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是攀枝花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在四川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50周年的攻坚之年,攀枝花市紧紧围绕“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繁荣商贸流通,促进消费升级,一季度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
一季度,攀枝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同比增长12.4%。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11.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1.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同比增长28.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亿元,同比增长10.7%。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消费增速差距缩小
一季度,攀枝花市城镇实现零售额56.5亿元,同比增长11.7%,城镇消费占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94.2%,对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95.2%,占据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9.4%,乡村消费增速慢于城镇消费2.3百分点,较2013年全年的差距缩小0.4个百分点。
(二)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增速放缓
一季度,攀枝花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零售51.6亿元,同比增长11.6%,商品零售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1.6%,餐饮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5个百分点。
(三)主要商品零售情况
一季度,在攀枝花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统计的16类商品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较快。
1、吃的消费品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20.3%,比去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2、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一季度,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7.4%。
3、健康类消费继续增长。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一季度中西药品类消费增长16.6%。
三、影响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影响消费预期
一季度,攀枝花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9%,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服装鞋帽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价格涨幅偏高,对消费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从短期看,影响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频率。从长期看,将加大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方面的压力,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即期消费下降,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降低消费需求。
(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长乏力
一季度,攀枝花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7.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仅增长1.3%,增速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7.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占攀枝花市的比重为45.2%,比重比去年全年下降
2.6个百分点。
(三)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负增长
一季度,攀枝花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7.9%,比去年同期回落12.1个百分点,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由于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其增速的大幅回落对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影响较大。
(四)各区(县)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落
一季度,各区(县)零售额增速和2013年全年增速相比均有所回落,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累计增速分别回落3.1、2.3、1.9、0.8、2.3个百分点。
三、对进一步刺激社会消费的建议
(一)完善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全社会消费信心。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建立完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企业提高工资水平;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促进农村劳动力
转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切实改善收入结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着力提高城乡弱势群体的消费能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加强对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以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有钱愿花。新消法对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强化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确保及时高效地受理投诉和准确全面地提供咨询。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
促销是商贸企业聚拢人气、扩大销售的重要经营手段。为让城乡居民消费热情持续高涨,应积极开展家具建材、家电、汽车促销为主题的展会活动,以创建全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为抓手,以啤酒节、家居节、美食节、食材展为重点,打造节会品牌,刺激消费需求,活跃城乡市场。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内江以商贸发展速度、质量“双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创新突破,着力提高开发型经济发展水平,奋力推动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1-3月,内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4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列四川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上升5位。
一、运行特点
1、城乡市场发展差距收窄。2014年,内江市继续加大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1-3月,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39亿元,同比增长14.1%;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45亿元,增长11.3%。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缩小了2.8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贡献显著。1-3月,内江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33亿元,同比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6.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增长8.8个百分点。
3、餐饮收入小幅回升。今年,内江餐饮业加快转型,多数餐饮企业开始设置小份菜、半份菜和回餐制度,避免浪费。部分星级宾馆适时推出餐后免费打包、“光盘”有奖等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大众消费型餐饮企业需求空间旺盛,成为推动内江餐饮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1-3月内江市实现餐饮收入17.66亿元,增长18.3%,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
4、假日旅游带动消费增长。今年1-3月节假日相对集中,假日经济效应突显。内江相继举办了迎春购物月、春季汽车展、“美好甜城—内江欢乐游之内江人游甜城”等系列活动,仅迎春购物节开幕当日,光顾展会的消费者近2万人次,年货成交量达10万余元,房产登记人数达3000组左右。据统计,内江市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36.21亿元,同比增长22.8%。据内江市对主要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专业专卖店等商贸企业监测数据看,增速均在20.2%以上。
二、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1、新增企业(单位)拉动作用明显。与去年1-3月相比,内江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增加287户,新增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50亿元,提高限额以
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1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
8.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个百分点。
2、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商品热销。今年3月,大部分家电企业借助3.15之势与厂家联袂让利,大搞购物送礼、打折、直接降价等促销活动,激发了居民的购买的欲望,家电销售快速增长。从20户重点监测商贸企业来看,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和内江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1-3月实现零售额1.52亿元,增速均超过28.9%,占家电零售额的比重达49.4%,对1-3月内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行情走俏。3月开始进入装修旺季,内江多个楼盘陆续交房,仅市中区“恒达·荷香苑”首期交房就达到1000余户,加之3.15期间,各大商户开展了抽奖促销、打折优惠的“家具专场大促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活动期间,印发宣传彩页2万份,日均客流量达到5000人次以上,日均销售额达到150万元,同比增长21.0%。装修需求加大,家具、建材等商品实现热销,有力推动了内江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4、重点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大商兆信(汉安天地)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项目、东兴老街、北京华联等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大商兆信(汉安天地)城市综合体完成投资3.8亿元,已完成双龙路的改建工作和高压铁塔搬迁隧道工程的修建;万达广场项目1-3月中旬已投资完成5.29亿元,大商业区15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东兴老街已于1月16日开街,昭示着投资1.46亿元打造的内江新八景,传承千年文化的古街正式对外开放;项目总投资6.3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米,川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全能城市综合体内江北京华联购物中心,已于春节期间开业。这些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竣工后将及大地提升内江的消费环境,为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存在问题
1、新进限上企业统计基础薄弱。2013年年底,内江新增限上企业287家,虽然年报会对新增企业进行了重点培训,但是部分企业还存在对统计报表指标理解不透彻、统计基础薄弱、报表配合程度较差、数据修改频繁等情况,为进一步
提高数据质量,杜绝虚报、瞒报以及漏报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对新增企业的培训和指导。
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乏力。石油及制品类一直是内江市场份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势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现。今年受高油耗的工业企业的关闭,中石油内部结构调整,加油站关闭等因素的影响,1-3月,内江市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09亿元,增长5.5%,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影响内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个百分点。
第三篇:201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态势分析专题
201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态势分析2013年,攀枝花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前低后高、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十三位。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主要特点
(一)按季度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一季度,攀枝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2.8个百分点;上半年,攀枝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 亿元,同比增长13.4 %,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2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1-9月,攀枝花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1 亿元,同比增长13.5 %,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全年回落1.8个百分点。从四个季度运行情况看,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呈现逐季回升的趋势。
(二)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仍是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的稳步升级,城镇消费市场作为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攀枝花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6.4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94.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5.9%,城镇市场所占比重高于乡村88.2个百分点,显示出城镇市场发展占有较大的优势。
(三)按行业分,零售行业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零售行业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全年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5%。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8.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4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3.3%。零售业比重高于批发住宿餐饮业6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今年以来,专营(专卖)店不断发展和延伸,改善了购物环境,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欲望。百胜、北京华联分
店和家用汽车4S店为吸引消费者,充分发挥品种多、规模大、环境优、信誉好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品市场的活跃。
(二)限上单位带动作用明显,引领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从限额以上单位总体情况来看,限额以上单位规模较大、竞争力强、聚集效应明显,引领着市场的发展方向,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批发零售业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95.9 亿元,同比增长18.7%,有效拉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三)旅游、节假日经济效益明显,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元旦、春节、五
一、中秋传统节日和啤酒节、灯会、汽车展、美食文化节、欢乐阳光节等活动的开展,假日经济唱响主旋律,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活跃了商品市场,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扩大了消费群体。
(四)主要大类商品平稳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大类中,主要商品均保持平稳增长。一是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5%,日用品类增长26.5%。二是保值增值型、保健型消费品继续升温。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3.0%,中西药品类增长31.2%。三是汽车类销售继续增长。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2.3%。四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7.4%。
三、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增长缓慢,导致消费动力不足。2013年,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盈利空间缩小对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弱,影响消费市场稳定增长。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而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虽然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四川省平均水平及兄弟市、州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放缓,将影响居民的预期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消费政策退出,对消费品市场影响明显。受家电、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房产开发及销售都有所
放缓,进而影响了建筑装潢材料、家具等配套商品的销售。建筑装潢材料仅增长
6.8%,家具类增长-17.9%。
(三)受“八项规定”影响,住宿餐饮业增幅大幅回落。继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陆续退市后,社会消费品市场逐渐恢复平静。今年以来,受中央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出台“八项规定”等政策影响,以公务消费为主的中档住宿餐饮业受冲击较大。住宿餐饮业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性非常高,2012年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面的影响,攀枝花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高速增长。今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全社会掀起“光盘行动”反对浪费的热潮,相关行业明显感到了“寒意”。餐饮营业额锐减,攀枝花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3.3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回落态势。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数量少、市场份额偏小且行业结构单一,竞争力弱。目前,攀枝花市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共332家(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仅216家),限额以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这类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制约了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多数商贸企业或个体户分散经营、管理传统、业态单一。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复杂多变,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其中支柱行业下滑严重。作为攀枝花市龙头,中石化、中石油销售形势逐月下滑,全年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同比增长15.1%,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3.5个百分点。
四、进一步加快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一是要积极扩大就业门路,促进职工工资增长,增加农民就业岗位,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让农民将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三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提高大众消费能力。四是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为目标,通过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帮助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的消费空间,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二)努力培育限上单位,加大对商贸单位引导及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就业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限额以上企业。二是要加大对限上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限上企业合法、正规经营,同时出台并落实一些培育和扶持商贸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壮大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队伍,发挥大中性商贸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打造精品旅游产品,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借助打造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原生态资源优势,推广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乡村家庭乐园(品美味农家菜、现实“开心农场”摘草莓)等攀枝花旅游品牌,打造旅游购物商业、住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消费市场。
(四)更新消费观念,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汽车消费需求逐渐饱和以及道路交通拥堵等因素综合影响,汽车消费难以再高速增长。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家电、家具等与之相关的商品消费有所回落。因此,要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向城乡居民服务型、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消费持续增长。针对当前攀枝花市消费品市场现状,应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传统企业开拓网上市场,培育专业网购企业,促进网上消费;还可以通过打造节庆展销平台,挖掘城区消费潜能,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
(五)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数据质量。为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一是各级部门应开展深入企业调研活动,利用活动契机,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所遇到的困难,尽可能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导企业的统计工作,提高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二是及时做好限额以上单位申报工作。千方百计下大力气把符合条件的单位纳入统计,使限额以上单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真实反映出社会零售额增长和市场消费的实际情况。三是高度重视“个转企”工作,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宜宾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宜宾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一季度,宜宾市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受宏观政策影响及部分行业发展制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宜宾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总量仍居四川省第4位;同比增长12.8%,居四川省第9位,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增幅与2月持平,较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城镇市场消费较农村市场相对旺盛
一季度,宜宾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7.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1.8个百分点,占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5%,拉动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6.3%。
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比四川省低6.4个百分点,占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1.5%,拉动宜宾市社消零增长1.8个百分点。与2月增速相比,城镇市场上升了1.6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则下降了5.7个百分点。
(二)批发零售业仍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
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6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批发业拉动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6.0亿元,增长11.2%,增幅比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零售业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为69.1%,零售业拉动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个百分点。批发业和零售业仍是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住宿和餐饮业增长不均衡
由于社会各级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厉行节约,压缩精简会议,各级商务、聚餐、会议等活动大幅减少,从而使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趋缓。但自去年以来,住餐企业积极应对,调整经营策略,各企业都推出价格适中、适合大众消费的经济餐,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一季度,宜宾市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增长9.7%,增幅比同期下降7.6个百分点,住宿业拉动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0.2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亿元,增15.4%,增幅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餐饮业拉动宜宾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
(四)消费结构升级趋缓,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
近几年在汽车、成品油、家电等热点消费品拉动下,宜宾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但经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助推,宜宾市城镇家庭耐用消费品已趋饱和,汽车、住房等大宗耐用消费品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有消费能力的家庭对消费升级的需求逐渐完成,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缓。今年虽然黄金销售火爆一时,但无可持续性消费,目前新的消费热点仍未成形。在市场消费主体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无法形成长时间对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一季度,根据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库存情况(零售额)资料显示:
1、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
一季度,生活必需品类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8.0亿元和3.3亿元,分别增长25.4%和22.2%,用于基本生活支出的日用品类实现销售额0.77亿元,增长29.0%。
2、汽车及相关商品消费略有回落
宜宾市汽车消费趋缓。在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宜宾市汽车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汽车保有量逐步增大,汽车销售速度有所放缓。同时交通拥堵、停车难、养车成本高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汽车消费。一季度,宜宾市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2亿元,增长21.3%,较同期增幅下降5.2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9.0亿元,增长12.7%,较同期增幅下降8.3个百分点。
3.受国际金价下跌影响,黄金热销
今年以来,宜宾市黄金销售一直保持较高增幅,在“购金热”影响下,宜宾市限上批零企业一季度实现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7.3%,增速居各类商品销售前列。
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库存情况(零售额)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政策因素对消费带来影响。
1、自2012年以来,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退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促进消费接续政策存在空档期,消费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同时受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成品油调价机制变化的影响,老百姓消费趋于理性和谨慎,而家电产品、汽车等用品属于耐用消费品,使用时间较长,购买量趋于饱和,很难形成新一轮的消费高峰,导致消费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2、“八项规定”对消费品市场产生持续影响。中央下达的“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禁止奢侈浪费,严格管理三公经费等政策效果在2014年持续释放,在有效抑制了公款吃喝的同时对消费品市场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公款消费、各种公务接待、会议培训、高端消费急剧减少使住宿餐饮业营业额持续下降,只要政策不放松,这部分消费难有起色。
3、房地产调控对消费影响。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调控政策已经开始见成效,房地产价格在疯狂上涨之后已经得到遏制,二手房开始小幅回落,与之相关产业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
4、自2013年5月中旬开始,受四川省煤炭行业停产整顿影响,宜宾市煤矿企业目前都未完全恢复正常生产,加之宜宾市白酒行业受政策冲击,也是宜宾市批发零售业增幅较往年回落较大的原因之一。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销售模式冲击不可小觑
作为传统销售模式的实体商贸企业,在商品价格趋高情况下,长期采用的打折促销手段已缺乏新意,促销力度明显减弱,对消费品市场的促销作用开始失灵;同时网上购物这种新型业态的迅速崛起,凭借其低价格、便利的浏览购物方式、快捷配送服务等优势,发挥的作用开始增强,对实体店销售带来明显冲击,今年淘宝网、京东商城、唯品会等大型网站采取的品牌大折扣促销,更是分流了一部分本应在当地购买的消费品。
(三)消费市场缺少消费热点
近几年,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了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家电节能补贴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刺激了相关产品的销售。但随着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市场需求的饱和,家电、汽车等消费热点持续降温,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而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得到及时发掘和培育,形成消费增长的真空带。
(四)居民消费习惯逐步改变
一是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反对铺张浪费的行动积极开展,中低档和大众化餐饮成为市民消费首选,居民消费逐步理性回归,对限上企业(单位)的传统客源分流显著,伴随公务消费的减少,高档餐饮销售大幅下滑;二是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长假出游热兴起,自驾旅游,出国旅游、异地购物等不断增多,新的消费形式分流了部分消费。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积极引导住宿餐饮企业转型升级
狠抓重点行业、深挖增长潜力,拉动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当前在国家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背景下,要引导住宿餐饮等企业积极适应需求变化,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重新确立市场定位,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的经营
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更多面向大众消费市场,逐步走上大众餐饮、节约餐饮、卫生餐饮发展的健康有序经营之路。
(二)以点带面,抓重点行业推动消费品市场全面增长
通过抓重点带全面。商家要重点抓住目前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分析消费心理,抢抓市场机遇,重点拓展对宜宾市零售总额增长起关键作用的石油、汽车、烟酒和家用电器以及保值增值类等商品的市场,深入调研分析,切实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重点行业在稳定市场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龙头作用。
(三)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持续发挥消费政策的效应。培育新的带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要顺应消费需求,根据居民消费特点、结构及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持续发挥政策的持续性。
(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挖掘乡村消费潜力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活跃城乡两个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农村消费市场。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公司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改善农村市场购物环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激活乡村购买力。
(五)增强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旅游直接消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领域,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其派生消费涉及的领域更为宽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消费选择空间。随着至宜的各条高速开通,宜宾需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大力改善旅游设施,增强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促消费保增长方面的拉动作用,对促进宜宾市消费品增长将增添新的活力。
第五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趋升,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杭州汽车限牌政策效应的刺激下,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
一、基本情况
1.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升。一季度,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1和0.6个百分点。
2.批发业增长较快,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有所回暖。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2.1亿元,增长1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53亿元,增长13.2%,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8.7亿元,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5%,增幅同比回升5.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0.1亿元,增长3.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下降0.4%,降幅同比收窄14.2个百分点。
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一季度,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45.9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
4.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受杭州市汽车限牌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汽车类零售额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汽车消费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3.4%,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个百分点。杭州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其中3月份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00.2%。据杭州市统计局对全市300多家4S店调查,3月25日限牌当天销售小客车2.8万量(包括预交订金购买车辆),实现零售额45.7亿元。一季度杭州市汽车消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5.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个百分点。
2013年-2014年3月汽车零售额增速
5.金银珠宝和药品消费较快增长,居住、食品、服装类消费增长平稳。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金银珠宝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为50.4和1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7.6%。居住类零售额153.4亿元,增长11.9%;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为188.3和165.4亿元,分别增长8.6%和9.0%。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6.企业营销情况有所好转。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289.5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住宿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598.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仍呈下降态势,餐饮业小幅增长。住宿餐饮经营形势虽然比去年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的恢复和调整时期。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4%,营业额同比下降1.5%。从住宿星级分组看,全省四星级及以上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3.0%;三星级及以下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0.2%。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5%,营业额同比增长2.4%。从餐饮类别看,正餐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3%,快餐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7.7%,饮料及冷饮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4.4%。
2.房地产业持续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从去年一季度以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逐步回落,今年一季度已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5.6%和29.4%。房地产销售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一季度限上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3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类同比增长4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0.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2个百分点。
3.汽车消费后期将会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省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杭州市限牌限量政策的实行,下阶段杭州市汽车消费将会明显回落,全年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由于杭州市汽车类零售额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一,对全省特别是对杭州市消费市场影响较大,拉动作用将会明显减退。
4.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随着前几年出台的“家电、汽车下乡”、“家电、汽车、家具以旧换新”等针对特定商品的优惠政策的退出,近期国家未出台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大宗消费品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对市场消费的拉动减弱,市场消费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三、发展趋势
下阶段,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不少:一是市场物价比较稳定。物价涨幅在2%至3%区间波动,稳定的物价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5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6.9%和7.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各地陆续提高农村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保标准,新农保向城镇基础保障标准靠拢,提高养老金水平,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养老金增长27.8%。四是旅游业发展带来消费契机。省旅游局联合省商务厅将继续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届国际旅行商大会、浙江山水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旅游惠民活动、鼓励高端旅游企业面向大众市场创新旅游产品等形式,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预期温和复苏,国内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判断,二季度我省消费形势能基本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会有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