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国有企业和谐建设
(中通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伟国)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和谐,解放思想,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对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全会“决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争先创优、全面提升年等活动,我们感到,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按照“改革发展、创新营销、规范管理、增收增效”的指导方针,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下面,针对以解放思想,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重点,着重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
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历史性和阶段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建设和谐的国有企业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企业,应该是产业和谐、管理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的统一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国有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思想的与时俱进、工作的扎实肯干,一切都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艰苦创业,务实创新。近年来,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务实创新,不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使国有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国有企业近几年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和持续相统一,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质量,为国有企业和谐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践公平正义、促进国有企业和谐的体制机
制保障。首先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于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应坚持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股权的引导、控制和调节功能,充分考虑员工、战略投资者和少数股东权益,建立包括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员工持股在内的多元股权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其次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再次是要建立科学的母子公司体制。建立紧密型的集团管理模式,努力把国有企业总部建成国有企业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战略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力。同时要探索建立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制度创新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强化员工与企业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制度基础。最后是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实现机会和结果的公平。
三、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价值理念,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员工对提升形象、维系
客户、促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基层员工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基层员工利益,关心一线员工成长,着力培育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遵纪守法、甘于奉献、创造业绩的基层员工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人才。要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战略思
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深、技能精湛、善于解决难题的管理、技术、营销、质量控制、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创业。只有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贯彻到基层,贯彻到员工,才能充分激励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单位、每个子公司都创造价值、贡献规模和效益,为较好的完成国有企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筑牢了根基。坚持以人为本的标准是创新。要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实践,宽容员工的创新挫折,使一切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知识、管理、技术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解决好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统筹规划国有企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员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办法,理顺分配关系,积极探索要素参与分配、工效挂钩、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长效激励方式,规范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与普通职工的合理比例;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依法行使
用人权相结合,建立起人才成才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后备力量充足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做强做大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培育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
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企业,制度建设具有根本的意义。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职工依法依规办事的规则意识,总结推广诚信建设经验,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构建人、机、物、环境有机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创新活力。
五、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国有企业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争先创优等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把“卓越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延伸到党支部,把党支部评优活动向创“特色党支部”延伸,把党员责任区活动向创建“党员示范岗”延伸。要更加重视群众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起特困职工档案,建立起帮困基金,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及时帮助困难职工;要尊重职工群众的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权,推进
厂务公开;要在企业网设立“职工论坛”,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总之,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国有企业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更得益于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的新起点,国有企业的每一位职工要树立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解放思想抓机遇,振奋精神干事业,团结一心谋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二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南召县城关镇沙坪村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和群众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
发展特色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创先争优。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近城环水‛的村情,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利用牲畜养殖的传统习惯,积极组织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该村年出栏生猪2500多头、肉牛120头、羊500余只,并带动了网箱泥鳅、旱地泥鳅、獭兔等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沿河滩涂和有限土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共营造速生杨900亩,发展花卉苗木350亩,建温室蔬菜大棚50座;利用临近县城的优势,组织群众进城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其中80%以上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
整治村容村貌,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创先争优。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标准,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改善村容村貌。先后硬化道路6400米,实现所有入户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修复渠道1500米,改善了灌溉条件;完成庭院改造350户,新建沼气池50座,栽植花草树木3万多棵(株),美化靓化了环境;完善农资超市、幼儿园、农民书屋、农民学校和农民信息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将原有低洼地开发成近百亩的莲鱼共养荷花塘和可供垂钓游玩的鱼塘,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沙坪村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北绿岛和水上乐园。
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强基富民建家园‛活动,建立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章制度,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深化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业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危房改造等敏感问题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保障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了民主管理和社会和谐。同时,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新型农民‛、‚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的社会风气
枫泾镇“三访”三年办理群众意见三千条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自2007年起,金山区枫泾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试行并推广以‚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党员骨干就地察访‛为实施路径,以联系服务基层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联系服务月(日)制度、意见与建议梳理分析例会制度、瓶颈难题限期处理和反馈制度等为保障的‚三访‛工作机制。三年来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内容涉及民生、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由于形成了倾听呼声、意见分理、疑难研究和限期反馈工作机制,镇域范围内幼儿园及时得到了改扩建,公交实现了村村通,白色路面实现了户户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务受理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建设,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出行难、看病难、办事繁、学前教育设施相对薄弱等民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镇领导带头,全体党员共同参与。镇党委书记、镇长等班子人员带头实践‚三访‛工作机制,先后建立了联系点(基层单位)制度、联系走访群众制度等,确定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日‛,每年七月为‚联系服务月‛。村(居)干部每人每月上门家访不少于10户,确保在一届任期内对所辖农户、居民户走访实现全覆盖。通过设立矛盾纠纷调节岗、卫生监督岗、文明宣传岗等党员察访服务岗,发挥党员作用,及时把群众的想法通过有效地渠道反馈给村(居)。
四步工作法,层层有序推进工作。收集意见。通过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党员骨干就地察访,广泛收集农村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梳理。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意见与建议梳理分析例会制度,镇领导班子每季度集中研究一次,基层单位每月集中研究一次,定期汇总和研究人民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记录在《党支部目标管理手册》上。研究解决。结合基层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镇党委分解整改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信息反馈。要把落实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重办理时效,结合实际分类处理。对于群众意见建议要求限期办结,原则上基层单位在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做到‚一般问题一个月内解决‛、‚疑难问题一个月内拟定方案、三个月内解决‛、‚重大难题三个月内拟定方案、六个月内解决‛的承诺,对当前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困难,实事求是地开展解释引导工作,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仅2010年一年,就累计走访群众2192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190条,其中已解决和正在推进解决的987条,占83%。
崇明县新村乡严把三关助推创先争优活动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崇明县新村乡党委以‚大走访‛为依托,严把三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访调研,切实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需于民,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严把载体分类关
乡党委把开展记民情日记与推动中心工作、巩固学实活动成果、党员干部大走访等结合起来,启动以‚群众呼声到一线去倾听、群众困难到一线去解决、群众力量到一线去凝聚‛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民心凝聚工程。在村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中开展‚1+N‛党员联系农户、联系企业职工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网络,为党员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在机关、事业党支部中推出‚1+1+X+Y‛党员联系农户链,即1名机关事业支部党员或工作人员,联系一个村、联系若干名农村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家庭。走访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人手一本‚民日记‛,机关、事业、‚两新‛组织支部党员人手一本‚‘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日记‛,主动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听民声、解民忧,将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截止目前,全乡村干部已完成了对4459家农户的走访,走访率为100%,实现了全覆盖。
严把民情记录关
针对个别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上重视不够、走访量不大,记录不勤、不细、不规范,内容单
一、后续整理运用不及时等情况,乡党委建立了‚民情日记‛分级审阅制度。农村支部,支部书记的‚民情日记‛每月上交乡创先争优办公室审查,其他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党支部书记审查。机关、事业单位,班子成员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党委书记审查,各部门负责人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分管领导审查,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每月交部门负责人审查。各级审查主体对‚民情日记‛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简要的点评,对不符合记录要求的记录人责令其限期整改。为规范‚民情日记‛后续整理运用,乡党委设计下发了《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汇总表》、《创先争优整改行动情况汇总表》、《创先争优整改行动方案一事一议表》等表格,对各基层支部梳理反馈走访情况、制定相应行动方案作出统一规范,并要求每月10日前将相关表格交乡创先争优办。
严把督促指导关 为了让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够‚桩桩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乡党委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建立首问责任制。每名党员干部对各自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要全程做好跟踪处理和及时反馈,首问负责、责任到人。分级总结交流。乡级层面,每月组织基层支部书记召开一次创争活动交流例会,就活动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难题进行交流,党委领导对各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要求;村级层面,要求村党支部每2个月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就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承诺事项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点评,对落实不到位的党员提出整改要求,乡创争办派出的指导检查组成员及插村领导全程参与并加以点评。规范台账管理。乡、村两级创先争优办公室定期对创争活动相关台账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归档、精细管理,将问题及时反馈相关单位部门,随时跟踪处理结果。截止2010年底,经汇总梳理,共征求到涉及民生、党员干部、农业、实事工程、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等6个方面37条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个。
第三篇: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旗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此,胡锦涛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主要内容,赋予“解放思想”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内部改革,优化内部环境。从自身的体制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建设和谐企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解放思想作为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与建设性,批判性是建设性的前提基础,而建设性是批判性的必然产物,只有人民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改变或抛弃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等,才可能鼓舞人们勇于创新,不断进步,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也只有在双方的相互循环往复中,逐渐就形成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再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走解放思想的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开展解放思想运动,才可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1.解放思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载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企业文化建设,要着力培养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企业内部,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组织开展了“访问党支部和班组访谈一线党员和职工活动”,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惠民工程,组织三批“先进工作者”外出学习;加强班组建设,组织参加了山东公司班组长竞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对影响职工生活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予以解决。工会、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加大“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营造“年轻同志有希望,中年同志有所为,老年同志无所虑”的氛围,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解放思想,坚持倡导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企业“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已成为共识。因此,电力企业的创新是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开阔视野,放大格局,转换思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探索,寻求新路径、新方法,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固步自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对自我的突破,是集团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在实行国际化的经营与竞争中,就是以其鲜明的管理文化模式和企业文化,树立起新的形象。如美国“通用”、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整合与创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的及时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求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全面创新进步的局面。企业文化只有及时适应形势,才能取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3.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员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翁,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序,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个人利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1)抓住重点环节,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工资收入、工作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是实现员工队伍稳定的前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不但着力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并且对参与集团开发建设任务的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关注,把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妥善处理员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基层员工是我们社会和企业实现和谐的基石,要在涉及员工重大问题上,不但要增加透明度,而且真正由员工说了算,真正体现出主人翁的权利。我们在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把员工群众意见放在第一位,凡是员工拥护的建议,我们都认真采纳;员工不满意的事情,就坚决不予考虑。特别是我们在选拔集团职能部门中层正职人选时,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员工群众意见,以员工群众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拔拟提拔的干部人选,最终以得票数超过半数以上,来确定人选,真正体现了员工群众的意愿。在年底对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民主测评过程中,按照工作述职,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推荐、考查,党委研究后进行聘任的程序进行。在员工群众最关心的计票、监票程序上,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计票过程,并规定计票结束后,计票、监票人均须签字确认方可生效,确保了整个计票过程的公正,使员工群众做到心明眼亮,对干部任职决定心服口服。
(3)建立完善的正向激励机制。和谐与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成不变,不是低层次上的人际关系庸俗化,只有通过制度和约束,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活力和创造性,使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上,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要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员工进入国有企业就等于进入保险箱的思想和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只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使每位员工和管理人员增强了危机意识。从而使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企业劳动纪律、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工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4)以班组建设为入手点,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基层班组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根基;基层骨干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和谐团队建设应从最基层的团体抓起,抓基础、抓基层,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骨干的作用。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句格言,每周一次讲评,每月一次总结,每季一次评优等方法,加强班组建设。一方面,可加强班组员工之间的沟通,有问题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每月总结和每季的评优,使大家互相学习,树立各方面的典型。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骨干的日常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基层班组的作用。
二、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和谐社会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不断创新发展。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1.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就难以实现真正和谐。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履行好其第一职能即经济职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必须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强企增效的新局面。
(1)明确发展核心,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员工的福祉源,是衡量我们工作水平的最根本的标准。我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紧紧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截至10月底,一期完成发电量53.993亿千瓦时,完成全年68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79.4%,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27.06克/千瓦时;二期完成发电量62.4765亿千瓦时,完成省经信委下达全年73.65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84.8%,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06.29克/千瓦时,实现利润总额13448万元;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3337天;继续保持了集团公司四星级发电企业称号;被评为“20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授予“国电一级红旗奖状”。
(2)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只有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增加企业的总体规模,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而不是“百年小店”,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与其他竞争对手对抗并站稳脚跟,才有机会为员工队伍提供发掘潜能、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才有实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物质财富。
2.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二重性,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和政府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凭借其独特优势、占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事实上,国有企业既是社会经济的支柱,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离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基本的主题,就会偏离企业创立的主旨,也就不能获得维持系统所需的物质、能源和信息。国有企业只有与社会形成一种和谐关系,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1)责任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责任意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也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将最为严重。业内专家认为,造成“电荒”主要原因是煤与电之间的成本“剪刀差”越拉越大。煤炭价格继续攀升,大批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越发电越亏损,加上发电企业资金不足,经营困难,无资金采购煤炭,发电积极性严重受挫。电煤库存普遍不足,发电机组因缺煤而停机、出力下降。面对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公司没有因为发电成本地上升而停机,而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措施,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四台机组接近满负荷运转,保证电网的电力供应。
(2)倡导绿色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就需要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型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一定要走在前列。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强脱硫设备管理。公司通过加强对标管理、节能评价,深化星级发电企业创建活动,通过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施#3炉电除尘控制系统节能改造、#
1、2炉增加邻炉热风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
3.企业改革和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
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地位,保证在未来的扩张中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制度手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职能部门强化计划管理意识,逐渐形成每日每月的工作汇报会制度,通过听取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汇报,对经济指标、管理指标、专业指标,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查找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创新企业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对物资采购的全面监督检查,对效益增长明显、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真正实现“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企业经营者要努力提高企业生产发展水平,以发展促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良好的环境求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内在动力助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育和谐,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这是构建和谐区域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清河同志在“大干60天、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朱民.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党政论坛,2007(8)
[4]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1)
第四篇: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推进和谐建设
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推进和谐朱桥建设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我乡的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建设成绩喜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08年以来,省政府出台了22项民生工程,2009年增加到28项,2010年又增加5项,共33项。在这些民生工程中,民政部门单独承担的有4项,残联单独承担的有2项,民政部门协助承担的又有3项。对民政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民政工作的有一个春天。
实施好民生工程,真正造福人民群众,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实施好民生工程,首先还是要加大宣传,使得这些优惠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只有当群众真正知晓这些政策,他才能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提高这些政策所真正达到的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群众对实施民生工程的监督。只有群众真正知晓这些政策,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展群众监督。其次,要进一步规范操作。民生工程是造福群众的实惠工程,也是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的政治工程。我们具体工作人员都有规范操作,真正落实好这些政策的义务。民生工程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策落实的怎么样,关键在人。我们要进一步强调政策的严肃性,不得违反相关操作规程,按照规定动作完成各个步骤,更不得拉关系,穿插个人感情优亲厚友。最后,要加强民生工程工作的透明度。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还有就是特殊群体。帮助这些人解决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困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不仅要做好这些政策的落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还要将这些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人民群众基本满意了,这些工作就落实到位了。我们也只有将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民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民政工作承载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做好民政工作,服务广大群众,更是民政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新形势,作为民政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学习民政工作业务,掌握民政工作政策,为做好工作奠定基础。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面对广大困难群众、特殊群体,还要有“四心。”一是要有耐心。我们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年老体弱,性格孤僻、残疾多病、生活困难的人,这个群体普遍都有文化程度浅、道德修养差等现象,面对他们的时候,就必须要求我们要耐心。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诉求,热情服务。同时也要耐心向他们宣传政策,耐心的做思想工作。二是要有爱心,这些群体长期生活在困难窘迫的环境里,生活凄苦,生活上、心理上得不到关爱,面对他们,就要我们要有爱心,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从某种程度
上说,社会大家庭给予他们的关爱有时候就是通过我们进行传递的。三是要细心。民政工作面广量大,各种材料报表。涉及到钱物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不能忙中出错。要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民政资金和有关财物。四是要有恒心。民政工作对象就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长期和这些对象接触,使人会有一种不耐烦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换位思考,真正理解他们。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己任,以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定为困难群体服务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民政工作,才能在建设和谐朱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朱桥乡民政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日
第五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动我县交通跳跃式发展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动我县交通跨跃式发展
(交管股)
在全县交通系统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以来,通过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认真思考,我深刻认识到,进一步解放思想,事关我县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交通业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承前启后,迎难而上,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坚持科学发展的措施和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交通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现代交通科学发展,不断深化“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格局,成为新的发展时期首要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是我县交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30年的交通事业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制度创新,是我县交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县交通事业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正是坚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我县交通事业才能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确保新时期我县交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思想不能真正解放,科学发展无从谈起。交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推动交通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是现代交通业的必然发展趋势。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指出,推进现代交通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实现我县现代交通新一轮大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交通厅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交通实际,抓住新机遇,落实新要求,谋划新思路,研究新举措,勇于新创造,做到加强“四个环节”,即调整交通结构,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交通部门,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十一五”交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解决新时期我县交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根本需要
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前进过程。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们不能躺在原有的成就上酣睡,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解放思想,是发展中解决新问题时刻存在的必然需要,不可能一劳永逸。
我县交通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我县交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我县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偏低,结构不够合理,路网规划有待完善,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出行消费急剧增长的需要。三是交通建设、运输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秩序仍需规范,运输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还要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交通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繁琐费时,前期工作耗时过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不平衡,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五是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还没有建立起全县统一调度、规范管理的交通行业应急指挥监控系统。
解决以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积极探索,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明确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建设我县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