新型经济体发展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快。这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基层党建的管理体制跟进不及时,导致各基层党组织联动不高效、条块结合不紧密;二是缺少互联共建载体,导致各方资源不能共享、各方力量无法形成有效合力;三是社区党组织力量不够,单靠社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xx开发区工委组织部结合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在原来逐个领域抓党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机制衔接、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思路,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科学系统谋划,推动从“条块分割”向“相融共生”转变,从“多元混治”向“一心共治”转变,从“单点用力”向“联合发力”转变。

二、主要措施

(一)联抓共促,打造一体化格局

打破社区党建、企业党建以及行业党建之间的壁垒,按照系统、融合、共建的理念,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和推进,探索形成互联互动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体制促“统筹”。工委书记挂帅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住建、规划等16个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建实“两新”组织党委,配备5名精干人员专职专干,统筹谋划城市社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二是强化力量促“整合”。指导镇街吸收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影响力、带动力强的“两新”组织等成立综合党委,党委书记由街道副书记担任,副书记由机关事业单位专业干部和“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有效整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资源。三是区域管理促“覆盖”。依托城市社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专业园区等党组织,对区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兜底管理。

(二)联合共治,推动多元化参与

注重借智借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是搭建联议协商平台。坚持党建事务联议、经济社会事务共商,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邀请街道、社区、商圈(商务楼宇)、企业出资人、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区级层面主要通报交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协商解决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等问题;街道层面主要解决社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区域性工作;社区层面主要搭建活动载体、做好辖区治安维护及文明提升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二是拓宽议题收集渠道。区级层面设立热线,对收集问题第一时间按职能进行归纳分类,严格职能部门答复时限,案件答复满意率纳入政府社会责任考核。在社区、商圈和商务楼宇等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意征求窗口”,每季度组织企业“满意度”测评活动,把收集的意见建议纳入联席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议程。三是创新难题联解机制。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创新开展“双报到、双认领”工作,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党组织认领项目、党员认领服务”活动,发挥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帮助社区解决流浪狗清理、垃圾站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110多个。建立“1+1”难题认领解决机制,采用“1个共建单位认领1个项目”的方式,引导共建单位主动解决社区难题。海信社区先后与辖区1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采取企业认领帮扶形式,引导昆仑山医院、华安国际酒店等6家企业帮扶辖区12户困难家庭;吸收1家企业食堂、2家饭店,持续开展“多双筷子·暖心午餐”活动,常年为空巢老人和患病老人免费送餐。

(三)联建共享,建立长效化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联建平台,带动各领域党建从“内循环”融入“大循环”,形成多方参与、互惠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是探索共建新方式。结合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创新推出“红色动力双赢卡”区域共建项目,引导130多家商户组建“红色联盟”,组织全部21个社区党总支与联盟商户签订“发展协议”,商户依据社区党组织认定的党员积分情况给予折扣程度不一的动力卡,为持卡党员提供相应的折扣服务。目前,已发放金卡125张,银卡514张,实现了社区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商圈商户效益大幅提升的“双赢”局面。二是打造共建新品牌。建立“益路同行”公益品牌,以公益为纽带,通过开展企业认领“微心愿”、上市公司点对点支援村居等举措,调动企业服务回馈社会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共建立200多个帮扶对子,对123名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对口服务,累计帮扶资金物资等价值355.6万元。实施“红心赋能”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程,建立“红心领航”“红心向党”“红心共管”“红心互联”“红心闪亮”五大体系,通过组建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落实“红心物业”多级联席会议制度等,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先锋队,促进居民幸福指数直线提升。三是创新共建新平台。按照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联合众多创业机构、培训学校和社区共同搭建“拉勾计划”线上就业信息平台。社区居民通过手机端随时掌握周边企业招聘信息,企业实时查看居民提交的简历,社区及时完成居民信息线上审核和企业信息发布,实现企业与居民拉勾、企业与社区拉勾、社区与居民拉勾。目前,“拉勾计划”已覆盖21个城市社区和300多家企业,居民日常关注量达到10000多人,先后为80多家企业急聘员工350多人。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推行“三联三共”工作模式,有效强化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基础,提升了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各方诸侯唱“独角戏”变为党群“大合唱”,由“单打独斗”变为“组团服务”,实现了“三有”目标。

一是有了“主心骨”。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开发区以融入融合的理念,通过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设活动场所等,构建起“上级党委引领、社区党组织主抓、企业党组织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助推”的工作体系,将全区21个城市社区的10万多名群众和700多家企业的4000多名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有了“新舞台”。

坚持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各方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和载体,围绕“红色动力双赢卡”和“拉勾计划”2个城市基层党建项目,共搭建“周末课堂”“服务直通车”等特色载体20多个,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搭建了合作平台,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三是有了“助推器”。

通过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工作热情等,有效激发党员群众和周边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以“党建引领城市发展”为主题,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我为党旗添彩、为城市发展助力”等活动50多次。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先决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现代城市中,除了城市社区、工业园区等常规功能区域外,各类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专业园区、互联网产业园等新兴区域蓬勃发展,他们除了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外,还吸收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同时也是青年人汇集的地方。坚持党建工作引领,突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做好党建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是前提条件,也是凝聚各方力量的有效手段。

(二)做好联动管理是必要举措。

城市各类型功能区从分布位置上看,界限相对分明;从管理机制上看,职责相对独立。将联做联议联享作为整合各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为社区、企业、商户等搭建共享平台,打通了各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壁垒,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一统”工作格局,是创新城市基层党建举措、提升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满足多元化需求是基本前提。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需求的多元化,多元化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个性化的党建工作方案。工作中,只有针对社区、商户和企业等分别制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及产业扶持等不同的党建工作策略,面上搭建多方共赢平台,实现多方共建、多方受益,以党建工作“红利”激发各方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篇:强化统筹理念 整合组织资源 探索构建首都特色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强化统筹理念 整合组织资源 探索构建首都特色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本次研讨会“区域化党建与社会建设”的主题,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从三个方面就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区域化党建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是系统论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理论、微观经济学关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效应理论和合作经济学关于“通过合作能够获得整体最优”模式在党建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2009年郑州会议、2010年青岛会议和贵阳会议明确了区域化党建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基本界定,对区域化内涵进行了不断深化。根据中央对区域化党建的界定和要求,结合北京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应包含以下应有之意:

(一)从主体构成来看。区域化党建格局是以街道为区域界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区域内各类党建元素为工作主体的党建体系。街道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领导核心,履行统筹领导和整合协调职能;社区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组织基础,引领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服务党员群众和驻区单位;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重要力量,发挥资源优势参与地区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重要对象,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健全组织、创新载体、扩大覆盖;党员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驱动主体,突破组织关系限制带头参与地区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

(二)从实现途径来看。区域化党建格局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系为基础,以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为平台,以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为载体,以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和动力要素为抓手。在领导体制上,由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条上管理和自我运行模式向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相关辖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共同参与、协商共建的领导体制转变;在运行机制上,由条块分割、互为封闭的治理模式向区域联动、一体发展转型;在组织设置上,由“伞状结构”、层级分明的组织格局向非行政的扁平化、区域化组织关系过渡;在工作方式上,由固定性、统一性、指令性方式向协商性、合作性、自愿性方式发展;在党员管理上,由单一组织隶属关系管理方式向开放式组织活动、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在资源利用上,由资源自有、自控、自我使用向资源整合、共享、效用最大化提升。

(三)从现实意义来看。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社会结构变革,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弥合组织缝隙;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的多样化需求,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整合组织资源;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需要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拓展组织功能。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有利于以党的建设带动社会建设,维护、实现、发展好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满足城市基层多元主体的公共需求,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以组织覆盖延伸社会管理,形成条块结合、纵横相容、有机互补的组织架构和区域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以党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内各类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形成推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北京市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市现有社区2642个,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社区党员38.4万名,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1.5万余名。适应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北京市在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通过抓好“三个统筹”,即:统筹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党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统筹社区党建与各领域党建,不断探索建立开放型的组织体系和联动型的党建载体,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统筹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以党建工作带动区域化发展

市委始终坚持围绕社会建设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社会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目标上相统一、体系上相支撑、部署上相呼应、成效上相促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建设。市委从首都的特点出发,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于2008年成立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任组长的“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社会建设和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市级层面成立了市委社会工委,街道层面组建了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具体负责社会建设和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指导性文件,理顺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运行体制,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服务载体,以党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围绕重大活动,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组织23万名党员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成立了一支80万名以党员为主体的首都治安志愿者队伍,为各项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围绕社区发展,广泛开展了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星级党建示范社区主题活动,涌现出“小红帽”党员责任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党建品牌。围绕服务群众,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创新社区民情日记工作法、“四五六”工程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载体,有效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党建服务重心下移,有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三是夯实工作基础,以社会建设保障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保障工作与社会建设基础工作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将党建工作人、财、场地建设纳入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当中。在确保“有人管事”上,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选聘大学生社工和大专以上人员进入社区工作,按照年人均5.5万元的标准核定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基本待遇;在保障“有钱办事”上,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100元的标准核定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区县财政统一拨付,通过市区两级党费返还、专项活动经费补贴等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在实现“有处议事”上,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置换一批”的方式,1000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到了350平方米,计划在年底前全部达到350平方米的标准。

(二)统筹党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共建共享实现区域化整合

市委始终坚持“区域统筹,集约共享”,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整合、激活、优化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分割到统筹的良性发展。一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由党组织牵头,依托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和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协调委员会及分会,吸纳驻区单位参与,广泛开展联建共建、双向服务活动,探索形成了“五委两会”、“六方协调合作机制”、“双向互动折子工程”等共建模式。朝阳区朝外街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由外交部等中央单位、市区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和“六小门店”作为单位会员,由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和国将军和社区代表等作为个人会员的全市首家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发挥各方作用,共谋地区发展。二是激活社区党员资源,搭建发挥作用平台。尊重和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将党员凝聚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驱动力量。全市82%的社区建立起在职党员向居住地报到制度,83%的社区形成了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石景山区制定了“三管一辐射”工作思路,即:管好自己的、管住外来的、管活驻区的、辐射空白的,通过“社区联建门店”活动把社区的商业门店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三是优化社区网络资源,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深入开展北京市“数字家园”社区建设,发挥数字化管理、网络平台和手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势,畅通舆情、反映民声、化解矛盾。西城区开通了社区视频博客,设有党建工作、社区动态、居民风采等9个专栏,引导社区居民将身边发生的事、自己想做的事和对党组织想说的话以视频形式录制上传到博客空间,社区安排专人负责在线答疑解惑,实现了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实时交流、网络沟通、动态服务。

(三)统筹社区党建与各领域党建,以组织联动构建区域化格局

市委和各级党组织着眼于社区党建与其他领域党建的联建互促,探索建立纵横相融、有机互补的组织和活动架构,努力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以商务楼宇工作站为载体,探索建立“社区+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结合商务楼宇“竖起来的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高度聚集的特点,探索建立产权、物业、楼宇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和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站“五站合一”的工作模式。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用于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建设,目前已建立楼宇党建工作站1128个,占楼宇总数的90.3%,覆盖5.6万余家商户、68万从业人员和2.68万名党员,依托社区党建有效拓展了非公党建的组织覆盖和发展空间。二是以“三进两促”活动为抓手,探索建立“社区+机关”党建工作模式。2009年在市直机关116家单位、近7万名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活动,先后有2100多批次、18.8万多人次市属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市、区属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1875个,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方面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在服务社区的实践中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机关作风。三是以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属地化管理为契机,探索建立“社区+律师”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首都丰富的律师资源优势,在各街道司法所与辖区律师事务所普遍建立起“两所联系沟通”机制,在社区建立了1400多个“社区法律服务室”,深入开展了“一社区一律师”等活动,发挥律师业务优势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推动律所业务拓展与党建工作的双提升。

三、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启示与思考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能,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根本前提

实践证明,区域化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不能各自为战,需要市、区党委高度重视,整体规划,充实力量,统筹推进;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守土有责,引领促进;需要相关部门党组织发挥优势,共同参与,提供支持,协调共进。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和党组织牵头的工作机制形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组织合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践证明,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放到社会建设工作大局中去谋划,以党的建设服务发展大局,破解发展难题,聚合发展力量,营造发展氛围;以党的建设服务民生大局,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群众愿望;以党的建设服务稳定大局,化解矛盾问题,疏导民情民愿,维护和谐稳定,以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是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需要强化统筹协调的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建立条块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多方参与、多重管理的大党建格局;需要搭建资源共享的优化整合平台,通过区域内组织资源、工作资源、人才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相互融合,形成组织共建、队伍共有、党员共管、设施共用、事务共商、活动共搞、工作共进的生动局面。

第五篇: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

“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矿区街道是根据甘政办纪〔2005〕54号文件精神,由滩子、下街、山根、下窑四村整体移交我区后于2005年11月成立的。党工委辖机关等5个支部,有中共正式党员129名。全街道现有1973户,7180人,99.9%为居民户口,有汉、回、满、东乡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近一半,仅有土地215亩,人均0.03亩,绝大多数群众无地可耕、无业可就,生活困难,主要靠享受城市低保维持生活,大部分劳动力在辖区小煤矿打零工。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平稳、顺利移交接为中心工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受到市区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始终不渝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尤其是针对四村在企业管理期间党建工作涣散、组织建设薄弱的情况,健全完善了“4+3”工作法,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工委与社区党支部的互联共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四个一”工作制度着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党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效提高

作为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管理对象成立起来的机构,各项工作面广量大、困难重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和纷繁的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是党工委经常探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党工委从学习教育抓起抓好,把思想政治工作抓牢抓实,探索建立了一周参加一次街道集中学习、半月调研一次社区工作、一月听取一次重点工作

汇报、半年检查考核一次工作进展等“四个一”工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切实转变。通过这一制度,全街道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完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第一道防线和与广大群众的联系纽带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群众由起初对街道的质疑逐渐变为理解,进而积极参与和支持,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想发展、要发展、快发展的意识逐渐凸显,稳定、和谐、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

(二)街道社区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运转。通过这一制度,街道和社区领导干部定期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街情、社情,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社区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汇报上来,街道及时将工作安排部署下去,对于重大事项征询社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反复酝酿沟通,形成了定期汇报沟通、随时交流探讨的运转协调机制。岗位目标管理、不合格社区党支部书记调整、社区“两委”班子述职述廉、“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四签两审”等制度得到落实,街道和社区上下和谐、信息畅通、运转协调。

(三)“三有一化”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通过这一制度,检验考察了社区“一把手”和干部队伍,为配强队伍抓龙头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根据发展形势积极稳妥地对社区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配齐了妇女委员、支部委员、主任助理,实现了“有人管事”。为解决原四村办公阵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状况,积极争取市星光计划资金40万元,并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建成4个社区办公阵地,面积都在28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实现了“有地方议事”。从2010年开始,党工委决定为社区每年各补助5000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干

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各社区积极引资引项,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基本实现了“有钱办事”。

二、“三个机制”着力打造创新性、服务型党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街道党工委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定不移维护稳定,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移接交工作,维护了社区群众的基本利益,维护了矿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一)党委、政府、企业、社区联席会议机制有力助推移接交工作。在四村移交接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党委、政府、企业、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主要领导进京赴省、跑厅进局,围绕省政府〔2005〕54号纪要精神抓协调、促落实。四年多来,主动和窑煤公司沟通30余次,向省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国土、煤管、财政、教育等部门汇报沟通20余次,有力推动了移接交工作,已与窑煤公司签署移接交协议五份。省政府关于移交接工作“两个纪要”中有关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划生育等七个方面的工作已经得到了落实。红大板坪1500亩山旱地改造工程、沉陷区2200亩土地复垦项目、群众就业等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落实。乐山坪农场土地已确权待交接,居民养老保险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小煤矿整顿管理和移交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各有关方面达成了共识,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正在协调解决。

(二)领导干部分工包干重点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党工委每年都专题研究经济社会建设重点工作,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将移交接工作、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分解到领导,落实到科室、社区,明确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并采取定期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了重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实效。沉陷区农业综合开发复垦、红大板坪山旱地改造、新型建材环保砖等工程和项目进展良好;协调窑煤公司完成沉陷区909户危房搬迁户赔付工作,迁入地问题已基本落实;争取资金600万元,硬化道路小巷1.2万米、4万多平方米,敷设改造上下水管网1.6万多米,道路小巷硬化和上下水改造已基本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主干线路和两个社区入户线路并通电使用,年内可全部完成;每年坚持为民兴办一批实事,今年初确定为民兴办的8件实事已有5件取得积极进展。同时,通过规范低保发放、提高医保参保率、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廉租住房、开展救济救助等工作,保证了低收入家庭和居民的基本生活。创建成市区级两级“平安街道”、“文明街道”,四个社区均创建成平安社区,两个社区创建成文明社区,综治、禁毒、计生等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目前,矿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三)机关帮扶社区和互动机制使区域化党建格局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思想工作联做。通过开展各类集中整治活动,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进社区入户宣传,坚持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先行和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实行重大信访案件包案、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投诉处理等制度,明确提出“两有三心四个一”的信访接待要求,即有记录、有答复,耐心、细心、热心,进门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茶、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四年来累计疏导劝解上访人员800多人次,依法处理群体性事件5次,实现了矛盾纠纷全排查全调处。二是基础设施联建。争取市上城中村改造、星光计划专项资金640万元,已全部用于社区阵地建设、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辖区党员联管。针对社区党

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僵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四年累计发展新党员27名,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社区党支部都保持了入党积极分子至少5个的常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把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党员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出党员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四是民生服务联办。努力构建民意互动、民情问责、民事联动、民生服务、民权保障、民困帮扶“六民”民情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推行“一线工作法”,全体干部包社区入户,通过走访慰问和帮扶,了解社区情民意,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解决困难,广开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渠道和载体,实施了一名党员帮扶一个贫困户、一个支部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等党员“八个一”工程,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搭建平台。五是文体活动联谊。积极建设完善了下窑、滩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图书室。积极参加并组织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运动会等节会活动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由社区干部群众参与的“文体活动周”和纪念抗战胜利63周年等文艺演出。六是坚持“三帮扶”。在向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三帮扶”,即机关党组织帮扶社区党组织、机关党政领导帮扶社区困难党员、机关党员帮扶社区困难群众。从指导和帮助社区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建设”入手,着眼帮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机关干部定期下社区,与社区干部一起研究社区工作。每年都专门安排包社区和帮扶工作,结成帮扶对子29个。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社区、深入住户了解民情、调查民意,开展活动240余人次。今年起,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开始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党工委决策部署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下载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县坚持“长宽高”同步推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某县坚持“长宽高”同步推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我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2010-5-17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

    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韩正:持续完善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新格局 2017-8-3 19:01:00 来源:东方网 选稿:叶页 东方网8月3日消息:中共上海市委日前召开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索耀乐《 人民日报 》( 2012年10月09日18 版)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南石头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街道社区是整个城市的主体,和谐社区是和谐城市的基础,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深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着力构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

    探索区域党建新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探索区域党建新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台州市路桥区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 蔡伟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形态转型不断加快。如何适时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