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广西申论模拟答案解析公职人员职业精神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中提到:“公职人员也就是通常说的‘干部’即‘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结合给定资料,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
公职人员泛称干部,是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的工作人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制定并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中的关键和保证;是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2.“给定资料2、3”中指出了我国公务员队伍中部分官员存在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归纳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反映了部分官员上班时间无所事事和“性丑闻”事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机构臃肿,导致一些地方公务员“磨洋工”、人浮于事;二是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还没有贯彻到位,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混日子的心态严重;三是一些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够,造成无所事事;四是缺乏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根本不把服务群众当回事;五是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对其公职行为进行制约。
二、“给定资料4”介绍了英、美、新等国家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参考答案】
英国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先后推出“财政管理创新”活动、“新的行政机关”白皮书计划以及“顾客中心论”观念并要求政府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更具有适应性、责任心和效率的行政改革,注重实践和理论建设,制定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处理措施,设立广泛的管理监督机构。新加坡的法律环境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政府还设有内阁廉政署、公务员委员会、检察长公署等监督机构。
对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如下启示:一是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设立相关监督机构,以增强公务员工作效率,力求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三是加强立法,完善对违背公务员职业精神行为的监督机制,并加大惩治力度。
三、假设你是某省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提升公务员职业精神的意见》的内容要点。(20分)
【参考答案】
关于提升公务员职业精神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存在机构臃肿、官员权力有效制衡不足的问题,目前的改革仍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加之缺乏必要的权力制衡机制以及部分官员本身能力不足,最终导致出现一些公务员上班聊天、打牌甚至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恶劣现象。
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职业精神直接决定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因此提升公务员职业精神有利于广大公务员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因此,在职业倦怠病普遍高发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公务员职业精神,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控制好公务员招聘源头,对表现不良的公务员给予处分。二是加大对违背公务员职业精神行为的惩处力度。从体制上、制度上切实减少权力行为的随意性。三是强化公务员的监督机制。合理设置监督部门,探索建立无盲区的监督机制。四是鼓励公务员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并勤于工作实践,最终增长知识才干,服务于人民。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公职人员职业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参考例文】
加强制度建设 切实提升我国公职人员的职业精神
我国公职人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但最近几年,公务员上班时间无所事事的状况屡见报端。2011年6月以来,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更是连续曝光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严重破坏了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公职人员在群众心中的信任感,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这些“丑闻”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思想不过关。因此,为了有效遏制类似“丑闻”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行为操守、务实的工作作风、时代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公共精神的公职人员队伍,就要对我国公职人员职业精神进行重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筑牢思想防线,完善教育宣传机制。公职人员各个部门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抓典型、树模范,不断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健全体制网络,以制度为保障。一是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把好“进口关”,将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发展到队伍中来,以保证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表现不良的公务员,按照其情节轻重相应地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二是强化公务员监督机制。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部门内部和部门外部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向社会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民间组织及社会团体的力量都能够参与到监督
中来。三是加强立法和违法惩处机制。本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从体制上、制度上减少权力行为的随意性,防止人民公仆变成人民主人。
提升公职人员职业精神建设,不仅是公职人员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过硬的思想意识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并充分借鉴国外有关公职人员伦理道德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兼顾国情,可贵的“西柏坡精神”一定会在全国生根发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第二篇: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练习题】
适逢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我国兴起一股军绿情怀。不仅军旅题材的电影,比如《建军大业》、《战狼2》大热,连创中国电影票房奇迹,这在之前是不敢想的。
另外,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一款名为“穿上军装”的H5程序,使用者可通过自拍的方式将自己的头像“嫁接”在不同时期的军装上。不少网友因此得以一尝“穿上军装”的乐趣,一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当中中到处是网友们穿军装的样子,令人不由得感慨万分。军队情怀大热,请你谈谈看法。参考答案
穿军装小游戏流行、看军旅题材电影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因为军队意味着一个人的英气与胆气,群众也是就此表达对解放军的感谢、支持或景仰之意,更是一种对从军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军队情怀的流行体现的是对广大群众对军队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
【开头表明观点,直接指出核心问题,并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尤其是在一些政治正确的主题中,我们要学会拔高。】 长期以来,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上,固然内容很好,信息量也大,但因传播形式不够丰富,对年轻一代来说,其精神价值不易入脑入心。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个讲究市场规则的领域,也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需要为情怀留下空间。事实上,情怀和市场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近年来,在文化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情怀之作并不少见,从电影《钢的琴》到《白日焰火》,从《烈日灼心》到《师父》,观众从来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分析部分,从宣传和市场的角度,分析当前的现状,即文化宣传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市场的特点。】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不了解革命历史,生疏于红色文化,对其个人成长是一种缺失,对国家发展则是一种隐患。强军梦支撑中国梦,而梦的征程映照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使得那份由内而外绽放出的自信之感,能赋予人们一种普通事物所难以企及的独特气质。随着建军90周年阅兵的结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促使不少人通过“身着军装”的形式,释放心中的那份渴望。
【意义分析,指出青年人的军队情怀的意义。】
但是与普通的知识学习不一样,对军队精神的了解和认识很难用学历教育常用的考试和证书的方式来激励和督促,只有靠材料和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受众,寓教于乐。因此,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创意和策划不可或缺。文化企业要有更加充分的文化自觉,相关部门进行【对策部分,提出对策措施的方向:要有创意,企业要自觉,国家要支持。回应了材料给定的内容。】
对一支军队的最高赞许并不是多么丰厚的福利待遇,而是一个人人向往部队、人人希望参军的国防环境,人民的支持和关爱是人民军队不断成长壮大的基础。今天,我们的文化景观已经大为丰富,在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世界的当代社会,让每一份情怀都妥帖安放,正彰显着时代的文化观。
【结尾部分:从军队情怀切入,上升到时代文化观的角度,体现了自己思考的深度。】 来源:
人民日报:让每一份情怀都能抵达观众 作者 白 龙 文汇报: “军装照”刷屏彰显红色文化在民间的永恒魅力作者顾骏
齐鲁网: 严奇:“穿上军装”,绽放的是一种从军情怀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8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确认及缴费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
第三篇: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三)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
《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基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该纲要可以说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
3.2003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仅2000-2005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了48%,研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增长了60.9%。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4.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5.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6.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7.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一经验及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求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加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要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中国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例如,从1978年到2002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截止目前,累计回国的只有15万多,只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5.86%。加入WTO前后,中国出现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为政之道,重在得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中国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此,要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1)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较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熟悉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中级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3)产业分布不合理,如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内部人才结构也明显失衡。(4)行业分布不合理,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5)地区分布不合理,如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密度(每万人口中的人才数量)仅为225人,而东部地区为302人,高级人才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6)所有制间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之和仅为26%。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评价人才,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否则,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负效应。二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宽广的舞台。所谓能力主义管理体制,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正待遇。这里的待遇,包括职位、工资福利和荣誉等。经过评价,如果一个人有弱项或不足,则进入能力开发系统,进行培训和提高。很显然,能力主义管理具有鲜明的优点:(1)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能力,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依据;(2)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避免或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3)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才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三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8.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对于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对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建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2.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赋分说明:
1、要点不分先后,严格按分值赋分。其中概述4分,另外两个要点各8分。
2、不能超过3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一、存在的问题有:
1.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我国在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中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
3.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专业结构、能级结构、产业分布等。
4.我国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建议有:
1.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2.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3.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
4.实施海外留学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5.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6.针对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7.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8.实施更加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赋分说明:
1、其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5分,共计20分。
2、其中对策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2分,计10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
第四篇:2013广西公职考试申论训练十答案解析
1.答案提示
该材料反映了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稳定增长,但是同时,国内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扩大,贫富分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调整、控制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安定,已势在必行。
2.答案提示
(1)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2)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如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调整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5)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3.参考例文
有感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据2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估计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看了这项调查结果,笔者有许多感慨,“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可以说,农民们的双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大载体。从近代来看,新中国的建立和每一个进步,农民们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共产党搞革命依靠的最大同盟军是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打天下的军队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其后勤保障主要是由农民提供的。农民是中国具有勇敢和牺牲精神的最大群体。
解放后,中国工业微乎其微,在一无外资、二无积累的情况下,由农民们提供的税收和农产品为优先在城市发展的工业奠定了基础。农民是中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大群体。
改革开放后,安徽农民首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实现第一个重大突破,为后来的城市改革和全局性改革提供了信心和样板。农民是具有很高智慧和创造精神的群体。
当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大批廉价工人的时候,农村中最优秀的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从事着最差的工种,拿着最低的工资,在最艰苦的条件中吃住,还要忍受种种歧视,但他们义无反顾。没有他们,中国的城市就不会一圈圈地扩大,中国的产品就不会在国际上拥有“价廉物美”的声誉。农民是中国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件。
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他们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收入和城市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世界之最。他们虽然对此有意见,有呼声,但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坚信政府总有一天会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仍然采取着任劳任怨、默默忍受的态度。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想一想这些,就不能不认为中国农民是世界上心地最好的农民,他们拥有的这么多高尚品质,是中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在享受着由城市带来的种种好处的人,都应该对他们肃然起敬。
中国城乡收入差别过大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延的地步。不过,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连续采取了许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如非典时期免费为农民治病,如明确表示不断减少农民税负,如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等等。笔者有理由相信,从现在起,中国农民和城市的收入差别将不断缩小,因为中国有着政治上的巨大优势,既然中央认定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就会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集中力量从法律地位和政策倾斜上入手,在人均收入及教育、卫生保障、养老、失业、最低生活救济等社会福利方面大幅度改变农村和农民的现状。
第五篇:2012国考暑期特训:申论模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答案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申论
申论模拟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答案及解析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
【考查主题背景导读】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这一部署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极端重要和紧迫。《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点突破项目和整体推进任务,并对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长期问题的研究探索、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纲要》强调我们要逐步形成一个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中以隋志达等事件为例谈到了“不让老实人吃亏”的问题,请你结合资料内容,概括“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具体措施。(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机制。通过建立机关干部业绩档案,量化干部评价指标,避免测评过程中人情关系和裙带关系,有效防止“有功不赏”的现象发生。
第二,建立科学的选聘制度。通过“公开竞聘”等方法选能任能,使能力与职位相匹配,并且提高有能力的“老实人”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建立科学的民主推荐制度。通过推选老实肯干的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使扎实工作的“老实人”得到重用。
2.“给定资料1”提到,“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
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一方面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竭尽全力确保完成;另一方面,选人用人制度是对公职人员选贤任能的过程,事关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保证任用官员勤政廉政。因此,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对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给定资料3”谈到了B市“职务归零,全员下岗”的人事制度改革,请你谈一谈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政府机构老化、人员高龄化现象一方面会影响组织创新和行动力,使政府机关暮气沉沉、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会使少数干部固步自封、碌碌无为,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力,不能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第二,“职位归零,全员下岗”的人事制度改革不但有利于政府机构保持活力,富有创造力,也有利于机关干部提高综合素质,调动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积极性,增强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三,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领导干部,不但能够提高政府公信力,也有利于防止机构中的腐败滋生。但若长期施行需慎重,要做好人员和工作的交接,避免挫伤干部积极性。
(三)山东新泰市提拔“80后”副局长之举引起公众的质疑。假如你是新泰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这一事件向市政府拟一份情况报告。(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市政府:
近期,我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拟任人选的公示一经贴出就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议论,对我市的选人用人的公信力,以及公正公开的良好形象造成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2010年2月发布关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在拟任人选的7人中有6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遭到部分群众和网友的质疑,甚至有网友发表《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网络文章,引起群众对我市此次公开选举的怀疑和误解,对我市一贯公正公开的政府形象造成影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二、群众质疑的主要问题
(一)拟任人员年龄小,工作经验少,不能胜任领导工作。
(二)选拔程序不正规,不符合县级公务员的晋升程序。
(三)拟任人员的家庭背景需要公示。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向社会各界澄清领导干部选拔的事实情况,避免群众被舆论误导。
(二)公示拟任人员的具体信息和选拔程序,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根据给定资料,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1. 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 总字数900-11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是一道自由命题作文,要求文章要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择角度,所以在拟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偏离主题,题目最好可以恰如其分的点明论点又能有适当的升华。
根据题干中“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文章立意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干部人事选拔的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总分总式结构进行全文的布局。在文章构思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一主题,言语要流畅,辅以例证确保文章内容的充实性,做到文章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既有评论分析,也有对策思路。
【参考例文】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日前,中央颁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即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譬如:选人用人权过于集中,干部任用的推荐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不高,民意失真的情况比较严重;论资排辈、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问题层出不绝;对干部管教比较松,说情风、排挤风比较严重,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种种现象导致老实人吃亏,阿谀奉承的老好人得重用,等等。要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德”成为干部任用与否的重要标准和先决条件。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把党性作为干部“德”的核心内容,这就向我们透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党中央要把党性修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也是首要标准。“爱较真儿”的隋志达能够连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老实肯干的致富能手能发展为党员,正是因为党和中央对干部有“德”的重视,这也正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前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次要完善公平公正的选拔程序。把程序公开、阳光操作贯彻始终,在公开竞争选拔工作中,强化干部任用信息公开,坚持做到职位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选拔程序公开、任用结果公开,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山东新泰“80后”副局长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公众对拟提拔干部提出的某些质疑,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对待,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答复,以及时消除公众的疑虑,做到程序公开,选拔公平。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后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很多不称职、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滞留在各级领导岗位,干部“能上不能下”给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面对不称职干部稳坐“铁交椅”,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队伍建设“顽疾”,应当继续完善干部工作评定标准,健全公职人员退出机制,使干部问责落到实处。B市“职位归零,全员下岗”的干部改革措施,为机构换血、干部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总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党的先进性和长期执政,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中央这样的信心、决心,有民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从上到下形成了共识,只要上下拧成一股绳,任何改革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