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给公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公司发展形势依然复杂,电网安全风险始终存在,公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电网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深化改革面临重大考验。2011年公司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变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紧密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全面加强“三个建设”,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基本价值理念
公司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作为基本价值理念,明确宣示公司的奋斗方向、存在意义、重要责任、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表明公司对国家、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对社会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公司基本价值理念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愿景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企业使命
奉献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社会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企业宗旨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核心价值观
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企业精神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员工行为规范
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是公司的基本信条和行动准则。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忠诚企业,就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尽心尽力,忠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奉献社会,就是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员工守则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二)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三)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
(四)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五)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六)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七)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八)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三个“十条”
供电服务“十项承诺”
《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是公司对客户作出的庄严承诺。公司视信誉为生命,弘扬宗旨,信守承诺,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一)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0%,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6%;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经国家电网公司核定后,由各省(市、区)电力公司公布承诺指标。
(二)供电营业场所公开电价、收费标准和服务程序。
(三)供电方案答复期限:居民客户不超过3个工作日,低压电力客户不超过7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客户不超过1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客户不超过30个工作日。
(四)城乡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送电。
(五)非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工程验收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送电。
(六)当电力供应不足,不能保证连续供电时,严格执行政府批准的限电序位。
(七)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
(八)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城区范围45分钟;农村地区90分钟;特殊边远地区2小时。
(九)客户欠电费需依法采取停电措施的,提前7天送达停电通知书。
(十)电力服务热线“95598”24小时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
“三公”调度“十项措施”
《“三公”调度“十项措施”》是公司坚持开放透明、依法经营,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司主动接受监管和监督,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高服务发电企业水平。
(一)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遵守《电力监管条例》,每季度向有关电力监管机构报告“三公”调度工作情况。
(三)颁布《国家电网公司“三公”调度工作管理规定》,规范“三公”调度管理。
(四)严格执行购售电合同及并网调度协议,科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
(五)统一规范调度信息发布内容、形式和周期,每月10日统一更新网站信息。
(六)建立问询答复制度,对并网发电厂提出的问询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七)完善网厂联系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网厂联席会议。
(八)聘请“三公”调度监督员,建立外部监督机制。
(九)建立责任制,严格监督检查,将“三公”调度作为评价调度机构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严肃“三公”调度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工作人员“五不准”规定》。
员工服务“十个不准”
《员工服务“十个不准”》是公司对员工服务行为规定的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
(一)不准违反规定停电、无故拖延送电。
(二)不准自立收费项目、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三)不准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
(四)不准对客户投诉、咨询推诿塞责。
(五)不准为亲友用电谋取私利。
(六)不准对外泄漏客户的商业秘密。
(七)不准收受客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
(八)不准接受客户组织的宴请、旅游和娱乐活动。
(九)不准工作时间饮酒。
(十)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科学发展战略
以“三个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公司发展的总战略。加强“三个建设”、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推进“两个转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途径;加强“三个建设”是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保证。
战略目标
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简称“一强三优”)。
电网坚强: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资产优良: 资产结构合理、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金融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
服务优质: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规范、高效,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业绩优秀: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高,企业健康发展,社会贡献大。
现代公司: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好,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战略途径
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简称“两个转变”)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简称“四化”)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战略重点
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简称“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电网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发展战略、信息化战略、金融支撑战略、产业支撑战略、国际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电网发展战略: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加大电网投入,坚持“一特四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和抵御严重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以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经营管理战略:贯彻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深入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
人才强企战略: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建立适应“两个转变”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贯彻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简称“一流四大”)的战略要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克服制约“两个转变”的技术瓶颈,解决生产运行和经营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抢占国际电力科技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战略:把信息化作为推进“两个转变”、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信息化企业建设,以信息化支撑生产专业化和管理现代化,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金融支撑战略:发挥公司金融资源潜力,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机遇,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推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管控,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加快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形成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盈利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产业支撑战略:按照上规模、上水平、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拓展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直属产业,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服务保障和效益贡献。
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分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公司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企业文化战略: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适应公司发展改革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坚持“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
——推行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精品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简称“三大工程”)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品牌发展战略: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强化安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凝聚发展合力,塑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品牌。
——公司品牌是内质外形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推进品牌的统筹规划,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品牌管理,规范使用VI手册,深化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和形象。——通过对内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对外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加强公司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和谐互动,树立公司讲政治、负责任,强管理、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央企形象。
战略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简称“三个建设”)。
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第二篇:西电智能传感技术作业
智能传感技术大作业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这个名词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一个名词,上至老人下至小学生们可能都有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是问到物联网到底是什么时,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东西好像就是天天挂在我们的嘴上但是好像和我们的生活又十分遥远的样子。借着做智能大作业的机会,对物联网这个概念作了一些认识。以下内容大多数来自课本(讲义),和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搜索的一些文章。0物联网的诞生
1999年麻省理工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了对一标示为特征的物联网概念。在之后的2003年SUN article中,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2008年国际电信联盟,都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物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各国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09年在奥巴马就职总统后就将物联网作为经济复苏一大武器。欧盟也拿出相应对策投资建设物联网。并且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年内就可以创造1000亿元的产值。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狭义上来说也就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就是两个东西连在了一起。从广义上讲,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是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之目的。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维度。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部分组成。感知层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和短距离无线传输两部分,数据采集部分通过使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采集各类信息和数据,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对小范围内的多个物品的信息进行集中与互通;网络层建立在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将各种网络进行有机集合、综合使用,对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传输;应用层主要完成物品信息的汇总、协同、共享、互通、分析、决策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各种丰富的应用服务。物联网关键技术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表了一份题为《物联网》的报告,其中写道:“我们现在站在一个新的通信时代的入口处,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所知道的因特网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特网是人们之间通信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手段(make the peopletogether),现在因特网又能把人与所有的物体连接起来,还能把物体与物体连接起来(make thethings together)。”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1.标签事物的RFID、2.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 technologies)、3.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ies)、4.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物联网产业链也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和无线通信网络。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基本上是由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写器,读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表述为: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其信号范围内就会发生电磁感应,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获得不同的能量、时序和数据,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存储在标签上的编码信息,阅读器读取这些信息并将其解码然后传送至电脑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传感器
传感器广义的定义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可供测量的信号的器件。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网络系统的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指把非电量的变化转变成可测的电量变化的器件。
3物联网的应用
课本上对于物联网的运用有很多例子: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生态监视,电子保健等等。下面就选择两个例子例举物联网的应用,一个是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物联网在军事上的运用,第二个是实现程度较好的并且现在已经有了一部分成功应用的智能交通网络。
I.物联网在军事上的运用
在军需物资的物流和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在军需物资上,使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可以加强物资在运输配送和库存中的管理、盘点和查询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件货物上的RFID电子标签、物资供给端内部手持RFID读写器、物资供给端的出口门禁系统的RFID读写器、运输车辆装载的RFID读写器、物资需求端仓库入口、出口门禁系统RFID读写器、仓库内手持式RFID读写器等便可构成一个RFID读写器网络,它们在RFID中间件平台的管理下进行工作,而物资流通的负责人就可以通过RFID中间件平台的接口对接收到的RFID读写器所读写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该系统的好处:第一,可使得物资从出货到运输再到入库管理的过程可视性增强,管理变得清晰透明、简单准确;第二,提高了物资运输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仓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库存中的物资数量和需求模式,及时、准确地进行物资补充,尤其是在战争中,对武器弹药库存量的掌握关系到作战单位的作战任务能否完成、预定作战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第四,全面掌握情况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第五,在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中,可以将跨军区、多军种的军用仓库联网,组合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物联网物流体系,根据各作战单位物资需求信息的反馈情况,以便实时、精确地实施物资保障,使整个保障系统高效、有序。
物联网使武器装备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的结合应用,未来战场的作战形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网络协议,能够让每个物体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名字”,嵌入式智能芯片技术可以让目标物体拥有自己的“大脑”来运算和分析,纳米技术和小型化技术还可以使目标对象越来越小。在不远的将来,你不仅可以与身边一切物体“交流”,而且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可以“开口讲话”。在这些技术支持下,具有一定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全自主智能作战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将从科幻电影中步入现实,各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自动作战武器将成为战场主角。在巷战中,利用机器人和无人飞机配合,可以进行远程投放,可代替作战人员钻洞穴、爬高墙、潜入作战区,快速捕捉战场上的目标,测定火力点的位置,探测隐藏在建筑物、坑道、街区的敌人,迅速测算射击参数,保证实施精确打击。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小分队还可以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进行协同作战,它们具有智能决策、自我学习和机动侦察的能力,可以比人类士兵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观察、思考、反应和行动,远离战场前沿的指挥官和操作人员只须下达命令,而不需要任何同步控制,机器人和无人飞机小分队就可以完成任务并自行返回指定地点。
在现代数字化战场中的应用
在传统战争中,物质和能量是战斗力的标志,也是战斗力形成和提高的决定性因素,而现代数字化战场的核心是信息化。所谓数字化战场,是指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语音、文字、图像以及各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息都变成由“O”与“1”组成的编码,通过无线电、卫星、光纤通信等手段,把战场各级指挥部门、各战斗与保障部队、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以及单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战场综合网络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的信息交换与情报共享,使部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时掌握战场态势,优化指挥与控制过程,显著提高作战能力,而信息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各类传感器。传感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战场探测与侦察。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战场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从地下到地面,再到外层空间,几乎是无所不在。以地面传感器为例,目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所谓地面传感器是一种专门置于地面,通过对地面运动目标所引起的电磁、声音、震动和红外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并将所得信息转化成信号后对目标进行侦察识别的侦察设备。地面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埋伏、易于伪装等特点。它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设置在敌军可能行动的地段,特别是其他侦察器材“视线”达不到的地域。同时,它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能够有效地弥补雷达和光学侦察系统的足从而大大扩展了战场信息探测的时空范围。
2.武器装备数字化。武器装备的数字化是实现武器系统与数字化战场无缝连接的重要前提。它既包括传统武器装备数字化改造,也包括新式武器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取决于相关传感器的应用。
3.武器装备精确化。在数字化战场中武器装备与指挥、通信、控制等系统将构成有机整体。武器装备的精确化是提高作战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实现武器精确化的重要技术途径就是传感器的应用。实现武器装备精确化的传感器种类繁多,以下简要介绍三类典型传感器。未来战斗系统传感器。未来战斗系统传感器可提供足够的信息,在系统的周围建立起态势感知半球。未来的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机、自动地面传感器都将装备多个综合传感器进行目标探测、定位和识别。红外传感器。它是陆军常用的功耗低的小型常温传感器,其特点是中低档性能、重量轻、性价比高。目前,这类传感器主要用在膛线测试和观测器中,但未来将会应用在增强型夜视防护镜和自动地面成像传感器中。红外传感器在武器精确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有导弹、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前视红外系统和高性能的武器瞄准具等。激光传感器。这是利用激光技术实现目标搜索与定
位的一类传感器。激光二极管和单体激光器具备对目标测距、照射、瞄准等通用激光系统的能力,并能作为战斗识别设备和多个一体化激光交战系统发射机使用。它们都装在一个高效、高性能比的系统中。此外,激光传感器在武器精确打击方面具有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II.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运用
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 System)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先进的运载工具操作辅助系统、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状况感知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
物联网智能交通模型
ITS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都是以交通信息应用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关键。从系统功能上讲,这个系统必须将汽车、驾驶者、道路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并使道路与汽车的运行功能智能化,从而使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其具体的实现方式是:该系统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送到公路交通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进行合理调度。这样,路网上的交通经常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改善交通拥挤,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及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1)中心型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子系统、突发事件管理子系统、收费管理子系统、商用车辆管理子系统、维护与工程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提供子统、尾气排放管理子系统、公共交通管理子系统、车队及货运管理子系统及存档数据管理子系统1 0个子系统。该类子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空间上的独立性,即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不受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这类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联络通畅依赖于有线通讯。
(2)区域型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道路子系统、安全监控子系统、公路收费子系统、停车管理子系统和商用车辆核查子系统。这类子系统通常需要进入路边的某些具体位置来安装或维护诸如检测器、信号灯、程控信息板等设施。区域型子系统一般要与一个或多个中心型子系统以有线方式连接,同时还往往需要与通过其所部署路段的车辆进行信息交互。
(3)车辆型子系统
该类子系统的特点是安装在车辆上。根据载体车辆的种类。车辆型子系统又可细分为普通车辆子系统、紧急车辆子系统、商用车辆子系统、公交车辆子系统和维护与工程车辆子。这些子系统可根据需要与中心型子系统、区域型子系统及旅行者子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也可与其它载体车辆进行车辆间通讯。每种类型的子系统通常共享通讯单元。作为子系统间信息渠道的一个构成部分,通讯单元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传递信息,并不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具体通讯单元的选定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有线通讯单元可选择光缆、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网络等。而广域无线通讯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可供选择的技术种类繁多且更新很快。
交通诱导
交通诱导系统指在城市或高速公路网的主要交通路口,布设交通诱导屏,为出
行者指示下游道路的交通状况.让出行者选择合适的行驶道路,既为出行者提供了出行诱导服务,同时调节了交通流的分配,改善交通状况。交通诱导系统由以下四个子系统构成:交通流采集子系统、车辆定位子系统、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和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
(1)交通流采集子系统
城市安装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实现交通诱导的前提条件。这个子系统包括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交通信号控制应是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另一个是接口技术的研究,即把获得的网络中的交通流传送到交通流诱导主机,利用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和相应的软件进行实时交通分配,滚动预测网络中各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流量,为诱导提供依据。
(2)车辆定位子系统
车辆定位子系统的功能是确定车辆在路网中的准确位置。车辆定位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地图匹配定位、推算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路上无线电频率定位。
(3)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是交通诱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主机运算出来的交通信息(包括预测的交通信息)通过各种传播媒体传送给公众。这些媒体包括有线 电视、联网的计算机、收音机、路边的可变信息标志和车载的信息系统等。
(4)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
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是依据车辆定位子系统所确定的车辆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出行者输入的目的地,结合交通数据采集子系统传输的路网交通信息,为出行者提供能够避免交通拥挤、减少延误及高效率到达目的地的行车路线。在车载信息系统的显示屏上给出车辆行驶前方道路网状况图,并用箭头线标示建议的最佳行驶路线。
4.物联网未来的发展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各个学科资源整合到了一起,使得信息化,智能的社会的实现更向前迈进了一步。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面中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带来一个新的市场。物联网成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
物联网在成为最热名词的同时,人们对他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为什么这个概念在提出了10几年之后很多人对他还是知之甚少,仅仅知道物联网这个名词还是拜托了电视节目的狂轰滥炸和网上一些人对其进行的一些超越其本身含义的概念炒作。在物联网还没有大规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和应用的时候,许多标准还没有完全的制定,就连物联网本身的定义都具有争议。并且物联网的内涵和含义自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终在发展和丰富。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和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好几年了)。发展物联网的障碍还是处于最基本的技术标准,商业化模式,产业链的生成,利益的分配问题。
物联网这个概念都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奥巴马还用物联网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几年过去了,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感觉,物联网确实是毫无存在感,但是也不能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一个结论。也许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物联网会从一夜之间从我们的身边从有到无。现在媒体和一些知名人士又在抄“大数据”的概念。物联网能否在大数据的冲击下保持它的活力,这依然是一个问题。但愿物联网的未来是美好的,且不说他的发展能否促进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他的设想和基本内容对于我们普通的百姓而言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篇: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技术论文
一、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特点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包括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自愈性、兼容性、互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信息的综合集成。
1.1智能电网的坚强性
所谓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是从电网的安全性着眼的。智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保证其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网维护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当信息受到人为破坏或受到其它攻击时,智能电网能够自动有效地修复,对于灾害的发生,智能电网能够有效预警,保证应急方案的顺利进行。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还能满足电力用户的不间断用电需求。
1.2智能电网的自愈性
对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功能障碍,智能电网能够进行有效修复;对于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与监测,且对于自我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障碍一旦发生,智能电网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保证电网的有效恢复。
1.3智能电网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是指智能电网对于电厂与能源能够有效兼容,对于可再生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与用户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4智能电网的互动性
智能电网的互动性是指智能电网能够与电力市场进行有效链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客户提供电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1.5优化资源配置
对资源的优化具体包括对数据、运行以及
配电的有效配置。对资源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不断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动化应用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
1.6对信息的综合集成智能电网的运用将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层次,信息的收集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与支持,维护、控制、监视、市场营销以及配电管理等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业务信息得到全方面的管理。
二、智能电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优势。对于传统电网,不管是电源与电源之间的衔接,还是电能量的输入输出等,都缺乏流畅性;系统一旦受到大的扰动,便很难得到恢复;而且系统对于人工控制反应的应变能力减弱,反应速度极其缓慢;在为大众服务方面,服务比较单一;由于技术原因,整个系统处于真空状态,对信息接收不完全,且不能将信息有效输出,信息共享能力也比较弱,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而智能电网与其相比,其在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前瞻性,智能电网对信息的汲取比较迅速、完整、准确,且能很好的加以保存,对于人为或其它方面的破坏,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智能电网的坚强后盾是实体电网信息交互平台,它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系统的有序化运行。针对以上智能电网的发展优势,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智能电网的形成,是电力系统技术革新的有效表现,其中包含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投资问题、技术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电力行业的监管问题等等。综合以上,我们应将智能电网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并以自身为中心,向周围企业进行有效扩散。发展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从而得到全面研究,全面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有颇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索,我们应力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应用率,并尽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三、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主要是指智能电网应用与维护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电力设备技术、控制技术、量测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技术等。
3.1通信技术
若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通信技术必不可少,对智能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必须建立在通信技术的完善的基础上。若发生通信障碍,将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损失不可估量。摘要:智能电网我国电网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与传统电网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2电力设备技术
无庸置疑,电子设备技术在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发电、输电还是用电的过程,都需要电力设备技术的协同构造。电网中的各种智能设备,都需要电力设备的参与,从而保证其有效整合,最终保证电网的强大适应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设备技术还存在局限性,技术上还趋于落后,也正因为此,我国的电力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我们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深入探讨。
3.3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将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排除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对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主要分五个方面:①对于数据的有效收集;②对于数据进行合理分析;③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④面对障碍能够有效设防;⑤为运行提供有利信息。
3.4量测技术
量测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一般是将获得的数据转换为数据信息,从而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电力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3.5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技术
“可再生”一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意味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预知的,但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未来智能电网将向何处发展,将发展到何等状态,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和分布式能源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篇:智能电网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有着更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独特优势和智能化的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技术体系进行支撑。本部分从智能电网的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五个方面对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进行阐述。
1.1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发电环境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新能源技术,包括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和电网大规模的存储技术两大部分。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是智能电网中可再生清洁能源电源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针对大型的集中的可再生清洁新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出力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突变等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智能电网构架和电网运行策略等方案;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并网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电网接受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能力、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供电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制定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故障检修和运行维护等方案。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网的抽水蓄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和超导储能等。
1.2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技术,该环节的关键技术只要是依靠最近的信息集成技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例如,输电线路由于部分路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会造成无限通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传输线路上的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在障碍;智能电网传输线路的监测设备通信规则不同意,给累输电线路的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会造成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1.3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构建智能电网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有着可靠先进和低碳环保的智能变电设备,同时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电网的自动控制和实时智能决策等高级功能。因此,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分层和智能化的变电组件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智能变电站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三个部分,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实时的网络共享,实现智能变电站各智能设备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互联互通;变电站中智能变电组件是实现其智能变电功能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以及相关的计量保护等功能,这些组建要具有数字化的测量、网络化的监控、可视化的运行状态以及信息的互动化等特征。
1.4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配电网的保护控制以及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方面,其中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该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在配电过程中,依靠最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智能的控制方式,对配电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配电网的各状态下的保护监测、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对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介质和接口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还要求实时监控配电网的各类运行数据。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技术要求配网
1.5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电网的各项功能,其中主要包括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的信息采集要求可以实时地全面地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同时实现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管理;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用电客户和智能电网之间实时地交互,可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综合服务质量。
2.结束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前文所分析的智能电网技术主要也是针对上述各类技术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中所需要处理的关键技术。
第五篇: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是建设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
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是建设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AMI的关键不见时智能电表,是一个具有双向通信能力、数字化的计量设备。在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电表只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步,下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以一种有效地方法将智能电网的元素或者技术与用户紧密地结合起来。智能电表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界面,使用户能够实施对自己使用的能源做出反应,但是用户愿意支付这些设备吗?