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19-05-14 05: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篇: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并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整个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的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工业经济增长和城镇建设扩张将有所收敛,对农村劳动力和传统生产要素的需求增长将相对下降。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相对减弱,使农民增收面临相对更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相对回流,有利于改善农业投入不足和粗放经营的局面,为农业的内涵式开发和集约式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一般特征显示,宏观经济下行期间,往往也是农业的增收时期,随之而来的将是农产品价格相对走低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滑,并将由此倒逼和进一步催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然,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是过去的周期性波动的简单重复,而是发展阶段的实质性转换,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转型,在这方面,农业也不例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迫切。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拓展农业发展外延和内涵,创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创新农业发展业态,构建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成本上升、经营粗放等突出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契机,把现代科技成果、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培育农业新型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农业发展业态,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经营者联合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创新农业发展业态,关键在创新。要依靠科技支撑,重点发展跨产业、跨部门、高效益的新型产业,推动传统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随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城镇居民对绿色生态和农村田园风光的需求更加迫切,乡村旅游、景观农业、民俗体验等新型休闲农业异军突起。要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把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多功能产业园和度假村,使农民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中获得增值收益。整合农业农村资源,推动传统单一的观光、休闲、养生、娱乐等农业休闲服务向集观光旅游、科普科研、会展营销、餐饮住宿、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转变,提升农业的绿色生态、文化传承、科技展示等功能价值。重点在大中城市周边、典型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牧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前农业经营面临着规模小、地块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需要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流转的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职能作用,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机制,提高涉农融资担保水平。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保险体系。

依靠创新驱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建设结构优化、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业具有自然区域属性,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挖掘农业内部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功能融合,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我省要在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环京津园艺、坝上生态、沿海高效渔业、农区畜牧、山区果品等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园区,增强农业生产、示范和带动功能。加大农业开放合作力度,建设出口型农业产业基地,开发省外农业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立体复合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加强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现代农业。随着大宗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局面的稳步形成,广大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更加关心“吃什么安全”。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程序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机构,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职责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检测及监管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进农业水资源科学利用。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加工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加强“四荒”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增强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能力。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深入实施“沃土工程”,提高施肥水平,防止土壤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控、地力与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配套集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第二篇:大余县四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谋发展 以发展促转变—大余县四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工作理念向建设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理念的转变,在思想上坚持由小农业发展向现代集约发展转变,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来谋划和推进农业发展,把农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设施化、农业经营向产业化和一体化、农业服务向社会化和多元化、农村环境向循环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二、创新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发展转变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践证明,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道路,重点发展果业、生猪、鸭业、花卉苗木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同时,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推广沼气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抓好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培育和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条件好的地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2、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土地经营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反租倒包、土地置换、对外招租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促使土地资源向农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能手、大户集中,促进农业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大生产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病险水库和圩堤的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抓好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土地整理(治理)、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建设。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立绿色通道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公益型、生态旅游型、城镇生态型等现代林业模式,切实提高森林覆盖率。四是加强水保生态设施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抓好精品小流域建设,提高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五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机总动力,实施“兴机富民”、“以机代牛”工程,全面推广水稻、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创新经营模式,推进经营方式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重点扶持实力较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其信息网络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教育培训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他们在本地建立原料基地,以订单(合同)或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较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增强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放在拓展和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上,由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落实各级已出台的资金、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创新贷款担保手续和办法,着力引进生猪、油茶、花生、竹制品、禽类屠宰与冷冻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鼓励、引导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探索开展对合作社的评级授信,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合作社管理及骨干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考察、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2、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市场建设,在果业、花卉、生猪、鸭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开展连锁经营和网上农产品展销、交易,形成较为完备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发展省外、境外农产品营销网络。积极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为主体的市场营销主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流通。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营销及物流配送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农超对接、挂牌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等新型交易方式。

四、创新农业服务机制,推进农业服务向社会多元化转变

1、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加快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花卉无土栽培、赣南脐橙硼肥施用、自然养猪法、无公害养鸭等关键农业技术,建立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面。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现有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能力和水平,选拔优秀农业类大学生充实到农技推广机构,每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批作为乡镇农技推广后备人才到赣州农校进行“三定向”培养。强化农民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四标准四为主”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标准化培训机制。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抓好100名农民科技带头人的规范系统培训,积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

2、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执法体系,提高农业执法水平。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实现对主要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检测;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产地管理、质量安全检测、检测结果通报及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3、开展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积极培育农村通信市场,以“赣州农网”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县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实施网络入户工程,提高信息入户率;实施“信息田园”、“信息技术下乡”和“千店万点”等工程,建设大余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4、加强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建立乡村农资营销点,推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的“公司总部+配送中心+乡、村连锁店”的连锁经营运作模式。二是建立健全以供销社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覆盖全县所有乡村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推行农资供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规范服务。

(中共大余县委农村工作部 郭明炜)

第三篇: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省连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对此,江苏上下并未因骄人的成绩而满足。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黄莉新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黄莉新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力抓好“两个化”、建设“三个载体”、推进“五个转变”。所谓“两个化”:一个是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另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收入。所谓“三个载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所谓“五个转变”:即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黄莉新说,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江苏客观要求,也有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创新和转变我们的发展思路,以思路的创新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莉新认为,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只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武装农业,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据记者了解,江苏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近年来,江苏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

新”工程,积极培育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着力研发一批节本、高效、安全新技术,加快开发普及了一批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江苏农业院校多、科研机构多、科技成果多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入户率。目前全省已经组织34家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38个县(市、区)进行了挂钩对接,1055名科技特派员已经驻村进行科技指导。

第三,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增强现代发展农业活力。“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黄莉新说。她为此向记者列举了江苏近年来在五个方面的的机制创新: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五个一体化”,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和环境。二是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积极发展劳务合作、供销合作、富民合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三是健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更大力度地促进农民就业创业。2003年以来,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0多万人,目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已经达到66%。四是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江苏近年来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五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目前已在全省10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同时,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农业因灾损失,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大力推进政策创新,持续增加“三农”投入。黄莉新说,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要求,江苏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建设安排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让农民得益受惠。2006年至2009年,省级投入321.68亿元用于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向“三农”倾斜。

在实行“四项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对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三是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等各项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城乡范围。

第五,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就要突破就‘三农’抓‘三农’的局限,大力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让农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黄莉新说,创新工作方式,必须坚持计划安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用工业的理念抓“三农”,用项目的办法管“三农”,提高“三农”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分配形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分解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科学考核发展成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推进。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江苏省安排了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现代农业考核奖励。

黄莉新最后充满信心地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我们在目标定位上要体现率先,工作思路上要勇于创新,改革实践上要大胆探索,这也是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要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农民日报 》

2010年7月20日

第四篇:以思想观念创新促进领导方式转变

以思想观念创新促进领导方式转变

作者:成定伟 来源:濮阳日报 字数:1500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的发展课题。因为,落后的领导方式,注定的结果是落后的发展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转变领导方式。转变领导方式,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与之相适应的深刻转变和创新。这里,围绕几个重大的发展理念问题,就领导方式的转变谈些认识。

一、“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要贯穿领导方式转变的全过程发展是前提,转变是手段。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这是转变领导方式的着眼点。要牢固树立“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在“好”上做文章,在“快”上下力气。结合濮阳的实际,目前我们的发展应该以“快”为前提,突出“快”,在“快”中实现“好”。慢就意味着不会有“好”,只有快才能有“好”。因此,转变我们的领导方式,首先是要适应从慢到快的转变,进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应成为当前我们领导方式转变的一个突出重点。

二、“市场经济”的理念要充分体现到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中去发展经济就要懂经济,就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实现我们的领导方式。毋庸置疑,好的发展方式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创新和转变领导方式,是我们最好的发展方略、最快的发展之路。就濮阳来讲,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竞争力不强,按部就班肯定落后。必须大力度解放思想,善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出牌,而且要超常规。这就要求我们在领导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大量融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律、规则和办法。要讲互惠互利,讲双赢,讲竞争,重视品牌培育,宣传策划等,以此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谋求濮阳的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范谈领导方式转变也好,发展方式转变也好,实质上都是在探索一套科学的领导方式和科学的发展方式,因此,转变领导方式一定要讲科学。领导方式向科学谋事、科学干事转变,多融入科学的思想,多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效率、效益、质量就会有更大的提升。

在一些重大的发展问题上,要强调用科学的手段和措施来评估、论证、决策、实施,比如城市建设、产业布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等。同时,要善于科学设计、合理运作、创新办法。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县区综合考评办法,充分体现了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还有最近实行的周例会制度、观摩点评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和办法肯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四、“共享发展成果”的为民理念要成为检验领导方式转变实效的重要标准领导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强市富民这个大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领导方式转变的效果怎么样,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怎么样,要由这个标准来评判。也只有这个目标、这个标准明确了,心里装着民生,想着全市的美丽、富裕,相应的转变才有正确的方向。转变领导方式,一

定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围绕群众看得起病、有所居,弱势群体有人帮,生活环境有改善等方面实现转变,这样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

五、“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要成为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实现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领导者要有责任意识,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这样才会有转变的动力,才会有转变的行动,才会有实效。有了这个动力所在,就会自觉地践行“四个重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我们的党委、政府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靠教育,靠机制,引导、督促领导干部转变作风、转变观念,集中精力谋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给压力,给动力,使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把濮阳的事情办得更好,不辜负濮阳人民的热切期盼。

第五篇:以环境保护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范文

以环境保护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5月25日 中国环境报

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是保增长的重要措施。但是,环保部门也要在保增长中坚决遏制可能出现的污染抬头趋势。为此,济南市环保部门认清形势,把握关键,提前介入,积极作为,正确处理保增长和保环境、加强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有机结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科学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明确方向,准确把握“十二五”环保工作阶段特征,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着眼于宏观调控、源头控制、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规划发展道路,细化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体现差异,立足各县(市、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统一目标、体现差异。在污染防治、总量控制及能力建设、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中,既借鉴外地经验又体现济南特色,明确“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强调前瞻,按照“动态调整、重点调查、总体核算”的原则,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算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总账,为“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十二五”期间推进污染减排提供保障。

二是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继续坚持环境门槛不降低、环境标准不走样的原则,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用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发展、以环保服务助推发展,从决策源头调控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将区域环评、规划环评作为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前提,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不批。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原则,对国家鼓励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等优化存量、调整产品结构的项目,以及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升级改造等有利于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的项目,通过采取减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的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用好污染减排倒逼机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环保工作逐步实现多还老账、不欠新账的目标。继续抓好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完成10吨以下燃煤锅炉小烟囱取缔任务,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抓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脱硫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和运行管理,积极安排脱硝项目的技术和设备调研工作,新进行脱硫设施升级改造的要配套建设脱硝工艺或设施。加快河道截污、污水处理站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步伐,力争3年内实现绕城高速范围内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四是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加大环境普法力度,让更多企业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做危害环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五是多管齐下促进结构调整。综合利用经济、法律、标准等手段,对相关产业进行限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建议政府设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通过资金奖励督促企业技术改造。按照国家环境标准体系,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用经济手段倒逼企业整改,通过环境保护促进发展、优化发展。

下载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佟艳玲 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市,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窘境。绥化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靠农业资源,发展......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一段时间以来,**党委中心理论组组织班子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

    创新理念转变作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最终版)

    创新理念转变作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新疆农业发展方式 ——新疆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59号文件精神的意见 新疆农业科学院 2015年10月15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和省委省......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合集)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作者:安徽省阜南县许堂乡农村经济与统计服务站 刘正敏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们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