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

时间:2019-05-14 13:4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

第一篇: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

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调 研 报 告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近年来,治平畲族乡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治平畲族乡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摸清我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的思路,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一、治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在承认不同地区、城乡、人群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国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实质是强调“底线均等”。

近年来,治平畲族乡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向相对落后的村庄和低收入人群倾斜。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支出比重逐步提高。

五年来,全乡累计完成固定投资3.9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乡村交通全面改善。五年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250万元,共实施公路建设项目22个,硬化公路70.55公里,境内县道和通村公路全面硬化,通组公路有序推进。二是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建好洪门坝小区,新开发江下坝小区,新建江下坝大桥,完善集镇防洪堤建设,完成了对集镇主街道路面和下水道改造工程,改造了集镇电网。新建集镇垃圾处理场,解决了集镇垃圾随处堆放问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邓屋片1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了6个村的烟基工程和12个村小农水项目建设,全乡新开通竹山公路378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是民生项目有效落实。新建敬老院、卫生院、农村客运站、文化综合大楼,新建民族学校食宿综合大楼,改建村级卫生室11个,新建村级体育健身点4个、“农家书屋”7个,完成集镇所在地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发展沼气池160口,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和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民生发展需求。

二、我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不足成为一大瓶颈

财力不足制约了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治平畲族乡财政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全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推进提供了财力保障。但全乡GDP总量不大,并且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高,制约了财政支出能力,使得政府在满足基本公共需要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所需资金过多依赖于政府投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使得资金渠道来源过于单一,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推进治平畲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二)各村支出水平不均衡 公共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不同的层次。而基本公共服务处于最底层,要求各地应该享有大致相同的服务水平。治平各村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存在一定差异,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治平畲族村和湖背角畲族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经济、文化等更方面均排在全乡前列,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也相对较多,而较为偏远、分散且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如高地、下坪、泥坑等,其支则相对比较少。

(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均衡

一是就整体而言,我乡的财政资金投入更多是偏向于容易产生效益的经济性服务领域,社会性公共服务领域由于其“软约束”效应,投入相对较少。所以,财政资金在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之间出现失衡;二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种类的社会性公共服务间也存在失衡。一方面,不同项目间投入存在差异,科技、医疗卫生投入比重较小。另一方面,整体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上能分到的有限公共资源少。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 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水平相当于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4.8%,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为3.1 %。因此,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中等收入水平,我乡满足上述4项重点公共服务目标的公共支出要达到7.9%,而目前我乡对于上述4项事业支出比例还不足目标的一半,想要达到上述目标,对于我乡而言,还具有很大的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治平畲族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 1.立足乡情,科学规划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离不开科学的规划。面对海西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治平应结合乡情,推出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段计划。研究制定治平基本公共服务的专项战略规划,为实践提供依据。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利用今年做好调研,规划以10 年为限,在“十二五”宏观规划的指导下,逐年推出年度小计划,突出层次性,从而使全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度、目标、责任具体化,有较强的操作性。

2.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绩考核

“十二五”规划将更加注重构建公共服务方面的指标,并将其作为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我乡将适时调整政绩考核体系,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并对典型区域与典型领域进行数量与质量测评,以监督各单位各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实行责任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相关部门实行严格的公共服务问责制,实行权责结合,以便使规划得以更好地实施。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要求,关注社会民生,强化对各地经济实力、财力状况、公共服务提供等情况进行充分监督、审计,对于违规部门、单位实行相应的处罚,使政府与干部都能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在绩效考核中结合公共服务问责制。

(二)多方面入手,破解资金瓶颈 1.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要求,结合治平畲族乡自身的现实发展需要,各单位各村应把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活及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工程放在各自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切实提高全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建议继续实行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外力的支持是民族地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动力与条件,但从长远发展来说,还需从根本上提升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个“输血”与“造血”的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培育优质稳定可持续的税基财源,是落实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公共服务事业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国家在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从干部配备、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激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人才技术引进、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切实解决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真正使民族地区的经济搞活,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干部群众的发展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只有这样,民族地区才可能更好地利用国家与社会的帮助,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千方百计发展乡域经济,增强自身财力供给能力

支持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发展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而经济的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又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见图1)。因此,我乡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外出青年返乡创业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资源优势,系列开发笋竹制品,做强做大竹产业,同时努力开发生态旅游和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供给能力。

图1 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 4.通过发展社会组织补充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现代政府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必需摈弃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做法,自觉地把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所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决不可以大包大揽,政府只解决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而且最基本的标准还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公共服务项目在短期内并不是最基本的,在较长时期内则是最基本的,这些项目可以说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服务项目,这时财政还是要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补充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因此,今后我乡将加快社会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放低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的支持,同时加大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使非营利组织真正成为我们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助手,从而实现公共服务投入资金来源多渠化。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乡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稀缺的公共资源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向社会各阶层提供均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改变治平畲乡人民的现状,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对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并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从全乡各村具体实际出发,对不同村要统筹发展,尤其是较为偏远、滞后的村庄,要充分考虑各地实情,严格按标准提供,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而对城乡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可更多以缴费型的公共服务项目为主。

第二篇: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

第三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工作职责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服务管理职责

(一)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知识咨询服务。

(二)负责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采集、核实与定期上报流动人口管理站。

(三)协助街道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做好药具发放、随访服务和跟踪管理。

(四)为流动人口中符合基本公共服务规范中的患者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五)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知识宣传工作。

(七)开展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

第四篇: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主动尽最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当前,许多社会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往往与户籍挂钩。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首先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因城乡居民身份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开放中小城镇入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就业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城镇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问题,为最终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作准备和探索。

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今后20年是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刻不容缓。为有效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根据城镇的主体功能、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人口容量,实现城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总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

建立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这就明确了在推进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政府是主导者,是责任主体。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要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要科学制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确保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分配。其次,社会组织如培训机构、企业等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实行同工同酬,依法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再次,流动人口要主动接受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加社保,提升自身素质和融入城镇的能力。

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责相一致的原则,按层级、比例承担公共经费投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安排和配套政策,并负责本级公共经费的投入;市县政府负责制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按流动人口比例投入公共经费。各级政府只有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按户籍人口的投入标准投入,才能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要按照“加快建立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等要求,有计划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职责,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供给,为流动人口在就业创业、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参加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公共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受属地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篇:如何正确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如何正确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网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提出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公共教育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范围之内,那么,怎样理解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呢?

专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均等化,如这位网友所说,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不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的公共教育,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所有公民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

首先,机会均等是均等化概念的核心,即不分城乡、地域和人群,每一个想要接受基本公共教育的人都有机会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我国已全面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即使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入学机会均等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其次,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时应有统一的制度安排。在不同地区、城乡的国家制度建设是统一的,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制度,对不同地区、城乡的标准是一致的、没有差别的。

再次,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要将公共教育服务的差距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实现均等化目标的过程中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固然不妥,但不同人群享受的服务标准和水平差距过大,就偏离了均等化的内涵。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入学机会的前提下,确保其在县域内不同学校都能享受到差别不大教育水平。

最后,结果均等也是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保证机会均等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教育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教育结果公平。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教育资助体系、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等多项措施均是补偿弱势群体、以实现结果均等的服务安排,是体现均等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需要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服务,保证最广人民群众在基本教育需求上的公平地位。若某一部分公民有条件享受超出公共教育服务范围之外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将不为追求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而否定公民自由选择教育的权利,这也是理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杜卫)

下载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治平畲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23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一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八一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卫农卫字 [2009]1......

    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问题;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命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公示

    玉屏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公示一、免费提供相关的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宣传资料。流入育龄群众——纳入本辖区管理——计划......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牟永福 2008年,一个有关民众切身生活的概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春节刚过,由中国(海南......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问答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启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启示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做法,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与归纳,无......

    推进贵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考

    推进贵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考 文/ 李正贵2006年3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次是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作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任务提出以来,先后在党的十七......

    三江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三江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精神,确保《广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