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考申论

时间:2019-05-12 17: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公考申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公考申论》。

第一篇:2014年公考申论

2014年公考申论范文:责任重于泰山

2014年5月8日来源:网络综合考试必看【发表评论】【相关推荐】

【网络综合-公务员考试申论】

无忧考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4年公考申论范文:责任重于泰山》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说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那么责任意识便是公务员合格的试金石。(开篇不错,简短,观点鲜明,加一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从何时起大家对公务员办事拖延懈怠、敷衍了事、推诿责任已经见怪不怪?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并非是价值的认同,而是百姓的无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在,如果把创建服务型政府比作一条龙,那么公务员的个人修养、能力便是它的龙头。因此,公务员责任意识亟待强化。(举例恰当,加两分)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要从自身下功夫。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此,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党的服务宗旨尤为重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探讨曹道云、陈家顺等优秀人物的事迹,在讨论中加强自我的责任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摒除回避矛盾、侥幸过关的心态。鼓励大家多看书,在书籍的洗礼中洗尽浮躁、洗尽冷漠、洗尽功利。(理论+举例搭配,论证+对策搭配,规范表达+生动表达搭配,非常好,加三分。不足:和意识比起来,知识、能力更加重要,只是靠意识是不足以承担责任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扎实的能力,才能做到科学执政„„,建议把这个东西加上。虽然我没有看过材料,但是材料中肯定有这些东西。)

(这里加一个过渡段效果会更好)

加强公务员责任意识就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在问题界定上,建立明确的规定,扩大行政问责制度的运行空间,开启问责制应有的制度功能。在监督中,发挥全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功能,同时拓展公民参与监督的途径,发挥应有的严谨性和公平公正性。在主体上,明确官员的权利责任,清晰明了的对犯事官员进行问责。在如何问责的问题上则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则和程序,以保证排除问责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公平公正。(这段论证得也非常不错。不过不够饱满。政府对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更多不是需要问责制度,而是提供有机会负责,敢于负责,方便负责的平台和空间,也就是说:制度不仅是用来问责也是用来帮助公务员负责的。加上这个观点可能更加保险一点。)

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是我们习见的形式主义作秀,也不是社会附庸风雅的装潢。它是一种水乳交融、一种身体力行,一种人格化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情操。它呈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渗透在生活的每一条脉络。(结尾朴实而生动,可以加分)

第二篇:公考申论

申论考试范围在材料的选择、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注重了应试人员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掌握和运用。纵观历年考题,可以发现,申论考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对于应试者今后走向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引导应试者思考,也能引起社会关注,以形成合力,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现实针对性是指申论材料涉及的都是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都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是需要国家予以解决或应对的问题。启迪意义是指通过考试唤起应试者和社会公众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省。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点大都曾在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中出现过,这些话题都有其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公务员考试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树立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民生的习惯,注意思考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办法,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个为国为民做事的人。

公务员申论话题一般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对这些问题你不陌生,但也不会成竹在胸。也就是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平常一定接触了,只是没有进一步地去思考,所以才在考试中如此被动。

五、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社会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但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申论的性质类似于古代的策论,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综合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自2000年开考申论以来,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申论试卷,还是各省市的申论试卷,都是选取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但为什么说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呢?因为,申论考试的题目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讲,最热的问题应试者通过种种途径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应试者都能对该问题侃侃而谈,大家考得都不错,应试者间的分数也就难以拉开,就失去了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争议较大而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设置这种考题的弊端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公务员考试是规范的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种类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当年的理论热点问题,同时,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备考,我们还应当关注“往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最近五年的热点问题),往年的真题,特别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重复命题或围绕同一话题出题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思维,是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什么是 “往期”的“热点”话题?简单地说,就是这一社会话题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曾经是公众相当关注的话题,在当时曾经被广泛讨论过,但现在公众焦点已经不是主要集中在该话题上了,这就是“往期”时事。为什么还是“热点”问题呢?是指该话题虽然已经不是目前公众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这一话题仍然对现在的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对现实的发展仍然有影响,还是“热点问题”。前文已述,2008年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是发改委在2003年提出的建议,由于当时争议较大,被搁置,当时也就没有成为命题的焦点,经历几年争论后,争论双方的观点已经定型,所以在2008年才成为考点。再比如,2006年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也不是当年的热点,早在2003年“非典”出现之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索。再例如,2008年奥运之年,众多人都以为北京会以奥运话题为中心命题,然而,在2009年才以奥运会这个往期话题,与国民素质提升相结合进行考察。此外,2006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话题——“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这一话题在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其实源于2005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并放言: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一言论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公众和传媒的广泛谈论,而专家的诚信问题也就开始被公众所关注。可以说这是2005年的一大新闻,但却在2006年下半年的广州公务员考试中成为背景资料。2005年的“三农”问题,早在2004年年初,中央就发布了免除农业税的一号文件,接着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把全社会的焦点导向了“三农”问题。

在此,我们重申一个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后,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知识更全面、素质更高。公务员考试,需要应试者持续不断地关注国家大事,厚积而薄发,不能为应考而简单备考。我们反对猜题押题,尽管我们经常与申论试题不谋而合。备考会让你暂时通过考试,但公务员更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具备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习惯和思维,提升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者应正确定位,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持之以恒,保持关注分析国家大事的敏锐性和辨别力,这对应试者今后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篇:天津公考申论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xx”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中公点拨】

材料2反映了高校虚报就业率的问题。由材料2第2段能直接提取关键句“学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利失范”。

材料3反映了地方政府不诚信,政府官员搞政绩工程,谋求个人利益的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2和材料3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关键词是“诚信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4第1段关键句“权利的膨胀与滥用其实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第2段关键句“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了民众”。

材料5第1段能提取关键句“3家办案机关都是有责任的,是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

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表述为“公权力的滥用,程序正义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6反映了地方政府没有坚持依法行政问题,具体表现是“地方政府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侵犯了农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材料7第1段讲述了教育部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合法地伤害无力反抗的人,该要点可以和材料

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关键词是“公权力的滥用”。材料7第2段“‘被捐款’的背后体现出依法行政的不足,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犯”,该要点可以和材料6的要点合并。

材料8主要讲述企业违反劳动法,违规操作,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反映了法制建设不足的问题。

材料10主要讲媒体的不实报道,属于媒体存在诚信问题,可以与上述“诚信缺失”的要点合并。

【参考答案】

材料反映了以下负面问题:

第一,缺少诚信。高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力失范,虚报就业率;香港媒体存在不实报道;有的政府官员把政绩工程当成一种邀功请赏的筹码,试图借此作为谋求升迁高位的敲门砖。第二,公权力滥用。强权不受监督,令弱者无力对抗,掌握权力的教育部门制定规则,家长只能任由宰割;警方滥用公权力,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群众。

第三,地方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办案机关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其中的收益进入了地方财政的腰包;一些单位或组织变相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

第四,一些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等用人单位违规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应有惩罚。

二、结合给定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15分)要求:分析合理,观点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中公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单从题目上来看,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诚信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占一半。有利的因素在于,题目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散思维,纵横捭阖的发挥。不利因素在于,要点在材料中包含的非常之少,在考场上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凭我们主观思考,无形中加大了作答的难度。

在具体的作答要求中,有分析合理、观点准确这一条,这告诉我们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在整理答案时,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整篇材料中,我们很难过多发现诚信的字眼。比较明确的提到诚信的材料有给定资料

3、提到信任二字的有给定资料

4、给定资料11。

给定资料3第四段中提到“令我们国土本已不堪一击的‘诚信’二字雪上加霜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令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更加疏远乃至恶化”,这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对于政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思考,我国本土诚信都包括哪些方面。

给定资料4最后一句提到“不但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这里启发我们诚信对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给定资料11提到“‘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虚假的就业率、不真实的数据发布、工资的虚假增长等,折射出的是政府信任危机”这里依然是政府角度。

除了材料中找到的这些有效信息之外,我们还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思考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诚信的重要性。从材料中提到的企业不诚信,违反劳动合同法以及媒体不诚信,炒作新闻等,我们又找到了除了政府角度之外的其它两个角度,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谈,那就是个人角度。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总分结构,先用一句话总体阐述,然后分别从政府、企业、个人和媒体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政府、企业、个人、媒体都非常重要。

政府方面:诚信可以挽救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感;诚信可以紧密联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诚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可以有效维护法制建设。

企业方面:诚信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个人方面:诚信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有助于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媒体方面:媒体诚信有利于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对群众起到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更有利于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给定材料”写到:“‘被’字的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请联合给定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字数不超过400字。【中公点拨】 首先,来审题。

通过审题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对“‘被’字的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的理解。通过题目可以看出其实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解释“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二是要解释“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

针对这类题可以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来作答,既可以很容易从材料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使得答案条例清晰。接下来,根据题目和材料提炼要点。

这句话出现在给定资料2中,通过阅读该则材料会发现能够提炼的要点几乎没有,从而可以判断出要点应该很分散,应次要仔细阅读其他涉及“被”字的材料。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发现,包含“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和“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意思的资料主要有资料

1、资料3和资料11。接下来仔细分析这几则材料与以上两层意思的关系。

首先,“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说明了公众对自己诉求得不到呼应或者对政府信息或者做法的不满、无奈。这在资料1中第二段有体现“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名实相符的吁求”,这说明公众的权责名实并不相符。

再来看资料3第一段中“虽然是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但其背后,却是公众对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不满”,这里说的是不满心理。

再来看资料11,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刘院长认为,“被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实质就是公信力降低的体现。这实际上是对“被”字句的本质的解释。其次,“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的意思解释主要体现在资料1第二段中:“被”字的“被”荣登榜首曲折地表明了公民责权意识的自我觉醒。

再来看资料3第五段,这段文字是主要阐释“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意思的出处。主要有:公民对政府数据或者说辞保持一种怀疑和求证的精神,这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成长。这种怀疑精神,及时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被xx”的流行,及见证了现实但也存在着诸多无奈,同时又表明公民权利的觉醒。更意味着有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公民,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翁。

最后,来看看相应的对策。对策方面主要出现在资料5和资料11中,材料5中关于赵作海错案涉案人员采取追究责任的办法;资料11最后一句话:必须建立法规,让“被事件”制造者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还公信于社会。

最后,整理要点,形成答案。

按照之前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将整理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安排结构层次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前公众对于公共诉求得不到呼应而产生的不满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公众责权意识的自我觉醒。

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被就业”、“被提高”、“被上楼”等现象,被字句实质上是政府信息与公众感受不同的现实反应,是公信力下降的体现。首先,反映了公众对于公民责权名实不符的诙谐表达。其次,对于诉求得不到呼应和满足而表现出的诸多无奈、忧虑和不满,是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

同时,被字句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公众的一种怀疑精神,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是时代的进步。首先,公众对政府信息产生怀疑和求证的精神,是公众权利的觉醒,是社会的宝贵成长。其次,怀疑精神是扶正公权力、防范社会潜在危险的动力源泉。最后,被字句出现意味着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公民正在成为社会的主人翁。当前,挽回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刻不容缓,必须通过建立法规等手段,严惩“被事件”的制造者,还信于民。

四、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分析合理;(2)论述深刻,语言流畅;(3)字数在800-1000字。【写作思路】

本题是一道议论文写作题,在审题中需要考生把握几点关键: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在具体论述中,需加入材料中的一些例子或当前社会有关政府公信力的一些事实,使文章叙议结合、论证充分。二是有副标题要求。考生需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并自拟主标题。不可无副标题,也不可将副标题当作主标题使用。

题目中的“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反映了一种转变,这在材料最后一段有所体现:如果在“被时代”,公众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普通百姓“被动性”的命运,将他们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那么在“给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更希望,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让他们看到“给力”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这说明民众正在由消极的抵抗,到寻求政府积极解决的转变。这种区别和变化,是我们在写作文章时必须体现出来的。在立意方面,很明显材料为我们指出一条方向——材料11提到“如果不及时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考生应从“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等角度去立意和写作。

在分论点的设置方面,考生也可以从材料中得到许多有用信息。材料3提到为官者把政绩当作邀功的筹码,讲“幸福”“和谐”强行带在民众头上;材料4提到F省警方在办案中信息不公开,侵犯了当事人家属及所在单位的知情权;材料6提到个别地方政府大搞土地财政,间接剥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从这些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对策分论点;对于擅长写分析论证的考生而言,也可围绕这些问题,写一篇铿锵有力的评论性文章。

【参考例文】

实现政府三大转变 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

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如何拯救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被就业”、“被小康”、“被高速”等被字句的出现,以一种更加强烈的方式,表达着民众对政府的数据或说辞的怀疑与不信任。

“被××”和“给力”都是近两年大热的网络用语,被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们争相使用和模仿。这二者的出现有着相似的原因——都反映出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同时又揭示出一种民主的觉醒:由被动到主动,由民众的消极抵抗到寻求政府的积极解决。正是这种觉醒、这种怀疑精神,成为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对政府信息的公开、权力的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政府的举措更加“给力”,各级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转变一:从片面追求政绩到真正尊重民意。一个政府的威信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反应,不是听政府怎么说,关键是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些官员为谋求升迁高位,把政绩当作邀功请赏的筹码,浑然不睬客观事实,甚至剥夺民众的权利,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恶化,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因而,政府要牢记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目的,在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项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用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转变二:从消息封锁、隐瞒不报到信息公开。F省警方在案件处理中采取“不告知”的态度,侵犯当事人家属及其单位的知情权,不仅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心,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二项转变就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各级政府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特点,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本部门的核心权力为重点,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对每一个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都必须明确具体内容、权责范围、负责单位、完成时限、具体标准以及考核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以透明促公信。

转变三:从数据虚假、自欺欺人到带头诚信。信用是信任的基石,缺乏信用的政府是无法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公信力,是用诚实守信集聚起来而放射出的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指标,虚假的数据,不能使百姓真正的“富裕”和“幸福”。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用实际行动获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信的政府,应该允许公民有不信任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有监督与批评政府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信任,让政府的建设真正“给力”起来。

第四篇:公考申论热点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公考申论热点:巨额招待身陷行贿利益链

华图教育 王智民

背景:2013年10月21日,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中国铁建8.37亿元业务招待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时表示,中央纪委领导同志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核查,对存在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要求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报结果。

强卫东介绍,“签字背书”是王岐山同志提出的要求,是由监管责任人在核查报告上签名后上报,以利监督和责任的担当。这一做法是推动责任主体认真履职、敢于担当、落实责任的创新形式和有效举措。说白了,就是干工作别糊弄。出了问题,还有倒查机制,还要被追究。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签字背书”就意味着承诺和责任,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据强卫东介绍,这次国资委纪委检查发现,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支出总体上符合规定,但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一些问题。国资委纪委查处了少数人的违纪违法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处理和问责,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同时,按照王岐山同志要求,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和此次检查涉及到的中国铁建各级主管领导、纪委书记均签字背书报结果,强化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确保检查不走过场。

强卫东表示,这次检查的实践证明,“签字背书”实现了压力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促进了责任担当、监督到位。中央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推广运用“签字背书”这个新方法,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健全责任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相关评论:

央企上市公司动辄亿元的“招待费”引发各方关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中国铁建等公司“业务招待费”逾亿元确有其事,其中中国铁建年报中“业务招待费”一项达8.37亿元居于全部上市公司首位。据央广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铁建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齐晓飞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

新华社记者翟永冠: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中国铁建2012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居全部上市公司首位。面对舆论质疑,中国铁建有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营业收入,公司“业务招待费”低于相关规定,但绝对数额确实偏高。

一方面是“数额确实偏高”,一方面是“低于相关规定”,如此说来,中国铁建并未违反纪律规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定,而是“有关规定”的合理性存在问题。

据了解,“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对外联络、公关交往、来宾接待等。如果中国铁建的业务招待费是生产经营中必须的费用支出,那么公众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实际操作中企业宴请、赠礼等开支,都可以被算作招待费,这就使违法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模拟题:

针对中铁建巨额招待费问题,中国铁建纪委书记表示,巨额招待费不存在问题。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核查,对存在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要求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报结果。对“签字背书”这一做法你如何看?

解析: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2010年,中央部委开始公布各自的三公经费预决算。最近,中国铁建公布2012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居上市公司首位,一时间舆论哗然。

民众热议的背后有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中央三令五申,控制三公支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此背景下,中铁建8.37亿的业务招待费有阳奉阴违之嫌;

2、目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民众,特别是广大低收入阶层对贪污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对奢侈浪费意见很大。中铁建此举无疑给民众情绪找到了一个发泄的通道,再加上网络传播的特点,此事一发不可收拾;

3、中铁建公布的数据不甚明了,民众看不明白,也给了好事者主观臆测的机会;

4、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政府在制度建设上的缺陷,对三公经费的定义和适用范围,缺乏明确的定义和限制,造成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甚至有浑水摸鱼之嫌。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建议有:

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明确三公定义和具体所指,便于记帐过程中严格遵守,杜绝疑义的产生。

其次,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全力推行王岐山书记的“签字背书”指示,明确责任主体,对纪检人员的责权进行有效统一,杜绝事后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第三,倡导节俭的理念,强力推进节约型政府的建设。以节省三公经费为目标,制定相应的绩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效考核标准,奖优罚劣,用各种手段调动各级政府厉行节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总之,推动三公支出公开,目的是将各项行政事务开支暴露在阳光下,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让政府的行为得到最大程度的克制,从而实现节约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 3

第五篇:公考申论技巧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七大细节需注意!

1.先入为主——力求标题新颖格式标准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阅卷者的目光。申论考试的文章都是为官方立言的,本身就不容易在语言上出彩。而大部分考生社会经验有限,其观点大部分中规中矩,要想在众多申论得到高分,有一个新颖的标题是一条捷径。

语言上可以求变求新,格式上必须求稳。一般议论文标题要上下各空一行、在本行左起空四格书写,有些具备完整的主、副标题的讲话稿可能需要居中,因为要与标题下的讲话人姓名、日期对齐。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还是应提倡左起空四格书写,可保证不出错。

2.字尽其用——标题简短,标点使用合理

申论试题的每一个题目的作答要求中都是有字数要求的,标题与标点符号都要计数在内。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简洁,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有必要才使用。

有一种情况是有些考生在作答时观点已经表述完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字数要求,这时会滥用标点或者把言语表达复杂化。考试设置的字数要求是考量考试时间和考试要求的,如果不能达到字数要求,说明你可能漏掉一些观点或者在表述方面有不充分的地方,绝对不能滥用表点或者语言充字数。

3.胆大心细-把握“不少于××字”、“不多于××字”、“××字到××字之间”的字数限制差别

要甄别语境,分辨字数要求所限定的差异。“不少于”、“不多于”均有浮动空间,“不少”即可以有多的空间,“不多”即可以有少的空间,而多与少的空间幅度在限定字数的10%;“××字到××字之间”已明确规定了字数区间,便不存在上下浮动的空间,只能在规定区间内、在上下限两端选取一个作答字数。例如,“1000字到1200字之间”,实际作答1100字符合要求,1001字或1199字均符合要求,999字或1201字就不符合要求。

4.言简意赅-提倡单层标题

标题是越简洁越能概括全文论点或特色,所以提倡单层标题,有一个主标题就足够了,只有在字数限制的作答篇幅较为充裕,以及题目明确要求加副标题的情况下,才须拟副标题。一般给定标题,要求自拟主标题或副标题的,可以自拟,未作要求的,应视为不可自拟。自由命题作文则不限标题,由作答者自行决定。

5.磨刀不误砍柴工-申论的答题打草稿必不可少

申论考试是要在两个半小时内至少写作1800~2200字,中间还要有阅读材料和形成思路的时间。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时间,有些考生会自信地省掉打草稿的环节。对此,打草稿必不可少,直接作答绝对不可。申论试题对答案字数均有严格的限制,且题目各有一定的难度,在头脑中考虑得再成熟,由思维到文字的转化过程也不能保证丝毫不走样,先打草稿再转抄,既是保证字数要求的需要,也是整理思维、保证作答准确性的需要。

6.精益求精-答案修改坚持“立意不能改、伤筋动骨的大换血、大手术不能动”原则

答案是根据作答者的自我要求,决定改还是不改。一般来说,对自己、对答案要求更高的,要改答案,应通过审卷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改;也可以根据灵机一动,把随时闪现的念头落实到答案中。怎样改才算达到了好的标准,怎样改反而会改坏了,这要遵循“立意不能改、伤筋动骨的大换血、大手术不能动”的基本原则,标题可以改、文字可以改、结构可以调整。要通过修改,使答案主旨更突出、观点更充实、次序更合理、表述更严密、格式更规范。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用给定资料中的内容是否加引号视情况而定

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一般直接引用照录原文的需要加引号,间接引用对原文观点和文字经过加工整理的无须加引号。申论的给定资料有一些特殊,即使直接引用也不一定要加引号。对经典著作、法律和文件规定、当事人原话应加引号,给定资料提供的观点、事实,属于对原始资料进行编辑、转述的,或引用公理、定理性质的语句,可直接引用而无须加引号。例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属于对原文——孔子言论的直接引用,应加引号;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尽管与给定资料的原文相差无几,但此句为众所周知的公理、定理性语句,可视为作答者对材料论点的概括,或作答者自身的论点,因而无须加引号。

下载2014年公考申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公考申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公考申论热点

    垃圾治理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

    2015河北公考申论

    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材料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创意产业理念向农业渗透,形成了创意农业。2009年12月,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

    2015公考申论热点

    2015公考申论热点:关注创客文化 【背景链接】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首站便是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柴火创客空间。就在这里,Ai.Frame创始人之一、25岁的创客孙泽波......

    公考申论看看

    申论范文:守望精神高地 【背景材料】 汶川“5·12”地震中涌现出的林浩、许勇,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为他人撑起了一片活下来的天空,这种举动令人动容。从英......

    2014公考申论热点

    2014公考申论热点:2014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热词 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

    申论80分万能(公考必看)

    申论80分万能模板 写 作 套 路 [题目]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

    公考申论词汇积累范文大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道德永远不会沦丧,天良也永远不会泯灭。只不过,有时也需要唤醒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富贵而恣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

    公考申论 优秀5篇范文

    文化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