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心好事
把政府的“好心”办成群众满意的“好事”
--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
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华货的广外街道王文敏大妈跟熟人唠了起来:“往年冬天家里冷,待不了,都是挤到儿女家过年。今年上面帮咱把老房子改造了,家里暧和了,楼道亮堂了,我把儿女都叫来,在咱当爹妈的家里过年才是正理儿......”
王大妈津津乐道的就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北京市中心城区有近6000万平方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建设的老楼房,保暖、抗震、水电管线等性能较差,居民们自称是“国际化大都市中被遗忘的角落”。北京时间计划从2012年到2015年,对这些老楼进行综合整治,让居住其中的400万居民生活得更舒适。这是“天大的好事”,但也是“天大的难事”,难就难在工程复杂、涉及面广、群众个性化需求多。
怎么才能把市政府的惠民实事办成基层群众满意的好事?广外街道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一重大民生项目上建组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集中攻坚。他们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上建立11个联合党支部,成员包括市区选派党员、街道社区干部、项目党员经理以及所在小区德高望重的居民党员等,以党建工作引领和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由“政府要干”变为“百姓要干”。惠民工程不能政府一厢情愿地搞,必须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启动之初,很多居民不理解,觉得这是政府“闲得慌”。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挨家挨户宣传改造后的好处,展示效果图打动人心,发放调查表征求意见,解读具体政策消除困惑,动员群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无数次点对点解释、面对面交流,综合整治工程终于取得群众支持,由“政府要干”变成“百姓要干”。小红庙2号楼75岁的王凤岐老人身有残疾,表示不想参加改造工程,担心施工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联合党支部成员十几次入户宣传,陪着老人实地参观改造好的老楼,承诺尽量把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最终老人同意施工,完工后感到非常满意。
由“各方利益诉求”变为“共同利益追求”。综合整治工程中,产权单位、施工管理、物业公司以及居民各有各的利益诉求,都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对此,联合党支部创立《民情日记》,成立“民情传递队”,设立党员“和事佬”,按照“一户一策”原则走访接访,深入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按照工程本身、工程以外和工程后续三种情形,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拆违、搬迁等问题,通过联席会、现场会、恳谈会等形式,召集各方代表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反复公开协商辩论,以保证居民群众利益为前提,寻求各方利益最佳交汇点,最终将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第一联合党支部《民情日记》记录下这样一段场景:“7月11日,施工队对小红庙7号楼南侧管道改造时,一位居民前来阻止,说污水井对着自家窗户口臭味太大,换了管也不行。接到反映后,联合党支部派人现场协调,将污水井向西南方向挪了2米,原污水井废弃填实,施工继续进行”。
由“各干各的”变为“协同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条条块块、方方面面的“正能量”。联合党支部整合选派干部职能优势、个人专长和街道社区干部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通过支部成员定期分商、同步规划、协调推进等方式,一改以往小区施工“单打一”的习惯,能同步干的决不单干,能一次干完的决不干两次,先后帮助群众解决楼顶漏雨、楼道节能灯损坏、楼前无障碍设施破损等工程以外的问题300余个。杨志强是北京市住建委选派的调研员,作为第二联合党支部书记,他带支部成员每周最少抽两天时间,研究工程进度一次,深入现场办公一次,安全督导检查一次。针对非工程项目但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楼上下水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咨询市、区相关部门,将其纳入节能保温改造项目,解决了困扰百姓生活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小区居民送来锦旗:“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解忧情深似海。”
点评:广外街道借鉴北京奥运会以来形成的党组织联动共建机制,在综合整治项目上建立联合党支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政府为民的“好心”真正办成了群众满意的“好事”。这启示我们:只要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多为群众着想,多与群众商量,多争取群众的理解,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就会领情,就会支持,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密切、更融洽、更和谐。
第二篇:如何写好心赏作业
如何写好心赏作业
(二)透过作业看真相
文:文月点评:郑委
通过近一段时期的辅导,内心越来越平和从容。同时更加深深的感恩郑委老师,感恩我的学员,感恩给我提问的家长,感恩一路陪伴的同修。因为他们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很多局限,思想当中很多桎梏的东西,让我学会了用心不用脑。(郑委老师:现在的文月老师一定能体会到我在指导师培训时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指导家长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不要有为师之念”,当指导师用你的生命去感受学员生命的时候,当指导师用心去体会学员的感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接受你指导的学员都是来引领自己内观的佛,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体会人生乃至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感恩学员是做指导师一生的功课更是评价一个指导师好坏的永恒标准。)
今天我通过心赏作业和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改变观念多么重要,而我们学习了很长时间,可能观念真的没有改变过来。(郑委老师:说得好!作为学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观念,所有的作业和指导都是最终为了让学员改变观念的,很多学员总会说“我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却不知,改变观念其实很不容易,说观念改变可能只是“逻辑上明白了道理”,只有当事情发生、困难出现和问题拦路的时候才能检验的出来你所学习的“知识”是否成为了“智慧”,你的观念是否真的改变了。改变观念不是增加知识的过程,而是滋长智慧的过程,智慧的滋长绝不会脱离“体验”,因为有体验才会有经验,有经验才会有智慧,因此,没有体验的经验可能都只是知识而已,知识是属于社会的,智慧是属于个人的!“有知识”不代表你的观念改变,“能做到”才说明你的观念真的改变了!)
我们的心赏作业是“具体行为+结果+我的感受”,(郑委老师:心赏模式=具体的行为描述+行为的具体结果+自己的谢意和爱意,其中自己的谢意和爱意可以不表达在文字上,最好的方式是让别人在听你的心赏或看你的心赏作业时,对方能自己感受到。这其中有非常关键一点:内心中不能有要求和期望,如果你内心充满着要求和期望,你的心赏作业就是“虚伪”的,那是“打着心赏的旗号在要求着对方”。)不要做人格评价。我看到太多的作业,家长给孩子写具体的行为时直接就上升到人格评价。我举几个例子(大都是学员的作业,因为能够让我说的更加清楚,所以用学员的作业点评,请大家谅解)。
1、亲爱的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回来的晚,你还是能够坚持到爸爸回来才吃饭,妈妈发现你原来这么尊敬爸爸。
这个是否可以改成这样的:亲爱的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回来的晚,你已经饿了。我们一致坚持等到爸爸回来才吃饭,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感觉真是温馨呀!妈妈感谢你的等待。
这里面涉及到人格评价是“尊重”。卢梭曾经说过:“为了防止邪恶的产生,不可急于为善,因为只有在理性开启的时候,才能认识到善恶。先让他的基本性格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不要对他有任何束缚,以对他的整体人格有一个更好地了解。”我们对孩子就是这样,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我们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要急于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教育成一个完美的人。我们就事论事,不要直接上升到人格评价,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发自内心的这个行为。(郑委老师:千万不要心赏孩子的人品和人格,一定要学会心赏孩子具体的行为和具体行为的结果。)
2、亲爱的女儿,上学路上发现你落东西了。你立即跑回家去拿,还不忘记给妈妈钥匙,你做事果断而又不乏细心。
通过一件事情就充分上升到人格评价“果断细心”,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我下次如果做不到这样的时候,妈妈是不是就认为我不果断,不细心呢?当她做不到,她就会对自己怀疑,她就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就让我们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郑委老师:说得好!)所以能够改成:
亲爱的女儿,上学路上发现你落东西了。你立即跑回家去拿,还不忘记给妈妈钥匙,你体验到了“错误是宝贝,只要改了的错误就是真宝贝。”妈妈祝福你找到一个真宝贝。
3、亲爱的孩子,你上课回来。马上把羽毛球拍挂好,做到了“东西归原处”。这是一个好行为,只要坚持反复做,好行为就成为好习惯,妈妈相信你一定行。
这是典型的说教,有可能孩子平常没有养成“东西归原处”的习惯。(郑委老师:我们一再强调,心赏作业不是为了让别人的进步的,尽管它是让别人上进的前提,心赏作业是为了让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珍珠般的心的,如果在写心赏作业的时候,内心是有要求的,那你写出来的不是心赏,而是彻头彻尾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隐秘”的,说白了是虚伪的!我们写心赏作业刚开始一定会有“虚伪”的过程,这是必经之路,让大家坚持写心赏作业90天甚至更长就是为了让自己通过这个重复的行为内观自己,让内心逐步美好起来,脱掉“虚伪”的外套。)所以给孩子写了这么一个心赏。我们平常总是流于说教,我们也许从小就教导孩子“东西归原处”,孩子的耳朵都磨出茧子了,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我们不妨幽默一点,别把生活搞的这么负责。是不是可以这样改:
亲爱的孩子,你上课回来,马上把羽毛球拍挂好,让羽毛球拍回到自己的家,真好!妈妈替羽毛球拍高兴呀。
生活需要幽默,沉重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对你讲的道理很反感。事实上我们讲的道理都非常好,可是没有轻松幽默的生活,没有深刻的体验生活,很多时候那只是我们的道理,不能形成他内心中的思想框架。
4、孩子,下午本来妈妈和你约好了5点30分去同学家接你回来,结果忘记了时间。后来还是你打电话提醒妈妈,看来你的时间观念比妈妈还强,妈妈要向你学习。
“看来你的时间观念比妈妈还强”这句话透露出妈妈们的时间观念挺强的。可是在这件事情当中,你明明忘记了,怎么能说时间观念强呢?而且同样的问题,孩子这次做到了,妈妈肯定我时间观念强,下次我做不到,妈妈是不是就不肯定了呢?所以时间观念也是一个人格评价。不妨改成:
孩子,下午本来妈妈和你约好了5点30分去同学家接你,可是竟然忘记了。还是你打电话提醒妈妈,妈妈郑重的给你道歉,对不起,妈妈今后尽量说到做到。谢谢你今天让妈妈找到一个大宝贝。
5、孩子,今天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做该做的事情,安排的都很合理,一天都很顺
利。
这个心赏透露出妈妈不喜欢孩子玩,我们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其实孩子的玩就是学,在玩中学是最好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去实践,孩子在玩中感受到快乐(就是玩电脑他们也很快乐),学会小伙伴之间如何相处,学会如何处理挫折和失败,这比学更重要。家长注重习,孩子就愿意学。家长只盯学,孩子就厌学。所以我们家长排斥孩子玩,这是对生命最大的蔑视。因为我们不会玩,所以我们没有爱的能力,没有感受到幸福的感觉,一门心思的功利化的教育孩子。孩子最终一定会逆反你错误的教育方式,他会用你特别难受的玩,让我们学会如何玩,如何真正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我们家长不会玩,所以孩子也不会在生活中玩,只能到网上玩找快乐。所以孩子爱上网,家长是罪魁祸首呀。
所以这个心赏是不是可以改成这样的:
孩子,今天看到你玩的这么开心,这么愉悦,妈妈都受到感染,妈妈也很开心。
我举了几个例子,我们在写心赏的时候会经常写到人格评价。这样写的问题主要是这几方面:
第一、孩子会感觉我今天做到了,下次做不到,我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第二、我们人格评价习惯了,当我们和家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通常是那件事情背后的人格评价让我们伤心不已,最后发生激烈的矛盾,缘于我们对对方的人格评价。例如:老公没有打扫卫生,小事积多了,就会想“他怎么这么不理解我,不关心我”。
第三、我们每天会产生无数的起心动念,如果念头对,心就清净,如果念头不对,我们就会自怨自艾,伤心痛苦。所以每天缠绕我们,束缚我们的都是那些我们一直认为的起心动念。比如“老公怎么这么自私,孩子就这么不听话。”这些起心动念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样把我们困在其中,无法自拔,有时明明知道,可是就做不到。我们经常会作茧自缚呀,痛苦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自己,而我们通常还把矛头对准别人。
第四、我们因为有人格评价,所以我们就有大量的认为和应该。我认为孩子应该爱学习,我认为孩子就应该懂事,我认为老公就应该关心我,而正是这些认为和应该让我们出了一件事情就痛苦,没有真正的学会真爱。认为就是用脑,而支持帮助悦纳心赏信任就是用心。所以郑老师说用心别用脑。
这是我在指导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不一定正确,和大家分享。指导别人就是指导自己做人的过程,因为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逐渐破除了思想当中很多根深蒂固的桎梏,那些思想曾经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缠绕的我无法透气。通常我们不会发现,而只有在写作业中才能逐步看到我们思想当中的真相,真相就是支持帮助悦纳心赏信任,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己。(郑委老师:祝贺文月老师通过指导学员,自己的人生感悟又上了一个层次,止于至善的道路上并不孤单,有我,有我们相伴。)
第三篇:名人好事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多种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罗瑞卿由于多年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军神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共和国元帅。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
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1915年12月,刘伯承在四川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率领部队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了重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没有用一点麻醉药。手术开始,刘伯承手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吭一声,手术顺利地完成了。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地说:“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
朱德-从教育救国到从军
朱德元帅,1886年2月1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几个小时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张衡制造地动仪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
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鲁迅先生与电影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后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绝他的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后来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件事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曹操的这一面。有一次他的座骑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曹操好兵法,著有几十万字的兵书。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李政道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43年于江西联合中学毕业,就读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1946年 赴美留学,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奖,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是安徽省合肥人,1945年赴美,1948年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他们早已入了美籍,但当消息传来,中国人无不引以为骄傲。杨振宁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致辞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
被誉为核物理女皇、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1912.5.21~1997.2.16)是世界公认的最杰的女性物理学家。她的用功是有名的。上学的时候,功课做不完,题目想不出是不上床睡觉的。她在中央大学毕业时以总分86.3分,冠全校之首的优异成绩毕业。大学时代的吴健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央大学的莘莘学子们愤怒了,纷纷涌向行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公推吴健雄作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极有心计,讲究策略,精心选择游行路线和时间。为要求政府抗战,率同学到总统府大院静坐,顶风冒雪,直到深夜。与吴健雄相交很深的田蕴兰教授回忆她时说:“吴健雄在各方面的表现,更甚于西方的居里夫人。她不只敬业,她在管理、领导上展现的才能,提倡两性平权的见识,令人如沐春风的处世风格,教人折服。她对当代后世的影响,也必然凌驾居里夫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四篇:一件好事
一件好事
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一辈子做好事就难了。而这一辈子做好事,还是要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叮放学铃响了,我快乐地走出学校。乘上中巴,找了一个苇子舒舒服服的坐了下来。但是,一位老奶奶也上来了。她年过花甲,头发像雪一样白,脸上的皱纹仿佛见证了她的过去岁月,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由于车上的座位已经坐满了,老奶奶只好吃力地站着。我本想立刻站起来让座,但又一想: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啊!我还有好几站才到家呢!到底要不要站起来呢?可是老师有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尊敬老人的少先队员
正当我的思想激烈斗争时,我突然看见了脖子上的红领巾,它是那么鲜艳,像一团红色的火,照亮了我的内心。你是否该这样做?你还是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吗?这些话,羞得我面红耳赤。我毅然站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快来坐吧!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小囡!是啊,真不愧是一个少先队员!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温暖。
下车后,我惊奇的发现:天,是那么的蓝;花,是那么的美;阳光,是那么的温暖;红领巾,是那么的鲜艳
第五篇:做好人好事
帮助他人
世上有很多人需要帮助,也有很多人会帮助你,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多一份感激与快乐!
记得有一天,外面风很大,我拎着垃圾袋下楼扔垃圾,在楼下发现了一件衣服,上面有车辆压过的痕迹。“是谁这么不自觉!”我有点愤愤不平,便把衣服捡起来,仔细观察,我估计这衣服可能是被风吹掉下的,肯定是楼上的住户。既然我找到了,就应该把衣服还回去,但我不知道是谁家的,只好一家一家找了。我抬头向上看,只见102、302、503和701的阳台上晾着衣服,便先来到1楼按了102室的门铃,“有什么事吗?”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问,我举着衣服说:“请问这是你们家的衣服吗?”她端详了一下说:“不是我家的衣服。”“哦,对不起,打扰您了。”
这时候我觉得挨家挨户问不太好,也很慢,能不能缩小范围呢?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件衣服,这是件蓝色的衬衫,上面有个卡通奥特曼,这一定是男孩子的衣服。302室的男孩上初中,个子也比较高,不是他的。503室的男孩比较胖,估计也不是他的。701室的男孩比较顽皮,平时喜欢玩奥特曼的玩具,一定是他,我直奔七楼,“叮咚、叮咚”,一位阿姨开了门:“小朋友有什么事吗?”我把衣服递到她面前问:“请问这是你家孩子的衣服吗?”她一看立即认了出来:“是啊,我找好久了。”“我在楼下捡到的,好象被车压过了,有点脏,还要再洗一洗,再见!”我说完就下楼了,只听见阿姨在后面喊:“谢谢你,吃几块糖再走吧!”
帮助他人,自己就会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