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崛起的启示
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崛起的启示
——对湖南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调查
湖南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称凯利公司)座落在南县中鱼口乡,由南县本地老板段云凯独资创办,2006年正式挂牌。该公司虽然挂牌时间不长,而实际运作于本世纪初,至2002年公司投入仅有100多万元,养殖基地140多亩,当时还是一家很不起眼的水产养殖户。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却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公司建立了面积为195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拥有固定资产1400多万元。养殖基地实现了“四化”,即池水排灌自流化,场内监控电子化,生产活动机械化,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公司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窗口,年销售鲜活水产品3000多吨。2006年,获得国家水产品无公害生产认证,成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其水产品也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2009年,公司生产的乌鱼(俗名才鱼)出口韩国,估计年出口创汇150万美元。凯利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了凯利公司对其进行了认真调查。
凯利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
凯利公司作为中鱼口乡祥龙水产合作社的领头雁,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将高产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到周边渔场、渔户,与近30万亩池塘养殖户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撑起了湘北水产养殖的一片蓝天。据测算,在凯利公司的带动下,中鱼口乡今年水产养殖产值将达到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全乡农户可从水产养殖生产上户平增收300元。凯利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其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建立养殖基地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2002年前,该公司主要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与水产养殖连接不紧,生产销售制约因素多,特别是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规格难以控制。凯利公司老总段云凯发现由于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快捷,水产贩运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只有
充分发掘水产品产、供、销多个环节上的潜力,才能有更多的利润。用他自己的话讲,“钱不能让别人赚了,能自己搞的都由自己搞”。所以,公司2002年投入100万元在乌嘴乡建立147亩水产基地,主要养殖乌鳢、鲶鱼,当年亩平产值5万元,亩平纯利1万元左右。养殖和贩运年收入各100多万元,是1:1的比例。首战告捷后,段总便远赴广东考察,将国内一流的养殖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都搬了过来,2005年,公司又投资680万元在中鱼口乡上湖渔场新开辟了1800亩高标准养殖基地,在广东模式的基础上,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基地排灌功能,并引进了无公害养殖先进技术。凯利公司的养殖基地池塘养殖用水排灌分家,自流排灌,每个池塘都实现了水、电、路三通。2007年又投资17万多元添置了远程监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建成1000吨饵料鱼冷冻库,2000千瓦发电机组,增氧机180台,购置大小机车7台;出资40余万元,对进入基地的1600米村级公路路面进行硬化,方便基地和周边群众水产品运销。目前该公司水产品种有:桂鱼、乌鱼、鲶鱼、黄鲴、甲鱼、鲈鱼、鳊鱼等。2008年凯利公司投入2000万元,产值3800万元,利润1000万元以上。
科学养殖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公司一方面在不断完善基地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进行科学化养殖。科学化养殖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分类单养、高密度养殖、投放天然饵料。分类单养有利于掌握水产品的规格和种类,也有利于根据水产品的生活习性适时喂养,更便利于捕捞和销售。高密度养殖虽然增加了养殖的风险,但由于设施配套和排灌自如,这一瓶颈已得到消除,而在另外一方面反而有效了改善水质条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从而减少了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渔池资源利用率。投放天然饵料,即用天然海鱼喂养,海鱼本身富含蛋白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在另一方面模拟天然喂养,实现了水产品的无公害化。公司每天需喂养海鱼饵料60 吨,这些海鱼全部从沿海运入,公司为此建了一个1000吨的冷库。这一养殖模式的效果显著,有效加快了鱼类的生长期,效益增长立竿见影。如:一斤60条的鲶鱼苗,通过60天的喂养,投放市场时平均每条达1.5斤;一斤400条的乌鱼苗,通过100天的喂养,投放市场时每条平均达到1.6斤。
经综合测算,基地采取这一新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单养模式提高15倍以上。不仅如此,公司还以年薪10万元聘请省级和国家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由专家孵化特种水产鱼苗,及时孵化出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段总自己还经常到广东、浙江等地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强养殖技术。
调节市场需求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随着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凯利公司对市场也开始了广泛的调查,什么时候投放市场,投入多少量,结合多年的贩运经验,他们对市场的需求了如指掌,能适时调整水产品外销的策略,准确确定其调出的鱼类品种和数量。当市场达到饱和时,哪怕鱼商天天在公司等货,公司也不盲目捕捞;当接近缺货时,公司则立即联系投放市场。所以凯利公司总是以最高的价格卖出水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也在掌控着市场的潮起潮落。如湖北荆州市场,每周鲶鱼的需求量在2万斤左右,每次鱼商因考虑运输成本,要求购入四至五万斤,而凯利公司总是只给2万斤,从而保证了荆州市场鲶鱼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市斤6元以上。目前,公司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有销售窗口,常年联系水产品的大客户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湖北、重庆、四川等八个省、市,年销售水产品3000吨以上。
打造绿色品牌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保证。公司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相当重视发展“绿色品牌”,靠“绿色品牌”使竞争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2006年,其水产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审核。农业部近期公布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名单,全国152家单位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湖南凯利特种水养殖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凯利公司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公司根据无公害健康养殖标准,落实了健康技术措施,从清理池塘、苗种选择、饲料投喂到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而且记录详尽。
凯利公司崛起的启示
凯利公司以特种水产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公司以企业行为方式,紧紧抓住水产“高效、优质”这个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资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同时,也为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塘堰湖泊星罗棋布,河渠沟港纵横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水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凯利公司正是看准了这一特色和优势大做文章,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公司崛起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水产业的发展。凯利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当前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情况下,要想保持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是要跳出传统的种养模式,依托地域特色资源,培植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打造精品名牌是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精品名牌以其高技术含量、高信任度、高经济效益抢占市场的至高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凯利公司起步之初,就十分注重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他们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把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运用到水产养殖的每个环节中,其基地设备、养殖流程和管理水平向国内一流水平和国外先进水平看齐,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部优”水平和出口标准,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拓展了产品市场。
推行科学养殖模式,湖区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南县是一个纯湖区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目前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依靠传统的单一种养模式,农民增收的潜力是有限的。凯利公司养殖基地采取的高科技水产养殖,实行集约化经营,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基地年亩平产值可达到8万元以上,相当于常规养殖效益的15倍以上,就相当于把原来的一亩水面变成了十五亩水面,这样既能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提升了单位水面的产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议
温家宝总理指出:“农业带方向性的大事不多,但是产业化是带方向性的一件大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企业和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利益选择,也是凯利公司给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启示。正因为如此,我们政府应积极推动、加强引导、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类似凯利公司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出规模、出形象、出效益。
一要大力支持。南县作为农业大县,其根本出路还是在农业。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将农业大县打造成农业强县。因而,当前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标准,不管哪种兴办模式和所有制形式,只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就要坚定不移给予支持。
二要积极引导。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引导其健康发展,避免结构趋同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大力发展凯利公司型特色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提高农业经济的外向度。
三要搞好服务。凡涉及到政府部门,都不得对产业化发展“管、卡、压”,都应多为基层和龙头企业服好务,抓好市场建设和信息传输。特别是农副产品流通性企业,要开辟好“绿色通道”,保障流通顺畅。
四要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应为产业经济组织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立项、用地、技术、信贷、能源、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目前被益阳市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该公司目前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要积极做工作争取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将其升格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其扶持与管理范畴,以利于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县水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农业龙头企业
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
(讨论稿)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委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农经发[2001]4号)、参照《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云农(联)字[2002]49号)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的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
第三条 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前,须先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已经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自然享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第二章 申报条件
凡在本市注册登记、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何种隶属关系,均可向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申请(注册登记地在县(市)区的企业,需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转报)。
第四条 申报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符合本市农业发展导向,并具备下列条件:
1、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市场流通带动型龙头企业,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年创汇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
北部地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在4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对部分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成长性企业,申报条件及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2、企业有注册商标品牌;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销售利润率3%以上;申报前两年内,无欠税、欠薪等不良记录;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产销率在80%以上。
3、种源农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主营产品被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为优质产品或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等级的,可以适当放宽。
4、企业带动能力。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10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1000头或10万羽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加工、运销的企业,带动农户500户以上,年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联结农户基地面积须达500亩以上,养殖业的畜禽养殖规模须达500头或5万羽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申报程序
第五条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进行资格认定以及监测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龙头企业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须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指南的要求,填写《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并提供相关附件及有效证明材料
(二)按照属地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申报材料经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查及专家评审后,由县(市)区农业、财政联合发文推荐,并报经同级政府同意后,逐级申报。
(三)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受理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申报企业进行资格评审,对经过资格评审的企业进行认定;
(四)发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公告,制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第七条 申报企业应按规定格式及要求(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如实提供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涉及企业财务、资产、效益等数据的,须出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的审验报告;“优质”、“高新技术”等相关科技水平资质,须由市主管部门出具证明;企业银行信用,须由企业开户行出具证明。
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正在进行评审认定的,即行终止评审认证程序;已经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作假企业3年内不得再行申报。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八条 经认定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经认定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向企业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和标牌。
2、扶持政策。按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对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必要扶持。
3、表彰奖励。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对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按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第五章 运行监测
第九条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做到优胜劣汰,抚优扶强。第十条 取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接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其生产经营、基地建设、产品市场、带动农户、企业信用等状况的监测,并按规定要求填报有关年报(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办统一制发)。
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委托,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跟踪监测管理,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第十一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每个季度要向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报告生产经营情况(表式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统一制发),形成报表制度,每年的四月十日前、十月十日前报送季度报表,每年七月十日前报送半年报表,一月三十一日前报送年终报表。
第十二条 建立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年一次的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应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材料报所在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企业资产和效益情况报告,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与农户发生购销关系的货款凭证等。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审核后统一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三条 动态监测合格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继续保留资格;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第十四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改企业名称,需要对其资格重新确认的,企业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变更文书,由县(市)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农业产业办审核确认,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必须按要求和规定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材料和报表,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00二年制定的《昆明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摘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1-0124-03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科技创新主要侧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忽视社会因素在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科技创新机制构成要素与社会互动也略显关注不够。所以,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STS分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广东温氏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从1983年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全国的20个省(市、区)开办了99家分(子)公司。通过研究温氏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其历来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温氏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温氏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东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的STS分析
STS的英文名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澳大利亚的M?布里奇斯托克等指出,STS研究的关键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我国的殷登祥认为,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怎样需要和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社会历史观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以,从STS的视角分析,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产业创新。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有基本的养鸡技术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如集团利用所拥有的鸡种和技术优势,经过长期的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先后育成一系列优质肉鸡和优质鸡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兴黄鸡11号”、“新兴矮脚黄鸡”两个品种在2001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新兴黄鸡(优质型)被评为云浮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集团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成为国内上市肉鸡较多的企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在肉制品市场份额中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升,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该项目的开展,推动和改善了我国种猪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和2005年的两次禽流感事件中,温氏集团都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疾病。2007年,温氏集团被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合建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级(BsL一3)实验室”,这些技术平台使集团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温氏集团还组建公共P3实验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温氏研究院,并成为国家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定点生产企业。
2.动力――开放创新。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合种苗、饲料生产,动物防疫与技术服务,形成产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下,温氏集团联结的农户为45000户,比2008年仍增加5000户,比2008年平均每户增收5.9%。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人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将企业剩余折股送股,实际上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市场衡量,体现创新劳动对剩余的索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华南农业大学
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猪)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为温氏集团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饲料加工技术、鸡种培育技术、肉鸡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保健技术、疫苗防治技术的科技成果。目前,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扩大到中山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通过不断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更加促进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壮大。
同时,温氏集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和持久的激励效应。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集团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资助集团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以外,还公开向社会招标,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
3.保障――机制创新。首先,温氏集团重视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温氏集团的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集团技术中心和集团总服务部一各区服务部(技术员)一片区助理员一农户。其中,集团技术中心有决策和调控权利,他们不仅负责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程序、饲料营养标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案,还负责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抗体水平状况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验诊断室。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按集团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进行生产,以确保质量和成活率。集团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为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还派出技术服务队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另外,集团还通过《温氏报》和互联网对养殖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总之,通过“公司――技术员――助理员――农户”四级技术管理建设,为合作农户提供包括种苗、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体系。
其次,温氏集团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使其形成资本的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温氏集团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温氏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职称评定机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据统计,温氏集团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3300多人,硕士185人,博士22人,外聘教授级专家26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温氏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长期专心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温氏集团参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建立了一套温氏内部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设置了经济、会计、畜牧、工程等四大系列,并根据技术人员的业绩由专家委员会评定其技术职务级别,由集团公司发文聘任,并享受同等的管理干部相关待遇,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推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陈齐芳]
第四篇:农业龙头企业调查报告
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http://.cn2012年03月08日 22:17粮油市场报
本报讯(记者 王影影)3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表示,国家将通过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梁红星在接受粮食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出台的《意见》有27条,都是利好,基本覆盖了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够大,品牌意识不强,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才能尽快完善经营体系,并集中力量进行品牌化建设及资本化运作。”他认为,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及科研机构成果落地慢的关键在于人才断层,应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到龙头企业就业。
融资渠道畅通是龙头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要提升资本市场对农业等薄弱领域支持服务能力,主动贴近“三农”需求,提升资本市场对农业、食品工业的支持服务能力,开发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期货产品。
在政策落实方面,《意见》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资金,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11.72,0.17,1.47%)收购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担保机构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逐年增加。财政部表示,2012年中央计划安排36亿元用于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物流成本已占农产品流通总成本的18%,而发达国家仅为5%~10%。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对记者表示,要解决这些顽疾,农业龙头企业责任重大。龙头企业应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组织形态,并利用科技创新将智能农业生产与智能农产品流通对接,提高流通效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业龙头企业应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农民将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及不稳定性,防止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据了解,目前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1253家,占全国各类龙头企业总数的1%左右。
第五篇:高科技农业英语作文范文
Organic food
Nowadays, organic food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 of all ages, so people are discussing which is better between organic food and traditional food, which is more worthy of being the optimal choice.The advocates of organic food frequently proclaim that such food are safer and more nutritious than others, Is this true?What is organic food? Organic food usually comes from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production processing.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organic food from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ecological good.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do not use chemical
pesticides, fertilizers, chemical preservatives, synthetic substances.Therefore, organic food is really from natural, nutrient-rich, high quality and safety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foo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c food and traditional food on nutrition and safety? Studies from the USA have shown that organic food pesticides were below traditional food, and also organic food nutrient content were more than traditional foods, especially organic acids and poly-phenols content.So choosing organic food is more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We should try to choose organic food for us and our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