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广西崇左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2013年广西崇左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2013年,崇左市经济发展总体向好,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型流通方式平稳发展,商品供应充裕,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增速逐步回升。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013年,全市在扩消费、拓市场、保供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8亿元,同比增长
14.2%。增幅居全区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64个百分点。
(二)城乡同步增长,城镇消费仍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2013年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
3.8%;城镇消费增速略高于乡村0.65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仍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
(三)各县(市、区)市场运行平稳,增幅较为均衡。2013年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确保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7个县(区)消费品市场保持均衡增长态势,最高增幅和最低增幅间相距1个百分点。其中,龙州县、江州区、天等县增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龙州县以14.9%的增速居全市第一,江州区以20.16亿元的零售总额居全市总量第一。
(四)限上批零快速增长,引领消费市场。2013年限额以上企业(含大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6%。从行业看,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销售额分别为64.98亿元,7.13亿元,增幅分别为20.1%、13.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小幅回落,营业额分别为1.95亿元、1.09亿元,分别增长1.0%、-3.3%。
二、消费市场运行难点分析
(一)在库企业代表性不足,且在库的部分批发业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数据失实。全市虽有31110个商业网点,但能纳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统计的仅79家,仅占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总数的3.42%。尤其是外贸进出口企业,数据不具代表性。全市达到限额标准外贸进出口企业有300多家,但入库企业仅有19个,样本量少,在库企业数据质量代表性较低。受退税政策影响,部分在库企业出现转到其他注册公司出口、或者转到别的口岸出口的情况,造成数据严重流失。
(二)零售业企业规模较小,拉动作用有限。崇左是后发展地区,受辖区人口、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全市限上零售业企业规模较小,销售总量小,多以超市类型为主,拉动作用有限。辖区内中等规模企业分流了限上企业客源,但由于没达到入库标准,无法进入统计范围。如中小型汽车销售单位虽然遍地开花,但不能形成规模企业入库,所以无法进行全面统计。
(三)住餐企业经营下降。受政策导向影响,限上住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呈下降趋势。2013年,全市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7%,其中限上住宿业中的零售额(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5.2%;全市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1%,其中限上餐饮业
中的零售额(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1%。企业经过一年的经营调整,营业状况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
(四)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销售增长缓慢,家电类商品销售持续负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5个大类商品零售额来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3.1%,销售增长乏力,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9%。
三、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工作重点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同时建立健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制度,减少预期支出,提升居民即期消费信心,夯实居民的消费基础。
(二)引导转变消费观念。一是引导住宿餐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营结构,促进住宿餐饮业营业额恢复性增长。二是引导消费观念升级。积极引导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促使远期消费需求向即期消费需求转化,存款储蓄向现实消费转化,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全面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三)努力优化本地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一是近年来,由于全市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和汽车消费进入普通家庭,异地转移消费明显;二是电子商务时代使本地购买力流失。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已悄然成为消费时尚,而全市传统商贸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步伐缓慢,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地购买力的流失。各地
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形式,积极示范宣传、推广品牌产品,打造自主名品,促进消费增长。
(四)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崇左市边境线长,口岸多,又是红八军发源地。近年来,全市道路交通发展迅速,初具“1小时经济圈”规模。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扩大旅游消费市场,带动批零住餐业共同发展。
(五)培育消费热点。一是推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消费;二是抓好展会消费工作,以展促消。
第二篇:2013年广西钦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钦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钦州市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价格走势平稳,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进一步得到提高改善,总体呈现消费增速放缓、增长平稳的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钦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1%,上半年增长13.1%,1-3季增长13.4%,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速均较去年回落。按行业分布分,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251.84亿元,同比增长13.48%,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3亿元,同比增长8.4%,比半上升6.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三)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3.54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限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25.28亿元,同比增长13.2%,比1-6月提高0.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
(四)按销售区域分,城镇消费的主体地位未有改变。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7.43亿元,同比增长13%,较去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81.31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8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二、制约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因素
(一)住宿餐饮业市场销售额下降明显。1-4季度,全市33家限上住宿餐饮法人企业,有17家企业营业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占到总数的5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累计为3.7亿元,同比下降12.6%,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8.4个百分点。
(二)刺激消费宏观政策退市的影响。2012年以来,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退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消费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加上家电下乡产品、汽车等生活耐用品购买量在一定时间内趋于饱和,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新一轮的购买高峰,以及集团消费的疲软,导致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消费市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物流的迅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网上购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购物习惯,对我市传统消费市场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外贸市场不景气导致批发企业经营效益大幅下降。受国外经济环境影响,很多外贸易企业特别是金属、矿产品、煤炭等企业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全市88家批发企业,有35家企业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占到总数的40%。
三、明年消费品市场走势预判及对策建议
2014年,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化,未来一年,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在继续加强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培育,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搭建好消费市场的戏台外,建议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物价稳定,提升消费信心。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想方设法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尤其要关注粮油、肉禽蛋、蔬菜等涉及民生的消费品价格,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促进供求平衡,确保市场价格平稳,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二)加快转型升级,助推住餐企业发展。目前,限制“三公”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活动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也使得我市住宿、餐饮行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1、要鼓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改变企业对公款消费的依赖,住餐企业特别是高中端酒店餐饮企业要敢于直面新政带来的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向,调整产品结构,改变营销策略,建设和培育节约、健康、文明的酒店餐饮文化。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创新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以期赢得更宽的市场。
3、保持房地产、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公众消费顾虑。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的支持力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减少公众后顾之忧,消除公众消费顾虑。
(五)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旅游消费。旅游是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发展旅游就是提高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是综合性的,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通信等一系列消费构成,促进旅游消费也就是促进这些行业的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挖掘现有旅游市场潜力,释放旅游消费市场能量。
第三篇:2013年广西玉林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定稿)
2013年广西玉林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玉林市紧紧围绕“六个示范市”建设,不断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消费总量和增速稳中有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91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2.33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从城乡市场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消费品市场增幅略高乡村。2013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31.83亿元,同比增长14.2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4%,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1.08亿元,同比增长13.9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从总量来看,城镇消费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增速来看,和2012年相比城乡增速差距缩小了0.54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
2.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九成左右,拉动作用强劲。批发业零售额69.92亿元,同比增长20.19%;零售业零售额362.44亿元,同比增长12.80%;住宿业零售额3.28亿元,同比增长2.12%;餐饮业零售额46.62亿元,同比增长17.92%。批发和零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1个百分点。
3.从规模上看,限上规模扩大,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全市经济的持续加快发展,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企业做强做大,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2013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112.92亿元,同比增长14.16%。限额以下零
售额369.99亿元,同比增长13.55%。年末,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共284家,比2012年净增加19家。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4.从商品分类看,穿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6.78亿元、4.78亿元、95.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68%、33.86%、14.27%。在用类商品中,由于黄金价格下降,投资型新型消费热点日益凸显,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98亿元,同比增长62.67%。享受、文化、健康类商品热销,化妆品类零售额0.88亿元,同比增长22.81%;书报杂志类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34.5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5.11亿元,同比增长21.40%;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平稳,实现零售额33.75亿元,同比增长20.19%;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回落,零售额分别为21.51亿元、9.26亿元,同比增长8.60%、3.24%,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0.86、13.72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新型消费方式对传统消费的影响。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足不出户完成各种购物在中青年人群中普及流行,消费品涵盖所有零售经营的品类,特别是服装及电子产品类商品成交量较大,网上购物发展迅速,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对传统的进店销售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部份购买力外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的玉林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2.农村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农村市场仍有待改善。从总量看,农村消费量偏小。我市农村人口比重高于城镇人口,而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10.6%。从市场环境看,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消费市场单一,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
3.限额以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企业个数偏少。2013年,全市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利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我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全部单位进行更新维护,目前,三产企业法人10554个,三产企业法人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只有26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占三产企业法人比重仅为2.5%。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落实和开展多层次促销活动,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专业市场改造,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解决原旧市场“脏、乱、差”等问题。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依法行政执法,确保涉及民生重要商品消费安全。
2.促进高端餐饮市场加快转型。“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高端餐饮企业营业额下降明显。针对市场变化,企业正面临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结构和策略,转变经营理念。餐饮市场也只有加快转型,才能走出低迷困境。
3.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健全和发展农村商
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的旅游服务业,打造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村等,从而带动农村市场的消费。
4.培育壮大限上商贸企业。我市批零住餐业主体是个体户、限下单位,经济规模小,单位数量多。限下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6.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此外,重点专业市场如工业品、宏进农批、摩托车、电脑电器、建材等限额以上网报批零企业也只有9家,与市场成交量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大限上商贸企业的排查及个转企和培育限下成长发展为限上企业的工作力度。同时,壮大重点商贸企业,激活玉林的商贸市场,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
第四篇:2014年1季度广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广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一季度,广西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西部第9位,是2005年以来同期增速次低点。
一、消费品市场亮点
亮点一: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广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二三线城市私家车需求提高,促使汽车类销售快速增长。一季度,广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3.45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0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5.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亮点二: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经营稳步增长。
中央大力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降低“三公”经费举措,促使住宿餐饮业消费更加趋于理性,价廉货实的中小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广西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41.68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
亮点三:时尚类商品仍备受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类商品仍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一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化妆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9.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5.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乡村消费品零售增速快于城镇。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广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47.54亿元和118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8%,乡村增速高于城镇1.3个百分点。
(二)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增速放缓。一季度,广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幅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
(三)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拉动力明显减弱。今年以来,受成品油降价、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广西石油及制品零售增速同比大幅回落,拉动力明显减弱。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0个百分点。
(四)家电、日用品类商品销售下降。由于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的退出以及家电销售的逐渐饱和,广西家电类商品销售不容乐观。一季度,广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9%;日用品类商品零售下降0.1%。
(五)中高档住宿餐饮消费明显减少。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降低“三公”经费有关规定,一季度,广西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5.52%,降幅同比扩大3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由上年同期增长2.69%转为同比下降3.71%。上年营业额总量排全区前20位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其营业额下降的分别有 17家和14家。
三、广西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国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回落0.3、0.8和3.3个百分点。从广西看,上述指标回落幅度大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区金属材料、煤炭、石油及制品等商品销售影响很大。一季度,占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约50%的石油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5%和1.07%,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2.6和31.3 个百分点,下拉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回落11.9 个百分点。
(二)网购对实体店冲击较大。据调研企业反映,网购对实体店的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销售冲击较大。
(三)亏损的住宿餐饮企业增多。受客源持续下滑、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住宿餐饮企业营运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一些高端的住宿和餐饮业,转型步伐偏慢,转型效果不理想,经营仍较困难,营业额继续下降,亏损酒店增多。
四、消费品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稳增长惠民生,为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惠民生,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为消费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城镇化步伐加快,助推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将有力推动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刺激人们对基本生活用品、汽车类商品、家电类商品、建筑装饰类商品的消费,从而推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随着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逐步减少,对消费欲望不断提高。
4.一些高端的住宿餐饮业转型后,成效将逐步显现。
(二)不利因素
1.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深层次矛盾突显期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全国和广西均处于近五年来经济较为困难的时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批发业中占比重较大的金属材料类、石油类商品需求不旺。
2.广西一线城市汽车类商品的拉动作用可能会减弱。从2008年开始,南宁等一线城市汽车类商品快速增长,近三年来增速有所缓和,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同时大批量更新换代期尚未到来。
2008年以来广西及南宁市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速度(%)
3.猪肉、食糖的价格下降,对食品类销售额的增长有所影响。一季度广西猪肉、食糖商品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3%和3.8%。
五、对策建议
(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工业、投资、房地产等行业较快的发展,确保石油及制品、金属材料等商品销售额平稳增长。
(二)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端消费者群体的收入。中端消费群体购买力的增长,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最积极因素。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使中端消费群体购买力稳步增长。
(三)稳定物价,促进消费增长。一季度,广西居民消费价格仍然在上升区间运行,从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中看,食品类、衣着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速度位列前三,特别是受天气、节假日的影响,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各地应积极稳定农副产品供应,特别是稳定生猪、食糖等的价格,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大力发
展生产,同时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收费规定以及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等,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四)大力扶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高端企业发展。一是大力扶持总部经济,尤其是以连锁形式经营的本土大型连锁企业。二是加快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走进了千家万户,特别是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消费品市场强有力的拉动者,其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多种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目前,广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重较低,一季度仅占0.01%。
第五篇: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许昌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位居全省第七。从增长趋势看,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稳,9月份以后消费品市场小幅回升,第四季度开始逐月攀升,最终实现累计增长13.9%。
一、农村市场销售增速持续加快
近年来,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农村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许昌市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013年,许昌市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5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
二、基本生活必需品类销售平稳
2013年,许昌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吃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商品零售额20.63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与上年持平;穿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商品零售额22.48亿元,同比增长 34.97%,增幅比上年回落7.53个百分点。但以超市为代表的传统综合零售商场销售偏淡。从胖东来商贸集团、大商新玛特鸿宝店等规模以上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来看,2013年实现销售额增幅除元旦、春节达到同比增长30%以上外,其余各月增幅均维持在10%以内,且负增长的现象较往年明显增多。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等三类生活必需品类商品合计增幅不足10%,是造成综合零售商场增幅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汽车和家用电器类销售增速加快
汽车、家用电器类是许昌消费品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两类,这两类商品的稳中有升对许昌市消费品市场增长形成有力支撑。2013年,许昌市限额以上汽车类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2.4%,增幅较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家用电器类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四、家具和石油制品类增速高位回落
2013年以来,许昌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双下滑,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家具类商品销售回落,导致零售额增幅比上年下降 23.5个百分点;受经济形势趋缓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大幅回落,导致零售额增幅比上年回落了7.1个百分点。
五、餐饮市场较为低迷
自2012年末以来,集团消费、商务消费大幅下降,对高端、大型餐饮企业影响较大,许昌市餐饮市场较为低迷。2013年,许昌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5.37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较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高档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仍不乐观,增长势头明显不及限额以下单位和大众餐饮。
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更趋谨慎
截至2013年7月末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97.2,处于1998年8月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低位。对于许昌而言,城乡住户调查显示,2013年1-9月份,许昌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051元,同比增长
7.5%,低于可支配收入2.3个百分点。参考2004年-2013年数据,许昌市居民收入增幅已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而消费性支出增幅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年数仅两年。从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表现得更为谨慎。
二、消费品零售额结构不尽合理,对汽车及其相关商品的发展依赖性较强
汽车、石油制品是消费品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两类,2013年,限额以上汽车及石油制品销售就占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2.5%,汽车市场的升降足以影响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大波动。从历年数据来看,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汽车市场发展密切相关。2008年、2010年是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高的年份,增速分别达到了23.8%,19.5%,其中,2008年汽车及其相关商品同比增幅高达53.6%,2010年汽车及其相关商品同比增幅达到了40.5%。反观2009年、2012年是近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低的年份,全年增幅分别为17.6%和16.3%,其汽车及其相关商品同比增速也较低,仅为18.1%和20.8%。由此显见,汽车市场的增幅高低已成为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关键因素,既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力,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最大阻力。
三、高档住宿餐饮业经营低迷
一些住宿餐饮经营企业过于追求高端消费路线,从消费设施到价格都紧盯中上和高端消费群体,反而失去了接待大众消费群体的能力。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从政、厉行节约”
政策下,以公务、商务为主的中上和高端消费悄然消失,过于单一的经营形式使经营业主无法及时转向,部分餐饮企业连续多日“打白板”,加上员工增资、税金上调、房租涨价等因素,经营举步维艰,一些经营业主已决定停业装修转向或转行经营。2013年许昌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1.3%,增幅之低为近年来所罕见。
四、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传统实体门店带来较大的冲击
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价格实惠迅速在年轻人中普及流行,甚至影响并传播到一些中青年购物群体,网上购物的迅速发展,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由于购物方式和购物场所地理位臵的改变,对传统的门店销售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对于网络交易发展相对落后的许昌,部份购买力外流对许昌市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及建议
一、切实组织节假日各类节庆促销活动,千方百计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各级商贸主管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好各类购物节,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时间段为重点,围绕“假日”、“休闲”和“文化”三大元素,以冬季、春季商品为主打,突出休闲与文化理念,采用就地参与和城乡联动的方式,积极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展特色、树形象、聚人气、促消费。通过节庆促销带动,进一步拉动许昌市的消费品市场,确保年初几个月的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有较大幅度提升,从而带动许昌市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并积极配合做好规范入统工作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许昌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正确引导和适当补助;通过政策扶持,推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掌握了解商务的实际情况提供支撑。;二是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做好电子商务企业进库入统工作,大力挖掘消费增量。
三、构建商贸业城乡一体化,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2013年,尽管农村消费增速一直快于城镇,但农村消费所占比重依然偏低,仍需深挖潜力。首先要围绕市政府城乡建设规划深化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农村商贸品牌和龙头企业。着力抓好许昌市20个中心镇和200个中心村的商业网点建设任务,完善商贸服务功能,鼓励支持城市品牌商贸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向中心镇和中心村拓展。其次,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农商对接、农超对接,支持农产品直供直销,农产品网络销售等新型模式。当前,要积极举办各类展销会、对接会,帮助许昌市农民做好农产品的宣传、推广、销售工作。
四、大力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
要积极引导许昌市餐饮业理性面对危机和挑战,实现战略转型和差异化发展。一是要坚持以文化导入为切入点,鼓励餐饮企业、行业协会深入挖掘许昌餐饮业文化内涵。让传统烹饪手艺得以保存和延
续,让老的菜品得以改良和光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用“舌尖”来感触许昌的历史与文化。二是要引导高档餐饮企业向大众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重点开发节日宴、婚宴市场。三是要大力鼓励“农家乐”的发展,努力使消费者吃得更土,吃得更香,吃得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