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高科技观光农业促进烟台农业发展(写写帮推荐)
以高科技观光农业促进烟台农业发展
龙口市兰高镇张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烟台是港城、旅游城,因此,烟台农业的发展属于典型的沿海都市型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地表现为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
高科技观光农业是集高科技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交叉性产业。它不仅满足了游客观光、采果、体验耕作了解农民生活以及享受乡土情趣的需要而且还可住宿、游乐,顺应了时下长周末中短途的旅游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且地形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这对于我市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可谓得天独厚、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可增加农民收入。高科技投入,所以农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市场需求旺盛,本地需求即可解决销售问题。同时,由于是现摘现卖,因此农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收益。典型的案例如烟台福山大樱桃园,园内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同时采取现摘现卖的销售方式,从而出现了在价格比市场价高两到三倍的情况下仍然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二,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提高了农产品质量。高科技带来高产
出和高质量,典型的案例如烟台农博园,作为国家兴办的三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是以高科技为支撑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整个园区以‚农业科技旅游‛为主线,以瓜果花菜为载体,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风采与魅力。
第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观光农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也是和旅游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一、二、三产业均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也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如何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促进我市农业发展,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采用复合经营的模式。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走出一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进而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因此,乡镇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吸引有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洽谈,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服务保障从而使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得以解决。
第二,采用高科技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积极与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二是由乡镇农技站牵头,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三是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发挥乡镇政府农业科技项目引导作用,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第三,增加农业投入,构建资金投入保障。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府财政支农力度,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向农业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政策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降低信贷门槛,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为相关农户及时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兰高镇因地制宜利用地处丘陵山区的天然优势,政府引导规划了‘一圈三带’,全力发展兰高特色生态农业,带动群众致富。具体来说,所谓‚一圈‛,就是打造以马蔺耩生态循环农业园为核心的兰高万亩生态园区经济圈,发展林间跑山鸡散养、黑山羊养殖、有机樱桃种植、绿色有机猪养殖、桑葚种植、浆果深加工、桑蚕养殖等生态产业,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可带动周边22个村6000户群众致富。所谓‚三带‛,就是大力发展南部山区果品产业带、中部丘陵蔬菜产业带、北部平原葡萄产业带,形成区划明显、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最后达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钱赚。
总之,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高科技为支撑,特色农业资源为突破口,产业化经营和足够投入为保障,从而为烟台市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第二篇: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并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整个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环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的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工业经济增长和城镇建设扩张将有所收敛,对农村劳动力和传统生产要素的需求增长将相对下降。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相对减弱,使农民增收面临相对更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相对回流,有利于改善农业投入不足和粗放经营的局面,为农业的内涵式开发和集约式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一般特征显示,宏观经济下行期间,往往也是农业的增收时期,随之而来的将是农产品价格相对走低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滑,并将由此倒逼和进一步催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然,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是过去的周期性波动的简单重复,而是发展阶段的实质性转换,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转型,在这方面,农业也不例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迫切。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拓展农业发展外延和内涵,创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创新农业发展业态,构建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成本上升、经营粗放等突出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契机,把现代科技成果、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培育农业新型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农业发展业态,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经营者联合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创新农业发展业态,关键在创新。要依靠科技支撑,重点发展跨产业、跨部门、高效益的新型产业,推动传统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转变,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随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城镇居民对绿色生态和农村田园风光的需求更加迫切,乡村旅游、景观农业、民俗体验等新型休闲农业异军突起。要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把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多功能产业园和度假村,使农民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中获得增值收益。整合农业农村资源,推动传统单一的观光、休闲、养生、娱乐等农业休闲服务向集观光旅游、科普科研、会展营销、餐饮住宿、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转变,提升农业的绿色生态、文化传承、科技展示等功能价值。重点在大中城市周边、典型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牧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前农业经营面临着规模小、地块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需要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流转的土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职能作用,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机制,提高涉农融资担保水平。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保险体系。
依靠创新驱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建设结构优化、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业具有自然区域属性,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挖掘农业内部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功能融合,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我省要在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环京津园艺、坝上生态、沿海高效渔业、农区畜牧、山区果品等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园区,增强农业生产、示范和带动功能。加大农业开放合作力度,建设出口型农业产业基地,开发省外农业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立体复合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加强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现代农业。随着大宗农产品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局面的稳步形成,广大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更加关心“吃什么安全”。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程序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机构,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职责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检测及监管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进农业水资源科学利用。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加工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加强“四荒”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增强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能力。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深入实施“沃土工程”,提高施肥水平,防止土壤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控、地力与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配套集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第三篇: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
王奎良 刘守贞 曹体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国际城市农业的实践和产生的背景出发,对城市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分析了烟台发展城市农业的必然性、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提出了发展城市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农业战略定位对策措施烟台
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农业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乡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城市农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确保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也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市农业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
城市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是指处在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区,通过城市现代文明带动及利用城市提供的资本资源、科技成果、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城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区域性农业。城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化性、功能多样性、发展阶段性、高度集约性等特征。
国际上最早提出城市农业理念的是美日欧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明确提出了“城市农业”的概念。按照2003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城市农业在超大城市也称都市农业,但不同国家强调的城市农业主体功能特征、实践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如:日本的城市间隙地农业,德国的“市民农园型农业”,荷兰的“外向型农业”等。
我国对城市农业的认识和实践,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无锡等城市引进借鉴了国际上都市农业的某些基本理论和实践做法。如上海,立足于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规划到2010年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配套、以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志,示范功能和创汇功能为主体的全国农业科技、信息加工、贸易中心“龙头型”都市农业。北京则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人文历史景观,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生态型”都市农业,农业功能定位为鲜活食品生产基地功能、生态屏障功能和休闲度假功能。
城市农业是农业大发展、城市大扩张、城乡大融合的产物。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事实上的城市人口,带动更多的郊区成为城市;另一方面使传统的城郊农业发展面临用地紧张、优势下降、依靠传统农业方式增收困难等严峻挑战。高度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特殊的技术等措施提高农业经营者收入,增加产品供给,拓展农业功能,已是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发展城市农业,是我国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选择。我市发展城市农业的必然性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县城发展成中等城市,中心镇发展成小城市”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把加快推进城市化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1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实施“东进、西拓、南扩”战略,拉开城市大框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显著提高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地位。同时,搞好建成区外围规划与建设,强化功能培育,迅速形成中心城市发展新组团。2006年我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2平方公里,与1994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05倍,城镇人口也由1994年的79.1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106.55万人,增长了34.7%。
2.2 中心城市格局已经形成1984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后,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4年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构筑大型城市格局,把原牟平县撤县改区,新建莱山区,从而形成了以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区组成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又不断加快五区融合建设,膨胀市区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城市格局变化巨大。到2006年市区总面积达到2722.3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达到178.91万人。
2.3 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74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环保、舒适的高品位生活。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时令、安全要求提高,在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生态和休闲功能,“吃绿色食品、创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发展城市农业成为必然选择。我市城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
3.1 城市农业发展现状
我市中心城市共有耕地93.42万亩,果园34.36万亩,农村人口72.36万人。近年来,中心城市郊区紧紧围绕建设中心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要求,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提高效益为宗旨,依托城市经济、科技、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一是区域优势产业特色日益凸现。经过多年调整和优化,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培植起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品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以福山、莱山、芝罘区为主的大樱桃生产基地;以牟平为主的苹果、粮油生产基地;以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牟平区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市属菜篮子基地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06年,郊区粮食、果品、蔬菜、水产品和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47万吨、50.14万吨、51.43万吨、57.92万吨和16.68万吨,农林牧渔产值达到20.20亿元。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区已建成九发、山村果园、益生、东方海洋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市农科院为龙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选育的烟农系小麦、烟富系列苹果、901海带等农业新品种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业国际化,市区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8.6亿美元。五是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在重视农业经济功能同时,不断拓展农业生态保护、食品安全保障、文化与休闲服务功能。在市农科院建设农博园,在城郊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观光园、水果采摘园和中小学生农业实践基地。
我市城市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城市农业
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落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城市化对农业辐射功能还不强;城乡统筹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
3.2 发展城市农业的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城市农业要以实现城乡经济、生态、社会的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发挥中心城市及其农村区域优势,开拓农业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功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延伸开发新产业,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经济效益目标、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中心城市发展对农业农村要求的目标有机结合,增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能力,实现城乡产业对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3.3 发展城市农业战略定位
3.3.1功能定位。主要突出就业、收入保障等经济功能、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文化与休闲服务功能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等5大功能。
3.3.2产业定位。一是维持一定的高效规模化优质粮食产业。二是发展能够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早、鲜、嫩鲜活农产品生产,建立与城市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扩大大樱桃、桃、葡萄等时令水果生产;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加快推进海珍品底播增养殖、鱼类工厂化养殖、虾池综合养殖、滩涂贝类养殖,控制贝类和藻类筏式养殖。三是发展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经济林、观赏绿化林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建设产业。四是发展体现中心城市特色的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包括国际物流),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产业,良种、生物制品等农业科技产业等。五是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外向型农业。依托城市平台,培育具有强大市场开拓能力的外贸主体,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
3.3.3发展方式定位。主要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国际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城市农业的对策措施
4.1 搞好城市农业规划
把城市农业列入城市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城市化规划与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起来。通过规划强化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常年蔬菜基地、副食品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在城市功能区之间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生态功能区、林业自然保护区,构筑“山、水、城、田、林、海”的生态城市。
4.2 加快构筑适应城市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
按照“优化一产、膨胀二产、突破三产”的要求,统筹发展农村三次产业。优先扶持壮大苹果、大樱桃、水产、畜禽、蔬菜等优势产业,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机构和监督体系,加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餐饮、旅游等农村服务业,开辟为城乡居民生活休闲需要的旅游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加速城乡产业融合。以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和“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为目标,以果蔬、水产、粮油、肉禽、食用菌、酿酒为重点,建设一批外向度高、产品聚集度高的产业带、产业区和加工园区。
4.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
加快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通过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发展拉动,打
造就业载体,增加就业岗位,分流农村劳动力。制定有关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并配套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
4.4 进一步完善、提高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功能
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与管理,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农业稳定。从源头治理农村污染,严格控制面源污染,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食用菌和沼气清洁能源。继续推进封山育林、沿海防护林、环城(镇、村)绿化等林业工程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执法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确保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共同发展。
4.5 建立城市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三个继续高于”的要求,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加大财政对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要大力吸引工商、民间、外资资本投资开发城市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融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利用更多的国内外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投向城市农业。积极试行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把农业支柱产业纳入保险范围。
作者简介
王奎良,男,1958年生,烟台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兴农政策与理论、宏观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篇:高科技农业英语作文范文
Organic food
Nowadays, organic food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 of all ages, so people are discussing which is better between organic food and traditional food, which is more worthy of being the optimal choice.The advocates of organic food frequently proclaim that such food are safer and more nutritious than others, Is this true?What is organic food? Organic food usually comes from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production processing.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organic food from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ecological good.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do not use chemical
pesticides, fertilizers, chemical preservatives, synthetic substances.Therefore, organic food is really from natural, nutrient-rich, high quality and safety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foo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c food and traditional food on nutrition and safety? Studies from the USA have shown that organic food pesticides were below traditional food, and also organic food nutrient content were more than traditional foods, especially organic acids and poly-phenols content.So choosing organic food is more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We should try to choose organic food for us and our family.
第五篇:宁乡县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发展的启示
宁乡县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发展的启示 宁乡县又签下三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单:一个是投资1亿元的法国乐福来肉类深加工项目,一个是投资5000万元的澳大利亚原种环颈雉鸡孵化养殖加工项目,一个是省茶业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大河西先导区 “茶叶走廊”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前两者可带动上万户养殖大户,后者将形成10万亩茶叶种植规模。
早春时节,春耕尚未开始,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宁乡各地农村,看到的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正在火热进行,这些项目,包括生猪养殖、芦笋加工、蔬菜花卉基地、油茶低改等等,总投资约8亿多元。
宁乡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130万人,其中70多万农业人口。宁乡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宁乡农民刻苦耐劳、能种会养,但过去增收困难。守着这山、这水、这地,农民怎样才能致富?近年来,该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资源”优势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精彩案例] 前年下半年,北京资源集团在宁乡启动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园项目,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7.5亿元,建设包括饲料厂、屠宰厂、肉制品加工厂、生物制药厂、猪产品交易市场、猪文化广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内容的生猪产业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4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屠宰能力达200万头,直接带动养猪大户近2万户,使当地生猪养殖走向规模化。通过饲料优惠供应、生猪高价回购、送料同时收猪的方式,加盟的养猪户的生猪平均每头多收入30元,按每户100头的养殖规模计算,每户每一轮出栏生猪可直接增收3000元,加上规模养殖、高产高效带来的效益,农民增收十分可观。同时,该项目可辐射带动长株潭地区的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生物制药、皮革加工等10余个行业,使区域内100多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
[全镜头]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宁乡生猪产业迅猛发展。在宁乡流沙河镇,有一家龙头企业叫沙龙畜牧公司,专门从事国家保护品种“宁乡猪”(又称宁乡土花猪)的保护和开发,目前年出栏3万头“宁乡猪”,5年后力争年产30万头宁乡猪,10年以后达到年产200万头。“宁乡猪”的名气还吸引了世界目光,世界银行专家到流沙河考察后称,“‘宁乡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将“宁乡猪”养殖列入了“世行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月14日,世行与宁乡方面签约,向这个项目提供了70万美金的低息贷款。目睹宁乡的生猪产业优势,泰国正大集团投资宁乡,正在抓紧建设生猪养殖加工项目。昨日,又有法国企业投资宁乡发展畜禽精深加工项目。
近年来,宁乡县强力推进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生猪、家禽、烟叶、茶叶等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全市四大产业带之一的百里百万亩优质水稻走廊,优化水稻种植产业布局,形成了21个优质稻基地乡镇;在养殖业强县战略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双凫铺、偕乐桥、煤炭坝为核心,辐射10个乡镇的肉猪养殖带;以东湖塘、坝塘、流沙河为核心,辐射9个乡镇的仔猪养殖带,以回龙铺、东湖塘、南田坪为核心,辐射8个乡镇的家禽养殖圈;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形成了以中部乡镇为主的近20个烟叶生产基地乡镇。
[启示] 宁乡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宁乡人“会读书、会养猪”是出了名的,去年全县生猪调出量位居全国第4位。其实,宁乡人不光会养猪,作田、种菜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去年全县粮食生产名列全国41个产粮大县之列。但“能种会养”的宁乡农民过去为什么增收效果不明显,关键是没有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北京资源集团是利用宁乡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典型。依托这种资源优势,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宁乡涌现,在它们的带动下,宁乡农业产业由重生产向生产和加工增值上转变。最典型的当属刚刚签约的法国乐福来,该项目主要原料为当地畜禽,主要产品为法式火腿肠,市场导向为欧盟国家,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
“超大”规模
土地流转催生强大生产力
[精彩案例] 2006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来到宁乡,投资建设“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7亿元,核心区面积1.2万亩。目前,基地一、二期工程总面积6000亩全面投产,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这样超大的规模得益于土地流转。该基地直接与农户签定土地承包合同,以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向农户租赁土地,同时返聘农户到基地从事蔬菜种植。该基地通过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迅速打响了市场品牌,获得了丰厚利润。与此同时,出租土地的农户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他们不仅获得土地租赁收入,还能在基地领取工资,收入大增。据统计,两年来,当地凤凰村人均年收入增长1400元以上。
[全镜头] 如今在宁乡农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一种趋势。湘米著名品牌“盛湘”的主要生产基地就在宁乡。盛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与当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签约的方式,目前集中了两万亩水田种植优质稻,显著的效益大大提高了其他农户扩大优质稻面积的积极性。该公司还计划流转10万亩水田建立绿色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民增收。目前该县各乡镇涌现了十多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只要有产业项目来,就能迅速集中土地规模生产。在烟叶生产方面,全县形成了2个万亩乡镇、2个5000亩以上乡镇和4个4000亩以上乡镇,全县135个种烟村,61个建成了规模村。养殖方面,全县年出笼2000羽以上的养禽户3800多户,5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
220余户,3个规模猪场年出栏生猪在万头以上。全县规模养殖占养殖业的50%以上。
[启示]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宁乡县的种养业生产模式逐步由分散种养向规模种养转变。土地有序流转、重大基地建设、专业大户异军突起,规模种养成为推进宁乡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提高。“温氏”效应
“公司+农户”延伸产业链条
[精彩案例] 几年前,广东温氏集团在宁乡回龙铺一带发展养鸡业时,一年只收购几百万羽鸡,去年就达到了3000万羽,今年可达4000万羽。“温氏”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在于他们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他们与农户签定合同,向农户提供种鸡、饲料和养殖技术,保价收购农户出笼鸡,确保农户每羽鸡有2元的利润。当年爆发“禽流感”时,“温氏”鸡即使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仍然按合同敞开向养鸡户保价收购,损失最多时每天亏本26万元,而养鸡户的利益始终得到了保证。农户看见利益有保障,放心养殖,目前宁乡批次出笼4000羽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2000余户。
[全镜头] 宁乡县目前有多个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并逐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北京资源集团通过建设200万头生猪加工项目,将带动养殖大户近2万户。超大基地落户宁乡夏铎铺镇后,迅速形成了品牌效应,连周边很多省份都知道了宁乡“超大”蔬菜是绿色有机蔬菜、放心蔬菜,前来采购的经销商络绎不绝,使得基地周边农户群起学习“超大”的生产技术,发展有机蔬菜。眼下在超大基地之外,又催生了一大批蔬菜种植大户,辐射面积达到5万亩。
[启示] “温氏”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产生了真正的“温室效应”。效应之一,是“公司+农户”的成功实践,使大批龙头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促
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效应之二,是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催生了大批种养大户,促进了为数众多的农民增产增收。
“关山”飞度
生态建设托出新农村
[精彩案例] 2月14日,记者来到金洲乡关山村。初春时节,阳光照耀,大棚蔬菜刚刚摘过,塘边有人撒草喂鱼,颇具江南风味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空气中隐约传来淡淡花香。农户端上青翠欲滴的蔬菜和自制的腊味招待我们,脸上满是笑容。
几年前的关山,是一个位居穷乡僻野、无一产业优势的落后村庄。近年来,依山傍水的关山村按照“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种养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建设生态关山”的思路,种起了大棚蔬菜和葡萄、苹果、梨、桃、李等经济果木;以五星级的“方圆山庄”为龙头发展了20多户“农家乐”;新修了20多公里村道和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起了村民健身广场、卫生室、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等一批公益设施„„现在的关山,已经像一座开放式生态公园,成为省、市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卫生村。这样的变化,用“关山度若飞”来形容并不为过。
[全镜头] 关山村是宁乡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开始,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县33个乡镇确定了36个经济基础较好、班子力量较强的村作为示范试点,3年多来,36个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示范村达到了省级挂牌标准。以示范村为样板,该县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域、领域和产业确立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思路,目前已完成了23个乡镇和96个村的规划修编,基本形成了县、乡、村、居四位一体、协调统一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为全县“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蓝本。
[启示]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键要靠产业支撑。宁乡390多个村,目前有90%以上的村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品一业”,近半数农业人口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化不但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乡风文明。在超大基地所在的夏铎铺镇一带,七八十岁的老农讲起了普通话,学会了上电脑,因为他们在基地的带动下成了蔬菜种植大户,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蔬菜经销商,还要上网查看蔬菜市场行情。在土地基本流转的凤凰村,农户争相到基地打工,现在因为人都要求考试后录用,村民们学文化、学技术、忙赚钱蔚然成风,“地下六合彩”在这里早已绝迹,打牌赌博现象大幅减少。记者问当地一位曾被称为“赌博佬”的农民为什么不打牌了,他回答说:“现在冒空搞那些路哒!”
文章来源:长沙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