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
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2007年9月3日)首先,非常欢迎和感谢省委巡视组和市委领导在百忙中来我乡调研工作!同时,诚请各位领导给予工作指导!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乡的有关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
一、全乡自然状况杨家满族乡位于瓦房店市中西部,是瓦房店市三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全境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13.5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总人口2.4万。全乡自然状况概括为“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杨家乡是一个农业大乡,有耕地3870公顷,山林地2000公顷。由于地形面貌以平原为主,土质属黑色土和油沙土,加之岚崮河、复州河两条大河横穿全乡中部和北部,因此,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曾使这里成为辽南有名的稻米之乡。但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降雨量少的约束,农业生产已停止了水稻的种植,全部改种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乡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农业并举的局面。杨家乡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乡企业少,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大项目、大企业更是没有。乡、村经济捉襟见肘,十分困难,2000年时,全乡农民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徘徊,乡财政自身年收入不足80万元,而全乡年刚性支出却需730多万元,因而被称为“农业大乡、工业弱乡、财政穷乡”,多年来是大连市和瓦房店市的贫困乡镇和经济欠发达乡镇。
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杨家乡的客观实际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重新确定了发展思路,提出以“创新,发展,稳定,和谐”为主题,以“工业强乡”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以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杨家乡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困难环境中扎实工作,使全乡的各项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截止到今年8月末,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8亿元,比同期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比同期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亿元,比同期增长10%;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0万元,占年计划指标8400万元的5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万元,占年计划指标682万元的40%;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6户,占计划指标35户的103%;新发展私营企业6家,占计划指标7家的86%;目前全乡新植果树面积2000亩,占计划指标2000亩的100%;新发展蔬菜保护地1850亩,占计划指标1800亩的103%;新建养殖小区3个,占计划指标3个的100%。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了一定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完成4000元,占今年计划指标5429元的74%,比去年同期增长17%;社会稳定工作较好,目前全乡无集体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70%;全乡无特大民转刑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招商引资新突破,工业经济大发展近年来,我们乡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工业强乡”理念,大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从领导抓起,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项干起,集中精力抓项目。尤其是在项目的引进时,我们采取“四包”和“四个一”办法,跟踪服务,使招商工作收效明显,全乡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仅去年到现在,全乡共引进工业项目12个。其中,5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4家,1000万元以上项目5家。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额大,落地实,建设快等特点,一些项目还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据统计,到8月末,全乡企业总个数为248个,其中,工业企业54个,商建运服业194个;这些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产品出口,3家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目前,全乡企业总产值实现4.2亿元,比同期增加25%;其中,工业产值3.2亿元,比同期增加20%;上缴税金445万元,比同期增加5%;全乡企业出口供货额达到4000万元人币,比同期增加33%。这些数据表明,我乡工业经济发展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历史新高。企业的振兴,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乡各企业共安排劳动力就业3100多人。
(二)抓农业产业调整,促农民家庭增收。在杨家乡,农业的基础作用和主导地位决定着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农业两手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农业抓调整,兴产业,双促进,共发展。在抓农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结构调整。调整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传统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扩大蔬菜保护地和经济作物的生产面积,扩大畜牧养殖业的比重。一是发展保护地生产,建设保护地小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今年上半年在杨家村建立一个保护地小区,共发展79户农民建温室大棚和冷棚96亩。目前,全乡温室大棚已发展到875个;二是以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效。今春建立两个玉米试验基地,面积达70余亩,是瓦市面积最大的玉米试验基地,试验新品种达4300多个;三是树立典型,示范牵动。今年我们在全乡确定市、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户112个,通过树立栽、种、养方面的典型,来引导农民自觉走上产业调整之路;四是以新专业经济组织服务农民。今年我们在原来建立的三个协会基础上,新成立老平顶桃子专业合作社和岚崮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共4个;五是政策信息扶持农民。我们把市政府以及上级关于发展果树、畜牧奖励政策印发到农户,以此激励农民不断调整产业,扩大规模。六是水利基础设施保证产业调整到位。今年新修两个大型方塘和14个大口井,发展大地韭菜生产,可增加韭菜面积500亩。目前,全乡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迅猛,势头强劲,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蘑菇村、韭菜村、桃子屯以及养牛养猪养羊专业户等一村一品、一屯一品和专业户生产的产业群和产业链正在形成。据统计,现在全乡亦工亦农、亦商亦农、亦畜亦农、亦禽亦农的农户达70%以上。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以及畜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三、社会事业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各项事业,涉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服务意识,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全力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办好,工作汇报《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一是动态管理弱势群体,扩大了低保和五保户范围,将遗漏和新产生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普查登记,补办手续。截止到8月末,全乡低保户404户,参保人员595人(其中五保户146人),到年末,共需支付低保费53万元,比去年47万元增加6万元。二是积极改善低保户居住环境。在去年为23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户建房175间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7万元,为18户低保户、优抚户和重灾户建房和买房63间,目前,大多数已走出险房,搬进新居。三是关注残疾人生活。目前,全乡有残疾人近600人,已办理残疾人证的有452人。残疾人参加低保(五保)率达60%。基本解决了残疾人的家庭生活问题,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四是投资3万多元重新维修了敬老院,不仅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还使多年一直落后的敬老院一跃成为全市先进敬老院。今年,对敬老院的道路进行垫铺,现正在喷铺柏油。五是为全乡577户独生子女户办理光荣证,并为他们和一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家庭兑现奖励扶助金;六是及时化解土地纠纷案件32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七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乡政府北侧的临街处,新建一座1300平方米的商务住宅楼,即将竣工。八是今年又为1632人办理合作医疗,使全乡21600名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农民实实在在地从中得到了实惠。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推动了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其他工作
(一)圆满地完成了第九届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工作第九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是今年基层政权建设的工作重点。我乡于五月末,顺利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全乡11个村书记,有10个村书记成功连选连任,33名支部委员只调整了4人;村民委员会换届共选出村民代表385人,村委会委员25人,有3人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其他8人继续连任。整体看,村“两委班子”选举程序合法,过度平顺,没有发生选举上访事件,可以说,全乡换届选举工作成功、顺利、稳定。
(二)干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年”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从查找问题入手,通过创立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出台新举措,应用新办法,踏踏实实地落实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年”建设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向社会各界发出征求意见函500多份,从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工作的14个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共整理出4大项15条。随后,逐项逐条进行整改和落实。一是分清职责,重新划分和确定政府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将工作岗位责任制上墙,进一步让机关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建立规章和长效机制,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用制度来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机关干部接待和禁酒规定》、《机关干部外出登记制度》、《机关干部考勤制度》、《机关干部学习纪律》、《机关干部学习制度》和《政务公文网接收制度》以及《机关公文传阅流程办法》等制度和规定21项。为了使“两个建设”取得实效,我们还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工作落实新突破。如我们设计并实施的《工作调度通知单》制度,就是针对政府机关查摆的问题进行整改而实施的新举措,通过《通知单》,对政府机关内部的各项工作实行调度、通知、提示、限时办理和督查办理,使过去“口头上”的工作落实在纸面上,注重对每一件事的量化和质量考核,使平时一些行政工作具有了操作性,杜绝了工作的随意性,规范了机关工作行为,实现了机关工作事事有人做,件件有着落,桩桩有结果,群众都满意的行政效果,以此来提升机关工作的行政效能。同时,我们还在乡政府院内建立十余米长的政务信息公开宣传长廊,在各村设立涉农收费公示板,来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和效能型政府建设。
(三)、社会稳定工作我们十分注重社会稳定工作,今年乡政府先后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安置帮教工作站”,建立乡、村、屯、户四级调解信息网,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尤其是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更注重程序和细节,加强工作力量,没有一例因工作失误造成上访。目前,全乡社会比较稳定,无集体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0%,高于责任指标的40%。同时,也无重特大民转刑案件和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党建工作今年,全乡党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三级联创”“五个好党支部”和“党员四培养”工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抓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抓基础,纪律作风建设抓效能,取得了一定实效。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更多的村民知荣辱,促和谐,树文明新风。目前,全乡共评出“好婆婆”“好媳妇”“好少年”“雷锋式标兵”和“致富能手”等五种典型385名。这个活动被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文明办采纳,并列为正在全市开展的“惠民六进村”活动的内容之一,即“典型进村”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从抓基础工作入手,从硬件建设抓起,开展村级“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经过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今年新农、佟山、双沙三个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解决了村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同时,还在全乡11个村,开展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和规范了党员活动制度。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影碟机、电视、电脑等电教设施;岚崮河、付家和台后村还安装卫星天线,连接了党员远程教育网。我们还加大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已在5个规模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同时,前不久,较好地完成了村级特色党支部建设工作,全乡共建立种植业、流动、老年等特色党支部55个,有效地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对党员的管理。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虽然时间过三分之二,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却只有40%,压力大,负担重;二是本乡内工业大项目少,可形成税源的工业企业少,新建企业形成税源需要过程;三是目前正是工程建设时节,各工程没有决算,需要年末再结算,故,现在乡财政一般收入指标计划完成率受到影响。四是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洽谈不下去,造成项目丢失;五是电力供应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乡的经济发展,更影响了全乡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们在和外来投资商谈判过程中,许多投资商因电力供应问题而纷纷离去。下一步工作打算㈠ 以财政一般收入为重点,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具体措施:①内部挖潜,杜绝税源流失。我们将请财政检查科和税务部门,针对个别纳税不正常的企业进行一次大检查,清查不交税、少交税或欠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②加大引税力度,千方百计挖掘税源,动员各方力量,增加税收。③严格控制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费用和工作成本。㈡加强服务,积极促进在建企业早日投产,以形成新税源;㈢精心筹划,积极促成在谈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建设;㈣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走出去,发挥家乡在外能人和名人的作用和优势,内引外联,开发和挖掘招商引资新信息、新资源和新项目。总之,就目前看,要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虽然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领导的关心下,一定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中共杨家满族乡委员会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2007年9月3日
第二篇: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与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非常感谢大连市经委领导在百忙中来到我们对口帮扶单位,现场指导工作!下面,我简略汇报一下我们杨家乡的工作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位于瓦房店市中南部,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辖11个行政村。全乡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水果、棚室蔬菜和经济作物以及禽畜养殖业规模发展迅猛,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同时,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三年来,共引进规模企业7家。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这样,由于企业规模小,大项目少,企业所形成的税收不多。去年,全乡财政一般收入439万元,而乡政府的刚性支出为1400多万元,加上瓦房店市政府定补640万元,尚赤字300多万元。因此说,我们是一个农业大乡,工业弱乡,财政穷乡,是大连市和瓦房店市经济欠发达乡镇。
二、对口帮扶情况自从大连市经委与我乡结为对口帮扶单位以来,委领导高重视,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主动细致,关心和支持到位。经委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杨家满族乡,了解经济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走访乡内多家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专项资金扶持,为企业扩大生产、多创利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6年,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为杨家满族乡大连成达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了40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工作汇报《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企业得到这部分资金扶持后,扩建了厂房,新上了部分先进设备,当年的销售收入就增加一倍,为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07年,经委毕主任、勇主任和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杨家乡实地考察,为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的大连金华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了30.3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为瓦房店立余三级钢有限公司提供了6.9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这些资金的到位,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经委分管领导在实地考察全乡各企业后,为大连恩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了59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为大连炫通法兰制品厂提供了56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几年来,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共为杨家满族乡5家企业提供了192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真正由“输血”变为“造血”,为杨家满族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有关要求和建议2009年,杨家乡还将继续以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为突破口,为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杨家乡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困难,还需要大连市经委给予帮助和支持。现有以下建议和请求:一是请求继续为乡内两家企业申请大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二是请求大连经委利用项目和信息扶贫。市经委了解和掌握政策信息和项目信息多,希望能为我乡提供一些项目信息,帮助引进几个工业项目,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增加税源提供支持和帮助。三是急需大连经委在电力方面给予帮助协调和促进一下。我乡现在没有变电所,用电是老虎屯变电所供给的。前年新建三家企业,用电线路一条是从复州城镇引来的,一条是从老虎屯镇引来的。目前,我乡工业发展已没有用电指标和容量。而今年正在建设铅锌矿项目,建设4000吨选矿厂一处,三到五年内将建成1万吨选矿厂,还有地下采矿工程,这就需要新建66KV变电所一个。如果再引进两家以上企业,我们更是没有容量了。电力不足已成为杨家乡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了。总之,市经委对我乡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们非常感谢,深记在心间,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辜负委领导的期望。同时,我们更欢迎委领导能光临我乡,实地看看,指导我们的工作,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走上新台阶。中共杨家满族乡委员会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2009年4月26日
第三篇:省委巡视组检查工作汇报
工 作 汇 报
中共ⅩⅩ乡委员会
ⅩⅩ乡人民政府
(ⅩⅩ年5月11日)
一、乡情介绍
ⅩⅩ乡地处合水县南部,山、川、塬皆有,罗段公路纵贯全境。全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517户,14520人,总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折合116550亩),其中耕地面积3.54万亩。全乡现有乡干部56人,村干部23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近年来荣获“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乡镇”、“合水县平安乡镇”、“合水县劳务大乡”、“合水县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强乡富民为目标,以民生改善为保障,实施“项目兴乡、三产活乡、城镇亮乡”三大战略,主抓苹果生产、劳务转型、规模养殖三大产业,加快水电路、新农宅、小城镇三项建设,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新ⅩⅩ”的总体思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乡上下出现了风气正、人气旺、政局稳、发展快、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先后为市、县提供了政法综治、蔬菜生产、新农村建设等3个现场会。至2010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累计完成9185.7万元,年增长3.34%,年均粮食产量达到7000吨以上,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9.2万元,年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84万元,年均长3.6%,23456789-
第四篇:杨泡满族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杨泡满族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反映了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近年来,尤其是我乡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杨泡满族乡位于珲春市东部15公里,西接马川子乡,北临珲春河同哈达门乡相望,东南以山为分水岭与俄罗斯为界,是满、汉、朝等多民族聚居乡。乡内中俄边境线长19.3公里,辖境面积23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全乡林地面积为7005公顷,耕地面积为1404公顷,其中旱田面积1015公顷,水田面积为389公顷,草原面积为4166公顷,水域面积为208公顷,杨泡满族乡全乡总人口为3822人,总户数为1307户,其中满族、汉族各占31%,朝鲜族38%。
二、工作举措
一是坚持生态立乡,高度重视环境整治。我乡紧密围绕“保护原生态,建设新杨泡”的目标,倡导爱护环境卫生的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各村参加大扫除等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情,使村民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各村积极配合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各行政村均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村务宣传栏里专门列出了卫生专栏,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乡在道路交通方面先后投入了1054万元对全乡境内道路进行维护和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水利建设方面在抓好防汛的同时开展小流域整治,共投入资金213万元;今年杨木林子村今年购置了一辆铲车和一辆垃圾清运车,并建设了14座垃圾处理点,共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15万元申请新农村建设资金,其余由村集体投入,通过努力喜获了“省级生态新农村”称号;东阿拉村道路两侧绿化、排水、花池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铺设长度为3600米的排水沟,建设50个花坛,总投资49.88万元,包括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万元,村民筹资筹劳27.5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7.38万元。松林村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铺设路灯,共15盏。资金来源由村集体投入。
三是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第一、泥草房改造。2011年,全乡泥草房改造工程共计完成户数771户,改造面积61680平方米;第二、李文养殖场改造。2011年新建四层牛舍2100平方米,建设三层牛舍1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400万元;购买300头牛,投入资金100万元,购置三台大型铲车,投入资金100万元;第三、党群活动室建设。庙岭村新建党群活动室16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4.63万元,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6万元;村民筹资筹劳3.63万元;村集体投入8.4万元。红旗河村新建党群活动室15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20.12万元,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0.12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3万元。第四、新建休闲文化广场。松林村总投入22.5万元,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6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4.9万元;其中:篮球场500平方米;门球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场地300平方米。杨木林子村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及建设广场,总投入资金74.89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4.89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27.45万元。这些民生工程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素养,从而推动了农村环境不断进步。
四是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发放宣传单460余份,对重点地带,住户院落、公路沿线、桥涵边沟、街道市场、个体商户,各村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消除死角,成效明显,有效压制了反弹势头,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全民动员拉动全民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为广大居民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居民的防病、治病知识。使广大居民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突出重点领域预防工作。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57万元,全乡基本喝上了自来水;全乡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建造生态厕所1321座,垃圾处理点100座,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达到全覆盖。
环境卫生是一项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传染病的入侵,以及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环境卫生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我们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应对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篇:迎接省委巡视组视察工作汇报材料
迎接中央巡视组视察工作汇报材料
(2006年9月6日)
中央巡视组能够亲临大兴安岭视察工作,充分体现了对大兴安岭的关心和重视。在此,我代表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对中央巡视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巡视组的要求,把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一、十六大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1亿元,比2002年增长15.6%,年均递增4.9%,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稳增长,2005年实现1.26亿元,比2002年增长25.1%,年均递增7.8%;三年处理潜亏挂账9.9亿元,剥离核销企业不良贷款14.1亿元。
2、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宁可少要GDP,也要保护大森林‛,把生态建设纳入到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并作为考核基层单位的一项重要指标。率先在全国国有林区启动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认真实施‚天保‛工程,调减木材产量,切实加强‚三总量‛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不上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项目,果断停止了‚两江‛源头的砂金开采。建立以木材检查站、家庭管护站和专业人员机动巡逻为主的‚三道防线‛,开展了以打击滥砍盗伐、偷拉私运为重点的‚绿剑行动‛。三年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009起,依法依纪处理 1404人,挽回经济损失486.5万元。三年累计减少森林资源经营性消耗 535.3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增加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新建 1个国家级和3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
3、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发挥林区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和冷凉型气候等优势,突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兴安北药、林产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3年来,生态旅游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举办了中国大兴安岭北极光节、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挑战赛、北极光冰雪节等活动,生态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17.5万人次,旅游收入1.0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2倍和1.5倍。大力发展鹿、獭兔、狐(貂)等特色养殖,2005年鹿存栏1.7万头、狐、貂、獭兔13.4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3.3亿元,比2002年增长1.9倍。绿色食品的销售收入、兴安北药和林产工业的产值比2002年分别增长40%、6.6倍和22.8%。矿产开发业进展顺利,原煤产量大幅提高,上半年达到92.8万吨,同比增长72.2%。
4、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率先在全国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组建了西林吉国有林管理分局和加格达奇森林资源管理分局。坚持‚三个退出‛(国有资产、国有职工身份、林业集团公司担保)原则,完成了14户直属大中型企业和341户国有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总结推广前哨林场、奋斗林场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快林场改革步伐,共撤并林场15个、分场13个、经营所13个、贮木场14个,精简管理人员2081人。坚持‚全党抓经济,全民搞招商‛,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07个,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招商引资14.67亿元。工业园区建设开始启动,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已引进入园项目18个,预计引进资金12.97亿元。我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开放的前沿阵地,紧紧抓住全省对俄贸易升级的战略机遇,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境外采伐。2005年末,全区境外采伐35万立方米,比2002年增长1.8倍。同时,与美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36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2倍。
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574公里的加漠公路和206公里的塔呼公路,投资2.85亿元、总里程376公里的2条通县公路和14条通乡通村公路也已开工建设。洛古河大桥通过了国家批复。漠河支线机场开工建设。桥、新世纪广场、艺术剧院、会展中心、血站和北山生态植物园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加格达奇的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各县区和林业局的基础设施也都发生了巨变,新建扩建城镇道路77公里,新增自来水日供应能力4.1万吨,5万人结束了长期饮用地表水的历史,集中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年均递增26.8%,新建经济适用住房70.49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5.46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1.36平方米,互联网用户增长72.7%,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6、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广泛深入地开展‚我是大兴安岭人,我爱大兴安岭‛、‚八荣八耻‛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开展‚感动兴安‛评选活动,对先进人物和集体进行广泛宣传。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延伸‛(提高文明素质,提高城镇环境管理水平;环境建设向干净延伸,向乡镇、林场延伸)的要求,开展了‚文明乡镇林场‛评比活动,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观。认真实施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冰雪基地‛和‚管乐之乡‛,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和管乐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加强了文明创建工作,林业集团公司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漠河县北极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西林吉、图强、韩家园林业局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情况
1、贯彻科学发展观,确定生态林区的发展定位。‚十五‛时期,我们从大兴安岭的实际出发,将大兴安岭的发展定位在生态林区建设上,提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既要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又要发展林区经济。‚十一五‛时期,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们又进一步深化拓宽了总体工作思路,赋予其新的内涵,概括为三句话: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基本内涵: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实践证明,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林区区情。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不断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中心组集中学习和班子成员分散自学制度,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组织开展了‚兴安论坛‛活动,为发现人才,提高素质,推动发展搭建了平台。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并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其加快发展的经验。结合省委开展‚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精神状态‛活动,积极倡导不甘落后、敢于较真、吃苦耐劳、人人有责和科学统筹的‚五种精神‛,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内创一流,外争上游‛活动。
3、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明确了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方法,主要是出思路、用干部、抓重点、建机制。出思路,就是谋大局、把方向、管大事,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及重大决策上。用干部,就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抓重点,就是抓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国有企业改革、亏损企业扭亏、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上带头抓、负责任。建机制,就是明确了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奖惩机制。按照全省市(地)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经济工作实绩考评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为保证全省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 3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决策重大事项,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制定了《地委常委会议和书记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地委常委会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要是研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措施,制定重要政策性文件,谋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每次召开常委会议,都事先把要讨论的议题和相关的材料发给常委和列席的同志征求意见,请大家在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集思广益,综合大家的加格达奇西道口立交意见再进行决策。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强调每位常委既要独挡一面,敢于承担领导责任,大胆地工作;又要熟悉全局的情况,为全局性工作当好参谋,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对于阶段性、突击性的工作,集中领导、集中时间,统一行动,齐抓共管。特别是在扑打森林火灾中,领导班子成员都能从大局出发,不分党政,不计较分工和排序,团结一致投入到扑救工作之中。
2、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处理地委与人大、行署、政协的关系上,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大、政协党组书记列席常委会议等制度,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发挥作用。不定期地召开地委、人大、行署、政协几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通报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各班子能紧紧围绕地委的工作部署齐心合力抓发展,班子之间和班子成员之间以诚相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地委还加强了对下级党委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制定了《地级领导干部指导下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地委常委联系点制度,每位常委负责联系点的班子建设、经济发展、信访、防火等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解决实际问题。2004年以来,地委建立了政工例会制度,地委党群部门每月一汇报,县级党委每季一汇报。通过实行政工例会制度,对重点工作采取有部署、有检查、有反馈的推进措施,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坚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一是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征求人大、行署、政协和群众团体、党外民主人士以及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最后召开地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征求上来的8504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改,目前已完成整改(含向群众说明的问题)8470条,整改率达到99.6%。先进性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群众满意率达到99.97%,多次受到中央及省委巡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二是情况通报和情况反馈制度。对于重大决策和事项,通过召开大会和媒体传播等途径向党员干部传达,增强党员干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健全来信来访、信息反馈、领导接待日等工作制度,以及设立专线电话、电子信箱、民主意见箱等多种形式,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或建议能及时反映上来。
四、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3年来,地委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与创新,使一大批想事、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2003年以来,地委共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干部35次,任免处级干部872人,其中提职236人(正处级67人、副处级169人)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地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选干部,围绕发展用干部,在全省率先提出制止跑官要官,对凡是跑官要官的,都暂缓提拔,延长观察,让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担当重任。坚持把创建‚发展型‛班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制定了关于严厉查处和坚决杜绝‚跑官要官‛及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等14条措施,建立了以工作实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县区林业局党政领导班子考察评价指标体系。
2、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任的各个环节都作出进一步规范,地委在认真执行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实行‚自然人‛推荐制度。不论组织推荐还是个人推荐,都必须注明一位自然人承担推荐责任。凡所推荐干部出现问题的,一律追究推荐人责任。目前,地委对所有新提职的干部都建立了推荐提名责任档案。二是实行‚海推‛制度。考察组不带框框、不定人选,凡是民主推荐票率低或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票率达不到70%的,均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2003年以来,有18名干部因此被取消了考察资格。三是实行‚四差‛选任制度。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书记办公会,在‚四差‛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两名以上的人选,供大家比较和选择。四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管理体制的特点按政企合一、纯政府、纯林业局等三种类型评分标准设臵分值,明确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标准。把考核结果作为确定班子档次和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3、加强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去年以来检查县级党委38家,涉及提拔干部564人,召开民主评议大会13次,个别谈话195人次,查阅党委会记录56批次,部长办公会记录126批次,查档153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公示期间反映拟提县处级干部的举报,一律由地委组织部直接调查,在问题未查清之前,一律不急于做出任免决定。目前,共对反映21名公示干部问题进行了调查,查实3件,其中被暂缓提拔1人,组织调整1人,责令检查1人。
五、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情况
地委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大兴安岭实际出发,以实施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的‚四九‛工程(党风廉政教育‚九抓‛、廉洁从政‚九项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九项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九项惩治‛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1、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提高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地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党政纪条规教育纳入了地委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之中,建立健全了地委领导、纪委协调、部门落实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2003年以来,地委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在媒体上进行廉政承诺,在‚两节‛期间,地委主要领导还向各县区局、地林直各单位主要领导邮寄廉洁过节的贺年卡和廉洁短信,地级19名领导干部在媒体上发表公开信,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接受全社会监督。
2、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根据省委开展‚四承诺‛、‚三树立‛、‚两禁止‛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地委开展了‚五承诺‛、‚四树立‛、‚两禁止‛活动(‚五承诺‛,一是坚决拒收财物,二是坚决抵制跑官要官,三是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四是不以权谋私,五是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四树立‛,一是在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以公道正派、唯贤是举为核心的树组工干部良好形象活动,二是在政法系统开展以公正司法、执法为民为核心的树政法干部良好形象活动,三是在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以依法行政、廉洁高效为核心的树公务员良好形象活动,四是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以廉洁刚正、执纪严明为核心的树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活动;‚两禁止‛,一是禁止赌博,二是侵犯群众利益)。特别是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实行‚五个一律‛,即‚处臵国有资产一律拍卖,基建工程一律招标,中省直单位收费一律统一管理,木材销售一律到‘阳光大厅’,财务结算一律到结算中心‛。为提高监督效果,我们定期开展检查,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并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违纪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确定了法人超采、破坏森林资源、挪用天保资金、恶意诬告等九个方面案件为查处重点,实现了案件查办数、自办案件数、挽回经济损失数的新突破。2003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809件;立案查处违纪案件856件,其中大要案444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987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925.41元。
3、注重解决群众关注问题,纠正行业部门不正之风。开办了‚行风热线‛节目,通过参评部门与群众直接连线,解答群众咨询、解决群众投诉。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落实公办高中‚三限‛政策,通过开展专项举报,查处学校乱收费案件10起,处理违纪人员6人,累计减轻学生负担8.7万元。通过开展专项检查,落实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收回扣、‚红包‛和开单提成行为。3年来,共检查涉药单位3665户,立案307起,收缴、销毁违规药品、医疗器械价值141.3万元,取缔无证经营黑窝点27个。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全区‚一免两补‛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粮食直补款和粮食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治理了‚两工‛以资代劳、村级报刊摊派和农村用电乱收费问题。
4、努力构筑招商引资平台,不断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保护外来投资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确定了对外来投资企业的‚八个保护‛、‚十二个不准 ‛、‚五个一律‛、‚六个保证‛。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经济发展投诉中心的作用,实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专项举报和有奖举报,经举报人举报查实的案件,给予被举报单位或个人党政纪处分的,对举报人实行奖励,奖金全部由被举报单位承担。2005年,对塔河中天木衣夹厂和新林绿洲盛兴木业有限公司各兑现了1万元举报奖励,3年来,全区共受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专项举报156件,调查处理156件,立案查处33件,处分党员干部35人,初步形成了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六、维护群众利益情况
我们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不定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一切从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出发,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建设和谐兴安。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年累计补发拖欠职工工资7471万元,在全省企业中率先全额补发了拖欠教师工资。为企业办学的在岗任课教师提高了岗位津贴标准,人均月增资216.5元。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9273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8%、22%、22%。投入1100万元加强社区建设。在中心城镇建成了22个标准化社区,把信访接待、民事调解、社会救助、治安联防等纳入了社区,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巩固了执政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地级统筹,医疗保险实现县级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3年来共为34896名城镇低保对象和328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救助金6936万元。自2004年8月到2005年末,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7万人,参合率57%,共为3870名农民核销医药费60.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行‚两个必保‛(必保不出现一个家庭因生活困难吃不上饭,必保不出现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建立了困难家庭和贫困学生地、县、乡三级救助体系,给每个住宿的学生每月补助50元,特困生每人每月补助150元,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上学。每年拿出6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现已救助贫困学生13万人次,救助金额达2285.4万元,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0.6%和零,低于国家控制的标准。2004年以来,对升入本科的特困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56.5万元。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积极畅通信访渠道,开通了地委书记、行署专员信访电话、电子信箱,并采取领导信访接待日、法律顾问制度、阳光办案和召开听证会等办法,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我区已连续两年无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优胜单位。广泛开展‚平安兴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和命案侦破力度,在全区营造了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的要求,在党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实际行动,向党中央、省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