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永春现代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永春现代农业
又好又快发展
------永春乡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2012年12月9日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品精深加工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近年来,永春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势头好,也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初具。到2012年底止,全乡特色农业面积达6千余亩,其中特色基地10个,面积6千亩。2012年冷水大米、反季节香菇、紫心红薯、禾花鱼、黄牛肉等六大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31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3.8%。目前全乡已拥有20多个特色专业组、2个全市特色之村,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如禾花鱼产业,养殖遍布全乡9个村,总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禾花鱼20吨,占全市禾花鱼总产量的60%。
二是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乡已拥有各类农业基地10家,2010年实现销售额1830万元,实现利润80万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合作经营等形式,联结农户2000户,联结基地8000亩。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做法
1、创新理念,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产业化经营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自1990年代未以来,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手段经营农业,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政策引导下,掀起了外地老板投资效益农业的热潮。大量老板涉足农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提升了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乡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家。这3家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由个人老板直接投资或通过引进外来资本改造传统产业而实现。老板投资效益农业,不仅是为农业注入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实施强龙工程,抓龙头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永春乡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认定和扶持乡级重点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3、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四外并举”,农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是基地建出去。永春乡农业外拓工作起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发挥资金、技术、产业等优势,走出市外、省外、境外发展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市场拓出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永春乡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加大对外向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新产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农业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三是资金引进来。近年来,全乡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视大项目的引进,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如禾花鱼产业是永春乡传统优势产业;近三年来,共引进省外资近1000万元,新办基地企业3家。
5、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产业化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创新组织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全乡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实行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目前,全乡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入社社员500人,带动农户200多户。2010年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推销农产品200万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500万元,农民从参加合作社中增收150万元。通过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永春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存在如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初加工农产品多、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主导产业发展还应加快。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发展,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全乡各地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相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但总体上看,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雷同、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特色优势、区域优势的文章做的还很不够,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
2、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该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总体上规模不小,但其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够强。
3、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近年来该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农民的期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全乡3家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占全乡总农户数的比例仅为12.7%,全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产值还仅占到全乡农业总产值的10%。由合作社创建品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建设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等项目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所占的比例还不高。
4、农产品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近年来,永春乡农产品在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明显成效。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尚处发展之中,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辐射半径较小,集聚能力有限。品种的结构也较为单一,以禾花鱼、果蔬、竹木为主,且大多以原料和半成品、粗制品出口较多,终端产品和精加工品较少,产品档次不高,制约着国际市场的拓展。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
1、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文件精神,按照“7+1”高效生态农业工作体系,围绕区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禾花鱼、冷水大米、反季节香菇、紫心红薯、黄牛肉等特色主导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2、育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
一要培育、催生龙头企业。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使永春乡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水平。二要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扶农、以工促农,走发展非农产业扶助农业的路子,培育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收更多外来资金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加强规范管理。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培训,提高经营者队伍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
3、继续实施“开放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继续深化实施“开放兴农”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提升外拓基地。要围绕“巩固、提高、完善、稳定”这一主题,规范运作,不断完善外拓基地承包合同及承包方式,在继续推进外建基地数量增长的同时,要更多地重视基地产出能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加快基地结构调整和投入力度,加强基地经营管理,抓好标准化生产,实现外建基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和优质化,推进农业外拓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省外、境外兴办农业企业,特别是到国外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和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把境外资源开发和市内出口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走出去”的内涵。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农业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组织体系优势,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在合作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构建公共植保体系等项目,把合作社制度引入到农业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指导合作社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5、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技,才能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要给予一定贴息扶持。二是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保证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逐年有适当增长。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各类科研机构,集中各类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6、进一步强化以投入为重点的保障机制
建设现代农业是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以投入为重点的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先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确保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支农责任。整合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综合运用政策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鼓励农民、合作社、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乡农业事业站、所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服务,放活经营性服务。要落实政府主体、经费保障、人员聘用、服务报酬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等工作,使公益性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得到调动,农民迫切要求的服务切实得到落实,政府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切实得到加强。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强完善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同时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农户因灾减收的经济损失补偿制度。
第二篇: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农村学校──新户镇太平小学,在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改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新一轮素质教育实验项目,选择了以走廊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农村学校学生不良的自我观念,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愉快地走向成功。从而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
走廊文化,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契机的主体体验文化。学校所竭力营造的就是:走进中心小学,你就会自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主体生命体验文化在释放。按着总体规划,每一层教学楼都有每一层的文化重点,其设计独巨匠心,其制作十分精美,以传统美德为主线,主要以弟子规、唐诗、中国传统故事等,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的道亮的丽风景线。
太平小学
2012年9月
第三篇: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吕德胜
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部署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要建设好现代农业,关键在于构筑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农业内涵和外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领域,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这种复合体将农业产业相关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一体化的、涵盖其价值的形成和分配的经济系统。它是经过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由市场化农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构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端形式。
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出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必须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必须在发挥农业提供食物和原料功能的同时,加快培育和拓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措施。《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据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同时,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逐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在稳定发展粮食生
产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油料、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园艺类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要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一方面要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与科研院所合作优势,培育高产高端高效农业;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沼气建设和低碳经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有机化、标准化和绿色认证水平;再就是加大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真正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
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五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流通现代化,重视市场流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健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现货和期货市场体系,推广连锁配送现代物流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六是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七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要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仅供参考)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
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
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第四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07-06-30 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策略
一、提高信息素养──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并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否?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二、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职业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
1、基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素养。信息时代使教学产生了巨大变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了现代的“三机一网(电脑、投影、实物展示、因特网)”进课堂外,教师还应当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几何画板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知识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素养。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能自己制作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养。(1)高效获取并合理鉴别吸收、归纳存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2)创造性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编制和输出新信息。(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快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三、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本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下面结合我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扎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例,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我们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理念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学校教育信息管理层是指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虽不要求他们成为技能上的行家,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案,而不是领导的政绩策略,更不是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制度的建设,管理的策略趋于合理,并力求逐渐走向完善。从而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践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的打造,适时师资的培训,适当资源库建立更加科学有效。
我们的策略:
(一)、抓领导,确立以“一把手”工程为特征的领导机制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正副校长、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年级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学校主要领导总是带头参加每次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积极更新观念,积极掌握基本技能。学校领导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进则退。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将制定的《雪浪中学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抓建设,确立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为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学校的校园网络真正延伸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全面开展网络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现已成为我校师生学习、从网上获取资料、检索信息的主渠道,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空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条件。目前,我校教师均拥有个人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构建起了移动办公的高效率平台,用于备课、制作课件、获取资源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益。学校为营造一个高效率、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对教育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才是灵魂。学校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投资于软件建设。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正版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软件、课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学校还引进了资源库,满足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也为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思考:
实践者参与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者是指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学生和相关的管理员、技术员等,他们是信息化实施过程的协作群体。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是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互动的平台,参与者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真情体验到“学有所做,做有所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不仅决定着参与现实的积极性,而且影响着参与者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的策略:
(三)抓应用,确立以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⑴建好学校主页,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本学期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主要开发了校园动态、教育现代化、名师风采、特色资源库、公文系统等特色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加快了校园新闻更新的速度,加大了特色资源库的信息量,增加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据统计,每周点击我校网站的次数高达2000多次。
⑵开发体现年级组整体实力的年级组主页和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教师个人专集。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充分突显了数字校园的优越性。
⑶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突显班级特色,增强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全校每班都开设班级论坛,教师布置作业、安排班级工作,学生探讨热点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指点子女教育等都可以在论坛上进行。
⑷尝试建设具有“辅导教师”作用的网校。学校尝试建设学校的网校,尝试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的实验。网校中开设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内容较为丰富,趣味性和实用性兼顾,正逐渐成为学校自主学习的辅导者。
2.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引用与修改了《雪浪中学网络办公系统》,组织师生边学习、边摸索、边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运用网络进行教师管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统计、班级管理等。学校行政实施了无纸化办公,并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实行远程办公。网络管理还延伸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我开设同学健康聊天室,对学生的上网进行正确引导。学校购置了硬件防火墙,封掉了黄色的、反动的、不健康的游戏网站,使师生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地学习与聊天。
3.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第一层面就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面从上学期开始尝试的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提升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主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学校还聘请专家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定期辅导,同时,让科研骨干教师与专家学者拜师结对,使骨干教师尽快成长,并通过教研活动、学术沙龙、示范教学等手段推广,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课题研究和教师业务素质同步成长。校园网最终作用的发挥就是应用。在组网、建库的同时,学校开始了“转变应用观念、培训学科教师、实施团体互动、形成规模应用”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内外结合、资源互补、突出自我的路子。
我们的思考: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层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学习者“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基础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正视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实,直面学生网络痴迷不返的实情,我们认为对老师的培训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理念,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的策略。只有当我们的管理者,教育者、实施者都能将自身有机地融合技术与课题整合之中,而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和学科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袖手旁观的指挥官,教育信息化的“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激情感悟时代才会到来。我们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实现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理论对教师理念的转化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毕竟这种方式机会不多,条件受限,因而,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校本培训,我校的校本培训早已走出了纯技术的泥潭,而是以“理念驱动技术”的校本长效培训机制,并力求制度化,规范化。将培训与目标 教育实践结合,将培训与学科课程整合沟通,作好记录、改进策略、谋求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我们的策略:
(四)抓培训,确立以人才和环境牵引为特征的智力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保证观念先行
学校通过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
2.分阶段、分层次的对教师进行不同目标的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教师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对其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为此,首先结合江苏省“信息技术考核”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校100%的教师顺利通过了考核,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聘请电脑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培训对象采用自愿报名并交纳一定培训费的方法,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培训合格后,再通过奖励措施来进一步的激励。培训内容上应重点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的教学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快速有效地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再进行取舍。(3)信息综合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据此简洁明了地传递给学生。(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分析、归纳、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挖掘出具有相关性、规律性的信息,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自身生活和学习及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6)信息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协作。
3.鼓励自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敢于创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素养。学校积极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事务,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定期举办信息技术沙龙,共同探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们能学以致用,因充分感受到计算机的优越性而乐此不疲。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工作;同时,教师也从中看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总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加强教育改革力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而,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本人都应直面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现实,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政府加大投入,学校重视运用政策引导,充分挖掘及发挥教师的能力,教师转变观念,善学乐教,为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而努力。
第五篇:以院务公开为抓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以院务公开为抓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杨潇潇1 李光文2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4 作者简介:
[1]杨潇潇(1981-),男,湖南株洲人,研究生;工作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
[2]李光文(1965-),男,湖南邵阳人,本科;工作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摘要: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加强学院党风廉政建设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学院管理体制,提高学院工作透明度,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的需要,对学院的稳定、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院务公开;学院管理;党风廉政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高职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这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加强学院党风廉政建设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学院管理体制,提高学院工作透明度,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的需要,对学院的稳定、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院务公开的价值取向应定位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院发展建设上。院务公开是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学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实践上予以保障。在保证措施上,学院行政始终是实行院务公开的主体,应成立由党委、行政、纪检、工会组成的院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党委书记信箱”和“院长信箱”,并建立党委、纪检监察、职工代表三个结合的监督机制,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拥护,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暗箱操作,使职工明白,干部清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规范并上升为制度。
一是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所有收费都要列入学校预算管理,非税收入要全部进入财政专户,坚决杜绝“小金库”、公款私存和“账外账”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全面推行集中预算、统一支付、票款分离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二是健全了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招标程序严格,做到了开标前公示,评标中公正、透明,通过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为学院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三是以民主决策为前提,规范议事程序。学院主要领导做到了“三不直接分管”,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先征询意见,再由班子集体研究共同决策。
三是进一步规范招生、教材图书、大宗物资采购等各项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禁止“乱收费”,落实招生“阳光工程”,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以减少钱权交易的机会。因此,应将院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主要工作来抓。
二、以规范促进落实,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推行院务公开既是落实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高校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强化权力制约,防止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要求。既是现代学院制度建设的原有之意,而规范性又是现代学院制度的效益所在。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在公开内容上,应把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实施方案;财务收支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经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人事变动;招生计划和收费项目;重要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职代会民主评议院、系两级干部的情况;上级选拔任免干部的条件等作为公开的重点。在公开程序上,应严格程序,明确内容,区别范围,讲求实效的要求进行。在公开方式上,应遵循可行、实用、便捷、有效的原则。采取党政联席会、职代会、职工大会、座谈会、民主监督小组、纪律检查小组等基本形式。利用报刊、网络以及文件、简报、公开栏等平台和载体,做好公开工作。
三、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应抓好五个结合
1、与民主评议干部相结合。应建立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每年对院级和中层干部进一次民主测评,并将测评情况进行排序公示,切实把评议结果作为奖惩、任免的依据。在部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业务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情况,确保把德才兼备、廉政勤政的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上。同时,对于重要敏感岗位,学院要对他们实施更为严格的考核、轮岗、回避、诫勉等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和完善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试行差额考察、党委决定任免干部票决制度,推行权力集中部门或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2、与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一是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承担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将落实责任制的成效与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挂钩,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三是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确保党委必须遵守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准则,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问题,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坚决防止个人专断。四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坚持做到强化自律意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3、与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播放警示教育录像片,充分发挥院报、网络、宣传栏、廉政短信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作用,同时还采取编印学习参考资料、参观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警示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形成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格局。
认真落实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要求,认真抓好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和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整改问题,改进作风,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增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促进班子的团结,使广大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把反腐倡廉教育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将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把廉政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坚持把廉洁、诚信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制定教职员工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弘扬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优良学风,在思想品质,行为操守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与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有完整的制度做保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学院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力从制度上下功夫,做到制度管人、管物、管事,逐步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建、修缮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办学、招生、考试、收费管理制度,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等,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章有依,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的保障作用。
进一步完善党代会、教代会、职代会制度,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同谋发展,共建和谐。
5、与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作风转变相结合。一是加强对落实工作责任的监督检查,力戒浮夸之风。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弘扬勤政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严肃纠正在落实责任上光说不干、干而不实、抓而不紧和作风漂浮的问题。二是加强对服务师生、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的监督检查,力戒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衙门”作风。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群众评议等工作,突出转变机关作风这个重点,认真查摆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整改。
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纪检监察部门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教代会等群众团体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预防各种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重点做好基建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教材图书、仪器设备采购和招生工作的事前、事中监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监督力度,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学校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损失最严重的腐败,我们必须从整个民族强盛安危的政治高度,必须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通过院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不断深化,对强化学院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增强师生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延东,把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0 年5 月13 日第1版
[2]何锐,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2007.12 [3]李斌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进展,[J].学习月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