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

时间:2019-05-12 16: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德育教育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德育教育在》。

第一篇:浅谈德育教育在

浅谈德育教育在“全人教育”中的作用

弟子规开篇写道: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这里,孔圣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也与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全人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全人教育”的理念也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传承。

对于“全人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仅根据去年做班主任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做一点探索和研究。“”全人教育“德育为先,这是我们落实”全人教育“的一个方向,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塑造什么样的人才和我们的德育教育有着有很大的关系。

十几年没有当班主任了,重披战袍真是感慨良多。刚开学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自习后,例行检查班务,发现一名女生在座位上哭泣,一问才知道,这名同学的20元钱丢了,被其他同学拿走了.20元钱对于成年人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她一周的生活费。并且她还怀疑是我们班的同学拿走了,我觉得对于这件事要慎重处理。弄不好会带来负面效应。怎么办呐?要不把有嫌疑的同学都叫出来调查?不行,自己很快否定了这种方法,调查的结果有两个,知道是谁拿走了着20元钱,这个同学会把小偷的名声背在身上,小小年纪会经不起这种坏名声。如果调查不出结果会更糟,以后的班级管理会很被动。那该怎么办呢?还是先做思想工作,从内部瓦解,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然后改正才是德育教育的好的策略。对,就是这样。于是,我开了一个小班会,主题是:如果“今天你做错了事,你会怎么办?“

首先,我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我说,孩子们,今天你们只有12、3岁,有错误是难免的,如果因为一时贪图别人的东西而去偷,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呢?两条道。一条道因为你今天的过失你走的越来越远,甚至是一条不归路,你的内心受到谴责,你的人生变得暗淡无光。一条路是改正自己的错误,勇敢的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掉坏毛病做一个积极上进的自我,我给你一晚上的时间考虑,想通了把钱放回去,老师不想知道你是谁,但老师知道你一定是个用于战胜自我的孩子。只有自己才能让你从迷途中找回自己,老师期待着。第二天早上,奇迹发生了,那丢失的20元钱又飞回来了,我抓住这一契机,又开了一个小班会,孩子们,让我们为这名同学鼓掌,欢迎他又回到我们中间。

至今我也不知道这名同学是谁,但我知道,通过这一次,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他人生的路会走的更好。通过这件事,我也体会到,德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抓住契机,渗透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让德育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二篇: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贵州省黎平县黎平第二中学吴良英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各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有目的地选取有关生物学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培养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还在于青少年。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这也是认识论中的基本规律,而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是归宿。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生物学教学内容中富含德育教育因素,在教学中若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辩证地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品德

要认识生命过程,生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在认识生命现象的同时更加尊重生物。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学生用人道精神去对待被用于实验的动物,要正确处理好人道和教学的关系,这样利于学生养成尊重自然,爱护生命的良好品德。例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中,应尽可能地创造出其正常的生活环境状态,以减轻在实验过程中对蚯蚓的伤害,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归自然;又如在观察水中含氧量对鱼呼吸的影响和观察金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尽量缩短实验时间,达到实验目的后要立即将鱼放回鱼缸,以减轻对实验鱼的伤害;在野外考察或参观活动中,应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喂食和投打野生动物,以减少人对动物的干拢和惊吓。此外,用

于解剖实验中麻醉动物的药品亦应选择对学生有害刺激性小的,以减轻因有害刺激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总之利用人道主义观点教育学生,益于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2结合生态教学,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道德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生态道德观决定了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不同于前人的崭新的生态道德观,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生态教学中要注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观点教育。要注意强调自然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就有可能失去了一道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由此使学生意识到重视万物生存权,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其次,在生态教学中要注重正确对待自然的价值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其生态价值,它们形成的良好自然价值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然而自然价值是有限的,人类要正确处理好索取与维持的关系,使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善恶观,树立生态正义感。使学生在认识到每个自然物种价值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由于人类的过失所造成的严重生态恶果,使学生懂得生态道德中善与恶,美与丑的含义。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物种是人类环境的创造者,无序破坏就是恶。工厂烟囱浓烟滚滚不是人类力量的象征,而是环境污染的表现等。使学生在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认识中加上生态内容。

恩格斯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充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理性情感。因此在生态教学中,还要注重唤起学生的生态良心,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只不过是自然大家庭中极普通的一员,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维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同维护自己的自然生存权利是一致的,从而使学生形成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观念;用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用人类对自然的自觉调节取代自然本身的自发运演;用保持自然统一的情感取代瓜分自然的劣径;用对自然的权利观和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适度消费取代无度消费;用节制生育取代放任生育;用经济的有机增长取代经济的盲目增长的生态观,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生殖和发育”教学中,加强性道德教育

性道德关系到一个人整个的道德面貌,还关系到将来恋爱、婚姻的顺利和家庭、社会的稳定,因此教育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是极为重要的。青春期学生,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趋于成熟,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因素的诱导,极易对性问题产生好奇和探索心理,于是出现早恋、恋师等不正常现象。此时结合“生殖和发育”教学,在进行性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性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性知识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人类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性知识,以强化学生对性的适应性。例如:利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性别差异的普遍性,加强学生对性的适应能力;利用人的生殖器官结构教学,使学生了解男、女性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感;利用第二性征教学,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男、女有别。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社会所要求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规范去活动,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性身份,扮演好自己的性角色,明确各自性身份的责任,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身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性别规范。利用性生理的发育特点教学,讲明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及早恋的危害,使学生明白未到收获的季节,就不要过早地去采拮的道理,要利用青春期的大好时光充实自己,学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关系,尊重和理解异性的身心发育特点,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在集体中平等相处,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利用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教学,使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友爱之心和奉献精神。

4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例如利用“水池植物群落”教学中的莲,教育学生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利用蝴蝶的外表虽美,但其幼虫却多为农业害虫,而蟾蜍外表虽丑,但它却是农作物的忠诚卫士等辩证关系,来教育学生看事物不要只看其外表而忽视了内在的东西;做人不但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品智兼修的有志人才;另外结合人体生理中的卫生保健知识教学,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不要随地吐痰,不吸烟,不饮酒,远离毒品,更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此外,还可利用科学家对科学的那种执着的,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坚强意志和契而不舍的精神。

5.在爱国主义行为上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实现知、情、行三者的统一。

“持之以恒”的原则是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行为更为自觉性、持久性。为了能做好这一点,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持久地进行,而且还必须与其他学科相配套,为学生全面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学生知、情、行的统一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为是关键,而情是调和剂。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符合学生知识的规律的。

总之,学科的教育教学不能重智轻德,爱因斯坦在1935年悼念玛丽 居里夫人逝世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内容。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塑造,努力把德育教育溶于教学之中,德育、智育一起抓,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四篇:德育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德育建设非常重要,电脑在家庭的普及,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它的资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然而青少年生理跟心理都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自律能力,这种社会现状不容忽视,我认为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教育做起。

一、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

学校德育要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德育基地,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以及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二、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上网时不做有违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网上活动,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增长学识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这才是网络的主流,拒绝网络就意味着拒绝进步

第三,作为家长,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好疏导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的网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网上心理及动向。第四,可以在家用电脑上装一套合适的防黄、扫黄软件,建立起一道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三、规范有序的社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为此:要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措施与力度。网络即虚拟世界,加大对未成年人进出网吧、网络不健康行为调查研究的力度,寻根求源,寻找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主动查缺补漏,制定防范措施。

四、积极向上的个人教育

学生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多接纳家长老师的意见;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诸多的网络道德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去思考、探索与行动。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靠堵只能是螳臂挡车,逃避也只能是掩耳盗铃;不能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真正让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窗口,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不迷失方向

第五篇:德育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与结果,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除知识以外的营养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中学英语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中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学生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中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中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中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中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简介

姓名:王素云 性别:女 职务:中学教师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一中 通讯地址: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一中 邮编:276807 联系电话:0633-2681052

下载浅谈德育教育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德育教育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德育主任要以人文精神作引领,以服务为宗旨,让学校成为具有亲和力、凝聚力的人文环境,使师生都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激励和鼓舞,形成“学校无......

    德育教育材料

    德育教育材料 1、中学生教育大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金桥中学德育安全工作会议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解读 4、德......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 1、依据校本课程,开展德育教育。 针对学校学生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等状况,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一、二年级:《礼貌伴我行》;三、四年级:《礼仪伴我行》;五、六......

    德育教育

    “教育科研杯”有奖征文 桦甸市第三中学 孙铭鸿 邮编:132400 联系电话:*** 浅谈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很多人认为物理学中全是干巴......

    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四中队的各项工作要在学校少队的正确领导下,以校少先队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计划重点,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澧县码头铺镇中学陈云 摘要: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

    德育教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点

    渗透点 学科内容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可渗透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