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教育4
领导者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二届中国—新加坡领导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今天在美丽的新加坡隆重开幕。刚才,张志贤副总理的致辞和吴作栋资政的发言对我们很有启发。下面,我就提高和谐社会领导者的公信力作个发言。
一、中华文化之魂在“人和”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人和”是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孔子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政通人和”是中国历朝历代对社会治理状况的最高评价。
“人和”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中人与人和睦相处,以及个人精神与现实的协调。
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绵延千载的丝绸之路,连结亚欧大陆,是一条和平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货物和贸易,传播的是友谊和文化。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漂洋过海,同住在国人民友好相处、和谐相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华文化“人和”思想的厚重价值和独特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社会和谐作为执政的重要纲领,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带来的利益多元复杂、矛盾易发多发等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国家“人和”的基础在社会公信
社会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基础。社会公信度越高,社会和谐的基础就越牢固。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政府公信力强,就能引领和支撑社会公信,保障和促进“人
和”;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中国历史上失信亡国、立信强国的例子并不鲜见。
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绩效,一方面来源于对公众的尊重、诚信和廉洁行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人民有灾有难、有险有乱的时候,党员和干部始终冲在第一线,做人民的主心骨。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中国党和政府视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抗震救灾。许多灾区党员干部在自己丧失亲人的情况下以救别人为先,带领群众抢险救灾。4500多万共产党员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97亿元。2008年底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出台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党领导了全国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有企业带头不解雇员工,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紧急部署抗震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搜救生命、全力保障灾民生活。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前回国,和人民一起抗震救灾。获救的藏族群众说,有党、有政府、有各族兄弟,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候。去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4个国家就国家经济和国家前进方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国人肯定国家前进方向,82%的中国人对国民经济感到满意。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存在着流失和受损的危险。比如,有的地方领导科学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不强,有的地方政策透明度不够;少数公务员不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都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中共十七大明确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党和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并将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三、社会公信的保障在法治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社会公信需要法治来塑造和强化。法制健全并得到严格执行,才能有效规范政府和社会成员的行为,增强人们相互交往与合作的信任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
中国历史上法治传统相对薄弱。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1999年将此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社会在快速变革发展中,能够长期稳定、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法治建设起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中国现在还是一个成长中的法治国家。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亟需提高,法制的执行力亟待增强。我们将坚持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包括新加坡的有益经验,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清明保障社会和谐。
四、社会公信关键在领导者的公信力
领导者是社会的中坚,领导者的公信力示范和引领社会公信。中国有句古话,“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培养选拔人民信得过的执政骨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我们党的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而不是“才”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党的十七大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我们所说的“德”,首先是领导者的政治道德,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政为民、坚守清正廉洁,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才”主要指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我们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贯穿到考察、识别、选用领导者的全过程。
二是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领导者选拔制度。领导者的公信力与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有科举制度,但更多的是“伯乐相马”。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主要依靠领导人和组织部门选人。这套办法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弊病,如选
人视野不够宽、竞争性不强、透明度不高,从而公信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按照这一要求,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力求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民主选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成为我们选拔任用领导者的必经程序,民意调查得到广泛运用。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考察人选的确定,都运用了民主推荐的办法。在十七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过程中,第一次采取民主推荐产生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的预备人选。下一步,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我们将着重提高民主质量,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防止唯票取人。
——公开选人。就是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求,不断增加领导者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于江苏沭阳等地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很快在全国各地推开,考察预告、空缺职位预告等做法也普遍实行。这些年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地方建立了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向社会公开制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竞争选人。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现已成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2003—2008年,全国各级机关共公开选拔干部近3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7000多名;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28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4.5万名。一些地方还探索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选拔方式。中共十七大前,全国有17个省区市300多个乡镇探索试行了党员或党代表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我们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提高选拔质量。
——择优选人。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差额选拔是实现择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已在各地各部门广泛运用,不少地方和单位还试行了差额票决。我们中组部带头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七大以来通过“四差额”选拔局长9名,面向部外公开选拔局长4名、副局长6名。我们正按照十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部署,制定差额选拔干部办法,下一步将在中央机关和地方普遍推行。
三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形成提高领导者公信力的有力杠杆。公众满意度是衡量领导者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提高领导者的公信力,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评估机制,把公众分散的、零碎的意见集中上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处理,形成对民意准确的整体判断。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开始建立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意调查由第三方(国家统计局)独立进行,组织部门不能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调查通过抽样问卷方式开展,8万个样本涵盖各类社会群体。我们把民意调查结果向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反馈,并将4项主要指标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这样做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了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2009年民意调查显示,对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分别比上年提高4.25分和3.51分。我们认识到,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一贯的危机感,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
新加坡在领导者公信力建设方面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中共中央组织部已先后选派1200多名地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到新加坡学习培训,中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干部到新加坡考察学习。“中新论坛”的举办对加深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是有力的推动。我们将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会领导力建设,同时促进中新友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系作者今年4月16日在中国---新加坡“和谐社会与领导力建设”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第二篇:干部考察材料4
干部现实表现情况,男,年月生,傣族,2003年月入党,大专,于2001年调入勐海县机关工作。经过对该同志的工作表现,我们向组织如实汇报该同志主要现实表现是:
一、能自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该同志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该同志调入环保局以来,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由于他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二、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该同志坚持马列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立场坚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廉洁自律,没有出现过不良行为。
三、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几年的环境监察工作中,能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领导交办的工作,提出工 1
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促进环境监察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工作认真,事业心强,业绩突出。该同志在环境保护工和中,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多次被评为州先进个人和工作考核优秀职员。
五、作风严谨,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该同志不论是在上班工作时间,还是八小时以外,均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清正廉洁。
五、不足:工作中需要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全方位加强自身素质。
二0一
二年一月十月
第三篇:援藏干部先进事迹4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4
王宁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宁,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于2012年7月他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驻地海拔2600多米的康定县,挂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协助分管预算及国资工作。他把康定作为第二故乡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的工作生活环境,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迅速融入,积极有为,勇挑重担,以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为康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 “四个康定” 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财政各项工作的上档升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当地干部职工的肯定和认可,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转换角色、融入藏区。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他始终带着对“为什么援藏,怎么援藏,援藏留下什么”的思考开展工作。积极投入群众工作全覆盖,按照要求开展结对认亲、共建共创、爱心帮扶工作;对第二故乡—康定做了全面了解,重点了解康定的经济发展、财政收支情况、财力情况、财政制度建设等方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新岗位的角色转换,适应了现职岗位,融入藏区发展。利用开展群众工作的机会,多次主动下基层调研工作,亲身感受和体会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并尊重藏区风俗习惯,工作中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始终做到尊重第一、团结至上,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用真诚换真情、用真情换真心,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大力争取上级资金。由于他在财政预算岗位上工作多年,财政预算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出于对本职工作热爱和对工作质量的不懈追求,在工作上、学习上始终坚持勤于思考。特别是为了康定争取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工作,在县委常委、副县长任贤明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康定财政收支状况,历年来的转移支付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并到省财政厅汇报存在的问题,得到领导的肯定,2013年争取到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2300多万元,为缓解康定财政困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认真参与编制2013年2014年财政预算。在他援藏的两年期间,正遇康定县财政收入出现下滑态势的两年,这给财政预算编制及支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特别市2013年,康定县可用财力受税收收入影响,收支矛盾特别突出,缺口达1.9亿元,为了顺利编制2013年预算,他与同事一起调研各部门支出结构,到南充的顺庆、高坪、阆中进行了实地学习,回来后按照县委县府要求,重新调整了预算的相关标准,按照轻重缓急以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顺序,完成了2013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同时严格执行二上二下编制程序,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和分类定额系数的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制衡机制,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整体性得到了提高。
开展财务检查,堵塞财务漏洞。接到对全县机关的财务检查任务后,他对县级部门的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对各单位存在的簿弱环节进行分析和掌握,提出了改进办法和建议,为各单位在加强账务设置、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相关部门进行了专业的业务培训。通过检查共清理财政可调控的结余资金达4000多万元,同时也为财政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财政“三化”建设。围绕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以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简称“三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公务卡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等为内容的财政管理 “三化”建设,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积极推进财政所建设,在炉城镇、姑咱镇、金汤乡、新都桥镇、沙德乡建设5个乡镇中心财政所,并组织乡镇财务人员到西南财经大学进行业务培训,满足工作的需要。
稳步推进项目融资。援藏期间,他承担起康定县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部分项目建设融资的具体工作,实现融资2.5亿元,圆满完成领导下达的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财政交流。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两年期间,顺庆区财政局与康定县财政局互派了学习交流工作组,就财政状况,在财政管理、项目申报、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业务工作进行了交流,确定缔结为友好合作单位,主要合作包括
“单位互访、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管理互通、促进合作”五个方面。
真情开展群众全覆盖。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是州委审时度势、科学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治藏安康方略的深化,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实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化,对推动甘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根据县委群工办认亲分配表,他的结对认亲户在时济乡庄上村,共9户,多次深入亲戚家中,全面了解和掌握亲戚家的人口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做到心到、情到、身到,叙真情解难事,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渠道,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积极的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并为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和定期询访制度,与他们成了真正的亲戚、朋友。
两年来,他以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的要求从严要求自己,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始终团结同志,尊重领导,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县党委、政府领导关于从一开始就要毫不放松地抓自身建设的要求,严格遵守康定援藏干部各项制度和纪律要求,认真参加以“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坚决服从局工作安排,严守工作纪律,遵守管理制度,一心扑在了康定的工作上,从未在单位报销过车费、油费、招待费或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做到了“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人”,树立和展示了援藏干部“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团结协作,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2012年、2013年均被考核为优秀。
第四篇:干部教育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
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
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各乡镇(场)党委,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党委、党组、党(总)支部,各人民团体党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鄂组通[2011]46号)、市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十组通[2011]30号)精神,进一步扩大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增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我县广大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现就我县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努力培养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思想、能力和知识保证。
实施这次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十二五”规划和郧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立的目标任务确定培训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特点和培训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部门行业特点开展培训;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着力破解基层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二、培训对象范围
这次行动计划的对象包括: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2215人;学校、医院、科研等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3500人;各村(社区)负责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600人;规模以上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150人。
三、培训内容及目标
根据新时期基层干部的特点和行动计划的要求,培训工作在普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十二五”主题主线,突出抓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以党史党风为重点为的党性教育,以为民爱民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并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需求,研究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实行目标量化考核,2011年培训40%左右、2012年培训剩余的60%左右,确保两年实现全覆盖;培训对象每人参与行动计划所获学时达到160个以上,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培训主题。
四、培训方式方法
主要采取集中轮训的方式。充分利用武当数字化选学城平台,采用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流动课堂、挂职学习、现场考察等方式。在方法上,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情景模拟等,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具体培训安排
县委党校和各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实施此次培训行动计划的主体。在具体培训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纵向培训与职能部门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1、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培训
一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集中培训。其中,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重点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党风党纪等内容举办各类主体班和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主体班时间为30天,专题班时间为5-7天,每年培训350人左右。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培训,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公务员道德规范与修养、依法行政、基层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为3-5天,每年培训750人左右。
二是充分利用武当数字化选学城的资源优势,开展干部网上自主选学。对参加数字化选
学的1600余名干部,要求每人每年最少完成100个学分的学习任务。
三是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为单位,抓好本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日学习。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重点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能力、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术知识等,对本部门本系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分级分批开展大规模轮训工作,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各部门根据系统、行业专业技术要求,采取到高校进修、参观考察、网络自学、集中研讨等形式,为专业技术骨干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年每人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100个学时。
3、村(社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民政局,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建设与民主管理、实用新技能新技术等内容,对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其中,县委组织部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4-5期村(社区)主职干部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培训250人,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在办好专题培训班的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定期组织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学习培训,确保每年每人不少于50个学时。此外,由县委党校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讲师团,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扩宽培训渠道。
4、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委统战部、县经信局,重点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企业发展战略、金融知识、市场营销、企业党建等,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1期规模以上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培训100人,培训时间为5—7天。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7月,开展调查摸底,制订下发《郧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宣传、统战、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经信、文体、农业等相关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将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计划等,于7月31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参训对象摸底登记工作,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台帐。
(二)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根据全县总体实施方案和各相关责任单位具体培训方案安排,有计划地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县委组织部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查、考评、总结和经验推广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总结阶段:2012年12月,对全县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报市委组织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郧县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县宣传、统战、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经信、文体、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行动计划进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
2、加强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党校现有教师的培养,采取业务进修、实地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完善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加强干部培训信息库建设。各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要认真做好干部培训信息登记工作,完善干部培训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信息库。县委组织部将严格执行《郧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把干部参加行动计划所得学分纳入干部培训教育培训档案,与干部评先表优、考核、提拔任用挂钩,确保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县财政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干部参与行动计划的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落实。
3、加强检查督办。领导小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培训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动态性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宣传、统战、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加强分类指导,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全县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第五篇:教育叙事4
以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翻转课堂初探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与“关键数学能力”。[1]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基,已成为当前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时下,正在兴起的翻转课堂本土化创新——微课程教学法,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无疑是破解这一课题2的良策。下面以苏教版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展开初步探索。
一、探索“真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中的“真问题”,一是源于真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是来自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确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理解学习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让“真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问题导向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且梳理出任务之间的进阶关系,使原本难以下手的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使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从而带来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完成同化和顺应。”[2]
比如,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时,让如下几个问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导向,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首先,复式折线统计图是把表示两种不同变化数量的折线,画在同一幅图上。因此,在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必须先解决“在同一幅统计图上,怎样区别两种不同变化数量的折线?”这一问题。结合来自学校五年级男、女生入学以来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统计的真实问题,让学生修改复式折线统计图。
任务一:下面根据统计表中的数量,在统计图上画出两条都是虚线的折线,不看统计表,只看统计图,不能区分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是哪一种变化的数量,请你在统计图上改一改,把这两条折线区别开来。再想一想,除了你在图上的区别两条折线时运用的方法,还有什么其他的区别方法呢?
其次,聚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例”,让“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图例’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成为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向。充分利用任务一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此问题展示探索并回答,而不是凭空泛泛而谈。
任务二:在前面学习“任务一”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找到“图例”,把它圈出来。说一说:“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有何作用?
再次,学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了一些了解后,通过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复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一问题。
任务三:下面左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右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比一比、说一说,“复式”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学生在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折线所表示的数量变化,让“比一比、说一说,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种不同的量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获得数学信息。
任务四:根据上面的“不锈钢和陶瓷保温杯水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中信息,回答: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通过上面系列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层层深入的认识,达成以下三个方面的自主学习目标:运用“图例”直观地表示出两种数量变化的折线;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中,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复式”的含义;3.借助折线,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不同数量的变化与对比情况。
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模块中,以“达成目标”为追求,以“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创设愉快、有意义,又有成就感的课前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 “真问题”的探究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学者Paul Ernest在《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也明确指出:“问题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与解决,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围绕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展开探索,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铺平道路、夯实基础。
二、开发“资源包”,助力广泛学习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结构,即把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外颠覆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学生课外学习知识过程中,除了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外,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提供配套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帮助学生获得良好自主学习的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形成“资源包”,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自主学习需求,在丰富的学习“资源包”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帮助,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深入理解。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本土化创新——微课程教学法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微课程教学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拓宽学生广泛学习的渠道,提供学生进阶学习的支持,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优质的学习资源,向数学的本质进阶,向学习的深处进发,从而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主动、全面、深入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