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与年度目标规划
如何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与年度目标规划
荐
2478
王雅雄 原创 | 2010-01-28 14:54 | 收藏 | 投票
关键字:战略 年度目标规划 王雅雄
如何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与年度目标规划
領航者咨詢:王雅雄
近三个月来多家企业老板与我探讨公司2010年战略、年度工作规划与预算如何制定之话题,深刻地让我体会到这些老板们对需要制定公司明确清晰战略的急迫性,即使有了清晰明了战略,该如何能把战略进行到底,又存在一些迷失,这种现象在我们中小企业显得尤为突出。趋于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使命,在此,我乐意把与企业老板们在“如何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与年度规划及年度预算”讨论到思路、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为什么企业需要做年度规划?
我接触到的企业一半以上只有工作计划,没有系统的年度工作规划,更没有清晰明了战略规划,这些企业老板们以往总是被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经理人职业习惯而左右着无法下定决心把这方面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抓。当他们明白做年度规划好处后又是锲而不舍朝这个目标推进这项工作。
实施年度规划有哪些好处呢?①想着打,而不是蒙着打;②逼着上面清楚,更要下面清楚;③自己跟自己比;④有意识的赚钱;⑤做好规划,从合作伙伴那里争取更多资源。公司要成功,就必须有好的战略规划,年度规划源自战略规划。“定战略”有效有质地执行五个步骤可把战略规划、年度规划进行有序地结合:
二、如何进行公司战略规划
公司战略规划是把战略定位与运营效率有序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战略定位时需要辨识:什么是可做、该做、能做、想做、敢做的;什么是不可做、不该做、不能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业务。不是什么业务都能做,否则风险很大;不能做那些可能赚钱的业务,要做能够赚钱的业务;综合考虑公司外部和内部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确实能做的业务。
通过分析公司主要目标领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主要竞争对手、产品中重点发展的项目及各项目的发展比例等反映出公司战略方向;通过分析、盘点公司的核心能力、核心业务部门、公司各业务部门发展步骤、公司将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等制约公司战略实施的时机;通过明确公司5~10年发展规划目标、目标发展的阶梯、年度发展重点及连贯性确定公司来确定战略执行的程度。
实施战略规划流程如下:
四、实施预算管制,确保在实施、完成公司战略与年度目标时各部门是以成本、利润为核心展开
执行工作计划。
预算是业务规划、管理规划、费用预算和经营预算四者的结合。
预算编制原则:①司本财年的总营业额及税前净利润与去年相比不低于X%,费用率不能超过去年。②财务部负责公司总体经营编制的牵头、指导和服务及监控。
预算执行原则:①谁支出,谁预算,谁控制;②谁受益,谁承担;③预算准确性将纳入部门考核内容之中。
预算的核心:①开源:业务部门要想怎么挣钱,是在原有业务上想办法增加利润,还是开拓新的业务;②节流:怎么把费用控制住,建立清晰量化的费用核算体系;③关键点控制:历史资料的积累;对业务的深刻把握。
经由公司战略→公司年度目标规划→部门年度目标规划→部门及岗位具体工作计划→预算系统建立,则公司年度规划性工作就落到实处了。
第二篇: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根据公司的特点和市场状况,围绕如何实现战略目标,进行系统地设计各方面的策略。科学的制定战略规划,有助于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系统分析公司所处的环境,确定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公司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为预算和短期计划提供参照。
如何制定出既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呢?远卓通过多年丰富的咨询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方法。
1、公司现状评估和目标确定
①了解和评估当前的业务状况;
②评估核心竞争力和可被利用的能力及资源、确定企业核心能力;
③确定财务目标、预期的业务表现及企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2、确定战略方案选择标准
①了解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即市场规模、市场增长、产品生命周期、竞争状况、资源需要、利润率、市场进入的难易等;
②公司自身竞争能力评估,即市场份额、产品线、成本优势、公司形象管理能力等;
③结合公司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战略方案选择标准。
3、找出发展机会并进行筛选
①确定可能实现增长的各种发展机会;
②衡量各个机会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确定最终发展战略
①根据影响的大小来排出战略方案的优先次序,确定公司战略;
②根据行业变化因素和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能力差距;
③确定公司职能战略;
④预测采取战略选择后业务状况,以及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5、制定实施计划
①确定战略实施的资源及风险
②制定实施计划
制定公司战略规划,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有SWOT分析,PEST分析,五种竞争力,BCG矩阵,价值链分析等。
1、SWOT分析: 对被察觉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用于对公司评估、战略定位
2、PEST分析: 关键政治(及制度)、经济、社会和形成产业变革的技术因素的综合分析。用于确定行业/市场研究和确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3、五种竞争力:用于分析公司直接和未来的竞争环境的框架。五种力量是:新进入者、替代产品、供应商、购买者、竞争对手五方面的力量。分析竞争环境产生成功的关键因素
4、BCG矩阵:根据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划分四大业务:明星、金牛、问题和瘦狗。用于分析公司投资业务组合5、价值链分析:对企业内部产品生产价值和行业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全面分析。用于判断产品利润的转移、判断新的竞争威胁、确定新利润的来源
此外,要保证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参与,确保战略规划对今后经营计划的制定、公司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在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篇: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如何将战略规划具体化到行动
一.企业中的两大类过程与项目
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解成过程单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针对过程制订控制程序、管理规定和作业指导书来进行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过程优化和流程重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2等都是以过程作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管理。
仔细观察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人们可以发现在企业运作中存在两类过程,既重复性连续过程(姑且称为休哈特过程或S过程)和暂态一次性过程(姑且称为克洛斯比过程或C过程)。重复性连续过程有工序制造,材料供应、质量检验、市场营销等过程。电信行业的例子有新机开户、顾客投诉处理、交换机维护等过程。而暂态一次性过程是指一项重大的投资决策、一次重要的活动组织、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一个特殊订单的产品或服务实现、ERP的实施、ISO9000的认证、一次重大的企业管理体系改善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共同特点是:
(1)企业的人员没有实施上述过程的经验
(2)企业不会重复这些过程,既企业只有一次机会来完成这些过程。
这些暂态一次性过程就是项目过程,项目过程主要是(1)新系统、新体制、新过程的建立;
(3)对连续性重复过程的改进过程。项目运作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具有将从没有做过的事情第一次就做好`,每一次都做好的能力。这些暂态的一次性过程要求企业以不同的组织机构形式、不同的实施控制模式和不同的管理技术方法来完成。这就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项目
每个组织都是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
组织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内部资源学派的观点)。这种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伴随着组织的发展过程而变化,并与其他组织的资源和能力结合体相比较,具有独特性。这就是该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其他组织难以通过模仿之类的手段而获得的,除非重复其发展过程。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公司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核心知识方面的能力,核心知识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利技术、组织智力等。二是核心运作方面的能力。核心运作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决策和执行系统等。
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养、强化和运用,建立起企业的战略资产,这些战略资产是企业特有的商业品牌、社会形象、用户关系、企业文化等资产。上述核心竞争力和通过运用核心竞争力建立起的战略资产就是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在剧烈动荡的环境中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是其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知识能力的形成是企业众多项目运作的累积结果。而核心运作能力本身就包含了企业的项目运作能力。不具备项目运作能力的企业,不是由于茫然冒进而加速消亡,就是由于无所作为而坐以待毙。在企业界,对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的企业有一种形象的说法:“不开展项目是等死,开展项目是找死”
三.企业员工素质与项目
项目是目标和任务、人员和物资在时间和空间的临时组合,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项目活动与日常经营活动相比较,项目由于是在临时的团队中将从没有作过的事情一次性作好,对人员的协调性(情)、创造性(理)和主动性(物)具有特殊的要求。
每个人可以主要以“情”、“物”、“理”3个集合来表述其存在状态,“物”表现为个人的物质存在、“理”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活动、“情”表现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多个集合中的共性内容形成集合的交集,例如“情”与“物”的交集是艺术,“物”与”理“的交集是科学,”情“与”理“的交集是心理。
人们在出生时3个集合没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性相近,习相远”的作用而使3个集合出现了差异。人们在生命的自然规律支配下、在生存的社会规律要求下、在对理想或欲望追求的主观动力驱使下、3个集合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状态。这3个集合内容的不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时期的个人差异和每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比较差异。
作为自然人,每个人具有自由发展这3个集合的趋势。而作为社会人,社会环境具有对这3个集合发展变化的约束、引导和要求。这3个集合既可以表述个人存在的实体,也可以作为社会角色对个人的约束、引导和要求。还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和变化的方向、目标、范围和内容。
人们的不同社会角色形成这3个集合不同的具体内容,并形成个人的社会角色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组织中的个人,个人存在的实体状态、组织对个人的要求和个人竞争能力主要有下列内容:
“情”集合: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奉献精神、工作动机、忠诚信誉、理解宽容、是非准则等,以及作为社会组织要求的亲情、爱情、友情的延伸部分;
“理”集合:逻辑思维、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行为规范、执行方法、学习能力、沟通技巧、全局观念、分析能力等;
“物”集合:行为能力、感知能力、勤奋程度、工作效率、执行速度、身体状态、个性特征等
由于企业是个人组成的集合,每一个体的个性集合形成了群体的共性集合。3个集合在群体中分别表现为组织实体(物)、组织智力(理)和价值观念(情)。
企业组织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也要提高竞争能力。企业在社会需求的激励、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驱使下,产生对未来的憧憬。憧憬使企业处于动态,或发展状态。企业制订其发展的战略规划(有时这个规划存在在决策层的脑子里),并形成一系列的项目来实现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对个人的3个集合具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增强个体3个集合能力的要求,另外一个是平衡3个集合能力的要求。
增强3个集合能力的要求是增强组织竞争能力的基础,没有个体作为组织“细胞”的能力,就没有组织“总体”的能力。同样,普遍的个体竞争能力的薄弱将会带来总体竞争能力的薄弱。实践表明,并不是一群“能人”就可以将事情作好。企业对人员的理想要求是“好人”、“能人”和“勤人”的综合平衡。组织的竞争能力要求在个人发展3个集合的时候要平衡发展。当个人的“物”、“理”、“情”处于平衡状态下,在东方文化中被称为“和”,在西方文化中被称为“最高智慧”。
平衡发展的要求是约束个体的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的要求。同时也是组
织能够最大化地综合个体能力的要求,是使得各个分力能够形成最大的合力的要求,是组织能够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中严重存在的“失衡”状态,大量个体的“情”集合对“理”集合和“物”集合的不对称。人们在追求个人物质欲望和遵循社会理性约束的同时对社会责任、组织责任和他人责任的缺失。人们在“物”世界里奋斗,在“理”世界中精进,却在“情”世界中迷失。
这种状态的社会典型问题是黑社会的存在、犯罪率的上升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这种状态的企业典型问题是有组织的经营违规问题、商业信誉问题和竞争力低下问题等。
认识这种状态的根源将有助于对“失衡”的修正,尽管这是“任重”的艰巨目标和“道远”的漫长过程。这种状态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历史上曾经支配人们“情”集合的封建的忠孝伦理、宗教的博爱精神、社会的理想主义等理想支柱都由于终极目标的不可及而退出了思想统治地位。人类面临着创造新的理想支柱和建设新的精神家园的任务。
四.企业战略规划与项目
由于企业是个人组成的群体,每一个单元的个性集合形成了群体的共性。
与个人的发展状态类似,企业在社会需求的激励、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驱使下,产生对未来的憧憬。憧憬使企业处于动态,或发展状态。代表企业“情”方面的组织家考虑现憧憬与理想的一致,形成“价值”。代表企业“物”方面的实干家考虑憧憬与现状的路径,形成“任务”。代表企业“理”方面的思想家考虑憧憬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产生“问题”。
“价值”表现为具体问题时是企业对战略方向的选择和经营策略的取舍。
“任务”的内容是从企业现实状态达到目标状态必须完成的工作。
“问题”的内容是企业的现有资源和现实环境条件的矛盾、对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与未来可能状态的矛盾。
根据企业的价值、任务和问题,企业形成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和行动。在战略行动中产生出两类项目,分别是改善系统运作项目(经营改善项目)和增删系统范围项目(资本结构调整项目)。
五.战略规划的变化-识时务者的灵活与机变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由于是针对战略目标的长期工作计划和面对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未来是变化的,这些变化即有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也有企业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以在向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出现的项目机会调整和改变战略规划。为未来制订的发展计划是期望的战略。从历史的经历中总结和修正发展模式是当前的战略,当前的战略中有期望的战略中被实践检验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这一部分成为修正的战略部分。期望的战略中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成为未被实现的战略部分,在当前的战略中还有一部分是意外的战略部分。企业当前的战略由修正后的期望战略和意外的战略两部分组成。例如,银广夏从初期的制造经营软盘向沙漠种植的战略规划、康宁从工业玻璃制造向光纤制造的战略规划、德州仪器公司从无所不包的广泛涉足向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芯片领域发展的战略规划,通用电气从退出彩电到再入彩电行业都是企业的实干家们与思想家们将“任务”与“问题”结合、将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结合、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而产生的长期工作计划或面对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
六.战略规划的核心-寻找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链
由于企业的有限资源约束、机会时间约束,战略规划的核心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与“全面改善”和“系统改善”的管理理念相对立的一种理念是2000年以来广泛传播的约束理论TOC,其核心概念是关键链的概念。
关键链的概念源于Eliyahu Goldratt的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nts)。约束理论是过程优化技术的发展,其特点是强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识别关键的制约因素和实施改进。约束理论认为系统遇到的问题经常来自于系统中的少数瓶颈。改善系统只需改善系统的瓶颈,不需改善系统的所有环节。改善非瓶颈的环节对增进系统的能力是不起作用的,是对企业资源(含时间资源)的浪费,见下图。另外,每一个企业由于自身状况的不同,其瓶颈问题是不同的。这些少数的瓶颈形成了企业经营系统的关键链。
下面以制造业为例,介绍如何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项目组合。
七.战略目标与项目组合-实现战略规划的行动
国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普遍问题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数量,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尽管这并不是理想的以研发为核心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下面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数量的战略规划为例,介绍实施战略规划的十步法。
在战略规划制订以后,企业面临着具体作什么来实施站了规划和实现战略目标?企业需要要建立起具体的目标体系,度量现实状态与目标的差距,确定为达到目标实施的一系列项目,成功地执行这些项目和评价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不断调整和改善。
目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是SMART原则,具体化、可度量、有挑战性、有现实性和有时间约束。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实性。现实性不仅是指目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指目标体系的针对性,或者说目标体系要针对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约束理论和关键链)。当前制造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市场竞争问题,目标体系的建立要从市场问题入手。这里通过一个彩电企业的案例,提出一个“3年预测1年计划”的建议供大家讨论。这个建议分为10个步骤,每月检查进度效果和每年滚动式地检查和修正目标,总结完成项目和启动新建项目,持续改善经营管理体系.这个建议是针对生存问题提出,因为只有在生存的基础上才有发展的机会。因此战略目标具体化后产生的项目组合主要是系统改善型项目。
第一步:收集和分析市场统计数据
第二步:确定未来3年市场的价格趋势
第三步:确定未来3年的零部件价格趋势
第四步:确定未来3年的市场数量趋势
第五步:制作3年预测损益表确定销量、成本、利润目标
第六步:评估当前状态与经营目标的差距
第七步:根据状态与目标差距,提出改善项目组合第八步:建立开展项目的执行组织
制造型企业的组织机构由于存在管理层次上的横向管理鸿沟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纵向职能鸿沟,使得组织在不同管理层面和职能通道间分割,形成孤立的操作岛,在实施上述项目时应注意组织机构的变化,见下图。职能性组织机构在执行跨部门项目时,不能充分进行沟通
和系统的组织资源、控制任务进度和资金,影响横向的运作效率,例如资产重组、项目投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新产品研发,企业资源计划ERP建设、6SIGMA管理、TQM管理、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发展规划、持续改进等。
矩阵型组织机构是近来根据企业项目管理的需要提出的一种组织形式。矩阵型组织机构是职能型组织机构和项目型组织机构的混合。在纵向上具有职能型组织机构的特点,在横向上具有项目型组织机构的特点,故命名为矩阵型组织机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品更新的加快和技术革命的频繁,研发和改造项目的增加,很多产品制造类企业也开始从职能型组织机构向矩阵型组织机构变化。既在组织部门中设置企业发展经营改善委员会、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办公室、企业发展办公室、风险管理小组、6s小组等。在人员上设置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风险分析师、专职6SIGMA黑带、发展战略研究员、ISO9000办公室主任、新产品工程师等。在内容上部门和人员具有专职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并具有控制一定的资源和费用的权力。但与职能部门的区别是其工作范围是跨部门的,涉及的资源大部分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短期或部分时间兼职借用。
第九步:制定每个项目的实施计划
第十步:实施系统规范的项目管理
如何管理好每一个具体的项目,目前在国际上有系统的经验总结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例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简称《PMBOK》,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布、《项目管理能力基本要求》,简称《ICB》,国际项目管理协(IPMA)发布、《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纲要)》,简称《C-PMBOK》,由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发布。
这些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具体的项目提供了管理知识范围、界定了思维边界、规范了管理过程和管理技术工具。以广泛传播的《PMBOK》为例,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被规范在9个职能领域和39个(2004版将改为44个)标准的管理过程,但这些内容已经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提出上述信息供有兴趣和有需要的人员继续深入研究。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结束语:“橘生于南则为桔,橘生于北则为枳”。项目管理的应用效果与实施项目管理的组织“土壤”相关。TQC在日本、ISO9000在欧美企业均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而TQC在中国的“沉寂落寞”和ISO9000在中国的“化橘为枳”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好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认真的贯彻实施才会取得成效。2000年以来,TOC约束理论、6s质量管理法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相继在中国掀起了推广热潮,为橘为枳取决于学习和实践的组织和个人。
第四篇:浅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
浅析人力资源
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
学号:
天津天狮学院
2012年12月
浅析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摘要:人力资源战略是指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内,外部人力资环境分析等工作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战略措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组织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有新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制定新的战略战术。
关键词:人力资源 战略 创新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把招聘、培训、留住和使用于企业战略规划需求一直的高新技术人才作为核心内容,学会并善于在国际市场上招募人才;要着眼于长远,抓紧对企业员工,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进行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制定完备、先进的激励制度和措施。
一、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基本方式是报酬。报酬最大化是最好的激励措施。美国硅谷的成长和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自由竞争”、“冒险创新”、“社区协作”是硅谷成功发展的三大外部环境因素,而在这些环境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能够体现充分报酬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人才之战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那些被视为人才的知识工作者现在极易转换正营。因此,在全球市场环境机制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必须遵循市场机制,要以市场价格招募通过人才市场审查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最大激励作用,就必须把劳动资本从物资资本的束缚中最大程度地解放出来,分配给予劳动力资本的最大的报酬。对此,最合适的激励制度是基于“掌握物资资本的人与具有劳动资本的人是平等合作关系”理论而言的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分享企业生产剩余的制度。这种共同分享制度使他们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同时也是对经营和操作人员的约束制度。目前,在各工业化国家中,企业报酬形式由支薪制向分享制演变的趋势,正是体现这一方向。他们实行的分享制有利润 分享制、股票期权制等报酬形式;但都是针对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针对CEO的,没有活极少有针对操作人员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在实行分享制时应该把分享对象扩大到操作人员。
二、要把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管理的战略规划。是对人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使用行为是否为企业所需而做出的战略规划。人的行为是由人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决定的。在企业中,与正式的组织机构结合在一起产生行为准则的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说构成的系统狐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代表什么和怎样分配资源;决定是企业的组织机构,采用的系统,雇佣的员工,预案与工作的合适性,认识和奖励的结果;决定着把什么定义为问题和机遇以及怎样处理问题和机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是主要的工作者。因此,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应当使其政策充分地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
1、要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中提炼出人力资源战略的管理理念。其一要在企业内部创造平等、自由、竞争的工作环境;其二要树立起“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信念;其三要树立起创新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应当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其四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绩效与分配面前人人平等。
2、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招募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不要招募敌视本企业文化的人才。企业文化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对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工作质量。在这方面很多外资大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
3、要把薪酬政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做到相同的绩效,相同的回报。要细分企业文化中的价值、信念和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对工作绩效评价出发,寻找影响工作绩效的企业文化反面的因素,以绩效考核和工资报酬分配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5、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适应企业文化的变化,并能及时做出调整。
三、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要立足于实际,吸收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服务与企业战略规划,其制定的基础是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及相关资源的情况。在当今的人力资源导向时代是人员先于战略,而不是战略决人。其发展的条件是企业外部市场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
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境遇各不相同,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运用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体系;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并相
应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改善安全和健康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面向全球市场,寻求企业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通讯手段的现代化,企业决策加快,决策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这使得战略管理的地位空前重要,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不转换角色——从事务性部门转向战略性部门。为了取得市场竞争的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只是办事物、缺乏理想支持、又不创造价值的传统性事物部门,而是要成为一个企业决策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持部门。
参考文献
人力资本激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济.2007(1)
田辉.科技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
刘韬.重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则[J]新经济.2001(7)
朱自忠.人力资源战略规的制定与创新
侯光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第五篇: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也称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宏观经济的急剧变化,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观点,充分考虑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因素,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规划不同,战略规划需要考虑更多的未知因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期性,一般要三至五年;二是战略性,对企业采取的政策策略 作详细的说明;三是经济性,一般运用现金流量和投资收益率等长期指标进行经济分析;四是应变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在长期性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除了有一 套供执行的长期计划外,还应有一套应付意外事变的规划。战略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全面规划。
全面规划即在战略期内有关企业各方面的全面计划。制定全面计划的条件是:(1)企业目标明确,达到目标的信心大;
(2)完成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有把握,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所估计;(3)保证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材料;(4)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应有了解,且可“控制”。二是渐进式计划。
这一计划与全面计划正好形成两个极端。由于企业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要求企业的目标根据情况而随时改变,走一步看一步。三是选择性计划。
这是一种介于全面计划和渐进式计划之间的折衷计划,它一般只把主要的计划规定出来,而对今后三至五年内做什么并不十分清楚。选择性计划常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计划所确定的主要行动步骤;
(2)关键的短期行动,例如提前期较长的项目,一系列行动中的必要的第一步等等;
(3)保持未来的资源分配,将今后所需要的资源储备起来。关于战略规划的编制,至少应包括五个基本方面:
(1)企业的目标及目的;(2)企业要使用的战略和策略;
(3)恰当的行动计划,它表明不同的步骤将在什么时候完成;(4)企业的力量和弱点,将如何处理其中的每一方面;(5)财务总结。
制定战略规划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提出企业的初步目标、决策和任务。考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怎样的目标。
第二步:分析企业资源。应对资源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估价,分析时既要重视生产和财务方面的资源,也要重视人力的资源,尤其是人的能力和技术。
第三步:估价企业的潜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的技术能力;二是分析企业的竞争者的情况。把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作比较,分析其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第四步:调研国内外市场,包括对顾客的调研和市场的调研。
第五步:评价和选择进入市场的报告。进入市场要重视研究企业的顾客、供应者、批发者、零售者在销售渠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怎样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合作。第六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其内容有形势分析,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活动日程安排、财政预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