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系统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文章标题:环保系统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倍受百姓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11日降下了帷幕。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细读全会公报,令人激动,催人奋进,使我们老百姓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充满了期望。[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
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党的会议首次明确了社会和谐的性质和作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就为以后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为下一步的构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趋势,是老百姓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得人心。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好时机。把握这个时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必将再上一层楼。
“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是处在相对和谐的状态下,否则就不会有连续多年GPT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就不会有综合实力排到世界第四位;就不会有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诚然,我国现在还存在很多矛盾,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但这些都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已经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取消了农业税;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可能等各种矛盾解决后再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而和谐社会恰恰是解决各种矛盾中逐渐构建成功的。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国要构建的是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和谐社会,因此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明确这一点,在构建中我们才能不迷失方向。这并不排除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一定要为我所用。譬如当前正在进行的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医改,就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方案,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一定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发改委设立通道广泛征求医改意见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带了一个好头。只要老百姓愿意的政府就应该办;只要老百姓反对的,政府就应该停。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我国的和谐社会只能在发展中构建,只能在发展中完善,在发展中提高。等是等不来的,要是要不到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近几年的国家建设中,重视了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了社会事业,导致了发展不平衡,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毋须置疑,我国要建成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是核心力量!重任在肩,真诚希望我们的党不要辜负了老百姓的殷切期望。
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结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向新的目标进军。
《环保系统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环保系统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第二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分配不公背景下的制度清理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来为构建和谐社
会搬去一块绊脚石。
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远在3倍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
当然,比这些数据更能让人产生痛感,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是直观的现实形态。一些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现,欠发达地区人们艰涩的生存环境,低收入者的无限悲苦目光,这些种种现实的困顿与苦难,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这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它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诸如“公平”、“安定”与“效益”这样的元素,恰恰就是一个和谐社会必备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想使这种利益平衡成为现实,就无法绕过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这样的选择。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首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进行了修正;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此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目光。
尽管我们可以肯定政府在纠正分配不公方面的努力与决心,但理性告诉我们,解决分配不公这样的大课题,无法一蹴而就,甚至,我们必须为解决分配不公做最困难的估量。毕竟,这一课题顺利解决,将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力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久以来,诸如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公车改革问题以及其它种种收入不透明问题尽管备受诟病,但这些事关他配的改革却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推进,无疑,这都为解决分配公平可能遭遇的困难提供了现实的警喻。
这是因为,当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相关体制存在着重重积弊,比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出现的种种管理空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市场体制不健全与政府对市场运行监控不力等等。正是相关制度规则不公,一些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使某些强势者能以非法或掠夺的方式抢占社会资源,使广大公众无法以竞争的方式,依托个人努力方式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从而造成分配不公,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显然,要想实现分配公平,就必须使社会的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够在制度约束与市场竞争下各得其所。要实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然要直面体制弊端,要有勇于自我纠错的决心,政府职能权限必须界定清晰,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要真正敢于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对相关分配不公平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需要的利益均衡机制,使社会更趋于和谐健康。
无疑,这也意味着纠正分配不公必然面对强大的阻力与压力,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样的阻力与压力,更是一种提醒与敦促,那就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政府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敢与决心,必须为应对困难与阻力寻求更好的准备。那么,这种勇气与决心从哪里来呢?那就是广泛的民意支撑与利益诉求。试想,分配制度让少数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不能让广泛的社会群体享受改革和经济发展成果,这样背离公平与正义的不公平制度,只会造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恶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形象。所以,对凝聚着强大民意支撑收入分配改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分配不公背景下的制度清理》
第三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意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前提。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现在,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了一项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则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
重点:百姓“五件事”最为紧迫
专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百姓身边事做起,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做好五件事:
扩大就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能否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但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理顺收入分配
专家指出,分析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直接原因都与社会贫富差距有关,而社会贫富差距又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所以,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加以解决。
发展社会事业
当前不少地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只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权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9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第四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我市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为全国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中央对此充分肯定。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我市工作,在关键时期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工作要贯穿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们一定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反腐败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一定要严厉,对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极少数腐败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同时要看到,受严惩的腐败分子毕竟只是极个别,我市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对于极少数犯了错误的干部我们也要立足于挽救、教育和帮助。我们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理直气壮地讲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理直气壮地讲我市的大好形势,理直气壮地讲团结、稳定、和谐。开展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从制度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狠抓各项工作不松劲,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全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继续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我们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全力以赴保持我市的社会稳定,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形成更好的氛围,为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提,进一步努力营造全市干部群众齐抓发展、共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要齐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为切入点和抓手,尤其要十分关注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我市近期推出一系列加强和扩大社会保障的惠民之举,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再一次说明关注和解决民生热点,事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
现在,距离年终只剩三个月时间。国庆长假过后,我们就将投入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的“冲刺”,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十分紧迫。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强烈的紧迫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住全面落实各级责任制这个关键,扎扎实实地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项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十一五”开好局,为整个五年发展夯实基础,决不辜负中央对我市的殷切希望,决不辜负老领导为我市打下的坚实基础,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回首57年历程,岁月峥嵘,成就辉煌;展望美好未来,前程光明,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五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实践再次有力地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