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
邱健
当前,我国正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近期国家宏观调控节奏和政策取向已相机调整,侧重点由稳定经济增速转向保障民生与促进增长的健康可持续。从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来看,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即将启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贯穿明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我国正逐渐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从外部形势看,全球复苏总体态势不变,但基础仍不稳固,我国目前尚不会面对主要经济体过早退出刺激政策的风险。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增速趋缓,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正逐渐步入增长动力切换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1.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出现滞胀特征的风险加大。从短期看,在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周期进入增速逐步回调阶段。从三季度国内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趋势判断,我国已结束上一轮库存回补周期,制造业再次进入去库存化阶段。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2%,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回升,但主要得益于购进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11月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大幅上升至73.5%,创下2008年7月以来最高值),与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中,11月份新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生产指数虽呈现上涨,结合近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速趋缓判断,很可能是在强烈通胀预期下,企业为应对通胀而加大采购,同时降低销售量并增加库存所导致的囤积现象,不容盲目乐观。
从长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显现。一是通货膨胀将向成本推动和需求带动的双轮驱动型转变。流动性过剩与资本异常跨境流动依然突出。同时国内环境资源约束趋紧,要素价格形成和环境有偿使用机制改革将推动资源品价格向供需均衡水平回归,并促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熟练工人开始出现大范围短缺,劳动力成本也将不断攀升。二是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调整,中国经济发展内外条件的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难以为继,依靠粗放式要素投入推动低层次产能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到了发展的临界点。而国内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难度将不断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有待形成。
2.房地产市场观望期过长可能导致多方面不利影响。自今年4月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总体量跌价稳态势明显。虽然在“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出现了一次集中释放的小高潮,但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加息政策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一是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明显放慢,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二是从近期房地产开发贷款环比增速明显下滑来看,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资金压力趋紧。在开发商今年1—11月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已由年初的24%下降到17.79%,自筹资金占比上升到37.66%。市场退出加快将可能导致市场垄断程度提高、市场活力降低,并引发下一轮商品房供给不足。此外,住房销售面积明显下降将对家具、家电、建材和装潢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观望期过长、政策前景不明朗,也使消费者、金融机构、开发商、相关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合理预期,给经济活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3.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增大融资紧缩压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过地方平台内部操作,部分银行贷款摇身一变,以自筹资金形式投入项目建设,从而撬动更多贷款,使之实际使用信贷资金可能超过金融主管部门的统计数字。由于地方平台融资规模巨大,一旦清理规范工作的力度失度,将通过融资需求萎缩间接导致宏观紧缩效应,变相加快刺激政策的退
1出速度,加剧经济波动。同时,在清理规范过程中,多数商业银行实行“只收不贷”,流动性投放减缓,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弱化。部分平台承担的建设项目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继而波及在建工程的后续投资及前期已投放贷款的还本付息,形成“烂尾工程”。此外,2012年左右将进入地方融资平台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在加息政策背景下,企业资金成本上升,由于地方平台普遍采取借新还旧机制,平台融资困难将可能导致平台偿债风险提前暴露。加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于项目投资拉动依赖更大,地方平台清理可能拉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
4.防治恶性通胀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当前我国仍处于信贷天量扩张的滞后影响期,通胀呈现成本和需求双轮驱动特征,正日益从农产品和住房价格引起的人工成本上涨向全社会生产服务成本上涨转变,从供需结构失衡引发价格上涨向预期下自我生成的通货膨胀转变,从一般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向资产与消费品交互推动型价格上涨转变。
11月份,CPI同比上升5.1%,已连续10个月高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0月20日起上调到2.50%),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及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成为长期趋势。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窖藏资金的能力明显减弱,银行存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进行投机保值,不利于引导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同时,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价持续上涨,近日美二度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加剧美元跌势,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增大国内物价上行压力。
内外经济形势与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指向,将构成我国下一步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
1.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从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重要表述的变化,及近期政策调整所释放的信号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发展现代城市群、加快推进城市化为抓手,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发展现代城市群,突破城镇化这一过渡形态的约束,向与工业文明和现代市场经济相伴生的城市化这一高级形态转变。
城市化的进度加快,将推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加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发挥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可通过加快市政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城市化进程还将提高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回报率,将剩余流动性吸纳到与实体经济有关的领域。
2.货币政策继续总体趋紧,人民币汇率改革加速推进。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迟退出刺激政策,为我国相机调整政策重点,压缩高能耗与过剩产能,组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腾出空间,特别是缓解了采用价格型工具应对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的后顾之忧。预计后期国家将会立足保障民生,侧重币值稳定目标,继续实施货币政策结构性微调。一是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放慢货币投放速度。但年初预定的 7.5万亿元信贷控制规模将出现松动。二是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通过削弱当前国内实际利率过低、资金为对冲通胀风险而购买甚至囤积部分商品以保值增值的动力,从根源上抑制当前资产泡沫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不合理上涨的势头。预计如果近期CPI同比涨幅继续高居不下,央行将很可能再次加息。三是除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常规手段外,还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强化对杠杆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监控。
从汇率政策来看,美元二度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美元跌势。在人民币尚未与美元脱钩的条件下,也将削弱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速度。为化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有效控制输入型通胀势头,并减少资本跨境流动带来的货币被动投放,预计我国将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
3.配合产业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与信贷结构。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满足在建项目
后续投资需求和既定投资建设需要,扩大社会消费需求,中央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财政支出突出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并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求方向明确、进度均衡、力度适当。基础设施投资则主要保证在建项目投资需要。
信贷政策将重点保证流动资金需要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要,加大对就业、“三农”、助学、灾后重建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确保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提高用于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消费以及支持存量调整的并购贷款比重,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4.资本市场可能扩容。针对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通胀及资产价格泡沫压力依然较大的局面,且从吸纳流动性方式的安全性、积极性和建设性来看,在对募集资金严加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疏导吸纳过剩的流动性,避免其进入农产品和房地产投机投资领域,降低通货膨胀压力,还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形成,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证券市场扩容的步伐将可能加快。
5.清理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节奏和力度将微调。全国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高峰期将于2012左右来临,届时地方平台所诱发的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加大。预计国家有关部门会抓住高峰年来临之前的缓冲期,加快进行规范清理和风险排查。同时,为避免引发融资需求萎缩和宏观紧缩效应,预计国家将进一步区别政策对象、细化分类处理,并适度调整清理工作和力度和节奏。此间如果调控失度或出现严重的风险暴露,中央很可能通过再次放松流动性以实现风险展期,避免大规模融资紧缩对经济的破坏。
6.房地产市场调控将长期持续,并逐步调整侧重。本次调控是国家具有综合性、长远考虑的战略举措。如果不出现经济明显下滑,国家将继续保持政策压力相对稳定。预计短期将重点贯彻执行好已出台各项政策,不会继续密集出台相关抑价措施,中长期针对购房群体和商业银行的部分限购措施则将逐步退出,对房地产的调控侧重点将从直接针对购买行为转向增加供给并改善供给结构,从权宜性的调控手段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建设切换。
一是房产税改革试点可能逐步推开,通过引导对中长期房价的预期抑制市场投机活动。二是将大力构建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重点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鉴于全国大范围推开房地产税制改革尚需时日,短期内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为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在不影响住房总供给的条件下,兼得改善民生与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利。
此外,针对近期房地产调控和加息政策背景下开发贷款环比增速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数急速下滑态势,国家可能加大对中小开发商资金筹措难等问题的关注,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因大面积出现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发新一轮商品房供给不足。
7.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将启动。“十二五”时期,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启动。譬如,将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土地依法流转;将启动房产税改革,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并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税政管理权限;将试点存款利率适度上浮,通过金融要素定价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从体制机制上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10年12月20日
第二篇: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朱之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行业发展的报告会,借此机会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一、2010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大家知道今年以来,面对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极为严峻的各种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事实并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的计划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正确地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特别是准确地把握住了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想从五个方面跟大家谈一谈。
(一)促进发展
一个就是在促进发展方面,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今年应该来说,我们是继续实施和完善了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在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同时,积极的培育和扩大热点消费,把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推广到全国,提高了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和汽车补贴的标准,积极推广高效的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和节能的汽车,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投资的稳定增长,实施了两年新增4万亿的投资计划,特别是把民生工程,重大的工程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领域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来加强薄弱的环节,增强可持续的发展活力,在今年还出台了实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政策,着力为民间投资的发展创作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抓住了外部环境中好转的这么一个机遇,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落实和完善外贸政策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并积极地扩大进口,在这个期间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并完善了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这是第一个方面。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二)结构调整
第二个方面,在结构调整方面,把培育新的增长点,与促进存量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今年我们大幅度的增加了科技投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国家科技的重大转向,加快重大设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制,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这些都是着眼于抢占经济战略的制高点。
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发展。同时深入实施了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支持企业来进行技术改造。
进一步完善了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同时还下大力量,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继续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加大的支持力度,针对今年年初的时候,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进一步强化了目标责任。综合采取暂停审批、核准、备案、两招和产能过剩行业来扩大产能的项目。取消了406个税号的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提高了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等政策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
并落实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型的一系列政策,同时还制定了一批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规划,为区域协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稳定物价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稳定物价方面。把保障市场供应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加强供需的调节。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提高了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以及粮食的最低收购价,特别是针对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及时出台了扶持农业的生产的各项措施,应该来讲,这些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综合运用储备投放,调运和进口调节等多种措施,保障粮油肉菜的生活的必需品的供应。同时严厉地打击囤积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合理引导社会的预期。
同时还加强了市场流动性的管理,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投放的规模和节奏。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四)推进改革
第四方面,这是在推进改革方面。把建立健全机制与解决当前突破的矛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围绕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激发市场的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率先在新疆启动了资源税改革的试点,稳步推进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城建税和教育附加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了20个省市以及境外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地推出。三网融合的改革试点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扩大了基本药物的实施范围,公立医院的改革实力也在稳步向前推进,在这个期间,国家还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期改制也在有序地展开。配套改革的试点正在扎实地推进,这是第四方面。
(五)改善民生
第五方面在改善民生方面。把增加投入与完善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就业、社保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
应该来讲,我们今年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继续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等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岗位的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与服务援助计划,加大了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大力推进就业的技能培训,落实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等组成。这样就全方位来促进结业。
同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连续6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同时,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实施城镇职工养老关系和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办法。加大了社会的救治力度,从制度上加强了对残疾人、孤儿、弱势群体的保障。
同时扎实推进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进一步推进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小学的校舍的安全工程建设,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投入。
加快建设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全面启动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我就简单从五个方面,从发展、改革、调整、民生等方面,从几个结合来和大家汇报一下整个政策的趋向。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应该来讲有效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6%,增幅比去年增长了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加了16.3%。
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同时,经济效益的状况良好,价格的总水平基本稳定,前三个季度,全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6.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4%,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55%,当然只有去年基数的问题。
前三季度居民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2.9%,其中去年翘尾因素的应该有1.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产价格上涨了5.5%,涨幅比上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
二是增长的动力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由于我们实行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15.2%,处于历史较高的水平。
当前汽车的月均销售量超过了百万辆,家电等电子产品持续旺销,旅游、文化、影视等服务销售快速增长。
从投入来看,投入的结构继续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特别是要指出的是其中民间投资增长了31.2%,这是快于整个全社会的投资,“两高”行业的投资增长了14.3%,是低于全社会的增长投资,消费与投资的差距比上年同比明确的缩小。
我们的外贸出口应该来说,今年是较快的回复,同比增长了34%。贸易顺差是1206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39亿美元。
三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今年又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的产量有望实现7年的连续增长,连续4年要超过1万亿斤,去年是一万零六百一十六亿斤,今年可能要超过这个数字。
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的产品增加,糖料、油料和棉花的生产基本是稳定的。
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在持续的提升,大中型配套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农村水路气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增长。自2008年四季度,我们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来,到了今年8月底,解决了6467万农村人口的移址安全,新增了农村的电网线路42.3万公里,建成了农村的公路近12万公里,建成了农村的沼气项目有320万个。
第四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1%和20.6%,均快于整体工业的增速,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碳纤维,高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档疏通机床,大型核电风电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化都取得了新的突破。钢铁、煤炭、汽车、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一批落后的产能关闭停产。两高行业就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生产持续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了14.8%,节能减排的形势好转,预计单位GDP的能耗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将会继续的下降。
第五是改善民生的成效明显。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比较快,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了913万人,同比多增了8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的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了9.7%和7.5%。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其中新型农村社会的保险的参保人数到9月底已经达到了6719万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40%以上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进一步提高。
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资助体系,中职免费教育范围扩大到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前三季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的改善,农村危房改造的拆工率均达到了90%,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任务基本完善,青海、玉树、甘肃周区等受灾重建的工作在加快的推进。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个地区的共同努力,国家年初确立了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均可以实现。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问题,应该来讲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国内外发展的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仍将缓慢曲折,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难下,居民消费持续疲软,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应该来讲增长较快,但通胀的压力逐步加大。
同时财政金融领域仍有较大隐患。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依然存在,美日债务负担仍在加重,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银行体系风险仍未消除。近期欧洲主要国家积极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日本为应对金融减速,再次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使全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地凸显,主要货币汇率的激烈变化,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的高位攀升,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被迫加息以控制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的政策协定的难度在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还会继续强化,各种干扰因素也会进一步增多。昨天、前天美国又实现了又一轮量化宽松货币,造成的全球的股市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以及大宗产品的价格都在大幅上涨,包括原油的价格,昨天又上了1.8个点。
从国内看,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还要看到当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也非常的繁重。
四、下一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保障和发展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想有几条一个还是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要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完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正确措施,继续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的扩张。同时要加快地转变贸易的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明年来看,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制定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加快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三是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昨天国务院专门开会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抓手。严格落实和考核目标责任,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环评制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第五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鼓励先行先试,努力在收入分配、财税金融、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六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集中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民生领域。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逐步形成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以上是我们的简单介绍,不妥地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期刊文献
第三篇: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看
当前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如果我们必须讨论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无法
回避的问题,那就是08年的经济危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因此,讨论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就不可避免地要从次贷危机开始谈起。
次贷即“次级subprime 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当这种风险增加到一个无法控制的时候,再加上人为地炒作,次贷危机便爆发开来,而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便可以看出世界早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当超级大国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的中国便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波及。在此我们并不议论次贷危机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就从中只抓住对中国的影响,而这,便影响了当前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便是基于出口疲敝而变的越来越紧迫。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这两年来,民生关注的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资本缩水生产力下降,便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08年之前中国是买股票买疯了,而在之后是走着进去抬着出来,许多人被套死在股市里至今仍然未能走脱出来。
问题来了,自然有解决问题的措施,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便立马登台救场,四万亿重拳出击,再加上我国强有力的行政管理能力与调控能力,使得我国很快从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而随着09年的发展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但一些问题在09
年与10年越来越凸现出来,比如说房价,比如说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于2010年07月15日发布的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以下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基本上得到复苏,而在投资,消费,出口方面人民日报指出:今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人们担心的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以及楼市调控对投资的影响。
当前,美欧日经济复苏乏力,消费不稳,失业率趋于上升。然而,由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世贸组织等国际协调机制有助于减少贸易战的发生,发达国家以新能源、绿色革命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亚太地区经济体复苏势头良好等因素,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急剧恶化的可能性较小,像2008年那样的恶劣局面不大可能在今年重演。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至少有三重影响,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对欧出口占全部出口的1/6,欧债危机带来的欧洲市场需求不振和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都将影响我对欧出口;与此同时,欧元贬值、美元升值会影响美国出口甚至其经济,对中国的需求也可能相应减少。
不过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限,今年出口增幅仍有望达到10%—15%。这一预计甚至比我们年初的判断更加乐观。虽然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但我对欧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升值更快,因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很强。“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比较刚性。此外,技术含量较高的制成品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中国制造’的生命力很强。
而在楼市调控对投资需求影响方面,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8%以上,因此楼市调控可能会影响投资增速,但这种影响不大。
虽然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挫,但似乎并未伤及房地产投资的“元
气”。数据显示,5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仍高达43.5%,环比增长19.4%。“由于开发商资金充裕、保障性住房投资扩大,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长态势。看投资需求的后劲,主要看新开工项目投资这一指标。今年1至4月,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31.3%,只低于超常增长的2009年,与2005年的26.2%、2006年的32.2%、2007年的18%等正常年份增幅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调还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依旧充满变量,我们应当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灵活地调整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防止恶化人们的预期、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政府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控经济增长幅度。至于结果如何,还得看它具体成效。
总之我国当前经济形式良好,在宏观调控政策大体符合的基础下,我国经济形势有望再创辉煌。
4.资本市场可能扩容。针对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通胀及资产价格泡沫压力依然较大的局面,且从吸纳流动性方式的安全性、积极性和建设性来看,在对募集资金严加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疏导吸纳过剩的流动性,避免其进入农产品和房地产投机投资领域,降低通货膨胀压力,还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形成,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证券市场扩容的步伐将可能加快。
5.清理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节奏和力度将微调。全国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还本付息高峰期将于2012左右来临,届时地方平台所诱发的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加大。预计国家有关部门会抓住高峰年来临之前的缓冲期,加快进行规范清理和风险排查。同时,为避免引发融资需求萎缩和宏观紧缩效应,预计国家将进一步区别政策对象、细化分类处理,并适度调整清理工作和力度和节奏。此间如果调控失度或出现严重的风险暴露,中央很可能通过再次放松流动性以实现风险展期,避免大规模融资紧缩对经
济的破坏。
6.房地产市场调控将长期持续,并逐步调整侧重。本次调控是国家具有综合性、长远考虑的战略举措。如果不出现经济明显下滑,国家将继续保持政策压力相对稳定。预计短期将重点贯彻执行好已出台各项政策,不会继续密集出台相关抑价措施,中长期针对购房群体和商业银行的部分限购措施则将逐步退出,对房地产的调控侧重点将从直接针对购买行为转向增加供给并改善供给结构,从权宜性的调控手段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建设切换。
一是房产税改革试点可能逐步推开,通过引导对中长期房价的预期抑制市场投机活动。二是将大力构建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重点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鉴于全国大范围推开房地产税制改革尚需时日,短期内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为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在不影响住房总供给的条件下,兼得改善民生与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两利。
此外,针对近期房地产调控和加息政策背景下开发贷款环比增速和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数急速下滑态势,国家可能加大对中小开发商资金筹措难等问题的关注,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因大面积出现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发新一轮商品房供给不足。
7.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将启动。“十二五”时期,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启动。譬如,将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土地依法流转;将启动房产税改革,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并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税政管理权限;将试点存款利率适度上浮,通过金融要素定价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从体制机制上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篇: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分析
刘新春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形势向好的趋势不变
1、从需求因素来看
一是投资较快增长。
二是消费稳定增长。
三是外贸出现逆差。
2、从供给因素来看
一是工业增长趋稳。
二是农业生产较好。
3、从经济效益来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好转。一是工业利润大幅增长。
二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
(二)当前经济形势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1、从国际上看,西方三大经济体依然不景气。
2、国内产能过剩现象仍比较突出。
3、农业和粮食生产比较薄弱。
4、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在。
二、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1、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
2、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3、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
(二)不利条件
1、影响通胀的因素仍然较多。
2、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3、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在。
4、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三、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2、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3、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
4、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5、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五篇: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最近,中央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提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中央的有关精神,就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趋好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初步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世界银行统计,按汇率法计算,2004年我国GDP总量为1.65万亿美元,占世界第7位,比意大利1.67万亿美元仅少200亿美元,考虑人民币升值和经济较快增长因素,2005年GDP总量肯定明显超过意大利,并将逼近法国。
2.工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58亿亩,比上年增加3430万亩,全国夏粮已获丰收,夏粮产量2125亿斤,增产102亿斤;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其中6月份增长16.8%。
3.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1~6月份,进出口总额6450亿美元,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亿美元,增长33.7%,进口3027亿美元,增长14.0%;进出口相抵,顺差3%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顺差320亿美元的水平。
4.财税、金融运行基本正常。1~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6392亿元,同比增长14.6%,同比增幅明显回落,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依然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M2、M1分别增长15.7%和11.3%,其中6月份增幅明显回升。1~6月份新增存款2588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2735亿元;各项贷款新增1453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其中6月份多增1832亿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710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0亿美元。
5.市场销售比较活跃。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增长13.2%,其中6月份增长12.9%。上半年消费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两个“黄金周”拉动餐饮、旅游等消费;二是汽车销售从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1~6月份销售304万辆,增长6.5%,其中6月份销售53万辆,增长19.6%;三是居家用品销售稳定增长,夏季高温提前到来,空调热销。
6.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就业形势较好,1~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5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66.1%,超过平均新增就业进度;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元,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这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1)粮食价格开始下跌。主要是小麦,每百斤收购价低于70元,并持续下跌;玉米、大豆、籼稻的价格也均有下降。此时农民惜售粮食,是保护自身利益的自然反应。(2)农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这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全国化肥价格上涨平均达两位数,其中主产区化肥价格上涨超过20%,把农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又“吃”掉了。(3)部分地区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主要是今年气候条件难以预料,局部地区受旱面积达
1.2亿亩,洪涝灾害面积达4650万亩,病虫害也比较严重,如果持续下去,将对秋粮造成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6月份当月增长28.8%,投资增幅已持续3个月回升。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其中6月份增长21.1%,增幅在减慢。
3.煤电油运依然比较紧张。一季度全国先后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是用电紧张最主要的原因,其中化工、水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5%,占社会用电增量的36.9%。尽管原煤产量快速增长,但由于用煤大户电力、钢铁、建材、焦碳、化肥的高速增长,煤炭供应一直趋紧。今年入夏早、气温高、用电高峰提前到来,居民生活用电也急剧增加。目前,铁路货运每日请求的车皮始终在28万以上,而装车满足率却一直在35%以下,铁路“瓶颈”制约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珠三角等地汽油、柴油又开始脱销。
4.高耗能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去年以来,我国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采取了调控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今年一季度,出口钢坯及粗锻件增长9.7倍,出口钢材增长2.2倍,生铁、水泥、烧碱、焦炭等出口都大幅度增长。这不仅加剧了国内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对高耗能产品出口采取税收调节措施后,4月份以来出口增幅放缓,但增速仍较高,目前铁合金、生铁、钢材等产品出口仍居高不下。
5.工业利润增幅减缓,企业库存上升。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同比多亏损400亿元,增长59.3%。经济效益出现分化,煤炭、石油等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建材、汽车、电力、电子等行业利润明显下降。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这里虽有去年基数高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能源类重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生产中下游产品的企业成本增加,挤压了利润空间。企业库存上升,是近些年投资过快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后果的逐步显现,同时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预期下,一些企业囤积能源、资源性产品也是一个原因。
6.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6月份上涨仅1.6%,主要是粮价下降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依然上涨较多,成本推动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1~6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已出现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的迹象。
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当前经济走势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下一步应采取“稳定政策,冷静观察”的政策思路,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部署,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总体上既不放松宏观调控力度,也不轻易出台紧缩性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经济走势,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此外,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1.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继续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价格。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落实粮食收购资金,国有粮食企业要积极入市收购,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各项补贴要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粮食调控,合理控制粮食进出口和储备粮轮换的节奏,防止谷贱伤农。二是坚决遏制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的势头。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力度,严洛执行化肥最高限价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哄抬农资价格、坑害农民的不法行为。三是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一些地区已进入主汛期,要密切监视汛情,落实各项防汛抗洪措施,确保安全渡汛;干旱地区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广辟抗旱水源,积极推广应用抗旱新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坚决防止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2.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今年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再度回升,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比较大,要继续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控制土地总量的政策和土地利用计划,各地要积极盘活用地存量,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继续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贷款。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铁路、港口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研究对农民购买化肥实行直补政策。三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大力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用地和投资,严控高档商品房的投资。
3.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工作。全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夏的各项工作,加强电力需求预测管理,分别采取错峰、避峰、限电等措施,调节季节性缺电。加大运用电价杠杆调节电力供求力度,调控高耗能工业用电和其他不合理用电需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开展节约用电的活动。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合理安排运力,优先保证煤炭、化肥、粮食、成品油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大力开展节约能源活动。
4.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调控进出口规模,适当减少外贸顺差增幅,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适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采取妥善措施,解决欧美限制我国一些产品出口的问题,缓解国际贸易摩擦。适当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加大对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5.大力加强增收节支,努力保持金融稳定。今年上半年,受一般贸易增幅较低导致海关税收减少和出口退税增加较多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减缓;下半年,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较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等一些主体税种收入增幅也将减慢。全年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而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继续加强税收征管,清理整顿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力度,积极落实缓解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继续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强化金融监管,依法查处各类金融违法违规案件,实行重大金融案件责任追究制度,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解决证券市场遗留的问题,认真做好股权分置试点工作,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6.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今年是改革年,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改革进程,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出口退税面临的地方负担偏重、负担不均和影响退税进度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总的原则是,在保持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退税机制的基础上,降低地方负担退税的比例,保持地方合理负担水平;同时,完善出口退税方式,由中央财政统一办理退税,年底再与地方财政进行结算,这样既简化了退税程序,又确保了企业能够及时足额拿到退税款;对于降低地方退税负担后仍存在特殊困难的地区,要采取专项补助方式予以解决。此外,要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特别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7.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工作,严格执行“两条控制线”措施,控制垄断行业涨价,制订调价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承受能力,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防止水、电、气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集中涨价。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密切跟踪粮食、化肥、石油、煤炭、钢材、房地产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以及生产资料涨价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情况,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重点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深入整顿市场价格秩序,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公路收费和电信服务价格等问题。
8.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重视解决低收入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继续做好扶贫救灾工作。落实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继续认真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金融事件以及其他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