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

时间:2019-05-12 16: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

第一篇: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

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

一、全球经济增长强劲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5年稳定增长后,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受到油价高位波动、利率捉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东地区动荡加剧以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仍难以阻挡全球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快速增长。特90是,虽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对不同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说,高位徘徊的油价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的冲击比预期想像的要弱。多数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1)油价上涨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旺盛的结果,并非供应不足,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比预期的要轻,同时也体现

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2)发达国家高度依赖石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逐步转变,十分重视对能源利用的效率并不断得到提高,经济活动已经向能源需求相对低的服务等行业转移;(3)近期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同以往石油危机时期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许多

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已经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需要大量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石油收入被需求增长大量消耗,弥补了因石油收入增多带来的贸易不平衡差距的拉大;(4)油价的上涨和石油收入的增多使许多

石油输出国大量购买发达国家的债券,导致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有助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发展。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看,尽管有关国际权威机构对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基点不同,但初期一致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低于12005牢的经济增长。半年过后,全球经济总体运行超出了国际机构最初的预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第一、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4.7%和4.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2.9%和2.8%,发展中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6.5%和7.0%。对此;有关国际机构又一致认为2006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着许多

不稳定因素,后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同时存在,但经济复苏将明显加快,并纷纷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2006年初,联合国发布的《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3%,与2005年基本相同,下半年联合国根据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重新调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至3.6%。世界银行最初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与联合国最初预测基本一致,最初预计全球经济增幅为3.2%,与2005年持平,上调后的预测高于联合国,上调到了4.4%,并大幅度上调了部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测。WTO的预测则略低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最终全球经济增长可达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期和近期的预测则均高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和WTO的预测。早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3%,2006年4月上调到4.9%。尔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6年即使在原油价格高位徘徊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依然表现活跃与强劲,对全球经济前景更为乐观,将经济增长预测再次上调到5.1%。上述预测还不能说是最后的预测和最终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和最终的增长有可能还会被改写,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已成为定局。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旺盛。2006年全球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束缚,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样也支撑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从需求上看,2006年世界各国消费需求的增加不仅体现

在能源上,而且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由于美国制造业发展状况良好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持

续走高,年初以来国际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并肩屡创新高。在居民消费需求上,2006年上半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持续旺盛,美国商品零售额1-5月份同比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其中5月份增长了7.6%,比上月高出0.6个百分点;1-4月份消费信贷折年率分别增长了3.9%、2.1%、0.8%和5.9%;欧元区第一季度居民消费同比增长了0.7%,高于2005年第四季度的0.3%,4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日本上半年民间消费增长了0.6%。与此同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消费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在能源和有色金属需求强劲和居民消费增长的驱动下,上半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生产增长呈现强势增长。以美欧日为例,美国工业生产1-5月份同比分别增长了3.2%、3.1%、3.8%、4.7%和4.3%;欧元区1-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1.6%、1.7%、1.8%、2.2%。和2.6%;日本1-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8%、2.5%、3.1%、3.3%和3.1%。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条件和增强了动力。

2.经济行为活跃。经济行为活跃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从许多

预测数字表明,2006年全球各种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商业和服务业(如旅游、商务旅行、交通、零售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等经济活动并没有因恐怖活动的猖獗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减少,反而进一步活跃。以商业和服务业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程度

和贡献上看,预计商业和服务业的活跃将推动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增加0.4个百分点,再加上与此相关的连带效应,这个数字则有可能扩大1倍,经济行为的活跃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将继续保持下去。

3.全球贸易增长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2004年全球贸易迅猛增长,贸易额增长了21%,贸易量增长了9%,2005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近10年的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全球贸易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同比增长了9.5%,进口同比增长了10.3%,全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7%,明显好于2005年。其中经合组织(OECD)贸易增长将在5.5%-6%,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将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持续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发达国家提供了主要的消费市场,进口明显要快于出口;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

不断加深,成为当前全球贸易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动力。另外,近期国际泊价、矿产品和有色金属价格进一步上涨,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在石油和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石油和资源出口国出口额猛增,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部分盛产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强劲需求的带动下从中受益。

4.国际投资进一步复苏。2004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情况下,国际投资开始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球国际投资继续大幅度增加,达到8950亿美元,增长29%。从2006年的国际投资形势看,随着全球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活动的活跃和跨国企业并购的增多,全球国际投资将继续攀升。从国际投资流向看,国际投资流向的主流仍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据有关人士分析,2006年国际投资流入发达国家将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流入美国的国际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这不仅将有利于恢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活跃与繁荣,同时也将给美国和西方整体经济的恢复注入新的强有力的活力。与此同时,2006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投资也进一步增加,从资源战略上看,国际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侧重点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对石油等资源需求旺盛,资源问题已成为许多

国家极为关注的战略问题。另外,从地区特点上看,国际投资的重点也开始从传统地区向一些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未来亚洲和东欧地区的国际投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国际资本对拉美的投资将进一步复苏;流入非洲地区的国际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当前,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复苏,体现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与活跃。

5.失业率逐步下降。2005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为6.3%,2006年全球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各国失业状况普遍得到逐步改善,其中西方主要国家美、欧、日2006年以来失业率均出现下降趋势;困扰俄罗斯多年的失业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世界其他国家失业状况均有不同的改善。1-5月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稳步下降,美国失业率分别为4.7%、4.8%、4.7%、4.7%和4.6%,均低于2005年底4.9%的水平;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8.2%、8.1%、8.0%、8.0%和7.9%,低于2005年底的8.4%;日本失业率分别为4.5%、4.1%、4.1%、4.0%和4.0%,除了1月份出现回升,其他月份均低于2005年底的4.4%。预计到20%年底美、欧、日失业率不仅不会高于现有水平,还会有所下降。尽管目前俄罗斯失业率仍高达7.7%,失业人数为570万人,但与2005年相比

减少了3.8%,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2005年拉美地区的城市失业率为9.3%,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6年有望进一步下降。东亚、南亚和东南亚2005年失业率分别为3.8%、4.7%和6.1%,预计2006年同样有所下降。目前,各国失业率的普遍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6.全球跨国企业并购增多。长期以来,跨国企业并购一直是发达国家企业实现扩张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介入,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跨国并购浪潮空前高涨。近年来在这全球化的并购热潮中,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活动有增无减,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全球企业并购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以上

。近年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一些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对于巩固:自身优势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也开始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也在逐步增加,在全球并购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额仅占全球的,6%左右,目前已上升到12%以上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一方面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以及地区相互间的跨国并购,一方面表现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并购。在发展中国家,东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跨国并购持续呈上升之势,中国和印度是跨国并购热点的国家。2004年全球跨国并购再次出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超过了2.5万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购额达到1.93万亿美元,全年将超过2.5万亿美元全球跨国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2006年初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均有良好表现,尽管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和地区增长趋势存在着差异,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繁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通常是指在一定经济发展时期,能够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导作用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况。虽然美国仍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统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全球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经济的增长将有所减弱。2006年以来,随着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俄罗斯经济的兴起、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欧洲经济的改善,以及石油和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重要性的进一步突出,这类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力不同程度

上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进一步显现。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加大;俄罗斯经济的兴起,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并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日本经济的复苏,将恢复其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将有可能拉动全球整体经济的复苏,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欧洲经济的改善,不仅改变了近年来欧洲经济的颓势,也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世界各国对资源需求的增大,石油和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的重要性已经不再仅仅体现

在地缘政治方面,而且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从现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趋势看,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仍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这一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多极化的发展将挑战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霸主地位。

在全球经济格局,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世界银行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达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四,且近几年占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在15%左右。由此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对全球和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影响力的显著上升,国际上要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投票权份额调整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年会上,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和发言权发生了变化,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分两步走的投票权改革方案(即第一步给投票权低估最严重的少数国家特别增加投票权;第二步是修改投票权份额的计算公式,增加基本投票权),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0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改革。会议决定给中国、韩国、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四个投票权低估程度

最严重的国家特别增加投票权,其中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份额将由原先的2.98%上升至

3.72%(位于第六)。与此同时,年会期间还举办了题为“亚洲中的世界中的亚洲”大型研讨会,主题之一是关于中国、印度经济发展对区域、全球经济的影响。另外,在年会上,就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如通货膨胀、高油价、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止、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等风险等问题,中.国代表呼吁有关各方加强协商和对话,促进国际和地区争端的有效解决,为维护能源安全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避免高油价造成新的冲击,以及各国共同承担责任解决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证发展中国家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得到普遍认同和共识。由此可见,本次年会不仅充分体现

了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组织影响力的增强,也反映了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四、全球经济隐患依然存在虽然2006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比预期要好,但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潜伏着各种隐患,前景也不容乐观。从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看,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从整体上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负面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振荡徘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严重;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全球利率普遍上调;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中东局势动荡加剧。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些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将是来来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和潜在威胁。

从国际政治环境看,最为突出的将是与局部地区动荡相联系的地缘政治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以及全球范围恐怖主义活动的猖撅。当前,由于世界局部动荡地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特别是中东和非洲地区。在中东,战后旷日持久的伊拉克安全局势日趋严峻,自杀性恐怖事件接连不断;难以平息的巴以冲突不但依然看不到缓解的迹象,而且再度加剧的可能依然存在;2006年7月中东地区硝烟再起,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黎以军事冲突给中东和平再添阴影;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始终僵持不下,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变数。在非洲,一些

国家不安定因素长期得不到解决,内战和**爆发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006年以来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不仅使该地区安全形势恶化,而且还有向周边地区和国家蔓延的趋势。因此,地缘政治的不安全因素给全球蒙上了一丝阴影,地缘政治影响进一步突出。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和紧张局势的蔓延无疑是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巨大的威胁,一有风吹草动,敏感的资源性产品就会随之进一步攀高。另外,尽管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少于2005年,但全球范围的恐怖活动始终没有消声灭迹,8月在英国挫败的重大航空恐怖袭击事件,再度导致全球航空业恐慌,表明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导致全球安全形势严峻,一些

国家和地区随时有可能成为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特别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恐怖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而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依然是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恐怖事件的发生将打击人们的信心,特别是消费和投资信心。与此同时,打击恐怖主义仍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能排除新一轮反恐军事行动的随时展开,这将使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当前制约全球经济发展潜在隐患突出在五个方面:

1.油价的影响。国际油价依然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2006年初以来,在中东形势进一步动荡和全球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由于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油价继续在高位徘徊,油价的浮动范围从2005年底的每桶56—60美元提高到70美元,甚至超过了75美元,一度达到近年油价的最高点,与每桶80美元只有一步之遥。尽管进入2006年10月后,国际油价从高位持续下跌,跌至55-60美元徘徊,但未来全球经济能否较快增长,仍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国际国际油价的走势。预计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依然旺盛,而油价的不确定性,受到石油供给、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排除油价的走势出现大幅震荡的可能性,这将会给各国经济发展难以预料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如果国际油价再度走高,将阻碍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目前中东局势持续恶化的影响下国际石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较高的价位,而油价的坚挺,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大,对国际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也进一步突出。

2.全球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突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差异日益扩大,美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东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失衡。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对石油和金属等资源性商品的需求高于经济的增长,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状况日趋恶化,同时石油等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加重了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

。经济发展失衡的进一步加剧,给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将可能加大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弱的可能性。

3.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带来伪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各种贸易争端和摩擦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也体现

在发达国家之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带有政治歧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形成和泛滥,近期在钢铁、农业补贴和纺织品等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尤为突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仅对多边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严重危害和影响着全球贸易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全球普遍上调利率。2006年7月开始全球范围内许多

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上调了利率,其中日本在实施零利率政策6年之后首次宣布加息,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同时上调利率25个基点,澳大利亚来行将利率由5.75%上调到了6%。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加息的主要原

因是,2006年初以来石油和金属等资源类价格一升再升,加大了生产成本,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重,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只是各国表现程度

有所不同。通货膨胀是目前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全球新一轮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从而有可能导致消费、投资、居民收入和信贷增长缓慢以及股市的低迷,全球经济增长也将有可能减缓。

5.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脆弱。目前,虽然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表现活跃,但依然十分脆弱,如有风吹草动或突发事件,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也在所难免,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的复杂

多变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此外,近期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持续波动,带来潜在风险的程度

有所增加。如果美元汇率继续走低,虽然有助于缓解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加,但是美元的进一步贬值也会产生严重伪后果。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动荡;另一方面欧元和日元的进一步升值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正在上升阶段的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减慢,甚至葬送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

另外,全球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2006年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笼罩着世界各地,接踵而来的台风(飓风)、地震和旱涝以及酷暑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给许多

国家与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并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中不能忽视的负面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除了气候变化异常等自然因素外,经济增长对全球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如果不能善待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反过来又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此外,目前各种疾病在全球许多

国家扩散;难以预料的疫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难免对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密切关注和应付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和疫情,不仅是有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看,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相对稳定,股市繁荣与活跃,全球范围发生金融恐慌和灾难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出现意外不会有大的波动。另外,尽管当前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增强,但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隐患和变数,一旦

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反复。

第二篇: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谢国忠)

关于未来近几年的通胀形势分析。谢国忠的文章总是被很多人骂的!希望大家在骂他之前想想他分析的对不对,而不是他说了你不想听到的话!中国人是喜欢做鸵鸟的,但,即使你把头埋到金刚石堆里,问题和危机不会自己消除。思考怎样应对危机才是要做的,对于我等小人物,就是寻思着怎么保证手中的钱不要被通胀搞没了...----------------------------

2012年的另一场经济危机谢国忠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

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

其次,尽管经济增长缓慢,极低的利率正助长通胀预期。就像在上世纪70年代,单是预期本身便能将过度的货币供应引向通胀。应在能源和粮食价格上对这一现象保持警觉。

最后,全球化带来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好处已经发生逆转。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对于通胀的意义,比美国苍白的就业数据要大的多。在过去十年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已经成长为价格制定者。它的过剩的劳动力降低了制造业产品价格,并在低息环境下抑制住了通胀。

但中国的劳动力剩余时代已一去不返。五年内,甚至三年内,中国的制造业工资水平可能翻番。在可见的将来,别的低成本国家,如孟加拉和印尼,其基础设施还不足以让其来承接中国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出口价格可以会翻番。它的出口增长主要将源于价格增长,而非数量增长。制造业价格上升将助推通胀,使今天的低利率更具通胀性。

十年前,我曾写道,中国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上涨;中国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下跌。将来,中国买的东西价格依旧要涨,但中国卖的东西价格也要涨了。中国的制造业主不敢向他们的大买家——如沃尔玛和苹果——要求提价,但他们将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压住成本了。

货币贬值是政策制定者们应对债务危机的又一个老把戏。亚洲国家十年前是这么做的,美国五年前也这么干,欧洲现在正在这么干。三年后,也许还有人这么干。这种螺旋式的贬值将导致货币普遍贬值。只要各国央行持这样一个态度,全球通胀将是不可避免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损害货币价值的基本力量,预期将会成为推高通胀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上世纪70年代,宽松货币政策和石油价格上升引发了通胀。未来十年,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工资上涨将推高通胀。发达国家将再一次经历滞胀。

二次探底将是渐进的和持久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们也许会看到中国和美国出台新一轮的刺激政策。但这并不会改变下滑趋势。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会不断集聚。当通胀演变成危机,也许是在2012年,现在这一代中央银行的管理者将信誉扫地。接踵而至的危机也许会使新一代的中央银行管理者们更注重稳定币值,而不是关注短期目标。

野村:2012中国GDP增速低于8%

12月6日,野村证券发布2012年中国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在相关电话会议上,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预计,2012年中国全年GDP增长速度为7.9%,较此前8.6%的预测大幅下调。

目前,各家外资投行普遍对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下调,而野村证券是首家将中国GDP增速调至低于8%的机构。

同时,野村亚洲各国的经济学家普遍调低了对本国的经济增长预期。野村证券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苏博文预测,受欧债危机影响,亚洲经济减速程度将相当于全球金融危机时的1/3。

经济增速放缓的三大原因

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会降低0.7和0.2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拉动作用将比2011年减少0.4个百分点。

“我们对中国2012年GDP情况进行了比较多的下调。总体看,明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势头会明显放缓,分别为7.5%和7.6%,第三季度开始会有所增长,预计三季度后会回到8%以上。”张智威说。

张智威分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恶化。“我们预计商品房投资会有比较明显的减速。”他认为,虽然保障房会拉动GDP0.9个百分点,但无法逆转房地产总体下行的投资趋势。

其次是,中国净出口的减少会逐步体现。原因之三是,宏观调控政策会有一定的放松,但是不会像2009年一样大幅度放松,将是有一定控制的逐步放松过程,因此对经济的影响会在2012年下半年体现出来。

目前,各家外资投行普遍对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下调,但除野村证券外,尚无低于8%者。8月18日,摩根士丹利率先将对中国2012年

GDP预测从9%下调至8.7%;11月29日,瑞银将预测从8.3%下调为8%;12月5日,摩根大通将预测8.3%下调为8.2%。唯有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将好于预期,并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长8.6%。

外资投行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恶化、出口额的下降以及政策的持续紧缩。但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的减少,他们认为国际经济波动对其影响逐渐减弱。

此外,11月30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被野村证券认为是货币政策放松周期的开始。野村预计,经济动能迅速减少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一季度下调利率25基点,并削减存款准备金率200基点。

欧债危机重创亚洲

“如果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严重衰退,全球都会受到波及,而亚洲将面临严重的经济下滑。”苏博文如此说。同样持有此意见的还有野村证券亚洲(日本除外)经济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

“我们考虑了欧元区GDP萎缩4%的情况,这将给亚洲带来非线性经济效应。我可以举出三个例子。一是出口下滑幅度更大,迫使企业削减资本性支出并裁员。另一个例子是金融市场崩盘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因为负的财富效应和信心效应导致企业和家庭削减支出。然而,最大的危机可能来自资本流向,欧债危机导致资本大规模撤离亚洲。”苏博文说。而木下智夫认为,贸易开放程度或金融中心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受到的打击可能最大。“我们对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台湾四地都是负面展望,因为开放性较大。”木下智夫说。野村证券预计,亚洲(日本除外)总体GDP增速将从2011年的7.5%降至2012年的6.6%,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走势。其中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但第四季度将重新加快至7.6%。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分析(巴曙松)

在周末国盛证券和国信证券举行的2012投资策略会上,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是GDP回归常态化增长的一个软着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GDP将逐步维持在8%左右震荡、CPI保持在4%左右的时期。

巴曙松称,所谓软着陆,就是没有出现陡峭下滑。从2008年底4万亿出台带动增长,GDP增速从6%多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1.9%,而从2010年一季度11.9%降到现在9%多。而明年由于国内的紧缩导致和外需减少,GDP增速将降到8%多一点,总体上算平稳的回落。国盛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周明剑也表示预计今年GDP增速将保持在9.2%左右,而明年可能滑落至8.5%到8.8%之间,整体来讲是放缓的。

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物价水平可能并不会随之回落。巴曙松表示,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中国的物价水平将较过去有一定地上升。

“过去10年、20年的GDP加CPI是10加2组合,即过去10年是10.1%的经济增长速度,1.8%的CPI增速。而明年一段时间,很可能变成8加4组合。增长的中枢水平在下移,而通胀的中枢水平在上移。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成长期转到中速成长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11月CPI同比涨幅创下4.2%的13个月新低,环比亦下降0.2%,表明通胀猛虎已被驯服;但工业和投资增速继续放慢,均不及预期,暗示经济基本面在持续放缓.巴曙松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回落趋势类似於2008年,但回落的幅度较小.中国的政策更为关注针对性和灵活调整,短期与长期的衔接.与2008年中国应对政策强调及时和足够力度相比,今年以来,中国在政策上偏向以时间换空间.为次年宏观经济政策和目标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起召开.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已於上周五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称2012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巴曙松称,明年财政政策或成亮点,财政更侧重於民生,结构性减税空间较大,支出流向将围绕民生和扩大消费,支出将更为集中在新兴产业、农田水利、保障房和教育医疗等领域,保障房投资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他并认为,当前中国货币生成机制已发生改变,外汇占款如果持续降低,就需要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来平衡其对广义货币回落的冲击.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巴曙松认为,明年美国经济将会弱增长,但流动性充裕保证经济不至于陷入明显危机,但2013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零增长;欧洲债务危机则将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与实体经济恶化,2012年欧元区可能出现零增长,需要关注明年欧债问题的时间窗口.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形势(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形势

摘要: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 进出口 房地产 银行业 经济 协调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政局的不稳定。

08年,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相关的经济影响将按照下列的顺序传递:美国的房地产下跌→次按相关投资亏损→金融危机→美国实体经济放缓或衰退→美国消费减少→发展中国家出口减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萎缩→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放慢→原材料和能源需求下降→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国家经济减速。这样的循环可能不止一圈。

而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实体经济疲软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形势产生一定得影响。

1.进出口受冲击首当其冲

美国经济的疲软、金融形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产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国金融业更加风雨飘摇,而这势必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13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虽比上年下滑近7个百分点,似乎仍属高速增长。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按本币计算,我国2008年1—11月出口增长仅9.1%,比上年已下降约11个百分点。尤其是11月当月出口按美元计同比下降2.3%(2001年6月以来首次下滑),按人民币计下降11.2%(1998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证实了前期频频传来的出口订单下滑的消息。出口增长急剧下滑的态势十分明显。

2.股市受拖累严重

金融危机直接作用于A股市场所产生的杀伤力,更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财富的变迁。08年 9月16日,沪指收盘跌破2000点,跌幅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月17日,沪指再度大跌2.90%,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股再次跌停。9月18日,沪指盘中更是达到1802点的新低。中国股市哀鸿遍野,惨不忍睹。随后,中国政府虽然出台若干救市措施,但是大盘也只是短暂翻红,随后沉沦。统计显示,截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总市值为12.1亿万元,较上一年缩水约62.5%。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全年跌幅达65.39%、63.36%。

3.银行业受一定牵连

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厄运。例如华安基金已于9月16日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直接购买次级债产品是我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来看,这部分的风险是可控的。

4.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趋缓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趋缓,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态势。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行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度在降低。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10.3%,略低于全国水平,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现象。房地产的贡献率为负,导致GDP少增0.4个百分点。从全年视角看,2008年1-12月份,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9%,其中住宅下降40.1%;另外,存量房交易也同比下降了三成。而全国其他城市情况虽各有不同,但房地产的贡献率都会或多或少下降。

5.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更直接的感受和影响体现在劳动就业、家庭收入、家庭金融资产价值、商品价格、家庭消费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濒临倒闭,在此情况之下,企业掀起裁员潮,进而影响到百姓的家庭收入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据调查,43%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其心理压力增大;33%的受访者表示找工作的难度加大;26%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福利水平降低;21%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年终奖金降低。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我们都深知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鉴于当前的问题不是某个城市、某家银行或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问题,因此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实施上,一是不可单纯依靠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自我的约束力,而需加强监管体系。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大部分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不是健忘,就是“失忆”。稳健推进自由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严格约束的基础之上。二是全球金融监管体制面临革新需求。当前,经济、金融一体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相关性加强,某一市场失灵将会殃及全球市场。故而我国采取了以下前所未有的措施:(1)各自为政的救市转变为全球协调救市;(2)分散的救市资金转变为共同出资的救助;(3)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就是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协调;(4)因国而异的亡羊补牢转变为具有趋同标准的监管协调。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既可说是挑战也可说是机遇。因此,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必须适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力度,通过提高我们的金融核心竞争力,谋求我们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篇: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谢国忠)

关于未来近几年的通胀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其次,尽管经济增长缓慢,极低的利率正助长通胀预期。就像在上世纪70年代,单是预期本身便能将过度的货币供应引向通胀。应在能源和粮食价格上对这一现象保持警觉。最后,全球化带来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好处已经发生逆转。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对于通胀的意义,比美国苍白的就业数据要大的多。在过去十年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已经成长为价格制定者。

它的过剩的劳动力降低了制造业产品价格,并在低息环境下抑制住了通胀。

但中国的劳动力剩余时代已一去不返。五年内,甚至三年内,中国的制造业工资水平可能翻番。在可见的将来,别的低成本国家,如孟加拉和印尼,其基础设施还不足以让其来承接中国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出口价格可以会翻番。它的出口增长主要将源于价格增长,而非数量增长。制造业价格上升将助推通胀,使今天的低利率更具通胀性。

十年前,我曾写道,中国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上涨;中国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下跌。将来,中国买的东西价格依旧要涨,但中国卖的东西价格也要涨了。中国的制造业主不敢向他们的大买家——如沃尔玛和苹果——要求提价,但他们将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压住成本了。

货币贬值是政策制定者们应对债务危机的又一个老把戏。亚洲国家十年前是这么做的,美国五年前也这么干,欧洲现在正在这么干。三年后,也许还有人这么干。这种螺旋式的贬值将导致货币普遍贬值。只要各国央行持这样一个态度,全球通胀将是不可避免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损害货币价值的基本力量,预期将会成为推高通胀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上世纪70年代,宽松货币政策和石油价格上升引发了通胀。未来十年,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工资上涨将推高通胀。发达国家将再一次经历滞胀。

二次探底将是渐进的和持久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们也许会看到中国和美国出台新一轮的刺激政策。但这并不会改变下滑趋势。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会不断集聚。当通胀演变成危机,也许是在2012年,现在这一代中央银行的管理者将信誉扫地。接踵而至的危机也许会使新一代的中央银行管理者们更注重稳定币值,而不是关注短期目标。经济增速放缓的三大原因

张智威分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恶化。“我们预计商品房投资会有比较明显的减速。”他认为,虽然保障房会拉动GDP0.9个百分点,但无法逆转房地产总体下行的投资趋势。

其次是,中国净出口的减少会逐步体现。原因之三是,宏观调控政策会有一定的放松,但是不会像2009年一样大幅度放松,将是有一定控制的逐步放松过程,因此对经济的影响会在2012年下半年体现出来。

外资投行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恶化、出口额的下降以及政策的持续紧缩。但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的减少,他们认为国际经济波动对其影响逐渐减弱。

欧债危机重创亚洲

“如果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严重衰退,全球都会受到波及,而亚洲将面临严重的经济下滑。”苏博文如此说。同样持有此意见的还有野村证券亚洲(日本除外)经济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

“我们考虑了欧元区GDP萎缩4%的情况,这将给亚洲带来非线性经济效应。我可以举出三个例子。一是出口下滑幅度更大,迫使企业削减资本性支出并裁员。另一个例子是金融市场崩盘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因为负的财富效应和信心效应导致企业和家庭削减支出。然而,最大的危机可能来自资本流向,欧债危机导致资本大规模撤离亚洲。”苏博文说。而木下智夫认为,贸易开放程度或金融中心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受到的打击可能最大。“我们对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台湾四地都是负面展望,因为开放性较大。”木下智夫说。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分析(巴曙松)

在周末国盛证券和国信证券举行的2012投资策略会上,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是GDP回归常态化增长的一个软着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GDP将逐步维持在8%左右震荡、CPI保持在4%左右的时期。

巴曙松称,所谓软着陆,就是没有出现陡峭下滑。从2008年底4万亿出台带动增长,GDP增速从6%多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1.9%,而从2010年一季度11.9%降到现在9%多。而明年由于国内的紧缩导致和外需减少,GDP增速将降到8%多一点,总体上算平稳的回落。国盛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周明剑也表示预计今年GDP增速将保持在9.2%左右,而明年可能滑落至8.5%到8.8%之间,整体来讲是放缓的。

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物价水平可能并不会随之回落。巴曙松表示,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中国的物价水平将较过去有一定地上升。

“过去10年、20年的GDP加CPI是10加2组合,即过去10年是10.1%的经济增长速度,1.8%的CPI增速。而明年一段时间,很可能变成8加4组合。增长的中枢水平在下移,而通胀的中枢水平在上移。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成长期转到中速成长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11月CPI同比涨幅创下4.2%的13个月新低,环比亦下降0.2%,表明通胀猛虎已被驯服;但工业和投资增速继续放慢,均不及预期,暗示经济基本面在持续放缓.巴曙松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回落趋势类似於2008年,但回落的幅度较小.中国的政策更为关注针对性和灵活调整,短期与长期的衔接.与2008年中国应对政策强调及时和足够力度相比,今年以来,中国在政策上偏向以时间换空间.为次年宏观经济政策和目标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起召开.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已於上周五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称2012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巴曙松称,明年财政政策或成亮点,财政更侧重於民生,结构性减税空间较大,支出流向将围绕民生和扩大消费,支出将更为集中在新兴产业、农田水利、保障房和教育医疗等领域,保障房投资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他并认为,当前中国货币生成机制已发生改变,外汇占款如果持续降低,就需要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来平衡其对广义货币回落的冲击.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巴曙松认为,明年美国经济将会弱增长,但流动性充裕保证经济不至于陷入明显危机,但2013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零增长;欧洲债务危机则将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与实体经济恶化,2012年欧元区可能出现零增长,需要关注明年欧债问题的时间窗口.

第五篇:中国周边国际环境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国家利益,处理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拥有一个和平的外交环境,加强对外战略安全的研究是我国的使命与责任。

我国疆域辽阔,东起太平洋,西至亚洲腹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沙群岛。四周分别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相邻。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而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大致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动”。但总的来说,中国当前周边形势是良好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海上问题

海上安全是中国周边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说到海上问题,就不得不讲到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日本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直接牵扯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近几年来日本一直想变成一个正常的国家,所谓正常的国家,指的是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正常参与国际军事行动。但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宪法规定其不能拥有军队,只能拥有自卫队,只能拥有被动防守的部队。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家实力增强,日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守,日本渐渐希望变成一个“正常的国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日本近年来一直想通过美国来解开宪法上的枷锁,从而拥有自己的军队,变成一个正常的国家。而日本对华态度也影响着我国东部的安全。不同的日本首相会采取不同的对华态度,而日本内部对华态度也分为不同派系。

说起日本就不得不提钓鱼岛问题

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钓鱼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周边环境中的“海动”。

同样“海动”还包括南海问题。

与过去的中国相比,中国的南海海权正逐渐受到东南亚各国威胁,东南亚小国蚕食我国南海诸多岛屿,开采中国的资源。随着中国人海权意识的增强,中国正在做着积极的准备来维护中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来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邻国的非法侵占,近年来,菲律宾和越南一再挑战中国底线,制造事端,同时拉拢欧美国家涉足石油利益,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国际上“中国威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对中国的认识,中国的未来在于海洋,但是却缺少必要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与美国、英国等传统海洋大国相比,我国的海军还处于初级阶段,南海成为了中国战略的关键。

2半岛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最大的软肋是东北亚,来自于朝鲜半岛。历史上,1895年的甲午战争,1950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等都在这个地区。

讲到半岛问题必须要提朝韩。进入21世纪后,美国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朝鲜半岛有一次陷入紧张局势之中。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对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路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两国交流的不断密切,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韩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既有一种传统上的亲切感,但又有一种不详存在于中国或美国的阴影中的心理。比如,韩国首都由“汉城”改叫“首尔”就是反映出韩国的这种心理。但应该说韩国自身力量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安全并不构成威胁。半岛两国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北方

中国北方的国际环境,指的主要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近年来,中俄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而两国也接连签订了几笔大的订单,中国也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了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从沙俄时期至今,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苏联时期,中苏关系很好,苏联在我国建国初期给予我国很大的帮助。后苏联解体,作为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外交伙伴。我国与俄罗斯的友好睦邻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这就是北稳。

4南部

南部分为南亚和东南亚。

先说南亚,中国与南亚关系稳步发展中。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是综合性、长期性的矛盾与争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是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的和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印巴冲突对东南亚局势和我国边境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中印关系已得到大幅改善和加强。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将会长期保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再说东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以及对于大国关系处理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东南亚诸国因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外资流入减少,国际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及时伸出援手,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5000年文明古国的风度。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国南海的岛屿,非法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5中美问题

中美问题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问题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中美问题总是隐藏在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问题背后,中国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南海上一些岛屿问题,其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美国的身影在。

但中美建交有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不断好转,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共同发展。

6恐怖主义的唯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民族统一、领土完整构成一定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恐怖主义不仅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也对世界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现实威胁。而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已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现在虽然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一些争端,但中国目前的国际环境相对比较良好。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对外政策,在世界上展现出5000文明古国的风度,相信中国的国际环境会越来越好。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对我国的周边形势有好的影响,中华民族必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下载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际环境分析

    1.本国经济环境对国际营销产生何种影响? 1)消费者经济条件;本国经济形势;本国市场竞争性质;(从这三方面分析)2. 试述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的异同点? 2)自由贸易区:指......

    经济形势与工作任务

    2007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经济形势与工作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06年的......

    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展望

    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展望 回首2012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中美两国完成了重大人事调整,美国已经完成了大选,奥巴马成功取得连任,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即将登场。美国为刺激经......

    2011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与中国

    08工商管理二班080145043郑永帅 世界经济政治形式展望2011年的世界政治局势是一个多事之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中东政局不稳,卡扎菲依旧难以解决。第二是本拉登虽然被......

    世界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

    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五篇范文]

    内容摘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在世界贸易规则体系中包含环境保护条款,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出现了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和贸易规则中环境保......

    浅析当前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当前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名有志之士,一个拥有激情热血的大学生一名心系祖国的国华儿女,我不得不去关注当今的国际形势。并且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将更多的......

    中国国防安全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分析与展望[精选合集]

    中国国防安全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分析与展望 摘要:冷战结束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将对中国的崛起构成长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