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乡县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发展的启示
宁乡县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发展的启示 宁乡县又签下三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单:一个是投资1亿元的法国乐福来肉类深加工项目,一个是投资5000万元的澳大利亚原种环颈雉鸡孵化养殖加工项目,一个是省茶业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大河西先导区 “茶叶走廊”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前两者可带动上万户养殖大户,后者将形成10万亩茶叶种植规模。
早春时节,春耕尚未开始,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宁乡各地农村,看到的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正在火热进行,这些项目,包括生猪养殖、芦笋加工、蔬菜花卉基地、油茶低改等等,总投资约8亿多元。
宁乡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130万人,其中70多万农业人口。宁乡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宁乡农民刻苦耐劳、能种会养,但过去增收困难。守着这山、这水、这地,农民怎样才能致富?近年来,该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资源”优势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精彩案例] 前年下半年,北京资源集团在宁乡启动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园项目,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7.5亿元,建设包括饲料厂、屠宰厂、肉制品加工厂、生物制药厂、猪产品交易市场、猪文化广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内容的生猪产业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4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屠宰能力达200万头,直接带动养猪大户近2万户,使当地生猪养殖走向规模化。通过饲料优惠供应、生猪高价回购、送料同时收猪的方式,加盟的养猪户的生猪平均每头多收入30元,按每户100头的养殖规模计算,每户每一轮出栏生猪可直接增收3000元,加上规模养殖、高产高效带来的效益,农民增收十分可观。同时,该项目可辐射带动长株潭地区的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生物制药、皮革加工等10余个行业,使区域内100多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
[全镜头]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宁乡生猪产业迅猛发展。在宁乡流沙河镇,有一家龙头企业叫沙龙畜牧公司,专门从事国家保护品种“宁乡猪”(又称宁乡土花猪)的保护和开发,目前年出栏3万头“宁乡猪”,5年后力争年产30万头宁乡猪,10年以后达到年产200万头。“宁乡猪”的名气还吸引了世界目光,世界银行专家到流沙河考察后称,“‘宁乡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将“宁乡猪”养殖列入了“世行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月14日,世行与宁乡方面签约,向这个项目提供了70万美金的低息贷款。目睹宁乡的生猪产业优势,泰国正大集团投资宁乡,正在抓紧建设生猪养殖加工项目。昨日,又有法国企业投资宁乡发展畜禽精深加工项目。
近年来,宁乡县强力推进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生猪、家禽、烟叶、茶叶等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全市四大产业带之一的百里百万亩优质水稻走廊,优化水稻种植产业布局,形成了21个优质稻基地乡镇;在养殖业强县战略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双凫铺、偕乐桥、煤炭坝为核心,辐射10个乡镇的肉猪养殖带;以东湖塘、坝塘、流沙河为核心,辐射9个乡镇的仔猪养殖带,以回龙铺、东湖塘、南田坪为核心,辐射8个乡镇的家禽养殖圈;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形成了以中部乡镇为主的近20个烟叶生产基地乡镇。
[启示] 宁乡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宁乡人“会读书、会养猪”是出了名的,去年全县生猪调出量位居全国第4位。其实,宁乡人不光会养猪,作田、种菜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去年全县粮食生产名列全国41个产粮大县之列。但“能种会养”的宁乡农民过去为什么增收效果不明显,关键是没有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北京资源集团是利用宁乡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典型。依托这种资源优势,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宁乡涌现,在它们的带动下,宁乡农业产业由重生产向生产和加工增值上转变。最典型的当属刚刚签约的法国乐福来,该项目主要原料为当地畜禽,主要产品为法式火腿肠,市场导向为欧盟国家,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
“超大”规模
土地流转催生强大生产力
[精彩案例] 2006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来到宁乡,投资建设“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7亿元,核心区面积1.2万亩。目前,基地一、二期工程总面积6000亩全面投产,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这样超大的规模得益于土地流转。该基地直接与农户签定土地承包合同,以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向农户租赁土地,同时返聘农户到基地从事蔬菜种植。该基地通过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迅速打响了市场品牌,获得了丰厚利润。与此同时,出租土地的农户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他们不仅获得土地租赁收入,还能在基地领取工资,收入大增。据统计,两年来,当地凤凰村人均年收入增长1400元以上。
[全镜头] 如今在宁乡农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一种趋势。湘米著名品牌“盛湘”的主要生产基地就在宁乡。盛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与当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签约的方式,目前集中了两万亩水田种植优质稻,显著的效益大大提高了其他农户扩大优质稻面积的积极性。该公司还计划流转10万亩水田建立绿色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民增收。目前该县各乡镇涌现了十多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只要有产业项目来,就能迅速集中土地规模生产。在烟叶生产方面,全县形成了2个万亩乡镇、2个5000亩以上乡镇和4个4000亩以上乡镇,全县135个种烟村,61个建成了规模村。养殖方面,全县年出笼2000羽以上的养禽户3800多户,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
220余户,3个规模猪场年出栏生猪在万头以上。全县规模养殖占养殖业的50%以上。
[启示]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宁乡县的种养业生产模式逐步由分散种养向规模种养转变。土地有序流转、重大基地建设、专业大户异军突起,规模种养成为推进宁乡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提高。“温氏”效应
“公司+农户”延伸产业链条
[精彩案例] 几年前,广东温氏集团在宁乡回龙铺一带发展养鸡业时,一年只收购几百万羽鸡,去年就达到了3000万羽,今年可达4000万羽。“温氏”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在于他们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他们与农户签定合同,向农户提供种鸡、饲料和养殖技术,保价收购农户出笼鸡,确保农户每羽鸡有2元的利润。当年爆发“禽流感”时,“温氏”鸡即使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仍然按合同敞开向养鸡户保价收购,损失最多时每天亏本26万元,而养鸡户的利益始终得到了保证。农户看见利益有保障,放心养殖,目前宁乡批次出笼4000羽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2000余户。
[全镜头] 宁乡县目前有多个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并逐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北京资源集团通过建设200万头生猪加工项目,将带动养殖大户近2万户。超大基地落户宁乡夏铎铺镇后,迅速形成了品牌效应,连周边很多省份都知道了宁乡“超大”蔬菜是绿色有机蔬菜、放心蔬菜,前来采购的经销商络绎不绝,使得基地周边农户群起学习“超大”的生产技术,发展有机蔬菜。眼下在超大基地之外,又催生了一大批蔬菜种植大户,辐射面积达到5万亩。
[启示] “温氏”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产生了真正的“温室效应”。效应之一,是“公司+农户”的成功实践,使大批龙头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促
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效应之二,是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催生了大批种养大户,促进了为数众多的农民增产增收。
“关山”飞度
生态建设托出新农村
[精彩案例] 2月14日,记者来到金洲乡关山村。初春时节,阳光照耀,大棚蔬菜刚刚摘过,塘边有人撒草喂鱼,颇具江南风味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空气中隐约传来淡淡花香。农户端上青翠欲滴的蔬菜和自制的腊味招待我们,脸上满是笑容。
几年前的关山,是一个位居穷乡僻野、无一产业优势的落后村庄。近年来,依山傍水的关山村按照“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种养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建设生态关山”的思路,种起了大棚蔬菜和葡萄、苹果、梨、桃、李等经济果木;以五星级的“方圆山庄”为龙头发展了20多户“农家乐”;新修了20多公里村道和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起了村民健身广场、卫生室、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等一批公益设施„„现在的关山,已经像一座开放式生态公园,成为省、市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卫生村。这样的变化,用“关山度若飞”来形容并不为过。
[全镜头] 关山村是宁乡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开始,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县33个乡镇确定了36个经济基础较好、班子力量较强的村作为示范试点,3年多来,36个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示范村达到了省级挂牌标准。以示范村为样板,该县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域、领域和产业确立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思路,目前已完成了23个乡镇和96个村的规划修编,基本形成了县、乡、村、居四位一体、协调统一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为全县“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蓝本。
[启示]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键要靠产业支撑。宁乡390多个村,目前有90%以上的村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品一业”,近半数农业人口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化不但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乡风文明。在超大基地所在的夏铎铺镇一带,七八十岁的老农讲起了普通话,学会了上电脑,因为他们在基地的带动下成了蔬菜种植大户,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蔬菜经销商,还要上网查看蔬菜市场行情。在土地基本流转的凤凰村,农户争相到基地打工,现在因为人都要求考试后录用,村民们学文化、学技术、忙赚钱蔚然成风,“地下六合彩”在这里早已绝迹,打牌赌博现象大幅减少。记者问当地一位曾被称为“赌博佬”的农民为什么不打牌了,他回答说:“现在冒空搞那些路哒!”
文章来源:长沙农网
第二篇: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崛起的启示
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崛起的启示
——对湖南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调查
湖南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称凯利公司)座落在南县中鱼口乡,由南县本地老板段云凯独资创办,2006年正式挂牌。该公司虽然挂牌时间不长,而实际运作于本世纪初,至2002年公司投入仅有100多万元,养殖基地140多亩,当时还是一家很不起眼的水产养殖户。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却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公司建立了面积为195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拥有固定资产1400多万元。养殖基地实现了“四化”,即池水排灌自流化,场内监控电子化,生产活动机械化,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公司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窗口,年销售鲜活水产品3000多吨。2006年,获得国家水产品无公害生产认证,成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其水产品也已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2009年,公司生产的乌鱼(俗名才鱼)出口韩国,估计年出口创汇150万美元。凯利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了凯利公司对其进行了认真调查。
凯利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
凯利公司作为中鱼口乡祥龙水产合作社的领头雁,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将高产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到周边渔场、渔户,与近30万亩池塘养殖户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撑起了湘北水产养殖的一片蓝天。据测算,在凯利公司的带动下,中鱼口乡今年水产养殖产值将达到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全乡农户可从水产养殖生产上户平增收300元。凯利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其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建立养殖基地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2002年前,该公司主要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与水产养殖连接不紧,生产销售制约因素多,特别是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规格难以控制。凯利公司老总段云凯发现由于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快捷,水产贩运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只有
充分发掘水产品产、供、销多个环节上的潜力,才能有更多的利润。用他自己的话讲,“钱不能让别人赚了,能自己搞的都由自己搞”。所以,公司2002年投入100万元在乌嘴乡建立147亩水产基地,主要养殖乌鳢、鲶鱼,当年亩平产值5万元,亩平纯利1万元左右。养殖和贩运年收入各100多万元,是1:1的比例。首战告捷后,段总便远赴广东考察,将国内一流的养殖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都搬了过来,2005年,公司又投资680万元在中鱼口乡上湖渔场新开辟了1800亩高标准养殖基地,在广东模式的基础上,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基地排灌功能,并引进了无公害养殖先进技术。凯利公司的养殖基地池塘养殖用水排灌分家,自流排灌,每个池塘都实现了水、电、路三通。2007年又投资17万多元添置了远程监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建成1000吨饵料鱼冷冻库,2000千瓦发电机组,增氧机180台,购置大小机车7台;出资40余万元,对进入基地的1600米村级公路路面进行硬化,方便基地和周边群众水产品运销。目前该公司水产品种有:桂鱼、乌鱼、鲶鱼、黄鲴、甲鱼、鲈鱼、鳊鱼等。2008年凯利公司投入2000万元,产值3800万元,利润1000万元以上。
科学养殖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公司一方面在不断完善基地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进行科学化养殖。科学化养殖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分类单养、高密度养殖、投放天然饵料。分类单养有利于掌握水产品的规格和种类,也有利于根据水产品的生活习性适时喂养,更便利于捕捞和销售。高密度养殖虽然增加了养殖的风险,但由于设施配套和排灌自如,这一瓶颈已得到消除,而在另外一方面反而有效了改善水质条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从而减少了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渔池资源利用率。投放天然饵料,即用天然海鱼喂养,海鱼本身富含蛋白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在另一方面模拟天然喂养,实现了水产品的无公害化。公司每天需喂养海鱼饵料60 吨,这些海鱼全部从沿海运入,公司为此建了一个1000吨的冷库。这一养殖模式的效果显著,有效加快了鱼类的生长期,效益增长立竿见影。如:一斤60条的鲶鱼苗,通过60天的喂养,投放市场时平均每条达1.5斤;一斤400条的乌鱼苗,通过100天的喂养,投放市场时每条平均达到1.6斤。
经综合测算,基地采取这一新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单养模式提高15倍以上。不仅如此,公司还以年薪10万元聘请省级和国家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由专家孵化特种水产鱼苗,及时孵化出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段总自己还经常到广东、浙江等地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强养殖技术。
调节市场需求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动力。随着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凯利公司对市场也开始了广泛的调查,什么时候投放市场,投入多少量,结合多年的贩运经验,他们对市场的需求了如指掌,能适时调整水产品外销的策略,准确确定其调出的鱼类品种和数量。当市场达到饱和时,哪怕鱼商天天在公司等货,公司也不盲目捕捞;当接近缺货时,公司则立即联系投放市场。所以凯利公司总是以最高的价格卖出水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也在掌控着市场的潮起潮落。如湖北荆州市场,每周鲶鱼的需求量在2万斤左右,每次鱼商因考虑运输成本,要求购入四至五万斤,而凯利公司总是只给2万斤,从而保证了荆州市场鲶鱼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市斤6元以上。目前,公司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有销售窗口,常年联系水产品的大客户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湖北、重庆、四川等八个省、市,年销售水产品3000吨以上。
打造绿色品牌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保证。公司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相当重视发展“绿色品牌”,靠“绿色品牌”使竞争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2006年,其水产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审核。农业部近期公布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名单,全国152家单位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湖南凯利特种水养殖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凯利公司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公司根据无公害健康养殖标准,落实了健康技术措施,从清理池塘、苗种选择、饲料投喂到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而且记录详尽。
凯利公司崛起的启示
凯利公司以特种水产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公司以企业行为方式,紧紧抓住水产“高效、优质”这个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资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同时,也为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塘堰湖泊星罗棋布,河渠沟港纵横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水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凯利公司正是看准了这一特色和优势大做文章,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公司崛起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水产业的发展。凯利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当前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情况下,要想保持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是要跳出传统的种养模式,依托地域特色资源,培植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打造精品名牌是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精品名牌以其高技术含量、高信任度、高经济效益抢占市场的至高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凯利公司起步之初,就十分注重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他们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把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运用到水产养殖的每个环节中,其基地设备、养殖流程和管理水平向国内一流水平和国外先进水平看齐,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部优”水平和出口标准,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拓展了产品市场。
推行科学养殖模式,湖区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南县是一个纯湖区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目前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依靠传统的单一种养模式,农民增收的潜力是有限的。凯利公司养殖基地采取的高科技水产养殖,实行集约化经营,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基地年亩平产值可达到8万元以上,相当于常规养殖效益的15倍以上,就相当于把原来的一亩水面变成了十五亩水面,这样既能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提升了单位水面的产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议
温家宝总理指出:“农业带方向性的大事不多,但是产业化是带方向性的一件大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企业和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利益选择,也是凯利公司给我们最直接最有效的启示。正因为如此,我们政府应积极推动、加强引导、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类似凯利公司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出规模、出形象、出效益。
一要大力支持。南县作为农业大县,其根本出路还是在农业。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将农业大县打造成农业强县。因而,当前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标准,不管哪种兴办模式和所有制形式,只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就要坚定不移给予支持。
二要积极引导。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引导其健康发展,避免结构趋同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大力发展凯利公司型特色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提高农业经济的外向度。
三要搞好服务。凡涉及到政府部门,都不得对产业化发展“管、卡、压”,都应多为基层和龙头企业服好务,抓好市场建设和信息传输。特别是农副产品流通性企业,要开辟好“绿色通道”,保障流通顺畅。
四要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应为产业经济组织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立项、用地、技术、信贷、能源、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凯利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目前被益阳市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该公司目前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要积极做工作争取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将其升格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其扶持与管理范畴,以利于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县水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结合本地实际,着力主攻“六个转型升级”,用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加快推进农业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土地、农资消耗,向更加依赖科技和资本驱动转型升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日益发达,各地的科教实力逐步强,但人口密度高,耕地资源少,环境容量小。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潜力,必须把农业增长的动力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的轨道上来。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利用国家、省、各级的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实力,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引进各项技术,因地制宜加以成熟利用。
以黑龙江省农垦为例,加大资本投入和不断科技水平是黑龙江垦区成为全国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主要原因。垦区下辖各个农场,以科技示范园为品种试验和肥料与新技术试验的基地,以先进农业人才的引进为重要的智力支持,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引进并使用新技术,集中建立并完善了从总局到农场的信息、土壤化验、气象、农机服务、植保植检等服务部门的站所,并配有先进的感测、化验、推广仪器;同时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从整地播种开始,与农户对应技术员跟踪进行技术服务,通过科技创新、良法配套、技术集成、标准提升、措施到位,从而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资本等优势,尤其要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在稳粮增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或劳动投入,向更加注重可控的设施生产和机械化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受制于土壤、温光水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主要依靠活劳动投入,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望天收”。而在黑龙江省劳动力成本普遍相对高的特殊情况下,自然性选择了设施农业和大机械化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从而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从传统的锄头、牛马犁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四轮拖拉机,再到今天的最先进的、全自动的智能化大农机,演绎着共和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艰难历程,挺起了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脊梁。
从黑龙江农垦的机械化发展进程中有几处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是生产资料产业化进程促进了设施生产的进步,自2004年以来,通过企业改制、吸纳员工入股融资等收段,成立了专属的种子企业,引进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为垦区提供了统一的芽种,同时农药、化肥、农膜、秧盘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给和配送,为标准化统一作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是良好的农机购买补贴政策和配套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力推动了大型先进精良农机的引用,购买优惠、资金补贴、政策补贴等多种形式的农机补贴,提增了农户配置先进农机具的热情,同时兴建了大型的农机库农机场,利于统一管理;此外阳光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其他农场组织的各项培训中都及时配套地将现有农机的操作规程、基本维修等通过宣传讲座的形式普及至农户。
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由兼业化的小农户,向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兼业化”现象突出,以规模成本小、技术含量低、运营手段简单、效益不佳为特点,为此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增农民的专业性,通过讲座、电视、网络教育等手段加强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培训将部分“兼业化”农民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开来,增加至二、三产业,加快改造传统小农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投入资金、技术、政策等等扶植专业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通过典型树立带动周边,从而影响主体,提高专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升级。实践证明,没有规模,生产经营成本降不下,土地产出率就不会高;没有规模,农业标准化推不开,农产品竞争力就不会强;没有规模,专业化生产必然上不去,农业兼业化格局就无法改变。我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条件较为成熟、基础良好,各地要抓住时机更大力度加以推进,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人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再以黑 龙江省农垦为例,由于地理和人口原因,户均占地较多,形成的家庭小农场规模和标准化生产大农场的格局,按照户承租和经营的能力,在企业的基本调控下,进行土地的流转,家庭农场自负盈亏,经过市场经济的调控,将承租土地多少根据农户的经营能力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配,同时通过各个农场对种、肥、药、农膜等农资规模和产业化经营,以及行政性和技术指导性的标准化统一管理,同种作物区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作业、统一农事,并集中进行市场销售,使得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生产水平有效提高。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转型升级。由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别于传统农业经营形态,多功能农业从内涵到结构均已发生重大变化,食品和原料供给是最基本的功能,生态保护、能源原料、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不断拓展。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新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功能的多种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大力发展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多功能并重的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一个重要的课题,个人认为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单一农业的范畴,而要从历史、观光、经济等其他学科综合考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上讲,农业的基础投入相对大,比较效益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在做转型时候应着力避免孤立决策、片面的追求和盲从。当前国内不乏大量的造林热、城镇化建设热和农业休闲观光热,因地制宜、科学的决策,尽量避免趋同的区域规划,发挥自身农业资源、地理和人文优势,减少“千村一面”现象。当前的思路多从农业和其他行业的横向扩展,少有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出发,集农产品的初级生产、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尤其是第二、三步是社会人文效应和环境效应,优化各级生产步骤,提高地域知名品牌,依靠产品和品牌效应提高文化内涵和观光价值。
六、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内涵由注重一产,向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产业链、产 业带、产业群为基础,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结和融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重点是做强一产,突破单位产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做大二产,突破精深加工,依靠前端科技提高农产品和副产品的附加值,以质量和效益做强产业,做大品牌;做活三产,突破市场营销,紧抓销售渠道,提高流通服务水平,做好产品的终端服务,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围绕“六个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当前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农业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民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四位一体”发展;加快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做好农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
2012-6-28
第四篇:宁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宁乡县,地处湘中东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9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这里紧靠省会长沙,有铁路、常长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是长、株、潭通往湘中、湘西北之咽喉。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在2001年前,全县财政收入却不到2个亿。近年来,宁乡人紧紧围绕“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宏伟目标,大胆创新思路,强力攻
克难点,使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6家。到今年上半年,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企业363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0家,形成了“一体(经开区)、两翼(沩江东西两岸)、六园(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机械工业园、再生纸工业园、鞋业园)”的园区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什么动力让宁乡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走近宁乡,纵观宁乡的经济发展道路让我深有感触。
一、创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让宁乡的经济发展冲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使宁乡的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境地。而面对困境,宁乡人选择了“变”。他们开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突出引导激励机制,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实用的城市经营理念,理清思路,确立了“兴工强县”的战略。
一是创新机制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学习、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香港学习深造等多种渠道,灌输现代工业经济理念,强化全县领导干部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引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狠抓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加速园区内部现代企业化管理进程。采取一加五的公司运作模式。同时,让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入园区办公,并通过授权到位,全力促进园区封闭式运行,形成高效的部门联运网络,打造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环境品牌。
二是依托资源确定“兴工强县”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徘徊了多年后,宁乡人提出了以工业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龙头企业和品牌为依托打造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区、投入、品牌、人才、环境等六大重点环节。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了机电、食品、新材料、塑料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加加”、“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打造了“忘不了”、“圣得西”等本地品牌,为构建高规格、高品位园区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的规划,卓绝的远见,造就了宁乡城市建设与经济齐飞的雄伟气势。
近年来,宁乡人以全新的理念规划城市布局,以全新的机制推进城市建设,并以独到的远见、严谨的作风把握着经济园区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推进,高标准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点对接、快速融城”的科学理念,逐步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科学的城市规划为经济园区的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宁乡城区的开发建设中,他们遵循“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原则,聘请湖南大学的专家到实地考察,对县城进行科学规划与修编。他们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全新打造新城区,确定了向长沙靠近,辐射状发展的思路。并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科学布局经济园区,按照“长沙的区位、宁乡的成本”这一口号要求,修建了一条长10公里的金洲大道,把宁乡发展的主力平台向长沙城区推进了10公里。一条东起宁乡经开区,西连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长沙西线工业走廊呼之欲出。在科学的规划下,融城提质的愿望得以实现。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提升了宁乡城市及经济园区的品位。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宁乡人放眼未来、坚持不急功近利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了搞好城市建设,他们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通过多渠道融资,政府协调,采取争取贷款、垄断土地、资金统管、土地回报、招商引资以及分期付款的方法,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宁乡人在招商引资时,吸取以往因“穷人的孩子不挑食”导致园区建设没有品位、上不了档次的教训,坚持“四个不签”的原则,即规模小的不签(固定资产投入低于1000万元);有圈地嫌疑的不签;年内不能实现投入的不签;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签。有效地保障了入园企业的规模与效能相统一。
目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龙头产业逐步形成。但是与宁乡等具有优越地理环境、便利交通网络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通过对宁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至少有必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山区小城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请权威的专家到我县来作一个科学的、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全县居民的意见建议。规划
第五篇:宁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宁乡县,地处湘中东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9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这里紧靠省会长沙,有铁路、常长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是长、株、潭通往湘中、湘西北之咽喉。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在2001年前,全县财政收入却不到2个亿。近年来,宁乡人紧紧围绕“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宏伟目标,大胆创新思路,强力攻克难点,使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6家。到今年上半年,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企业363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0家,形成了“一体(经开区)、两翼(沩江东西两岸)、六园(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机械工业园、再生纸工业园、鞋业园)”的园区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什么动力让宁乡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走近宁乡,纵观宁乡的经济发展道路让我深有感触。
一、创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让宁乡的经济发展冲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使宁乡的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境地。而面对困境,宁乡人选择了“变”。他们开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突出引导激励机制,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实用的城市经营理念,理清思路,确立了“兴工强县”的战略。
一是创新机制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学习、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香港学习深造等多种渠道,灌输现代工业经济理念,强化全县领导干部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引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狠抓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加速园区内部现代企业化管理进程。采取一加五的公司运作模式。同时,让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入园区办公,并通过授权到位,全力促进园区封闭式运行,形成高效的部门联运网络,打造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环境品牌。
二是依托资源确定“兴工强县”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徘徊了多年后,宁乡人提出了以工业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龙头企业和品牌为依托打造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区、投入、品牌、人才、环境等六大重点环节。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了机电、食品、新材料、塑料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加加”、“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打造了“忘不了”、“圣得西”等本地品牌,为构建高规格、高品位园区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的规划,卓绝的远见,造就了宁乡城市建设与经济齐飞的雄伟气势。
近年来,宁乡人以全新的理念规划城市布局,以全新的机制推进城市建设,并以独到的远见、严谨的作风把握着经济园区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推进,高标准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点对接、快速融城”的科学理念,逐步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科学的城市规划为经济园区的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宁乡城区的开发建设中,他们遵循“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原则,聘请湖南大学的专家到实地考察,对县城进行科学规划与修编。他们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全新打造新城区,确定了向长沙靠近,辐射状发展的思路。并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科学布局经济园区,按照“长沙的区位、宁乡的成本”这一口号要求,修建了一条长10公里的金洲大道,把宁乡发展的主力平台向长沙城区推进了10公里。一条东起宁乡经开区,西连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长沙西线工业走廊呼之欲出。在科学的规划下,融城提质的愿望得以实现。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提升了宁乡城市及经济园区的品位。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宁乡人放眼未来、坚持不急功近利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了搞好城市建设,他们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通过多渠道融资,政府协调,采取争取贷款、垄断土地、资金统管、土地回报、招商引资以及分期付款的方法,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宁乡人在招商引资时,吸取以往因“穷人的孩子不挑食”导致园区建设没有品位、上不了档次的教训,坚持“四个不签”的原则,即规模小的不签(固定资产投入低于1000万元);有圈地嫌疑的不签;年内不能实现投入的不签;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签。有效地保障了入园企业的规模与效能相统一。
目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龙头产业逐步形成。但是与宁乡等具有优越地理环境、便利交通网络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通过对宁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至少有必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山区小城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请权威的专家到我县来作一个科学的、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全县居民的意见建议。规划编修完成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及时作好用地规划,使下一步的城市建设有更明确的目标。园区建设要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既要考虑企业入园的成本问题,又要解决园区的环境问题。没有园区的工业与有园区的工业发展绝对是两码事。只有园区的管理跟上去,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们园区来投资。二是全民招商的氛围要进一步强化,诚信招商的意识要牢固树立。全县人民都应该为招商引资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全民招商的氛围。对投资企业政府要诚信,干部要诚信。行业作风仍要加强,既要依法行政,同时也要对投资企业以一定的宽容,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产业结构要不断优化,充分发掘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坚决关停一批高消耗、低产出的竹木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山林的独特气候条件,发展药材种养业,与我县现有的医药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链。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由公司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保价收购,承担市场风险;农户则按合作种养指引原则,承担种养风险。既有利于做强做大医药化工产业,又能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坚信,有了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有全县人民的积极参与,我县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