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破产、改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的初步思考
对破产、改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的初步思考
对破产、改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的初步思考
一、现行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实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的意见》规定,地方党委和关闭、破产企业原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在制定关闭、破产方案时,应将企业党组织的设置、隶属关系调整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考虑进去,不允许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
1、企业在开始进入关闭、破产程序至善后工作结束期间,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一般保持不变。必要时,有的破产企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建立临时党组织。关闭、破产企业善后工作全部结束后,由上级党组织宣布原企业党组织撤销。
2、关闭、破产企业要适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启动关闭、破产程序初期,企业内党组织设置原则上不变;随着关闭、破产工作的深入进行,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所属党组织的设置。有效资产进行重组后组建的新企业,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并明确隶属关系。
3、切实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已有新的就业单位的,要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到新的就业单位;已办理退(离)休手续的,组织关系要转到本人居住地;党员去向比较集中的,可为这些党员办理党组织关系整体移交。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不能转走的,要组建临时党组织,组织党员正常开展活动。
五、地方党委和企业原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实施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破产、改制企业党组织组织接转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党组织作用“弱化”。虽然中央和省、市委反复要求企业党组织要坚定站在工作第一线,保证企业改制、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由于这些企业一般只聘用少数人员协助企业改革改清算小组搞好企业改制的债权债务的清理和职工安置补偿工作,党组织负责人本身也面临着下岗转岗、另谋生路的危机,根本无心顾及党组织接转工作,或不闻不问,或束手无策。上述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改制、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出现“党的组织散了,党的活动停了,党的作用弱了”的现象。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退化”。改制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员因主要精力放在重新就业、忙于生计上,流动日益频繁。他们有的长年外出务工,不与组织联系;有的成了个体工商户,“一心一意谋生路”,还有不少职工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有的组织关系该转的本人不愿转,仍留在企业;有的转出后街道(乡镇)不愿接收,组织关系就放在口袋,成为“口袋”党员。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出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真空”,造成企业管不好,街道管不了的异常现象,导致少数下岗分流和离退休党员成了无组织管理,无活动经费,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两无、两不”党员。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抓好改制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当前,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组织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重组改制、减员分流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党组织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做到形成共识不含糊,把握大局不动摇。在制定企业停关破方案时,一定要将党组织的设置、隶属关系的调整及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考虑进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健全党的组织。各级组织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适应企业停产关闭破产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情况健全党的组织,完善管理体制。一是“留”:对一些正在实施拍卖、关闭、破产,善后工作尚未结束的企业,企业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基本上保持不变,与企业留守处一同工作。在保留组织设置期间,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由书记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二是“撤”。待企业人员逐步分流安置完毕、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完成、善后工作全部结束后,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撤销企业党组织。三是“建”。对有效资产进行重组后组建的新企业,以及彻底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并明确隶属关系。必须强调的是,企业关闭破产每个阶段的工作结束前,企业任何一级党组织不能擅自撤销,绝不允许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
3、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及时做好停关破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基本原则,对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要将其组织关系及时转到新的就业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对转移到居住地的党员,企业党组织与其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居住地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能够整体移交的尽量整体移交;对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不能转走的,组建临时党组织,组织党员正常开展活动。对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又外出就业的职工党员,如原企业党组织健全,由原企业党组织管理;如原企业党组织无法正常管理,可征求党员的意见,开具临时组织关系由所在地党组织托管;对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接转组织关系的党员,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按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管理。在组织关系转移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逐步办理的程序,防止漏登漏转甚至是不转不登或转而不登的“隐形流失”现象。同时,要求党员尽量做到本人亲自接转关系并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见面,实在无法亲自接转的可由其家属或单位党务工作者代为办理相关
手续,但必须将支部要求及时转告党员本人,留下联络方式。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
附件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友情提示
毕业生党员同志:
为便于您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特对以下事项提出友情提示:
(一)凡已落实了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二)如所去单位未建立党组织,应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地的社区党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或代管单位)党组织,或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定,党员自带组织关系应及时接转,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按规定将作自行脱党处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后,如长期不向党组织报告,超过6个月未过组织生活、未交纳党费的,按规定也将作自行脱党处理。
(四)无故拒绝接受按照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的外来党员,属于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党员有权向其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或向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员服务中心反映。
(五)在上海的每个区县及街道(社区)、乡镇都设有党员服务中心,他们将会为您提供咨询和帮助。如您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中遇到任何问题,请电询021-12371,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员服务中心将竭诚为每一位党员提供服务。本院党委组织部也开设了咨询电话,如您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中遇到任何问题,请电询: 021-63851793。(值班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4:30,节假日除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组织部
2010年6月
第三篇:对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几点思考
作为徐矿集团六大主力矿井之一的夹河煤矿,如何在企业大发展中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议大事、谋大局、把方向”理所当然成为现代企业党组织创新的三个定位,只有通过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才能为企业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提供保障。集团公司2007年党委工作会议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作出了“调整党建工作,创新保证机制,加大两个力度,提升四种境界,实施六个倍增计划,加快发展三个经济区,全力推进七项调整创新”的重大部署,吹响了徐矿集团新一轮创业号角。建立围绕推进企业跨越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成为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夹河矿实际,我认为一级党委要想在新一轮创业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坚持党政工作“四同”,即同心、同向、同德、同行,才能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建成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创新党政工作“四同”,是企业党组织“议大事、谋大局、把方向”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我认为这里提到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体到企业而言,就是要求党委从全局出发,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把好政治方向,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工作和利益关系,始终保持一个和谐平稳的状态,特别是落实好党管干部、人才的职责,抓好班子建设这个关键,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四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求一个单位的党政班子特别是两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已经建立的党政议事规则,实行民主决策,集体领导,重大问题严格按照程序,保证企业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统筹安排好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方面的工作,使其各方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党建、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新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责权明确、关系协调、渠道畅通,运行有序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6年四季度以来,夹河矿党委在矿井安全生产极其被动,职工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提出和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执行精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刻苦学习、志在超越的创新精神,使之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完成各项工作的力量之源泉,促进和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就是有力的证明。创新党政工作“四同”,是实现企业党组织“议大事、谋大局、把方向”的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强调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新理念,切实担负起矿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政治责任,建立起“三个成果”一起要的保障机制。在工作中党政一把手、区队行政、支部书记负责人要达成以下四个新的共识:一是“三个文明建设”要同步发展就必须同布置、同规划、同投入;二是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促发展;三是就经济抓经济,就党建抓党建,都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四是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与智力支持。实现党政同唱一台戏,共谱同心曲,使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同频共振,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创新党政工作“四同”,是企业党组织“议大事、谋大局、把方向”的最佳途径。党政两个一把手不从维护集体的事业大局出发,就会出现班子内部不团结、争权夺利的现象。党政之间,区队长与党支部书记之间,正职与副职、副职与副职之间,相互不沟通,你搞你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我抓我的党务工作,双方各行其道,南辕北辙,工作中肯定是“两张皮”,己发生的大量违法违纪案件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以及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最主要的矛盾,每一次改革都是以利益调整为前提和代价,企业党政一把手,又成为关注的利益焦点人物,在行使职权上,党政一把手应严格遵循有关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已建立的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不搞“一言堂”,而搞“多言堂”,集中班子的集体智慧,使决策更加民主,科第四篇: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业改制的实践与思考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业改制的实践与思考
房立棠 丁旭
一组数字可以清晰的描绘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30万个,拥有近3000亿国有资产,职工3000万人左右,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科、教、文、卫四大行业对中国GDP的贡献仅占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事业单位拥有全国60%的人才,占有1/3的国有资产,消耗国家预算开支的1/3,而贡献才是5%左右。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从事大量市场经营活动、企业色彩较浓和公益性事务较少的事业单位应转变为企业。现结合实践经验,针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法律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目前正在改制的事业单位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认证
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成立改制领导小组或改制办公室,并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认真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下列情况:
1、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资产情况,包括房产、地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和财务状况等;
2、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经营状况,包括经营范围、市场前景、营销网络等;
3、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人员情况,包括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在职职工和临时工的家庭、生活、工作、思想等情况;
4、调查清楚改制单位的遗留问题,包括遗留的债权、债务、工伤以及待处理的内外关系等问题;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单位的性质、发展前景、市场竞争能力、改制的方式和方法等诸方面做好可行性研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磨刀不误砍柴工”,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一份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事业单位改制成功的第一步。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审批
律师在制定改制方案时要注意:改制方案要与现行的相关政策相吻合;要从改制单位的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到改制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要有利于改制转企后的新企业健康发展。改制方案主要由以下十部分组成。
1、改制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的设立情况、股东及投资主体情况、单位享有的财政税收及优惠政策等情况。
2、单位资产经营现状及处置,包括单位的总资产、负债、净资产;单位现有的资产结构分类;社会管理性资产、社会公益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的数量及负债情况;拟进入改制的经营性资产情况。
3、单位主营产品、产值、利润等情况。
4、单位职工人数、年龄文化技术结构、在职岗位分布情况。
5、改制后单位组织形式的选择。
6、单位职工安置补偿方案。
7、单位债权债务的处理方案。
8、改制后企业股本及股权结构安排。
9、改制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
10、需要控股单位及政府支持的相关政策要求。改制方案涉及到职工权益的事项,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补偿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改制方案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审批。
三、清产核资、审计评估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重要环节,耗费的人力、财力、时间最多。清产核资大体可分四步进
行:首先,由改制单位自行组织清理资产;其次,请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改制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然后,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改制单位的地产、房产、流动资产等进行评估;最后,将改制单位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国资管理部门审核。
四、确定改制后企业的形式
在转制、改制过程中不能就改制单位的形态进行“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其改制的形式。从改制单位的股权设置角度来说,也不能片面强调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而要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在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的前提下,有选择的保留部分国有股份。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比较适合于那些参股人数较少、企业资产不是很多的企业。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从产权制度改革上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层、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持大股。
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佳的选择。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保留部分国有股份,同时也应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的介入。
对于职工入股愿望强烈、人数较多的单位,可先实行股份合作制,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转化。不过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一般不宜采用。
五、改制方案的实施
改制方案应按照以下五步实施:
第一步:公告转让项目。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转让项目,要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或与改制单位业务相关联的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公开披露20个工作日,广泛征集受让方。
第二步:确定转让方式和转让价格。信息披露后,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第三步:资产移交。把出让的国有资产全部移交给受让人,并办理好资产移交手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涉及改制事业单位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经评估后,可以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授权经营的方式处置。
第四步:人员安置。对改制后国家不再拥有国有股份的,要依法解除原单位与职工的聘用(劳动)关系,并依法给予职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职工改制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对改制后国有股份仍处于控股地位的,在与职工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不给予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对改制时未聘人员或本人提出自谋职业,经单位同意而解除劳动关系的,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改制的事业单位中按规定提前退休的职工,应由本人和单位一次性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
第五步:企业设立登记。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应当依据出资各方签署的设立协议和法律的规定缴纳注册资本,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出具《验资报告》。然后由投资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依法成立。
六、律师建议
1、建议和职工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职工在改制过程中的作用。在改制过程中务必做好单位职工的思想工作,通过沟通交流让职工真正理解改制的内涵,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改制过程中来,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往往会影响改制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2、建议充分发挥律师在整个改制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均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3、建议在国资管理部门设立事业单位改制举报专线,鼓励群众举报改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在改
制过程中隐匿资产的行为,或中介机构在承办业务时同改制单位串通作弊、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等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等行为,一经举报查实,重金奖励举报人员,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作者房立棠系本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作者丁旭系本所证券法部律师助理。)
第五篇: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和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程序
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和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程序
1、明确隶属关系。
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的,其隶属关系应与新成立的经济实体注册地保持一致,原则上隶属于各区县及其所属街道工委、乡镇党委一级的党组织领导。
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变更,实行请示回复制度。改制企业应在完成新公司注册后15日内,将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的请示同时报组织处和人力资源部。经控股公司党委研究后,在其“请示”上报后15日内,由组织处就有关事项予以回复。
请示内容应包括:改制后的基本情况(公司名称、职工总数、基层党组织设置及负责人和党员队伍状况);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新公司应隶属的区县街道工委或乡镇党委名称(工会、共青团组织与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应保持一致);隶属关系变更时间。
2、明确工作职责。
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及领导关系调整工作中要执行四项制度,各负其责,杜绝“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和“下级党组织找不到上级党组织”的现象。
第一,实行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度,第一责任人对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和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实行组织部门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做到“七个清楚”即:党员自然情况清楚、居住地清楚、户口所在地清楚、去向清楚、家庭状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交纳党费数额清楚。
第三,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企业内实行部分改制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和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由所属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并参照控股公司《关于改制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及领导关系调整的指导意见》执行。
第四,实行定期联系制度。加强上下信息沟通,掌握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3、明确工作程序。
第一,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需要变更和党员组织关系需要集中转移的单位,要与新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县及其所属街道工委或接收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要求准备所需材料(主要有:企业基本情况[包括资产状况及主要生产经营情况];企业改制基本情况;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基本情况;党员基本情况等),并逐项落实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变更和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具体事宜后,再到控股公司组织处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发生组织关系转出后无人接收的问题。
第二,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自谋职业的党员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往接收人事档案的人才服务中心或职介中心党组织;自行调出的党员组织关系与人事档案同步转移至接收单位;离休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新公司或转往安置接收单位,本人愿意也可以转到居住地;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往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内退党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新公司,并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接收单位党组织不健全或其他特殊情况,组织关系暂时无法转出的党员,由企业党组织暂时代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