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其核心是以精神文化档次的提升,引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将这些内在的文化符号外显于学校的物质文化之中。我区引导和指导学校利用其独有资源、挖掘其丰富内涵,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全方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我区大力引导和指导区域内的中小学校从自身的办学沿革出发,充分汲取学校长期积淀的优质教育文化和本区富藏的传统教育文化瑰宝,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重庆市兼善中学,是由上个世纪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命名创办的优质学校。办学至今,该校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该校围绕“兼善天下”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兼善教育文化”建设,并在学校办学的全方位予以实施,形成了“兼善教育”的独有校园文化,使这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优质学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秉承创办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全方位践行和彰显“公平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了在校的每一名学子,托起了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朝阳。
二、本土文化驱动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作为中国抗战时期“陪都的陪都”,是抗战后方迁建区,大批文化名人和文艺机构汇集于此,被誉为当时中国东方文化的“诺亚方舟”,抗战文化具有历史的代表性。我区在实施区域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地将其融入到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梅花山小学,地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陵园旁,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充分挖掘与张自忠将军相关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和德育教育科研,彰显出忠勇爱国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龙凤桥小学挖掘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红岩魂”系列的“挺进报”曾在校翻印的革命历史资源,赋予“挺进精神”新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贯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采取校园文化展“挺进”、每周升国旗活动中讲“挺进”故事、宣“挺进”誓言以及全校开展“挺进小报”设计、制作、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在“挺进”的感召中,与时俱进,学校形成了“挺进”办学特色。夏坝中学借助复旦大学旧址为代表的教育资源,用复旦大学“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浸润学校师生,形成了拓展复旦教育精神的办学特色。金刀峡镇中心校,挖掘金刀峡古镇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以“知古镇、爱家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高尚人文品质。
三、课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办学的核心阵地在课堂。作为重庆课程改革的先行区,我区借助本区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强化“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校园文化凸显”三类基于三级课程体系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区域校园文化建设。澄江镇小学借助本镇被列入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名录的“北泉板凳龙”资源,提炼出“龙腾云山,志在天下”的办学理念,把“龙”的精神融贯到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将其引入到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借此开发出校本课程,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并将其艺术传人引入学校,编排了千人板凳龙操等,提振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使学生的体魄得到了更好的强健。江北中学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指引下,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论坛、编辑生命教育个案、建立生命教育网站、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构建起生命教育课程文化体系,以此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中山路小学传承140多年前“朝阳书院”的办学精华,开发出“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编制出各年级的国学校本教材,开展以“讲、读、诵、传、习”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实施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力的大幅提升。实验小学以“学书砺志,翰墨育人”为办学理念,将书法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当中,将中国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学生。
四、特色文化彰显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关键举措。我区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指导学校以“文化特校,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为办学境界。2008年制定了《北碚区特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从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开展特色学校评估命名工作。2010年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了“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活动,拓展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数量,实现了每项特色项目的本校学生全覆盖。通过在全员的基础上组建特色队,同类型特色项目学校的竞赛、展示等,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促进了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朝阳小学以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既锻炼了学生体质,又磨练了学生意志;梨园小学以少年交警教育为凸显点的国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王朴中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该校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表彰;澄江镇希望小学充分利用剪纸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对学生进行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以剪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使中国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复兴镇中心校利用当地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儿童线描画”优势,将其引入到学校办学之中,全校学生整体开展“线描画”学习,学校被命名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复兴创作基地”,提升了教师、学生艺术修养,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儿童绘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儿童线描画”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区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均衡优质的教育。
第二篇:突出海洋文化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王端清***6
3【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借助沿海区位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足海洋文章,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
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人文情韵,使全体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笔
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谈谈一些
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海洋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借助沿海区位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足海洋文章,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人文情韵,使全体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提高认识,全面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人为本,注重软环境建设;抓住关键,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个性;人人参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提高认识,全面制定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就校园文化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师生的认识,让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种认同感,提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总体规划进行操作和落实。
我们的总体规划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建设海洋文化馆。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杠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头中学校园文化特色。
二、以人为本,注重软环境建设。
1、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头雁”。
校长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领跑者,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应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走在时代的前沿;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品格修养、形象风范上成为师生的楷模。校长应是勤奋好学的模范,校长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引领师生共同建设学校特色,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育人的教育使命。作为海头中学的校长,我充分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积极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做传播海洋的积极中实践者,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头雁”。
2、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2 打破常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们具体做法是:校园的每幢楼、每条路、每个广场都结合海洋文化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如津渊楼(图书馆)、厚德楼(教学楼)、博雅楼(教学楼)、格致楼(实验楼)、海天广场、求真路、求善路等。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如设立廉洁故事长廊、廉洁格言长廊、廉石长廊、廉洁书法长廊等,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发动师生,全员参与,筹措资金,组织师生共同制作海洋生物标本、贝壳工艺制品等建立海洋文化展览馆,海洋文化馆里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由我校师生搜集而来,馆里的海洋生物标本大多是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制作完成的,作为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海洋的热爱;作为展品,体现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我们通过海洋文化展览馆让学生在领略海洋知识的同时,感受海洋宽容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三、抓住关键,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和灵魂。我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1、校风建设: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学校首先从教风入手,不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教职员工,都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严谨、务实、创新、奉献”的教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校历来要求全体教师把修身养性作为“为人师表”的基础,大力倡导用“责任、爱心和学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办公3 室正中墙上悬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鲜红的大字已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坐标。
2、“教学做合一,真善美共求”的校训体现了我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近年来,我校更赋予校训鲜明的时代内涵,引领全体师生团结向上,友爱互助,共同托起希望的明天。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刻苦、求真、善思、好问”八个大字,内化成学生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效。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
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管理者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多渠道充实学校图书馆,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
为此,我校开展了作文、剪纸、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沥粉画等兴趣小组活动,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我校的校园卫生更能体现我校校风建设工作的成就,保持校园“四无”,为我校创造了优美洁净的育人环境。
4、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团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在德育工作中,我校还注重规范学生的生活氛围,使学生生活的规范化。这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通过 “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班级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校长期开展“弯弯腰、伸伸手、动动脑”活动,号召同学们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像吸尘器一样,使自已路过之处、停留之处、活动之处不留下任何垃圾。同时,主动完成一些力所4 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为美化校园、方便他人做出一份贡献。
四、人人参与,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我校结合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组织开展“海之帆”体育节、“海之馨”读书节、“海之韵”艺术节、校园百家讲坛等活动、组织“海之声”校园广播站、海贝文学社、合唱团、球队等各种校园社团,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素质、提升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
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校园的精神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优秀的校园文化。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好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足以支撑“文化育人”的天地。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校近年来,以“思想管理学校,以文化提升品位,以质量促进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用灵魂唤醒灵魂,用思想孕育思想,以素养提升素养”为育人途径,通过建设学校的
5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组织文化,构筑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突出海洋特色,丰厚校园文化底蕴,以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相融甚至相同的。
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一所学校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进步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涵盖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成绩等管理和育人的各个层面。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优良的“三风”,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在长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风”建设是学校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任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靠长期不懈的建设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
校园文化既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根之水,更不是构建世外桃源,校园文化必须建立在学校的、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基础之上的。校园文化必须结合本土的文化,符合学校的实际。将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其作为有力的抓手,发挥其强大的优势,建设和谐校园。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各种通讯手段不断更新,学校了解社会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这一方面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契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学生深受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误入人生观、世界观的歧途。如出入“电脑屋”迷恋游戏机,就使一些学生荒废学业,甚至走向“不可救药”。这样,势必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适应新时期经济文化特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营造一种强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育人运行机制。这实质上就是良好的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她以独特的教育手段和文化内涵,教育、引导、激励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融于校园之中,及至师生心灵深处。例如:高高飘扬的国旗校旗,警示师生行为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心灵的大幅标语,无不以他的直观性和渲染力,时时刻刻教育和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心灵净化、行为规范、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建立有机的育人运行机制,确保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首先,学校党委领导的科学决策和个人形象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工作作风也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关键因素。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领导干部本身就是肩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他们要以自己的师德风范和领导艺术、人格力量影响、感染着广大师生。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方面就是向往美好、崇拜偶像。因此学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心理变化规律,要以教育事业为己任,实践党的教育思想、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以自己的廉政勤政、服务意识和公仆形象建设良好的校风,同时,结合“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使学生知荣辱、树新风,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确立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形成由党组织牵头,行政校长负责,党委工团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工作上要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监督,有总结,真正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增强服务性和针对性。
同时学校还要建立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德育处、学生会、团委、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思想教育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具有联结思想政治课和其他有关德育内容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班主任年级组的骨干作用和德育处、团委的主阵地作用。这样一种有机的学校思想教育运行机制,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
三、培养创新学风,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气息 一般说来,一个学校的学风是这个学校在长期的教育中形成的,它具有传统性、共同性和历史性,学风的优劣,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根本性、方向性的影响,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学风不能单纯理解为学生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它是全校师生员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共同具有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倾向,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风气。面对新形势,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育人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的完美结合。而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人才观念偏颇、如:对学生存在偏向、喜欢尖子生,歧视差生、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引导。重视传统灌输,忽视创新思维,重智育,这样的教育结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各级各类人才,需要无数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以良好的教风培养学生向上的、民主的、具有创造性的精神风貌。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求学校树立全面育人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上的道德失衡、信仰危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祖国的建设大业,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创新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去。
良好学风的形成,还离不开以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为载体。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劳动观不是在真空中形成的,而是在家庭内外、学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培养和造就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因此,在学校内外创建各种锻炼品质和意志的精神文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感都是必要的。例如:争创文明班级、争创最佳教室,争当“三好学生”、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参与各种有益的竞赛,这些都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有效途径,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要引领思想,丰富内涵,铸造学校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即打造有特色的一流校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完成全面育人的历史使命,也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富有时代气息。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大厂县城关小学
王俊荣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校教学改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和价值选择。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学校应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教学改革。
我校确立了办学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确定了校园文化的主题“弘扬螺丝钉精神,塑造服务者灵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螺丝钉文化。我们以育人为先,德育特色打造品牌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厚德强技”为校训;质量为本,专业特色铸造精品,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自信恭俭、敬业乐群”的校风;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启智以理、授人以渔”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设“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学风。
一年来,我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围绕校 企合作,在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校企合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实训场地短缺是阻碍专业建设的两个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先后和永兴服饰有限公司、西安丰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陕西经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学校服装工厂、机加工厂和汽车实训工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同时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实训课,随时给学生讲解实训操作原理。我校的数控专业、焊接专业部分专业课实行了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同堂组织教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弥补了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教材不熟悉的不足,又加强了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生,面对面实训操作指导避免了工科类教材艰涩难懂的难题,又用必要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训操作。这种先教学生怎样做,再告诉学生为什么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校实习工厂为学生直接在企业实习提供了方便,也为我校采取企业实习和课堂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便利。早在2006年我校便引进了服装实习工厂,结合服装专业课程特点,我校采取了课堂教学和工厂生产实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后便进入工厂进行特定项目实习,一般为2-3周,学生掌握了预定的技术要领后再回教室进行总结和接受新的专业课程,然后再带着新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实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 校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熟悉了企业生产标准,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校学风“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体现。
我校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实习场所,保障学生进行保育和教育实习,了解掌握大量教学实例和保育资料,将最新的信息和幼教动态通过每次实习传递给每位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我校安排学前专业2012届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单位有灞桥区政府幼儿园、西港花园幼儿园,骄阳贝尔幼儿园等10家办学规范、设施齐全,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幼儿园。通过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的现状,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检测自己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有那些差距,通过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职业岗位,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职中课程改革坚持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的原则。学校积极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为了使我校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造就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的原则是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为了解决以前毕业学生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的问题,针对专业课程过于宽泛,多而杂,学生 负担重问题,我校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围绕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讨论,充分论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减少了部分理论性过强的课程,集中课时加强骨干专业课程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这样可以使我校学生在同类专业中对于别人会的,我比他强;别人不会,我会这样的专业优势。例如我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我们重点加强舞蹈、乐理视唱、声乐、美术等专业课的同时,突出幼儿活动设计,美术手工制作,英语等课程。通过组织教师公开课,幼儿园见习等方式,深挖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内容,补充律动、歌谣,教学课堂设计实例等内容,为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有什么样的培养规格就应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相应规格。基于这种考虑,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调整,增开了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管理、键盘演奏、手风琴、声乐、舞蹈等课程。
计算机部就专业调整、课程开设、校企合作等进行了四次深入的研讨。这些研讨活动,论证动漫专业开设的可行性,探讨专业课教学如何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学校细化了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与三元公司合作开设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成功提升了计算机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并积极通过三元公司联系参与西安市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和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办学。
三、围绕技能大赛,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搭建起观摩、切磋、交流、传授技艺的平台,积极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中职办学模式。我校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研究全国技能大赛规程,根据技能大赛对选手的技能要求,加强部分课程和开设部分兴趣课程。例如我校电工电子专业根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的技能要求,我们加强了Protell这门课的教学。根据全国服装技能大赛新增款式设计与立体造型竞赛项目的技术要求,我们组织教师钻研Photoshop软件使用, 开设了兴趣课Photoshop,使学生能利用Photoshop软件根据服饰面料、颜色特点绘制出服装造型效果图,并组织教师开发立体造型教材,开设立体造型兴趣课。
另外,我校还专门安排教师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实行定人、定场地、定时间培训大赛选手,培训工作实行教学常规化,每周固定周二、周四下午七八节,全校各专业开展技能大赛选手培训,通过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来推动我校实训教学,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2009年我校十届一次教代会通过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教师的教学、兴趣辅导、教研和教学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生的平实课堂表现、实训表现、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综合考评。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校 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级骨干专业,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和教学水平在省内职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稳定,在校生达到了200多人,生源呈逐年递增趋势。新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备齐全,生源稳定。
五、拓宽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
学校重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2011年6月,我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学前教育大专班,使该专业学生在上职业高中期间加开大专课程,在中职毕业2年后学生就可获取大专文凭。
为了和幼儿教师能力要求接轨,我校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学生每学期考试分为理论课笔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专业技能考核促使学生在器乐演奏、声乐、美术、手工、舞蹈等方面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参加省语委组织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六、加强各种交流,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教学竞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课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公开课活动,共计28名教师上了全校公开课;还组织了外聘教师公开课,4名教师为全校教师展示了公开课;组织了“双师型“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5名教师上了公开课。
11月份学校和合作办学单位三元公司开展了动漫专业教学交流活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公开课展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就课堂教 学和动漫专业建设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七、开发校本教材,申报市级以上课题
组织王红梅、张拉练等9名教师编写通识性校本教材《就业指导》。王红梅主编的中职心理健康教材已经正式出版。赵艳利、吴宇、李春雅等集体编写服装技能大赛的校本教材《立体裁剪》。王暄、杨涛、藏武林、赵冬妮、白云、赵娜等集体编写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
我校组织赵艳利、吴宇、李春雅、苏文华等专业课教师完成了西安市教育局重点科研项目《技能大赛指南--服装专业》的编写任务。
孙娟妮、赵阿艳、曹玲、赵娜申报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小课题。曹玲被评为优秀小课题负责人,并现场打开自己的博客,从研究过程中的特色和创新点、对研究项目的认知、个人成长历程及反思分别做了阐述。曹玲老师还申报了灞桥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我校申报了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的子课题《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已于12月5日结题。
取得的成效
2011年学校选派了8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7名教师获得了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王红梅老师获得了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曹丽英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王红梅、宋延伟、赵艳利、曹丽英、杨涛5名教师被灞桥区教育 局命名为“双师型”教师。
2011年3月27日-4月2日,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1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我校参赛队取得了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团体三等奖的可喜成绩。此次大赛,我校派出了26名学生分别参加电工电子、计算机、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焊接6个专业11个项目的比赛,共计23名学生获奖,其中段胡婷获得了服装专业一等奖;周菡、李欣、寇佳瑶、刘豪、王华5名学生分别荣获服装、电工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段胡婷、寇佳瑶、李欣三名学生参加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的可喜成绩。
组织12名教师参加灞桥区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8名教师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邀请区进校教研员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组织教研组长、部主任、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相互交流、研讨,帮助参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陈萍、白云等7人荣获二等奖,张帅获得三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张帅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白云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二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
第五篇:多元文化演讲稿
When we Chinese are so proud of kung fu and Japanese feel complacent towards their animation, a film c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