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2 16: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

第一篇: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

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摘要】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备受争议,我国使用公允价值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对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的分析,表明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它只是一种计量手段。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相适应,完善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趋势。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允价值的计量,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

【关键词】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 of the Fair Value based on Accounting standards

【Abstract】 In the light of financial crisis,the attribute of the fair value has been the focus on the field economics and finance.In the finandal crisis,it is controversial to use fair value as measurement attribute.In China,the use of fair value also experienced a long and tortuous tour.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air value indicate that the fair value is no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t is only a measurement tool.It is a trend that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actively and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 works】Fair valueFinancial crisisMeasurement attribute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对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新会计准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继续采用公允价值会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产生巨额亏损。为此,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成为众矢之的。相反,美国消费者组织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如果不按公允价值计量,这会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肆意虚定高价。由此引发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深层次的思考。公允价值从最早被美国提出就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上也是经历了引用、回避、重新采用的曲折过程。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是否应当在我国继续应用以及怎样汲取美国的教训更好的应用成了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以上问题引起笔者的关注和兴趣,公允价值真的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公允价值是否仍能作为计量属性呢?

一、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公允价值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入公允价值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按照我国2006年发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3][2][1]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将公允价值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写入了《基本准则》,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各个机构对公允价值的表述略有差异,但其本质意思都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公

允价值的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前提假设相同,都是在双方自愿、公平、非强迫的前提下进行。即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

中形成的,同时价格是双方达成的协议,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构成公允价值。对于在强迫的交易中或清算过程中的交易中所形成的金额则不能算做公允价值。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仅资产有公允价

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第三,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即交易环境没有限制,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条件并不制

约公允价值的使用。[4]

(二)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金融界人士提出,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指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

上涨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迷时,交易价格下跌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的低估,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但是,从二者关系上看,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工具价值的计量手段。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了真实情况。

首先,“顺周期效应”归因于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利益相

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公允价值会计要求资产在报告日按市场价值计量,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金融监管政策的目标是金融稳定和安全,保证金和资产抵押制度是一种偿债能力的保障。这两者的目标是不同的,但是监管资本额度和保证金或抵押资产价值的确定要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这使财务报告信息有了经济后果性。因此公允价这本身并不能造成“顺周期效应”。

其次,“顺周期效应”与次贷产品的复杂性特征有直接关系。Ryan(2008)认为,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次贷产品具有复杂性特征,它源于次贷参与者通过证券化、信用衍生及其他金融操作对次贷产品的风险进行复杂分割的过程,也与金融机构将许多次贷产品作为表外融资安排有关。因在这些过程中无法获得可靠的财务信息,金融机构等通常对次贷产品出价很低或干脆回避,许多持有这些资产的投资者也降价抛售,造成次贷产品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工具,进而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估值恶性循环。

因此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那些贪婪无度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滥用金融衍生工具,弄虚作假,欺骗大众。公允价值并不是诱因,只是一种价值衡量的手段,用来如实地反映金融工具的价值高低,尽可能地做到信息稳健性。因此,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计量问题。[5][5]

二、公允价值仍能作为计量属性继续使用吗?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引入、回避、重新采用”的曲折进程。上世纪末,财政部大力提倡应用公

允价值。此时,公允价值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普遍使用,我国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1998-2000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交易》准则中,首次引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主要是资产转移时确定入账价值。当时提倡公允价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利于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二是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可以说当时公允价这的引入使我国会计准则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促进了与国际会计相互适应和协调。

但是在后来的应用中,由于我国市场条件不成熟,缺乏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取得,导致企[6]

业应用具有随意性,给利润操纵创造了空间,自此公允价值进入了回避阶段。2001-2005年,财政部又对《债务重组》等准则进行了修订,大大降低了对公允价值应用的要求。修订的准则和制度颁布后,因其挤出许多利润水分和方便使用而受到证券市场和不少企业的好评。然而,这样的修订虽然暂时缓解了操纵利润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放弃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会引起更大的问题并造成巨大损失。比如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常常会有一定的损失,按照原准则规定,这部分损失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免去部分所得税;但按照修订后的准则,债权人不但要承担重组损失,还要将它计入资产价值或长期投资,反而加重了债权人的负担。这对对债权人一方而言似乎不公平。

随着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是大势所趋,而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

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不是其根源,就算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也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形。因此,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下,重新将公允价值纳入会计计量属性的范围。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仅规定在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经济事项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且要求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等重要领域也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

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我国新准则正式确立了五种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这几种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内在联系,基础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其实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计量属性,在某种条件下,历史成本所表示的公允价值是一个过去的公允价值,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可见历史成本是一种过去时态的计量模式,不存在后续计量的问题,而公允价值既可用于初始计量,也可用于后续计量。

企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

取得并可靠计量。这四种计量属性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重在反映资产、负债的当前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也是公允价值,但也有差别。重置成本强调的是成本,是以企业角度的投入价值,而公允价值强调的是以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除了成本,还包括了利润,当然在公平交易下取得的新资产,二者的金额可能相等;可变现净值是以预计现金流入扣除加工成本和销售费用等的净值来计量,而公允价值则不考虑成本,是以产品或材料本身的公允价值计量;而现值对交易的市场是否公开、活跃无特定要求,并不强调市价的“公允性”。因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适用盘盈资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适用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适用固定资产等资产的使用价值的计量等。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它涵盖了前面三种计量属性,前三者是特殊情形,公允价值是一般情形。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必要性

财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可以看出其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助于使用者从不同角度根据准则形成的财务报告做出经济决策,侧重反映未来信息,体现了决策有用观;二是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侧重于反映过去的信息,体现了受托责任观。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而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即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全面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及时反映市场价值的变动信息。我国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具相关性,更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决策有用性的观点来看,会计准则体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会计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7]

由于历史成本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引入公允价值成为必然。而公允价值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成本计量

下无法克服的缺陷。它突破了传统会计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只提供过去信息的局限,它以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形成的账面价值为基础,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特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特别是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非货币性交易等价值的变化进行及时地确认和计量,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所以,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助予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此外,在缺少活跃的市场和相似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可以通过模型估计确定。模型估计是以现

有情况为基础,通过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得到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这种方法确定的公允价值可以描述资产或负债未来的现金流人流出情况,符合相关性中预测性的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表面上是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实际上它是通过提高真实性来提高相关性的。公允价值的本质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与相关并重。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没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能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我国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

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也基本具备了公允价值的生存条件。因此公允价值仍应当作为计量属性进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8]

三、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议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一波三折,而新准则的出台明确了运用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

然,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虽然金融危机的产生使得公允价值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还是有其合理性。为了避免公允价值应用的主观随意性,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规范市场环境,强化会计准则执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必须建立统一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但是目前国内缺乏活跃市场、要素市场不够成熟、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方式、手段尚不完备,所以它的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此需要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混业经营,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公允性创造条件。同时加强会计监管,真正把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到实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二,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加强审计工作

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公允价值审计方面,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对这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国际审计界已采取了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和指南。我国2006年2月15日,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初步规范了我国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善,这给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执行带来一定难度。显然我国公允价值审计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第三,完善公允价值的披露信息。财务报告列报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是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如果说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那么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为披露的信息则是必要的补充。而之所以将财务报表发展为“财务报告”,就已经为公允价值计量预留了恰当的表达位置,即可以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因此,凡是初始确认不存在后续确认问题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在财务报表内确认比较恰当;而需要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等都以在表外的“财务报告”中披露更为恰当。那么,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均可在表外的其他财务报告中充分的披露而不受表内确认的许多约束和限制。[10][9]

四、结论

根据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公允价值的存在是合理的。我国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采取了适度、审慎原则,适度引入

公允价值,而没有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公允价值损益的变动可能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作为支撑;二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因此,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的。通过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的根源不是公允价值,应该继续运用公允价值。

第二,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存在着局限性。从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出发,新准则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属性,能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但其可靠性差和难以操作的缺点也使其难以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FASB.2006.FASB Issues FAS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

[2]IASC.1995.IAS 32-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

[3]ASB.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No.7-The fair value purchase accounting

[4]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4

[5]于永生.2009.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9:22-28

[6]李学东,高雪敏.2010.论公允价值应用模式的正确选择.财经理论与实践,3:70-74

[7]周明春,刘西红.2009.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9:15-21

[8]王建成,胡振国.2007.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会计研究,5:10-16

[9]明丽.2008.关于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研究.商业研究,7:161-162

[10]葛家澍.2009.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会计研究,5:6-13

[11]葛家澍,徐跃.2006.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9:7-14

[12]张金若,连骇彬,胡梦云.2010.金融危机“浪尖”上的公允价值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5-71

[13]涂娟,李慧蓉.2009.基于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7:74-76

[14]Ryan Stephen G.2008.Accounting in and for the Subprime Crisis.The Accounting Review,83(6):1605-1638.

[15]Nissin.2003.Reliability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for Loan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6:355-384

[16]Eccher E,Ramesh K and S Thiagara.1996.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nies.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2:79-117

第二篇: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

第四条下列各项的计量和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三)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租赁》。

第五条下列各项的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职工离职后福利计划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第七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

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第三章有序交易和市场

第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第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

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交易费用,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费用。交易费用是直接由交易引起的、交易所必需的、而且不出售资产或者不转移负债就不会发生的费用。

运输费用,是指将资产从当前位置运抵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发生的费用。

第十条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可合理取得的信息,但没有必要考察所有市场。

通常情况下,企业正常进行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市场可以视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一条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应当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进入的交易市场,但不要求企业于计量日在该市场上实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由于不同企业可以进入的市场不同,对于不同企业,相同资产或负债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企业不应当因交易费用对该价格进行调整。交易费用不属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只与特定交易有关。交易费用不包括运输费用。

相关资产所在的位置是该资产的特征,发生的运输费用能够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企业应当根据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运输费用调整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

第十三条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四章市场参与者

第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

(一)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

(二)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三)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第十五条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第五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等,判断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在企业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即进入价格)。公允价值是出售该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相等,但在下列情况中两者可能不相等:

(一)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但企业有证据表明该关联方交易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除外。

(二)交易是被迫的。

(三)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与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不同。

(四)交易市场不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七条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其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企业应当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估值技术

第十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

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第十九条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可观察输入值,是指能够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

不可观察输入值,是指不能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

输入值应当根据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假设的最佳信息确定。

第二十条企业以交易价格作为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且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了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估值技术的,应当在估值过程中校正该估值技术,以使估值技术确定的初始确认结果与交易价格相等。

企业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估值技术的,尤其是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应当确保该估值技术反映了计量日可观察的市场数据,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等。

第二十一条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一)出现新的市场。

(二)可以取得新的信息。

(三)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四)改进了估值技术。

(五)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企业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根据本准则的披露要求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的变更进行披露,而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相关会计估计变更进行

披露。

第二十二条企业采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应当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包括流动性折溢价、控制权溢价或少数股东权益折价等,但不包括与本准则第七条规定的计量单元不一致的折溢价。

企业不应当考虑因其大量持有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折价或溢价。该折价或溢价反映了市场正常日交易量低于企业在当前市场出售或转让其持有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数量时,市场参与者对该资产或负债报价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出价和要价的,企业应当以在出价和要价之间最能代表当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价格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可以使用出价计量资产头寸、使用要价计量负债头寸。

本准则不限制企业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实务中使用的在出价和要价之间的中间价或其他定价惯例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七章公允价值层次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的

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判断所使用的输入值是否重要。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第二十五条第一层次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在所有情况下,企业只要能够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就应当将该报价不加调整地应用于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企业持有大量类似但不相同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这些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但难以获得每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单独的定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不单纯依赖报价的其他估值模型。

(二)活跃市场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如因发生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大事件等导致活跃市场的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

(三)本准则第三十四条

(二)所述情况。

企业因上述情况对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进

行调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较低层次。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根据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这些特征包括资产状况或所在位置、输入值与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程度(包括本准则第三十四条

(二)规定的因素)、可观察输入值所在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程度等。

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第二层次输入值应当在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

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一)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二)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三)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四)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是指通过相关性分析或其他手段获得的主要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或者经过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输入值。

企业使用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且该调整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是重要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第三层次。

第二十七条企业只有在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

不可观察输入值应当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有关风险的假设,如特定估值技术的固有风险和估值技术输入值的固有风险等。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确定不可观察输入值时,应当使用在当前情况下可合理取得的最佳信息,包括所有可合理取得的市场参与者假设。

企业可以使用内部数据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他市场参与者将使用不同于企业内部数据的其他数据,或者这些企业内部数据是企业特定数据、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具备企业相关特征时,企业应当对其内部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第八章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十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第三十条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实物上是否可能以及财务上是否可行等因素。

(一)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

(二)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三)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非金融资产的现行用途可以视为最佳用途,除非市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表明市场参与者按照其他用途使用该资产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三十二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下列估值前提:

(一)市场参与者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同样单独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

(二)市场参与者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该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其中,负债包括企业为筹集营运资金产生的负债,但不包括企业为组合之外的资产筹集资金所产生的负债。最佳用

途的假定应当一致地应用于组合中所有与最佳用途相关的资产。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判断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单独使用、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还是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组合使用,但在计量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假定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出售该资产。

第九章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十三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自身权益工具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自身权益工具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取得与该工具相关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二)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在计量日从持有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当该资产的某些特征不适用于所计量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时,企业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价值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这些特征包括资产出售受到限制、资产与所计量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类似但不相同、资产的计量单元与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单元不完全相同等。

(三)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承担负债或者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第三十五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

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第三十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并且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存在限制转移因素的,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中已经考虑了该因素,企业不应当再单独设置相关输入值,也不应当对其他输入值进行相关调整。

第三十七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活期存款等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该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应当低于债权人随时要求偿还时的应付金额,即从债权人可要求偿还的第一天起折现的现值。

第十章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十八条企业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可以以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序交易中出售净多头(即资产)或者转移净空头(即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包括不符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定义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会计处理的其他合同。

与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的财务报表列报,应当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三十九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组合;

(二)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向企业关键管理人员报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信息;

(三)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组合中的金

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第四十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面临的特定市场风险及其期限实质上应当相同。

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如果市场参与者将会考虑假定出现违约情况下能够减小信用风险敞口的所有现行安排,企业应当考虑特定对手的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影响或特定对手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影响,并预计市场参与者依法强制执行这些安排的可能性。

第四十一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确定相关会计政策,并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一章公允价值披露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恰当分组,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

为确定资产和负债的组别,企业通常应当对资产负债表列报项目做进一步分解。企业应当披露各组别与报表列报项目之间的调节信息。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相关资产或负债组别且其分组原则符合本条规定的,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该组别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

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第四十四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以及确定各层次之间转换时点的政策。每一层次的转入与转出应当分别披露。

(四)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五)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的、可合理取得的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六)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的调节信息,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已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如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分别披露相关资产或负债购买、出售、发行及结算情况。

(七)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当改变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金额可能导致公允价值显著变化时,企业应当披露有关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信息。

这些输入值和使用的其他不可观察输入值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的,企业应当描述这种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其中不可观察输入值至少包括本条

(五)要求披露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果为反映合理、可能的其他假设而变更一个或多个不可观察输入值将导致公允价值的重大改变,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变更的影响金额及其计算方法。

(八)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五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四)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五)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六条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并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三)的规定进行披露。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一致地应用于转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和转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

第四十七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会计政策的,应当披露该事实。

第四十八条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公允价值披露的各组资产和负债,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二)、(四)、(五)和

(八)披露信息,但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五)披露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流程和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第四十九条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在发行时附有不可分割的第三方信用增级的负债,发行人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并说明该信用增级是否已反映在该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第五十条企业应当以表格形式披露本准则要求的量化信息,除非其他形式更适当。

第十二章衔接规定

第五十一条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作追溯调整。

第五十二条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调整。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三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及启示2介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及启示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变更,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忽视了未来价值,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的反映经济实质,与经营决策也越来越不想干。在此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被国际会计学界广泛认可。于是紧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大融合,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式纳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中。但公允价值应用的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旨在认识公允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和弊端,并针对性的提出更好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 利润操纵 对策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accounting changes,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model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integ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Historical cost provided for in the past, ignore the future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timely and fully reflect the economic substance, and business decisions are increasingly want to do.In this context, the fair value has been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ircles.So tight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a larg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in China in 2006, the model will also be form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fair value of our business accounting requirements.However,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air value of time is short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In recognition of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based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a better solution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目 录

一、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特征....................................4

二、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4

三、公允价值计量有何利弊............................................5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好处....................................6

1、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6

2、符合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6

3、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6

4、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增加国际融资........................7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不足................................7

1、主观性强,可能导致利润操纵................................7

2、可操作性差,信息成本高....................................7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的推广..........8

四、启示与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全面防范利润操纵.........................................10

(二)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10

五、结论...........................................................11 参考文献...........................................................11

一、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特征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现在各国会计准则中各有各的规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第32号公告提出的“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财政部,2006)。”由此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是:①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②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件。③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交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种动态观。三大要件是前提,市场信息的评价是核心,动态是表现。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公平性、信息对称性和自愿性。

二、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提倡公允价值阶段、回避公允价值阶段、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

(一)提倡公允价值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界定在1997年到2000年。对于提倡公允价值的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经济大环境客观的影响。

1.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1.2 当时入世在即,为了能够顺利进入WTO,我国政府必须根据WTO的有关基本规则和相关协议,在会计标准,会计监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1.3 在这一时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大量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一种国际性潮流和惯例。

2、国内主观认识的影响。

2.1 国内对公允价值内涵和外延的把握较为准确。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

2.2 同时,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这种计量属性,因此具有实践基础,具有可行性。

(二)回避公允价值阶段,这一阶段从2001至2006年。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等准则中应用以后,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出现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具体会计准则,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

(三)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这一阶段从2007年至今。公允价值模式得以重新引入,原有主要有两方面:

1、从企业角度来看。会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商业语言,随着经济时代到来,企业中出现大量衍生金融工具、无形资产等,用户需要更多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做出有效评估。他们对于信息相关性要求有所提高。

2、从国家角度来看。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迫切需要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

从我国提倡公允价值到回避公允价值再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不难看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优势,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反应财务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信息,更有利于评估企业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收益,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具相关性。然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等各方面还不活跃,欠缺成熟的市场机制,以及我国的会计人员虽然数量多但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在职业判断和估价这两大方面还很生疏。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好处

1、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公允价值是相对历史成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交易为计价基础,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可以更合理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其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这样的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反映现在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符合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

目前,收入与费用、成本在计量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但在计量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易造成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导致企业生产要素补偿不足,生产能力萎缩的缺陷,公允价值计量能将成本费用转化为市价,达到与收入的匹配,因此更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

3、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所谓资本,是指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为了维持和扩大再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进行回购。随着现在物价的疯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资源,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然而,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资源,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环境下,也可在现实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将有效地维护实物资产的生产能力,更好的保全资本,使企业的生产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4、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金融衍生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传统的成本计 量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或取消之时,才一次性地报告,企业在该金融衍生工具上的损益,实际上揭示的将是一个累积数字。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对市场价值判断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能计量、反映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时,将金融衍生工具的到期累计风险分散到其合约的存续期间,也符合稳健性原则。

5、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增加国际融资

当今,欧美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纳入会计准则并加以应用。由于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的国际业务也日益频繁,为了融合这种大趋势,我国必须在会计准则上尽量与国际接轨,消除会计信息的隔阂,增强我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外,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向国际的靠拢,能够更好的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越方便从国际市场上融资。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不足

1、主观性强,可能导致利润操纵

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在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给了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可乘之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较普遍,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及资产交易等交易中,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产品或劳务销售给关联企业,而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入产品或劳务;或者将不良资产以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母公司则将优质资产以低价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样上市公司很容易就提高了账面利润。2.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更容易加剧市场的波动。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金融风暴),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更容易加剧市场的波动。美欧金融机构持有大量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次贷危机的爆发及蔓延,让这些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丧失,其市价大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迫使金融机构变卖资产,变卖资产又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更加猛烈的下跌,流动性更加不足,让危机更加深化(所谓“减记螺旋”)。在此次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在此次危机中,各金融机构因为持有大量抵押类证券,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了大量未实现(unrealized)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这些损失仅具有会计意义,但这种天文数字的“账面损失”却扭曲了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了“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二是缺乏在非活跃市场运用公允价值的指引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从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有序交易是其运用的一个前提,但在危机中,大量机构被迫变现资产,形成的价格并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前提,但会计准则中缺乏对此类情况的具体指引,使得会计主体不得不按照不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增加了“账面损失”额,加剧了“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

2、可操作性差,信息成本高

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当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若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公允价值的推广。

长期以来,中国会计人员习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主要是记录 和报告,对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很生疏。公允价值则更多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计量,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非常熟悉企业的自身的经济状况、管理层的意图和整个市场的经营状况等众多因素,而且也要很了解并且把握企业的潜在风险。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财务系统系统紧密结合也要求会计人员要精通各种技术手段以便及时获取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中国现状看,会计人员与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适应,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会计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行为。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一)全面防范利润操纵

1、引入全面收益报表。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期末损益包括两个部分,即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而我国的损益表原则上反映了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我认为那些已确认未实现的损益不应该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应该反映在全面收益表中的其他全面收益中。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但这种已确认未实现损益(如因使用公允价值产生的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重组收益)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若将巨额已确认未实现损益都反映在其他全面收益中,即使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确认了巨额利润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确认了巨额亏损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濒临倒闭。可见,如果采取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也将不会有人热衷于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

2、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规,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监督

当前我国对会计造假,粉饰财务状况等经济犯罪还没有一套健全的惩罚机制,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很多业务涉及公允价值,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法律、健全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给那些想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的人有机可乘。同时应加大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会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经济犯罪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严惩不贷,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

(二)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活跃的市场环境,应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条件,加大市场监控力度,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及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改造和提升流通市场,保证公允价值获取的途径。因此,本人认为我国可以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信息发布系统,将全国的市场交易信息实时发布在该平台,企业就可以了解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并以此作为参照确定企业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加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咨询和资源共享,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

2、大力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

作为资产评估的方式之一,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的关系可见一斑。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同时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审计工作中运用的力度,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性和运作的实时性、高效性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如今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在实务操作中究竟选择哪种表现形式,除了依靠准则的指导,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认识的提高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五、结论

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综合看来公允价值在今后的运用前景将是明朗的。其理由为下:(1)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我国的会计准则的改革也必须顺应国际趋同的潮流;(2)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3)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实现;(4)我国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和应用范围的规定,充分考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发展特点,比起旧准则做了审慎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超伟.公允价值计量利弊分析[J].经济论坛,2010(08)[2]张克俭.“公允价值”利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3]常学习.公允价值计量:内涵、利弊与应用[J].成功(教育),2012(03)[4]齐晓晶.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J].民营科技,2010(04)[5]王晓国.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11)

第四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国际“农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

第五篇: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暨提纲

学号:020510101009姓名:郭岭专业:会计 指导老师:杨公遂

论文题目: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探讨

摘要: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本文将从我国公允价值的产生、概念及其历史背景、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关系、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公允价值应用进行了展望,对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内容提纲:

1.公允价值的内涵

1.1公允价值的含义

1.2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和背景

1.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行性

2.国际上公允价值运用的状况

2.1FASB与IASC关于公允价值运用的情况

2.2各国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及其确定方法

2.3目前各国在实践中运用公允价值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3.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

2.1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3.2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影响

3.3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

3.4在我国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需完善的条件

4.在我国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发展前景

5.总结

6.参考文献

下载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5篇)

    公允价值 亦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

    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

    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摘要:资产和负债必须有相关的计量属性。本文讨论的会计计量属性,即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是所有计量属性的基本概念,其......

    公允价值计量利弊分析论文

    摘 要 认识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举措。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表现为: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使会计收益更加......

    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评估探析

    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评估探析 【摘要】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只是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一个典型,即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的实现值,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和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有着质的......

    摘 要 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摘 要 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在我国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下,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基本计量属性被引入债务重组准则不仅能......

    教案会计计量属性(全文5篇)

    会计计量属性 导学案 2018年3月8日第3、4节 教学目标 掌握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掌握会计计量属性的账务处理引导学生会计方法的处理 教学重点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 教学过程......

    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二、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1.与资产、负债的定义及持续经营假设有冲突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强调了公允价值是通过双方的交易来确定的。既然交易了.也就说明企......

    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

    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 徐经长 曾雪云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100872) 【摘要】本文以2007、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收益、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