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古东村先进党组织典型材料1
鲁古东村党建工作材料
鲁古东村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卡孜乡,由切达和鲁
古东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有121户、831人,人均收入是4240元。村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2006年被地委组织部评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县级“五好党支部”、“安全文明村”、“法治文明村”等称号。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党组织建设,在管理、为民谋利、以及各类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起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班子建设,促进工作发展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2008年换届,班子结构得到了优化,上届班子平均年龄为52岁;文盲比例占6%;新班子上任后,平均年龄为38岁,文盲比例仅占1.2%。新班子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深入群众,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工作能力也得到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通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较好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政治理论学习筑牢反分裂思想
对于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针对于此,村党支部开展用事实举例、利用远程教育观看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教育共13次,使党员更加认清**集团破坏祖国领土完整的真实面目,筑牢了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思想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
三、做好发展工作、优化队伍结构
为提高我村党员素质,解决人才匮乏、男女比例悬殊等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村深入开展了公开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活动,整个推荐由村里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和监督,真正扩大
1了基层民主,选出了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共推荐9人(女2人)入党,平均年龄为21岁,初中占60%。切实解决了村级人才匮乏、选人难等问题。
四、开展各类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一)2009年,作为我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村(以下简称学实活动),党支部带动党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总结和归纳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九项事宜。通过努力现已解决了五项事宜。(1)、扩大了养鸡业规模。在县委扶贫办扩大养鸡业项目中,我村党支部书记及党员带头报名参加,并签定养鸡只数不得少于80只的协议书,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养鸡的规模,为今后打造我村养鸡品牌奠定基础;(2)我村党支部主动向林业部门打报告,申请绿化我村200余亩的荒地。在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绿化了我村阿秀果和吉萨公217亩地的荒地,不但营造出了良好的植树造林氛围,而且为实现林业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3)村党支部向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反映我村电费昂贵情况,通过更换总电表等方式,使我村电费从每度
1.7元降到每度0.6元,受到了群众广泛称赞;(4)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等方式,讨论确定了村办经济实体的承包者和加工店经营的方式,扭转了村办粮油加工店关停的状态,为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渠道;(5)通过上报加固三处洪坝的报告后,乡党委、政府发放铁丝,党员带队,共投入劳力两百多人次,修建了三处洪坝,解除危及到民房、畜圈、农田的隐患。其余待解
决的迁移引水口、改良绵羊、解决切达自然村的生活用水问题等三项事宜,预计今年能得以解决。至于切达自然村司马那卡草场要求解决网围栏的事宜,由于该草场面积不够,无法立项。
通过学实活动使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妥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员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使各项工作向着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我村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群众的称赞,并为下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村级,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2010年5月,我村开展了“四议两公开”的试点工作。从5月20日-6月10日党支部进行对“四议两公开”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使宣传率达到了100%。从6月10日开始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村党支部深入实地考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全体党员讨论,提出了维修桥梁、加固渡槽和平整路面的方案。2010年 “七一”全体党员出劳,维修了两座危桥、加固了共300多米长的渡槽并平整了200多米的路面,为全村秋收安全生产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9年全县农业大检查时,切达自然村几户因除草不干净而从整个自然村每亩良种补贴里扣掉了3元,对此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2010年7月初组织村“两委”班子以及全体党员,分组对我村农田进行了大范围的检查。通过认真评分和后期严格监督工作,使2010年农业大检查,我村排在全乡第一,并在每亩的补贴上还奖励了1元,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
表扬。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生动实例。
(三)我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各种自选活动。如:切达自然村一户,因不慎草房着火,使他家面临牲畜无草可吃的紧急状况。对此全体党员主动进行捐草活动,确保了该户牲畜的安全过冬;关爱弱势群体,对我村五保户老人送去过冬牛粪;鉴于秋收农忙季节即将到来,而两家低保户的安居工程盖房工作还未完成,村党支部就组织党员,自带茶水,对两家贫困户进行了两天的义务劳动,使两家提前完成了盖房工作,做到了盖房和秋收工作两不误;今年植树造林工作中,我村党员利用一天时间共植树200余株,并且落实了包栽、包活的相关事宜,使村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村党支部还切实化解矛盾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现如今我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正以一股不甘落后的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勤奋努力,扎实工作。
2011年4月24日
第二篇: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材料(东村)
永葆先进性建设新农村
——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东村党支部
白杨河乡东村距县城20公里处,全村89户430人,耕地5000亩,东村现有村领导干部3人,党支部1个,党员18名,团员15名, 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3444元。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素质
打铁需要自身硬,工作行不行,先看党员成不成。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以学习宣传为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做到党总支中心组每周三学习,支部书记每半月集中学习一次,党员在每月12日集中学习。同时,还办了村干部常年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学习时事政治及经济法律法规等。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东村党支部每年都要集中一周时间对党员进村学习教育,开展民主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每年“七一”前都要开展“创先争优”评比竞赛活动,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坚持积极慎重的态度,三年来,新发展5名党员、7名积极分子都是生产一线的青壮年村民。通过认真搞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在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型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抓党的作风建设。他们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劳动致富,廉洁奉公,扶贫帮困作为对党员干部考核的基本条件。党支部成员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要求,5年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24件次,在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发挥积极作用。由于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东村有了一支高效务实的党员队伍,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使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抓党建、促经济
全村18名党员,尤其是青壮年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村民中,买汽车跑运输,卖蔬菜水果,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治安得到不断稳定,多年没有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村里村风正、民意顺,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奔小康,广大党员的作用功不可没。
由于东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土层薄,水资源匮乏,农业效益不高。村党支部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带领农牧民群众种植一些“节水、降本、增效”的经济作物。大力推广种植红花、油葵、土豆等经济作物。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提倡使用农家肥,高效管理的措施。2006年东村种植2000亩冬小麦,全部使用农家肥,管理到位,平均亩产达到400—450公斤,在全县半年农业检查中被评为第一名。
近年来上级党委不断提倡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村党支部积极相应号召,认真贯彻各种惠农政策,鼓励群众大量养殖牲畜为民增收。东村一直是农牧结合的村,有草场、大部分牧民也都养殖牲畜,可是农牧民养殖的牲畜规模小,品种差,放养粗放、牧业生产单
一、传统,是典型的靠天养畜。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本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超载、过度放牧和气候干旱等原因,致使草场严重沙化、退化。面对这各情况,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确保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家园。村党支部又把目光放到了改良牲畜品种及设施圈养方面。走“以小换大、以土换良”的路子,坚持咬住奶牛养殖增收致富方向不放松,大力实施畜牧养殖两个改变,即:改变饲养方式,加快品种改良。采取外地购进与自繁自育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增加良种奶牛数量,今年从奇台、善鄯等地购进优质奶牛40多头。并积极与新疆麦趣尔乳业公司协调
联系在东村建成鲜奶收购站1个,全力与乡兽医站及乡有关领导协商,落实改良工作的具体措施。2006年秋,把村集体草场进行围栏,围栏面积达2.8万亩,把这块草场作为东村黄牛改良基地,千方百计引进种公牛,高产奶牛,进行品种改良,在2007年实现95%的品种牛改良,计划在2008年实现100%品种牛改良。从2007年村上的100多头牛发展到目前的300多头,生产母牛100头,高产奶牛70
多头。通过品种改良,使以前一头几百元的牛价格涨到一头几千元。
为贯彻落实木垒县委提出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五大举措”,村党支部一班人走家入户,上门宣传县、乡党委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大对设施圈养的宣传力度,鼓励村民进行设施圈养。鼓励村民建设暖圈,改变以前粗放的放养方式,既保护了草场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村党支部计划2008年在本村新建养殖小区一个,主要以奶业和育肥业为主,逐步发展壮大。把现代畜牧业做大做强,现新建养殖小区已破土动工。目前已彻底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牲畜养殖观念,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初步实现了以农促牧、农牧结合的牧业经济结构。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本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村党支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及经济林建设。对本村巷道进行了整治,修通了2条巷道5公里砂石路,在巷道两旁开挖树沟7公里。2007年春到2008年春在树沟内绿化植树1500多棵,并积极与乡林业站联系,引进林果苗木,鼓励村民在自家庭院中种植果树、杏树、梨树等,目前本村林果树已达到1000多棵。为壮大集体经济,想办法增加农牧民收入,村党支部决定对村集体基动地进行平整,并对外进行承包;对在围栏内进行放牧的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通过这两项措施,基本上有效的解决了办公经费的问题。
为了强化党的执政基础,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党支部在工作中还注意给有能力的党员压担子,大胆使用,使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2005年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原班人马连选连任,有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今后,东村党总支决心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东村,争做更大贡献。
中共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委员会
二00八年五月十日
第三篇:先进党组织典型材料
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三岔口
社区党支部
三岔口社区位于呈贡县城南部,距县城2公里,有2个居民小组,293户,882人。设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51人,女性党员9人,所占比例为16.7%,男性党员42人,所占比例为83.3%。近年来,三岔口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结协作,勤政廉洁,锐意进取,带领广大群众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社区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2008年11月被县文明办命名为“县级文明村”,2010年3月被中共呈贡县委组织部评选为“基层党建示范点”。
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三岔口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社区广大党员群众努力改变落后面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党建工作中,设立了党务公开栏,及时将支部工作情况和自身建设情况定期公开,并能广泛听取、征集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意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同时能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实际确定每位党支部成员联系2―3名党员、每位党员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或生活困难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创新机制,务求实效,推动社区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认真做好社区征地拆迁工作。
随着呈贡新区建设的推进,完成涉及三岔口社区高校住宅地块、新型社区、中央南北大道、呈艺路网等多个建设项目,1764亩的征地任务,兑付征地款1.96亿元。同时完成南中央大道所涉及的八户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为保证项目的及时顺利进行,社区党支部团结一心,从实际情况出发,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既保证了社区的稳定又顺利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
(二)积极引导社区失地农民再就业
党支部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由于三岔口社区是一个涉农社区,征地使社区农户失去土地,为帮助他们再就业,党支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组织失地农户多次到外县考察,选定嵩明县下木作村作为我社区失地农民的一个再就业点,鼓励他们在此租地创业。自2009年以来有效转移劳动力180余户,占村民总数的61%,租地面积达
2000余亩。缓解了因新区建设征地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还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
三、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继续加强完善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团结带领社区人民群众不断努力,完成了一大批惠及社区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社区党支部集资2万余元,在主要街道安装了37盏路灯,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夜间出行条件。同时,集资108749元,修建田间道路800多米。另外,新建社区卫生室一处,居委会对参保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每户给予10元的补助,居民参合率达100%,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建立村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成立值班巡逻队伍,完善相关档案制度,为村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谐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群众睦邻友爱,团结互助气氛浓厚,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开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上事实和发展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无不赞好。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新区工委(县委)、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团结带领,更得益于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对工作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三岔口社区党支部班子立志在今后工作中要取长补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在拼搏中求突破,使三岔口社区经济更加健康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迈向更高层次而努力。
三岔口社区党支部 2010年6月11日
第四篇:村党组织先进材料
以行动彰显党在农村的本色
**村党总支部先进材料
**村位于**县北部,距县城*公里、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全村国土面积2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水田938亩,旱地162亩。现有农户391户,居住着汉、白、彝、傈僳、纳西等7个民族1431人。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0名。近年来,村党总支部班子始终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按照建设“富民组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目前村党总支部“班子团结、敢于斗硬、勤政为民、实力壮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强化组织建设的好班子
*村党总支部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党总支部建设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农村党总支部的中心任务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农村党支部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24元。
群众要致富,关键在支部。近五年来,*村党总支部努 —1—
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和“三培两带”的党建活动。发展了8名优秀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培养了10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成为村级后备力量,其中有3人在2010年4月第四届村级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新鲜血液的输入,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党员队伍的文化和年龄结构,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而且拓宽了村党支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结合实际,不断摸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进行管理,先后制定了支部工作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村干部工作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村干部工作承诺制度等,皆按规定实施,成效显著。
二、切实为民服务的好班子
*村党总支部忠实履行一心为民的神圣职责,自觉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几年来,始终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强党之基,严格按照上镇党委要求开展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十项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分析研究,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一)上争下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全村群众,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通过不懈努力,完成多项惠及全村人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的办法广泛宣传和动员群众,群众自行筹资14万元,投入1300多个工日,新修3个小组的公路12公里,直接受益900多人,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通过多方争取国家投资16万元,群众投工1592个,完成了农网改造项目,通电率和有线电视率都达到了100%,有效改善了群众用电质量。*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保垒、先锋模范作用,给全镇周边各村树立起了典范。
(二)步步为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总投资554.73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通过“一步一脚印”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村庄之间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村民新农合参合率接近100%,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题。投资21.6万元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为村党员群众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服务场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形象,顺应了民意、凝聚了人心。
(三)积极创建,社会和谐安定。建立了村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成立值班巡逻队伍,配备专业防控器械,完善相关档案制度,为村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谐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和谐村落、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群众睦邻友爱,团结互助气氛浓厚,村民素质不断提高,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开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三、完善科学管理的好班子
*村党总支在抓村级组织建设中,注重把科技、民主、法治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把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和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作为统揽农村各种村级创建活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科技兴村方面,主要是请县镇科技人员到村上对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组织外出参观相结合,坚持每年培训学习2至4次,以科技示范户带动全村共同致富,全村80%农民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民主管村方面主要是坚持让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和村务民主监督。涉及群众利益的公路修建和维修,民政救济对象等,严格按照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依法治村方面主要是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村民法制观念,同时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措施,坚持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近年来全村没有一起上访事件,治
安案件逐年下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根本遏制,全村社会稳定,民心稳定。
四、团结奋进的好班子
*村党总支班子的每位成员,都能胜任一把手,但大家没有争名夺利,都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大家都在表示,只要是群众的事,不论大事、小事,在党总支部成员心里都是大事,只要干一天,就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村党总支部并没有满足,而是着眼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更快发展的谋划,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体村民的支持,*村的明天会更美丽,事业会更辉煌,我们一定要按照“五好五带头”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理清发展思路,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玉湖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材料
玉龙山下党旗红 纳西古寨展新颜
——白沙乡玉湖村党总支先进典型材料
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南麓,距丽江市区18公里,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山水风光秀丽的纳西古村寨。全村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58户、1340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名。昔日的玉湖是丽江坝典型的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组干部思想落后,多数群众迷信、好赌、酗酒,相互间常打架斗殴,过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自由散漫的生活。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37元,人均有粮不足300公斤。“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看山愁、看水愁,有女不嫁玉湖村”是当时玉湖的真实写照。2004年村“两委”换届后,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村情,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纳西古村落”为目标,以提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抓手,使昔日贫穷落后的玉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0年,全村旅游总收入达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所有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闭路电视、程控电话、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成为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和谐”的示范村,云南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一、强班子、带队伍,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2004年在玉湖村“两委”换届中,村党支部积极推行“两推一选”,集中全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认真开展“人 民村官人民选,选好村官为人民”的民主选举活动,通过民主、公开、有效的选举,把党员满意、群众信任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选进村“两委”班子。新班子上任后,为了切实改变党支部“软、弱、差”现象,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一是规章制度完善。制定完善了村党支部议事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18项制度,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做到按章办事,按章管人。积极推行“双向参与、一岗双责”和“工作推动一体化、考核奖励一体化”的机制,实行村组党员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组织负责人依法进入合作社经营管理层。二是管理措施到位。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村的发展状况和群众的要求,结合村规民约,把全体党员编成10个组,设置了科技致富先锋岗、基础设施监督岗、旅游秩序维护岗等10个岗位,规定具体的岗位职责,使所有的党员有岗有责,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全面实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围绕利益分配问题,把门票收入、旅游促销费、服务马匹所得、管理人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重大事项的收支决策,采取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并将决议事项和实施结果公开。三是监督机制增强。党总支在5个方面做出18项承诺,全体党员在10个方面做出200多项承诺,所承诺事项全部进行张榜公示,自觉接受村民和游客监督;在各党支部中开展学习星、服务星、环保星、和谐星、致富星的评定工作,并在党务公开栏设立“党员形象板”,接受群众的监督;党总支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将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情况作为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开展了领导点评工作。四是形象展现良好。党总支、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深入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纳西古村落”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我为党旗添光彩、立足实际做贡献”的主题,明确提出了“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参与一项公益事业、联系一户困难家庭、培养一名进步青年、献上一计发展良策、带动一方村风民风”为内容的“七个一”党员创先要求,在环境整治、公益建设、扶贫济困、科技推广等工作中到处可见党员的身影。通过支部建设的加强、措施的创新,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群众威信得到了提高,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事找党员、发展靠支部”成为了村民的共识。
二、谋发展、促增收,带领群众探索致富路
村党总支借助玉湖地处玉龙雪山脚下的区位优势和境内发展旅游具备的资源条件,以旅游业为龙头,闯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按照“资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要求,成立了玉湖 旅游开发合作社。合作社以党员为核心,以群众为主体,以旅游服务为内容,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把发挥党员作用和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融入到合作社开发的各个环节,由党支书任董事长,村主任担任总经理,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负责经营管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了玉湖村的旅游秩序,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了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载体。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旅游秩序。过去的玉湖旅游业发展散而乱,形同一盘散沙管理混乱,农户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相互压价,导致利润降低,大家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在旅游内容上,重点开发“沿着洛克足迹、走进玉龙雪山”为主题的骑马徒步生态观光旅游;在规范管理上,由合作社统一调度和安排,群众以户为单位,按照马匹编号,轮流参与;在旅游保障上,合作社为马夫、售票员、讲解员、游客投了人身保险,服务过程马匹受伤一次补助200元治疗费,马匹死亡一次补助农户500元;在旅游服务上,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在票务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开展不让游客花一分冤枉钱,不让群众干一天受气活、不让干部管一本糊涂帐的“三不让”服务承诺,设立了流动党员驿站、游客休息室,开通了服务热线、投诉电话。“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将全村旅游资源统一管理起来,实现了集体资源全体村民共享,解决了村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并且村民 的收入与合作社效益挂钩,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开发旅游业,壮大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整合了玉湖的旅游资源,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使玉湖村的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乡村生态旅游业转变,让村民彻底改变了“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的贫困状况。同时,重点培育党员示范户和科技示范户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充分利用整合3万多亩草坡,组织党员、带动农户发展生态养殖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把总票价收入按照适当的比例,划分为旅游服务促销费、服务马匹所得、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教育基金、特困救济金和农民分红款等八部分统一安排,并进行每季度公示一次。采取农户荒地入股、按股分红,合作社提供苗木、管理经营、适当提成的方式,连片发展了5000多亩核桃、1500亩雪桃等林果基地。四是进一步保护了生态资源。立足玉湖实际,村党总支以争创“丽江生态文化旅游第一村”为主题,坚持“共建、共护、共享”的思路,提出要走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新路,通过发展山村生态旅游,切实念好了“山字经”、建设2800亩森林保护区,做好了“水文章”、建设2300亩水源涵养区,村里的 5 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了,从而达到了保护玉龙雪山生态资源,实现富村富民的目的。
三、筑和谐、树新风,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党总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构建“小康玉湖、生态玉湖、魅力玉湖、和谐玉湖”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切实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与民居建筑相协调的原则,先后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2500米游路、710米村道和3000多米兴玉渠;修建了停车场、管理房、环保厕所、售货室、游客服务中心、流动党员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二是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使村民都喝上了清洁甘甜的自来水;新建了村卫生室、村警务室,并由村集体出资为每个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群众有了更好的医疗保障;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享受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以教育基金为保障,加大对教育投入,为玉湖完小实施了校内绿化、图书室、活动场所等设施完善工程;并对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对考上大学的玉湖籍学生给予了奖励。通过不断努力,小学“四率”保持在100%,教学质量名列全乡前茅。同时,创办农民夜校,开办了多期旅游服务技能及种养实用技术等培训讲座,提高了群众科技知识和法律意识。三是切实美化了村容村貌。村党总支牢固树立“既要金山更要玉湖”的和谐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以“环境整治兴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宣 传生态保护法规,定期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义务植树造林、清除河道淤泥等活动,实施庭院美化、厕所进化工程,按照“景点建设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建设了一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风格的公共景点,并补助123户农户实施了庭院美化、厕所净化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四是切实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老年协会,修建了活动室及地掷球场、门球场等设施,设立了敬老基金,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每年5月23日组织举办“玉湖巫鲁肯旅游节”,成为了全市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在春节、三朵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男子足球赛、妇女民族打跳赛、老年地掷球赛等群众文体活动。认真开展以“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社会文明工程建设。党总支围绕旅游发展、支教助学、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帮扶慰问、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党员主题月”活动。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村风、民风逐年好转,“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不断涌现,群众都说“如今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家舒心了、出门放心了,日子过得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