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年两基简介
山庄乡“两基”工作简介
山庄乡地处华池县东部,辖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291人。2010年人均产粮2806斤,人均纯收入3400元。全乡现有各类学校7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学3所,农技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中学在校学生282人,小学在校学生272人;中学专任教师2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2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两全”方针,狠抓“两基”工作,坚持做到“两基”机构不散,力度不减,政策不变。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办学,自“两基”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面积1178平方米,改扩建校舍63间,厕所8间,硬化院坪2000平方米,开辟操场7000平方米,购置课桌凳200套,教师办公桌椅31套,教师用床11副。目前,全乡所有学校均达到校园建设“六配套”,教学设备“三配套”。小学生均校舍28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8.28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38.4册,初中生均图书20.9册,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3%,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中小学生巩固率均为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0%。全乡设扫盲班1个,包教点3个,扫盲教师9个,2010年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为100%。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决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高标准“两基”任务,巩固“两基”丰硕成果,使各项工作能够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两基工作简介1
玄马镇“两基”情况简介
玄马镇地处庆城县东北部,打庆公路沿线,总面积229.0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总人口17338人,其中农业人口17161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20元。
全镇现有各级学校15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3所(含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9个,中心幼儿园1所,专任教师153人,其中中学教师57人,小学教师96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均为100%。中学在校学生533名,小学在校学生788名。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1所,2010年开展培训23期,共培训718人(次)。
近年来,全镇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按照“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创新理念,破解难题,真抓实干,使全镇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两基”工作中,坚持以巩固提高各项指标为重点,建立了镇、村、校分级负责的保学控辍工作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动员流失生返校,使学生的流失率每年都控制在1%以内,2011年小学适龄儿童1145名,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2名,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951名,入学率达到10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07%,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4%,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88.7(含职中)。镇、村级农技校坚持组织开展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活动,大力加强扫盲工作,2010年,全镇举办扫盲班(点)11个,有143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其中参加巩固学习74人,使青壮年非文盲率提升到98.6%。学区和各中、小学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两基”工作档案,装订有序,管理规范。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目前,各中、小学校舍硬件基本达标,中学和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10.89和16.18平方米,已无D级危房存在,教学仪器基本按标准配齐,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为35.5册和15.5册,学校的宿舍、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基本达到要求,各校均建有花园,校园绿化面积在30%以上,远程教育覆盖全镇,电化教学正在全面起步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且得到保障,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正在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三篇:新疆“两基”迎“国检”情况简介
新疆“两基”迎“国检”情况简介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马和平
2010年8月16日
一、新疆的基本情况
(一)概况
新疆地处西北,166万平方公里,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5600平方公里,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总人口2150余万,少数民族占60.8%。
14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300亿,人均1.98万元(全国2.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8个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74亿,财政自给率26.3%。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经济困难县30个,边境县32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5131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余元,均低于全国水平(17600元)。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
1、资源优势明显:“粮仓、棉源、肉库、煤海、油盆”;
2、地缘优势:8个国家接壤,东联西出桥头堡,集散地,物流中心。棉花、林果、粮食、畜牧、石油、煤炭;
3、战略地位显要、潜在的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可观。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420余万人、学校5447余所。其中:小学3651所、197.3万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41%(全国99.5%),升学率100.33%(全国99.7%);初中学校1197所、103余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3.3%(全国98.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73.6%(全国83.4%);普通高中413所、4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86所,在校生22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86%(全国79.2),普职比6.5:3.4(全国5.3:4.7);普通高等院校32所,24.2万人,普通高中升学率50.8%(全国7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02%(全国24.2%)。
(二)“两基”工作暨“国检” 情况 1995年全面启动“两基”政府验收工作; 1999年完成“普六”并通过国家的“扫盲”验收; 2000年全区65个县完成“两基”任务,“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68.32%;
2006年底开始启动“两基”迎检工作;
2009年3月剩余的28个县、市全部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全区“两基”地方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2009年9月,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两基”“国检”,并基本达到国家的“两基”验收标准;
2009年10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新疆“两基”督导评估意见》。
新疆“两基”通过“国检”。
二、“两基”迎“国检”主要做法
(一)树立一个思想
树立抓住“迎检”促发展;不为“迎检”而“迎检”的思想。
一是提高认识。克服和纠正应付检查的被动思想,提高各级领导对“两基”迎检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二是强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两基”“国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二)抓住三个重点
1、抓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校舍建筑面积达到验收标准,全面消除D级危房;二 是配齐教学仪器装备、图书资料;三是配齐教师、落实编制;四是实现校园“四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2、抓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以强化教师、校长培训培养为抓手:一是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二是抓住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四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抓住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城市学校大班额、薄弱学校、进城务工子女、乱收费、安全、卫生防病、学校周边化境治理等。
(三)坚持六条原则 一是“国检”是政府行为的原则,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
家的事。二是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的原则,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确保教育投入。将应该给教育的经费,落实到位,并用于教育。三是全面布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所有的县市区都是被检对象,克服侥幸心理。同时,各级要有自己通过“两基”“国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主攻方向:自治区的重点;地区的重点;县市区的重点都要明确。其中,“两基”“一票否决”的指标是共同的重点(刚性指标):消除校舍D级危房、普及程度的相关指标、校舍办学条件达标、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学校安全等。四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宁缺毋滥、不搞形象工程、不弄虚作假。五是“两基”工作与干部政绩挂钩的原则,实行“两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六是坚持验收标准的原则。严格按“两基”验收标准,不降格以求。
(四)做到十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会议。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主席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两基”工作。2006年、2008年、2010年。
二是领导小组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 “两基”迎检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主席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23个厅局领导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厅。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二是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三是高位推进。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抓“两基”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两基”工作,人大、政协主动配合抓“两基”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高位推进,教育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2、政策文件规划、计划、工作到位。
一是制订规划,明确任务和要求。2007年初自治区党委 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通知》,作为自治区全面指导“两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前三年安排部署“两基”迎“国检”工作。
二是制定配套措施,抓好落实,工作到位。自治区制订 了“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计划。按照“两基”攻坚、巩固提高、迎“国检”三个阶段,按月列出倒计时工作计划。
三是坚持月报制度。要求各地州市按工作进度、按月上报 “两基”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3、目标责任制度到位。
一是签订责任书。自治区主要领导与各地州市主要领导 签订“两基”迎“国检”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两基”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是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工作规划和计划,将工作 任务按照,工作内容、达到标准、完成的时间等具体落实到领导、承办人、协助人。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对“两基”工作积极努力,工作成 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得力、不努力、不积极主动、由于主观原因造成工作上不去,影响“两基”迎“国检”工作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两基”工作成了“一把手”工程、帽子工程。
4、教育经费到位。
资金投入是“两基”工作的重要条件。一是国家、自治区的教育项目资金要按时到位;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资金要按时足额到位;三是依法应该由地州市、县市区财政拨付的资金要按时足额到位;四是督促检査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纠正挤占、挪用、滞拨等违规行为(孩子的饭大人不该吃、学生的钱大人不该用)。
5、部门配合到位。
“两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局。除党委、政府重视,教育部门主抓,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履行职责,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发改委保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部门保证资金、编办保证教师编制落实、人事部门保证教师的及时招聘、卫生、公安部门保证学校卫生安全等。各有关部门都肩负着教育部门所不可替代的责任。对口省区单位的无私援助,也是保证“两基”攻坚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做到”集全区之力,攻“两基”之坚“。确保“两基”工作圆满成功。
6、会议推进到位。一是领导小组工作会。3次。根据自治区党委常委、联 席会议精神,由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定,听取各部门推进”两基“工作的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指导全区实施”两基“迎检工作。
二是召开工作会。每年一次,总结布置工作。4年 来,我区共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7次。每次参加会议人数达到7000余人。
三是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6次。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最直 接、最好学、最有效、推动力最大。
四是业务培训会。“两基”工作覆盖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强、业务性强,“两基”指标的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两基”档案的规范建立准确可靠,相关数据的衔接合规合法,关系到“两基”工作质量高低。从某个角度讲“两基”业务人员的水准,就决定着“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成败。
7、工作精神到位。
搞过“两基”督导的同志都知道,“踏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走进千校万家”。和“基本不回家、基本没假日、基本不休息、最后的最好结果是“基本达标”这几句顺口溜。”两基”工作人员流血、流汗、流泪甚至献出生命。所以,搞“两基”督导必须有一种精神: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甘于奉献、廉洁敬业、一丝不苟、刚直不阿的督学精神。被检单位的同志们很辛苦,督导验收的同志更辛苦。没有这种精神,“两基”督导工作是做不下来的。
8、督导检查到位。
政府督导检查是保质、保量、按期实现“两基”规划目标的保证。“两基”打造了督导,督导保证了“两基”。
一是严格程序。坚持过程性督导、预检、正式验收、国家教育督导团审核确认、“两基”年检报告、复查验收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复查工作程序和制度。
二是严格标准。按照验收指标的标准,严格督导检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达标不放手。
三是限期整改。做好督导后的整改达标、跟踪、随访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四是通报验收结果。以县为单位,通报督导检查结果,上送 自治区领导,下发地州市主要领导。
五是督、导结合,服务基层。对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客观分析,及时解决。对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给党委、政府汇报,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基层排忧解难。
六是分工负责、蹲点督査、地毯式联合督导。每年要做好 工作计划,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加,教育厅、督导室牵头,邀请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对“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验收;教育厅及相关厅局领导分工包干责任到人;保证“两基”迎检工作顺利推进。
9、迎检准备工作到位。
在抓好基层“两基”指标达标的同时,按照国家的验收要求,各级政府做好“两基”迎检准备工作。
一是材料准备。
a、自治区:汇报材料(国表、工作汇报、部门工作汇总、文件汇编、“两基”档案材料<县和学校>等);宣传材料(报纸汇编、文选、画册、汇报片、展板等);
b、地州市、县:材料准备(同上)、汇报准备(同在县政 府所在地,地区先汇报、县上后汇报)。
c、乡镇准备:材料准备按要求、工作汇报在初中进行。d、学校准备:学校情况简介、学校常规档案、学校“两基” 工作展板、学校有关教育成果展示等。
二是接待方案准备。
自治区、地州市、县:陪同人员、单位、要求;安全、交 通、食宿;各级之间的衔接等。
三是咨询准备。各级政府部门做好接受专家咨询的准备。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在听汇报时,要现场咨询有关问题,并要求现场回答(或会后书面报告)。
四是迎检宣传准备。做好迎检宣传工作,也是推进“两基” 宣传教育扩大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a、综合报道。在国内、区内媒体上有计划的宣传“两基” 工作成就;
b、深入基层报道。组织记者采访团深入到基层学校采访,宣传教育先进典型和事迹;
c、专题报道。专题报道“两基”工作的先进人物事迹。d、按要求报道。按照国家教育督导团办的要求,做好相关 工作。
10、表彰奖励政策到位。
今年3月27日,我区党委、政府召开隆重的“两基”工作 总结表彰大会。王乐泉同志到会作总结讲话。总结15年“两基”工作,部署今后教育工作,并提出要求。
会议表彰了109个先进单位和701名先进个人。自治区出 资3000万元对先进单位进行了奖励。会议声势浩大、规格最高、影响深远。
二、“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二)措施得力是保障;
(三)狠抓落实是基础;
(四)苦抓、苦干、苦帮是动力;
(五)人民满意、通过“国检” 是标准;
(六)督导检查是保证。
第四篇:4.两基迎“国检”简介
“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省、市、县关于实施“两基”工程的规划与部署,我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坚持标准,注重实效,经过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两基”迎国检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15 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5所,教学点7个,共有在校学生 1333人,其中:中学生584人,小学生749人,全镇共有幼儿园4所,共有在校师生227人;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师101 人,其中:中学教师 41 人,小学教师 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全镇学校占地面积 14784平方米,建筑面积12227.54平方米,生均9.6平方米。
二、工作措施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各种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两基”迎国检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两基”迎“国检”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列于重中之重的议事日程。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镇上及时调整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协调、督 1
查、检查等工作。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由尚德初中协助办公室做好“两基”迎国检牵头抓总、档案资料整理、办公室布置等工作;由尚德小学、横丹小学、镇农技站、派出所、司法所负责全镇21村的扫盲提高工作;由包村干部、村干部负责秋季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并发放劝返通知书。与各村及相关责任单位签订了《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书》、《扫盲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在两基迎国检、扫盲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镇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对直接影响两基迎国检、扫盲目标实现的部门和个人,镇政府将在全镇通报批评,并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了营造“两基”迎国检浓厚氛围,提高“两基”知晓率,我们在已有的宣传基础上,新增大型户外宣传牌1个、刷新标语8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250件(套)、召开宣传培训会议5场次、广电局报道2次、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收效较好。与此同时在尚德初中、尚德小学、横丹小学都布置了展室、展厅,对“两基”工作资料进行归档,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两基”工作实绩。三是强化措施,确保达标。针对“两基”迎国检的钢性指标(一票否决指标),我们认真分析,分别制定工作措施。为了确保秋季入学、防辍学,将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家长责任分解到干部头上,并制定了贫困学生帮扶制度;为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安全,我们制定了每月检查督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为了巩
固扫盲成果,制定了秋季扫盲提高工作计划,确定了21名教师和相关站所工作人员的扫盲工作组,教学工作完成后,统一组织考试验收;为了提高教师学历,鼓励教师加强在职教育,要求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教育经费、教师工资、两免一补经费、寄宿制生活补助的资金,属镇一级发放的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全镇学校通过灾后重建建设,已经消除危房,后期工作重点主要是附属工程配套和校园美化工作;针对“两基”迎国检的验收时间节点临近,我们形成了10天自查督查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成效和时效;针对档案资料管理,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并抽调责任心强、懂业务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资料建立、运转和管理。
三、下一步打算
1、在财力上要多方筹资,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
2、进一步加大“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确保在校生辍学率为“0”;
3、进一步强化全镇各类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篇:漳县三岔小学简介(两基)改好
漳县三岔小学简介
漳县三岔小学位于县城西面15公里处的三岔镇三岔村,是一所六年制县直小学。学校始建于1923年,1978和中学分离搬迁于此处。学校服务于三岔村6个社和河南坡村5个社,服务区总人口5068人,所有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为100%。
学校服务区内7—12周岁适龄儿童总数442人,适龄儿童总数中女206人,已入学442人,入学率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748人,学年末748人,辍学率为0;上学年六年级应毕业121人,实毕业121人,毕业率100%;上学年初校外寄宿生142人,其中享受贫困寄宿生补助120人,计发放补助45000元;上学年末留守儿童114名,其中女66名。
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女32人。公办教师49人,代课教师2人;教师平均年龄 35岁;学历层次为本科16人,大专23人,中师(含中专)7人,高中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公办教师职称为:中级13人,初级33人,未评3人。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辅导奖获得者2人;省优秀辅导员1人,市2人,县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优秀教师8人,县级教学能手3人,县优质课竞赛获奖者6人。教师在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累计26篇。
现学校占地总面积为6528平方米,生均占地8.7平方米(含学前班7.2平方米);建筑面积3085平方米。生均4.1平方米(含学前班3.42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教学楼两栋,计教室24间,活动场地面积2500平方米,生均3.3平方米(含学前班2.8平方米)。学校备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图书室、展览室及综合活动室;现有藏书10047册,生均13.4册。教学仪器共158种,计778件,达到国家三类配置标准。
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秉承“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以“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 2008年为75.2%,2009年为76.5%,2010年为80.3%,2011年为85.6%。2011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8%;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100%。2006年学校被评为定西市市级示范性小学。
目前,三岔小学正以“全镇龙头、全县一流、市级示范”为己任,积极探索实践学校规划的近、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