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3月,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假日经济效应明显,限上社会零售额平稳增长,餐饮消费有所回暖,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总体实现了平稳开局。
2014年1-3月份累计实现零售额17.61亿元,同比增长7.8%。按销售企业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7.4%;乡村实现零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9.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2.5%;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5.27亿元,同比增长7.0%。但从全省情况看,全市零售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位。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批零业增速明显快于住餐业。1-3月,四大行业增速呈上升态势。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4个百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形势明显好转;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3.5%,幅增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四大行业延续去年商品市场好于服务市场的格局,零售批发业不但在总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增速也要明显快于餐饮住宿业。
2、限额以上零售额平稳增长,同比增长回落。2014年1-3月全市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9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
3、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有所扩大。分城乡看,城镇完成限上社零额(限额以上,同下)6.59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市场在总量上扔占据主导,但增速越低于农村市场;分地区看,桃山区实现零售额5.92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1%,增速列全市第一;勃利县实现零售额0.66亿元,同比下降12.6%,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新兴区实现零售额0.02亿元,同比下降2.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茄子河区无限额以上企业。1-3月,全市的限上社零增速中城镇市场要快于乡村,经济中心板块要快于一县二区板块,这显然呈现扩大地区差距的态势,但这主要是由于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消费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商贸中心城市,从而形成消费“马太效应”引起的,随着“节日效应”的消失,这种区域消费“逆向”发展的异常情况会逐步消退,恢复到“趋同”的发展趋势。
4、限上商品销售增速回落,汽车类增长加快。1-3月份,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值所监测的16类商品上看,只3种商品增长,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按重点限上权重最大的五类商品(吃穿类、家电类、日用品类、石油类、汽车类)分别完成零售额1.95亿元、0.36亿元、0.02亿元、3.2亿元和0.57亿元,分别增长-7.6%、-0.03%、-0.02%、10.3%和31.0%,以上五类商品占全部限上商品销售额的92.7%;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和穿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为-6.02%和-7.29%;1-3月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两类五金、电料类、书报杂志类,增速分别达到178.6%和37.9%。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是消费之基,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不佳的大背景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8134.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7.4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8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8.4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市居民消费的提升。
2、餐饮住宿受政策影响仍未消除。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省九条”等相关政策以来,全市各级党政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觉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集团消费、公款消费继续大幅减少,市高档餐饮住宿业受此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继续下滑。1-3月我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餐费收入0.02亿元,比去同期下降51%。全市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中,1-3月餐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全面下滑,其中高档酒店餐费收入滑尤其明显。
3、网络电子消费冲击实体零售。由于网络购物具有方便快捷、商品选择范围广、价格相对优惠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全市消费者的认可。网络消费的零售额大部分来自省、市外,根据统计在地原则,网络消费方式产生的商品零售额未能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得以体现。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收入,促进有效消费。要千方百计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扩大就业,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落实收入翻番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努力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增强全市居民的消费能力。
2、加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对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部
门要加快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首先,要加大对住宿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3、结合实际,加大旅游业推介。旅游消费是集衣、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消费活动,对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一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把入境旅游、自驾游作为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二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结合美食街、农家乐等开发一批极具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4、大力培育,提升限上零售比重。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额6.59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7.4%,略高于全省比重4.2个百分点。要加大力度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努力提升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力求限额以上单位在数量和销售上实现双突破,以促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第二篇: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等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增长作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14位。累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4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3084.4亿元,增长14.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4.9亿元,增长16.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速稳中有升。2013年,受全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影响,我省消费品市场在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呈现出先抑后扬、缓慢回升态势。从季度零售总额增速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二季度增长13.5%,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5.3%,增速呈逐季回升。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增速略快于城镇。2013年,黑龙江省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品市场良性
推进。黑龙江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7.3%,城镇消费仍是市场主力。其中,城区零售额4356.1亿元,增长14.1%,同时,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消费品市场逐步活跃,黑龙江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0.5亿元,增长14.2%,增幅快于城镇0.5个百分点。
3.批发零售业增势稳定,住宿餐饮业增速放缓。2013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引领消费品市场发展,总量及增速均超过住宿餐饮业。全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拉动黑龙江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实现零售额755.8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批发零售业5.1个百分点。
4.限上比重明显提升,热点商品销售略有好转。近年来,黑龙江省涌现和成长了一批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零售额比重持续提升。2013年,黑龙江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部零售总额比重的36.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黑龙江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零售额288.2亿元和35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6.1%;二是标志消费升级的产品略有好转,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
家具类分别增长15.9%、26.1%和30.3%;三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休闲意识的增强,家庭医疗及健身娱乐用品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30.4%,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4.3个百分点。
5.地区间市场运行落差有所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市场发展潜力,确保了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但受各市地经济形势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从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看,增幅最高为绥化市(15.4%),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增幅分别为15.0%和14.7%,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增幅最低的鹤岗市仅增长10.0%,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
6.物价涨幅平稳回落,系列促销活动成效明显。2013年,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为消费品市场企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黑龙江省对促消费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保供应、促消费、倡低碳、惠民生”为主题的“魅力龙江”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黑龙江省共组织举办主题消费促进活动85项,对拉动消费品市场效果显著;同时大部分商家抢抓节日商机,利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据统计,全年黑龙江省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48.6亿元,增长13.5%,极大地活跃了消费品市场。
二、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政策影响及部分行业发展制约,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出热点消费降温,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发展逐渐回落的态势,市场运行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1.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受经济总体下滑、物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居民即期消费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刚需性消费增速减缓,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力减弱,加之各类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而新一轮的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2.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超市、连锁等新兴业态很少有企业进入农村市场。2013年,黑龙江省乡村限上实现零售额43.6亿元,仅占黑龙江省限上零售额的1.9%。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发展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物价持续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2013年,虽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但食品类价格的大幅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
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影响比较大,货币实际购买力逐步降低,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2013年受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城乡就业压力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增加。2013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回落1.3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消费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
5.国家调控政策影响,重点行业支撑力度减弱。受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总体内需减弱等因素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等大类商品消费明显降温。2013年,黑龙江省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3和8.7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的降温,直接影响黑龙江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住餐企业消费发生明显转变,市场销售明显下滑,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全年黑龙江省餐饮业零售额仅比上年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住餐业的深度下滑,影响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6.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下滑。2013年,黑龙江省大型零售企业受政策影响,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下滑。全年
黑龙江省限上企业排名前20位的零售额占黑龙江省限上比重的26.9%,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比限上企业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速下滑严重影响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增幅回落较大的企业有中国石油哈尔滨销售分公司、大庆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哈尔滨新一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鸡西销售分公司,分别比上年回落6.9、22.2、15.1和7.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目前,消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社会民生保障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顾虑,加快消费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真正促消费扩内需。
第三篇: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七台河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快速、齐降走势,加速做底的趋势比较明显。在深入分析之后,发现经济底部轮廓基本明晰,影响经济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好转的基础得到夯实。
一、开局总体低位运行
1、GDP继续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实现41.3亿元,同比减少13.4亿元,下降19.2%,降幅同比扩大16.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44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21.12亿元,同比下降29.2%,第三产业18.72亿元,同比增长3.1%。
2、规模以上工业拉动经济下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下降32.6%,降幅比上月扩大6.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37.8%,拉动GDP降低21.0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月末,全市开工建设2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额9910万元,同比下降66.0%。
4、消费品市场平稳,出口额保持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1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比前2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1-3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05.05万美元,同比下降23.34%,其中,出口388.09万美元,同比增长5.22%。
5、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口径财政收入9.71亿元,同比下降1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3亿元,同比下降5.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8亿元,同比增长17.1%。
6、金融机构支持经济转型力度加大。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03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其中,单位存款94.12亿元,比年初减少0.98亿元;个人存款236.74亿元,比年初增加6.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0.97亿元,比年初增加0.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0.09亿元,比年初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97.32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
7、居民消费价格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增长0.7%,从八大类商品同比价格变动情况来看,价格呈现“五涨三降”的态势,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0.6%、3.1%、0.5%和0.3%,食品类、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7%、1.9%和2.2%。
8、春耕生产准备就绪。据相关部门和区县调研的结果显示,今年全市备春耕生产形势较好,气象条件较为适宜,生产资料供应形势好,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今年全市备耕期间总需资金5.5亿元,金融部门服务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家竞争的良好局面,贷款利息稳中有降。种植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粮食作物的种植意向是水稻、大豆增加,玉米减少。
二、经济逆势之中隐现亮点
1、经济运行正逐渐消化煤焦市场需求低迷、产业结构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加速筑底,底部结构趋于形成。今年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表明了当前全市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复杂,这里面既有国家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也与全市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有关。此外,也有不可比的因素。但总体来看,全市经济依然具备遏制下行、阶段蓄势、转型加快发展的潜力与自信。
2、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用电量指标及支撑经济发展的物价、金融等指标继续向好,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相对稳定。用电量指标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一季度全社会生产用电量6.48亿度,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量5.45亿度,同比增长1.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用电量2.91亿度,占工业用电的53.4%,同比增长9.1%。用电量指标向好,预示经济出现拐点的信号正在转强。
3、经济内部结构加快调整,投资、消费与进出口“三驾马车”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转型发展的力量正在凝聚。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2.6:64.5:32.9调整为目前的3.5:51.2:45.4。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9个和1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其中,非煤工业比重提高,1-3月份非煤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10.3%,同比提高1.7个百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的拉力有所变化。一是从投资看,项目规模大,科技含量提高,推进速度加快,非煤项目比重大。截止4月15日已开工产业项目7个,其他项目正积极准备陆续开工建设。产业项目投资涉及新材料、生物科技、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煤化工、林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12个领域。今年重点推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看,产业项目的数量、投资的规模和项目的质量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新建和续建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137.2亿元,扣除已完成投资剩123.7亿元,其中,新建29个,总投资105.3亿元,续建20个,总投资31.9亿元,力争18个项目建设投产,当年完成投资9.2亿元。非煤产业项目43个,占全部项目的87.8%。社会事业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投资将突破20亿元,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城市综合载体跨区调水和棚改续建等。二是从消费看,在传统贸易保持发展基础上,现代流通快速发展,电子贸易成消费一大亮点。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由2008年的398家发展到2013年的736家,商品流通的邮(快)递公司已由原来邮政1家扩大到目前12家。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1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比前2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实现15.27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2.34亿元,增长11.4%,主要是居民餐饮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限额以下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三是从进出口看,出口额同比稳步增长。1-3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05.05万美元,同比下降23.34%,其中,进口16.96万美元,同比下降89.37%,出口388.09
万美元,同比增长5.22%。进出口商品主要有松仁、地板、医药品、鞋、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等。
4、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有力保证了民生改善,民生支出占比持续提高,经济好转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8亿元,同比增长17.1%。民生支持力度较大,其中,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37.8%、63.5%和42.9%,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51.4%,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的问题及成因
全市经济在努力消除主导产业低迷,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难免带来产业调整、经济下行等一系列问题。
1、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在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形势下,势必带来停产企业多、经济快速下滑、企业亏损严重等暂时困难。一是工业企业停产较多。3月末全市停产企业达47户,主要集中粗放型煤炭开采冼选业29户、农产品加工6户、建材业4户、机械加工2户和化工业3户。尽快启动停产企业,引导正常生产是实现经济好转的重要方面。二是煤焦价格持续下降,产量减少,涉煤产业快速下行。一季度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9.0%,比1-2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主要是煤焦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下降3.9%和24.4%,比1-2月份扩大
1.1和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洗煤、焦炭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减少49.1万吨、14.6万吨和0.65亿度。一季度煤焦电化增加值14.1亿元,同比下降31.7%,降幅比前2个月扩大3.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下降39.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60.3%。炼焦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下降24.2%;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下降0.9%,化工业增加值0.35亿元,同比下降4.1%,遏制涉煤产业快速下行,是经济完成筑底并实现好转的前提。三是规模上企业面临巨大发展
困难。一季度七煤系统增加值7.1亿元,同比下降16.0 %,亏损额5.2亿元。地方企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下降48.1%。
2、经济下行致使政府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易引发劳动力就业难、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难、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难等诸多问题,也极易影响社会稳定。全市煤焦电化主导产业下滑,同时带来相关就业下降、财税收入减少、企业欠税、欠贷等问题。3月末全部非私营城镇地域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2.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45人,下降1.9%。一季度财政收入5.73亿元,同比下降5.5%,扣除非正常因素,同比下降9.2%。除能够保障工资正常发放、行政事业单位运转、低保医保匹配外,还本付息、城市维护建设等支出的压力加大。通过对市场、企业运行状况等综合分析,短期内财政收入不会有大改观。
四、对上半年经济走势判断
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增加值实现21.02亿元,下降29.3%,占GDP比重达51.0%,拉动GDP降低 20.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不可比因素,GDP实际下降5.0%。经测算,不可比因素将在今后3至5个月内消除。因此,GDP下行幅度在一季度已经接近极值的情况下,由于近期还不具备上行条件,预计从二季度起进入收窄时期,从而进入筑底阶段。以2013年第二季度降幅为上底,以目前一季度GDP降幅为下底,GDP进入筑底区间,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筑底。
第四篇: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趋升,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杭州汽车限牌政策效应的刺激下,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
一、基本情况
1.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升。一季度,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全国高1.1和0.6个百分点。
2.批发业增长较快,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业有所回暖。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2.1亿元,增长1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53亿元,增长13.2%,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8.7亿元,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5%,增幅同比回升5.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0.1亿元,增长3.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下降0.4%,降幅同比收窄14.2个百分点。
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一季度,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45.9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
4.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受杭州市汽车限牌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汽车类零售额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汽车消费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3.4%,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个百分点。杭州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其中3月份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100.2%。据杭州市统计局对全市300多家4S店调查,3月25日限牌当天销售小客车2.8万量(包括预交订金购买车辆),实现零售额45.7亿元。一季度杭州市汽车消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5.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个百分点。
2013年-2014年3月汽车零售额增速
5.金银珠宝和药品消费较快增长,居住、食品、服装类消费增长平稳。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金银珠宝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为50.4和1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7.6%。居住类零售额153.4亿元,增长11.9%;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为188.3和165.4亿元,分别增长8.6%和9.0%。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6.企业营销情况有所好转。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289.5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住宿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598.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仍呈下降态势,餐饮业小幅增长。住宿餐饮经营形势虽然比去年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的恢复和调整时期。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4%,营业额同比下降1.5%。从住宿星级分组看,全省四星级及以上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3.0%;三星级及以下酒店营业额同比下降0.2%。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5%,营业额同比增长2.4%。从餐饮类别看,正餐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3%,快餐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7.7%,饮料及冷饮服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4.4%。
2.房地产业持续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从去年一季度以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逐步回落,今年一季度已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5.6%和29.4%。房地产销售回落,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一季度限上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3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类同比增长4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0.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2个百分点。
3.汽车消费后期将会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省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杭州市限牌限量政策的实行,下阶段杭州市汽车消费将会明显回落,全年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由于杭州市汽车类零售额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一,对全省特别是对杭州市消费市场影响较大,拉动作用将会明显减退。
4.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随着前几年出台的“家电、汽车下乡”、“家电、汽车、家具以旧换新”等针对特定商品的优惠政策的退出,近期国家未出台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大宗消费品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对市场消费的拉动减弱,市场消费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三、发展趋势
下阶段,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不少:一是市场物价比较稳定。物价涨幅在2%至3%区间波动,稳定的物价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5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6.9%和7.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信心得到进一步提升。政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各地陆续提高农村低保、养老、医疗等社保标准,新农保向城镇基础保障标准靠拢,提高养老金水平,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养老金增长27.8%。四是旅游业发展带来消费契机。省旅游局联合省商务厅将继续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届国际旅行商大会、浙江山水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旅游惠民活动、鼓励高端旅游企业面向大众市场创新旅游产品等形式,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预期温和复苏,国内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判断,二季度我省消费形势能基本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会有小幅回落。
第五篇:2014年1季度上海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模版)
2014年1季度上海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3.从商品类别看,家电、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商品增速回落
一季度,家电、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分别实现零售额107.34 亿元和60.28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和13.8%,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类商品。
受年初国际金价持续上升影响,去年旺销的金银珠宝类商品今年销售增幅回落。一季度,本市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9.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通讯器材类商品一季度实现零售额46.74亿元,增长5.4%。两类商品的增速相比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回落。
4.从零售业态看,网上商店仍现高增长,但增幅回落
从零售业态看,一季度本市无店铺零售额达到198.83 亿元,增长32.5%,增速远高于其他业态。其中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168.73 亿元,增长40.9%,虽然仍然是市场增长的亮点之一,但增幅已明显回落。
传统超市业态依旧增长乏力。一季度本市超市业态实现零售额265.24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便利店和折扣店同比分别增长7.6%和1.4%,而标准超市和大型超市则分别下降8.8%和0.3%。另据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一季度本市购物中心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3%,百货商厦零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5.3%和下降9.6%。
5.从地域看,区级商圈零售额增速高于市级商圈
据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首季28个商圈抽样企业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
2.1%。其中,区级和郊区商圈零售额增速分别超过市级商圈5.7个和16.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