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17: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

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中央战略决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并由此使地区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如果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那么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是背道而迟的,因此,完善和提高城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变的刻不容缓。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小城镇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完善和提高城镇政府的公务服务职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由于我国长期受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影响,现行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导致小城镇政府无法有效回应和满足当地民众的要求,没有能力为小城镇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并逐渐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经过实践探索和总结分析,我认为这可能受我国当前的小城镇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三个方面的制约。

(一)小城镇管理体制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行政管理体制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体制、服务机构体制等,这些机构的体制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很难与小城镇的功能相匹配,导致当地居民很难享受到城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2.财政体制不够独立。当前,我国小城镇没有独立的财权,其税收大部分被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抽走,镇财政分成比例偏低,而小城镇的支出又比较大,从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失业救济金、低保、养老保险、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

3.城镇规划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现行的城镇规划体制还没走出无序发展的老路子,基础设施共享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有的规划甚至脱离实际,不考虑小城镇实际的财政能力,导致摊子铺得很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建设资金仍显不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国当前很多小城镇引入市场化机制,不断拓展投资渠道,但仍有部分建设项目因资金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效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金短缺问题将日益凸显。

2.基础设施略显滞后。近几年,我国很多小城镇特别是江浙一带很多小城镇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和先进国家、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部分市政工程已不能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垃圾填埋厂已接近饱和,排水系统老化等问题急需解决。二是较早建设的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三是城区设施标准有待提高。缺少体现特色的景观大道和地标性建筑。

3.城镇管理水平还需提高。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难管理”现象,群众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方面

1.公共卫生支出不足。当前我国城镇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但相比私人卫生支出,城镇政府卫生支出的增加是较为缓慢的,而且从

1990-2009年,城镇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私人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快速攀升趋势。

2.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偏低。衡量公共卫生服务的指标有很多,比如人均卫生保健支出、婴儿死亡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享受卫生设施人口比重等。在这些公共卫生服务指标方面,我国的小城镇大都比较低。

3.公共卫生服务的供应不均等。小城镇公共卫生服务不仅仅是投入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更主要的挑战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服务的提供严重不均等。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小城镇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理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我国小城镇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农村卫生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削弱了基础公共医疗的保障力度,也加深了城乡间的卫生服务不平等程度。

4.城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界定还不够明确,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责权不

够明晰、职能交叉错位等现象,有些责权划分与政府能力特别是政府财力不相匹配。在政府组织结构上,公共服务部门有的职责过于分散,效率不高;有些又过于集中,导致权力滥用和行政垄断;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公共服务部门人员缺乏,能力偏弱;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公共服务有效的评价和责任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二、对策及建议

在城镇化过程中,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内需,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强调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特别在市场失效和城镇化的初期,以及城镇化超常规发展时期,更需要改革现行小城镇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设,推进制度创新,重点是户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税制度、土地使用和流转制度、规划体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

(一)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用管理城市的体制来管理小城镇。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都要与之配套,当地居民应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从而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城镇政府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和民众的需求,上级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行政执法权、审批权赋予城镇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好地回应民众需求。

2.解决公共财政问题。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建设需要由公共财政作为保障。首先应该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省市县各级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城镇的建设,适当向小城镇倾斜。小城镇建设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适时实行房产税、印花税、城建税等地方税种,并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为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提供充裕资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国家应根据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关有利于小城镇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对教育和支农的投入比例,为农民进程创造条件,充分吸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转移。

3.创新社会保障制度。重点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赋予进城农民在就业、入学、身份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以同等待遇,允许进镇的农民保留其农村集体承包地的使用权或将使用权进行有偿转让,以解决农民离乡离土后的后顾之忧。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多元化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机制。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资金“瓶颈”,促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到2010年底,国家将安排4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

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参与到园区、道路及新农村改造等工程建设中来。

2.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现代化城镇的前提和基础。城镇规划应突出特色,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进一步强化规划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控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促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另外,要坚决克服城镇建设的随意性,建设规划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改动,正所谓“规划如山”。

3.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结合“城镇三年大变样”活动,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小城镇整体形象。同时以城区平房居民区、城中村以及周边村街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4.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制,落实管护责任,强化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城镇基础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努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能力。

1.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努力把新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优先保障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使公共服务支出成为财政支出的主体。

2.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只靠政府远远不够,应适当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打破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建立政府管基本、市场管操作、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供给体系。

3.建立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把公共服务供给作为考核城镇政府工作的重要约束性指标,重点检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按照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把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行政问责的主要内容。全面发挥政府主管部门、专业机构的监管作用,形成行业自律、消费者、传媒和公众监督相互配合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增加民众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引入外部评价机制,由部门评价为主改由社会公众评价为主,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评价的社会性和客观性。

第二篇: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

第三篇: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问题;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命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可以看出,我们党十分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引导资源流向农村,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协调地发展。

一、城乡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我国还处于研究公共服务问题的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并非是“产品”本身,而是具有消费性质的服务。由此,公共服务应具有公共产品的“享有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效用不可分割性”的特点。从服务的特性来看,公共服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服务,是基本服务,公共服务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应被每一个公民公平享有。2.公共服务是公众化的服务,并不只是服务于特定人群或少数人群,公共服务并不是用来满足个别需要,而是满足立于社会现状的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将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其执行具有强制性。3.公共服务的内容广泛,既包含所谓的物质服务,即基本的生活用品,如燃气、水、交通工具等,又包含非物质服务,如教育、医疗、法律等。

(二)城乡公共服务的内涵

城市公共服务指的是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满足城市居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

农村公共服务指的是农村居民共同享有的,用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纯公共服务是指包括环境保护、农村发展战略、国防安全等在内的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务。相对而言,准公共服务并不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其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农村信息通讯、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等。

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

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生活状况亟待改善,因此,国家的政策倾向更着重于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只有加快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与供给,减弱农民长期以来社会地位的劣势,尽可能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均等化”是相对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其既不是完全的平均化,又能不失公平。一方面,受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在人文、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若一味追求一致而忽略农村发展的真正需求,反而达不到公共服务应该起的作用。

3.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职能体现。公共服务是为社会整体提供的相对平等的服务,这一特性决定了公共服务需由政府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职能改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有三个原因:我国经济社会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公平问题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等这些矛盾需要得到解决。长期以来政府制度的偏向导致城市的发展优于农村,政府有责任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数量。新时期国家要求政府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这一转变意味着政府将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用于公共服务的建设。

三、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城乡基础医疗卫生投入非均等

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都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城乡基础医疗卫生投入的非均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对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截止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5.35%,才刚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城乡卫生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等。城市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比乡村健全,各大型医院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医疗人才的流动主要集中在城市。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远高于农村,农村新生儿患病率、传染病传染率等均高于城市。

(二)城乡公共教育非均等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城乡教育的非均等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析,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仍显不足。农村在办学条件、学校设施、教师管理等方面均落后于城市。城市享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如电子化的授课设施、实验室设施等,而农村学校大部分仍然是黑板授课,城市教师的高学历水平远高于农村,城市的教育机构更是多如牛毛,是农村远远比不上的,由此造成农村居民上学难、入学率低、文盲程度高等问题是公共教育不均等的重要体现。

(三)城乡社会保障服务的非均等

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包括医疗保险非均等、养老保险非均等等。2009年正式确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后,农村医疗费用的报销比率大大增加,但是与城市相比较,报销比率仍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远高于农村。从养老保险上看,政府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2011年,农民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养老保险参保的覆盖率为23%,而城市养老保险覆盖率约为70%,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问题将成为社会保障服务的突出问题。

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20世纪后期,由于国家“重城轻乡”的发展政策,导致这种结构不断固化,影响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数据调查显示,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而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140,两者相差近一万,农村经济的落后造成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教育跟不上,社会保障无法健全等都是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就制度方面而言,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区分人为地将城乡进行了分割,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需要办理各种证明,而非农业户口却可以享有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与福利,这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在社会地位和身份上的不平等。如在就业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具有优先的就业权,这对农村居民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此外,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非制度的筹资,费用的主要承担人是农民自己,税费改革后,城市的公共服务中加入了市场供给的部分,尽管2006年后一系列政策减轻的农民的负担,但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并未完全建立,农村的公共服务缺乏制度的保障,这些制度不平等导致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

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更加完善,一方面,城镇政府财政方面较为充裕,政府外的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比较高,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比农村大;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由来已久,其各方面体系,如教育、医疗、社保等均比较健全。而在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几乎全部由政府承担,乡村政府财政困难,公共服务本身具有非营利性,而政府对于其他非政府团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缺乏激励措施,使得农村很难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这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有明显的政府偏向性,政府更愿意投入短期性的公共服务建设以提高自身业绩,使得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决策时,并没有把农民真实需求考虑在内,如农民可能更需要政府解决交通问题,政府却在这时进行“家电下乡”的活动,政府和农民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并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再者,在农村,农民承担部分公共服务建设费用,公共服务反而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受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民很难认识到公共服务的重要性,由此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建设并不热情。这些原因均造成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乡镇居民的基本需求。

五、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办法

加总括段然后再分述,对策办法里边的二级标题从文章里面再提炼一下,用自己的话。!

(一)宏观政策

1.城乡二元化改革

要想改善城乡的二元结构,政府应该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首先应使城乡公民享有同等的劳动及社会保障,摆脱户籍对城乡居民造成的待遇差,从根本上消除权益的不平等,然后逐步取缔户籍制度,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

2.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良

针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的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公共服务的全面化,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应事先城乡统筹,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真正列入到国家的发展制度中,将政府财力向农村倾斜。

(二)微观措施

1.建立农村向上反映供给问题的体系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应实行“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农民与政府沟通渠道,如设置一些表决会,由全体农民对公共服务各项态度进行意见发表,从农民自身需求出发,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优供给。

2.明确政府间的职责关系,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评价机制

公共服务供给薄弱部分原因是由各政府之间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脱造成的,各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管理的职责及范围,特别是乡镇政府,需要提高其组织性,减少重复设置等问题,另外,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可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有助于政府落实公共服务的责任。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的城乡公共服务存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不平等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可从建立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入手,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云贵乡组建《计生优质服务进万家》队伍为

流出返乡农民工服务

8月2,云贵乡计生办、站组建《计生优质服务进

万家》队伍,借7月办(农历7月13)日鬼节,外出农民工返乡为祖宗烧纸的习俗,上门为已婚育龄妇女服务,为已婚育龄妇女上门妇检25人次,发放云贵乡流动人口“七个一”管理卡300于份,即:流出前落实一项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办理一份合格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明确一个可靠的联系人;告知一个准确的流向;提供一个可行的联系方式;签订一份诚信合同;流出后寄回一份有效的妇检证明。发放计生“三代责任人”宣传卡500于份,即土地代耕人;小孩代养人;房产代管人。在服务过程中,查出:一户流出返乡农民工带环怀孕2个月左右,已送县计生指导站采取人流措施,一户外出返乡农民工二女户,已动员做二女户结扎。为云贵

乡百日攻坚计生工作有待推进。

第五篇:2013年卫生院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2013年卫生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院在本乡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实施,根据《2012年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镇内常住人口,以及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服务人群,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2013年执行,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协管11项。具体目标为:

1、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2、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以上。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以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苗针对性接种达到规定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及时率达,准确率达;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5、扩大儿童保健范围,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6、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7、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达到。

8、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以上两类人群管理率分别达到。

9、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

10、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

11、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隐患信息上报、处理及宣教,对常住务工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职业卫生宣教,卫生管理巡查及宣教,学校巡访及健康教育,非法行医信息监测及报告。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内容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农村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服务机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为更好推进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工作开展,经院务会讨论决定,成立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下设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负责

(二)明确服务分工

根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2012版)》、《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表(试行)》,结合我镇实际,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三)强化业务培训

接受上级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等的培训,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培养技术骨干。我院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对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能力,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强化绩效考核

1、制定考核细则。本院接受上级考核,并对村卫生所的考核制定考核细则,细化、量化考核办法。

2、组织实施考核。我院接受项目考核,并组织力量对各村卫生所的项目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大于等于90为优秀、大于等于70小于90为合格、小于70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服务提供财政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不合格的按已完成服务量结算补助经费;对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规定按服务全部兑付补助资金;优秀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当地完成服务量不合格扣减的经费中解决。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卫生所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项目提供服务资格,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扣除乡村医生财政补助经费,并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3、补助政策

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经费均按省、市、县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助,卫生院工作人员按照实际情况每季度发放一次下乡体检费。其他具体情况均按上级相关文件执行。

(五)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出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五、工作要求

1、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关系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我院与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我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

2、落实督查责任制,项目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参与人员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使农村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3、各村卫生所应每月20日前上报建档进展情况。

4、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各种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各项目负责人员和包村人员对分管资料负责。

附件:

1、2012年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分工及下乡体检安排表2、2012年镇(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任务分解表

3、信丰县卫生院村卫生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及经费分配情况表

卫生院

2012年5月9日

下载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工作职责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管理职责 (一)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知识......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全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主动尽最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

    十八大报告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论述

    十八大报告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一战略全局出发,对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

    怎样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章标题:怎样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在全镇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九项服务

    在全镇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九项服务 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说明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教育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XX县教育服务均等化调研报告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向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我县城乡教育发展和教育服务......

    健康服务均等化总结

    双河村“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 活动总结 2011年,我县首次提出了“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检查进万家”全民健康服务理念。为了扎实推进此项工作,使理念变成现实,根据......

    均等化服务工作汇报材料2011.5大全

    汇 报 材 料 2011年8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市检查、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我代表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