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4 05: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篇: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价值体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为了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应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民族高等院校而言,应将多元文化作为特色来打造校园文化,以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使他们能够始终以宽容和海纳百川的心态去面对漫长的人生。民族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彰显多元文化特色

民族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性,即文化的多元性,民族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突出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对于民族高校而言,这里有多个民族的师生共同相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校园文化建设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更为突出。

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在校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以及生活作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形成民族高校道德标准,引导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陶冶其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建设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校园文化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培养各种技能、技巧以及创新精神。

当前,人们经常强调生物的多样性,认为这对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不同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文明和智慧,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文化也需要多元性发展,这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保持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等院校中有众多不同的少数民族师生,他们是各种文化的载体,为构建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创造了先天条件。为了突出民族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为了增强每一位少数民族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培养所有在校大学生的文化包容心、提高文化鉴赏力和人文素质,对于民族高等院校而言,彰显其多元文化特色是极其必要的。大连民族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大连民族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高等院校,也比较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除了现有的东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每年举行的古尔邦节以外,各个学院也纷纷举办了关于民族文化的活动。比如,2016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启动以“家乡美,民族情,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周”活动,通过展示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成果和举行少数民族学生经验交流会等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族观,建设和谐校园。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走进维吾尔族”以及“走进蒙古族”民族文化沙龙活动,由维吾尔族同学和蒙古族同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民族,并为大家展示了他们民族传统歌舞表演,活动现场还特意准备了特色食品供师生品尝,文化沙龙活动使得同学们更直观领略了各民族的文化与魅力,同时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尊重。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知识竞赛的方式,向广大16级新生传播了我校的民族文化,在比赛中促进了同学们了解少数民族知识的渴望,更能从侧面加深民族之间的了解,从而建立更好的同学关系。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加强馆际交流,由我们学校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中华民族图书馆协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展”在我校图书馆二楼展厅展出。这种展览有利于师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交流。

目前,大连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着执行脱节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高校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规划中,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着执行力的问题。在这一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连民族大学官网关于建设校园文化板块的新闻是在2012年发表的。当时是为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通的专栏。可惜的是,到目前过去近5年,专栏几乎没有添加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关于我校民族文化的内容均是泛泛而谈,并没有体现出我们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也就是各民族团结共处的特色文化。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自身的干扰,任何一所民族高校,如果忽视了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就放弃了最基本的育人阵地。第二,把校园文化建设拘泥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大连民族大学也不免落俗,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等同于思想教育或者是业余活动的开展,比如说我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仅仅是用百度就可以轻松通过并拿到学分。这种现状的产生更多是因为没有对校园文化有全面或者正确的认识。第三,校园文化是学校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文化,只有坚持大众化,才能实现群体性的校园文化,才能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而现在我们举办的活动,常常集中在一部分学生身上,特别是团委的学生干部,学生会等学生,出现“忙死一部分学生干部,闲死大部分在校学生”的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民族文化活动漠不关心或者毫不知情。关于大连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所在,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实现我们学校自己的教育特色。

对于如何挖掘大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资源,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学生的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大连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可以从这里着手,把少数民族特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如今,仅凭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并不能评价一个学校的整体状况,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既包含环境建设方面,也包含精神建设方面。环境建设属于表层文化,精神建设属于核心文化。从环境建设方面来讲,可以以民族特色为主题整体布置校园。比如室内可以张贴民族宣传画或者知识板报,宿舍大厅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布置一些民族特色图腾或者壁纸等等。精神建设可以从课程、活动、班会,社团等方面着手,增加少数民族语言课程,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增设民族历史课程,加深了解,有利于民族团结。从文化方面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举办集体活动,增强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另外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要加大执行力度,建立监督小组;把特色民族文化贯彻到全体学生中,进行多样的、广泛的校园文化

活动。

总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还很多,只要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我们坚信学校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

(基金?目:本文为大连民族大学2016年“太阳鸟”计划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通讯作者:黄英兰)

第二篇: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以走廊文化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农村学校──新户镇太平小学,在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改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新一轮素质教育实验项目,选择了以走廊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农村学校学生不良的自我观念,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愉快地走向成功。从而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

走廊文化,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契机的主体体验文化。学校所竭力营造的就是:走进中心小学,你就会自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主体生命体验文化在释放。按着总体规划,每一层教学楼都有每一层的文化重点,其设计独巨匠心,其制作十分精美,以传统美德为主线,主要以弟子规、唐诗、中国传统故事等,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的道亮的丽风景线。

太平小学

2012年9月

第三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悠久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的动力。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

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这将是我们每一个 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上,形艷下的精神全被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

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方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的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专门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分析称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顺应时代潮流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11月15日10:01 新华网

(新华社信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

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因此人类生命的安顿古今中外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挂空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

第二,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的人的社会道德。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面临着全面崩溃,中国处在“一切向钱看”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所谓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言利、全民发财,全民造假就是这一社会的写照。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现在中国的道德崩溃、人心败坏的状态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第三,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传统的断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学到西方的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中国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自性特质的民族。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族就成一个不知道“我是谁”的民族,一个“精神分裂无怕适从”的民族,一个精神上处于“游魂”状态的民族,一个民族内聚力日益弱化的民族。

第四,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质上是希望,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它也必将在二十一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礼记礼运》开篇便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这正是人类可共同期待的一种大同境界。

在半个世纪以前,当中国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际,奢谈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麻木不仁,而且是对时代的背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慷心灵永远在这里。

第四篇:以公安文化为载体

以公安文化为载体 开创幸福警队建设新篇章

欧阳锦年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公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软实力”和战斗力,影响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幸福警队建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以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为重要手段,全力打造幸福警队,致力于构建和美幸福中山。

一、公安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功能价值

(一)公安文化的基本内涵。公安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群体在长期的公安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征的存在方式及意识形态,它包括警察行为方式、警察管理机制、警察职业道德和警察价值观念等,其核心是警察的价值观念。公安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性质、特征与功能以外,还具有由公安行业所决定的特殊的本质、特点、结构和功能。它体现在以物化行为为表现的行为文化,以管理机制为内容的管理文化,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它既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公安文化的功能价值。公安文化是各级公安机关传递党委政府温暖的重要使者,是密切警民关系的主要桥梁,在为人民群众、基层民警和公安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具有凝聚警心的功能。公安文化就像是一种天然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发挥得好能够使广大民警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融汇到同一个目标上,形成巨大的合力。公安队伍要保持长久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有一致的信仰、目标和追求,充分发挥公安文化的桥梁作用来提升广大民警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才能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具有目标导向的功能。目标导向是指公安文化建设对公安民警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引导功能。一方面是对民警心理和行为的引导。消极落后的文化容易歪曲人的心灵,使人误入歧途,积极向上的文化可以促使民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是形成公安队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使广大民警自觉地以这个观念和标准来开展工作和进行生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具有行为约束的功能。“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体系,而且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它给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是非、善恶、美丑、真伪、好坏的判断标准,并通过社会教育使其内化为整个民族的正义感、羞耻感、审美感、是非感和责任感,从而有效塑造国民的健全人格,使民族精神得以延续传承、不断深化升华。”可见,文化对人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公安 文化对每一位公安民警也同样具有严格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不仅仅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纪律准则等进行外部行为约束,并且通过价值观的内化和塑造、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固化、文化舆论的引导和监督等途径使民警形成自我约束和控制的习惯,从而实现“约束我”到“自我约束”的转变。四是具有动机激励的功能。一般来说,个体的动机对其行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作用。而动机则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在公安事业中,公安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指特定的公安文化一旦形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励者(领导)担当着“导演”的角色,要实施对民警的激励,领导者就必须抓住民警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有效地施加外力,使民警产生良好的动机,引导良好行为的发生。

二、当前公安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当前,各地公安机关都积极投身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少地方对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以至于成效不明显。

(一)认识不够深刻。在公安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狭隘的认识,简单地将公安文化等同于吹、拉、弹、唱、跑、跳等文体活动,对公安文化的深层内涵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却不惜重金投入,大搞文娱体育设施建设,接二连三地举办一些“阵风式”文体竞赛。从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安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广大民警首先把“人”做好,使每一位领导都首先把“官”做好。由此看来,公安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业余生活中,也体现在警务实践与管理工作中,更体现在德、能、勤、洁、廉等个人修为上,旨在进一步促进广大民警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二)目标不够明确。明确公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当前,部分地区不可否认地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缺乏长远眼光、目标模糊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更加脱离了公安中心工作,把公安文化建设搞成花架子,搞成形象工程,严重打击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公安队伍凝聚力和幸福感的提升。

(三)内涵不够丰富。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交叉、渗透乃至融合的整体。在当前的公安文化建设中,只注重有形的工作环境,忽视“人”的培养等情况仍较严重。历史经验表明,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因此,在重视“物化”形式的同 时,更要致力于“人”的提升,把公安文化的核心从“物”发展到“人”,并要从个体发展到整体,从简单、片面、粗浅发展到复杂、全面、深刻,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公安文化建设的质量。

(四)制度不够落实。在公安文化建设中,不是缺乏有力的制度,而是缺乏有力的落实;不是缺乏充足经费,而是缺乏奋起争先的恒心。各级公安机关纷纷制定了许多有效机制,但却难以得到有效到位的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极个别领导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普遍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缺点,缺乏抓制度落实的恒心;二是极个别政工干部存在“迎难而下”的缺点,不敢抓、不敢管、不敢面对不正之风,普遍存在“见风就是雨”的缺点,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难以激发民警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挥公安文化的载体作用助推幸福警队建设 打造幸福警队,是做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公安工作的重要支撑。公安文化作为构建幸福警队的主要手段之一,应下狠功夫、大力气去抓,实现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双赢”的良好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定位公安文化在幸福警队建设过程的助推作用。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落实的根本。公安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发展中最具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文化兴警”的理念,才 能正确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对公安文化的内涵、意义及作用的再认识,才能引领公安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文化承担着铸造警魂、凝聚警心的重要作用,发挥着调节身心、激发斗志的重要功能,是展现新时期公安民警良好精神风貌、拉近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和谐的强大“助推器”。因此,必须摒弃以往认为公安文化是“花架子”、“门面工程”等不正确的认识,切实树立“公安文化是培育人、塑造人、鼓舞人、确保公安队伍勇往直前的动力之源”的正确理念,以公安文化实现抓班子、带队伍、创业绩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建立长效机制,清醒认识公安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公安文化建设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长期性、广泛性、艰巨性等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仔细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公安文化建设的规律特点,从基本阵地、基本项目、基本制度和基本队伍建设入手,建设具有较强文化生产力的宣传阵地,培养深受民警喜爱、具有良好作风和形象的人才队伍,形成一套完整运行机制以及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基本文化项目。一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为广大能干事的民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二是建立完善一整套修身育警机制,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丰 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民警的文化素质与修身自觉。三是建立完善一整套民警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维权网络,形成全警依法执法的工作格局和全民爱警护警的社会氛围,对侵犯民警正当权益的行为,第一时间准确定性、澄清信息、封堵查控,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涉警问题进行炒作,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警察形象。四是建立完善一整套文化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公安文化工作的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公安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从而推动公安工作的全面进步。

(三)推动制度落实,使公安文化成为幸福警队建设强有力的“催化剂”。制度是深化公安文化建设的前提,落实是促进成效的关键。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关于公安文化建设的制度有很多,但是关键要看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因此,加强对公安政工干部尤其是政工领导的教育与引导,显得特别重要。一要加强思想教育,摈弃落后的理念,提高各级政工干部对公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公安文化建设办得成。二要适应角色转变,实现由管理角色到服务角色的顺利过渡,遇事要做到理解、明白、内化、外现的绝对统一,才能真正为领导分忧、为民警解难、为百姓服务。三要敢抓、敢管。工作是抓上去的,效益是管出来的。说到底,管理是要由坚持原则、勇于负责的人来加强的。其次,公安文化建 设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有一个专业的文化队伍作为支撑和基础。各级公安机关应着力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规划,充分掌握优秀公安文化人才的人数、结构、分布和特长,为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培养、储备人才力量,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应通过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注重发掘和培养文艺特长骨干,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库,在增强人才队伍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起到引领潮流、凝聚力量、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公安文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四)拓宽公安文化建设内容,进一步增强公安队伍的“软实力”。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除了要为广大民警提供舒适的执法和办公环境外,最重要是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因为经济待遇决定了民警基本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增加基层一线民警的工作补贴、超时工作补贴与家属慰问补贴等福利待遇,只有这样基层民警才能得到实惠,人心与队伍才能得到最大的稳定。二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抓好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在警队中树立学习的标杆,形成必学赶超的良好氛围。11月,中山市局全面开展学习“最美警察”麦振伟先进事迹活动,学习他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和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激励广大民警在无私的境界中顽强拼搏,在点点滴滴中默默奉献。可以通过打造精品文化,不断满足广大民警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针对公安队伍大、文艺人才多、民警自我表现愿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文体活动和各类竞技比赛,鼓励广大民警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强民警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关爱文化建设。使关爱思想、关爱理念迅速传播到警队的每一个角落,并将民警的幸福追求和幸福警队建设作为长期重点工程狠抓部署和落实。中山市局通过推行“三知三帮三增强”(知民警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工作能力,帮民警解决思想问题、家庭困难、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职业认同感、警营和谐度)和“一二三”(对一个后进民警由两个领导进行帮扶,至少解决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工作法,使每一位民警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四是加强修身文化建设。在推动公安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推陈出新。中山市局将“全警修身”作为治警、强警、优警三管齐下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宗旨意识深化行动、素质能力提高行动、执法为民实践行动、警营文化弘扬行动、幸福警队构建行动、领导干部模范行动等六大配套行动,在增强广大民警修身自觉的同时有效增强了警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五是推动公安文学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公安文学创作队伍,通过走进所队,走进社区,深入打击违法犯罪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提炼出能够充分表现公安中心工作的主题,通过对人物和集 体的渲染,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引起广大公安民警的共鸣,为构建幸福警队提供持久的精神食粮。

第五篇:以崇礼文化为特色 促校园文明吐芬芳

以崇礼文化为特色 促校园文明吐芬芳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我们后石小学构建了以“绿色德育为目标,以习惯教育为主线,以崇礼文化为特色”的新体系,形成系列,注重实效,使文明礼仪不仅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崇礼文化氛围,而且推进了习惯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增强意识 认知明礼

讲礼仪是做人的起点,是治事之本。在指导学生礼仪行为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知”与“行”结合,“情”与“意”融洽,不断引导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

1、创生礼仪资源促认知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各年级礼仪教育目标,利用晨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手册》内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现代礼仪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示范。通过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讲文明礼仪,树时代新风”礼仪教育讲座等活动,丰富礼仪知识的学习形式,增强礼仪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

2、传承经典文化懂明礼

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我们倡导各班级学习“崇礼”相关《国学》资料,提倡各班级结合年段特点,运用适合自己的读本,每周固定时间学习交流,如《弟子规》、《新三字经》等。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雷锋精神伴我行”、“双阳同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讲究文明礼仪切实体现在行动中。

二、多彩活动 促进养成

活动出能力,将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学校德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礼仪教育具体化、生活化、贴近生活实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寻根问礼,美丽人生”活动启动以来,我校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系列化活动精彩不断、效果显著。

1、课堂教学撞击心灵内化感悟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礼仪认知,激发礼仪情感和行为动机的重要阵地。把握“纲”的目标,结合“规”的要求,通过“本”的范例。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养成教育,开展最佳教案设计,优质课评比展等活动,把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原有礼仪行为基础出发,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同时,根据我校多维赏析校本课程的研发设置专门礼仪课程,从规范的使用招手、微笑、敬礼等体态语言;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语调、眼神、站姿;“与人交谈,注视对方目光”;集会时不看书、吃东西、扔杂物,适时鼓掌致意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的培养与训练,形成文明礼仪校本教材。

2、礼仪主题教育异彩纷呈 在营造“崇礼”文化氛围时,我校将“崇礼”与活动紧密相联。礼仪活动月月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寻根问礼,美丽人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礼仪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和习作能力;“寻找礼仪、崇尚礼仪”书法、绘画、摄影比赛评比、展示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提升了他们鉴赏美、塑造美的能力;“文明礼仪伴我行”优秀手抄报展,掀起了学生知礼仪、用礼仪、评礼仪的热潮;结合道德实践日记开展的“自我成长档案”、精品升旗、风铃校报、多彩队日等活动,促使学生坚持不懈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们按照礼仪规范内容设计了文明礼仪“示范星”,“进步星”等,通过周周评比,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系列化主题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塑造了学生的良好礼仪风貌。

3、班队系列活动相辅相成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传统美德、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活动中,我们把好习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以“三有三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并切实发挥班队会的育人功能,通过队会评比展示,增强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07年12月份二、二中队《文明礼仪伴我行》、四、二董存瑞英雄中队《传承文明礼仪 接力奥运火炬》两节队会代表学校到市里参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的同时,还积极走入社区进行假日小队“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三、三点牵动 相融无痕

学生的礼仪常规包括: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养成“孝亲敬老、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学会合作、学会竞争”的良好礼仪,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训练中,我们以三种礼仪牵动多种礼仪的形成,使礼仪教育相融无痕。

礼仪一:孝敬之道

孝爱之情,沐乎天理,顺乎人伦。我校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把“以真情敬老,以真心爱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作为倡议口号。在“孝亲敬老”的教育上做到“三个心”,即学生在思想上要积极上进、让父母放心;学习上勤奋刻苦、让父母称心;生活上自主自立、让父母省心。相继开展了“我爱父母”、“携红领巾一片情,送夕阳一片红”等不同主题、内容衔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活动。特别的日子给父母和老人特别的关爱。每周休息日、学生父母生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老年节是学生的“孝敬日”。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老人是各种文化道德中永恒的主题。

礼仪二:诚信之礼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学校本着“从大处、远处着眼,从小处、近处入手,从学生道德薄弱处突破”的工作思路。在教育方法上作到“三结合”,即理与情结合,学与做结合,教与育结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实践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并开展“公共场所活动礼节训练”、“名人明礼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规范学生“不说谎话”、“不拿别人东西”到矫正不良习惯、调整行为偏差,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

礼仪三:感恩之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学校本着“感恩不以事小而不为,感恩不以事难而不做”的宗旨,在感恩教育中力求“三统一”,即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统一,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统一,与学校重大活动有机统一。利用感恩节,讲述感恩故事,开展感恩活动使学生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亲情、友情和恩情,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

四、家校协作 生成合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只有家校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家校同步 育人同心

首先是抓育人意识,向家长发出家庭礼仪教育倡议书,将家长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整理,编结成册。其次是明确礼仪规范,除家长会上宣传《礼仪手册》外,还与家长签订协议共同教育。如,要求家长在家不说脏话,使用文明用语等。再次,是抓礼仪教育指导,家庭礼仪教育要“从生活入手,从交往中引导,从习惯中落实”,家长的示范十分重要,为此,我们把家长的经验集中起来,知心姐姐以问答的方式,为家长在家庭进行礼仪教育提供咨询。并通过“同写知心家信”等“五同”亲子互动活动,使家校同步,育人同心。

2、榜样示范 行为引领

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此,我们加强对教师的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用教师的文明促进学生礼仪的形成。使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不断提高礼仪水平。一位位教师成了一个个礼仪形象大使,面对学生时,一张笑脸相迎,一句“你好”回应,一个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彬彬有理的举止,文明得体的语言,发出无声的指令,进行了无痕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礼仪教育活动的引领下,我们后石小学掀起了学礼仪、用礼仪的高潮,全校上下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班班争创“文明班级”,校园“崇礼”文化日益浓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呈现出文明和谐的喜人校园景象。实施礼仪教育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后我们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放飞希望,让一阵阵文明之风温暖人心。

以崇礼文化为特色 促校园文明吐芬芳

溪湖区后石小学

史秀凤 2015年5月

下载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过实施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工程建设, 白院小学逐步构建了绿文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色化体系,创建了文明、平校的安、和谐的校园。促使园建学校建设成校舍设施特设 全、校园环境......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觉传达系统研究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觉传达系统研究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觉传达系统是什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觉传达系统的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那什么是高校校园文化呢?......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立足于把立德树人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现就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进一......

    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建设

    项目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根据教职成〔2010〕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主题词:侵润书香睿智启航 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总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人文校园—无为县福渡镇新河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文化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本着“......

    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其核心是以精神文化档次的提升,引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将这......

    以税收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范文模版)

    文章标题:以税收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三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