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响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的变化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社会阶层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即生产关系的变化紧密相关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二十九年的时间,全社会的阶层结构也由原来的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阶级三大阶级发展为现在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这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研究提出的)。追随中国历史的脚步不难发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全社会的阶层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于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阶层结构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社会劳动者的所有制结构也呈现出高度公有化和单一化的性质,截止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99.96%,其他所有制类型的劳动者几乎没有;而在改革开饭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十大阶层”应运而生。其原因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对于经
济管理的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型的速度愈来愈快。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使得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新时期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
随着国家教育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国的‘文盲’日益减少,但
人们的文化层次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在职业、地域、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发展,私人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经营、外资企业等不断发展,工人阶级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业的人数增多,劳动者的所有制类型日趋朝着多样化发展。总的说来,经济体制的变化引起的社会阶层的变化是非常显
著的。同时它也影响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理解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发展为现在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也由原来的国家所有发展为现在的国家持有有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那一重要部分,私人可持有其他的生产资料。也就是说国家持有生产资料在质上占统治地位,而不是在量上占统治地位,这就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同时国家也放宽了私人持有生产资料的权限,便于控制和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会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也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其多样性表现如下:
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即由同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对生
产资料的所有权。
股份制(企业由国家或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鲜明的公有性)
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集体所有制,在现行社会条件下,其形式向多样化转变,出现
了家庭承包经营(农村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合作经济(劳动者在自愿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股份合作制
(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兼有股份制和合作经济的特征)等多种形式。
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分。它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应,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成分。在生
产力总体水平低下且发展不平衡的中国,需要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私营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相适应,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三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关键词】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12月,具有战略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根本上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及重大调整。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取代了闭关自守。
1979年,在中国首创经济特区。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试验田和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1984年,提出并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商品意识、商品经济得到宣传和落实,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多元所有制主体纷纷出现并得到中国法律的承认与保护。“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破茧而出,极大地改变了国营、集体经济大统大独的局面。
1988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再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社会、世界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建设中,务必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要在世界高科技、尖端科技占有一席之地、重要之地
【摘要】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正确思想。
【关键词】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 教育发展经济增长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
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国企改革教育 住房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国企的管理人员霸占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已经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教育改革越改越可怕。原本应该免费教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居然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害人机制。所谓全民高文凭的愿景下其实批着的是血泪的吃人事实。国家的原意可能是延缓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并同时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我们暂且不论其出发点的优劣。我们光从目前的事实来看,应该说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是彻底的失败了
我国的住房改革是促进中国GDP大幅度增长的极大因素。正是福利分房的取消,才造成了商品房市场的井喷,从而带来了相关很多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并最终成就了中国GDP连续大幅度增长的神话。但是这一切是需要代价的,代价就是几代人的艰辛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首先开始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首先经济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不必多说,但是在经济增长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正在变大,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前期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再者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出现了许多以前少见的现象,比如污染极其严重,官员腐败严重,气候变化无常,国外糟粕思想进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改革开放的不同,所以改革开放有得也有失,要全盘考虑。
【摘要】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三是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总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附录:写论文中间查找资料时遇到点困难,不过耐心寻找之后把它解决!!同时论文的要点分布有点没有头绪,后来经过考虑和整理终于它他克服。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GDP增长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对我国GDP增长因素的分析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我国的经济体中有若干显著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向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三元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贡献在总GDP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二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同时也部分导致了两个结果:贫富差距加剧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显著。
2我国GDP增长的原因分析
(1)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都对我国的GDP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
(2)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远大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的贡献,且前者大约为后者的67倍。
(3)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不存在时间趋势。
3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确实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前者的作用要明显很多,尽管它们在贡献上都没有体现出时间趋势。最为重要的是,前者的作用是完全积极的,而后者虽然也有微小的正向作用,但同时也隐含了负面的影响,即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加剧,不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整体经济制度改革的有效深化。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在未来更健康而稳定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更为有效,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继续稳步加快我国的总体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并积极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
(2)加大我国“三农”改革的力度,深化农村合作社与农村金融改革,并适度加强对农民的政府补贴力度,以切实有效而稳步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避免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
(3)在刺激我国居民消费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时,应该注意刺激的结构性问题,避免过度刺激城市居民而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失衡。
杨秋菊114040245
马霜114040228
王清 114040237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对我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期30年来。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当然,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基本制度下对某些具体体制如经济体制的改变。我国的经济体制最初是模仿苏联模式建立的,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虽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重大。如果思想不解放,一切工作就很难推得动,本来可以办成的事情也办不成;反之,如果思想解放了,想问
题的思路就开了,办法就多了,路子就宽了,本来很难办成的事情也能办成。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力发展,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党都始终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推进改革开放,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支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历史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更有力的证明了,改革开放使中国获得了新生,是中国更有信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主动应对世界发
展潮流的必然之举,从而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宝贵
经验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理论,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十
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
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
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中国周边
国家和地区的异军突起。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和国家形成了巨大压力。面对困
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世界大势和国内状况,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所谓贫穷的社会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是要以改革
开放为动力,打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依次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要思考的问题或要面对的问题。一些
国外政党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在治党
治国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他们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共
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
巨大成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也是对世
界人民的贡献。当然,我们党和国家历来认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
模式解决。我们高度尊重人类发展的差异性和文明进步的多样性。我们既然一再
强调走自己的路,就决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别国照搬照套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
模式。但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经验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
些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经验,这些理论成果不仅将对中国的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会惠及世界的发展。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我们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30
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
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
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而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特殊性的过程,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的过程,也
是对世界做出中国独特贡献的过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中国将对
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形成的经验将对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的理论
支持。
旅游1002 高燕勇 201011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