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制度案例分析
案例
一、某省外事办一工作人员李某2月份因公出国,后无任何理由逾期不归。在年底时(12月1日)李某回国,来到其所在单位被告知外事办已经将其开除,李某认为机关对其作出的处分不合理,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问: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是否符合有关的程序规定?为什么?
2、李某应该向哪个部门或机关提出申诉?
3、公务员提出申诉的时间限制是多长?本案中李某具体应当在何时以前提出申诉?
答: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受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一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案例
二、X市教育局在新一批干部任免的公示期间,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教育局机关提出意见:认为该局拟任科长的一名公务员应当执行任职回避。教育局审查后直接做出了该名同志任职回避的决定。
问:
1、X市教育局做出的人事回避的决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答:
1、该教育局做出的回避决定程序合法。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审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
案例
三、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公务员申请退休未予批准,其认为机关对其申请退休不予批准的理由不符合公务员法有关退休的规定,所以该名公务员向县政府办提出了申诉。县政府办对其提出的申诉不予受理。请问该名公务员对于申请退休未予批准的决定是否可以提出申诉?县政府办是否有权受理其申诉?为什么?
答:该名公务员可以就设清退休未予批准进行申诉。县政府办不是本案的申诉受理机关,接受申诉的机关应当是该县公务员主管部门。案例
四、某局在发放工作人员工资时扣发了每人200元,在年底仍未补发所扣减的工资,所欠工资被用于局机关进行办公楼的整修,整修完毕后该局补发了所扣减的工资款额。请问该局违反了公务员法的哪项规定?
答:该局违反公务员法有关工资福利保险的规定;“任何机关不得扣减或者拖欠公务员的工资”。
案例
五、某机关公务员请假期满逾期不归,其所在单位给予其警告处分。该名公务员遂向其所在机关提出辞职申请,机关未予审批。问:
1、该名公务员违反了公务员的哪项纪律?
2、旷工或者请假期满逾期不归多长时间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
3、该机关的做法是否符合有关公务员辞职的规定?
答:
1、该名公务员违反了 “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纪律规定。
2、旷工或者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予以辞退的情形。
3、该机关对其工作人员提出的辞职申请未予审批的做法违反了规定。公务员法规定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案例
六、某厅有一职位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聘任相关人员,经过选聘该厅与甲某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在工作期间,甲某未经请假外出十天未归,其所在机关据此解聘甲某,甲某不服,决定申诉。
问:
1、本案中关于聘任的情形哪些违反了公务员法的规定?
2、甲某与该机关之间的争议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争议?这种方式有无期限限制?
3、甲某在知道解聘事宜后是否能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
答:
1、该厅与甲某签订十年的聘任合同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聘任合同的期限应当为一至五年;该厅不能因甲某外出十天不归就接解聘甲某,因为按照公务员法规定,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以上的才属于可以予以辞退的情形;机关在解聘人员时必须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甲某应当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间限制是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
3、贾某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聘任制公务员寓所在机关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即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案例
七、A省某系统招录了二十名公务员,在新录用公务员任职之后该系统组织了对所有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培训时间为七天。问:
1、该系统违反了公务员法有关培训的哪些内容?
2、国家设立的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有哪些?
答:
1、该系统在新录用人员已经任职之后才进行初任培训,违反了“初任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合格之后才可以任职”的规定;本案中初任培训的时间为七天违反了公务员法规定的初任培训时间不少于十天的规定。
2、国家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管理干部院校、培训基地都是专门负责公务员培训的机构。
案例
八、某机关一名工作人员在年度考核中被定为不称职,该工作人员认为机关对其作出的考核结果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向其所在机关申请复核,一个月后该机关作出了维持原考核结果的复核决定,该名工作人员在接到复核结果一个月后提出申诉。
问:
1、公务员对定期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能否申请复核?
2、本案中受理复核以及申诉的程序有哪些不符合规定的?
3、该人员应该向哪个机关或部门提出申诉?
答:
1、公务员对定期考核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对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的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2、本案中其所在机关在收到复核申请一个月后才作出复核决定,超过了公务员法规定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的期限;该名公务员在接到复核结果一个月后提出申诉超过了公务员法规定的“十五天”的期限。
3、该名公务员应当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在机关的上一级级机关提出申诉。
案例
九、某省在公务员的公开招考中,未按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录用了一名人员,被他人举报至有关部门。经调查证实,该省人事厅参与公务员招录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徇私舞弊、通过制造“假学历”将这名不具备资格条件的人员录用。
问:根据公务员法这名工作人员违反了哪条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本案中的这名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公务员法专门规定了对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案例
十、国务院某部部长张某的秘书小王在今年与张部长的二女儿喜结良缘,登记结婚。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介绍申请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要求调离该部到其他部门的申请书。
问:王秘书因何故要申请调离该部?并说明理由。
答:王秘书申请调出该部是符合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这是因为,王秘书与张部长二女儿小张结婚后,他与张部长构成了近姻亲关系(配偶的父母),属于应回避的亲属关系之一。因为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张部长与王秘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领导关系,故也视为一种任职回避。
案例十一、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长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章某某平时不但不对其子加以管教,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为此,死者家属为讨回公道,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章某某被撤职查办,其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问:
1、章某某为什么被撤掉公安局长职务?这一事件有何启迪?试用公务员回避制度予以说明。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答:
1、章某某的儿子与章某某是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是属于公务员回避的范围之内,在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后,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没有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严重违反公务回避制度。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
案例
十二、小陈曾是某部委的一名公务员,因种种原因而辞职下海,奋斗几载后,觉得还是部委机关工作条件好并且适合自己,于是他又准备报考公务员。而小赵目前是一名公务员,从事机要工作,长期以来想到某企业任职,但是受到有关机构和人员的阻挠,一直未成功。问:小陈和小赵各自能否成功?他们各需要什么条件?
答:小陈与小赵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陈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赵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赵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已过,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有限制,所以,小陈、小赵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
第二篇:公务员制度案例分析
一、肖利是某市政府机关的一位科员。2003年年初的一天,他对主管他的科长说:“尽管我对去年年终因自己工作失误而受到的行政警告处分有保留意见,但我认了,不准备申诉了”。半个月后,当科长通知他参加更新知识的培训时,他说:“我前几年在大学读研究生时各门功课成绩都好,专业知识扎实,我用不着参加培训”。他还说:“我将公务员的申诉与培训权利都自愿放弃了”。
肖利能放弃这两项权利吗?请作出明确判断,并阐明理由。
答:
(1)根据公务员权利可放弃的原则,肖利对年终时所受处分有保留意见,但不申诉,他放弃的是申诉权,属于可放弃的权利。
(2)又根据公务员权利不可放弃的原则,肖利准备放弃参加培训的权利是不妥的,培训是公务员必须享有的权利,不能放弃。表明他对公务员权利的规定理解不全面。同时,他强调在大学时的成绩好而不参加培训,也是不对的,因为大学学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上只有一部分用得上,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完成新时期的工作任务。
二、某行政机关拟招考2名国家公务员,通过公布招考公告,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应考者多达85名,最后经过笔试、面试等多道程序,结果有4名考生成绩优异,脱颖而出,进入被录用名单,但名额只有两名。于是主管领导和人事部门开会讨论能否全部录用这4名考生,你认为行吗?为什么?请用相关制度进行分析。
答:
首先,在录用程序方面存在问题,在经过考试面试后,还需对合格者进行体格与考察,即对考试合格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组织这些人员进行体格检查,以审查其健康状况是否适应工作要求,然后再提出录用名单并报相应级别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或备案。
其次,在讨论录用上名单时,要遵循按职位要求选人的原则,即应当要有职位空缺并按照招考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及其任职资格条件来衡量报考者的德、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根据编制和职位空缺的情况,在公布招考两人的情况下,不得随便更改录用人数,应当在这4人中优中选优。
三、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局长李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李某平时不但不对其子加以管教,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为此,死者家属为讨回公道,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李某被撤职查办,其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请问,李某为什么被撤掉公安局长职务?这一事件有何启迪?试用公务员回避制度予以说明。
答:这个案例主要是因为公安局长在涉及到与本人利害关系的法定情形时,没有申请公务回避。因为案件直接牵到他的儿子,是很明显的公务回避情形。在办案过程中,他不但不回避,还直接参与案件处理全过程,严重影响案件处理的公正性,违反了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的纪律,同时也触犯了法律。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通过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限制性的规定,减少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合法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它主要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种情形。其中,公务回避就是本案所涉及的制度。它主要回避的对象是: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2.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四、小杨2002年9月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县公安局的国家公务员,表现比较突出,在当年的考核中即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经过了半年的试用期的考察,小杨被任命为科员,定为十三级。在一桩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小杨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里决定给予他记二等功的奖励。2003年年底,局里决定提拔小杨为副科长,并为他安排了为期十五天的初任培训。请分析在本案例中有哪些情况不符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什么?
答:本案例中不符合公务员制度相关规定的是:
1.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效,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在当年考核中补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当。
2.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为1年,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方可任职,经过半年即
任职科员,不符合规定。
3.对公务员的奖励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报审批机关审批。一般遵循一些程序:
(1)公务员所在单位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奖励意见,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报审批。
(2)审批机关的人事部门审核。
(3)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局里决定给予小杨记二等功不符合规定。
4.2006年年底,局里决定提拔小杨为副科长,并为他安排了为期十五天的初任培训。初任培训主要针对新录用的公务员,已经录用并被提拔为副科长后不应当参加初任培训。
五、F市人民政府商务局主任科员甲某,2004年因参与赌博曾被纪委查处,但未有处理结果。在考核时,考核小组(局长为考核小组组长)认为其参与赌博的违纪情节严重,决定其考核等次为不称职。甲某不服,向考核小组提出复核申请。在复核期间,局长认为甲某问题不但严重,而且态度不好,决定给予甲某降职处理,甲某的职务由主任科员降为副主任科员,并通知甲某本人。于是甲某向F市人事局提出申诉,要求人事局撤销商务局局长对其作出的降职决定。但人事局不予受理,理由是程序不对。
请运用公务员制度的相关知识及规定,分析甲某、局长、人事局三方各自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首先,局长对甲某做出降职处理违反法律规定,公务员降职是必须办理一定程序的,第一要由所在单位提出降职安排意见,主要包括降职理由和降职安排去向,第二要在上报之前征求本人意见,第三要报任免机关审批。局长没有直接下达降职命令的权力,且没有履行手续,这是不对的。其次,甲某进行申诉是可以的,但是一般程序是应先申请复核(到原处理机关),复核不服,再申((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上一级机关)。当然也包括径直程序即不服之后直接申诉到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上一级机关。所以甲某的行为是直接采取了第二种径直程序,符合公务员法的要求。最后,F 市人事局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要求。他有权受理该项申诉,在适用程序上,甲某并没有错误。
第三篇:公务员制度案例汇总
公务员制度案例汇总
案例
一、宋某从部队退伍后,以借用的形式被安排在县交警队工作。2000年3月,该县政府决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活动中,宋某被交警队领导安排参与上路执法并发给了警服、对讲机、执法标志等。一日下班后,宋某发现两辆车相撞,宋某正准备过去处理,对面过来几个彪形大汉手持铁锹、砍刀朝着对方车辆一顿乱砸,宋某不顾一方司机哀求匆忙离开了现场,并说“这是械斗,与我无关!”司机以宋某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将交警队告上法庭。交警队辩称,宋某不是正式交警人员,且不在上班时间和工作岗位,交警队对原告的损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第三条: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
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务员的范围问题,最终通过的《公务员法》根据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明确了确定公务员范围的三个标准,即职能标准、编制标准、经费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原《条例》限定的政府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范围,扩大到同时具备该条规定的所有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将过去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正式纳入公务员管理范围,有利于保持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和统一管理。同时,也兼顾了特殊职位的特点,实现了与《法官法》、《检察官法》等特殊法的衔接。
尽管该法扩大了适用范围,但并不包括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在本案中,宋某属于行政机关的临时工作人员,所以并不具备公务员身份。但是,在其对外行使权力时,对“公务员”的三项认定标准不应作僵化理解。为了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宋某具备了公务员形式上的标识或要件,并实际上对外行使了国家权力,其行为应视为公务员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交警队承担。
案例
二、李某大学毕业后,经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某市工商局一名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踏实肯干,正直热心,人缘较好,但与某位领导关系有些紧张。在2005年的考核中,他被考核为“不称职”李某不服。
问题: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他可以通过什么算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评析:每年的考核格次是由大家民主评议得出的,既然他被考核为不称职,说明多数人这样认为。
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公务员有申诉的权利,因为连续两年被考核为不称职,就会被辞退,所以当然有申诉的权利,参照《公务员法》第十五章第90条:“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二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因此,他可先向工商局申请复核,如不服复核决定可向同级人事局或上一级工商部门提起申诉,也可不进行复核直接申诉。
案例
三、某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公安局干部为由,要求公安局予以赔偿。被公安局拒绝后,李某以县公安局为被告,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县公安局赔偿自己的损失。【问题提出】
本案涉及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和公务行为。【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十一条。【案情分析及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在接到酒店老板李某的起诉之后,经过审查,依法作出了不予立案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说明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至少要在表面上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诉的行为必须是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非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在我国尚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二是该行为侵犯的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王某侵犯的是李某的合法权益,符合第二个要件,并且王某也属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行为也不属于抽象行为,因而,从表面上看好象也符合第一个要件,似乎人民法院对该案应予受理。但是,实际上该案的情况并不符合第一个要件,因为,王某虽然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但是,他砸毁彩电的行为并不是以公安局的名义进行的,不属于公务行为,因而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可能是行政行为,所以应对该案负责的也应是王某本人,而不是行政机关。李某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也应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
本案在理论上涉及公务员的双重身份问题。所谓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是指任何一个公务员,不论其职位的高低和大小,他首先是一个公民,享有其作为一个公民在宪法与法律上规定的权利和履行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义务;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他因为进入公务员行列而担任了行政公职,就具有了代表国家(通常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活动的资格,从而也就享有了一般公民所不可能有的行政职权,承担了一般公民也不可能有的行政职责。在行政法上,与这两种身份对应存在的是公务员的两种行为,即个人行为和公务行为。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公务员的两种身份归诸于一个主体,从而变得难以区分,但是我们认为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第一,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确定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需要。一般而言,当“公务员”以公务员的身份出现时,其所为的行为是公务行为,而他与公务员身份无关的行为则多属于个人行为;第二,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公民决定自己态度和行为的需要。对于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相对人有服从的义务,而对于普通人的命令和行为,人们则没有服从的义务;第三,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确定责任归属的需要。因为,当“公务员”以公务员身份出现时,他和行政主体之间存在行政职务委托关系,其行为属于公务行为,所引起的后果也由行政主体承担;而当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现时,他和行政主体之间不存在行政职务委托关系,其行为也属于个人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完全由自己承担;第四,确定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受害方确定救济途径的需要。对“公务员”以公务员身份引起的侵害,受害方往往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寻求救济,而“公务员”以普通公民身份引起的诉讼,往往是民事或者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本案即是一例。在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与其公务员的身份并没有联系,完全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作出的,因而,获得救济的途径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诉讼,而不会是行政诉讼。
案例
四、小陈曾是某部委的一名公务员,因种种原因而辞职下海,奋斗几载后,觉得还是部委机关工作条件好并且适合自己,于是他又准备报考公务员。而小赵目前是一名公务员,从事机要工作,长期以来想到某企业任职,但是受到有关机构和人员的阻挠,一直未成功。
问:小陈和小赵各自能否成功?他们各需要什么条件? 答:小陈与小赵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陈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赵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赵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已过,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有限制,所以,小陈、小赵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案例五、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长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章某某平时不但不对其子加以管教,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为此,死者家属为讨回公道,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章某某被撤职查办,其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问:
1、章某某为什么被撤掉公安局长职务?这一事件有何启迪?试用公务员回避制度予以说明。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答:
1、章某某的儿子与章某某是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是属于公务员回避的范围之内,在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后,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没有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严重违反公务回避制度。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案例六:
某县某局2006年为了 严格公务员管理制度,引进优质人才,录用3名新公务员,其中一名MPA毕业生安排在该局副局长职位,提升了该局的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考核中,有15%的同志评定为优秀,年底奖励一个月基本工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再奖励;这样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题中有3处错误
第一处:“录用3名新公务员,其中一名MPA毕业生安排在该局副局长职位”——公务员录用只能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而副局长是领导职务,不能在考核录用环节录用。
第二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考核的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没有“合格”这种等次。
第三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再奖励”——考核为称职等次以上的都应该奖励一个月基本工资。
案例
七、1、某市教育局在2007年年底进行了考核。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建立了由局长、副局长和局办公室主任三人组成的考核小组,再在全局考核工作会议上作了考核的动员与部署,然后由每个公务员(包括局长、副局长)对照考核要求进行述职与评议,接着由考核小组根据每人的述职与评议情况,相应确定了等次后,就将考核材料故人了每个公务员个人的档案里。后来上级人事部门在检查该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落实情况时认为这次考核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请问:此次考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答:此次考核在考核程序、方法及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①对参加考核的人员未进行分类,非领导成员公务员和领导成员公务员依据相同的考核方法和程序不妥。②考核的方法未体现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原则。③依据考核变现对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等级评定,结果未公示,也未以考核等级为依据进行人员职务和工资的调整,没有真正体现考核的作用。
解决的办法:①对参加考核的人员进行分类,依据 领导成员公务员和非领导成员的不同确定考核程序和方法。②考核的方法要真正体现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结合个人表现确定考核等级。③公示考核等级,并以考核结果进行人员、职员和工资待遇的调整,体现考核的作用。案例
八、公务员刘某,某机关主任科员,2006年1月,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等级。刘某不服,认为自己工作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应被确定为称职等级,为此,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有关机关认为,公务员对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不服,应先申请复核,不经复核不能提出申诉,因此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请问,公务员对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不服,能不经复核提出申诉吗?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公务员法》规定说明该案例。答:可以不经复核提出申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34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第35条规定,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结合本案,刘某在2006年1月定期考核被定为不称职,应该适用公务员法的规定处理,而不能适用《国家公务员申诉暂行规定》的规定。因此,刘某可以不经复核直接提出申诉,经过审查,如果符合其他立案条件,应予受理。案例
九、2007年年底.某县税务局局长在对其下属A、B、C、D进行考枯时,主要理由如下:A在上两月完成任务的总量在全局连续排第一,所以将A评为优秀;B活泼开朗,头脑灵活,深受上级和同事喜欢,所以B的考核结果肯定是优;C是本县纳税大户的亲戚,如果对他评价太低,肯定影响以后的工作;所以C的考核结果也是优。既然A、B、C都是优,如果对D评价过低,肯定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所以对D的考核结果也是优。
请分析案例中该县税务局局长对其下属公务员进行考核时所出现的心理偏差。
答:案例中,该县税务局局长认为A在上两月月份完成任务的总量在全局连续排第一,所以将其评为优秀,这是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认为B活泼开朗,头脑灵活,深受上级和同事喜欢,所以B的考核结果肯定是优,这是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对C评价时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对D评价时出现了趋中误差。这些心理因素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给考核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案例
十、X市教育局在新一批干部任免的公示期间,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教育局机关提出意见:认为该局拟任科长的一名公务员应当执行任职回避。教育局审查后直接做出了该名同志任职回避的决定。
问:
1、X市教育局做出的人事回避的决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
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答:
1、该教育局做出的回避决定程序合法。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审查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
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案例
十一、某省外事办一工作人员李某2月份因公出国,后无任何理由逾期不归。在年底时(12月1日)李某回国,来到其所在单位被告知外事办已经将其开除,李某认为机关对其作出的处分不合理,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问: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是否符合有关的程序规定?为什么?
2、李某应该向哪个部门或机关提出申诉?
3、公务员提出申诉的时间限制是多长?本案中李某具体应当在何时以前提出申诉?
答: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受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一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案例
十二、某厅有一职位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聘任相关人员,经过选聘该厅与甲某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在工作期间,甲某未经请假外出十天未归,其所在机关据此解聘甲某,甲某不服,决定申诉。
问:
1、本案中关于聘任的情形哪些违反了公务员法的规定?
2、甲某与该机关之间的争议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争议?这种方式有无期限限制?
3、甲某在知道解聘事宜后是否能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
答:
1、该厅与甲某签订十年的聘任合同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聘任合同的期限应当为一至五年;该厅不能因甲某外出十天不归就接解聘甲某,因为按照公务员法规定,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以上的才属于可以予以辞退的情形;机关在解聘人员时必须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甲某应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间限制是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
3、贾某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聘任制公务员寓所在机关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即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第四篇:案例分析制度
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制度
1、目的
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化工医药领域安全生产强基工程工作方案》,深入查找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形成自觉吸取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管理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特制订本制度。
1、事故案例收集分析制度,形成主动收集事故信息,加强分析研究,借鉴同行业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查找事故隐患和类似事故风险的工作机制。
(1)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主动收集同行业企业事故信息、事故通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事故事件快报制度和案例信息库,实现基层单位、基层员工及时上报、及时查寻、及时共享事故事件资源。
(2)在案例收集基础上,认真学习研究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对照本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生产工艺、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设备设施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在本企业发生。特别要重视同行业企业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改进工作,切实提高自身防范同类事故的能力。要坚决防止用生命和鲜血去验证别人的教训。
2.建立健全警示教育会议制度,形成自觉吸取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机制。
(1)企业要定期召开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工段长)和职工等不同管理层参加的事故案例分析会,查找本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有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
(2)企业要建好事故台账,加强安全事件管理。应对涉险事故、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如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工、异常工况、泄漏等),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安全事故事件报告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安全事件,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由单一事后处罚,转向事前奖励与事后处罚相结合;强化事故事前控制,关口前移,积极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建立健全警示教育宣传制度,形成日常家庭温馨提示,关键时段、重要天气警示提醒的工作机制。
(1)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安全意识,转变安全发展理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积极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引导职工父母、家属、孩子进行班前温馨提示,遵章守纪,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广泛深入开展“我安全、我健康、我幸福”活动。
(2)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在危险化学品化工医药领域培育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优秀安全班组,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2、收集案例要求
2.1收集案例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收集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案例;
2.2、收集事故案例的范围: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医药企业事故,火灾死亡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案例,其他特别典型的事故案例。
2.3每个部门每季度至少提供两起典型案例,由部门确立案例分析报告人,案例分析报告人应是直接参与会议人员。
2.4案例材料格式:基本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的格式。1)、事故单位概况; 2)、事故经过; 3)、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4)、事故性质;
5)、事故处理结果(略); 6)、整改意见或事故教训。
3、召开会议要求
3.1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事故案例分析会议及警示教育会议; 3.2会议由分管安全负责人主持; 3.3参会人员: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和职工等不同管理层 3.4参会人员无特殊原因必须全部出席会议,要踊跃发表见解; 3.5案例分析要有分析重点,分析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案件管辖权; b、违法事实; c、定性;
d、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 e、处罚内容; f、程序。
3.6 会议记录由安全科负责,2日内整理出会议记录
4、其他要求:
4.1、各部门要认真对待事故案例收集工作,把通过解剖事故案例、教育职工群众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敷衍了事,不搞形式主义,落实专人负责,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事故教训客观记录下来,以警示后人。
4.2对照分析的事故教训,从生产工艺、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设备设施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在本企业发生。
4.3建好事故台账,对涉险事故、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如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工、异常工况、泄漏等),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
4.4建立安全事故事件报告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安全事件,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由单一事后处罚,转向事前奖励与事后处罚相结合;强化事故事前控制,关口前移,积极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5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引导职工父母、家属、孩子进行班前温馨提示,遵章守纪,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与绩效测评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活动运行的有序开展,做好过程控制,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持续、有效的安全标准化运行规则,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系统内生产、经营、运输、等的管理控制和作业活动过程控制。
3、编制依据
3.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3.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3.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4、运行程序 4.1运行总的原则
安全标准化运行总体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模式实施,对已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作业活动规定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自评,对已制定的作业控制文件进行适当调整、修订,使已制定的管理规定和作业控制文件保持与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相符合。4.2运行方式
4.2.1、管理规范的标准化运行模式
(1)管理规范是指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已建立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其他相关的已发布的规范文件,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文件等。(2)管理制度标准化运行模式。不定期收集国家安监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发布的最新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以行业部门形式公布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有效安全生产法律依据。
根据收集的法定安全生产依据,对已建立的相关管理规定,按照新要求进行更新、完善,对修订后的新规定重新进行发布,使企业安全管理要求与国家现行安全管理规定相符合,以达到保持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3)作业活动的标准化运行模式
已建立的各项作业活动一般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进行运作,在进行动态管理过程中,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改进。
每项作业活动完成后均应对作业活动质量进行回顾式检查,查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规定和与作业活动安全要求相违背的行为或事实,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得出原因制定相对应改进措施,按照隐患整改相关规定要求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整改情况由安全科按规定进行验收。
对已整改、验收完成的相关内容,如涉及制度完善的,需要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化改进要求对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完善、更新(含作业活动审批相关文书的更新);对作业控制过程环节上有缺失的,应在作业活动记录是进行补充、完善。
类似作业活动再次作业时应按照更新后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活动记录执行,使每项作业活动在再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条件逐步得到保持或提升。
5、绩效测评
5.1测评方式:抽样调查、访谈,查阅记录、图纸档案,现场检查、检测检验,考试与考核,系统评审与回顾等。
5.2测评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测评,如出现重大事故或公司有变更情况,则增加测评次数。5.3测评内容
(1)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适用性;(2)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是否反映企业风险特点和真实情况;
(3)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是否体现国家相关最新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4)评价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是否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绩效的完成情况。
5.4改进与提高:根据监督测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系统,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水平和安全绩效。
安全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制度
1、目的
为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现制定此制度:
2、隐患整改期限
这要根据隐患整改的困难情况和客观条件来确定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投入人力 较少0天 较多1天 大量3天 物品采购 不需0天 易采购1天 不宜采购3天 其他 和现场管理负责人商议整改时限,上报领导
3、隐患整改分类与认定 3.1、重复隐患
凡在三个月周期内被上级管理部门或安全科检查出现的同类问题或被安委会认定的隐患,为重复隐患。3.2、未及时整改隐患
未按照隐患整改期限要求而延期未整改的隐患,或未按照各级领导安排的整改期限而延期未整改的隐患,为未及时整改隐患。3.3、未检查出的隐患
凡在三个月周期内未被上级管理部门或安全科检查出现的同类问题或被安委会认定的隐患,为未检查出的隐患。3.4、隐患的认定
每次检查结束后,安全科立即将检查结果上报安委会,由安委会对各类隐患进行认定。
4、隐患整改责任追究 4.1重复隐患
4.1.1、检查中出现重复严重隐患,第一次对部门、车间负责人进行停班学习五天的处罚;第二次出现,部门、车间负责人自动辞职。
4.1.2、当月检查中重复出现一般隐患,对部门、车间负责人进行每条200元的处罚。4.1.3、当月检查中重复出现的轻微隐患,每条对部门、车间负责人罚款100元。每三条对安全科、技术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罚款200元。4.2未及时整改隐患
4.2.1、检查中出现未及时整改的严重隐患,第一次对部门、车间负责人罚款1000元;第二次出现,部门、车间停班学习五天。
4.2.2、当月检查中出现未及时整改的一般隐患,对部门、车间负责人进行每条200元的处罚。
4.2.3、当月检查中出现未及时整改的轻微隐患,每条对部门、车间负责人罚款50元。每三条对安全科、技术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罚款50元。4.3未检查出的隐患
4.3.1、对未检查出的严重隐患,第一次对安全科罚款1000元,部门、车间负责人罚款1000元;第二次出现,安全科长、部门、车间负责人停班学习五天。
4.3.2、对未检查出的一般隐患,对安全科长进行每条100元的处罚,部门、车间负责人100元的处罚。
4.3.3、对未检查出的轻微隐患,每条对安全科长罚款50元,部门、车间负责人罚款50元。
5、隐患整改分析例会
5.1车间每周召开一次隐患整改分析例会,安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隐患整改分析例会。
5.2通过分析隐患形成原因,查找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应对采取措施,避免同类或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3进行安全生产形势、风险评估和危险分析,及早发现事故征兆和重大问题,并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6、隐患整改上报
每次检查结束后,安全科必须将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安委会。对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安全科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通报。
第五篇:公务员制度案例设计
山西长治公务员考录体检舞弊案Shanxi Changzhi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Fraud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刘静
(行管1002班)
(学号:10502102)
研究问题:
1.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2.公务员考录监督的方式和方法。
Question: 1.The civil service exam in the unfair phenomenon.2.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upervision mode and method.案例正文:
一、事件经过
2011年11月9日起,《中国青年报》刊发系列报道,报道了江西长治籍考生宋江明在参加山西省行政机关2011年录用公务员考试中,获得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总分第一,却遭遇“被贫血”的离奇经历。
报道后有关方面成立的调查组发现,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长治市人社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以下简称“和平医院”)有关人员和递补考生家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而在调查期间,又发生了已被和平医院院方封存的该院体检中心血液检测设备遭到人为破坏,体检数据被人为删除的事件。
1.还原宋江明“被贫血”过程
2011年8月11日,宋江明和其他被通知参加体检的考生一起参加了由长治市人社局组织的、在和平医院进行的体检。
在这次体检中,宋江明的血常规检验项目中的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异常偏低”——“70g/L”的测定值与“110-160g/L”参考值有较大差距,同时也低于《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90g/L(男性)”的相关标准。宋江明的这次体检被当时的主检医师祁露霞判定为“不合格”。
8月15日,韩玉梅(时任和平医院健康体检科主任,下同)将体检结果告知吉新瑞(时任长治市人社局公务员管理科科长),吉新瑞将需复检的考生情况
向赵波(时任长治市人社局副局长)汇报。赵波在得知宋江明需复检后,便通过他人告知贾志红(时任长治市长治县荫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其女儿贾美玉有可能递补。
在此前的笔试、面试等环节过后,报考“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职位的前三名分别是宋江明、贾美玉和王菲菲。
但随后的体检和复检中,宋江明均遭遇了“被贫血”——其体检结果遭到了人为篡改。
2011年8月17日,第一次体检不合格的宋江明参加了复检,其血常规检验指标全部正常,韩玉梅在宋江明的体检报告上签署‘合格’。
2011年11月1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韩玉梅表示自己没有动机作假。“我没有任何的东西,想咬人家这个孩子下来,我真是没有这种东西。再一个,我要有这个动机的话,我原来在血液科就当过护士长,对这个化验单我基本上也了解一点点,我也不会那么不严谨。对不对?(这个化验单)漏洞百出。”韩玉梅说。但后来,韩玉梅改动了宋江明的体检数据。
2011年8月17日下午,赵波和吉新瑞到和平医院了解复检结果,韩玉梅认为宋江明两次体检结果数据差距较大,便要求杨文芳改动两次化验单数据,将初检中部分化验数据提高,将复检化验指标中的血红蛋白从正常值改为88g/L,并将改动后的化验单交给赵、吉二人。因赵波坚持宋江明血红蛋白不达90g/L属不合格,韩玉梅将体检结论改为‘不合格’。然而,这份复检的报告上并没有主检医师的签字。
在复检结束后,宋江明曾接到韩玉梅的电话。韩玉梅提醒他:“考公务员挺不容易的,别因为体检的原因被刷下来。你赶紧去找找领导吧,看看能不能送个礼什么的。”但当天下午,宋江明多次联系赵波,均未得到回复。当日18时许,赵波给宋江明回电,告知其体检不合格的原因系血红蛋白测定值未达到标准。
2011年8月18日,吉新瑞向赵波递交贾美玉递补体检报告,并经赵波等领导签批同意„„2011年8月19日,长治市人社局安排贾美玉体检,贾美玉体检合格后进入考察环节。
2.资格复审也有猫儿腻
除在体检过程中存在篡改考生数据的违规行为外,相关责任人在此前的资格复审中也做了手脚。
此前,长治市环保局在向长治市人社局递交2011年招录计划时,明确要求招录两名男性考生。长治市环保局在其“2011录用公务员(含参照管理)计划”的表格上明确注明,宋江明所报考的“科员2”职位同样要求“男性”,专业要求是“法学(环境资源法)”
但在长治市人社局之后提供的“长治市行政机关2011年考录公务员(含参照管理)职位表”上,长治市环保局“科员2”这一职位的专业要求是“环境资源法及相关专业”,其他要求一项是空白。
递补宋江明的考生贾美玉所学的专业为“环境资源科学”。根据《山西省行政机关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附件中一份名叫《公务员录用专业设置分类指导目录》的材料,贾美玉所学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属于第35类——“环境科学类”,而宋江明所学的“环境资源法”专业属于第10类——“法律类”。
在资格复审环节中,经复审,发现贾美玉所学专业与招考职位所需专业不符。贾志红(贾美玉之父)得知该情况,便托人请赵波在资格复审中给予照顾。
2011年6月24日,长治市人社局召开公务员资格复审工作会议,会议由赵
波主持,吉新瑞等领导参加,会议通过贾美玉资格复审,贾美玉因此进入面试环节。
3.人社局原副局长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
长治市长治县荫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志红,为女儿能顺利递补录取公务员分别向赵波、吉新瑞行贿10万元、1.7万元。
2011年8月16日晚,贾志红约赵波吃饭,席间贾志红请赵波在其女递补事宜上给予照顾,并送给赵一张10万元银行卡。
2011年8月18日,贾志红在长治市人社局找到吉新瑞,请吉新瑞予以照顾,并送其1万元现金„„考察期间,贾志红到吉新瑞办公室再次送给吉新瑞7000元现金。
另外,和平医院的3名工作人员和长治市公安局的两名干警在调查期间“删除体检数据,破坏血常规检验仪器,烧毁数据存储器”,致使2011年公务员体检血常规化验数据无法恢复” 在和平医院体检中心,原本用于封存相关设备的房间的封条曾被撕毁,在毁损事件发生后,相关房间已于去年12月18日被再次贴上封条。
二、当事人的反应
吉新瑞反复辩称,他确实收受了贾志红送的1.7万元,但他两次都曾拒绝收下,特别是第二次是贾志红硬把钱留在他办公室沙发后面的。这些钱他从未动过,一直锁在办公室的铁皮柜里,其间,他曾有过上交组织或退还贾志红的念头,但未能实现。
贾志红作为长治县的人大代表,荫城镇荫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表示,只是想让女儿贾美玉端上公务员“铁饭碗”,故才使用行贿的方式。
而贾美玉在报考公务员前就已经参加了东北某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录取,学校通知8月26日报到。现在,贾美玉不但没有被录用,而且也无法再去念研究生,她的前途因此被断送。
此事件的受害人宋江明表示,自己在笔试阶段是第一名,但由于在体检过程中被贫血,而被拒绝录取,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公务员考录人员的违规操作,不仅是违法的,也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希望我体检的‘牺牲’能够成为今后公务员体检制度及相关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的铺垫,促进组织人事部门扎紧体检的‘篱笆’(比如对招考单位或个人、体检医院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将体检的漏洞尽快补上,防止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避免我的悲剧的再次重演,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公信力和让公务员招考越来越‘阳光’,逐步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管理机构的理由 山西省纪委监察厅披露,在引起广泛关注的长治市公务员考试第一名遭淘汰案中,长治市人社局原副局长赵波、公务员管理科原科长吉新瑞在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考录体检中,分别收受递补考生家长贿赂10万元人民币、1.7万元,为递补考生顺利录用提供方便。此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健康体检科原主任韩玉梅,指使他人篡改体检数据,弄虚作假签署体检报告。
长治市纪委主要官员日前明确表示:对该市公务员考试第一名遭淘汰事件中考生宋江明的事情要一管到底。谁与宋江明过不去,纪委监察局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四、争议的焦点
除了长治市人社局原副局长赵波、公务员管理科原科长吉新瑞在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考录体检中的行贿受贿事实和医务人员在体检中人为篡改宋江明体检数据的过程外,关于赵波等人是否在2011年长治市公务员考录过程中的资格复审环节对递补考生贾美玉“给予照顾”的事实,也是双方辩论的焦点之一。
五、案件的结果
4月25日上午,山西省长治公考舞弊案在长治市郊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长治市人社局原副局长赵波、公务员管理科原科长吉新瑞犯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罪、受贿罪,二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和1年零6个月,其他相关人员也受到刑事责任追究。
一系列人等的获刑入狱,为曾经轰动一时的“长治公考状元体检被刷”事件划上了句号。而当事考生经过种种“痛苦”的救济后,虽然道路显得如此曲折险阻,但是,也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获得了“阳光录用”——从“公考舞弊”获刑中思考“玻璃门考试”,思考权力的阳光,这是长治事件后留给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
个案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但推进整体的公平正义仍然曲折艰难。一个宋江明因为“不服”通过“暗箱操作”而选择向媒体曝光,求救,最终获得了“光明”,这是万幸的。然而,让我们感到忧虑的是,到底还有多少个类似于“宋江明”的“个案”,他们的问题或者至今还没有得到重视,他们的权益至今还在受到侵害——事实上,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公考”还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都有一定的负面消息曝光,都在损害着政府的公信力。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阳光、廉洁与透明的“玻璃门考试”,保持权力的阳光,政府责无旁贷。4月份,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务院纠风办主任马馼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坚决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可以说,这样的声音是对当前部分地方存在的“考录”不正之风的宣战,是对“考录”不正之风滋生土壤的“净化”——而这些,必须进一步强化权力的阳光运行,将权力关进“玻璃门”中去。
要坚持以有力措施严明纪律,监督权力,保障法规制度的落实,才能够确保公平正义的阳光洒照。国家单位招录人才是件必须严肃与廉洁的工作,也有相关的法规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我们只有坚持严肃性与廉洁性,坚持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够保障公正无私地挑选出真正的人才,让这些人才更加积极与充满热情的服务社会——如果这个入口关把得不严,守得不好,制度形同虚设,让那些投机取巧或者是通过违法违规、权钱交易等途径的人进入的话,那么,我们队伍的“纯洁性”何来,我们队伍的扎实的思想根基与为民服务素质何来,我们的工作如何取信于民?
党纪国法应是我们头顶上的神明,公正无私应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石。无论是谁,触及与挑战法律的底线必须受到惩治;无论是谁,敢于将党纪国法置之度外就必定会玩火自焚。只有保持公正、公平、公心,才可坚持以“玻璃”之“阳光权力”透明示人,才可无私而无畏,经得起考验,才可不辱使命,不受诱惑,不入歧途。长治市副局长因公考舞弊获刑11年,这是一次深刻的警示,也是一部沉重的反面教材。我们当从中深刻反思,受到告诫,得到警示。
引起思考的问题:
1.在做违规违纪的事情时,面对领导的压力,下属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2.公考体检必须严格,知情权和隐私权哪样更重要?
3.如何避免公务员考录中出现的专业争议?
附录:《关于贯彻执行〈山西省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第一条
案例分析:
宋江明考了第一却被刷的故事,让2011年的公务员考试变得不再平静。几乎每一年,全国各地都会曝光一些与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有关的丑闻:萝卜招聘、行测考99分、面试之前遭威胁、泄题……值得庆幸,媒体的力量再一次得到彰显,《宋江明求职验血记》的报道让宋江明被刷事件成为全国公众都关注的公共事件。在群众雪亮眼睛的关注下,长治市相关部门慢慢转变了态度,正义也最终回归——宋江明被录用,相关嫌疑人被查处。
宋江明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公众对于当下公务员考试的公正程度又多了一些怀疑。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宋江明的勇气和运气,有可能,一些同样境遇的人在遇到某局长“你要再这样纠缠,即使体检过了,我也要让你政审不过”的威胁后,会主动选择放弃;也有可能,一些同样境遇的考生在打了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招考办与市长热线电话无果之后,因为找不到维权路径,而选择另谋出路。另外,媒体的报道在宋江明事件中,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想必,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运气。
如何纠偏问题多多的公务员考试,让公务员考试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显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透过近些年发生的舞弊事件,基本可以发现这样两个规律:其一,因为阳光不能照入一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以至于部分地方的公考并没有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公开公正。这与当下并未完全实现透明阳光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不是没有关系。据了解,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没有公开答案、公开评卷过程的习惯,就连一些题目的分值分配,都没有在试卷上标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出现种种丑闻事件并不奇怪;
其二,事发之后,对地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并不到位。刑法第41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15条规定,“公务员协助作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在有组织作弊中起主要作用的,给予开除处分;徇私舞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就以往此类事件结果来看,真正受到刑罚的官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是被“撤职”或“离岗”。然而,一个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出现了这样的“丑事”,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也是有相应责任的,只针对几个“策划人”开刀,恐怕难以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考试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一旦失去公平,后果恐怕难以设想。钱穆先生曾说,考试“若全无标准,人事奔竞,偏枯偏荣,种种病象,将指不胜屈。”更何况,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讲,还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等诸多问题。“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诚如斯言,但更要明确,真正的公平正义,不是培养官德就能
换来的,一些制度性完善,还要从具体的细节抓起。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最大程度地确保阳光进入,并加大对相关事件的惩处力度,才可能慢慢确立威信。另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体制用人原则的不公正现象,根源在于官场之内的种种不正之风,剔除官场腐败,对于确保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来讲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