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阜阳供电公司线路工区 李琪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省公司按照中央和国网公司的决策,从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加强“三个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部署。作为市级供电公司的基层生产单位,必须据此结合单位实际,努力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一、深刻理解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淘汰。胡锦涛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历史和现实充分地证实,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是充满希望、富有生命力、能够与时俱进的党。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战斗堡垒。党支部成员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能否在基层全面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本单位所承担的生产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水平高的党员队伍,已经成为事关党的建设和发展大局、事关企业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既是加强单位党建,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两个作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落实“以三大促三保”党建工作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1二、传承以往创争活动经验,深化对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认识
近年来,公司系统先后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对推动员工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促进企业进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支部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更加深刻的内涵。对我们市级供电公司生产单位而言,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应当借鉴好学习型组织创建理论、经验,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党员和职工在“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不断创新”、“团体学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氛围,倡导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进步的良好风尚,真正使党员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工作的行动,努力提高全体党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型党支部的“学习”与我们习惯所说的看书、读报、学习培训有根本的区别。具体来说,学习型党支部的“学习”更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1、强调学习与工作的不可分离。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工作的过程看作学习的过程,把学习当成生产任务,把学习与工作一样要求,一样对待,使学习成为组织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一项具体工作要求。要强调通过工作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反思总结来进行学习。
2、强调学习内容、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垄断行业的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责无旁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和风险,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受到社会各界多方的责难和不理解。供电公司的基层单位(工区所队),既面临着电力体制改革大背景、大环境,又必须面对艰巨的任务,承担
巨大压力。负重爬坡、承担重大责任的供电企业党员职工必须直面现实,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灵活机动的形式来充实和提高安全生产、经营是和优质服务水平,强化党支部的服务、保障作用。
3、强调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个人学习是团体学习的基础,但个人学习的加总并不等于团体学习。只有提升到团体学习,才能建立整个单位的学习风气与机制,进而才能持续地保持和提升单位的创新发展能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党支部的灵魂。系统思考使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并从总体上对各要素加以处理和协调。这对我们供电企业应对时代发展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对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设想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结合以往创争活动经验和我们线路工区的实际,需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开展好创建工作。
1、单位领导和支部一班人高度重视,建愿景、搭平台
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氛围和创建载体,要借鉴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实践,依托环境氛围和创建载体确立一定的目标,即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共同愿景。例如,我们线路工区的主要职责就是巡查、维护和管理好本单位所辖110千伏及以输电线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就是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载体就是通过“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技术革新等活动来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线路安全生产水平。在创建过程中,支部领导、支委一班人是关键,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前瞻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维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积极搭建学习的平台,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做学习实践的表率。
2、突出学习效果,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主体是广大党员同志,我们要注重把党员工作的意愿、成才的渴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化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动力。引入并强化“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决定进退、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工作、学习都是幸福的”等理念,消除“把学习当成包袱”、“把工作看作负担”、“创建工作是形式、做表面文章”等错误认识。党支部要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的作用、提升管理水平”目标,深化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和“我为党旗争光彩”等活动,激发广大党员、职工的学习热情。
3、立足长远,制定工作规划计划,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一项长期性基础工作,要立足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奢望短期内建设成所谓的“学习型党支部”。要在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创建规划计划,明确创建目标、措施,落实党支部各级人员的责任。在创建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虚化浮躁”、期求“速效”、滋生“无效”、理解“肤浅”等一些不良倾向。要注意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对表现积极的党员要热情支持和引导,对党员的学习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要积极采纳,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选树身边典型,对学习活动中突出的人和事要给予表扬激励,营造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通过创建使人人享受到“更聪明地工作”带来的乐趣、取得的进步和收获喜悦。我们相信,通过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我们必然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并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工作,为企业持续发展,为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不竭动力。
(2010年4月)
第二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参加集团公司宣传思想文化研讨培训班的学习和思考
近日,局集团公司在都江堰举办了为期三天半的宣传思想文化研讨培训班,我同四十多名来自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局直各指挥部的同志一起,听课记录,心无旁骛,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找到了“恰同学少年”的感觉。时光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让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长知识。
在这个培训班上,集团公司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可谓苦心竭虑,为我们安排了名家讲座,领导授课,交流学习。主题集中,内容丰富。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宣传思想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适应企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的讲解。使我们聆听到了来自高端、不同岗位、各个层面对宣传思想文化的解读。比如,《工人日报》驻四川记者站站长高柱,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围绕把握正确的新闻导向;如何写好新闻,如何抓好企业报道。《人民铁道报》副总编辑毕峰,在宣传工作中要善于借势,借上级关注之势,借领导考察之势,借工程重点之势,借关键节点之势;要善于对位,注意研究报纸,注意研究范文,范文在不同报纸发表,角度不同,注重采写技巧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铁道部工管中心副主任朱海燕,用诙谐的语言,富有哲理的逻辑思维,使他的讲课引人入胜。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陈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真分析总结了上半年集团公司总的情况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当前的形
势,提出了下半年党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陈书记的讲话亲和,民主,开放,充满思辨和哲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让我们深受教益。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洪奇要求: 各级党组织、各级行政领导,要摒弃那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重要、可有可无的思想,真正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位置。当前,企业发展形势转好,但是,改革、稳定、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依然很多,我们必须下足力气,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得到根本好转。当此之时,宣传思想文化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我们全体同志要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
洪奇董事长指出: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把企业逐渐转好的形势传递给全体职工,让全体职工看到希望,产生动力、迸发激情;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上上下下认识到抢抓机遇的极端重要性,举全局之力,抓住机遇,搞好本轮铁路投标,争取最佳收获;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安全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扎实有效地抓好每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工作,绝不能出半点纰漏;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全体职工认识到干好在建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让全体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到“现场就是市场”,前方后方命运休戚相关,施工单位只有把现场做好,才有说服力。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不仅把企业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社会,而且要制定新闻预警机制,处理好新闻突发事件,减少和消除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要使广大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但也是伟大的。从大的意义上讲,在地球上留下长城、金字塔、泰姬陵等宏伟
建筑的能工巧匠,是彪炳千秋的。而我们,正是在地球上留下不朽痕迹的人们;从小的意义上讲,把我们的工程干好,取得最佳效益,这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位职工老婆孩子一家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做贡献,“创先争优”,“忠诚二十三局、热爱二十三局、扎根二十三局、奉献二十三局、建功立业在二十局”。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干天成提出: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始终抓住主纲;二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三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始终修炼“真经”。这些关于企业建设和发展时期重要论述,给予了我们新的启发。
通过这次培训,一个深切的感受是,这样的学习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学习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好好学习,不但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当今社会,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过去有几本书就可以自学,但如今靠几本书走天下已经不太现实。这次听专家和领导们的讲座就深有体会。我们不能用老的思维去看待今天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具备全新的触角,时代的视野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不难看出,我们这个学习群体结构是复杂的,有从事多年政工的老同志,也有刚刚走
上工作岗位的新学员。学历层次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热情很高,让我深受感动。
对我个人而言,虽然从事了多年的政治工作,经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但像这样高层次系统地学习仍是十分难得的。一些反复思考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一些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困惑,从学习中理出了思路。
通过这次培训班,另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我们的干部教育和培训必须植根于企业发展,解决我们的学习和执行能力建设上的问题。我们企业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是任何时期都没有经历过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格局加快了转换。要求我们急剧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更要求我们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国铁建“抢抓机遇保发展,调整优化促转型”的总体要求和集团公司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形道路的具体规划、思路。这些都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我们的执行能力提出了严峻战。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则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和执行能力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要建设学习的企业,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需要广大员工尤其是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积极地参与、共同构建。因此,必须真学实学,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去学,带着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去学。谁学得少谁就会落伍,谁不学习谁就会被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之于我们,已经不是一般意上的“充电”,更不一般的学习和培训,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政治责任。
其实,我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直都在进行。然而,效果却不是十分明显。我认为教育和培训工作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否则,按照过去那种统一时间、统一内容、集中灌输的老方式自然会让人感到学而有厌之嫌。这次集团公司组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讨培训班有较强的针对性,它突破了“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传统方式,以培训对象为主体,以实用为导向,需要什么选学什么,缺什么补充什么,赋予了受训人员的选择权,满足了大家的所急所需,从而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参训期间与同学们交流,多数人不是第一次参加培训,但大家感到仍有许多“兴奋点”,“解渴”,“务实管用”,实现了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目的。
学习培训结束了,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学习意犹未尽。盼着新的学习机会到来。这是可以理解的。集中学习是个大课堂。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让更多的同志感受浓郁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是发展所需,是干部所盼,是推动教育培训的有益探索,也是企业新形势下学习提高的重要实践。希望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三篇:建学习型金融企业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学习型金融企业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谓学习型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进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企业。金融企业的竞争,首先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竞争,其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业务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一方面使金融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金融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包括一线全体员工,都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否则就要被淘汰,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经济规律。
人们知道: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想自己不落后,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如果不学习,靠老知识、老经验办事,离开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这个组织和企业就要落伍,甚至难以生存。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学习,他的能力就会降低,他的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创建学习型的金融企业非常必要,学习是金融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学习的竞争,谁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谁也就能迅速地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谁就能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和领先优势,谁也就能超过对手,使企业更好生存和更快地发展,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成为一个功能再造的典范。只有学习,企业才能有生存之本、发展之魂,才能符合时代客观要求和发展规律。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在我们金融的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屑于学习和满足现状的现象。归纳一下表现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整日昏昏然者有之;金钱至上,物质利益至上,追求享乐者有之;工作飘浮,弄虚作假,无责任者有之;个人利益第一,跑官要官,追逐名利者亦有之,等等。一些人整日忙于应酬,内心浮躁,情趣低下,缺乏荣誉感、成就感、自信心、事业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享太平盛世,没有忧患意识。这样的人,哪有时间去学习?哪有精力去学习?哪有兴趣去学习?这种状况和环境不改变,谈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营造学习的气氛,强化学习的意识,端正学习的态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5月就发表了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文章,他针对党内学习上存在的“不注意研究现状,不注意研究历史,不注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等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求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时期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不论工作多忙,事情再多,都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带头学习。集体学习时还甘当学生,认真聆听国内专家学者讲课,认真记学习笔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学习上的榜样,其做法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终身学习必将也必须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历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我们必须学会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那种“一次受教育终生享用不尽”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学习还必须将现实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除要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还要善于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学习方法要走“全”、“新”、“专”相结合的路子:“全”就是不仅要学理论、学文化,而且要学科学、学技术;“新”就是要追踪国际国内金融领域前沿,适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提高;“专”就是要从农村合作金融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注意专业对口和实效性,注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来说,一是要本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不断完善学习,不断使学习在实践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二是要把学习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一切环节之中,把其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看待。在确定好企业正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教给员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从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团队精神。三是要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为学习而学习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要提倡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辨证分析问题的观点、总结经验教训的观点、改革发展提高的观点、社会性和群众性的观点等来指导学习。四是要明确企业发展必须有道,长盛之道在于德。通过以德育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提升人的品位。用人是要强调有“本事”,但必须更要强调有“道德”,以德为先。这里所说的德,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家庭美德等。
第三,要学以致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威力。来自于实践的理论,再指导实践,才能使我们工作少走弯路,使事物发展得到质的飞跃。那种为学习而学习,纸上谈兵、关门造车的做法,只能会失去发展的机遇,失去必要的天时、地理、人和,其结果也只能是使事物走向反面,最终走向失败。因此,作为合作金融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方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等,把学习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合作金融企业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作为合作金融企业的决策者,要结合制度创新,特别要结合企业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创新,把这些涉及员工个人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一方面可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要建立一个把企业前途命运与员工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弘扬集体主义、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等自我牺牲精神,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为员工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建立一支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员工队伍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我们的员工才会自觉自愿地搞好学习,提高素质,干好工作,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而做到这些,必须有一个学习好、团结好、勤政好、廉洁好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在立德、立言、立行上有突出表现。如果领导班子软弱焕散,是非不分,无所作为,或作风霸道,缺乏民主,主观武断,或自身学习不够,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那么营造学习型企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我们必须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角度重新认识学习的目的,通过新形势下的学习,进一步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增强企业活力,使他们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鼓舞和感召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把学习变成动力,把学习视为成才之基、能力之本、智慧之源、发展之路,使全体员工都能成为知识型员工,企业成为知识型企业,这样才能满怀信心、满腔热情地搞好工作,才能确保合作金融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邵路明
“一个人不仅仅需要一件他能够做的工作,他还需要一件能为他的能力 和才华提供最大用武之地的工作。岗位的设计要留有充分的发挥和想 象空间,不能够设计得过于狭窄。既要明确岗位的职责,但是也必须 能容纳那个人最大的想象力。”
——彼得·德鲁克
我今天的主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这个主题背后我希望能够对德鲁克的一句话“让工作有生产力,让工作者有成就感”,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会,其实也是今天所有的发言和对话嘉宾的体会。这句话是德鲁克先生界定的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每一位管理者的三大职责之一。这三大任务是:
一、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实现它的使命;
二、让工作有生产力,让工作者有成就感;
三、应该履行和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
让工作有生产力和让工作者有成就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这两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工作一定是由人来做的,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可以最终把它设计成让机器或者一条流水线来做,在不用人力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但是机器是人设计的,当外界发生变化,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你就要改变你的产品和服务,这时机器是不能自动完成这些改变的。尽管机器可以解放人,但是照看、检查、维修、改进机器反而需要更高知识、更高能力、更负责任的人。本质上来说,工作不能脱离人存在的,当我们说到工作时,是指人所从事的工作或需要人来完成的工作。所以,我希望对人所从事,或者说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设计、规划、组织、安排需要人去做的工作,而不是机器做的工作时,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从德鲁克先生的两本书(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 和1973年的《管理》)里面摘录16条语录,并编成一个资料。
我引用其中几条,回答刚才的问题。德鲁克先生认为,和机器设备相比,人具有其它资源不具备的特性,他有合作、综合、判断和想象的能力,事实上这是他唯一特有的优势。不仅如此,人还是一个道德和社会的产物。所以,当我们在设计、规划和安排人所从事的工作时,就必须考虑到上述所有人的特性。有人认为我们可以把工作设计得使个别人的贡献、技术和判断能力,对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再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种想法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做到。归根结底,机器是不能够离开人存在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规划和安排人所从事的,需要人做的工作呢?德鲁克先生就有非常具体的指引,这些指引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很具体地设计每一个不同的企业,或不同行业里的工作流程。但是,要完成某个企业里的工作流程设计和工作安排规划,却必须遵循
这几条指引。首先,对于一个人就能做完的工作,有三条指引,第一条是当你设计这些工作的时候,必须使做工作的那个人能够看到成果,即使这个成果不是最终的成果,但它至少应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个阶段一定要包含一个完整的步骤。我们可以看到,在自动化的装配流水线上是不能实现这一条原则的。因为装配线上的工人被设计成机器的一部分,他是看不到最终的结果的。之前,王欣先生的发言中曾举例:摩托罗拉的工人压力太大,于是他们的厂长请销售去工厂讲课,让工人知道产品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这就是让他们知道结果。最后起到了比所有的规章制度、指标要求都更好的激励作用。第二条是应该根据从事工作的那个人的工作情况决定工作的速度和结构。我们又可以看到,在流水线和装配线上的工作设计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因为流水线的速度是恒定的,在线上的每一个位置的工人,必须按照同样的节奏和速度进行工作。第三条是每项工作应该包含一些挑战,一些技能或者判断的成份。人有别于机器,绝不应该让人从事那些根本无需任何技能或者判断力的工作,即便是最低层次的体力工作,也应该有一些制定计划的内容,不过应该是简单的计划,并且也不宜过多。
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三条原则在我们深圳的一间工厂 里都没有实现,即使这间工厂在行业里非常出名,规模大,而且竞争力强,但是这里却发生了恶性事件。类似的工厂不止这一家,它只是冰山一角。(媒体曝光这间工厂,是因为它最引人注目。)这样的现实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今天中国的工厂、中国的加工业发生了什么?这个现实背后说明了什么?如果这个工作是超过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德鲁克先生也有很明确的指引,他说:“任何地方,只要一项工作太大、太复杂或太繁重,一个人难以完成,这项工作就应该由一个由个人组成的小组来做,而不是以机械的方式将个人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单独的动作和它们的顺序虽然根据分析已经事先确定,也应该成为群体动作——允许个人在群体的范围内对它们进行安排,以便最恰当地适应群体的需要——例如改变位置,使一项原来设计为一个人的操作成为一项两个人的操作”,等等。
最后,关于具体工作岗位的设计,以及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如何安排人员,德鲁克先生也讲到了:“一个人不仅仅需要一件他能够做的工作,他还需要一件能为他的能力和才华提供最大用武之地的工作。岗位的设计要留有充分的发挥和想象空间,不能够设计得过于狭窄。既要明确岗位的职责,但是也必须能容纳那个人最大的想象力。”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原则,很多人都有安排他们自己的诀窍,人们不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有工作的必要性,而且人们还想在某些事情上有所作为,通常是少数几件事上。一个人擅长的事,通常就会慢慢变成他最想做的事。能力是他工作愿望的一个基础。所以德鲁克先生从两个方面谈到,一是岗位怎么设计,二是岗位怎么配合个人的特长,你要选什么样的人来适应这个岗位。他给我们的指引非常的具体,我们宣扬要尊重人,激励人,把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但是怎么样落到实
处?实处在哪里?就在设计、规划和安排人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上。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一切只是空谈。
刚才说到要怎样设计、规划、组织工作,这些原则都有了。由谁来设计规划和安排工作呢?是不是由专业人员?比如说科学家、工程师、专家,或者是由聪明的领导人做出决定呢?德鲁克先生认为不是的。他说:
“让工作者参与,甚至主导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安排。工作应该被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按照相互的逻辑顺序安排实施,然而这种工作并不一定都由工程师来做,我们没有必要迷信一种说法:规划某项工作与从事该项工作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开来做。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如果干某项工作的人能够负责任的参与到这项工作的规划中去,那么这项工作的规划反而会完成得更好。”
最后他说:”帮助工人加强责任心有四种办法:
一、安排工作要慎重,即设计岗位,以及为这些岗位选适合的工作者;
二、必须制定较高的绩效目标;
三、向工人提供自我控制所需要的信息。我们也经常搜集工作进度、结果等信息,往往这些信息不是提供给工作者,而是提供给他的老板、他的上司,是用来监督、评估工人,用来决定对他的奖惩。但德鲁克先生认为,这些信息最应该去到做这项工作的本人手里,让他们自我管理;
四、给他们提供制定工作目标和自我控制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再回顾一下刚才谈到的,在深圳曾经发生过的一起恶性事件,对此我们曾经调查过一些 人,也曾跟那些到这间工厂做“卧底”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了解过,到底他们得到了什么资料。我觉得所有的资料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就是“新一代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这些人对工作的不同的期望。”今天在大部分加工厂、服务行业主要的劳动人口已经是80后和90后了,不是我这代50后,可能也不是在座的多数年长的人。80后、90后是一批什么人?很多人背负着他个人的梦想和整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农村的孩子,父母可能借钱都要供他读书,他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学校,当完成的学业以后,本来期望找到一份工作,不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家庭的生活。而且,他从互联网上,从各种渠道和人际交往上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知道西方世界普通人的生活,所以这些人期望的东西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了。假如工厂的创办者或者主要的管理者还想到自己过去曾每天工作16个小时,几年都不休一天假,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远不如当今他提供给年轻人的,那么他肯定会认为80后、90后的不满是因为这些人被宠坏了,是独生子女,是今天的社会条件太好了。所以,尽管他们也不愿意这些事情发生,但他们不会真正看到问题的本质。早在五六十年前,德鲁克先生就写了这段话,恰恰在今天被证实了。他说:“新一代的劳动者是年轻的一代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关系,同时也对传统的权力关系构成挑战,人们常常把年轻人提出的挑战归结为富裕,这种解释过于肤浅,今天的工作不能仅仅让劳动者维持生计,他还必须让劳动者拥有生活,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知识工作者,他们都希望工作能带来非
物质的心理和社会满足感。他们未必希望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他们肯定都希望工作是一件有成就的事。”今天我们重温他50年前的话,依然切中要害。
这又谈到了今天我们看已经老掉牙的德鲁克先生的创建,就是他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这也是他被大家记住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只适用于高级知识工作者,或者只适用于管理者的,其实不是,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适合于每一个工作者,特别是80后、90后,以及将来的00后。以后,没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而社会还存在着过去的体力工作,存在着蓝领工作,但是我们可能找不到过去的蓝领工人。很多年轻的,从学校毕业开始找工作的人会很失望地发现,社会上的工作不适合他们,他们可以因生活所迫临时过渡一下,进入这样的工作岗位,但是绝对不是他追求的工作目标。所以未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对工作进行重新的设计、规划、安排,将会出现一种现象,一方面工作单位找不到工人,另一方面,有知识的工作者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工作。将来的问题就是经济高度发展,但失业率居高不下。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如果要真的把它引申开,很长时间都讲不完,但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有一个试金石,看你运用这项管理原则的水平如何——如果一个管理者,你发现员工提出的绩效目标总是高于你心目中的预期,那就证明你真的做到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证明你真的领会了,而且实施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留待大家自己回答,可能很多人会有同感,也会有同样的体验。
有句话今天被很多人都引用,就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这句话来自德鲁克先生举的一个例子:当在丛林里作战,一支军队分散了,每个人都没有上级了,变成了游击战了,这时候每个人都得负起决策的责任。谁指挥谁?只能自己决定,只能自己指挥自己。在这时候人人都是军事长官,或者说人人都是管理者。今天的现实就很像在丛林里失散的局面,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太快了,我们每个人工作的独特性使得你的老板已经变得没有知识,不可能及时地指点你,所以这个环境就提出了“人人都应该成为管理者”的要求。而事实上今天的论坛也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
我今天讲这个题目是不够具有资格的,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从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到德鲁克学院,在这方面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1982年我到香港,1983年创业,白手起家。在我自己创业过程中,雇员越来越多,但是我基本上还是维持着过去从上到下的决策方式。我雇佣管理者,但还是我做决定,让他们去执行而已。所以就在几年前,我们的一位顾问在我们的企业里面做了一些了解和观察之后,他说:我发现光华是伟大的老板,平凡的员工。这句话应该看成是一句批评。也就在几年前,我请了ServiceMaster首席培训官,一位美国人在这里帮助我们发展我们的课程和教学。有一天,他参观了故宫,看到了皇帝高高在上的宝座,回来后他跟我开玩笑说:邵先生,你有没有觉得你很像那个皇帝?你看你每天早上一走进办公室,那些员工对你的态度,那分明就是一种崇拜和敬畏的态度。这时候我已经觉得非常刺耳了,觉得这绝对是一个很严厉的批评。过去我经常很累,一天工作时间,别说16个小时,可能18小时、20小时也有,经常是几年不休假,因为我确实不敢掉以轻心,觉得自己哪一眼没看到都会出问题,觉也睡不好,食欲也差,所以二十年前的我,身体比现在还要差。为什么?因为我发现我的员工,甚至是高层管理员工,他们工作中碰到困难就问:邵先生,你看怎么办?我这时候就要做决策了。所以我的心里真是“恨铁不成钢”,因为有些高层管理者跟我共事多年,我深知他们为人诚实,又聪明,受过很高的、专业的教育,可就是不负责任。所以那时候我误认为,这就是人的个性吧,换句话说我认为有些人天生就是不负责任的,怕负责任的,我天生就是企业家,就是敢冒险,敢承担责任的,这决定了我的事业和他的事业不同。这个错误的认识一直指引着我继续工作,所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无法发展了。我越是埋怨这些人,就越不敢掉以轻心,也越不敢让他们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在最近这些年,我所做的事业也改变了我自己。十几年前,我们和ServiceMaster公司合作,把它的生意引进到中国,它的首席执行官Bill Pollard先生和我变成了朋友和拍档。就在创办这一项生意的时候,让我开始思考,十年来,在我们引进德鲁克先生的课程和知识的过程中,又促使我思考这些问题。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可是只要着手去做事,却又错了,经常如此。
不过,好在我还是愿意改变,愿意学习的。大概在六、七年前,那时候我们在做
ServiceMaster的生意时有一条规矩——所有的管理者,包括最高层,包括我自己,每年都要用几天时间到一线去,跟一线的工人一样做他们所做的工作,以便能够真正体验服务工作的本质和精神。那一年我就用了3天的时间到上海的一家医院,因为那里我们的人比较多,我也不经常去上海,所以没有人认得我,他们只知道北京来的一个老师傅实习。那天早上我做清洁工,5点钟我到医院,天还比较黑,护士站那儿就有一个年轻的护士已经睡着了,当我动手清理护士站的台面时,不小心碰倒了几个试管和注射药液的瓶子,把她吵醒了。这个年轻的护士一看见我就说:老师傅,你是新来的吧,让我帮你把这些拿走,你再干。我当时还挺感动,因为她以为我是一个工人,我们一线的工人在医院里还受到客户的尊重和帮助,我觉得我们做得很好。第二天,我换了个工种,变成了一个运送工,用了一个平车把生理盐水从地下仓库运到每一楼层的护士站。有一个手续是要让对方签收。我说:护士,麻烦你签字。她就签了一个姓,我就说:我们的要求是必须签全名的。护士非常不耐烦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签了全名。我推着空车回来了,跟我一起的是我的师傅,也是我们的领班,她的名字我还记得——朱文婷,19岁的一个小姑娘。她看着护士瞪我一眼的时候没说什么,之后她问:你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我说:她可能今天跟老公吵架了。她说:不是,是因为你叫她护士,我们这儿是应该叫老师的,如果我们不先尊重别人,别人就不会尊重我们。这句话是我们培训过员工的,我当然知道。但是今天,她来教导我,她点醒我了。这时候我才理解了这句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基层的人员是有潜力的,他们不但可以领导,还可以教导。
回到我刚才说的,我们集团的一位高层管理者,他现在是副总裁,管理我们全部的投资业务,管理我们所有赚钱的生意。我们德鲁克学院是属于非盈利机构,我还有一个慈善基金会也是。这位副总裁现在已经改变了,现在很多事情是他提出要怎么做,然后他说:邵先生,你应该做什么。我的工作是按照他制定的计划,完成他分配给我的角色,而且类工作通常不太多。现在我一天不用工作那么多小时,我每天可以有90分钟的时间读德鲁克先生的书。这些事情就很奇妙的发生了。
英国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他是德鲁克先生的同道,他非常认同德鲁克先生的原则,所以我们也把他当作我们的顾问。我去拜访过他,他说:“一个人的表现取决于你怎么看他,如果你认为这个人是自私的、胆小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无能的、不愿意贡献的,你一定会用这种态度和这种方式对待他,他就真的变成自私的、胆小的、无能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反过来,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是想要为别人做出贡献的,想要承担责任的,愿意成长、学习的,你用这种方式想他、对待他,你的政策、做法变了,这个人就真的变成了负责任的、有能力的、肯学习的。”这件事情是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人人可以成为管理者,而且在你的组织里或你的企业里有多少员工,就有多少座金矿,不论他们今天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成就,不论你的企业是否已经是一个被人称赞的、认可的、非常成功的企业,比起能够从这座金矿里挖掘出来的潜能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挖掘我们的金矿,也希望每一个人把自己都看成一个金矿,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第五篇:学习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学习,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宜宾高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杨雪松杨波
宜宾市高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以活动推进工作,以载体呈现亮点,以效果体现成绩,切实增强每位党员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党员的学习参与性,强化党员学习的实效性,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该县县委书记陈政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助推了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促使了全县上下风正心齐,驱动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学习助推解放思想
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干部思想观念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有多大。高县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首要任务,以党的思想建设为重点,坚持破立结合、除旧布新,着眼于营造促进发展的思想舆论氛围,推动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的大解放。
结合高县实际,该县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确立为“五破五立”: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保守思想,树立追求卓越、勇攀新高的赶超意识;破除怕风险求保险、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敢于争先的创新意识;破除不找市场找政府、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树立勇闯市场、自强自立的进取意识;破除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封闭思想,树立诚信合作、互利共赢的开放意识;破除部门保护主义、管卡压的本位思想,树立胸怀全局、协同配合的大局意识,以
思想的大解放实现改革的大突破、开放的大推进、事业的大发展。
3月20日至4月2日,高县领导干部区域经济发展高级研修班45名学员,远赴浙江大学学习考察。整个学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学科,使大家知识结构得到了整合与改进,工作观念、思想意识从单一的工作事务中超脱出来,从宏观的、高层次的角度去看问题,工作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
学习回来,学员们对高县的发展进行了大讨论,形成了很多极具指导性的理论成果。参加学习的可久镇党委书记李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利用可久镇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优势,以建设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实施打造县城后花园战略,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把可久镇秀美的田园风光、神秘的佛教文化、古朴的乡风文明、诱人的旅游食品融合包装,科学定位在休闲生态旅游之乡上。
“在思想的交织碰撞中解放思想,在知识的兼收并蓄中解放思想,在发展的创新创业中解放思想。”该县县委政研室主任黄宁这样来看待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推动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
学习促使风正心齐
“我们要当好守门员,坚决将腐败之风拒于家门之外,为亲人们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家庭‘廉政监督哨’,提醒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2010年7月16日上午,在高县《廉政准则》赠领导干部家属暨“廉洁家风”签名活动上,领导干部家属代表李受泽说道。
风正心齐,是高县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建设的重要保障。
该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按照抓党风带民风、抓干部带群众、抓机关带社会、抓典型带全面的思路,在全县倡导新风,树立正气。
去年以来,该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推出了农村“素质提升星、勤奋工作星、团结互助星、廉洁奉公星、文明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和实施打造“示范点”、设置“宣讲员”、建好“勤廉屋”、成立“宣传队”的勤廉文化建设“四个一工程”。通过评选活动和廉政文化建设 “四个一”工程,进一步引导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以“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民谋利”为核心的廉洁从政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学习驱动加快发展
高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始终把加快发展凝聚成全县人民的“第一愿望”,转化为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落实到各条战线的“第一行动”。
“一是要规范带植,取6尺开厢,对半分带,3尺玉米带种2行玉米;二是要严盖超微膜,同时又要注意膜内不要覆盖太多的泥土,保证采光面积达到80%以上„„”3月3日,高县农业局在文江镇大桥村中心组召开中心组学习暨现代玉米育苗、地膜覆盖现场会,农业科技人员现场为当地农户现场示范、演练玉米种植和抗旱保丰收的关键技术。
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010年以来,高县各级党委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开展中心组学习,坚持将中心组学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将学习地点移到了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示范、演练,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知识和专业领导水平。该县还通过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学习、基层党组织学习、党员个人学习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了“每日党员互学活动”、“周末兴趣小组活动”、“每月领导讲党课活动”等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习难坚持、学习难切入、干部难带头、重点难突出和成效难检验等问题。着力打造了一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敢打硬仗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学习确保富民强县
富民和强县,是高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最终目标。今年,该县用“六个攻坚战”的实际“战果”来检验学习成效,全县上下突出投资保增长,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突出增量调结构,打好工业强县攻坚战;突出特色夯基础,打好农业提升攻坚战;突出开放促消费,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攻坚战;突出功能扩规模,打好城镇建设攻坚战;突出民生促和谐,打好社会建设攻坚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招商竞争,该县招商引资局在业务水平、工作方式、服务理念、思想作风等方面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工作成效取得较大突破。截至4月30日,高县履约项目共有31个,引进到位资金 20.88亿元,同比增
长76.47%,完成市上全年任务的59.66%,提前2个月实现“双过半”。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该县县长李康说。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攻坚奋进,2011年,确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2%以上。
(此文原载2011年6月16日新华社《高管专供信息》,6月20日《宜宾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