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考热问题分析及策略
公务员考试过热分析
背景:【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并被中国人视作重要的“国考”,国考热现已呈蔓延趋势,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探索刻不容缓。
(二)地方报考数据看趋势:
下表是2008年东西部地区公务员考录比例:
国考热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公务员岗位对正处于寻找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公务员考试受到毕业生青睐成为必然。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率逐年攀升,职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相比之下“公务员”一职无疑是“金饭碗”。
二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重新抬头,都想当官高人一等;中国传统“特权”意识在现今仍根深蒂固,成为“公务员”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获取特权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许多现实利益问题,使人们将切实利益置于职业选择的首位。
三是公务员相比于其他职位有很多优势,比如:优厚的社会福利保障;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除特殊职位外,对报考者的性别,外形,毕业院校,身份户籍等没有限制,放宽对其条件等等。
二.公考热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积极方面:(1)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公平。人们在政治上可以充分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对于中国普通公民来说,他们通过公务员“国考”获得了公平的价值观、能力和知识。(2)有利于政府机构选拔优秀人才。这种高竞争的现象,打开了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的一道大门,为选拔优秀人才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选拔优秀人才实现精英治国。
消极方面:(1)导致传统“官本位”消极思想蔓延。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观念深渗到不少人的观念中,随着“国考热”的兴起,使这一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容易造成“人才高消费”。很多岗位低学历就能胜任,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常常只能高文凭胜出,迫使很多人盲目追逐高学历,造成“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过度的“国考热”抢夺了其他行业部门的人才来源,致使一些行业缺乏高素质、高能力、高文凭的人才,最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策略:
我们要认清未来的形势,想清楚自己的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万万不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条条大路通罗马,毕业生的去处不是只有公务员。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要放宽视野,把目光放长远,多想几条路,多闯荡闯荡也未必是坏事,毕竟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从政府部门来讲,制度需要改革,对公务员的“只进不退,只升不降”的局面应该有所改观,对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要更加科学化,此外还要防止政府腐败,尽可能精简机构,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从而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环境,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创业多一点扶持和鼓励,以此化解“国考”炽热的矛盾,进而实现就业的多渠道、多元化,让更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开创自己的新天地。营造千帆竞发的局面,远比都挤在“国考”这座“独木桥”上要好得多,也积极得多。
若想根治“公务员热”,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让公务员和非公务员职业具有相同风险,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要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全民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得公务员的保障福利不再是其“专利”。同时加强监督,强调其依法履行其公职,建立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剔除公务员队伍中那些别有用心、无所作为的人,使得公务
员这一职业成为真正为纳税人服务的职业,才能给“国考热”喊停。
附:中国公务员制度问题分析及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简称公务员制度,在西方又称文官制度。它是现代国家关于公务员管理的原则、规范和体制的简称。自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经过长期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公务员制度体系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公务员制度的作用也日趋显著。然而,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些问题逐渐显著,现行公务员制度还存有诸多缺失,需要我们身日思考应对之策促其加以改进与完善。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优劣直接决定着政府有效行政能力能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能够充分实现。因此,公务员制度成为一国政府架构的核心内容,虽然我国公务员制度已经推行多年,但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问题。我任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考录制度存在问题
考录制度是指通过竞争性的考试选拔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公务员考录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进口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建立了“凡进必考”的录用机制,公务员考试逐步走向公平、公开、公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造就一支廉洁、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确保政府职能的高效发挥和政府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论报考职位为何,均统一使用统一试卷。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重公共科目而轻专业科目的考试,不能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特殊要求。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报考公务员的资格要求和进入公务员行列的门槛。
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美国行为学家J·S·亚当斯认为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他们不仅要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间的比率,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之比有相关人员的收入和付出之比作比较。因此,要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仅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而且要进行相似工作的收入与付出之间的比较,是分配结果合理公平使员工感到公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的功能并获得满意的激励效果。目前,我国公务员差别十分悬殊,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论是薪水、福利还是工作条件和工作前景差别都十分显著,对于到艰苦地区、艰苦部门、艰苦岗位的工作人员,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倾斜性政策导致国家公务员报考趋热避冷。
三、公务员监督机制存在问题
监督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有利于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了防止和克服吏治腐败,在公务员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对人事权利均有监督,最重要的是独立的监督和仲裁机构。目前,我国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来对公务员惊醒监督,而且也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乏力以致我国社会中盛行一种错误的对官本位、对权力、对权钱交易等等的追逐心态,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危害甚大。可见,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体系已刻不容缓。
缺乏监督,公务员有机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缺乏竞争、考核与激励,公务
员成为公众心中最稳定的职业。与施工中纷纷投入到“凡进必考”是有范围还很狭窄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去竞争有限的“凡进必考”职位,导致了我国目前公务员考试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一、改进考录制
进一步完善考录制,改进考录方法,提高其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试录用,有利于天生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一句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考试科目和内容和不同的约束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比便以权谋私虽已确定报考资格的现象,另一方面,意义是报考人员充分审视各个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谨慎报考,从而使报考人员,尤其是报考“热”地区、“热”部门、“热”岗位的人员最终得以自行分流。
二、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国家制度的新要求,对公务员激励机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激励的实施,把人员吸引到较“冷”的地区、部门、岗位上去,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激励制度打破冷热之间的巨大差别,消除岗位的冷热之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的是广大报考者以及现有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上来摒弃追逐权力和隐性利益等不良动机和目的,从而更好的履行公务员的职责与义务。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制度,是决定公务员制度是否有效地关键,如果放弃里监督,公共权力就很可能被滥用。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做的以下几点:
1、建立高度权威的、高度独立的公务员监督机构加强对监督活动的检查力度坚决惩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行为,从而达到规范监督活动及政府行为的目的。
2、将强司法监督,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违法公务员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事前、事中监督,加大防范力度,极力查清并处理违法违纪分子,制定防范措施。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人民群众纳入监督的主题之中。实行政务公开,鼓励舆论监督,建立能广泛、准确、及时的表达人民群众看法的民意测验机制,建立畅通的民意反映渠道。通过有效的社会间的使公务员依法履行其职能,促进公共权利规范运作。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总之,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优点和其中缺陷,不断加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切实发挥公务员人民公仆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对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三点建议
一是将加快公务员单项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纳入规划内容。
二是将规范公务员管理机构的体制编制建设纳入规划内容。三是将实施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纳入内容。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内容缺乏量化指标,难以保证考核结果准确
(二)考核结果等次偏少,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三)平时考核的基础作用落实不到位
(四)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尽公平
(五)考核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并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二)适当增加考核等次,完善激励机制
三)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四)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使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考核目的相符
(五)依据不同职位要求全面确定考核内容,实行分类考核制度
(六)对国家公务员考核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第二篇:国考申论核心难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只有准确把握申论考试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考试的关键和核心,使备考事半功倍。纵观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趋势明显增强。这一趋势也符合考试大纲对核心能力考查的要求。事实上,对广大考生来说,申论核心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是重点
申论考试通常给出的阅读材料在8000字以上,在申论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一般用于阅读的合理时间不超过40分钟,对阅读时间的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考生只能快速阅读、精确和跳跃性阅读,而非逐字逐句地细读,要有很强的阅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给一堆碎片性文字资料,这些碎片性文字资料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地“半成品”资料,这就要求考生善于透过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坚持用发展、辩证性思维综合分析资料所反映的深层次含义。这些都是需要考生锻炼快速阅读、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的任务。
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捕捉。关键词通常就是采分点,反复出现的词一定是主要问题或者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些词通常是一则材料或是某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则是材料的总结或概括,则表现的方式通常用“说明了”、“表现了”等字样。其次,考生要注意及时做批注,在阅读时把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勾画,并按照对象、问题、原因、对策、意义、作用进行归纳,或者对应题目涉及的材料作出标记,这是基本工作。在紧张的时间里,这样做会提高作答的速度。第三,学会快速阅读。平时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事例只要浏览,说明政策或道理的,要在阅读中从宏观上快速把握。
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是关键
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给定资料基本都是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摘录组合而成,有时有顺序或者根本没有顺序,但资料都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中有一定影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必须对各项给定资料的含义、性质、价值进行系统地综合分析,既要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又要分清有价值问题和无价值问题,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了综合分析能力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三、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核心
申论本身就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具体事务,必须拥有处理一半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这就要求考生有宽泛的知识积累,掌握抓实的行政基本理论,学会辨析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公务员日常行政能力的最好体现,是履行公务员职责的根本保证。
四、锤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根本手段
申论的答题对于言语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主要表现为语言规范、用词准确、简明扼要、行文流畅、说理透彻,遣词造句不能模糊。文字的表达只能使用现代汉语,不能用古文,且字迹工整,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无论是归纳分析论述部分还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方法,建议各位考生参考《理论热点面对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社论文章加以揣摩,反复练习,多背多看政论文写作范文和名言警句,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三篇:国考热的社会实践 心得
“国考热”社会调查心得
这是我第四次接触和参与社会调查,并在本次关于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对“国考热”的看法调查的活动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担负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工负责了自己的3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与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了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最后还独自完成了对成稿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莫大的激励锻炼。
在本次社会活动中,由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努力工作,对许多事物都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也包括对自己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首先,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次活动中,自己多次与小组成员发生争吵,争吵调查问卷中的某个问题的设计,特别是对调查报告形式、调查报告内容、图表、数据及其分析方面的争吵,更是激烈。然而,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其次,充分意识到了知识的不足,眼界的有限。在本次调查中,本有很多的想法,但由于我们的学识水平有限,不得不放弃。比如,我们小组原打算利用SPSS来完善我们的调查报告,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只得作罢。也就是说,以后得加强学习,不光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还要摄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眼力,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第三,我觉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次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甚至包括争吵,领略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科学。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最后,就是增强了自己对这个调查主题的认知。大学生对“国考热”的看法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国考热”这一现象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等等,这一大堆问题在头脑中挥之不去,促使自己去思考、去解决。应该说这是这次调查给我的意外收获,将对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和以后的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和陆游的名言很好地概括了我的体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第四篇: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摘要: 城市交通与水资源、环境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问题,随 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对城市交通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拥堵交通结构规划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口的增多,社会的进步,我们仅仅从城市的定义来看,城市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然而城市的交通问题成为了不容小觑的麻烦。
世界上很多城市存在着交通问题。对此,发达国家尝试了多种措施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如利用公共交通的方式代替私人汽车的使用、扩展或延长道路、限制私人汽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时间等。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更为严重,迅速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
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此问题受到了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活动提高城市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
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
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因此,我们在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划。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面介绍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2.合理调控交通需求,挖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用潜力
要制定和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化,使城市区域之间发生与吸引的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并将无效交通量和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准确把握城市交通需求应变化趋势,超前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政策,合理调控城市交通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要优化发展公共交通,使其能够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要合理确定城市
出租车的拥有量,使之与城市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引导私家车的发展。
3.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4.加强静态交通建设,着力解决好停车难问题
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中转站,静态交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交通秩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全面加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项政府工程,同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因此,停车场问题必须由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公安、规划、建设、城管、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共同实施,协调解决。要依据城市建设及交通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应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发展思想,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植和保证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全面清理并严格控制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市区现有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优化调整,严格控制审批新的路段,并定期进行动态评估,确保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5.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
要建立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将交通安全和法规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真正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小”抓起。其次,严把新驾驶员培训、考试关,要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考官定期轮换异地监考以及严厉惩处驾驶员考试中的舞弊和弄虚作假行为等等,来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新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驾驶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新措施,逐步建立起“社区为主牵头组织、公安警察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新机制。第三,要多层次、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加强社会面上的交通安全、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主体意识和实际能力,把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等同为随地吐痰和乱仍纸屑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加以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识、交通法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以及交通道德意识。第四,要科学调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创建“交通文明社区、交通文明村”等活动,构筑多方位、多层次、全民化、主体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真正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要突出抓住“三大群体”,即:流动人口、车辆驾驶人和中小学生。针对“三大群体”的特点,强化媒体和社会面宣传,选择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案例,采取公开曝光、当事人以身说法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交通行为,营造严管氛围,提高全民交通法制和安全意识。
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立足于我国交通的现状,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滕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庞松.论交通结构调整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环保,20054、姜帆.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方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2
第五篇:2014年国考国税面试备考策略
2014国考国税面试备考策略
华图教育来文清
2014年国考笔试成绩的即将公布,广大考生也面临着面试准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面试准备过程中,报考国税的各位考生需要注意哪些?需要怎么去准备?什么样的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通过面试?各位考生可能还有一些迷惑,而本文就将为各位考生详细解读关于国考面试准备的高效策略。
首先,得体的着装,合适的语言,良好的仪表仪态
考生的着装不仅是为了表现个人的风格和修养,更代表了考生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一般而言,面试官评判面试者服装的标准是:协调中显示着人的气质与风度;稳重中透露出人的可信赖程度;独特中彰显着人的个性魅力。
其次,相应的专业知识
面试主要有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国考历年的情况来看,国税等职位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这类题型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自我认知、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和综合分析,当然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演讲类和情景模拟类的考题,也是需要我们考生注意的。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各位考生首先要做好了解各类题型的考核内容,掌握答题技巧,并坚持实战练习,及时总结;其次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社会热点的总结,注意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这些在华图面试培训的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
最后,正确的心态
心态是各位考生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由于笔试成绩的差异,不可避免的许多考生会出现焦虑、担忧。过度自信、或者自卑等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那么这时候各位考生就需要注意了,心理问题是必须予以解决的。首先,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要凭空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其次,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沟通、或者向别人请教经验、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等缓解自我的情绪;最后,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来进行提升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在面试中的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各位考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面试利器,坚持必胜的信念,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各位考生就一定能够在2014年的国考国税系统面试中,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河南华图公考研发部老师预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面试,一举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