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含5篇)

时间:2019-05-14 02:2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第一篇: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文章作者:小嘉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3日1:25 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一、完善培养机制,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培养是选拔使用的基础,只有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让年轻干部尽快成才,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才会有“源头活水”。因此, 要把培养教育作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始终抓住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严格要求等培养教育的关键环节,始终坚持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培养年轻干部的长效机制。拓宽视野,改进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制度。根据一个 时期对年轻干部的需求情况,应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有计划地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严格控制干部人数增长的同时,仍然制定优惠政策,注重发现本地优秀人才和吸引外地优秀年轻人才,建设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不断改进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坚持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注重社会公论;把竞争机制引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逐步使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方式确定后备干部的数量达到50%。一是定期推荐后备干部。在领导班子平时考察考核、年度考核和换届考察时,都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对得票比较集中的人选,经单位党组织研究,考察审定后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二是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德才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一时不能安排使用的,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初步探索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方法,每年公开选拔数名后备干部,依据职位需求、德才表现、专业特长短期内安排使用一批。三是对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放到重要岗位上锻炼,对表现突出,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对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根据其气质、性格、知识水平、专业特长等,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定期对他们进行考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逐年进行调整,优胜劣汰,及时补充,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二)加强教育,注重实效,建立后备干部培训制度。要把抓好年轻干部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抓好*信念教育,通过党校培训、举办*形势报告会、讲党课等多种形式,引导年轻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坚定*立场,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实行干部*理论水平考试制度,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一律不安排使用。其次,重视年轻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除了把业务知识作为考察年轻干部的重要内容外,还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新任职领导干部上岗前,都要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由有关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授课,传授领导经验和领导方法。另外,还要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外出深造.(三)强化实践锻炼,建立干部轮岗、下派制度。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是加快成长的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经济比较落后、矛盾比较多、任务比较重、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工作,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大力推进轮岗交流,做到单位内部的科室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基层与机关之间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使那些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的年轻干部拓宽视野,丰富了阅历,得到了锻炼提高。

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培养是基础,选拔使用是关键。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起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此,应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为契机,更新观念,大胆开拓,选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用人用其长。既坚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坚持标准,又不拘一格。认准了的、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就大胆起用,对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大胆破格提拔。在营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上”的渠道。一是广泛发扬民主,完善了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每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都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推荐,同时,还注意请专家、学者、老干部、老党员等社会各个方面举荐人才。对得票率高、社会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予以提拔使用。二是实

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程序,选拔使用领导干部。三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以“能下”为“能上”开路,形成正常的干部更新机制。实行了领导干部最高任职年龄限制,男同志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最高年龄不超过52岁,女同志不超过48岁。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规定在同一职务上任职不能超过10年,到期不能提拔则改为非领导职务。这就疏通了领导干部的出口,腾出了位子,为年轻干部尽快上岗创造了条件。工作中,不失时机地选拔年轻干部。坚持了“两优先”原则,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班子有空位时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并做到能胜任重要岗位的,尽量不安排一般岗位;特别优秀的,敢于破格提拔,并让他们在班子中往前排,挑大梁,担任主要领导.三、严格选用程序,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了年轻干部队伍的素质。年轻干部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需要干部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组织的帮助。一方面,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干部标准条件,严格选用程序,不能降格以求、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党组织决不能撒手不管,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一)严把入口,确保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考察制度。注重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年轻干部,不仅全面了解其工作情况,而且了解其思想*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不仅了解在单位内的表现,而且了解在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的表现;不仅通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了解群众的意见,而且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知情人的看法。二是干部任前公示制。对年轻干部认真进行任前公示,对公示期间接到的举报,凡是反映出实质性问题的,都认真进行调查核实,根据群众举报和调查核实的情况,再次认真进行了研究讨论。三是实行试用期制度。对提拔使用的年轻干部,除选举产生或经人大、政协任命的外,均实行试用期制度,(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一般说来,年轻干部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缺乏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严格锻炼,自律意识还比较差。这就要求党组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健康成长。一是建立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信息,对年轻干部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预防。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领导干部回复组织函询等制度。若发现年轻干部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思想作风方面有问题或群众有反映时,都应及时同年轻干部进行谈话,帮助其查找问题,改正错误。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有突出问题的年轻干部,摘要有关内容送至本人,并要求其限期向组织报告有关情况。对考核中被评定等次较低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年轻干部,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降免职处分,决不姑息迁就,以教育大多数,促进广大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将带来可喜的成果, 使干部队伍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n bsp;???a3?′|£o ×?′′

??′ó ?e e??? ??′òó??? ??1?±???

第二篇: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刘是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制度提上了日程。党的十二大,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揭开了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序幕。20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完善干部退休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取得初步进展

80年代初,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下,建立并实行了干部离退休制度,从而为实现新老干部正常交替、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现在,到达任职年龄退休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的习惯。在1998年的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就有495名省部级干部从领导班子中退下来,有17名正部长级干部担任副部长级职务,有28名副部长级干部担任国家局副局长级职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离休干部180万人,退休干部900万人。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有的通过科学界定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准确认定不胜任现职的对象;有的通过建立任期制,推行干部聘任制和试用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有的在党政机关中层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已深入人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摆上了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明确目标,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规划和目标的落实,改变了一些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年龄偏大的问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断改善,活力明显增强。这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新提拔进省部级领导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达399名;省级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中45岁左右的由17人增至39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82.2%、95.2%和86.8%;国务院组成部委正副职98.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

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和党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198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此后,中组部根据这个《通知》精神,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出了多项具体规定。1995年,中央制定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既坚持了我党历史上选拔任用干部的优良传统,又总结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新鲜经验。《条例》颁布之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细则》及配套措施,改变了过去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制度不健全、一些方面无章可循的状况,提高了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选拔了一大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同时,随着《条例》的深入贯彻,对抵制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大大提高

20年来,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在干部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无论是选任还是委任、聘任的领导干部,各地普遍采取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和支持群众荐贤举能。1992年起,中央组织部大力推广吉林省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的经验,各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作进一步规范。据初步统计,到1997年6月,全国先后有29个省区市公开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400多名,县处级干部4700多名。一些地方,还把群众参与了解、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了有关制度。如黑龙江省大庆市、江苏省宿迁市,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即对党委常委会讨论拟提拔任用的人选,通过媒体或公文向社会或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期限内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反映,接受群众监督。

四、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

各地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要严格考核干部,并且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的要求,研究探索新时期干部考核工作的新方法,通过对干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严格科学的考察,尤其是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选任干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1995年,中组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通知》,同时在全国选择了9个地(市)共140多个县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北、内蒙古、云南、宁夏等地已在全省(区)范围内开展了实绩考核工作。通过实绩考核,激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争创实绩、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推动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北省自1995年以来,就有170多名县(处)、地(厅)级干部在实绩考核中被降职或免职。1996年,在中央指导下,中组部首次对全国107年省部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届中考察,共考核了98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不少地方和部门对地厅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也进行了届中考察。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改变了以往存在的不调整领导班子就不考核的状况。同时,各地还对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总结各地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中组部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届中、届末考核制度,推动干部考核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干部交流工作逐步规范,范围逐步扩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加大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易地交流工作的力度,不少地方实行了党政一把手和组织、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重要部门领导干部的易地任职。在这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有108名省部级干部交流任职,其中有22名省区市党政正职交流任职。新提拔的副部级干部交流面达到30%。山东省在地市党政班子换届中,一把手交流面达79%以上。1998年底还在16个省区市推荐29名地厅级干部在全国范围内交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组部有计划有步骤组织的第一批地厅级干部跨省交流。这些年来,不断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到地方、到老少边穷地区任职或挂职锻炼,从地方和少数民族地区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增长了干部的实践经验,加大了交流工作的力度。

六、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制度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加强党内监督作出具体规定。近年来,各级党委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要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和规定。199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1997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制定的党纪处分规定。1997年3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二是切实加强了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1997年5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1998年,中组部先后三次组织检查组,对15个省区市贯彻执行《条例》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中组部和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相继设立了举报电话。根据群众举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解剖了一批典型案例。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同时,多种形式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三是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先后建立了干部谈话制度、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和诫勉制度等,有力地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七、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改变了以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企业干部的状况,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企业用人自主权扩大,在企业内部,打破了工人与干部的身份界线,普遍实行了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制。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各地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是改革了选拔任用方式。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员已经改变了单一的委任制,实行委任、民主选举、公开选拔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招标投标等多种选拔任用方式并举。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中心,专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搜寻、评价、培训、推荐和咨询服务,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引进了市场机制,实行市场配置和组织配置相结合。二是建立和加强监督。如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财务总监制度、稽察特派员制度等等。三是改革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办法。如实行年薪制、奖励期股、建立企业经营者奖励基金、实行重奖重罚等,充分调动和保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改进考核方法,完善考核制度。1997年至1998年8月,按照中央的部署,对全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普遍考核。各地各部门共抽调近21.5万人(次),组成了5.5万个考核组,考核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18.5万个,考核企业领导班子成员75.6万人。考核后,全国共调整企业领导班子7.1万个,占考核总数的38.4%,调整班子成员15.6万人,占考核总数的20.6%,其中降免职43761人,占调整人员总数的28.1%。经过这次考核,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一批亏损企业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20年,是干部制度改革大胆探索、稳步推进、不断深化、硕果累累的20年。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项事业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开拓前进。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领

导同志对今年干部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中组部把干部制度改革作为1999年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项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加大力度,狠抓落实,使干部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当前,要继续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上下功夫,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根据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大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易地交流的工作力度,使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达到新提拔干部总数的一定比例。要利用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的契机,普遍实行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县以上领导干部,以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公检法等部门领导干部,尽量扩大交流范围或定期轮岗,党政主要负责人逐步做到易地交流提拔。要完善和推进干部实绩考核工作,建立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健全科学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决定任用前向群众公示,实行一定时间的试用期和聘用制等,要积极探索,扩大试点,总结经验。对不同层次领导干部实行任期任届制、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以及防止考察干部出现失真失实等问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出有效办法。总之,要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度,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把群众公认原则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公正用人,从制度上克服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北京党建网站

第三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南召县城关镇沙坪村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和群众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

发展特色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创先争优。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近城环水‛的村情,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利用牲畜养殖的传统习惯,积极组织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该村年出栏生猪2500多头、肉牛120头、羊500余只,并带动了网箱泥鳅、旱地泥鳅、獭兔等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沿河滩涂和有限土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共营造速生杨900亩,发展花卉苗木350亩,建温室蔬菜大棚50座;利用临近县城的优势,组织群众进城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其中80%以上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

整治村容村貌,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创先争优。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标准,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改善村容村貌。先后硬化道路6400米,实现所有入户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修复渠道1500米,改善了灌溉条件;完成庭院改造350户,新建沼气池50座,栽植花草树木3万多棵(株),美化靓化了环境;完善农资超市、幼儿园、农民书屋、农民学校和农民信息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将原有低洼地开发成近百亩的莲鱼共养荷花塘和可供垂钓游玩的鱼塘,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沙坪村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北绿岛和水上乐园。

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强基富民建家园‛活动,建立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章制度,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深化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业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危房改造等敏感问题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保障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了民主管理和社会和谐。同时,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新型农民‛、‚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的社会风气

枫泾镇“三访”三年办理群众意见三千条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自2007年起,金山区枫泾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试行并推广以‚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党员骨干就地察访‛为实施路径,以联系服务基层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联系服务月(日)制度、意见与建议梳理分析例会制度、瓶颈难题限期处理和反馈制度等为保障的‚三访‛工作机制。三年来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内容涉及民生、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由于形成了倾听呼声、意见分理、疑难研究和限期反馈工作机制,镇域范围内幼儿园及时得到了改扩建,公交实现了村村通,白色路面实现了户户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务受理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建设,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出行难、看病难、办事繁、学前教育设施相对薄弱等民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镇领导带头,全体党员共同参与。镇党委书记、镇长等班子人员带头实践‚三访‛工作机制,先后建立了联系点(基层单位)制度、联系走访群众制度等,确定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日‛,每年七月为‚联系服务月‛。村(居)干部每人每月上门家访不少于10户,确保在一届任期内对所辖农户、居民户走访实现全覆盖。通过设立矛盾纠纷调节岗、卫生监督岗、文明宣传岗等党员察访服务岗,发挥党员作用,及时把群众的想法通过有效地渠道反馈给村(居)。

四步工作法,层层有序推进工作。收集意见。通过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党员骨干就地察访,广泛收集农村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梳理。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意见与建议梳理分析例会制度,镇领导班子每季度集中研究一次,基层单位每月集中研究一次,定期汇总和研究人民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记录在《党支部目标管理手册》上。研究解决。结合基层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镇党委分解整改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信息反馈。要把落实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重办理时效,结合实际分类处理。对于群众意见建议要求限期办结,原则上基层单位在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做到‚一般问题一个月内解决‛、‚疑难问题一个月内拟定方案、三个月内解决‛、‚重大难题三个月内拟定方案、六个月内解决‛的承诺,对当前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困难,实事求是地开展解释引导工作,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仅2010年一年,就累计走访群众2192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190条,其中已解决和正在推进解决的987条,占83%。

崇明县新村乡严把三关助推创先争优活动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崇明县新村乡党委以‚大走访‛为依托,严把三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访调研,切实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需于民,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严把载体分类关

乡党委把开展记民情日记与推动中心工作、巩固学实活动成果、党员干部大走访等结合起来,启动以‚群众呼声到一线去倾听、群众困难到一线去解决、群众力量到一线去凝聚‛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民心凝聚工程。在村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中开展‚1+N‛党员联系农户、联系企业职工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网络,为党员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在机关、事业党支部中推出‚1+1+X+Y‛党员联系农户链,即1名机关事业支部党员或工作人员,联系一个村、联系若干名农村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家庭。走访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人手一本‚民日记‛,机关、事业、‚两新‛组织支部党员人手一本‚‘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日记‛,主动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听民声、解民忧,将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截止目前,全乡村干部已完成了对4459家农户的走访,走访率为100%,实现了全覆盖。

严把民情记录关

针对个别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上重视不够、走访量不大,记录不勤、不细、不规范,内容单

一、后续整理运用不及时等情况,乡党委建立了‚民情日记‛分级审阅制度。农村支部,支部书记的‚民情日记‛每月上交乡创先争优办公室审查,其他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党支部书记审查。机关、事业单位,班子成员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党委书记审查,各部门负责人的‚民情日记‛每月交分管领导审查,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每月交部门负责人审查。各级审查主体对‚民情日记‛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简要的点评,对不符合记录要求的记录人责令其限期整改。为规范‚民情日记‛后续整理运用,乡党委设计下发了《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汇总表》、《创先争优整改行动情况汇总表》、《创先争优整改行动方案一事一议表》等表格,对各基层支部梳理反馈走访情况、制定相应行动方案作出统一规范,并要求每月10日前将相关表格交乡创先争优办。

严把督促指导关 为了让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能够‚桩桩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乡党委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建立首问责任制。每名党员干部对各自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要全程做好跟踪处理和及时反馈,首问负责、责任到人。分级总结交流。乡级层面,每月组织基层支部书记召开一次创争活动交流例会,就活动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难题进行交流,党委领导对各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要求;村级层面,要求村党支部每2个月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就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承诺事项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点评,对落实不到位的党员提出整改要求,乡创争办派出的指导检查组成员及插村领导全程参与并加以点评。规范台账管理。乡、村两级创先争优办公室定期对创争活动相关台账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归档、精细管理,将问题及时反馈相关单位部门,随时跟踪处理结果。截止2010年底,经汇总梳理,共征求到涉及民生、党员干部、农业、实事工程、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等6个方面37条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个。

第四篇:以科技为动力 推进兔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乡紧紧抓住与省农科院扶贫结对挂钩的机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引进、推广和发展肉兔养殖业,使肉兔养殖成为了全乡的一大支柱产业。2000年,全乡肉兔饲养量6.3万只,产值达168万元。科技养兔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乡先后荣获市级农业丰收三等奖、县级农业丰收一等奖、县农业技术推广奖、县第二届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0多个。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典型示范,扩大科学养兔规模

##农民养兔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又不明显,仅局限于自养自给,一直以来形不成规模。而省农科院提供的肉兔,品种优良,养殖方法与农民常规的不同,科技含量很高。为此,我们首先从科技示范上着手。1997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新西兰肉兔只,率先在岚岩村选择等名农业示范户中进行科学试养。同时,我们乡政府与省农科院、县农业局一起投资万元,兴建了**县益民良种兔繁育场,乡农科干部带头示范养殖。通过这种典型引导,加上经济效益明显,很快就带动了科学养兔规模的扩大,目前,全乡10个行政村都发展了肉兔养殖业,已有养兔专业户户,最大规模的达只;养殖的品种也从1个增加到20多个。新西兰、日本大耳兔、虎皮黄、比利时等良种兔已推广到全县20多个乡镇及周边的瑞安、乐清、景宁、福鼎等9个县、市。

二、狠抓培训,提高科学养兔水平

养兔有没有效益,关键取决于市场和养殖技术,市场是无形的,而养殖技术是看得见的,所以,在发展肉兔养殖业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乡科技活动室这个阵地,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县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乡里进行技术讲课22次,受训人员达27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100多份。二是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地去学习先进经验。先后组织8人到省农科院学习培训、组织3人到桐庐冠华兔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通过他们再将外地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各养殖户中。三是乡里专门为养殖户征订了《农民文摘》、《浙江科技报》、《新农村》等多种科技报刊,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购买VCD片赠给养殖户,鼓励引导养殖户提高自我获取实用技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我乡大部份养殖户都掌握了科学养兔的技术,一些养殖户还成了其他乡镇养兔的辅导员。

三、凝聚合力,营造科学养兔氛围

每项技术的推广都需要一个过程,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肉兔养殖也一样。几年来,我们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科技兴兔作为科技兴乡的战略,列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服务,努力为“科技兴兔”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领导。乡里专门建立了“科技兴兔”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经常研究肉兔养殖业的发展,并在各村配备了科技副村长及村农科员,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干部分线抓,驻村干部蹲点抓,村干部协同抓的局面。二是加大支持。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地挤出资金,扶持肉兔养殖业发展。如刚引进新品种时,给每个饲养户扶持启动资金400元;乡里出资聘请专家来乡讲课、咨询,购买科技资料送给养殖户等等。三是全程服务。以乡农科站牵头,联合生产、销售大户,组建了“##乡兔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在产前,从建场布局、兔笼设计、饲料供应到良种推广,帮助兔农环环衔接,使生产顺利进行。在产中,请技术人员传授、网点培训,站点配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在产后,加强产销联接,组织兔农有序参加市场竞争,多方开拓销售渠道。如与温州快鹿集团建立生产销售伙伴关系,使肉兔销售市场得到了解决。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农科院的无私帮助下,我们##乡科学养殖肉兔是取得一些成效的,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不完善的方面,跟其他兄弟乡镇科技兴农的步伐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为动力,认真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努力把##发展成为市、县有名的“肉兔之乡”,为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国有企业和谐建设

(中通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伟国)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和谐,解放思想,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对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特别是全会“决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争先创优、全面提升年等活动,我们感到,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按照“改革发展、创新营销、规范管理、增收增效”的指导方针,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下面,针对以解放思想,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重点,着重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历史性和阶段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建设和谐的国有企业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企业,应该是产业和谐、管理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的统一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国有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思想的与时俱进、工作的扎实肯干,一切都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艰苦创业,务实创新。近年来,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务实创新,不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使国有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国有企业近几年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和持续相统一,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质量,为国有企业和谐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践公平正义、促进国有企业和谐的体制机

制保障。首先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于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应坚持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股权的引导、控制和调节功能,充分考虑员工、战略投资者和少数股东权益,建立包括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员工持股在内的多元股权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其次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再次是要建立科学的母子公司体制。建立紧密型的集团管理模式,努力把国有企业总部建成国有企业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战略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力。同时要探索建立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制度创新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强化员工与企业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制度基础。最后是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实现机会和结果的公平。

三、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价值理念,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员工对提升形象、维系

客户、促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基层员工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基层员工利益,关心一线员工成长,着力培育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遵纪守法、甘于奉献、创造业绩的基层员工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人才。要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战略思

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深、技能精湛、善于解决难题的管理、技术、营销、质量控制、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创业。只有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贯彻到基层,贯彻到员工,才能充分激励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单位、每个子公司都创造价值、贡献规模和效益,为较好的完成国有企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筑牢了根基。坚持以人为本的标准是创新。要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实践,宽容员工的创新挫折,使一切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知识、管理、技术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解决好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统筹规划国有企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员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办法,理顺分配关系,积极探索要素参与分配、工效挂钩、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长效激励方式,规范国有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与普通职工的合理比例;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依法行使

用人权相结合,建立起人才成才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后备力量充足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做强做大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培育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

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企业,制度建设具有根本的意义。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职工依法依规办事的规则意识,总结推广诚信建设经验,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构建人、机、物、环境有机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创新活力。

五、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国有企业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争先创优等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把“卓越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延伸到党支部,把党支部评优活动向创“特色党支部”延伸,把党员责任区活动向创建“党员示范岗”延伸。要更加重视群众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起特困职工档案,建立起帮困基金,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及时帮助困难职工;要尊重职工群众的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权,推进

厂务公开;要在企业网设立“职工论坛”,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总之,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国有企业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更得益于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的新起点,国有企业的每一位职工要树立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解放思想抓机遇,振奋精神干事业,团结一心谋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下载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编者按:在2014年7月7日的"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信访系统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信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 加强信访督办工作力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 “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结合自我信访工作实际,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信访” 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

    以“四个统一”为抓手 努力推进“四化建设”

    以“四个统一”为抓手 努力推进“四化建设”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

    (一)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一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有问题的,要及时修订、未完善的要及时完善。靠制度强化对人、财、物的......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谈城镇化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在......

    以科技为动力推进兔业发展工作汇报

    以科技为动力推进兔业发展工作汇报 以科技为动力推进兔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们##乡紧紧抓住与省农科院扶贫结对挂钩的机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

    以“标兵学员”为动力,推进派出所工作上新台阶(5篇可选)

    以“标兵学员”为动力,推进派出所工作上新台阶 本人于去年12月参加省厅举办的第八期基层所队长学校培训,通过45天的学习、调研、考核,成绩突出被评为“标兵学员”,受到省公安厅......

    以领导批示为动力扎实推进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A4

    河南省机关党建研究会2010年度调研成果研讨交流会材料 以领导批示为动力扎实推进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 永城市直机关工委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