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细胞”活力四射——吉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让“细胞”活力四射
——吉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科学发展的美好蓝图如何变为现实,归根结底要靠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近年来,我省以‚五项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品牌。如今,这一系列‚大手笔‛已转化为黑土地上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
(一)65岁的敖大爷和58岁的杨大爷,同住在松原市富江苑小区,老哥俩闲着没事时,喜欢到社区棋牌活
动室‚杀两盘‛。就在一年前,老哥俩还没这‚福分‛,‚那时候玩象棋,只能蹲在墙根底下,刮风下雨就玩不成了。‛
变化还不止于此。走进富江苑社区,一幢设计新颖、风格独特的二层小楼映入记者眼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高淑娟说:‚在松原市领
导的关心帮助下,去年11月份,这个面积640平方米的办公楼正式建成,从此,富江苑社区结束了无场地办公、居民无活动场所的历史。‛从居民学校、居民议事厅、医疗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到警务室、图书室、儿童托管站、养老服务室、居委会办公室等等,服务设施样样
俱全。‚社区服务能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1
高淑娟说这番话的时候,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富江苑社区的变化,是我省创新载体、实施‚五有一创工程‛的一个缩影。
有一个好书记、一支专职队伍、一处标准场所、一笔固定经费和一套运行机制——我省去年末启动实施的城市社区基层组织‚五有一创工程‛,让全省社区党务工作更加规范,提出的‚创建服务性社区党组织‛理念,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的意识和行动。
‚五有一创‛工程实施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县委组织部备案,增强了工作力量。
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杨志鸿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社区活动场所1146个,占全省社区总数的97%。同时,探索搭建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信息化工作平台,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加盟商,共同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服务。‛
(二)‚今年的‘喜事’真不少!‛与松原富江苑社区居民一样高兴的,还有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农民。
‚做梦都没想到,咱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村民严喜凤不久前刚刚搬进新楼,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陈家店村结合改造农村泥草房安居工程,集中建设了一期5栋农民住宅楼,用原来房屋与新建住宅进行置换,300多户村民已入住。流转出来的多余土地作为招商用地,获得资金补给村民。
与此同时,崭新的3层楼村部也建成投入使用。村主任文业胜告
诉记者:‚以往四处‘打游击’办公,公章只能天天揣在兜里,这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从负资产100多万元到现在固定资产4000多万元,陈家店村在短短几年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离不开陈家店村创建的‚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村级组织建设新模式。这种在党组织的引导下,以农户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以专业合作社和公司为载体所形成的组织带动新模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途径有了新拓展。村党支书林青远告诉记者:‚一个党支部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在于你能不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基层组织就是要源于群众回归群众才有活力。‛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以‚固本强基‛、‚素质提升‛、‚创业带富‛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程‛,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农村基层干部‚高‛起来、农村党员‚动‛起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党组织活动开展起来后,党员带
动职工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400多条,有100多条被采纳,为公司节约成本120多万元。‛龙山集团党委书记张顺安说。龙山集团是吉林市一家民营企业,去年建立了党组织,公司108名党员有了自己的家。现在,公司不少年轻人积极要求入党,已有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为了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我省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实施了‚双覆盖双增强‛工程,即‚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努力实现党组织凝聚力和企业发展竞争力双增强‛。各级组织部门每年免费为非公企业培训党员和积极分子5万人。2011年,全省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736个,目前已向8879户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按照‚应建尽建、全面覆盖‛的要求,力争到今年末,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30%以上。同时,明确党组织设置形式,力争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全部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
(四)省公安厅干部王成义,是‚三帮扶‛中‚千名处长进千村‛的一员。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与敦化市长河村村民同吃同住,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尊重,村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找他商量。
同样受益于‚三帮扶‛的,还有磐石市爱耕屯的村民。他们把感激之情注入书信,寄给了省委书记孙政才:‚当年杨靖宇在俺们村这里战斗过,有光荣传统。但屯子偏,只有一条土路和外面联系,卖粮时大车根本进不来。2011年5月,‘三帮扶’工作队来了以后,将村里困难一件件解决,村里热闹得像过年……‛
‚三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全省30万名党员干部、党员技术人员、党员志愿者与低保对象结对帮扶,‚千名处长进千村‛、‚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全面覆盖的‚大帮扶‛格局,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困难党员增强了归属感,薄弱基层党组织焕发了新活力。
(五)今年5月10日,以珲春市公安边防大队民警安石林命名的社区警务室,在古城村挂牌,安石林兼任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他驻村以后,建立了警民联系QQ群和警民微博,通过深入走访,为每户发送了‚警民联系卡‛。小小卡片既有安全提示,也有便民电话。
安石林所负责的古城村,已连续7年实现‚零发案‛,古城村也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全省像安石林这样兼职的边防官兵有297名,使边防辖区可防性案件整体下降45%以上。
2011年,我省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颁布了《关于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就是这个由10个部分33条约7000字构成的《意见》,让边境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军警地同心筑堡垒工程,让边疆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裕美好。
在‚强基‛、‚固边‛的同时,更注重‚富民‛。2011年,我省落实专项补助和配套资金7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各类资金4200多万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192个,有力地改善了边境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现在,边境地区已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让党的基层组织融入整个社会肌体中,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党员、干部离群众更近了,群众得到的帮助更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了。
(来源:吉林日报)
第二篇: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加速流动,社会组织勃然兴起,社会各阶层出现使社会资源重新布局。基层党组织要避免在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增强活力,有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有效凝聚各阶层群众,从而成为和谐社会基层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开放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党组织活力,是指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制订、执行、宣传和反馈党的社会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力与使命感,是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表征。
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是由一系列相互支撑、相互匹配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组织的开放性。这表现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及活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灵活调整;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自身外围组织,使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变得更为紧密;各级党组织鼓励其党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更多的有益角色;各级党组织不断地从社会各群体中识别与吸收优秀分子加入组织等。
二是增强组织的包容性。这就是说,要有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组织文化与能力;要包容体制外有不同特点与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要使组织中的不同群体与个体都能从组织的发展中获益,使他们的个性与价值取向被组织所包容。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组织,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增强组织的整合力。推进组织内的协商与合作,能够使不同成员在价值和观念上达成协调,使内部不同意见和行为通过协商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整合力是建立在包容性基础之上的。
四是适度增强组织内的激励与竞争。评价是成长的动力。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调动起来。而竞争的作用则在于使党员与党员处于一种良性的“相互比较”中,从而充分挖掘出党员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党员为组织作贡献的积极性。
五是完善党组织的保障机制。党组织需要借助一系列保障性机制,保持自身活力并促进其成员的发展,如结合个人特点设计党员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培训与辅导,并为党员的工作与发展提供资源。
在互动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基层社会,直接面对着群众利益、面对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基层党组织一旦缺乏活力,就必然会远离社会生活,也直
接会影响到党有效满足基层群众要求的能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特色、所处的执政环境,在与党内成员和基层社会的有效互动中增强自身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党的组织构架,积极推进党内纵横结合的非正式机构(如专业委员会)的建设,让更多的党员有渠道和平台参与党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培育一批从本质上“姓党”、活动方式具有社会性的中介组织或社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服务、咨询、参谋、策划功能。
二是为党员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党员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是对其自身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种追求热情与参与精神。因此,要为党员提供讨论公共事务与党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尤其要注意为有才能有实绩的党员发展提供空间。三是鼓励和支持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活动,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提高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党员发起组织社团,动员党员主动介入社团,发动党员参加社会活动。党员通过社会参与能够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的才能,同时可为党组织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例如,把体制外的精英吸纳入党组织等。
四是构建确保增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党内资源保障体系,为党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撑。重点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化资源整合平台。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等社会性、枢纽性的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基层工作人力资源、领袖骨干、服务项目、活动载体等发育、发展的基地。五是界定党员、党组织活力的基本指标,把实现和保持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活力,作为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考核目标。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信息传递、工作指导、评价检查等;要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提供参与党内讨论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推进和组织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为党建言献策。
第三篇: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让思品课堂“活力四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追求升学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教学活力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师要“活”起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态度、教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1.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压制了创新精神的发扬。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
2.认真钻研教材、激活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思想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钻研大纲、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图片、表格,设计“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为激发教学的活力打好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搜集社会热点和时政要闻,搜集学生关注的身边事例,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3.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迸发活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随老师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而改变,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是按部就班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乏味。所以老师要经常注意制造课堂亮点,一个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小品,一个幽默的笑话,一句经典的名言,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等等,都会让平静的课堂激起波澜。
二、让学生“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把机会留给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的转变。采取课前预习、课上自习、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自主是基础,合作是条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大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这个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教材。
3.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通常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比较一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差距。②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哪些?③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我国该怎么做?就这几个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真正让学生的大脑“活”力四射。
三、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起来
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新课改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1.进行课前演讲,关注社会热点。
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安排两名同学播报社会新闻,然后让大家共同评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3.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到《孝敬父母》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的爸爸(妈妈),进行角色转换,并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他们就充分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真正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课堂活起来。只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完善教法,就能以生动的教学、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带动学生,就一定会让课堂活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四篇:活动,让品德课堂活力四射
活动,让品德课堂活力四射
戴山学校
费丽雯
内容摘要: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健词:
小学
品德教学
活动体验
主体参与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我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又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如教学《讲信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则真实的案例:下岗工人张阿姨借了一笔钱在镇上开了家鞋店。为招揽顾客,她在店外贴了张告示,承诺以全镇最低价销售。开业之日,生意十分兴隆,一连卖出了好几双皮鞋。可是,第二天有两位顾客来反映另一家鞋店,同样牌子、型号的鞋子价格更低,只卖110元,要求她退还差价。这时,张阿姨有些为难了:这一型号的鞋进价就要112元,每双她只挣了6元,退还差价岂不是要亏本了。请就张阿姨该不该退还差价发表你的意见。此时,学生的认知冲突已经形成,他们的情绪高涨,小组讨论后,全班分为AB两派,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张阿姨虽然是个下岗工人,但作为个体经营户,最要紧的就是讲信用。无论什么原因,在任何情况下,这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都不能丢!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
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进行“生活小能手”的竞赛。用这样的竞赛,既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只有通过丰富的、灵活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让品德课堂活力四射。
第五篇:电子白板让我的课堂活力四射
电子白板让我的课堂活力四射
电子白板——谢谢你!正是因为你的参与才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一下变得有趣许多,精彩许多。电子白板在教学中有着幻灯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1、电子白板教学工具齐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科学是一个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学生涉及到空间于图形这部分较为立体的不宜理解知识时,电子白板的好处就明显的显示出来了。
电子白板中用于数学教学的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教学工具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绝对少不了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这时我就会应用到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的“三角板、直尺、圆规”,这样的工具。在讲课的时候我能很轻易地“取出”“圆规”,在大屏幕上直接量度角的度数,也可以很随意的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与我们往常使用的实物工具相比,不仅学生看得更清晰,而且操作过程也能完整地展示出来,这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更有利。
2、电子白板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将复杂变简单,降低学习难度。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无非是老师的语言再加上一些图片或是实物教具来呈现教学信息,在这样教学情况下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兴趣与积极性。而电子白板恰好有力的弥补了这一不足。电子白板中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分类的时候,电子白板容易就可以做出任意三角形,再让学生自己拖动鼠标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可以观察到不管三角形如何变化,这三条线总是不会分开。由于教学过程是随意变化,比用黑板画一个个图形要方便的多,又比多媒体课件设定的图形要灵活的多。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用电子白板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表态,首先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敢说、敢争辩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再通过课件演示三种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发现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此外,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拖曳、声音链接、画图、测量、比较等复杂的功能在数学课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数学课堂由于电子白板的加入,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现,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3、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的适用,更好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了更为和谐的新型课堂。
以前的课堂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师生互动交流,而使用的课讲大多数是课前制作的,所以在使用时没有办法进行及时的修改。这就造成了某些时候一些老师不得不按照课前的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而不敢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很怕被学生的思路牵涉到预设以外的地方,从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电子白板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一个难题。电子白板中的电磁笔可以让教学中的师生同步,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可以随写随画,随时给予解决;对于重难点的知识可以随意借助笔的颜色、粗细随时进行归纳及强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的把学生不同的方法写在白板上,或者是对课件重点画线、加点、突出显示等。也可以把学生的做法投影在电子白板上,利用拍照功能即使储存,以后随时可以拿出来使用。还可以把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强大工具及时形象的展现出来,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老师及时的展现出来那会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这些都是一般课件做不到的。这样会更好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形成更活跃的互动交流氛围。
最后,我认为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白板的使用将教师从传统课堂“吃粉笔灰”的受害者,轻松转变为“绿色课堂”的受益者和引领者。
总的来说,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变“黑板”为“白板”,也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确实让传统教学模式得到很大的改观,也在逐步改变我们的教学思想。以后我会让他发挥更多的功能,展现最强的优势,以便更好的为我的课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