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土地利用十一五规划(摘要)
文章标题:县土地利用十一五规划(摘要)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土地宏观控制,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佳原则;从全县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干线的优势,在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果特色农产品和蛋、禽、肉类的生产,加强基地建设,积极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风景林,进一步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确保城镇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建立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努力搞好原有建设用地的整治与深度开发,进一步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适度调整用地结构。
至2010年,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1465.9038公顷,主要用于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玻璃工业园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推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消灭“空心村”,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加,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
根据全县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投入能力,为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步伐,确定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总体目标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增加其它农用地面积83.61公顷,增加建设用地90.70公顷。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尽量满足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和工业园用地需要,确保水利、交通建设发展用地。
(二)细化用地类型和产权权利,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扩大有偿使用比例。
(三)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四)强化土地利用分区,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合理调配土地资源。
(1)耕地总面积达到33475.05公顷,其中规划内增加耕地781.9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8418.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6486.7公顷(含复种)。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358.2公顷。其中城镇用地规划154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648.2127公顷;农村居民点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工矿用地874.91公顷,规划期间增加261.75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向现代化城镇与工业区方向发展。
(3)交通用地面积达到1936.43公顷,其中新增交通用地473.75公顷,主要保证重点道路工程建设,达到道路网络完善,交通便捷。
(4)进一步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2108.86公顷,其中规划期间增加45.23公顷。
(5)园地面积达到6300.0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其中果园6059.88公顷,药材等其他园地240.12公顷,力求扩大药材种植规模,使药材种植生产成为江西省的最大药材生产基地。
(6)改造与加固原有山塘和水库,积极兴修蓄水工程,水面面积达到7264.94公顷,规划期间增加793.73公顷,养殖水面达到3936.68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
(7)林地用地面积减至58749.61公顷左右,规划期间减少2374.8公顷,主要用于果业生产和兴修蓄水工程等。
(五)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10年,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339.1公顷,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385.75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45.72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11.38公顷,共计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
四、重点工程
2006——2010年,我县整理耕地4530.03公顷,总投资约0.8亿元,整理完成后,可净增耕地599.99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全部申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至2006年,完成界埠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000公顷,预计投资2125万元,净增耕地135.3公顷。
2006年至2007年,完成大洋洲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530.03公顷,预计投资2573.65万元,净增耕地207.09公顷。
2007年至2008年,完成溧江
第二篇: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文章标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为了推动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___,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控制人口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为___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调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为___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发展思路
1、拓展人口计生管理职能,实现人口综合调控。人口和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在充分发挥人口和计生管理职能的同时,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全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人口的综合调控,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任务的完成。
2、落实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不但要落实人口的生育政策,而且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加大对计划外超生的处罚力度。全面落实好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增加奖励经费的投入,使计划生育的各项激励机制真正在育龄群众中有吸引力。
3、以人为本,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全方位开展计划生育负责服务,为育龄群众释解生理和心理上的难题。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搞好“关爱女孩”行动。坚持实施婴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工程,全面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
4、健全机制,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目前,我县在人口问题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特别是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这将成为我县今后长期要综合治理的一项工作,因此,要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整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健全制度,明查暗访,案件举报有奖,确保我县人口安全。
5、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首先,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坚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协议书;其次,对下岗职工仍然由原单位管理,改制企业职工由接管企业法人代表管理,破产和倒闭企业职工实行“双向管理”;再次,对流入育龄人员按现居住地行政区域管理。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
1、人口指标
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2.2065万人之内(不包括机械变动人数)。计划生育率95以上,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100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
2、基础设施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投资1500万元建设改造七琴镇中心乡所计生服务大楼,沂江乡计生服务大楼,荷浦乡计生服务大楼。在河西片选择一个计划生育中心乡所。改造其他9个乡所的服务大楼。
“十一五”期间全县135个行政村的计划生育服务室都要有二间工作用房,满足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需添置如下设备:恒温培养箱、输卵管通液仪、血凝自动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带暗视野显微镜、微型计算机及打印机、宫腔镜、彩超、麻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自动分析仪、心电图机、X光机、臭氧消毒机等。中心乡所需添置如下设备:阴道镜、乳腺诊断仪、宫腔镜、彩超、麻醉机、双目显微镜、万能手术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自动分析仪、血凝自动分析仪、心电图机、X光机、臭氧消毒机、离心机、优生检测仪、无影灯、恒温培养箱、输卵管通液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带暗视野显微镜等。一般乡所需添置如下设备:阴道镜、乳腺诊断仪、离心机、优生检测仪。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按照上级的要求,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需要专职化验员、药师、男性保健医师、麻醉师各一名,内、外科医生等。每个乡镇计生办应配备6人以上,要保持技术人员3人以上,其中要有1名以上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技术人员。135个村委会应配备年龄在40岁以下,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女性计生专干。
“十一五”期间,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每个股室均应配备一台微机,全部上宽带网、政务网。县计生委要建立一个计划生育网
站。各乡镇计生办要与县计生委联网,并全部接通政务网。
3、管理目标: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落实“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
第三篇: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 录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编辑本段]
规划相关
“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它为我国2006年-2010年这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严格来说,从“规划”的意义方面,它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编辑本段]
发展与演变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
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回顾。(PPT)我们要回顾过去五年当中,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回顾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回顾过去五年当中,我们的计划完成情况。
翻开教材,P8第一段: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里的“不平凡”涵义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淬不及防地重大)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行动力,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指挥,还有媒体的透明度等等)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中国应对这一系列地事件当中,是沉着从容,同时中国前进的脚步并未受到阻挡。)
同时,在这五年当中,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奥会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回想一下,仿佛就在昨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当时是在天津读研究生,所以地理上的优势,我是凑了北京奥运会的热闹,当时亲自去鸟巢里看了比赛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当时的阅兵典礼,别说男孩子们群情激昂,就连女生们都看得是心潮澎湃。)、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惠民工程系列)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十一五”规划成绩斐然。“十一五”规划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再开始讲之前,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开始第一个“回顾”,回顾从1953年开始的前十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
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前十个“五年计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和讯新闻网” 专栏:国家脚印)。接下来,我们认真地回顾“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前面已经明确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重点看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上,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得较好,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明显提高。最突出的表现是:
一、人均GDP增幅高于预期。(PPT)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读者为中心,以创办体育大学和创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一流的体育特色图书馆为目标,从长远的、宏观战略上考虑,制定本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馆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图书馆对内、外墙进行了翻修,正面外墙贴上了色彩明快的釉面砖,内墙也用白色乳漆重新粉刷,显得宽敞明亮;同时更换了破旧的门墙,换上了崭新的窗帘。图书馆老化的电线也全部更换,照明系统重新布设。经过一系列的翻新改造,图书馆的面貌大大改观,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借阅环境。
2、硬件设施大大改善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图书馆现代化方面的投入。2002年底,总投资达到80万元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动工,2003年初建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60台高性能的多媒体电脑,以及投影机、视频展台、DVD机、控制中心等设备,可以为读者提供上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服务。电子阅览室开放2年多以来,深受读者们欢迎。与此同时,图书馆升级了服务器,添置了新复印机和多台工作电脑,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设备状况。
3、藏书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为了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近年来,图书馆狠抓藏书建设。据统计,2001年至今,图书馆共采购图书13万多册。其中体育类中外文图书、报刊的收藏量华南地区最多、最全,省内高校、国内体育馆校以及港澳台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有读者前来我院查找、利用文献资源。
4、开拓文献资源采购业务
本馆执行国家政策和学院规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文献资源的招标工作,使文献资源的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使本馆文献采购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5、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图书馆在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坚持考勤制度,使图书馆成为全学院考勤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党务、行政、业务、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编制了《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章遁。
6、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多年来,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多方面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周开放时间达到81小时,中午、周六、周日部分室(部)正常开放;其次,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通过访问网站,在家中也可以检索图书馆的藏书资料,进行借书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操作,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对图书馆的工作提交意见或建议。此外,图书馆还调整了借书权限,使读者的借书范围更广,借阅权限更大。通过购买数据库和加入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10多种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下载服务,深受读者欢迎。
7、科研成果丰富
贯彻“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的方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员工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据统计,“十五”期间,图书馆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四项,院级科研课题30多项,编撰出版书籍数册,在各类型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20多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获奖和交流的论文达30余篇。
(二)不足与问题
1、“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观念未完全落实。个别工作人员对读者的服务态度有时不够友好,未能切身处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爱岗敬业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串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3、服务方式和范围未能完全满足读者要求。服务方式和范围还主要停留在阅览和借还书阶段,参考咨询工作虽已开展起来,深层次的服务还需继续加大、加强力度。
4、办馆条件严重不足。
(1)馆舍面积仅为3150平方米,以2004-2005学在校学生4842人计算,生均仅0.65平方米。
(2)阅览座位仅为350个,按座位数与学生之比为1:4计算,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为1200个。
(3)电脑设备不足。电子阅览室仅有60个机位,经常出现读者排队上机现象;图书馆有近半的工作人员还没配备电脑,有些日常工作无法开展;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不足。
5、电子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
三、机遇和挑战
踏入新的五年,图书馆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学院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迎接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为了实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测评指标达到优良标准,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在可见的将来,建筑面积20552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将拔地而起,新图书馆实行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借阅环境,更多元化的服务。此外,学院提出要在2015年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这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学院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从管理、藏书、服务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图书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图书馆的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我院的教学、科研和训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藏书建设、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素质,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学院创办“广东体育大学”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办馆条件,充实馆藏资料,优化藏书结构,加强现代化建设,为我院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资源保障,为我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提供应有保障。
发展目标:我院图书馆在2008年之前应建设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新馆,并配备先进设施;馆藏纸质文献总量将达到50万册以上(电子图书约10万册),馆藏资料满足我院各专业、各学科用书的需要;电子阅览室机位达到100个以上,公共检索机位20个以上;建立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平台,建设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体育专家数据库,提供电子图书、全文期刊和各类特色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六、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学院新图书馆将于2006年5月动工兴建,新图书馆要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功能需要”、“技术领先”和“以人文本”的三项原则。“功能需要”是指能够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各种功能的要求;“技术领先”是指能够收藏和利用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给读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新馆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0552M2,阅览座位1300多个。新馆在功能设计上采用藏、借、阅、检、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品位与风格,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采用灵活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图书馆。其总体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为:
1、新图书馆大楼的建设要按“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按照一流的标准去规划设计,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
2、新图书馆要建成学院的文献服务和信息网络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研究条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3、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既要满足藏书的需要,又要满足服务的需要,同时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还要满足网络文献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学术报告、展览宣传、读者休息等多功能的需要,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
4、新图书馆建筑要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运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空间。满足藏、阅、借、检、研一体和空间布局灵活使用的要求。
5、新馆大楼整体设计理念是:开放式、多功能、人文化。要突出文化品味,注重智能设计,节约资源,健康环保,将新图书馆建设成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文化气息,既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使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既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又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要求,造型美观,匠心独具,与整个校园风格协调一致的图书馆。
6、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设计以人为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力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努力营造求知、创新、高雅、自由的学术氛围,使之能吸引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满足个性化服务。
7、具备外向型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品味,以适应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需求。
8、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应有灵活性和发展余地,新图书馆要参考智能大厦得的综合布线要求来设计建筑,要具有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能力。
(二)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为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做好文献资源服务,制订并逐步完善采访工作细则,全面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在现在33万册馆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2006年要达到纸质图书37万册,2008评估前达到纸质图书42万余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的规模。争取2009年馆藏图书馆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2010年达到60万册,与学校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相适应。报刊订购将达到1000种的规模,并根据学院学科建设的需要,注意核心期刊和重点期刊的订购。并注重奥科会、全科会等一系列的体育论文集的收藏,拟成立体育特色的特藏库。
其间,需要在全校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并完善藏书体系,加强体育类和相关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数据库的订购工作,使之形成更显著的我院藏书特色。
(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新馆将采用全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稳定、高效、使用方便为目标。在硬件设施方面,采用国际名牌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配置高性能、大容量的存贮设备,满足电子图书、随书光盘、论文提交和其它特色数据库的存储要求;新图书馆大楼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速、完善的网络信息接入点,同时具有语音广播、消防监控、闭路电视监控功能。在软件方面,鉴于目前使用的SULCMIS III在功能、稳定性方面存在缺陷,新馆将考虑采用更成熟、更先进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网络图书馆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和下载服务;同时,购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报刊数据库、体育咨讯网;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博硕士生论文数据库、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院内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专家数据库,以及各体育大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的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方面,在购买10万册电子图书的基础上,以后每年将新增1—2万册。
(四)图书馆管理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各系、部选派相应学科的教授建立联系;成立广州体育学院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协调机构,负责各学科文献资源以及数据库建设的咨询、规划和监督工作。
采用先进的全面办公自动化系统,降低办公成本,增强各种事务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水平。
(五)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敬业爱岗的自觉性,挖掘全体馆员的潜力,充分提高馆员积极性、创造性和服务热情,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做图书馆人的自豪感。
通过岗位聘任和业务培训,进行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合理分工;通过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改善图书馆的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使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数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六)图书馆服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指导思想,全面更新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做好图书馆基本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设立咨询台,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主动承担教师所主持的各级别课题所需要查找的文献资料,提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情报,实行定题跟踪服务,为学院的教师从事高水平课题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学院的科研建设做贡献。加快图书馆网页建设,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导航,实现快速获取资源功能;在图书馆网页开辟“新书通报”、“新书点评”和“读者荐书”栏目,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
以新生培训,文献检索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七、主要措施
(一)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图书馆的事业的建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保障的重要部门,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努力改善办馆条件,争取在2007年建成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借阅环境。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2010年预计图书馆藏达到60万册,希望财务部门作好经费计划,保障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
(三)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
图书馆计划将进行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购进电子图书等都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还有目前图书相匹配的光盘也需要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达到图书与光盘同时能与读者见面,更好地使文献资源得到利用。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读者借还书处需采用双显示系统,更好地方便读者。
(四)强化管理,提高办馆水平。
在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制度,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继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其它制度。
(五)提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六)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业务发展。
人才是办馆之本。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