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税收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模版]
论税收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因存在政策支持力度小、融资难度大、社会负担重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改革开放以后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创新技术、带动中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成为了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因此,重新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日益艰难的严重性,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利影响问题的严肃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以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的主体和引导者的企业,定会把国家市场政策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向标,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靠政策的导向与支持。在这里我们从税收政策方面加以分析。
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显著,现行税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仅优惠手段单
一、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优惠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所得税、增值税和税收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行所得税制:内外两套税法的缺陷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企业优惠多,对中小企业优惠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1 2%左右,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为25%左右,其中中小企业实际税负率则更高。这主要是以下税收政策规定造成的:
优惠税率仍然过高。现行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对利润较低的企业可实行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减按27%优惠税率征收,在3万元以下的减按18%优惠税率征收。这一优惠税率仍然过高,而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则定得太低,使得应予扶持的中小企业得不到照顾。
折旧年限规定不切实际。外资企业多是实行加速折旧,内资企业则限定过严,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磨损很快,折旧计算不予照顾,加重了税收负担。
扩大投资税负过重。外资企业获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可返还已缴纳的部分企业所得税,而内资企业股东权益转增资本金还要再缴纳一道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
二、现行增值税税制:对中小企业存在歧视和限制
现行增值税税制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且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凡达不到销售额标准的纳税人,不管企业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征税。这些政策不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使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使占总纳税户80%甚至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阻断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正常经济交往。同时,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得不到抵扣,又加重了其税收负担,降低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
三、现行税收征管政策:对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缺乏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发行的一些法办,也不符合中小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征所得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都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形势表明,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的促进,所以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定位于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同时通过完善税制,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优”的方向发展;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环境保
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导中小企业搞好社会化分工协作,实现市场功能互补、产业结构合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改革现行所得税税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1.降低中小企业的优惠税率。
顺应国际上多数国家相继调低所得税税负的趋势,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应适度调低,可以降低到24%或25%,其中对困难较多、利润较少的中小企业,应继续制定优惠税率,并提高适用优惠税率的所得额限额标准。
2.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小企业也必须不断更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以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扩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的以地区优惠、经济性质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改为以产业倾斜为导向的优惠;优惠形式也要多样化,由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优惠形式,并应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
二、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完善现行增值税税制,改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规定和管理办法,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健全增值税运行机制急待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1.扩大一般纳税人征收范围的比重。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中小企业,处于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为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凡生产场所比较固定、产销环节便于控制、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都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中小企业从事商业经营年销售额未达到180万元标准的,如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批准也可核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型企业对会计核算暂不健全的,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税务部门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
2.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现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仍然显得过高,对部分确无记账能力仍需按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的小型企业,也应该进一步调低增值税征收率,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可以调低为3%;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生产经营正常健康发展。
三、改进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优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执法公平、方便纳税、节约中小企业纳税成本方面,必须做到: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和建账建制等的辅导培训,以利扩大中小企业建账面;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和纳税申报时附送的资料,以利节省其纳税时间和纳税成本;积极推广税务代理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尽量减少因不了解税收法规而造成的纳税差错;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征收方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范围,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对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调查核定准确,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适度下放地方各税的减免权,对那些税源固定、税收收入较少的地方税种,均可授权地方政府自行掌握,以利于各地有针对性地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扶持,促使其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这就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改革和进步的机遇,国家如果能在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上给予公平或者优惠的待遇,那么其发展前景定会乐观,从而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重大影响。
第二篇: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 [>>]
------------------
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实践告诉人们,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世界经济规模越大,中小企业经济实体就越具有力量。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纷纷采取扶持政策,如财政援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法律保障等。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扶持企业”的同义词,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的机构来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在发挥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过程中,通常要采用税收政策这一工具。因为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税收能深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也深刻影响着国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税收。在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方面,各国的具体做法虽然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相似性。
1.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特点综观各国对中小企业采取的税收政策,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相关的税收政策做到了有的放矢,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相关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比如日本,为了充实中小企业的内部留存,采用减轻法人税率和对一部分所得不课税的制度。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规定,资本不超过1亿日元的中小企业,法人税税率低于大企业的25%。
第二,政策形式规范,内容系统全面。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内容系统完整,所涉及的内容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转让等各环节,且大多是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提升到法律层面,这就为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政策手段多样,政策力度大。多样化的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与返还、修改固定资产折旧率等),让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都能够从中受益,使政府大力度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发挥作用。
2.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内容各国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总的来看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
在税收制度方面,有着一个从中小企业的建立、发展直至最后转让的税收政策体系,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减免税等优惠措施,以引导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
首先,在鼓励中小企业创建的税收政策方面,有降低税率、选择纳税方式、增加费用扣除等各种措施,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之能在初期实力较弱、赢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得以发展。
其次,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方面,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各国政府一般都对资本和设备的再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给予减免税或税收抵免等优惠。
第三,在鼓励中小企业转型的税收政策方面,一般是通过对新注册企业以及原有亏损和流转税等问题的照顾来促使这种转变。
第四,在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方面,形式虽然多样,但核心是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来鼓励创新,这已成为欧美国家增强本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法国就规定,中小企业以专利、可获专利的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投资所获利润增值部分,可以推迟5年纳税。
在税收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减轻处罚程度、限制检查期限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税收管理环境,尽量避免税收管理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
1.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现状及其问题
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以上,其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竞争性行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60%。
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1994年以前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除了短缺经济给其提供的机遇外,还有就是国家给予的税收政策支持发挥了巨
大作用。但1994年税制改革后,就没有专门的税收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了,有的只是一些散见于相关规定中的税收优惠。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政策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现行的税收政策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社会政策工具、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的竞争能力的培育问题,没有考虑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其次,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虽然优惠措施不少,但出台时期、背景不同,散见于一些补充规定或通知上,零星地分布在各个税种上,税收政策的灵活性虽然得到体现,但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也使得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不利于实现公平税负和平等竞争。第三,政策手段单一,范围窄,力度不大,从而导致政策的低效。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有关税收支持规定主要限于税率和减免税上,无法适应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要求,而诸如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做法并不常见,程序又过于严格繁琐,并且优惠主要集中在企业开办之时,缺乏降低投资风险、筹集资金、引导人才流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另外,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也将许多中小企业排斥在外。
2.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的构想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小企业目前还是弱势群体,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其发展,以达到活跃经济的目的。从最初的“抓大放小”,到“放小扶小相结合”,到“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再到2000年7月下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2002年6月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这充分表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所采取的措施也与我国改革的阶段性和过渡性以及我国税制本身的特点相关联。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和措施,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力度上,都难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应有的扶持作用。考虑到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建立系统、规范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体而言,可从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在税收制度上,首先,采取多种方式以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建,如降低税率、选择纳税方式、增加费用扣除等各种措施。其次,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方面,对资本和设备的再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给予减免税或税收抵免,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和技术问题。第三,在鼓励中小企业转型方面,可通过对新注册企业以及原有亏损和流转税等问题的照顾来促使这种转变。否则,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些中小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了。第四,努力完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又往往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和障碍。因而,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税收扶持,已成为欧美各国增强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共识。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风险资本的形成,欧美国家采取的主要手段有缩短折旧年限、专利投资所得纳税推迟、研发投资增长的附加扣除等。我国可
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参照和借鉴使用此类做法。
在税收管理上,要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歧视和贬损中小企业的地位,限制和刁难其经营,不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损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对某些貌似公平的一视同仁、“一刀切”的做法,也要提高警惕,因为其背后实质上也隐藏着不公正。所以,在税收管理上,税务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账证建设不全、税收相对成本较高等特点,纠正在税收服务上的“重大轻小”倾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及时为中小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买等涉税事宜,特别是要为那些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的指导、培训等服务;在提高税务部门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要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税源变化等情况,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从中小企业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管理,把优化服务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促使中小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税收贡献率。
第三篇:论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生存之道
论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生存之道
李刚 09级 财务管理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的分析,总结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影响;生存之道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已经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而是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次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如果不对此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引起国民经济的较大波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威胁。
1、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冲击是相当严重的,致使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止营业甚至破产。
(1)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
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是出口数量下滑。次贷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需求下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出口贸易减少,这使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状态,特别是东部沿海很多企业都在减产、裁员甚
至关门。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其实国外市场低迷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下降,原因是:受经济传导机制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了股市低迷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也相应减少,购买欲望不旺。另一方面,由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给消费者内心造成一种恐惧,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尽量压缩开支,减少消费。这些已经使得以内销为主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甚至破产。面对市场份额的减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的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更加严重,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生存难度加大。
(2)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首先,最近几年,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全面上涨,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其次,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费,这无疑规范了用工制度,提高了工人的收入,维护了工人的基本权益,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样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再次,由于环境恶化,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要求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对于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这也就迫使企业提高了环境支出成本。同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也在增加。
(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担保机构少、信息不透明、信用缺失等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不
易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资金不足,这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加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放贷额度也在下降,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但由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使得银行对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另外,金融危机来临后,国内外市场总需求下降,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结果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也在大幅度下降。
2、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1)构建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探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规律,掌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办法和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和方法,着力拓展新思路,借鉴新方法,力争新突破,尽快实现从遏制性治理向预防性治理、从应急措施向长效性制度建设发展的转变,从制度上保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性、有效性。
(2)引导中小企业对重视资金问题
金融危机下,企业流动资金格外珍贵,如果流动资金出了问题,就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额外准备流动资金是中小企业抗击危机的重要措施。同时,中小企业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库存,按照实际
订单有计划生产,以减轻因周转资金困难给企业造成的压力。
(3)提高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粗放的企业管理造成混乱时,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尤其是面临金融危机,引导中小企业重新审视所面对的区域或者全国市场,并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从了解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增强对产品策划能力,实现从低附加值商品生产向高 附加值商品生产转变。销售渠道有可能需要更加扁平,从而获得更大利润,以往的“大刀阔斧”的市场营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也需要“谨小慎微”。
(4)开辟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开发新客户,建立新渠道。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功能性的创新,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般应采用两种办法 :一是自主研究与开发; 二是直接购买研究成果或开发成果。灵活多变地找到一条通往新客户的渠道,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5、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力度
一是着力重树中小企业信心,积极抓好政策面利好宣传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分析国内外形势、分析市场、树立发展信心。组织相关人士,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势,进一步给出市场建议,给予必要的信息支持,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开设专栏和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创业精神,关注中小企业现状,营造稳步应对危机舆论氛围。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夯实中小企业发展基础。建立经济环境监测体制,对监测企业反映的问题,追究问题根源,严肃查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恶性问题,并将处理意见或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测企业。同时要跟踪督查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确保已处理的问题不反弹。在企业里聘请优化环境监督员,凡涉及中小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暂停征收,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要求企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形式的摊派行为。三是着力构建融资平台,打破资金制约瓶颈,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对融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四是着力抓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推进企业健康运转。并要求各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严格成本倒算,杜绝跑冒滴漏,深入开展“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活动,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实际是一场经济战争,每一个中小 企业及各部门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共同抵御“漫长的冬天”。金 融危机将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一个深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此次 金融危机将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格局。前路虽然曲折,但度过了 这场“寒冬”后的中小企业,一定可以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2003 年 01 期。
[2] 余蓓、孟宪忠:《中国中小企业传统生存空间前景研究》,《农业科学》,2006 年 07 期。
[3] 杨静、张文科:《我国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问题比较分析与研究》,《商业研究》,2004 年 08 期。
[4]黄琳.中小企业融资新方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9):34.[5]李慧娟《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探讨》[J] 电子商务 2009(5)
[6]吴群:《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6):43。
第四篇: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三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关键词】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12月,具有战略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根本上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及重大调整。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取代了闭关自守。
1979年,在中国首创经济特区。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试验田和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1984年,提出并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商品意识、商品经济得到宣传和落实,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多元所有制主体纷纷出现并得到中国法律的承认与保护。“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破茧而出,极大地改变了国营、集体经济大统大独的局面。
1988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再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社会、世界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建设中,务必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要在世界高科技、尖端科技占有一席之地、重要之地
【摘要】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正确思想。
【关键词】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 教育发展经济增长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
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国企改革教育 住房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国企的管理人员霸占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已经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教育改革越改越可怕。原本应该免费教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居然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害人机制。所谓全民高文凭的愿景下其实批着的是血泪的吃人事实。国家的原意可能是延缓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并同时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我们暂且不论其出发点的优劣。我们光从目前的事实来看,应该说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是彻底的失败了
我国的住房改革是促进中国GDP大幅度增长的极大因素。正是福利分房的取消,才造成了商品房市场的井喷,从而带来了相关很多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并最终成就了中国GDP连续大幅度增长的神话。但是这一切是需要代价的,代价就是几代人的艰辛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首先开始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首先经济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不必多说,但是在经济增长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正在变大,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前期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再者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出现了许多以前少见的现象,比如污染极其严重,官员腐败严重,气候变化无常,国外糟粕思想进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改革开放的不同,所以改革开放有得也有失,要全盘考虑。
【摘要】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三是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总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附录:写论文中间查找资料时遇到点困难,不过耐心寻找之后把它解决!!同时论文的要点分布有点没有头绪,后来经过考虑和整理终于它他克服。
第五篇: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论文大纲
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环境逐步完善
1.1.1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1.1.2 网络支付和物流配送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1.1.3 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得到重视
1.1.4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
1.2 政府发挥职能做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3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知电子商务,并开始起步,部分企业应用较好2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竞争优势
2.1有利于企业增强成本竞争优势
2.2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2.3 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2.4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企业形象。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问题
3.2 市场成熟问题
3.3 金融服务质量问题
3.4信息网络的环境和条件问题
3.5 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问题
3.6 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
4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
4.1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本着“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4.2中小企业要成分提高电子商务利用效率,建立长期电子商务规划。
4.3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实现电子商务和企业的同步发展。
4.4中小企业要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环境,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4.5中小企业应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