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期间土地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土地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共供应土地面积487.2664公顷,完成成交价款17.1961亿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完成了赤壁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和乡镇基准地价的编制工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三、完成了赤壁经济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为更好发展赤壁经济开发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目标任务;
四、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研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同地同权同价提供了基础的资料;
五、开展了房地产用地清理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清理,完成了闲置土地清理的基础性工作;
六、完成了工业用地招拍挂调查研究工作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
七、开展了创建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十二五期间土地利用工作的方向
一、完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机制,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继续完善国有土地供应计划发布制度;
二、认真开展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工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三、继续开展创建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四、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确保取得项果,实现农村土地资产的价值;
五、稳步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土地利用工作,确保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六、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农业基础设施的用地审核工作; 七、十二五期间继续保障我市土地市场供应,争取土地收益再创新高,达到20亿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八、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供地批后监管工作,促进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九、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加大能源、交通、机关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的有偿使用,进一步缩小划拨用地的范围。
第二篇: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和十二五新思路新举措
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关于“十一五”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工作展望的汇
报
“十一五”期间,金昌市政府审批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窗口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围绕“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制度抓管理,以创新抓服务,突出优质高效服务,强调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了中心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将“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和“十二五”新思路、新举措汇报如下,请予审阅。
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经验做法
“十一五”期间,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4448件,其中即办件23872件,承诺件10561件,退回件14件,补办件1件;共办结办件34430件,其中即办件23872件,承诺件10546件,退回件14件,补办件1件。即办率69.3%。办结率99.9%。承诺件提前办结率91.7%。办件总数比去年增长了36.8%。即办率比去年提高了5%。收费总额1687万元。
一是行政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通过采取压缩办理时间、加大窗口授权力度、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拓展了行政服务范围,提-1-
高了审批效率,使行政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办事对象更满意。
二是行政服务方式取得了新实破。“中心”始终想办事对象之所想,急办事对象之所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通中心政务总机,建立中心网站,并多次组织房产、工商等窗口,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活动,竭尽全力为办事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
三是窗口支持配合取得了新进展。绝大部分窗口单位能够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到分管领导到窗口签批,对涉及到多部门审批的事项,做到资源共有、信息共享,使整个行政服务工作全局一盘棋,特别是在落实窗口人员办公经费上,绝大部分窗口单位对“中心”给予了全力支持,做到不讲条件,一步到位。
四是窗口形象得到了新提升。为了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透明度。在行政服务大厅要求窗口设置示意图、流程图,在中心网站、电子触摸屏上添加办事指南,在窗口工作台上放置《一次性告知书》,全面公开办事程序。设立公开栏,全面公开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和收费标准等。设置举报投诉电话、电子信箱,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十二五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一是继续完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优质行政服务,大力建设标准化窗口。2011年,将国税局等10个窗口建设成标准
化窗口,取得经验后推广,全部窗口力争用二年时间完成标准化工作。
二是扩大服务范围,建立行政许可项目联合办理制度。在市监察局、市政府审批中心的组织和领导下,在行政大厅建立项目基建组、企业注册组、社会综合组服务机构,推进联办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项目基建组包括发改委(牵头单位)、住建局、规划局、环保局、防震减灾局、消防局、人防办等单位,企业注册组包括工信委(牵头单位)、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公安局、商务局、烟草局等,综合组包括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牵头单位)、国税局、地税局等其他部门。
三是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梳理和规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配合相关部门对全市各类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归并,对行政许可项目统一列表,统一格式,统一名称、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各部门作统一规范。
四是待时机成熟建立网上行政服务大厅。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使之具有服务浏览、办件查询、网上投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远程审批、办件统计、投诉查阅、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十大功能,全面实现行政审批流程管理成果的电子化。
五是与市监察局共同研究探索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最有效的运行模式。
六是建立健全党群组织。
第三篇:县土地利用十一五规划(摘要)
文章标题:县土地利用十一五规划(摘要)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土地宏观控制,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依据国家法
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佳原则;从全县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铁路、公路干线的优势,在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果特色农产品和蛋、禽、肉类的生产,加强基地建设,积极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风景林,进一步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确保城镇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建立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努力搞好原有建设用地的整治与深度开发,进一步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适度调整用地结构。
至2010年,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1465.9038公顷,主要用于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玻璃工业园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极力推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消灭“空心村”,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加,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
根据全县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投入能力,为加快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步伐,确定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总体目标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增加其它农用地面积83.61公顷,增加建设用地90.70公顷。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尽量满足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和工业园用地需要,确保水利、交通建设发展用地。
(二)细化用地类型和产权权利,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扩大有偿使用比例。
(三)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四)强化土地利用分区,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合理调配土地资源。
(1)耕地总面积达到33475.05公顷,其中规划内增加耕地781.9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8418.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6486.7公顷(含复种)。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5358.2公顷。其中城镇用地规划154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648.2127公顷;农村居民点2943.29公顷,规划期间减少302.88公顷;工矿用地874.91公顷,规划期间增加261.75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向现代化城镇与工业区方向发展。
(3)交通用地面积达到1936.43公顷,其中新增交通用地473.75公顷,主要保证重点道路工程建设,达到道路网络完善,交通便捷。
(4)进一步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2108.86公顷,其中规划期间增加45.23公顷。
(5)园地面积达到6300.00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其中果园6059.88公顷,药材等其他园地240.12公顷,力求扩大药材种植规模,使药材种植生产成为江西省的最大药材生产基地。
(6)改造与加固原有山塘和水库,积极兴修蓄水工程,水面面积达到7264.94公顷,规划期间增加793.73公顷,养殖水面达到3936.68公顷,规划期间增加500公顷。
(7)林地用地面积减至58749.61公顷左右,规划期间减少2374.8公顷,主要用于果业生产和兴修蓄水工程等。
(五)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10年,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339.1公顷,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385.75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45.72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11.38公顷,共计增加耕地面积781.95公顷。
四、重点工程
2006——2010年,我县整理耕地4530.03公顷,总投资约0.8亿元,整理完成后,可净增耕地599.99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全部申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至2006年,完成界埠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000公顷,预计投资2125万元,净增耕地135.3公顷。
2006年至2007年,完成大洋洲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530.03公顷,预计投资2573.65万元,净增耕地207.09公顷。
2007年至2008年,完成溧江
第四篇:小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九级小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了安全责任,使学校的安全工作有序地开展,为全校师生创设了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具体做了下面一些工作。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小组的组长,副校长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聘请了朱刘街道派出所副所长许法新为学校法制校长。学校与各科室、各功能室;校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职责,夯实了责任。
2.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使教师们明确了各自的安全职责,完善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了全员目标,全员责任。
二、强化硬件设施管理
学校配备了专职保安三名,安装了监控录像头四处,配备了警用钢叉两把,警棍三根,辣椒水两瓶,灭火器十一个,满足了学校安保工作的需求,最大限度保证了师生的安全。
三、开展安全演练,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应急预案齐全,每季度都开展防火、防震、防疾病、防踩踏、防触电等安全演练教育,让学生明白了安全事故如何应急
正确处理,有效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救护知识,增加了救生意识。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各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四、开展常规的安全工作
1.学期初,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了监控责任。
2.本学年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家长会,一次毕业班学生家长会,每次会上都把安全工作作为重要专题来讨论。
3.各班出了三期安全专题手抄报、黑板报。
五、取得的成绩
1.近年来学校从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2.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五篇:2011年太谷县地方志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2011年太谷县地方志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2011年,太谷县党史县志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筹兼顾,迎难而上,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尽心尽职,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地方志工作任务。
一、新一轮《太谷县志》编修进展迅速,完成90%的精编稿。
2011年,经编辑精心修改、调整篇目,不断补充完善资料,全力以赴编修,已完成林业、水利、人物、畜牧、政权政协、体育、社会、文化、农业、科技、公检法司、太谷商帮、党派群团、交通、经济综述、教育、财政税务、政务、经济管理、人口、邮电、城建22编初稿,加上去年完成的10编,共计完成32编,工业编、商业编、金融编的编写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这32编除个别节、目因资料欠缺,不够完善外,基本上已全部完成。
二、深入学习宣传《地方志工作条例》、《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依法修志。
2011年,太谷县党史办多次组织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印发<村志编纂方案>的通知》、《山西省地方志审查验收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太谷县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乡镇村志部门志专业志地情资料书审查验收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组织召开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乡(镇)村志、地情资料书审查验收工作的会议,分管县长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宣传了地方志法律法规,规范了乡镇村志、部门志、专业志、地情资料书等地方志书编修工作。
三、指导编纂了《里美庄村志》。
根据《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村志编纂方案》等文件精神,2011年9月,太谷史志办吸收经济、统计、历史、军事、文物、史志、档案、保密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了村志编纂工作指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构。对送审的《里美庄村志》从政治、史实、篇目、体例、行文等把关指导,主动帮助设计篇目,组织人员修改内容,认真参与评审,完成了《里美庄村志》的编纂,目前该书已排版付印。
四、服务大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多次深入水秀乡,调研挖掘水秀历史文化资料,协助水秀乡印制宣传画册。
五、认真完成了上级交赋的各项工作任务。
高质量、按时完成了《山西年鉴》、《晋中年鉴》、《太谷县乡镇简志》等稿件提供任务;圆满召开了《晋中市地方志工作太谷现场会》;积极参加了《晋中市地方志工作和顺
现场会》;顺利完成《太谷县同盟会成员荣福桐、赵守钰及其祖宅情况报告》。
供稿员王少静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