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茂陵博物馆简介
茂 陵 博 物 馆 介 绍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40公里,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汉文化经典景区,中国最大的汉代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
多年来,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志傑馆长的正确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开拓创新,求实进取,使博物馆迅猛扩大,由原来仅有占地5.4亩、文物20件(石雕16件、瓦当4件)的小小文管所,发展为占地534.09亩,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国宝14件)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部)市各级荣誉243项。
第二篇:09.25茂陵博物馆消防演练通讯稿(精选)
2011年9月25日早晨7时,茂陵博物馆组织了一次消防应急实战演练。整个演练分为理论学习、实战操作两个部分,培训及整个演练历时2个小时,全馆80员余名干部、职工参加。
茂陵博物馆是我市唯一两个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特别是在今年世园会的推动下,游客更是蜂拥而至。为了保障博物馆文物、财产及游客的人身安全,茂陵博物馆始终牢记“人在文物在,人与文物共存亡”的安全誓言,坚持每月19日文物安全警钟日活动。在国庆旅游黄金周即将到来之际,组织了本次消防消练,并做了充分的准备,成立了临时现场指挥部,王志杰馆长亲自指挥专业抢险组、疏散解法组与后勤保障组协同作战,演练过程中共使用4公斤ABC类手提式灭火器34只。
本次消防演练,从火情发生到疏散解救、扑灭火源共历时20分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的扩大,保障了人身安全,避免了财产损失,实现了“科学、安全、有序、快速”应对火灾事故的目标,提高了全馆干部、职工“人人能防火,遇火能扑救”的应急能力,练就了一支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安全保卫队伍。
单位:茂陵博物馆
姓名:魏乾涛
手机:***
第三篇:茂陵导游词
陕西咸阳茂陵导游词
【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
四十多年来,茂陵博物馆从原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扩大到12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发展到15805平方米,馆藏文物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4100余件,国宝级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马、玉雕铺首、四神空心砖、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摩纳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
博物馆园林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苍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游览内容丰富,“戏观茂陵一绝、琳池鱼追游人”,千年编钟展演,聆听悦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桥喷泉迷人;欣赏《汉武帝事迹造像展览》,领略西汉盛世风采,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0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是西汉11座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汉武帝陵坐西朝东,面向他的广阔疆土,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墓道,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陵园分为两重,都密布着从葬坑,地上还有陵庙寝殿等大小遗址。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由于陪葬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家民起义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
【李夫人墓】
外城之内的西北,距离武帝陵504米处,是李夫人的墓,在茂陵陵园里她的封土仅次于汉武帝。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姿态轻盈。其兄李延年,也是一位超群的音乐家,善歌舞。侍候武帝,曾以唱《佳人歌》的方式推荐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时逢武帝的大姐阳信长公主在侧,她就叫武帝召见了这位美人,从此,李夫人得宠。生一子,封昌邑王。夫人红颜薄命,因病早逝。武帝怜其夭寿,非常惋惜,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并追封她为孝武皇后,并以皇后之礼厚葬。
李夫人墓,在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南部。东南500米为汉武帝茂陵,西侧
200米是马村庄和留位小堡子。陵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陵”,亦名“英陵”。经实测,该墓封土底部东长127米,西长127.7米,南宽108.3 米,北宽102.5米,高23.99米。方形,上小底大,封土体积为15万立方米,占地面积13495.60平方米。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两边各宽3.5米,南北两边各宽4.5米。在陪葬墓中李夫人陵墓最大。
李夫人墓前竖碑,碑文中为:“汉李夫人荚陵”,系清乾时陕西巡抚毕沅题。这里英陵的“荚”字有争议,经研究考证,兹查《三辅黄图·陵墓》载:“李夫人墓,俗名英陵。”陈直注引《水经注·渭水》: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作“荚陵”,似为误字。按清毕沅撰《关中胜迹图志》引《水经注》:“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如此看来,还是以“英陵”为准。
【霍去病墓】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青年将领。8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武帝爱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殁于军中。武帝甚为伤感,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出殡之日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四十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决定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连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一个月之内就造起了这座祁连山墓,又在一两年之内,创作出巨石群雕兽像,置于墓冢上下,以加强“山”的气势。墓上各种巨型的石刻群,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霍去病墓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住于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西,据明代《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于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
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西汉各代皇帝墓前都没有放置石刻,惟独的霍去病和出使西域的张骞墓前发现石刻,可能是霍去病在临终前向汉武帝提出请求才这样做的。汉族是没有在墓前放置石刻这一风俗的。最早的墓前石刻在霍去病和张骞墓前发现,可能是因为他们生前长期在西域战斗与生活,受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接受了西域风俗中陵前石刻可以“镇墓”这一观念。到东汉以后,这种观念被整个中原地区所接受,陵墓前放置石刻于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现在的霍去病墓,从上到下,周围百米,已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曲径回廊花木为伴,成为“AAAA”级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
【霍去病墓地巨石群雕】
霍去病墓前的这组大型石雕作品,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大型陵墓石刻艺术珍品。它们都是用巨石,按其自然形状顺势雕琢而成。刀法含蓄有力,刻工流畅,线条清晰,寓意深刻。有的注意形式,有的突出表象,有形有态,生动活泼,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
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霍去病墓前石刻很显然已脱离了石刻艺术的初级、原始阶段,其艺术构思、表现手法、雕刻技法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正如现代的根雕一样,选材本身已成为艺术创作中造型构思的首要组成部分,西汉的艺术工匠们显然已经驾轻道熟地掌握了这一规律。石刻上有两处题铭,一为“左司马”,一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孟”。可见这批石雕出于官府工匠之手。而宿伯牙和霍巨孟两位山东人极有可能就是石雕工匠中的两位作者。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
【卫青墓葬】
卫青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封五年(前106年),一代名将卫青离开人间。他死后,武帝下令按国葬礼仪将其葬于自己的阴宅茂陵旁边,形似庐山,以纪念他打击匈奴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见武帝对其情谊之深。
卫青墓位于茂陵东北1公里处,东紧邻霍去病墓。卫青的封土为覆斗形,北面有一个两层台。墓为山形,《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为冢像庐山”。经过2000年的风化,山的形状看得并不真切。高24.72米,东边边长113.5
米,南边边长90米,北边边长67.6米,西边边长62米。占地总面积为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北面中腰有平台,遥望之如一小山。
墓前立一墓碑,写有“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十四个字,是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所立。
第四篇:汉阳陵博物馆2010工作总结
汉阳陵博物馆2010工作总结
2010 年,汉阳陵博物馆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完成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2010目标任务责任书》所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认真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紧抓制度建设与责任落实,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截止11月15日,共接待游客238715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135723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下面,就全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各项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积极推进我馆基层党建工作
(一)认真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
今年年初以来,我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面向全馆干部职工开展廉洁从政和依法治馆等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在全馆
营造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初,针对我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严格落实局党组关于“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强我馆党风、政风、思想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馆党总支安排,我馆于2010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各部室在馆党总支的统一安排下,严格按照整顿活动要求,开展了法律法规学习,现行制度讨论修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中层干部自查报告等各阶段活动,基本上分析查找出了制约我馆发展的问题根源,初步提出了解决措施,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使全馆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自觉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全馆工作稳步发展提供了思想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我馆党建工作稳步发展,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素质,推动我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局党组《关于在局直属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馆组织了全体党员向职工提出本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打算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公开承诺活动,共收
到两个支部,44位党员的承诺书44份。同时结合我馆作为开放性遗址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党总支在游客咨询台的基础上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向游客提供问询服务,努力发挥党员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今年4月,汉阳陵博物馆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组建完成。新班子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在全年工作中,馆领导班子能够认真分析我馆在前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根源,努力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在省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赢得了全馆上下的衷心支持。馆领导班子在决策时,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诸如干部任免、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都通过馆务会议讨论决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特别是馆里制定了《汉阳陵博物馆合同(协议)会签制度》,《汉阳陵博物馆关于限时办理财务报销手续的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合同管理,明确了合同会签人的责任,理顺了财务报销设计的工作关系,规范了财务报销手续,强化了财务管理,规避了在合同(协议)签订和财务报销过程中可能潜 3
在的风险,为加强班子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是我馆取得良好发展成绩的重要保证。年初省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我馆立即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并对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将党风廉政工作列入全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强调党总支委员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党总支委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
与此同时,我馆根据2010年的廉政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起草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分管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建立起博物馆、各部室、部室职工三级党风廉政责任体系,对馆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部室职工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分解,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加强事前监督,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避免出现问题。同时向省文物局上报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布臵安排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稳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党组织是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馆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层战斗
堡垒。年初,馆党总支从制订全年党的工作计划入手,努力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全年党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主要工作有: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学习《宪法》、《刑法》、《党章》及《廉政准则》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二是做好组织纳新工作。今年发展预备党员2名,完成3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为党的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三是组织召开汉阳陵博物馆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我馆出席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文物局直属机关第四次代表大会的4名代表。四是上报了党费自查报告,并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分别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865元,向我省7〃
18、7〃23特洪涝灾害群众捐款4550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游客接待和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汉文化景区,我馆肩负着传承华夏文化、展示陕西乃至我国大遗址保护和文物科学管护水平的重要职责。我馆积极践行“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与“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整体要求,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不断整治提升景区环境,对司马道和帝陵周边绿地继续加强养护并在月季园中移栽国槐245株,移栽月季3000株;在陈列馆、帝陵馆处布展花卉40000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参观环境。二是启用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并制定《游客服务中心职责》、《游客意见处理程序》、《优质服务管理职责》等规章,规范了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方式。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共接待游客咨询上百人,为游客排忧解难30次,发放宣传册万份。三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继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上半年共接待来馆学校大中小学20所,学生9307人次。四是成功开展以“心手相连、古今情牵”为主题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关爱活动。我馆深入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向那里的孤残儿童捐赠衣物,讲解汉代历史故事,送去了文博工作者的关怀。同时还邀请53名盲人学生走进我馆,发挥了我馆在关怀弱势群体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省内外数十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五是重阳节前,我馆组织人员走进敬老院,为老人赠送衣物、捶背、按摩、剪指甲、读书读报等。并于 10月16日重阳节当天我馆邀请敬老院的老人和省文物局的离退休老领导一起来馆品茶赏菊、参观展览,为老年朋友奉上了一个别样的重阳节。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守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的职能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得到了省文物局、敬老院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全馆职工思想素质提高和精神面貌提升的重要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得以开展,取得良好效果,我馆进行了多种样式的有益探索,举办了多项有意义的活动:一是2月份召开了表彰大会,表彰去年在全馆职工中开展的以“事争先进,业争一流,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奋力拼搏”为目标的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中,评选出的16位优秀员工,并以专栏形式进行先进事迹宣传,在全馆职工中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三八”妇女节,分两批组织了近140名女职工前往礼泉县袁家村参观学习,使广大女职工在工作之余走出去,了解当地利用优势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基本情况,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三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4月26日我馆组织馆领导及全体中层干部20余人,前往陕西雅森体验教育基地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在各环节项目中,大家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齐心协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拓展项目,有力地提高了全馆干部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共设臵11个项目,149人参加,展示了我馆职工团结协作、刻苦拼搏的风采。五是按照省文物局安排,组队参加了局与省委宣传部的联欢会。上述活动有利于加强全馆同事的相互了解、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掘职工潜力,促进博物馆与职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文物管护能力,促进科研建设快速发展
(一)以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馆经过认真筹备,通过初审、现场考察评分和专家会议评议等众多环节,于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11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大遗址保护会议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上正式授牌。汉阳陵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显示了国家文物局对汉阳陵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建设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对完善汉阳陵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我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博物馆业务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继续加强对大遗址、文物保护的展示利用工作,我馆与西安元智公司合作开展的“汉阳陵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项目已经正式运行6个月,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根据评审会专家、领导的建议,项目二期方案正在编制阶段,将会更好地发挥了对文物及保存环境实时监测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我馆文物管护水平。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项目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我馆注意加强对土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的
力度。在这方面,一是委托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制《汉阳陵帝陵南阙门建筑遗址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并已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等待批复实施。二是委托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汉阳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我馆负责其中的汉阳陵现状测绘和考古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编制《汉阳陵考古计划》。三是完成汉阳陵“十二五”规划,涉及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遗址本体保护、保护设施建设、技防、消防、防雷等方面,总经费概算总计60980万元。
(二)做好文物外展工作,继续推进文物数据库建设 文物出国(境)展览,是提高我馆国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全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我馆配合省文物交流中心,开展了以下三项文物外展工作:一是比利时《天子中国帝王展》和智利《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文物的回馆点交工作。二是加拿大《中国秦汉文明展》文物的集中工作。三是瑞典《王之玉土展》参展文物的修复、包装工作等,我馆参展文物共计168件组。通断加强馆藏文物的对外展览和以此为平台进行的学术交流,为增强我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我省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最后一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馆目前馆藏文物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
成,按时上报省局。本完成馆藏文物录入表3148份,录入文物3437件,照片3326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馆藏文物总账的建立工作。同时拍摄存档各类照片3500 余张,特别是针对部分外展文物,采集整理外展文物数码照片115张、120反转片130 张。所有的信息资料都建立存档目录,刻录光盘备份。
(三)做好博物馆科研建设工作
科研建设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博物馆发展水平,检验博物馆业务管理层次和人员素质的重要标准。我馆历来重视科研建设。在专业人员少,相关图书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制定了相关制度、章程,保证科研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这方面,我馆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年初开始进行运行状况的评估工作。我馆在对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计划及执行情况、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等国家一级博物馆复查相关材料的汇总整理后,完成了2008、2009两个的评估报告。二是中欧汉阳陵〃比萨合作报告的出版工作。《汉阳陵〃比萨: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和考古博物馆》已正式出版,并按照合作协议完成了该项目的网页设计、制作、修改和完善及该书的委托运输等工作。三是完成《古代阙门概览》的定稿工作。四是出版了《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一辑。五是完成了《陕西文物年鉴〃2009》我馆篇章编撰,以及《汉阳陵
博物馆年鉴〃2009》的前期准备工作。六是办理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入会手续,完成了《国际博协特刊》初稿的撰写工作。七是参加了由中国博物馆学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杂志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共同主办的“全国地下出土遗骸保护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的保存与展示》,并进行了大会发言。八是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了2010年11月7日到11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专业委员会,积极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
(四)加强网络信息工作,拓宽宣传渠道
网络是我馆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我馆的新闻动态和科研成果,有助于我馆知名度的提高。根据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我馆完善了网站栏目,增加在线订票系统和网上商店业务。全年发布馆内信息115篇(其中报送汉唐网发表80余篇),转载文博信息350 余篇,回复访问留言60余条,发布研究文章80余篇;链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信息网》,更新学术文章30余篇。
四、立足本地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立足本地市场,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促销
我馆地处西安、咸阳交界地带,在本地市场的培育开发方面,应该首先立足于这两个地区,特别是以西安市作为我
馆宣传推介的重点。今年,我馆在这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兵马俑博物馆停车场户外广告牌上制作了宣传广告。二是利用西安市、咸阳市旅游局针对郑西高铁开通的宣传平台,积极向其提供我馆宣传资料和门票优惠促销政策。三是在暑期期间,积极策划开展针对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以“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为主题门票优惠活动,共接待学生和家长1403人,直接专项门票收入51790元。四是 “6〃12文化遗产日”当天,在馆区内和西安开元商场门前举办宣传活动,向游客和市民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我馆情况。五是参加了陕西第三届金秋旅游节活动,并荣获“最佳组织奖”。六是独家赞助了为迎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而举办的“绿色出行迎世园”第四届中国无车日活动。
(二)借助世博热潮,开展宣传营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项国际盛会。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我馆即以此为契机,在省世博办及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宣传营销活动。一是通过西安市旅游局开展针对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工作。选派人员参加“兵马俑牵手上海世博会”、“中华五千年,寻根在西安”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西安使旅程更精彩”等主题宣传活动。二是在上海市通向世博会的730路城市公交车上制作了车体宣传广告。三是根据我省世博办的意见,向我省世博会展馆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跽坐俑文物
复制品两件,并通过相关媒体对我馆提供的文物复制品情况进行了新闻报道。四是邀请组织4批次外地和外国媒体记者到我馆进行实际考察,通过媒体视觉向游客宣传推介我馆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五是与《三秦都市报》合作,在上海世博会陕西活动周特刊上制作整版汉阳陵宣传版面。六是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并在会上同国内几大旅行总社就目前的旅游市场情况、世博会游客组织情况进行了交流,并与各总社商谈将我馆纳入其旅游线路等事宜。
(三)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做好宣传推介的同时,我馆注意加强对具有浓厚汉阳陵特色的工艺品的开发研制,与以积极开展其他经营性项目为切入点推进我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工艺品开发方面,我馆在已有的陶俑、瓦当复仿制品的基础上,又完成了拟开发2种产品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工作。在文物复仿制品生产方面,完成了拟开发二分之一比例仿制品的塑性工作。同时我馆参加了省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相关文化产品展评和项目招商工作,共提供参展文物复制品和工艺品12件,其中跪乐俑文物复制品获得一等奖。
在经营性项目方面,继续推进汉塬华服项目,积极同省局相关处室联系落实项目推进资金,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政策与资金上的保障,此外还完成了汉塬华宴餐厅承包人退出承包经营后的资产接交,并积极推进向外招商承包工作。在汉
塬华宴餐厅证照不全的情况下,努力完成了汉塬华宴餐厅工商执照的年检审验工作等。
五、以东司马道跨铁路桥建设和陈列馆馆前区广场改造为突破,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我馆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汉阳陵面貌,提升汉阳陵整体形象的有利条件。今年,我馆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以项目建设带动博物馆整体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了多项建设或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完成司马道跨铁路桥工程初步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审定工作,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招标及开工前三通一平准备等工作,将会彻底解决纵贯于汉阳陵遗址核心区的咸铜铁路严重阻碍着我们对遗址的安全有效管理和展示利用的问题。二是考古陈列馆馆前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工作,提升了陈列馆周边的环境质量。三是完成了陈列馆文物库房防水改造工程施工工作,在现有条件下为馆藏文物提供了一处安全、通风、干燥的保存空间,避免了文物遭受雨水、潮湿等危险因素的破坏。四是完成帝陵双电源改造工程施工,保证了帝陵馆的用电安全和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五是陈列馆候讲室建设基本完成,贵宾接待室和旧职工餐厅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六是完成职工食堂改造工作,为职工提供了舒适宽敞的就餐环境,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
六、加强安全防范,确保馆区安全
(一)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
文物和人员安全是我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年初,馆领导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思想统一,认识加强,有利于确保馆藏文物、田野文物及景区财产安全。同时,保卫部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与保卫专干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共计57份,实现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狠抓落实,为全心全意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明确了目标。
为了在全馆干部职工中树立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大家的安全技能我馆始终把安全教育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利用每月19日的“警钟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解析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训,查找出在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防范重点,从而牢固树立起“安全工作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二是邀请西安社会安全消防服务中心的讲师向全馆职工就消防知识及地震逃生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三是在“三夏”期间,向馆区内承租土地种植农作物的相关发放禁烧通告,明确禁止出此案焚烧麦茬、麦草、垃圾、林木等现象,确保三夏期间馆区的防火安全。四是圆满完成“平安景区”考核复查工作,得到考核复查小组对我馆在安全保卫、旅游治安方面所作的
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五是与咸阳渭城消防大队联合在馆区进行防火紧急疏散演练,并由11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播报,收到良好效果。
(二)加强值班,坚守岗位,确保文物安全
我馆坚持每天由一名馆领导总值班,24小时中层、保卫专干值班的三级值班制度,坚持昼夜巡查制度。重视田野文物的保护与巡查,每个岗点的值班人员都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确保了汉阳陵田野文物、馆藏文物、国有固定资产和在馆人员的安全。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针对有损文物安全的攀登帝后陵封土行为,对帝陵周围的铁丝网进行了修补,封闭了上陵道路,并在后陵加强了群众文保员的安防力量,彻底杜绝了游客上帝陵现象。二是积极申请改造陈列馆监控安防系统,待经费到位后尽快组织安装。三次针对东院北围墙外文物保护区内私建煤场情况,向私建各单位送达违法通知书,同时将情况上报省文物局,并积极联系协调由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稽查大队、高陵县文体广电局等单位联合就东院北围墙外建煤场一事进行现场查看,同时向高陵县政府反映情况,目前此事还在督促协调之中。四是多次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在每个节日前都要对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明年的工作计划
尽管我馆在今年年初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造
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馆领导班子带领全馆干部职工在省文物局的领导和帮助下,以开展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逐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馆发展为重点,以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销工作,提升我馆知名度,增加门票收入为突破口,迅速扭转了颓势,把全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干劲统一到如何加快我馆发展步伐这一中心工作上来,良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内容,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此,我馆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巩固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开展,在全馆范围内形成了自觉加强法制学习,切实改善工作作风,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稳步推进制度建设的良好工作状态。我馆将继续保持和巩固这次活动的优秀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为我馆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确保全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团结向上、积极奋进、敬业乐业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干部职工,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结合我馆工作实际,通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以及群众反映好等“五个好”的标准,优化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增强全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我馆事业科学发展。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馆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把关天地区建设成“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和我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为我馆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以此带动我馆全面建设,实现我馆突破发展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在新的一年中,我馆将以《汉阳陵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契机,加快司马道跨铁路桥工程和其他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改变我馆现有面貌,提升馆区功能与景观效果,注重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与项目建设协调发展,突出汉阳陵文化特色,彰显我馆独具魅力的资源优势。
(三)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促进经营开发工作
我馆属于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又地处西安咸阳两市的交界地带,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泾渭新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博物馆和优势旅游资源。我馆将继续以西安市作为本地宣传营销的重点空间。并积极向泾渭新区靠拢,借助泾渭新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热潮,争取在城市功能划分和定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加快各类文化产品的开发,提升已有的“模拟考
古”和“参观修复室”两个特色旅游项目的服务水平,积极联系合作方,加快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推进馆区内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景区功能。做到既能够吸引大量客源前来参观,又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周到的服务,在提高门票收入的同时,增加其他经营性收入的份额,提高整体收入。
我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和衷共济、认真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赵荣局长来我馆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奋力推进我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五篇:博物馆简介
保利艺术博物馆简介
中国首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
中国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专题陈列馆,为中国目前水平最高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几乎所有展品皆为中国的国宝级文物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专题陈列馆,展品和展览水平之高位居中国博物馆界前茅;超过一半的展品为中国的国宝级文物 斥巨资抢救保护三件圆明园国宝,是2000年中国影响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博物馆
拥有目前中国最强大的专家顾问阵容
保利艺术博物馆,1998年12月经国家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她是中国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
五年多来,本着“不求多而全,只求精、珍、稀”的收藏宗旨,保利艺术博物馆积极从海内外抢救保护中国国宝。2000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抢救保护了即将再次流失的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铜像、虎首铜像、猴首铜像,更得到各方一致称赞与好评。
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建有两个专题陈列馆,其中“中国古代青
铜艺术精品陈列”,展出商代早期至唐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其中商代三牛首兽面纹尊、史尊、犅伯卣及西周神面卣、王作左守鼎、遂公盨、凤首扁盉、戎生编钟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中国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陈列”,通过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彩。其中北朝时期(公元6世纪至7世纪)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其保存之好,工艺之精,世所罕见。更为难得的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这批展品均属首次面世,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和佛教雕塑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批新数据。
经过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保利艺术博物馆已被海内外博物馆界普遍称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化水准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贾庆林、曾庆红、刘淇、曹刚川、曾培炎及李鹏、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迟浩田、钱其琛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奈良国立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专家都曾先后到馆参观,均给予保利艺术博物馆以高度评价。
建成开放以来,保利艺术博物馆已先后接待各界人士40万余人次。2000年5月至今,保利艺术博物馆与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在香港及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哈
尔滨、西安、天津等国内40余座中心城市,举办了“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活动”,现已接待1200余万人到场参观。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120件(组)文物珍品在台北和台中分别展出,宝岛台湾一时轰动,好评如潮。这一展览也被台湾媒体称作是近一时期以来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保利艺术博物馆现聘请国内近50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他们均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领域的一流学者,如宿白、徐邦达、李学勤、金维诺等一批学者,及已故的启功、马承源、俞伟超等先生,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保利艺术博物馆能够汇聚如此之多的一流学者,也创造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新纪录。
自1998年开始筹建以来,保利艺术博物馆即审慎地将搜集和展示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佛教造像作为重点工作,确定了不求多而全,只求精、珍、稀的方针。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外,收藏每一件文物,均严格遵循科学的程序: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将拟征集的文物运至馆内,然后请相关领域的三名或三名以上的专家“背靠背”分别审鉴,在专家们一致肯定其属真品且具有较高历史与艺术价值、适合博物馆收藏的情况下,方决定是否征集;如有其中任何一名专家对拟征集的文物存有争议,便告放弃。这套征集办法,有效确保了保利艺术博物馆所征集的文物皆属真品,且档次高,工艺精。
The Poly Art Museum is solely established and financed by the China Poly Group.It is the first museum set up by a major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Mainland China.Through 8 years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with the guidance and help of more than fifty distinguished specialists and professors, our two special exhibits,and theare successfully opened to the public.Among which, the Bronze Exhibit systematically shows the historical progression and unique beaut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ronze-caster’s work of art and the Sculpture Exhibit represents a concentration of some of the finest achievements at the age between 5 AD.to 8 AD(from Northern Wei to Tang Dynasty), when Chinese Buddhist stone sculpture was at its peak time.In coincidence with our aim of pursuing the exquisite, the rare and the fine, rather than comprehensiveness and quantity, most of our displays in the two special exhibits are exceptional and precious items.More than half of our ancient Chinese bronze exhibit is graded as National Treasuries.bearing representation of a divinity,and the all of which dated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are works of art of exceptional rarity.In addition, almost every stone sculpture displayed is National Treasuries.Some of them are sculptures between six and Seven-Century found in Qing Zhou, Shandong.They are all finely worked pieces and preserved in excellent conditions.More significantly,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se rare and fine bronze and stone sculpture works of art face to the world.They are a new package of new and valuable materials for research into the bronze art and sculpture art of ancie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