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6:5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

第一篇: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

按照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于3月5日-22日在**镇**村蹲点调研,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等各个层面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接触、交流,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镇**村基本情况

**镇

**村位于**市西部浅山区,全村共有247户,1057口人,1700亩耕地,现有党员36名,“两委”成员7名,其中支部成员3名,班子比较团结。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目前形成了产业结构合理、同步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7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 5500 元。

在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中,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难、物资交流难”的实际,该村先后筹资120万元积极实施了旧房改造和街道扩宽工程,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统一硬化,安装了路灯、栽植了花草树木,使全村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在教育工作方面,村集体先后拿出9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幼儿园,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该村投资10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个村级烈士纪念堂,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定期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农业效益比较低下,大多数农户仍然是单靠种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是开拓市场,技不如人。受矿山企业整合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该村的矿山企业全部停产重组,致使该村富余劳动力较多,需要较多的就业岗位。有的人也想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路子,但由于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搞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常规经营。四是对就业优惠政策缺乏了解。许多群众反映,不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不清楚再就业优惠政策。该村每年劳务输出100多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一要鼓励全面建设小康。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调查,我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着力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要进一步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思路,鼓励基层干部带头致富。要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农民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群关系、党的温暖要靠他们去体现。加强对村组干部培训,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增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要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可根据各自情况,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打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

三、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抓好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通过这次蹲点调研,我有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农村在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村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找准特色做文章,抓好强村做示范,主攻薄弱促平衡,特别是要在“立足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而不能机械类比、照搬照抄。各村要从不同的实际出发,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实效和水准,使之充分体现当地的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文化特征,避免千篇一律,防止贪大求洋。工业不够发达的乡村,要善于“东边不亮西边亮”,积极发展花卉果蔬、畜禽养殖等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园艺农业。有山水资源优势和生态景观优势的村庄,把特色林果业、

第二篇:劳动局关于深入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情况报告

按照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于3月5日-22日在wmk镇wmk村蹲点调研,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wmk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等各个层面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接触、交流,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wmk镇wmk村基本情况

wmk镇wmk村位于wmk市西部浅山区,全村共有247户,1057口人,1700亩耕地,现有党员36名,“两委”成员7名,其中支部成员3名,班子比较团结。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目前形成了产业结构合理、同步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7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 5500 元。

在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中,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难、物资交流难”的实际,该村先后筹资120万元积极实施了旧房改造和街道扩宽工程,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统一硬化,安装了路灯、栽植了花草树木,使全村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在教育工作方面,村集体先后拿出9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幼儿园,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该村投资10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个村级烈士纪念堂,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定期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农业效益比较低下,大多数农户仍然是单靠种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是开拓市场,技不如人。受矿山企业整合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该村的矿山企业全部停产重组,致使该村富余劳动力较多,需要较多的就业岗位。有的人也想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路子,但由于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搞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常规经营。四是对就业优惠政策缺乏了解。许多群众反映,不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不清楚再就业优惠政策。该村每年劳务输出100多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一要鼓励全面建设小康。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调查,我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着力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要进一步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思路,鼓励基层干部带头致富。要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农民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群关系、党的温暖要靠他们去体现。加强对村组干部培训,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增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要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可根据各自情况,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打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

三、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抓好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通过这次蹲点调研,我有以下几点粗浅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农村在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村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找准特色做文章,抓好强村做示范,主攻薄弱促平衡,特别是要在“立足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而不能机械类比、照搬照抄。各村要从不同的实际出发,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实效和水准,使之充分体现当地的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文化特征,避免千篇一律,防止贪大求洋。工业不够发达的乡村,要善于“东边不亮西边亮”,积极发展花卉果蔬、畜禽养殖等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园艺农业。有山水资源优势和生态景观优势的村庄,把特色林果业、庭园经济与“农家乐”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二)新农村建设必须激发内力,增强合力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党政的主导作用和规划总领作用,但更要发挥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强大声势和氛围。

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建设主体。实践充分表明,哪个地方群众创业意识强、发展思路多,那个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就搞得比较好,农民得到的实惠也就比较多,从而也会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克服“等、要、靠”思想,不断强化开拓创新和自力更生意识,进一步发扬“肯吃苦、敢冒险、善创造、创一流”的路桥人精神,让每一个农民群众都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热爱美好家乡、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氛围。另一方面,广大村民要强化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千方百计谋发展,千山万水寻发展,千辛万苦促发展,千难万险争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动员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沿指挥者和组织者。从现实情况看,我市农村在组织化程度上相对较弱,特别是在目前更强调民主、自愿、权益的情况,如果当地“两委”能力较强,公认度较高,事情往往就能办起来,也办得好。如果“两委”能力较弱,又有几个大户顶着,就办不成事。所以,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并籍此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农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培养一批擅于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在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方面,组织人事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合力共建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发挥社会共建的主动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有效形式。首先,要引导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通过村企结对、捐资、投资、担任新农村建设顾问等形式,回报农村、建设家乡,民营企业家大多来自农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本身就应该有一种反哺情结。当然,也要探索建立对企业家反哺行为的激励机制,如减免税收、税前列支等等,让民营企业家感到反哺农村对企业发展也有好处。其次,要加强与各类大院名校、科研院所结对、联系,利用他们的科研与人才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必须狠抓村集体经济发展

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减负增收、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市许多村的实践表明:如果村级集体经济雄厚,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基本上走在全市前列,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就强。相反,如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事事都需要村民筹资筹劳,不仅会加重农民负担,而且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会逐渐丧失。

那么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呢?首先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一要依托资源发展。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壮大村集体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本地所拥有的区位、交通或产业基础等不同优势,按照巩固发达村、壮大较发达村、减少欠发达村的推进步骤,不断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和有一定山林资源的村,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相对较多的优势,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户或联动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打响品牌,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对地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品经济区域,或其它适于兴建市场的良好区位,以及已自然形成初级交易市场的村,可根据当地实际,搞好规划,兴建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开辟村级集体的收入来源。对地处城郊结合部、集镇边、商贸工业区附近的村,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投资兴建外来民工公寓、工商企业配套储运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对外租赁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对资源丰富、基础条件相对成熟但自主资金缺乏的村,要发挥我市民资丰厚的优势,鼓励参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落户,引进资本投资,引进项目开发,增加集体经营项目,扩大集体经营规模,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要开展资产经营。第一,要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集体经济的原有资产积累,并对其进行资产改造,以扩大规模,增加集体收入。要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对集体原有闲置的校舍、会堂、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通过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为集体培育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要盘活荒废资源。对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可由村集体统一牵头,单独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通过发包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提高资产经营效益。通过对村集体统一经营或临时发包经营的采石场、果树园、经济林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推选专业承包,实现收益最大化,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益。

三要依法经营土地。土地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具有稀缺性。特别是我市,人口密度高,人均占地少,再加上建市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异常紧张,依法加强土地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集体土地整理。全面开展村级土地、房屋资产的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努力获取集体建设用地折抵指标,拓展集体资源运作空间,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要依法经营土地资产。对有村留地的村,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专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可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参与兴建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低水平扩张的发展模式,建立集约用地机制。村集体发展和引进建设项目,要按照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和绿地率指标,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要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比如在集体经济动作机制方面,要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解决当前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产权主体缺位、民主监督失灵等体制性缺陷。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进行清理化解村级债务,严格防范发生新增债务。在政策环境方面,有关部门要把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等财政性资金,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对一些能明显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的项目,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等等。

第三篇:乡镇一把手农村蹲点调研报告

2月23日—27日,我按照市干部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工作布置,到自己所联系的**村开展蹲点调研。通过四天时间的调研(农户走访、干部座谈、和群众交心),使我发觉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及时、稳妥地去帮助解决和落实。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是我镇原

三溪乡11个行政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同时也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一直被上级树为先进典型的样板村。全村有385户农户、1319人,分16个村民小组、散居8个大自然村(小自然村有七八个)。村辖地域面积有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4亩、山林面积8328亩。全村现有个私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3家)去年工业产值为8948万元,企业从业人员约300来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79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7494元。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工业经济处于该村主导地位,农业经济是百姓群众的主要收入。鉴于**村地域面积大、人口规模大、农户居住四散、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现状,换届后的村、支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村里开展与实施了“百千”重点整治、“双文明、双建设”、“市级文化示范村”、“村民健身苑和篮球场”、“高村岭畈土地整理”、“章坎坞水库除险保安”和村道硬化等一大批工程项目,总筹集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使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有了较好的改善与提高。但是,由于**村家大业大摊子大,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中,各项事业建设资金投入的有限制与人民群众对向往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无限止始终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调查情况与思考

在老干部座谈、走访农户、与群众交谈过程中,他们所反映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班子生命力的强弱决定着全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盛与衰落。

**村两委班子自2005年换届改选产生以来,战斗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班子成员具有团结奋战、开拓创新的精神。近两年,村领导想尽办法找项目,千方百计争立项,竭尽全力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总投资300来万元的高村畈段溪流改道及土地整理项目;投入120多万元开展实施了“百千”重点整治和村民健身苑和篮球场建设工程;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双建设、双整治”市级示范村和“市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工程;另外,还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发动村民投工5000余个,将村通往各自然村的总长近20公里的道路全部进行了路面硬化。80余盏路灯的安装和40多座垃圾房的建造,等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但针对班子配备情况,展望未来,有不少的老干部、老同志对村级班子的后继乏人深感担忧。在走访中,袁天孙、袁大伟、黄庆洪等退职或现任的老同志都谈到:由于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现实生活中城乡差别的存在等等原因,目前在农村45岁以下、20岁以上的青年人在村里很少看见。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后到了城市去谋职创业,哪怕工资再低也要图一个“虚伪的市民”,而不愿回乡当一个真正的农民。这个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来说,要比经济发达地区显得更为重。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共识。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很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新农村建设关键取决与村级经济发展自身造血功能的强弱

从现阶段存在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象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经济组织,其自身几乎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哪怕是有也只不过是几千元一年的村集体房产租金,不要说创业办事资金,就连村干部的工资报酬都难以解决,真如杯水车薪。村里这些年来所办成的一件件实事,靠得都是向上级各部门争取。村级经济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基本丧失,她的生存完全凭靠上面的输血来维持。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我国实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机制原因,也有我们山区受地理、资源、交通、信息、人才等客观条件制约的原因。同时,也不排除我们镇、村两级组织在工作和机制创新上的主观原因。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我想靠我们基层党委政府大米似乎缺力乏术,需要市级以上具有法律制订颁布权力的政府来探讨、决策。

(三)建设新农村要因地制宜、分轻重急缓有序推进

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概括起来只有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实施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与工程推进过程中,千万不能对“二十字”方针存有偏解和曲解,更不能急功近利搞些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尤其在经济实力欠缺的地方,一定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这次我到章坎坞与两位村小组长座谈时,黄荣林组长象机关枪似地说个没完。他反映他们章坎坞自然村有两个组、50多户200来人口,有两条山坞的机耕路需要建;坞里主要田畈的沟渠路要配套;村子中两口水塘已成为无活水流进的臭水塘,到了夏热天严重影响村民群众生活等等一大堆需要村里出资去办的事情。从他的言谈中明显透露出了这么一种现在在农民群众中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意识,或是说偏见:党中央

要搞新农村建设,国家钞票有的是。我们天天从电视上看到,国家和政府投资那个乡、那个村多少多少资金搞新农村建设,为什么在我们这里不来投入?“靠、等、要”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从这一点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的思想观念在群众中还远远没有形成。“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的基本道理还需要我们当基层干部的去与老百姓交流沟通。

三、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是村两委早已规划并决定通过的新农居点建设项目尽快实施动建。就这件事的落实,我打算在村两副班子中立即组建一个强有力的专门工作组,做好实施前的调查摸底,然后召开好相关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逐个突破,争取在5月底前动工开建。

二是部分村民群众反映路灯亮灯时间太长而浪费村集体经济的问题。这一问题我们已于电力管理部门进行了联系,并也作了路灯自控器的时间调整,由原来的下午5点亮至次日凌晨改为晚7点至午夜11点。

三是对去年高村岭畈土地整理项目因中标承建单位项目实施亏损而遗留工程尾巴的扫尾了结工作。一方面计划在下半年邀请市国土、水利部门领导来镇与村一起,商量出一个合理的扫尾方案来予以了结。另一方面,争取结合广陵溪小流域综合整治立项,适当调整工程布局,解决和完成半拉子工程。

四是对坞、岘坞两条林道兴建工程,帮助村里到市相关部门争取立项,计划在年底前建成完工。

四、对今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的几点建议

1、针对目前农村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愿回乡而人才奇缺的现状,建议市领导对村级干部队伍可否试行村主要领导由国家选拔下派制度,或者是适当延长任职村干部的年龄限制硬性规定。

2、建议上级对农业经济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譬如说通过上级扶持,使村村开辟一个集体可创收的经济发展基地。这样,不仅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更有利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

第四篇:蹲点调研报告

周 跃 同 志

关于对建华第四社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0年6月13日)

近日,为更好地优化街道发展环境,本人深入建华第四社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蹲点调研。期间通过上门走访、民情恳谈等活动与社区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努力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调研情况、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及对社区建设问题的分析后,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建华第四社区现有居民2650户,常驻人口9325人,流动人口130人,党员327人,辖69栋居民楼宇,涉及20个产权单位,社区内座落11个省属单位、4个市属单位。目前社区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公益岗位7人。

二、存在的问题。

在与群众交谈过程中,对居民反映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事务缠身,任务繁重。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趋势的加快,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重心下移,社区居委会每天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1-

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2、社区办公设施亟待完善。随着社区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展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增多,社区“无地方办事”、居民活动设施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并已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社区工作人员虽多,但缺乏专业知识,缺少经常性的业务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培育社区意识,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以居民为导向,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让居民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养身愉心的第一乐园。积极开展社区活动,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居民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将社区意识转化为社区生活的实际内容,推动社区服务建设。

(二)共驻共建,大力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大力提倡“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以此为契机,办事处联手共建单位为社区免费提供了

100平米的办公及活动场地;在区政府宿舍院内免费安装健身设施,硬化小区地面600平米,美化小区院落;免费修复了因拆迁而造成的社区旧址破损围墙。通过社区共建,培养了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通过引进社会力量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三)以人为本,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转变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着力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学习与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开展社区“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业务能力竞赛等形式,培养社区业务骨干和行业标兵,塑造现代社区工作人员的群体形象。

通过本次蹲点调研,我切实感受到只有怀着一颗真心,捧出一片真情,放下架子,诚心向群众请教,热心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群众也才能真正向你敞开心扉,领导干部也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和呼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蹲点调研报告

蹲 点 调 研 报 告

蹲点调研报告

许志君

根据局会议精神,要求深入基层蹲点驻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我到辛庄营乡学区10处中小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在逐步深入对学校进行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使学校向着健康有序规范和谐的方向发展。具体做法和想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准确定位,强化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对各学校的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及综合分析,对辛庄营乡的教育现状做出了新的定位,并确立了本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4年是教育实现精细化管理之年,全乡各校在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追求管理的绩效化,全力创建精致教育的新品牌。辛庄营乡将把本定位为“教学精细化管理年”,并围绕这个主题,以打造“精致教育”新品牌为目标,全面开展“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活动,使全乡教育在跨越发展上有新突破,使学校管理在教学质量上有新定位;使教师团队在专业发展上有新举措;使学生素质在特色活动上有新成效;不断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工作实践,实现全乡教育的新飞跃。

二、细化工作目标,实行“管 教 学 辅”目标责任制。目标是工作的方向。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方向。切实可行、责任明确的目标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制定了“管 教 学 辅” 分级目标责任制。

管理目标:以“乐管、善管”为主旨,加强对学校管理团队发展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建设文化校园、人本校园、绿色校园三大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学生整体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监控三大教育理论体系,实现教育理论指引、理性发展、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目标。

教师目标:以“乐教、善教”为主旨,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平台。以实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研管理工作,做到专题化、系列化、常规

化,实现培养一支德高能强的教师队伍的目标。

学生目标:以“乐学、善学”为主旨,建设学生素质发展服务平台。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加强学生学业质量保障工作、加强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工作,做到精细化、特色化、多元化,实现培养一支视野广泛、思维敏捷、能力突出的优质学生队伍的目标。

德育目标:以“乐行、善行”为主旨,建设学校德育服务平台。以校园文化创建为核心,以创新德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养成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校园内外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做到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培养一支学习研究、实干创新德育管理队伍的目标。

三、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规范评价手段。

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在对各学校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后,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尝试,构建了“一主两翼”的学校管理模式。“一主”即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依据各学校的整体目标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两翼”即以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同时建立了教代会组织和议事工作制度,审议学校的重大工作和重要开支项目,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形成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校务财务定期公开的“三民主一公开”的良好运转机制。

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结合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完善质量监测机制。

具体做法有:

1、加强学校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机制,把学校管理,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校长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坚持中小学校长进课堂、上讲台。目前全乡中小学校长都亲临一线兼课,少数不兼课领导每学期听课也已达到50节以上。把校长兼课听课作为实施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校长向智慧型、创新型、专家型领导人才转变。各中小学班子成员在上好课的同时也做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转变办学理念,强化校本管理。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让教育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转变。全面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严格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家长放心的教师。二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开展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等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在广泛增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辛庄营学区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借助法规制度“正教风 树形象”,公平公正公开评先树优工作,从而使每一位教师心顺气顺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抓管理 提质量”的要求。四是扎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及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五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关心教师生活。切实做好贫困职工帮扶和问题职工的思想沟通工作,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思想,保持旺盛的工作风貌。

四、跟踪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工作上我们以提高课堂效率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构建“实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我们开展了系列实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从教学态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训练等几方面对教师进行实效培训,开展实效教学优质课竞赛,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制定了校长及教研员跟踪指导教学措施,做到“联系一个学科教师,跟踪一个学科教学,指导一个学科教研”,真正做到适时加强学科教学指导。组织教师不断反思实效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实效课堂教学的思路、模式和途径。切实抓好备、讲、批、辅、考、思六个关键环节,确保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优化环境,丰富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督促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墙壁、楼道、班级文化布置,努力营造“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文化氛围。多彩的艺体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学校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开好全乡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卫生工作,加强学生流行性传染病防疫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每个乡镇一处初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随之而衍生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大部分孩子上学远、交通难、吃饭难被家长称为“一远二难”的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风雨冰雪天气,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在恶劣天气里,顶风冒雪来上学,其场面令人心酸。所以,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现状亟待建设寄宿制中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偏僻且路途远,学生少、上学困难的有效手段。当前,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一部分学生随父母进城务工在城里就学,他们既能和父母吃住生活在一起,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部分人因为上、下学路途遥远、交通午餐不便或者家长顾虑往返安全而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地上学而流动到他处或个别辍学在家。寄宿制学校则能让农村孩子免去来往的不便,又能为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减轻经济和心里负担,并起到监护留守儿童,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作用。

如何建设农村寄宿制中学,我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大计,关乎民生的根本,建好寄宿制学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在政府为主体投资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吸纳社会资金,让各个方面都有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热情。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由于乡镇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即便是上级财政有扶持资金,地方政府也拿不出配套资金,所以,在经济薄弱乡镇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利用中央、省市县每年配套的支农、支教、危改或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资金的同时,应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鼓励一些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经理积极投资或捐赠回馈教育。地方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保障措施,举全乡各界之力共促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点上拥有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寄宿制建设环境,就一定能创出一条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成功之路。

通过一个多月马不不停地调研,穿梭于不同学校之间,融入到广大师生之中,所见所闻,所察所督,所思所悟,收获颇丰。我深深感到:“深入基层 蹲点驻校”工程,打造的是优秀团队,带动的是全员发展,积聚的是教育实力,提升的是教育品牌,激活的是队伍的活力。今后我会继续探索蹲点驻校调研的方式方法,为我县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下载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农村下乡蹲点调研报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蹲点调研报告

    滨河路小学蹲点调研报告 根据教体局党委研究部署,开展领导干部“蹲点包校”工作的要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到学校教师办公......

    蹲点调研报告

    河头学校附属幼儿园蹲点教研模版内容 一、园所基本情况 ( 班级数 包含年龄班、教师数、园所特色、园所发展现状) 我园现有7个班级,包括大中小班级各两个以及一个小托班,共有幼儿......

    蹲点调研报告范文

    蹲点调研报告 **林业局副局长 ***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联系**镇**村,从3月8日开始先后两次到该村了解情况,3月29日,又深入该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通过组织座......

    农村学校教育下乡调研报告

    最近市里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开展农村学校教育方面的相关调研。根据县委领导的指示,县委政研室和县教育局组成调研组,到乡镇学校进行调研。听到这个消息,我也申请跟随调研......

    个人蹲点调研报告

    ***村蹲点调查报告 ***乡宣传委员 ******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本人亲自深入到农村第......

    村蹲点调研报告

    XX村村蹲点调研报告按照县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五月中旬开始,我多次到XX村村开展蹲点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我了解到XX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

    蹲点调研报告[5篇材料]

    蹲点工作调研报告 2011年5月26日根据市委、县委领导干部蹲点及联村入户的工作部署,5月中旬,我到政协系统挂钩联系的三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座谈。一是到XX村看望了到该村挂钩蹲......

    残联蹲点调研报告

    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