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主体,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则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文化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它会通过不断地积累、沉淀而形成一种个性。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区域烙印,区域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诸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研究:马克思.韦伯指出新教伦理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因素,《Z理论》、《公司文化》等企业文化的经典著作从国别角度阐述了区域文化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宗贵(1991)、李欣(2004)、孙文清(2007)、于晓宇(2001)、卢君(2012)等探讨了区域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石冠峰(2003)、金今钤(2010)两位学者分别探讨了兵团体制和兵团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本文则从自然文化、社会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兵团区域文化对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而探讨基于区域文化的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区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分析
1、企业文化具有区域烙印
我国的商帮文化是最古老、最具中国特色的区域企业文化(卢君,我国商帮文化的比较研究,商业时代,2012(02): 142-143)。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人及群体受到区域文化的熏陶,形成不同的理念和行为:旧商帮中,晋商诚信重义、徽商儒贾通官、宁波商敢为天下先。新商帮中,新儒鲁商,治国平天下;灵活粤商,通权达变;民本浙商,经世致用。
2、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土壤
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累积和文化沉淀的过程,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其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也不同,这种差异性经过长期的累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这种区域性的文化模式构成了企业文化发生的土壤。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转化区域文化中占主流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色。
区域文化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内人际关系亲疏、企业中的个人价值倾向以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等方面实现的。
区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区域文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要建立起与区域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反过来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会得到更为深刻和广泛的认同。比如说很多提倡“产业报国”的企业文化在集体主义占主流价值观的区域中就很容易引起员工和顾客的共鸣,而在跨文化管理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很多就是由于企业文化没有“入乡随俗”造成的。
第二,区域文化造就了企业文化的地域个性。这是因为,区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们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正是基于把“人”这样一个软要素进行着重考察基础之上,是企业管理之中的人本主义实践,这样,区域文化所特有的文化模式就会通过对个体人格的模铸作用而在企业文化中打上区域烙印。
区域文化通过影响企业中人的价值观和为企业发展提供微观文化环境而影响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它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土壤和基因。我们可以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的递进关系了解和把握区域文化对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区域文化对企业家和员工个体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企业内集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互动
二、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因性文化障碍
农耕文化影响企业创新
—出发才能深入理解其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甘肃的自然地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地域文化特殊的传统性和封闭性。
首先,甘肃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接处,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与戈壁荒漠
形成了一个半环状封闭态势,是一个被地理因素所间隔的内陆省份。地理封闭性 使甘肃地区错过了近代西方文化的洗礼,使得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成分得以较多的 保留。这种地理上闭塞的总格局即使对于今天的甘肃而言,其结果是异地文化
进入量小,最终表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惰性,交流与演进的速度缓慢,文化上的封 闭性占到绝对的统治地位。其次,甘肃也是汉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汉
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0.6%,他们的先民在远古就已经开创了大地湾文化,仰
韶文明也曾在这里留下遗迹。汉民族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这是以儒学为代表的 中国大陆文明无可争议的主流。因此滋生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儒家文化仍然未 完全退出在甘肃地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另外,甘肃地域文化中主干儒家学说的 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导致了甘肃地区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坚守,这种意识反映到 经济活动上,表现为对外来经济技术的迟钝和对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维护。甘肃 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封闭性、传统性和超稳定性不仅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文化阻 滞力,而且弱化了人们对这种文化特质进行价值反思和价值批判的能力。这样,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性、封闭性和超稳定性互为前提、相互强化,使甘肃的地域文 化似乎很难走出封闭、传统和超稳定的怪圈。
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扮演了中小企业萌芽和发展的最初原动力,它是最深层次的、内因性的精神动力因素。
探索甘肃中小企业发展原生性的文化制约因素,企业家精神的贫乏是一个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基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心理诉求。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家是创制企业、成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关键因素。缺少企业家精神,是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因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有限,而且是因为整个甘肃的地域文化中缺少这种精神。企业家的成长取决于许多种因素,而一种社会的文化心理倾向则是必备的条件。企业家精神作为现代性的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甘肃地域文化内涵的社会诉求和心理品格相冲突的。甘肃的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职能图画的统计数字,从根本讲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探索甘肃中小企业滞后的根本原因就不能不研究地域文化中内涵的那种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缺乏改变命运的精神气质。
虽然兵团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视,但是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文化的建设忽视了和兵团精神的融合。大部分中小企业忽视了兵团的特殊体制和特殊环境,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或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些先进企业文化运用到兵团中小企业上,难免会有点水土不服。
2)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企业文化不是搞几次文化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提出企业文化模式、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形成文化共识,直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与观念达到一致。兵团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未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企业文化培育重形式,轻核心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应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谱一首企业歌曲和统一一套员工制服,或者举行几次卡拉OK比赛,开展几次书评、影评和郊游活动等。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则根本无人问津。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
第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
创新文化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中小企业管理机制的规范化不足
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照抄照搬现象严重
形式化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功利化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静态’}生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被动性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l)企业文化建设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取得了经济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己经成功地转变为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但是,相应的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仍然还是原有模式,如用人惟亲、家长制作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2)其它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其它问题也可能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制度的缺乏、战略目标的不明确、可怕的就是自以为是,刚恒自用。
第一、企业的形象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被认为是同一的。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对待企业的形象设计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错误的认为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或者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的全部精力和财力放在了企业的外在的形象设计上面,在企业的形象包装、口号、商标及广告等方面。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形象设计等同,简单的划了等号,过于注重企业的外在表象性的东西,而没有深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企业精神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同时,企业的形象设计是外在的东西,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实质的工作。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无法深入到企业员工的思维之中,也必然无法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和行为。
第二、部分中小型企业将企业文化认为就是搞企业文体活动。
这种误区在一些中小型的国有企业中比较普遍,这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或全部的形式就是一些问题活动。工会在这些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寄希望
通过工会组织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节日联欢、文艺演出或者简单的组织一些旅游或者看看电影,就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实际上,这些活动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面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内容,并不能代替体现着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第三、部分企业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替代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是不一样,必须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区别。由于受到过去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较深,尤其在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替代,企业只是在一门心思的专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替代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说教,是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认同一部门管理。必然导致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第四、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被企业的规章制度替代。
中小企业具有简单的组织结构,为文化建设带来组织上的优势。
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领导优势就是对个体的依赖性和灵活的决策机制。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心理上的优势就是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上文化优势就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容易形成自己的特点
1、三、兵团区域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贡献
四、兵团区域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限制
五、兵团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第二篇:区域文化对该区域企业文化的影响
区域文化对该区域企业文化的影响摘要:企业文化资源是企也文化建设的渊源。区域文化资源作为企业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战略资源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导入区域文化资源,需要科学,合理的发掘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是现在企业借助文化力实现基业常青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力的形成,有赖于企业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整合。区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战略资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资源是一个企业在其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中的一切思想文化资料来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属于微观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外部因素必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影响;企业文化与企业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必然形成企业文化内涵的层次和形式的多样化的特点。所有这些影响企业文化的多重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宝贵资源。
根据企业文化资源不同的来源,可以把企业文化资源氛围企业文化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内部资源、企业文化核心资源三大类。企业文化外部资源是指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文化要素,包括民族文化资
源、地域文化资源、行业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政治文化资源、经济文化资源、国际文化资源;企业文化内部资源是指生成企业文化的内在环境、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企业体制文化资源、企业管理文化资源、企业经营文化资源、企业环境文化资源、企业网络文化资源;企业文化核心资源是指企业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元素,包括企业家文化资源、管理着文化资源、普通员工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和基石,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企业文化学说是在美、日管理的对比研究中提出的,但美、日企业文化因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美国企业崇尚个人主义,契约主义,形成的是一种理性的企业文化模式;而日本企业则信奉集团主义,注意“和”、“仁”、“效忠”,形成的是一种感性的企业文化模式。离开了文化资源的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区域文化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区域文化影响企业个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个性。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地区人文特征,商业特征的缩影。首先,从企业文化资源来源看,区域文化资源是企业文化外部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不同区域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外部资源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行业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政治文化资源、经济文化资源、国际文化资源都具有同一性,难以形成差异;而区域文化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因素的总和,对内具有共性,对外具有个性,容易形成具有不同个性的企业文化。其次,从管理上看,区域文化对区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千差万别的。再次,从企业内部看,区域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制度演进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的产权安排,劳资关系,人事管理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最后,中华文化带有浓厚的区域文化特征,也已经形成了不同特征的经济模式和企业文化。
第二,区域文化有利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消费者的文化渊源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认同。首先,区域文化观念影响企业行为。人是文化的存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业塑造了人,没有与人无关的文化,也没有与文化无关的人,文化观念支配人的行动,人的行为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区域文化观念影响企业用人特点、管理形式、空间布局形式和产业选择。其次,区域文化造成了区域内群众的经济价值取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人总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文化环境中的,特定的区域文化环境形成特定区域内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这种文化规约必然会或深或浅诱导着人们的价值追求,构成人们的行为准则,调解人们的经济行为,制约人们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而影响到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最后,人无法摆脱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融合、发展从而沉淀下来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三,区域文化有助于企业规避企业风险。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型或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
员工队伍的多元文化背景都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企业文化风险,危及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企业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与系统分析是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化解企业文化风险,需要文化整合。整合需要共同的文化基因,区域文化为树立共同的文化观提供了基础。首先,区域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共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同一区域文化内的人具有文化上的同一性,企业总是某一区域内的企业,因此,区域文化能有效建立文化认同,消除文化差异。其次,建立在区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有效缓解文化冲突。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企业员工在语言文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些差异会使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生文化冲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人们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为区域内广大成员认同的精神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凝聚力,起着粘合剂的作用,能有效化解文化冲突。最后,区域文化有利于发展文化共感。区域文化是区域内长期文化实践的结果,也是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磨合中凝固成型的文化,这种既排斥又融合的矛盾运动使得区域文化在固守传统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与外来文化互相侵染、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文化交往中区域文化多元互补,综合创新的本质体现,有利于形成文化共感。
第三篇:兵团文化
兵团文化资源状况
自1954 年10 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以来,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形成了伟大的兵团精神。兵团文化之所以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兵团始终与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步调一致。关于兵团文化的研究已经走过近20 年的历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兵团文化等几个方面,现对兵团文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兵团文化的内涵
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2001)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的新型文化,它的核心是兵团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07)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兵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兵团精神的体现,是兵团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此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就是“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2005)中指出,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履行屯垦戍边伟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智慧的总和。孟丁山《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认为兵团文化特指兵团的文化艺术。
二、兵团文化的内容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和保卫边疆、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所创造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兵团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包括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学艺术创作、表演艺术、音乐舞台创作、现代影视艺术、书法艺术等。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指出,兵团文化的内容丰富,凡是能够反映兵团屯垦戍边艰难历程,展示兵团文明成果风貌,体现兵团精神的一切历史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都可以界定为兵团文化资源。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碑、馆和雕像;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物;建设边疆的成就;高科技特色大农业;边境团场在内的“金边工程”;独其中国特色的民兵制度;屯垦文化;特殊的人口结构。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也提出兵团文化还应包括:文学作品、诗歌、美术作品、表演艺术、电影电视作品、群众艺术等。此外,他在《论新疆“兵团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一文也提出相似的观点。由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兵团文化范畴广泛、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三、兵团文化的特征
有关兵团文化的特征,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王玉林在《百花艳绿洲正气贯长虹———兵团文化建设素描》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自觉的主人翁意识的基本特征、崇高而悲壮的美学特征。此外,他在《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一文对兵团文化的特征做了更详细的论述,指出先进性是兵团文化的本质特征,融合性是兵团文化的形态特征,传承与创新是兵团文化的发展特征,崇高而悲壮是兵团文化的审美特征。梁金贵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认为兵团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资源的惟一
性。兵团是中国独有、世界惟一,其资源具有惟一性。其二,资源的特殊性。兵团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任何旅游地理书都无法归类,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特殊的人文资源。其三,资源的神秘性。由于兵团特殊的地位、体制和作用,越发使世人对“兵团”和“集团”感到迷惑和神秘。其四,与新疆地域文化的互补性。其五,资源的发展性。它不仅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孙卫东在《兵团文化产业化初探》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兼容性、多元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唐济川在《兵团文化断想》一文中也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融合性特征,兵团文化母体具有多样性,是包容的又是扬弃的,是纯粹的又是丰富的,是继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李荀华在《兵团文化结构特征论》一文中指出兵团文化具有立体性、开放性、分合性等几个特征。林忠杰在《兵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文中,对兵团文化的特征也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张沁洁、聂爱文在《从人口迁移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的特点》一文中从兵团建立以来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状况、地理自然特色、人口的地区来源和分布等方面对兵团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刘绍华、郭爱荣在《关于兵团文化先进性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兵团文化先进性的具体特征,也是兵团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中心化、自律性、多元化。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一文中阐述了兵团文化的特色,认为兵团文化具有军垦特色、革命的乐观主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族特色。
四、兵团文化的作用
孟丁山在《兵团文化简论》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以下作用: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收和弘扬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就兵团文化与兵团经济发展做了相应分析,认为兵团文化的构建对兵团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兵团文化的构建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有助于培养发展兵团经济的新型建设者,通过知识、技术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李成在《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郭爱荣在《从维稳固边的视角考量兵团文化》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维稳固边方面所发挥的优势进行了论述,认为兵团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是维稳固边的基础,兵
团文化的融合性是维稳固边的保障,兵团文化的开拓性是维稳固边的源泉。李文莉在《发展兵团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兵团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她认为 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旨的道德评价体系。闫丽萍也在《浅谈兵团文化在构建兵团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兵团先进文化保证兵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兵团先进文化是建设兵团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兵团先进文化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宗旨的道德评价体系;兵团先进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李书群在《大力发展兵团文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一文中指出,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能为着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必须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论兵团文化在新疆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对兵团文化在新疆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她指出兵团文化是新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优化了新疆的传统文化结构。兵团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传播
中华文化、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维稳固边、促进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促进兵团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五、兵团文化的发展研究
兵团文化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对于兵团文化的发展,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梁金贵《传承开发兵团文化资源》一文就传承兵团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包括开发和展示兵团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兵团文化传播发展平台;加大企业对兵团文化传播的投资,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兵团文化戍边,维护国家稳定安全。刘玉莲在《对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对兵团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兵团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尚新春在《深圳文博会对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要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必须制定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探寻思路,寻找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利用有效平台,展示兵团文化产业特色,推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王雷在《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探析》一文中指出,目前发展兵团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发展兵团文化产业应注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博采众长“引进来”,又要面向世界“走出去”,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兵团文化的建议。杨莉从发挥军垦优势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如何弘扬兵团文化,她提出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爱护军垦 文物的良好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博物馆建设;增强文化宣传意识,不断加大军垦文化的宣传力度。刘倩、高山从构建文化认同、面对文化冲击、兵团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论述了兵团文化构建中兵团大众传媒所起的积极作用。高山、文梅在《试论兵团传媒在兵团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兵团传媒发挥的巨大传播功能,对于弘扬兵团文化中强烈的屯垦戍边意识、维护和推进新时期以来兵团文化的先进性起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此外,兵团传媒还起到引导舆论、形成合力、推动兵团文化和谐发展的作用。罗素在《兵团和谐文化构建的经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兵团文化构建的建议,认为应该遵循和谐发展观,探索和谐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坚持“求同存异”、“推陈出新”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吴重吞在《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从兵团新型工业化目标出发提出了积极推进兵团文化创新的建议。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化氛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发展兵团文化产业。此外,在其《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他还提出要把握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发展繁荣的内在规律,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用兵团精神培育职工群众的文化感受,推动职工群众实践,激活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凝聚职工群众的价值认同,守望职工群众的道德高地。席霍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文化创新》一文中提出,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兵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兵团文化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时刻保持其先进性,为兵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李书群、郭爱荣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了建设兵团文化的几点建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兵团文化;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着力构建兵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兵团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能力。麻霞在《营造宣传强势发展兵团文化》一文中提出,兵团要通过宣传工作发展兵团文化。刘耀霞在《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推进兵团先进 文化建设》一文中从构建先进价值观念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兵团文化建设的问题。
六、兵团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纵观我国学者对兵团文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兵团文化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兵团文化的内涵、内容、特征、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者的角色比较单一。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党校和大学这些科研机构,学者的分析较多,缺少民间精英的参与,这样势必造成研究角度的单一。二是研究方法单一,偏于文献材料收集而忽略了田野调查材料的挖掘。兵团文化的研究者以兵团党校的成员和大学科研者为主。然而,两者的研究有共同的的收集不够重视,缺少民族学的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因而研究成果资料不够新颖。三是研究领域较狭窄。近年来兵团文化的研究已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但是,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应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分析。四是研究内容不平衡。目前有关兵团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内容上大多数集中在兵团文化与维稳固边、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兵团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变迁关注不够。
第四篇: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其核心是以精神文化档次的提升,引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将这些内在的文化符号外显于学校的物质文化之中。我区引导和指导学校利用其独有资源、挖掘其丰富内涵,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全方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我区大力引导和指导区域内的中小学校从自身的办学沿革出发,充分汲取学校长期积淀的优质教育文化和本区富藏的传统教育文化瑰宝,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重庆市兼善中学,是由上个世纪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命名创办的优质学校。办学至今,该校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该校围绕“兼善天下”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兼善教育文化”建设,并在学校办学的全方位予以实施,形成了“兼善教育”的独有校园文化,使这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优质学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秉承创办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全方位践行和彰显“公平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了在校的每一名学子,托起了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朝阳。
二、本土文化驱动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作为中国抗战时期“陪都的陪都”,是抗战后方迁建区,大批文化名人和文艺机构汇集于此,被誉为当时中国东方文化的“诺亚方舟”,抗战文化具有历史的代表性。我区在实施区域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地将其融入到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梅花山小学,地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陵园旁,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充分挖掘与张自忠将军相关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和德育教育科研,彰显出忠勇爱国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龙凤桥小学挖掘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红岩魂”系列的“挺进报”曾在校翻印的革命历史资源,赋予“挺进精神”新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贯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采取校园文化展“挺进”、每周升国旗活动中讲“挺进”故事、宣“挺进”誓言以及全校开展“挺进小报”设计、制作、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在“挺进”的感召中,与时俱进,学校形成了“挺进”办学特色。夏坝中学借助复旦大学旧址为代表的教育资源,用复旦大学“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浸润学校师生,形成了拓展复旦教育精神的办学特色。金刀峡镇中心校,挖掘金刀峡古镇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以“知古镇、爱家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高尚人文品质。
三、课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办学的核心阵地在课堂。作为重庆课程改革的先行区,我区借助本区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强化“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校园文化凸显”三类基于三级课程体系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区域校园文化建设。澄江镇小学借助本镇被列入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名录的“北泉板凳龙”资源,提炼出“龙腾云山,志在天下”的办学理念,把“龙”的精神融贯到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将其引入到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借此开发出校本课程,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并将其艺术传人引入学校,编排了千人板凳龙操等,提振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使学生的体魄得到了更好的强健。江北中学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指引下,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论坛、编辑生命教育个案、建立生命教育网站、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构建起生命教育课程文化体系,以此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中山路小学传承140多年前“朝阳书院”的办学精华,开发出“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编制出各年级的国学校本教材,开展以“讲、读、诵、传、习”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实施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力的大幅提升。实验小学以“学书砺志,翰墨育人”为办学理念,将书法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当中,将中国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学生。
四、特色文化彰显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关键举措。我区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指导学校以“文化特校,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为办学境界。2008年制定了《北碚区特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从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开展特色学校评估命名工作。2010年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了“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活动,拓展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数量,实现了每项特色项目的本校学生全覆盖。通过在全员的基础上组建特色队,同类型特色项目学校的竞赛、展示等,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促进了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朝阳小学以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既锻炼了学生体质,又磨练了学生意志;梨园小学以少年交警教育为凸显点的国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王朴中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该校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表彰;澄江镇希望小学充分利用剪纸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对学生进行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以剪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使中国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复兴镇中心校利用当地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儿童线描画”优势,将其引入到学校办学之中,全校学生整体开展“线描画”学习,学校被命名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复兴创作基地”,提升了教师、学生艺术修养,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儿童绘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儿童线描画”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区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均衡优质的教育。
第五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截止到2009年,我国共登记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千万,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左右,为社会提供了超过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企业一直活在大企业的阴影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诸多不利因素的阻碍,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要想使自身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以图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的中小企业文化。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字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是与其所在行业中的大型企业相比在,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渐突出。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企业文化,或者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意识、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企业形象。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国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共同完成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狭义上可以把企业文化为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多元功能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和在市场竞争的胜败。同时,企业文化也能够使企业自身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小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众多的中小企业者采取措施,概括本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不断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支持。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素质偏低,至今还没有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体系,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是理论的缺失。由于我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正处在研究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理论,导致在中小企业领导者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与认识有失偏颇:或把企业文化看的过于复杂,上升到可望不可及的高度,认定现阶段中小企业不具备建设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条件;或把企业文化建设看的过于简单,认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设计出精致厂徽,规定统一厂服,简单设立一些组织,建立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再喊几句例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等响亮的口号。
制度不健全
企业领导者素质
制度不健全
威廉·A·哈维兰著《文化人类学》 陈德智 著 《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