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启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启示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做法,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与归纳,无疑有利于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从而让广大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成果。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工作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5-033-03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基本的社会正义,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现阶段,在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那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直接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二、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自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之后,北京、浙江、海南、广东、江苏、杭州、成都、重庆、厦门、青岛、济南等地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做法。其中,海南、浙江、广东还相继出台了全省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动指南和计划方案,为当地政府具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出台系统的文件,但却在一些专项领域做出了鲜有的成绩,亮点纷呈。如北京市朝阳区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江苏昆山以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浙江杭州以“打造和谐社会、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的实践和探索,以及成都、重庆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任务的做法等等。根据实地调研和具体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做法还有差异,但仍存在很多共性,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职责。综观各地实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并已经达成共识,即把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促进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看作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政府重要职能之一一以贯之,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如济南早在200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其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好12件实事,2009年又提出为民办9件实事,挺进民生工作的力度前所未有。借鉴各地经验,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真正落实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应成为今后各项改革的逻辑起点。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合理科学界定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民生工程成为各地重点和亮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都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来界定本地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民生工程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亮点,真正做到了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如北京,将基本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教育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就业服务、基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服务等八个方面。杭州则以“打造和谐社会、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海南和浙江两省更是重拳出击,在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七大、十大民生工程,为实现全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莫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如表一:
(三)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建设作为各项改革的首要目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消除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各地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首要任务而予以高度重视。其中,成都、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如重庆,为实现城乡统筹,采取了打破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进城享受市民待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建立以公平、公正为指向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多种办法。成都则在城乡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科技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此之外,北京、济南、吴江、顺德等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此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具体化、标准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俗话说得好,工欲普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是顺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武器。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地在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上都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路子,值得借鉴和推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市朝阳区的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在深刻把握中央精神以及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北京市朝阳区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大原则,即人本原则、标准原则和成本原则,其中尤以标准化作为整个工程的核心,贯穿始终。其主要精髓就是对所有任务目标都进行量化和标准化测算,努力做到使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江苏昆山则采取了以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通过在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体制机制等方面做文章,有力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他地区如南京的以“政府之手”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圳罗湖区的强化第三次分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改革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制度创新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组织、企业与家庭的合作,发挥和体现财政资金的公益性价值,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各地均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在制度创新方面推出了不少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如浙江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最终责任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杭州、海南
等地则在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纷纷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如表
二、表三)。北京则重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仅在基础教育一项上就制定了10余件规范性文件,有力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等化。除此之外,在以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各地也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浙江就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措施,以此来确保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成效。
三、几点启示
尽管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做法各有不同,且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但从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中,我们仍然不难得出如下启示,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政府主导、民生为重、城乡统筹、制度保障为基本原则,使人民群众都能真正地、平等的享有公共服务。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这就更需要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民生为重。解决民生问题,应当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切入点。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目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这些民生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民生问题为重点。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统筹是当务之急。城乡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城乡差距扩大,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直接相关。因此,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自觉贯彻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更加关注农村建设,并且把城乡统筹作为我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核心环节,以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广州市农村的全面进步。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表面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但实质上是一个政府职能转换、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因此,公共财政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实现职能的经济基础以及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公共财政稳固强大,才能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注释:
①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9)153号)。
②让人人享受平等服务――北京市朝阳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纪实[N].中国财经报,2008年7月28日。
③昆山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昆山市财政局。
④⑦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08)51号)。
⑤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调研[M].济南市政府调研室社会调研处,济南政报,2009(12)。
⑥⑧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
⑨海南省《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和《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
第二篇: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
第三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工作职责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服务管理职责
(一)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知识咨询服务。
(二)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采集、核实与定期上报流动人口管理站。
(三)协助街道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做好药具发放、随访服务和跟踪管理。
(四)为流动人口中符合基本公共服务规范中的患者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五)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知识宣传工作。
(七)开展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
第四篇: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主动尽最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前,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往往与户籍挂钩。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首先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因城乡居民身份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开放中小城镇入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就业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城镇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问题,为最终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作准备和探索。
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今后20年是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刻不容缓。为有效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根据城镇的主体功能、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人口容量,实现城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总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
建立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就明确了在推进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政府是主导者,是责任主体。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要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要科学制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确保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分配。其次,社会组织如培训机构、企业等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实行同工同酬,依法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再次,流动人口要主动接受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加社保,提升自身素质和融入城镇的能力。
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责相一致的原则,按层级、比例承担公共经费投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安排和配套政策,并负责本级公共经费的投入;市县政府负责制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按流动人口比例投入公共经费。各级政府只有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按户籍人口的投入标准投入,才能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要按照“加快建立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等要求,有计划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职责,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供给,为流动人口在就业创业、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参加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公共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受属地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篇:如何正确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如何正确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网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提出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公共教育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范围之内,那么,怎样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呢?
专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均等化,如这位网友所说,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不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的公共教育,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所有公民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
首先,机会均等是均等化概念的核心,即不分城乡、地域和人群,每一个想要接受基本公共教育的人都有机会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我国已全面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即使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入学机会均等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其次,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时应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在不同地区、城乡的国家制度建设是统一的,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制度,对不同地区、城乡的标准是一致的、没有差别的。
再次,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要将公共教育服务的差距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实现均等化目标的过程中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固然不妥,但不同人群享受的服务标准和水平差距过大,就偏离了均等化的内涵。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入学机会的前提下,确保其在县域内不同学校都能享受到差别不大教育水平。
最后,结果均等也是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保证机会均等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教育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教育结果公平。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教育资助体系、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等多项措施均是补偿弱势群体、以实现结果均等的服务安排,是体现均等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需要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服务,保证最广人民群众在基本教育需求上的公平地位。若某一部分公民有条件享受超出公共教育服务范围之外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将不为追求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而否定公民自由选择教育的权利,这也是理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杜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