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仁”文化为核心、国学诵读为抓手、创建教育特色
承德市第四中学教育特色
以“仁”文化为核心、国学诵读为抓手、创建教育特色 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自2009年,承德市第四中学开展了国学教育,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知行统一,稳步推进国学教育
为使国学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开展,我们将国学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开设国学课程,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1、选择适合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经过三年多的摸索,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他们选择《弟子规》、《论语》和《岳阳楼记》等古文名篇为学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根据年级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篇目,每一课包括文字、图片、故事、知识链接。由于照顾了学生年龄特点,这套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2、将国学教育常规化,确保诵读时间。每天早晨10分钟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讲读课;每次月考设有关测试题;每学期开展两次国学诵读研讨课;每学期末进行国学特色班级评比。
3、打造国学文化特色。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国学经典内容。在绿化带展示牌上;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弟子规》、《论语》和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国学经典营造良好的环境。
4、在活动中践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承国学经典中,优秀的篇目能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二、方式多样,国学教育与德育、教学相得益彰
1、开展多种践行活动,塑造完美人格。
为促进师生美好人格的形成,他们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文明礼仪标兵”、“雷锋式标兵”“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评选“文明教职工”、“文明和谐办公室”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评选、表彰到总结,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校刊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
2、制定班级践行点,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学校把优秀的国学教材作为德育课本。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论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学生在熟背经典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国学践行点,作为班级宣言或班训等,由班主任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3、实施“读经典——促内化——重践行”的有效活动策略。明确目的,有序开展:
(1)听一听:每天课间活动时间播放国学经典朗读或者是经典音乐。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演讲比赛,班级定期召开国学主题班队会。
(3)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定期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办手抄报,学校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
(4)演一演:举办读书汇报演出。各班收集本班学生学习国学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
(5)比一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
4、开展聚焦课堂,积极推行“国学精髓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
学校就开展聚焦课堂活动,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所有教师认真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活动的准备工作当中,各教研组高度重视,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做好集体备课,并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整合、融合国学精髓,形成各具特色的国学教育课堂。由于有了这样的精心准备,各教研组老师上课各具特色,整体效果好,得到了学校教师和外来专家们的好评。
5、打造“仁”的教育,推出“和谐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全体教师“国学进课堂行动”研究。
在“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上,学校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十分重视“仁”的精髓内涵。在校园内,学校邀请专人设计、建设了校园环境。针对学生兴趣特点,定期举办各学科融合国学精髓教育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如音乐组音乐技能比赛;语文组的“书法比赛”、“国学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等;体育组的“国学韵律操”比赛等。各种活动以国学为引导,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激发兴趣为导向,积极发展学生的素质,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方位地融合国学对学生影响、教育。
三、齐心并力,国学教育成果颇丰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学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和学生潜能的无穷!自己看到了开展国学教育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1、“国学进课堂”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独特四中文化 学校制定出“文化引领办学,特色成就品牌”的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当代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同时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国学精髓与当下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厚道中养育德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开启悟性,成就人性,构建出四中“仁”文化。让师生成为既有团队精神又有鲜明个性,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2、落实国学教学,优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索高效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改革目标的真正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相携相融。承德四中积极开展国学特色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要求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有效的国学特色课堂坚持以学生的快乐自主学习为重要特征,在“国学进课堂行动研究”中积极的总结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以提高常规教学的有效性。以教师“四个研究”的重要任务(即研究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研究教材,走进教材文本;研究教学过程,思考思维方式与运行,研究评价,促进改革。)以跟踪教学结果为落实手段,提升教学品味。因此,学校积极主张建立学生以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以四个研究来把握特色课堂,以跟踪教学成果为落实手段,充分发展、发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国学特色教学。
3、“国学精髓进课堂”研究,带动教师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自主提高。国学课堂教研活动保证了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呈现了勤于工作、钻研业务、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和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的专业也得到了很好发展。在课程开发中边开发、边学习、边提高,在教会学生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让老师们致力于以科研来带动教学,以教学完善科研,真正使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
4、倡导“国学精髓进课堂”研究,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下,我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入“乐学”的境界。日常教学课堂氛围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在各级公开课、展示课上,我校各班学生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让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为主流。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克服原先的恐惧心理,鼓足信心去探究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自然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5、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使学生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以来,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除了在上学时能向老师、来客问好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向老师问好。从校园的环境卫生可以看到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大大减少,在操场上,在楼梯和走廊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地板上偶尔有废纸,也很快被学生悄悄捡走。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6、“国学精髓进课堂”研究使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面貌
承德四中就研究当下教育改革理念,结合国学精髓文化,因材施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反思,学校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了课堂,往日的“满堂灌”现象已经杜绝。
7、以国学特色为纽带,家校联系紧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课堂。”国学特色课程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必须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新形势下,承德四中重新全面界定家长学校的使命与职责: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学校管理的参与者,教育教学的监督者,师生关系的促进者,家校合作的协调者。开展国学特色课程,深化家长学校组织,建立家校联系的纽带。
四、教育成绩:我校2011年被评为省级国学教育先进单位,三年多来,通过国学特色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得到了提升,在生源少基础差的情况下,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09年中考高分人数91人,中考文化课500分以上23人;2010年中考高分人数113人,中考文化课500分以上48人;2011年中考高分人数120人,中考文化课500分以上52人;2012年中考高分人数120人,中考文化课500分以上47人。
在国学教育这个大课题中,承德市第四中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他们也始终在不断反思,全体教师自觉地把常规课堂教学实践也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全体教师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定会将国学教育已融入学校的肌体,充分发挥 “国学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美德,师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逐步达到 “教育无痕”的理想境界。
承德市第四中学 2012年9月18日
第二篇:德育信息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抓手 2
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抓手,沁润德育教育
本学期,县三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德育校本课程研发活动。成立国学诵读研发小组,共同商议,科学有效的选定教材,有计划的开展国学诵读活动。国学诵读时间定为每天第五节课前10分钟,由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校和年级研发小组组长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学生理解并诵读国学文化内容,通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同时在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
(县三校李娜)
第三篇: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农村学校──新户镇太平小学,在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改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新一轮素质教育实验项目,选择了以走廊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农村学校学生不良的自我观念,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愉快地走向成功。从而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
走廊文化,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契机的主体体验文化。学校所竭力营造的就是:走进中心小学,你就会自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主体生命体验文化在释放。按着总体规划,每一层教学楼都有每一层的文化重点,其设计独巨匠心,其制作十分精美,以传统美德为主线,主要以弟子规、唐诗、中国传统故事等,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的道亮的丽风景线。
太平小学
2012年9月
第四篇:以创建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以创建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不断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前发展
近几年来,我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基层工作年”工作目标,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四老”人员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争创“五好”关工委为抓手,完善关心下一代网络。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关乎英下乡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业来抓。成立了,由人大主席担任关工委主任,党委委员、组织干事担任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的乡关工委组织。乡财政每年列支5万元用于关工委工作经费和设施配套,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对“四老”人员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四老”资源数据库,把那些身体条件允许、工作热心、具有一定专长的“四老”吸纳到关工委领导班子中来。
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健全了“2134”的工作机制。“2”即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1”即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推动了关工委工作的经常化;“3”即做到三个纳入,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日程、纳入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4”即坚持四个同时,把关工委工作与其它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真正做到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创办教育阵地。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资源,加强青少年教育载体建设,投资5万元,建设了100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展室;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500平方米的国防教育展室;投资10万元,建设了200平方米的中心中学特色教学展室;投资10万元,建设了300平方米中心学校少年宫,在全乡形成了历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开展全方位思想道德教育和才艺培养。
二、以“三项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一是突出感恩教育。我们把教师节、重阳节、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 所在的周确定为“感恩周”,要求青少年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尽一份孝心。学校与司法所联合行动,重点关注学生与失足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建立感恩活动记录,切实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素质教育。为了避免孩子双休日“放羊”、出现“5-2=0”的情况,我们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成立了经典熏陶、才艺培养“四老”服务队,利用孩子周末时间进行辅导教育。阿克东村牛亚江为组长的才艺培养组,利用文艺特长,开设文艺课堂,培养文艺青少年达到85人。
三是拓宽活动领域。每年结合“三秋”、“三夏”秸秆禁烧工作,都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印制防火与环境保护明白纸,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达到了防火宣传与环保教育的双赢,提高了青少年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利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学习榜样。
三、以“四老”为骨干力量,增强关工委组织的内在活力。一是发挥老党员作用,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老党员党性强,经历丰富,社会资源广,工作经验多,社会威望高,我们充分挖掘这些优势,促进关工委特色发展,强化作用发挥。英下村关工委老党员卡德尔〃热依木成立了“夕阳红”调委会,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有效促进了邻里和睦。
二是发挥老教师作用,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在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上,退休65岁的老教师赛买提主动担任其朗巴克小学科普辅导员,培养了近百名科技创新“小专家”。在他的带领下,英下乡30余名老教师应邀重返讲台,开展各种特色讲堂,为青少年呈上了一道道知识的美味“大餐”。
三是发挥老民兵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66岁的干部白守义常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由他一手策划,乡关工委联合乡纪检委、乡教育办等单位,每年定期开展生动、逼真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使同学们近距离学到了法律知识,切实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
四是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帮扶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乡关工委联合工会、妇联、团委、教育办,每年都组织开展“圆梦助学”慈善救助活动,先后资助贫困学生53人,发放奖扶金10万余元。联合乡妇联、团委,针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积极开展“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实施领导干部和留守儿童“一帮一”关爱机制,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留守儿童。
第五篇: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长效机制的思考
几年来,五九七农场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抓手,创新学习思路、完善学习机制、搭建学习的平台、丰富学习载体,通过增强班子学习的约束力,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示范的影响力,提高职工群众学习实践向心力,形成了促进新市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驱动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力推动了农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一、健全学习制度,完善学习机制,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良好环境。
农场党委坚持把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党委领导带头学,党员干部认真学,职工群众自觉学,全场形成了“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是领导干部示范学。农场党委坚持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党委中心组每年都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总局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影响和制约全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每月集体学习不少于1次。在学习时,既有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又有深入研讨、重点发言;既有外地考察成果交流,又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成果的交流。为全场各级党组织加强学习树立为榜样,作出了表率。二是创新载体深入学。农场党委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注重创新学习载体,搭建学习的平台,着力打造学习品牌,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树立典型激励学。不断建立完善学习型党组织舆论引导机制,大力宣传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向身边优秀典型学习。在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分别开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与专栏,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人物与先进组织,专题推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精心选登优秀学习体会、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营造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制度保障学。农场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建立学习长效机制,完善了《农场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基层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学习制度》,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做到“一推两赛三定四有”,即:“一推”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两赛”赛学习质量、赛学习效果;“三定”理论学习定时间、定内容、定授课人。“四有”集中学习有考勤、学习内容有记载、集体研讨有记录、学习成果有考核。农场党委宣传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农场实际,做好中心组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活动组织、准备以及学习建档等工作,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农场党委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员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坚持每年检查考核两次,确保学有时间、学有内容、学有质量、学有检查、学有效果。
二、强化学习意识,注重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不竭动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新市民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急需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做好思想工作、维护发展稳定的本领,五九七农场坚持从思想上、制度上、措施上下功夫,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市民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发展。为此,农场党委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明确提出推动“传承精神模范场,绿色发展示范场,社会和谐典范场”,是一次新的创业,是一场新的革命,必须更换新思维、确立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实现新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委领导是核心,各部门的工作水平是关键。为此,农场党委提出,要积极倡导和树立“四种理念”:在观念上,树立学习是财富、是机会、是享受、是福利的理念;在机制上,树立学习是职业、是岗位、是工作、是制度的理念;在方式上,树立学习是读书、是思索、是实践、是动力的理念;在成果上,树立学习是知识、是创新、是效率、是成功的理念,以此激励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农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专题研究了“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大家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要强调“终身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要强调“全员学习”,全场每个层面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三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必须把学习贯穿于各项工作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既要强调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向实践学习,建立起学习——实践——创新的新理念。
农场在抓实全民学习活动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带着责任学、带着压力学。一是拓宽视野,认真学习农场党委重要精神,找准工作的定位。把各项工作放在全场的工作大局中来考虑,全力以赴为农场发展服务。二是学习先进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比学先进,使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三是以学习促进思路的创新。转变不适应新常态要求的新观念,放开胆子,敢闯敢试,坚持标准高、工作精、作风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三、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内容,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互动平台。
五九七农场把建设学习型机关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农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农场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重点,突出自身特色。把领导带头学习和机关干部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农场党委中心组带动全体干部学习的联动学习机制。
一是领导班子坚持四个带头,注重学习示范。即:带头学习、带头讲课、带头写体会、带头调研。二是开展集中学习。开展了机关干部业务知识讲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多项内容,不断拓展知识面。三是搞好个人自学。要求每名干部按照要求制定学习计划,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取得良好效果。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以庆祝建党日等重要节庆日,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纪念辛亥革命等历史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专题学习教育,增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及民族的认同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以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为支撑点。学习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立足工作岗位,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努力学习计算机、现代礼仪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四、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培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激情活力。
只有学习形式的不断创新,学习内容积极丰富,才能有效增强大家的学习兴趣。为此,农场党委有计划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强科学发展的信心。在中心组和党员干部中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奉献,创业绩、创特色、创亮点”的“三比三创”活动。每季度通过集体学习,结合具体工作进行体会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借鉴,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组织开展调研成果评比活动。每年主要领导都亲自制定调研题目,把理论学习与工作调研相结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些理论成果在各网络媒体和有关刊物上发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组织开展特色读书活动,每年都举办2-3期读书班,交流读书体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第三管理区以“三堂促学”为载体,认真抓好理论讲堂、科技学堂、田间课堂学习活动。区、站两级中心组统一学习计划、统一学习笔记、统一学习档案,规范了干部学习;利用冬训举办的科技大培训,增强了职工的科技意识;在每个生产环节组织的田间定标会、现场会,提高了种植户增收致富的能力。第四管理区开展了“农闲一日学,农忙大课堂”活动,利用每天下班后一小时组织集体学习,建立了考勤点名制、读书笔记制、阅读登记制等,提高了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农场12个党委、总支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都有创新,农场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现场交流会,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九七农场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全民学习,不仅给党员干部的思想注入了新鲜活力,也给职工群众增添了精神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全民学习活动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拓展学习途径,加强成果转化,努力提升全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树果都干部形象、建学习型组织之家”,为建设和谐诚信法制农场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