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7:0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

第一篇: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一)2011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2011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2011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三)2011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四)2012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五)2012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平台,范文《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三、实施范围

全市六县(市、区)。

四、近期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市卫生局

负责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规划、安排部署、培训、督导与考核;负责在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省、市、县信息技术人员对各县(市、区)数据中心搭建、系统安装、调试、升级和维护进行协助和指导。

1、成立德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行政协调组和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如下:

(1)行政协调组

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市卫生局纪委书记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

行政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各市直单位上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依据国家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规范,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培训、指导、评估和考核。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技术专家组

长:xx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

成员:

特邀专家:

技术专家组主要负责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参与全市重大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研发、培训、指导和考核等。

办公室设在xx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1】【2】

2.开展应用培训(2011年3至4月)

市卫生信息中心在省卫生信息中心的指导、支持下,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系统应用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指导;xx市卫生局负责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和技术支持。

3.开展督导检查(2011年6至11月)

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督导,确保系统使用的规范性、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顺利完成今年医改目标规范化电子建档任务,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

4.完善市级管理平台(2011年12月底前)

在现有的德阳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搭建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和区域协同平台,逐步实现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一管理。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

负责本地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建设县级数据中心及运行网络环境(网络带宽、服务器、交换机、安全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移动数字处理机;在省、市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对县级数据中心进行搭建、管理、维护和升级等;开展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

1.建立工作机构(2011年3月)

各县(市、区)成立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科室和人员。按照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争取政策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2.制定工作规划和方案(2011年3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在省、市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框架下,根据各地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地区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3.配备系统所需软硬件(2011年3至4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对照新系统启用要求,着手配备完善相关设备、设施,保证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早启用。

4.组织开展培训(2011年3至4月)

各县(市、区)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中培训,并组织分级培训和指导。

5.安装调试系统上线(2011年4至6月)

各县(市、区)启用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将原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纸质数据录入新系统,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

align='center'

>【1】【2】

第二篇: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卫生局推进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城市、农村居民提供统一、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1654”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信息化建设构架,开展五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构建纵横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市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阶段目标

(一)2011年6月30日前,扩展完善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搭建6个县级数据中心,在全市范围启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2011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2011年底,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50%以上。

(三)2011年底前,全市实现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免疫规划九项服务为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四)2012年6月30日前,扩展平台功能,开展双向转诊、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信息发布、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等试点建设。

(五)2012年底前,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多系统集成,功能扩展,接口开发,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系统、集中式乡镇卫生院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等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平台。

三、实施范围

全市六县(市、区)。

四、近期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市卫生局

负责全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规划、安排部署、培训、督导与考核;负责在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省、市、县信息技术人员对各县(市、区)数据中心搭建、系统安装、调试、升级和维护进行协助和指导。

1、成立德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行政协调组和技术专家组,成员组成如下:

(1)行政协调组

组 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市卫生局纪委书记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行政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专家对各县(市、区)、各市直单位上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依据国家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规范,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培训、指导、评估和考核。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技术专家组

组 长:xx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

成 员:

特邀专家:

技术专家组主要负责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参与全市重大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计、研发、培训、指导和考核等。

办公室设在xx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开展应用培训(2011年3至4月)

市卫生信息中心在省卫生信息中心的指导、支持下,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系统应用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县(市、区)开展现场指导;xx市卫生局负责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和技术支持。

3.开展督导检查(2011年6至11月)

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督导,确保系统使用的规范性、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顺利完成今年医改目标规范化电子建档任务,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

4.完善市级管理平台(2011年12月底前)

在现有的德阳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搭建市级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和区域协同平台,逐步实现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一管理。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

负责本地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建设县级数据中心及运行网络环境(网络带宽、服务器、交换机、安全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移动数字处理机;在省、市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对县级数据中心进行搭建、管理、维护和升级等;开展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

1.建立工作机构(2011年3月)

各县(市、区)成立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科室和人员。按照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争取政策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2.制定工作规划和方案(2011年3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在省、市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框架下,根据各地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地区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3.配备系统所需软硬件(2011年3至4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对照新系统启用要求,着手配备完善相关设备、设施,保证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早启用。

4.组织开展培训(2011年3至4月)

各县(市、区)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中培训,并组织分级培训和指导。

5.安装调试系统上线(2011年4至6月)

各县(市、区)启用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将原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纸质数据录入新系统,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

第三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0年10月12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现就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使用、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优化各类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高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机构和医药管理机构为实施主体;具备专业能力的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网络提供商、设备供应商为建设主体。

(二)因地制宜、分期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总体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联合共建、优势互补。建立由相关部门、用户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机构,实现联合共建、优势互补。

(四)统一标准、保障安全。采用国家和卫生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标准化技术政策,规范顶层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系统数据整合与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安全交换和控制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管理、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

(五)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拓展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各取所需,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总体目标按照区域卫生管理理念,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2-3年努力,建成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居委)4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卫生管理电子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战略目标,开创全程终身式健康服务和现代化医疗卫生协作管理新模式,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体系

1.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相关标准,为区域内每个居民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并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的,建立集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和卫生管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

2.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制定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基本框架、信息交换平台结构、信息交换基本数据集和接口标准、医学术语集、医院信息编码标准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建立门诊、住院、药品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检验、影像、心电等临床信息系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探索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协同诊断等协作机制。完成医院行政、人事、财务、后勤以及绩效管理等事务数据集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医疗和推行“就医一卡通”奠定基础。

3.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和慢性病管理等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与现有公共卫生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慢病监测及死因报告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出生证明系统)在市、县(市、区)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整合。

4.加快卫生应急指挥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应急指

挥中心,建成音视频一体化信息平台,将疾病报告、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各类卫生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连接并展现;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重点建设120车载视频和救治现场移动视频语音传输,提高实时指挥能力。

(二)建立面向市民的卫生服务门户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卫生核心应用体系与对外服务贯穿,发布相关公告,采集公众意见及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公众交流能力,使门户网站和短信平台真正成为政府、专业部门与群众沟通的信息桥梁;发布医药卫生服务信息(各类许可办理、预约服务、诊疗信息网上查询、接种短信提醒等),提供各类自助性服务(门诊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推行“就医一卡通”,实现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使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三)构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利用,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公立医院运行状况、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药品供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实施监控,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度指挥和社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定需要,实现群众就医预约制、“就医一卡通”、病历终身制,最终实现医改目标。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引路阶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以太原市人民医院和1个区的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机构为试点,先行完成1家公立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以及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同时,构建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整合平台,实施“就医一卡通”工程建设,实现试点医院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健康小屋”和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卫生服务门户网和卫生服务短信平台试点(包括网上门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结合全市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软件系统,开展短信接种提示等。为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全市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管机构等)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管理初步信息化。在区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实施卫生业务管理和区域内医院运营监管,实现与医保平台对接和业务联动、“就医一卡通”。

(三)稳步提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扩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范围,横向覆盖所有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单位,纵向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本市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数据互联互通。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太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成立太原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管理、运行和维护。

(二)发改、财政、卫生、人社、药监、物价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调配合,在基建计划中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足额到位;将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采集更新、运行维护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升级维护。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软件系统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采购。

(三)加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建立持证上岗、业务考核和职称考核制度,强化卫生行政人员、医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考核。

(四)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严格岗位职责和网络权限,制订完善数据库系统安全备份计划,确保信交流安全和正常工作秩序。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卫生 信息 意见

第四篇:公共卫生实施意见

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实施细则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为了把我院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细、做好,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以下分工细则:

1健康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公共卫生科负责做好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及时更新,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收集信息和分发资料,协调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责任人:王亮芝、郑建华。

辖区内各乡医按照卫生院要求,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负责填写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协助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更新信息;每年为重点人群随访不少于4次,每次随访内容记录要详细。

要求健康档案建档率≥90%,健康档案合格率≥90%,健康档案使用率≥40%,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

2健康教育

我院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建立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策略。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按照标准设置2个以上宣传栏(≥2平方米),一年更新6次;针对各类重点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每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责任人:陈峰

各科室医护人员对就诊者,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特别是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与领取签字工作。资料和签字表由公共卫生科提供,各科把签字表保存好、及时上报公共卫生科。责任人:内、外、妇、儿.中医科等;

乡村医生按照标准设置不少于1个宣传栏,一年至少更新6次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每年发放不少于12中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播放音像不少于6种,协助卫生院做好健康咨询活动,每2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使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5%.3预防接种

卫生院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等预防接种档案,提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及时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做好分析评价和报告工作。建证率≥95%。接种率≥95% 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开展乙肝、麻疹、脊灰、流腮等疫苗的强化免疫、差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以上接种信息及时输入电子档案。

发现怀疑有关预防接种有关死亡的,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责任人:秦文华

各乡医按照卫生院计免要求:及时送达预防接种通知单并做好解释工作;做好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收集汇总疫苗的疫苗的有关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4传染病防治

卫生院专职传染病管理人员:制定传染病防治计划,协调医院制定传染病领导小组,疫情处理小组,并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落实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由网络直报员及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

做好病例转诊、消毒处理、病例随访、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工作;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传染病防治责任人:王亮芝 传染病网络直报员:秦文华 各乡医协助上级部门进行疫情监测;按照传染病防治知法规定,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并确保数据安全;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并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5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0-36月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一岁以内至少4次,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及指导。电子档案的输入工作以及指导乡村医生填报健康档案中的基本信息。责任人;临时郑建华(周长春、王亮芝协调,全科人员)。

新生儿访视率≥85%,儿童健康管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80%。

乡医对辖区内的新生儿应与分娩后3-7天或14、28天到产妇家进行2次访视;乡医及时填报健康档案中的儿童基本信息,根据医院填报电子档案信息,及时抄入纸质档案并插入健康档案中;通知辖区内儿童按时接受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管理率大于85%,产前访视率大于80%、产后访视率大于85%,早孕建册率大于60%。妇产科对我辖区内持有生育证来我院就诊的育龄妇女,自确定早孕起,必须在12周内建立妇保手册,填报早孕登记;我辖区内孕产妇来妇科进行产前检查,必须进行孕保登记;所有孕产妇在妇科进行产前检查后,大夫要求孕妇到公共卫生科输入电子档案;所有在我院分娩的辖区内产妇,大夫必须填写孕产妇第一次产后访视记录表、填写儿童保健手册,应于产后3-7天填报完成。责任人:韩玉春

辖区内持有生育证不来我院就诊的育龄妇女,由稽建平通知并管理。

乡医通知辖区内孕产妇按时接受健康管理。7 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内65岁以上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门诊大夫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者,填好登记本及接诊记录表,及时上报公共卫生科。

责任人:路士宏。

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填写好健康体检表,做好体检表的登记和保存工作。责任人:公共卫生科

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85%,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0%。乡医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4次随访,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并做好健康档案的录入、更新工作。8 慢病管理

对乡村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门诊对于35岁以上就诊者,首诊必须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对以上慢病就诊者,首先进行慢病登记并填写接诊记录表;要求就诊者每季度到乡村医生处免费测血压和血糖;对于新发现的慢性病人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公共卫生科。责任人:陈敬堂

公共卫生科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协调慢病的一年一度的查体工作,并指导乡医做好一年4次随访和信息录入工作。慢病健康管理率≥90%,规范管理率≥95%,血压控制率≥50%,血糖控制率≥50%。

乡医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登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对于慢病患者进行一年4次随访,协助医院一年一次体检工作做好信息及时记录、归档。9 重性精神病管理

对乡医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指导乡医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做好对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康复指导与信息评估。责任人:陈峰

患者管理率≥90%,规范管理率≥85%,显好率>30%,乡医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10

卫生监督协管

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卫生协管工作,明确责任,及时做好工作记录及信息录入工作;责任人:周长春

望各科室相关责任人认真工作,切实把我辖区公共卫生项目搞好,违者追究相应责任。

于河镇卫生院

2012-03-20

第五篇:江西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江西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江西政报2006-14 赣府厅发„2006‟2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发„2006‟1号)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现就推进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农村信息化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农民提供方便实用的信息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建成较为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村村通电视”,形成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入户。建立一支活跃在农村、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基本构建起适应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

(三)基本原则。1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明确各通信运营商、有关企业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各自的优势,鼓励合作与竞争。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整合已有的存量资源,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3服务“三农”,务求实效。紧紧围绕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济实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使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4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群众需求比较强烈的乡(村)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防止形式主义、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地推进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加快实施新一轮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村村通”工程,采取“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提高宽带用户和计算机的普及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电话,电话普及率达36%,用户总数达到1200万户,在90%以上农村电话用户中普及推广使用信息电话;建设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移动话音网络。宽带网覆盖100%行政村,用户总数达到32万户,在50%以上的乡镇建成标准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初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小学卫星接收装置。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入户率,确保广播电视长期通、正常通、户户通。

(二)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等技术,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合理使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以省内国家级重点龙头农业企业为示范,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

(三)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

以国家和省级粮食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省农村综合信息网为基础,建设粮食和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认证、支付、物流体系,实现网上交易。2006年底实现全省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网,2010年实现全省8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网上交易。同时,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设立电子信息屏。鼓励、扶持建设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搞好农产品现代物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

(四)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

建设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整合开发各种实用信息资源,办好“信息田园”,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手段实现信息入户,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建立农村移动通信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以移动短信系统为主的信息承载平台,在乡村设立三农移动信息服务站点,运用综合信息服务机,通过移动通信实现“农信通”、“村务通”。建设江西“农业新时空”信息系统,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整合各涉农部门的信息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114号码百事通、农村黄页、广播、电视、信息栏等多种形式,确保信息进村入户。根据农村的新形势、农民的新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增加农民外出就业岗位信息、法律咨询、维护权益等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各种经济实体进入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允许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搞活农村信息服务市场。

(五)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

开展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研制、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经济管理系统、税费征收管理系统等农村管理应用软件,组织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农村管理信息系统。采集、整理农村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信息,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数据库,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建成省级农村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县(市、区)级农村管理信息数据处理分中心和乡(镇)数据处理站,逐步实现省、县(市、区)、乡(镇)、村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促进农村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六)推进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

采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信息接收机等多种形式,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重点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农村疫情监测防治和卫生信息报告、医药食品检疫防疫信息系统、农村劳动力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尽快启动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系统。

(七)推进信息化新农村示范工程。

结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施江西电信“千村百镇”信息化新农村示范工程。2006年建设10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行政村”和100个“信息化新农村示范乡镇”,并建立“信息化新农村示范乡镇(村)”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互联网信息网络作用,加快信息服务站(点)建设,2006年全省要建成30个农业信息超市。向全省农村推广“阳光网”,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服务。同时建设江西移动信息化百强乡、信息化千个示范村和万个农村信息服务专业户。

(八)加快“金农工程”建设。依托国家的“金农工程”,争取各方资金,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实现政务、农业、公安、教育、科技、卫生、医保、气象、邮政、金融、税务、工商等网络向示范乡镇村延伸,有条件的单位系统网络全面向农村机构延伸,力争2010年基本实现涉农部门网络向乡镇延伸。

四、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省各有关涉农部门和各设区市、县的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成立相应的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省内各通信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推进机构,组织精干的专业队伍,制定科学的实施规划,切实抓好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既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建设投入。

拓宽建设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信息化新农村建设领域,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解决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投入问题。

(三)明确工作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协调各通信企业的职责和分工。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由省委农工部牵头,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计生等涉农部门负责相关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和交换。省电信公司负责建立“信息田园”门户网站。省移动公司负责建设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移动话音网络和农村短信服务平台,并确保全省示范点“通电话、通短信息、通手机上网”。省联通公司负责“农业新时空”系统和信息搜集发布终端、农村信息站的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省公安厅要利用农业信息化统一网络平台,深化农村治安和户籍管理,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阳光网”的推广工作由省教育厅和省电信公司负责。省教育厅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省文化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内容和信息。省卫生厅要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开展疾病防治服务、特别是新型合作医疗服务以及卫生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疾病诊治远程会商系统。省邮政局要把邮政网络与电信的信息网络结合起来,加强物流与信息流协同配合,积极依托电子化营业服务平台,把农村邮政网点办成信息服务站。省信息产业厅要组织好农业信息化项目,争取在信息产业部立项,同时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等工作。省农信联社要帮助农民解决信息化中的小额资金贷款问题。省人口计生委要把信息化建设融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妇女服务的能力。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农村基础地理信息、农村地籍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系统的建设。省信息中心要做好政务网和电信网的联通,实现资源共享。省电力公司要负责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电力供应。

(四)建设人才队伍。

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利用能力。人才培养工作要列入信息化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实施。采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远程教育、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普及信息应用知识,培养农业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息员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发布的能力。“十一五”期末,要培养1万名左右骨干农村信息员。建立农业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农业信息化重大建设工程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人才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智力支持。

(五)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信息化新农村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强化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保障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接轨,适应江西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加强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下载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四川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粤档发[2002] 38号)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档案局(馆)、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现将《广东省档案......

    2011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2011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乡基层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全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深入贯彻党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将全乡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高乡村两级组织行政效能和执政能力,现结合我乡实际,......

    基层信息化建设

    关于推进基层信息化平台的情况汇报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府职能重塑的环境下,基层办公面临传统办公手段难以满足需要的新形势。基层政......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

    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2014年2月份以来,公司系统各级党组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为根本,紧扣“为......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共青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实施全县基层共青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各乡镇团委: 为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座谈会和全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共青团基层组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