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3月机考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高原系由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和(C)相间组成。
A.冰川B.永久积雪C.平原D.湖泊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B)。
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土地垦殖率主要取决耕地面积在(A)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己利用土地面积 4 土地供给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A)。
A.质量B.范围C.权利D.性质一般上、下级渠道最好是(A)。
A.垂直相交B.水平相交C.立体相交D.任意相交斗沟是(A)渠道。
A.排水B.配水C.节水D.输水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B)、断面法和系数法。
A.目视法B.等高线法C.模型法D.回归预测法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C)。
A.城镇群B.城镇带C.城镇集合D.城镇区域我国划定的基本农田分为(B)。
A.一级B.一、二级C.一、二、三级D.不分级下列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属于土地整理对象(C)。
A.砖瓦窑B.滩涂C.低产农田D.尾矿通过制定(A)政策,可以控制城市中心的继续膨胀。
A.较高的地价B.较低的地价C.严格的计划生育D.严格的土地交易 12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体现出土地具有(A)。
A.养育功能B.承载功能C.仓储功能D.景观功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D)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地方人民政府D.国务院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A.必须确保B.应当确保C.没有严格要求确保D.没必要确保土地利用规划不是时点行为,而是(C)。
A.法律行为B.技术行为C.时期过程D.技术过程
第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
低于耕地的……B
A75%B80%C85%D90%根据屠能农业区位论,离城镇 最远圈层是……A
A放牧圈B自由农作圈C 林业圈 D草田轮作圈下面地类中,属于未利用土地的是……D
A望天田B迹地C水面D滩涂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时,垦殖率的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的(C)分析。
A土地利用动态
C土地利用程度B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D土地利用效益煤矿塌陷地复垦是一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需一定资金投入,这笔资金应由(B)
支付。
A土地复垦者B煤矿开采者C地方政府D国家投入
二、不定项选择题规划期间,可能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有(ABC)。
A.土地复垦B.土地整理C.土地开发D.土地整治(B D)农田水利工程不影响田块大小。
A.农渠B.毛渠C.农沟D.毛沟(C D)属于土地开发对象。
A.插花耕地B.采煤沉陷地C.滩涂D.荒草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ABC)分配。
A.数量B.质量C.区位D.平面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常用的分区方法有(A B D)。
A.综合分析法B.主导因素法C.平面图法D.聚类法
三、判断题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 的要求,村委会负责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27 在风害地区,应使田块的长边平行于主风向。╳28 土地利用结构是主观存在的,关键在于结构是否合理。╳ 2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率等于已利用土地面积与总土地而积之比。√
第二篇:土地利用与规划原理与方法(范文模版)
1.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活动过程。
2.衡量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是经济、生态、社会。
3.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
4.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对土地在产业部门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各类土地的结构与布局问题,而不涉及土地利用的具体方式、方法,它仅仅是实施土地利用的相关措施。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土地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运筹协调,合理安排的长期性战略计划。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与特点:1)总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 4)宏观指导性 5)政策性 6)综合性 7)动态性
8.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为便于对土地利用实行分级管理,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全国、省(市、区)、地(市)、县、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
(二)确定各类农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三)确定规划区域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交通、矿工企业、水利工程、旅游、特殊用地等的规模和布局。
(四)提出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规划。
(五)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六)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七)因地制宜的开展专项规划工作。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方法:1)现有资料分析与实地勘测相结合,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部门、单位土地规划相结合,3)土地的数量分配与空间配置相结合,4)坚持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工作方法。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普遍采用的模式有总体蓝图模式、指控控制模式、土地利用分区控制模式。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一)图件成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土地适宜性评价图。
(二)文字报告成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3)专题研究报告4)总结报告。
(三)附表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2)耕地规划平衡表。3)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明细表。4)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5)土地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6)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7)乡(镇)规划前后各类用地面积表。
1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质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方面所做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源潜力及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1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数量、质量、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及其潜力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述。
1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1)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2)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3)发展过程地域对比法。4)同类地域横向对比法。5)不同地域横向对比法。6)不同级别地域对比法。7)多维灰色评估模型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的应用。
16.1)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农业用地率=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5)粮食作物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占耕地面积×100% 6)建设用地占地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交通用地面积)×100% 7)载畜量=放养各种畜生总头数/放牧草原面积 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容许载畜量 8)水面利用率=以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9)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 10)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
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2、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单宜性和土地多宜性评价两种。
3、土地生产力潜力的概念
土地生产力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一定区域内的土地针对某种用途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
4、土地生产力潜力的影响因素:(1)人类难控制因素(2)人类可控制因素
5、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一定区域、一定规划期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行的预测。
6、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是从规划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条件入手,分析研究规划期内各类用地的需求量,寻求解决规划地区人地矛盾的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步骤、方法和途径,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7、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1)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2)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8、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衡量城市化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主要指标法描述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常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人口比例指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土地利用指标是指非城市用地转为城市用地的比例。
复合指标法是采用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四方面指标,即:(1)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2)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3)城市建成区的大小;(4)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
9、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土地的综合属性,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特点、潜力、利用方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原理,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分区,揭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1)土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土地质量的相对一致性原则(2)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相对一致性原则(3)土地利用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4)综合效益最佳原则(5)保持某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原则
土地利用分区的依据:(1)土地利用方式的区域差异性(2)土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3)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性(4)土地生产效益的区域差异性(5)区域内有关区划、规划是分区的参考依据
11、土地利用分区的程序:(1)准备工作(2)分区划线(3)对用地分区与规划用地指标的初步结果相互对照和修正(4)拟定各用地地区的土地利用原则和管制规划(5)用地区的核实(6)各类用地区面积量算与汇总
12、土地利用战略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所做的总体的、长期的宏观决策,是远景的、宏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蓝图。
1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的和任务,依据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基础工作,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具体确定和调整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
14、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1)编图资料的选取与分析(2)上图内容(3)编图方法(4)土地利用现状图各要素的表示方法(5)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面设计
15、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2)土地利用分区图的编制(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的编制
16、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度、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
17、居民点布局的原则:(1)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2)城市经济密切配合,实行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4)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5)生态环境的原则
18、居民点布局形成(1)卫星式布局(2)条带式布局(3)块状式布局(4)自由式布局
19、居民点性质的依据:(1)区域地理条件(2)居民点的资源条件(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居民点的历史条件(5)居民点的现状(6)居民点的物质要素
20、居民点性质确定的方法:(1)产值与构成(2)劳动人口构成(3)居民点用地构成21、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的类型和组成一个完整的灌排水系统应包括:(1)水源及取水枢纽(2)输配水系统(3)田间调节系统(4)排水泄水系统(5)排水枢纽和容泄区(6)灌溉系统上的建筑物
22、土地开发:是指对那些尚未利用和利用不充分的土地,通过人们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其有效利用范围和提高其利用深度,以便不断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
23、土地开发规划:是指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的条件下,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评价,确定与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目标、方式和土地开发规模,制定现实土地开发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土地整理: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方式、结构和利用关系进行调整,改善
24、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措施和手段。
25、土地复垦:是对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政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6、土地复垦的对象:(1)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各种活动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2)各种工业生产排污造成对土地的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3)因道路改线、建筑搬迁废弃的旧宅基地、城镇生活垃圾压占等废弃的土地;(4)因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村庄四旁以及各种边角、坡、田埂和零散废弃土地;(5)因其他社会活动和自然灾害而废弃的土地。
27、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耕地的总需求,从全国、省、市、县逐级控制,最后到乡村、到地块,对耕地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病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措施加以限制和保护的一种综合科学管理土地的方法。
28、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措施制定:(1)基本农田的数量管理;(2)基本农田的使用管理;(3)基本农田的维护管理;(4)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管理。
29、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验收:(1)验收内容:1基本农田是否已经落到地块,2实地是否已核实,3标志建立是否正确,4档案建立是否规范,5建章立制是否完整可行。(2)验收方法与步骤:1自查,2初检,3复检,4公布,5总结。
30、公路的组成:(1)主体部分:包括路基、路面、路肩、、道沟;(2)交叉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3)排水设备:包括道边截水沟、跌水、过水路面等;(4)防护工程物:包括护栏、挡土墙、护脚(坡道)等;(5)附属建筑物:包括行车标志、加油站、路用房屋、里程碑、通讯设备、绿化带等。
31、公路的分级:高速公路(平均昼夜通车量在25000辆以上);一级公路(5000辆以上);二级公路(2000~5000辆之间);三级公路(2000辆一下);四级公路(200辆一下);等外公路。
32、公路技术等级指标(交通量):A=2N/dp 其中 A---昼夜平均通车量(辆/昼夜)N---货运强度(净吨数)d---汽车运输天数(天)p---每辆汽车载重量(吨)
33、公路用地配置包括:现有公路网的调查、公路选线和公路技术指标的确定等内容。
第三篇:土地利用与规划 第5套
第5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需要对前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高级别的土地质量意味着适用于任何用途。()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3.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土地评价单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土地利用的供需预测主要包括需求量预测和供给量预测。(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一个地区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主要是指标控制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分配土地的实质就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9.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主要用于综合平衡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1.确定种植结构只能依据气候条件。()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耕地规划基本单元的设计包括耕地单元自身的要素的规划和耕地规划单元地域范围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3.确定耕地规划单元大小要涉及到长度、宽度、高度和面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4.一般耕地单元长度应为500-800米为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5.旱区应采用灌排合渠的配置形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6.果园小区的方向应与果树栽植行向一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7.畜牧场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小于200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9.土地开发就是土地面积的增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0.土地整理规划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第四篇:土地利用管理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土地利用管理》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控制论
1.是研究人们如何通过对事物运行的内在机制的揭示,并通过人的干预使事物能够按照人们预定的标准或最佳的方式运行的理论。
2.土地利用管理
2.是指国家为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各种土地利用行为、过程实行约束、指导等国家干预措施的总称。
3.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3.是指在确保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下,维持和改善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基础和土地生态环境条件,以使未来几代人同当代人相比较,能拥有相同或更好的土地资源条件的土地利用管理。
4.建设用地
4.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5.国家建设用地
5.国家建设用地是指所有因国家建设项目所需的一切生产、生活和其他辅助设施而使用的土地。
6.土地征用
6.是指国家为公共需要、城市建设或其他原因,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强制取得农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房基地及其他用地,从而取消其所有权,以利另外支配使用的一种土地政策与制度。
7.土地市场
7.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产权流动中所发生的土地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土地产权交易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用地按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分为(D)。
A.农业建设用地和国家建设用地 B.国家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C.农业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D.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 2.土地征用程序的第一步是(B)。
A.申请用地 B.预报预审 C.拟订方案 D.现场踏勘
第1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B)倍。
A.15 B.4~6 C.6~10 D.30 4.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A)使用制度。
A.有偿,有限期 B.无偿,有限期 C.无偿,无限期 D.无偿,有限期 5. 在征地中,用地单位可以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的,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向其签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C)。
A.《项目用地批准书》 B.《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 C.《建设用地批准书》 D.《建设项目用地核定书》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应按征用土地的(B)给予补偿。
A.现有用途 B.原用途 C.现用途与原用途相结合 D.位置 7.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支付的安置补助费是因(B)而进行补助的。
A.被征用土地上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 B.因征地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C.征用土地上依附有各类建筑物 D.征用占用城市郊区菜地
8.一出让娱乐用地使用权转让 , 已使用 10 年 , 则转让后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D)。A.60 年 B.50 年 C.40 年 D.30 年
9.学校、商店、豪华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分别为(D)年。A.50,50,40 B.50,40,40 C.50,50,70 D.50,40,70 10.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需要改变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原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B)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A.计划部门 B.土地部门 C.绿化部门 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理部门 11.下列方式属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有(D)。A.出售 B.交换 C.赠与 D.协议 12.下列方式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有(D)。
A.协议方式 B.招标方式 C.拍卖方式 D.赠与方式
13.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 用地单位在征用耕地时 , 其支付的耕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B)倍。
A.4~6 B.6~10 C.6~8 D.4~8 14.适用于需要优化土地布局、重大工程、较大地块的出让方式是();适用于区位条件好、土地利用上有较大灵活性的地块的出让方式是(C)。A.竞争 , 协议 B.拍卖 , 招标 C.招标 , 拍卖 D.拍卖 , 竞争 E.协议 , 招标 F.协议 , 拍卖 15.农用地转用方案的编制由市、县人民政府(A)负责编写。A.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B.城市规划部门 C.计划部门 D.绿化部门
三.判断题
1.划拨土地的本质是无偿无限期,因此获得划拨土地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第2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2.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3.土地被征用后 , 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 , 即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4.安置补助费由征地单位支付 , 发放给需要安置的个人。(×)
5.土地使用权出让,也称批租或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垄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让土地使用权。(√)
6.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在国有土地范围内进行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办理征用手续转化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出让。(√)
7.农民宅基地应经村委会审查,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8.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严格控制耕地总量 , 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9.水塔、烟囱、栈桥、堤坝都属于建筑物用地。(×)
10.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11.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和办理国有使用权的出让或划拔的具体手续,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部门负责。(×)
12.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开垦耕地责任者是市、县人民政府(×)13.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如种植作物等。(√)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15.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 经批准可保留划拨土地使用权 , 但保留划拨土地方式的期限不得超过 5 年。(√)
四.简答题
1.我国耕地利用与管理的对策是什么? 1.答题要点:
①贯彻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2.简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内容。2.答题要点:
①.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划管理; ②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③土地用途管制的动态调整; ④.土地用途管制的监督管理。
3.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3.答题要点:
①参与编制和执行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配套的村镇规划;②编制和执行建设用地计划;③制订
第3页(共4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03课程考试
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④编制和执行乡(镇)村建设用地定额标准;⑤审批建设用地;⑥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用地管理。
4.简述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程序。4.答题要点:
①预报预审;②申请用地;③组织现场踏勘;④委托统征,下达测量通知书;⑤拟订方案;⑥上报审批;⑦批复;⑧实施;⑨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5.国家特殊用地的特征是什么? 5.答题要点:
①用途特殊;②存在分散;③管理不集中;④调换性强;⑤受普通法和特别法调整;⑥对相邻土地使用权人权利有较大的限制。
五.论述题
农民王某按照村庄规划,在自己原宅基地翻建、扩建住宅,面积符合地方人民政府要求。但接到当地乡土地所的行政处罚,理由是: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且未办理征用手续。王某不服,上述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经行政复议后,裁决如下:撤消乡土地所的行政处罚,王某补办用地手续。请说明县国土资源局的行政裁决理由? 答题要点:
(1)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乡土地所无行政处罚权。
第4页(共4页)
第五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问题具有典型的时空特征,经历着复杂的时空转化过程。在宏观上是社会过程、经济过程以及生态过程等在土地利用空间上的动态映射,在微观上是政府、居民、企业等主体之间以及其与土地利用实体之间并行的局部作用的适应过程在空间上的表达。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模型可以作为这种特征的数学映像,从而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目前国内外关于复杂地理计算模型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复杂地理计算模型在许多方面已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地理空间演化的理论和动态模型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地理学家开始应用复杂地理计算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地理系统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其中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为理解和认识地理时空演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薛领,杨开忠,2002)。元胞自动机(CA)在模拟复杂空间系统时有很多优势,在一些领域正慢慢补充和取代一些从上至下的分析模型。近年来,元胞自动机模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增长、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研究中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比较有效地反映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的复杂性特征。1997年Y C.Xie借助GIS和CA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有效地模拟;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等(1999、2001、2002、2005、2006)将约束性CA模型应用到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中,利用CA和GIS自动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基于CA构建城市扩张的动态选址模型等;刘耀林等(2004)将元胞自动机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层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构建城市空间动态扩展模型,并以海南省琼海市为例进行了验证。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型方式,单纯的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模型仅能以局部邻域空间元胞的互作互动,在离散地理空间的演化规则作用下,模拟基于空间现象交互作用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但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往往难以有效反映。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建立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基础上研究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的一类模型,其突出特点是能够反映复杂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复杂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从而考察复杂系统在不同情景(不同参数或不同策略因素)下的变化行为和趋势,提供规划空间布局决策支持。
但是,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宏观数量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反映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多智能体建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除归纳和演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研究方法,是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重要手段(王铮,2005)。以多智能体理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发展和空间演化模拟的动态模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行为,然而该类模型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能力较弱,不能充分表述和利用城市空间信息。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是不同尺度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把自下而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与其它空间模型,特别是经济学模型相互耦合来进一步提高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土地利用复杂系统的表达能力,是当前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模型非常关注的问题。Theobald等在1994年开始讨论了GIS、元胞自动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的可能性;Wu等把微观元胞自动机模型和宏观经济学模型相联系,建立混合模型进行城市发展过程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White等人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在最近的研究中正尝试把区域发展模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相联系,来模拟城市和研究区域的整体发展;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等将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结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模拟;何春阳、史培军等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进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这种复合合模型大大拓宽了单个地理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模拟功能,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